DB37T 4637-2023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导则_第1页
DB37T 4637-2023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导则_第2页
DB37T 4637-2023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导则_第3页
DB37T 4637-2023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导则_第4页
DB37T 4637-2023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7TechnicaldirectivesforriskcontrolofcontaminatedsitesI 3 3 3 9 9 9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1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导则本文件规定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技本文件不适用于在产企业以及放射性污染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地块的风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25.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5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HJ25.6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采取工程控制或/和制度控制等措施,阻断污染物暴露途径,阻止污染物扩散,防止对周边人体健2地块概念模型conceptualsi固化/稳定化solidificat监控自然衰减monitorednaturalatten3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reactiveb沉淀、化学分解或生物降解等作用去除地下水中的污4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4.1基本原则4.1.1统筹性原则4.1.2可行性原则4.1.3安全性原则4.1.4长效性原则4.2工作程序4选择风险管控模式选择风险管控模式选择风险管控技术制定风险管控方案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效果评估后期运行、环境监管启动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踏勘与核实提出管控目标划定管控范围确定管控时限确定风险管控模式技术初步筛选技术可行性分析制定技术路线制定环境管理计划编制风险管控方案管控效果评估后期运行及环境监管结束估算费用及周期估算工程量参数54.2.1确认地块条件4.2.1.1资料收集与分析a)污染地块资料收集范围应能够满足确定风险管控目标和划定管控范围的要求,应包括按25.1、HJ25.2、HJ25.3进行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与风险评估报告等b)针对修复前的风险管控工程,地块资料收集还应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地块的开发利用计划以及修复或管控方案(如果有)等,明确地块规划用途及后续开发利用的时限要求,为确定风c)针对修复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工程,地块资料收集还应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地块的开发利用计4.2.1.2现场踏勘与核实4.2.1.3更新地块概念模型评估阶段构建的地块概念模型进行更新,为实施风险管控提供支4.2.2选择风险管控模式4.2.2.1提出风险管控目标4.2.2.2确定风险管控时限4.2.2.2.1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及地块权属等情况,考虑管控目标可达性及效果,合理确定地块的风险管控时限。多种a)修复实施前的风险管控工程,管控时限应在修复工程启动之前;4.2.2.3划定风险管控范围染介质类型、污染物暴露途径及敏感受体分布、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迁移扩散趋势及4.2.2.1提出的4.2.2.4确定风险管控模式64.2.2.4.1根据地块风险特征、地块条件、风险管4.2.2.4.2对于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宜优先选用制度控制4.2.2.4.3对于拟开发利用污染地块,分以下几1)修复启动之前,可以制度控制为主。对于已经出现污染扩散的地块,宜结合修复方案要求,采取必要的工程控制措施,防止污染物b)实施风险管控的地块,应以制度控制为主。4.2.3.1补充调查及污染模拟预测等,相关技术要求参照HJ25.1、H4.2.3.2技术初步筛选技术可行性分析。常见风险管控技术的适用4.2.3.3技术可行性分析模拟现场实际情况;中试试验应基于小试试验4.2.3.4确定风险管控技术4.2.4.1制定技术路线4.2.4.2确定工艺参数4.2.4.3估算工程量74.2.4.4估算费用及周期应根据4.2.4.3估算的工程量进行费4.2.4.5备选方案比选必要时,可制定不少于2种备选技术方案,从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环境及健康安全、社会因素等4.2.4.6制定环境管理计划4.2.4.6.1环境监测计划4.2.4.6.2二次污染防治计划4.2.4.6.3环境应急计划实施效果。应急响应应包括现场污染处置、转移安置人员、医学救援、4.2.4.7编制风险管控方案工程内容,满足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制要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方案编制大纲可参考HJ254.2.5工程设计及施工4.2.5.1工程设计根据编制的风险管控方案,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工程设计。风险管控工程设计可参考HJ2050执行。a)初步设计文件宜包括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和初步设计概算书,能够满足编制施工8b)施工图设计文件宜包括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图纸、工程预算书等,应能够满足工程预算编制、工程施工招标、设备材料采购、非标设备制作、施工组织计划编制和工程施工4.2.5.2工程施工4.2.5.3施工过程监测二次污染物指标、工程性能指标及水文地质条件指标等。相关监测技术要求可参考HJ25.2、HJ25.64.2.6.1评估标准与要求4.2.6.2评估方法4.2.6.3编制效果评估报告4.2.7后期运行及环境监管4.2.7.1工程施工完成后,应实施后期运行及环境监管,一般应包括运行维护、长期环境监测和制度控制等内容。必要时,还应对地块周边敏感目标及毗邻水体等进行环境监4.2.7.2工程运行维护方案一般应包括系统运行管理、设备操作、设备与材料的维护保养、安全运行4.2.7.3可根据风险管控目标要求对土壤、地下水、土壤气、空气等进行长期环境监测,对风险管控95.1风险管控技术分类制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阻隔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监控自然衰减技术、水动力控制技术及可渗透反应5.2制度控制技术要求污染地块在实施风险管控期间,不应开发建设和用于5.2.3.1污染地块实施风险管控期间,无关人员不应进入管控区域。5.2.3.2应在4.2.2.3确定的污染地块管控范围边界设置围挡,并根5.2.3.3对于风险高、人员密集或往来频繁及社会关注度高的典型污染地块,应设置视频探头、扬声器、无人机等进行地块影像监控及事件报警,影像资料应长期保存,定期排查安全隐患。5.2.4.1管控范围内,存在人员及环境安全隐患的污染源(堆存、储藏、处置、放置有毒有害物质的5.2.4.2有必要清除污染源的地块,应根据相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污染源。清除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扩5.2.4.3污染源清除过程中涉及危险废物的,应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置。5.2.5.1实施制度控制措施的地块,应编制环境监测计划,定期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及环境空气5.2.5.2监测过程中发现污染扩散的,应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应急措施,确保土壤及地下水5.3工程控制技术要求5.3.1.1应根据地块污染特征、管控目标、管控时限、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与装备要求及5.3.1.3垂直阻隔系统的厚度及深入至隔污层的深度需根据污染物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管控目标等进行模拟计算,阻隔系统应具有整体连续性,无渗漏、无绕流,系统整体渗透系数一般应≤10cm/s~5.3.1.4阻隔系统的设计寿命须大于地块风险管控时限。对5.3.1.5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实施过程a)应充分考虑气态污染物性质及排放特征,制定相应防治措施,废气排放须符合国家及山东省b)对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等,应配置相应的水c)对系统产生的残渣、泥浆和回填料,5.3.1.6阻隔系统施工完成后,应开展风险管控效果评估,评价指标应包括工程性能指标、污染物指5.3.1.7阻隔系统运行时需开展监测,地下水检测指标一般包括目标污染物浓度以及地下水水位、pH5.3.2.3原地异位处理土壤清挖属于深基坑的,应编制基坑支护专项技术与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5.3.2.4固化/稳定化效果评价应根据处理后土壤的不同处置情景选用不同的方法。a)固化/稳定体的评估标准一般采用GB/T14848中Ⅳ类标准;若管控地块边内存在饮用水水源地、集中地下水开采区、涉水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水环境敏感点,则应根据固化/稳定体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情况,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固化/稳定体的浸出毒性分析方法可参照HJ/T299执行。b)采用异位回填的,宜铺设隔离层。原则上不允许固化/稳定体直接裸露和种植。如在地块内用作造景用土,需要满足a)的要求,并在固化/稳定体上面覆盖种植土,种植5.3.2.5实施固化/稳定化管控技术,同时应编制并实施后期监测与监管方案。a)应对固化/稳定化后的土壤、地下水开展监测,土壤监测应包括污染物的总量、浸出毒性、有效态等。固化/稳定化后土壤处置时应预留采样点位,土壤采样应具有代表性上和之下的土壤均需采样。应在填埋区或原位作业区地下水主流向(单向流的分别在上游、管控区及下游)及两侧设置监测井,监测井设置数量以及与填埋区或原位作业区边界的距离应根据地块实际条件合理确定。固化/稳定化后的土壤作为原地块路基材料b)监测指标主要为地块调查与风险评估确定的目标污染物,必要时也应包括加入固化/稳定剂之后导致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地下水除了上述检测指标外,还可包括水位、水温、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浊度、电导率、色度、嗅和味等辅助指标,c)地下水监测井深度设置,应综合考虑地块水文地质条件及固化/稳定化后土壤放置合理确定完整井或分层井,监测井的结构可参照Hd)在工程实施及结束后开展地下水监测),e)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在管控时限内监测结果均应满足5.3.2.5所述要求或地下水污染现象,需要报备生态环境管理部门f)在风险管控期间内,实施制度管控,不应对处置的固化/稳定化土壤进行扰动、开挖、搬运、5.3.3.1应根据地块污染物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等对地块目标污染物自然衰减潜能进5.3.3.2应根据地块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污染羽时空分布等合理设置监测井的结构、位置及数a)能够确定地下水中污染物在纵向和垂向的分布范围;d)能够满足统计分析上可信度要求所需要的数量。5.3.3.3污染物监测分析项目至少应包括目标污染物及其降解产物。监测频率宜根据污染物随时间的态监控,自动监测项目应尽可能包括目标污染物及其降解5.3.3.5应根据监测数据,对污染物自然衰减性能进a)污染羽(浓度、通量、空间形态等)是否正持续衰减,与自然衰减技术方案预测是否一致,b)衰减过程中是否新产生具有毒性或迁移性的降解产物,且可能会影响到风险管控的效果;c)管控范围内的环境状况是否发生重要变化,是否会显著影响自然衰减效果。根据实测数据,如果分析预测即将会对下游潜在受体造成不利影响,则应启5.3.4.1水动力控制技术适用于地下水流速较快、目标污染物通量较大且难以去除的沟谷地带污染地5.3.4.2需对地块进行精细的水文地质勘察和环境调查,须在现场开展水文地质试验,确保水文地质参数的代表性,准确掌握水文地质特征与污染特征,精准程度应满足水动力控制设计的5.3.4.3应根据准确的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污染迁移路径及特征,采用数值模拟及其他手段合理设5.3.4.4水动力控制系统中应设置观测井。一般在污染羽的上游、截获带和下游均应设置观测井,观5.3.4.5抽出井、注入井、抽水沟及观测井的材质宜选用非腐蚀性、无二次污染材料,构建质量应满足长期运行和观测的要求,采用分层井时应确保不发生越层污染。监测井的设计,可参考但不限于HJ5.3.4.6抽出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进行规范的运行维护,并持续开展长期5.3.4.7如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或运行效果不能满足控制目标要求,需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5.3.5.1应在精确掌握地块污染特征、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特5.3.5.2可渗透反应墙反应介质的选择,宜综合考虑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以及材料的有效性、稳定性、5.3.5.3反应材料的配置应基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