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公众)》编制说明_第1页
《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公众)》编制说明_第2页
《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公众)》编制说明_第3页
《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公众)》编制说明_第4页
《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公众)》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

(公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中节能中咨环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河池分公司

清华大学

2021年4月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明确近期和将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

思路是“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2016年12

月,原环境保护部颁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

行)》,明确风险管控应“采取污染隔离、阻断等措施,防止

污染扩散;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等。”2016

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广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

案》,提出以河池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为重点,

到2020年,河池先行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

还提出“根据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适时启动广西土壤

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和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指南制定

工作”。201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正式施行,明确“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

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

自2016年被国务院确立为国家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

区以来,河池市以先行区建设为契机,组织国家、自治区有

关专家学者在岩溶区土壤重金属水体生态风险评估、高风险

污染物刚性填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联合攻关,形成了河

池市有色金属行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相关的技术经验,可为

《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

1

南”)的编制提供支撑。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

年第四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项目计划的通知》(桂质监函

〔2018〕351号),《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

南》作为推荐性标准入选计划表,编制起止时间为2018年

10月至2019年12月,起草单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

科学研究院和中节能中咨环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河池分公

司。

1.2工作过程

准备阶段:2018年10月,《指南》编制任务下达后,

编制组系统整理了河池市砒霜厂遗址治理等国家土壤污染

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的建设成果,初步总结凝练了

河池市有色金属行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作经验。

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结合河池先行区建设试点

示范项目经验,编制组初步开展了国内外污染地块风险评估

和风险管控发展现状调研、广西有色金属行业污染地块污染

防治技术状况调研,并围绕《指南》编制的依据、总体思路、

重难点分析等内容,编制完成了《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

管控技术指南开题报告》(以下简称“开题报告”)。

2019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组织

完成了《开题报告》的专家论证,编制组结合专家意见,对

《开题报告》进行了修订。

2

起草阶段:2019年5月至8月,编制组进一步开展了国

内外污染地块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现状调研,并针对风险管

控技术要点、风险管控工程实施等重点问题开展了多次专题

研讨,在此基础上,编制组对《指南》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完

善,提交了《指南》第一版的征求意见稿,并完成了初步的

意见征集。

2019年9月至12月,编制组结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

控制标准(发布稿)》(GB18598-2019)、《污染地块风

险管控技术技术指南—阻隔技术(试行)(征求意见稿)》、

《铬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

《污染地块修复技术指南—固化/稳定化技术(试行)(征求

意见稿)》等文件,对标准文本与编制说明进行修改完善。

2020年以来,课题组与环境领域及行业专家就标准文本

与编制说明进行过多次研讨,专家提出几点意见:一是该标

准相当一部分内容与2019年9月30日发布、2020年6月1

日起实施的《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发布稿)》(GB

18598-2019)有重叠,建议与其衔接修改;二是重金属污染

地块按照未来用地情景来分,有两种类型,一种如有色金属

采矿污染地块,未来主要是以矿区复垦与生态恢复为主,另

外一种如部分有开发价值的有色选矿地块、有色冶炼地块,

未来可能进行再开发利用,这两种金属污染地块从土壤污染

状况调查、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到后面的风险管控的思路大相

3

径庭,因此建议标准按照不同未来用地情景加以区分,包括

明确不同未来用地情景的调查方法以及评价标准,风险评估

方法,以及相应的风险管控技术等。课题组根据专家意见,

对标准文稿进行了重新编制,开展了大量重金属超标地块基

础数据收集,以及挑选部分典型地块开展现场调研,由于受

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现场调研工作较原定计划推迟数月,

从而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目前,课题组已根据专家意见就标

准文稿与编制说明进行重新编制,2021年3月自治区生态环

境厅组织专家技术审查会,《指南》文稿通过技术审查,目

前已根据专家意见对文稿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2指南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2.1有色金属行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现状

广西是我国有色金属的重要产地之一。长期以来矿产资

源无秩序开发及三废处置措施不完善等原因造成土壤不同

程度的污染,且是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复合污染。另外广西地

区雨量充沛、地表水系发达,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重金属

淋滤浸出,通过地表径流和垂直入渗等渠道进入周边河流、

农田及地下水。根据河池市典型砒霜厂的调查结果,部分污

染土壤和废渣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可达到危废标准,带来极大

的环境风险。矿山不规范管理导致废水乱排、废渣乱堆,矿

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造成大面积土壤资源受污

染,甚至引发一些居民中毒事件,如“2001年6月环江事件”、

4

“2014年广西大新铅锌矿事件”,对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严重

且恶劣的影响,影响百姓安居乐业。

此外,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

状况调查,广西共有重点行业企业地块2259个,其中有色

金属行业地块约有972个,占比高达43%。有色金属行业污

染地块风险管控工作是广西土壤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目

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尚缺乏针对有色金属行业污染地块风险

管控的标准规范,不利于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的质量,也

不利于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结合广西环境管理需

求,亟需制定广西有色金属行业建设用地地块风险管控技术

标准。

2.2制定标准的重要意义

推动我区有色金属行业建设用地地块加强风险管控的

治理力度,推进我区有色金属行业健康发展。本标准的制定

及实施将为广西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供有力的执法依据。

(1)落实国家环境管理要求,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

行动计划》中均已明确“风险管控”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的一项重要原则。2020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全国的土壤

环境质量调查,已初步掌握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

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同时,各地也正在按照《污染

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组织建立疑似污染

5

地块名单和污染地块名录。在《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

(试行)》中,明确要求:“对暂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实

施以防止污染扩散为目的的风险管控”;“对拟开发利用为居

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污

染地块,实施以安全利用为目的的风险管控。”为此,制订有

关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技术指南,是积极响应国家有关管理

要求的必然选择。

(2)完善标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上世纪80年代,我区河池等地大规模进行有色金属采

选、冶炼,废水废渣处理工艺不完善,缺乏规划范管理,导

致矿区或者建设用地地块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目前,我区

对于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沿用《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

要求,对所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采用统一标准,对

象范围广,不具备针对性,缺乏对有色金属行业风险管控的

技术要求,不利于我区有色金属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以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基础,科学合理制定管控措

施的需要

重金属污染是广西乃至我国主要的土壤环境问题。相比

其他污染物,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具

有长期性、隐蔽性、积累性及不可逆性等特点。土壤中的重

金属影响土壤性质和水体水质,还有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大的

6

烷基化合物,被动植物吸收、富集,进而通过食物链在人、

畜体内蓄积,直接影响动植物甚至人类健康。近年来,相关

部门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

显著效果,但仍然缺乏符合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的风险

管控模式。

3国内外污染地块风险评估标准、导则与指南情况

3.1国外有关情况

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面,国外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

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也称健康风险评

估萌芽阶段,此阶段主要是采用毒性鉴定方法进行健康风险

的定性评估。20世纪50年代,环境污染引发的中毒事件逐

渐增多,环境毒理学专家提出了健康风险评估安全系数法,

即用动物实验求得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水平(NOAEL),

或者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将这个值除以

安全系数(safetyfactors),用以评估人的可接受摄入量,至

此才开始用定量的方法进行低浓度暴露条件下的致癌风险

评价。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健康风险评估研

究处于高速发展期,评估体系已基本形成。健康风险评估以

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成果

最为丰富。这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是1983年NAS出

7

版的红皮书《联邦政府风险评价管理》,可称为健康风险评

估的经典著作。之后,美国的环境保护署根据红皮书制定并

颁布了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准则和指南,包括《致癌风险评

价指南》、《致畸风险评价指南》、《化学混合物的健康风

险评价指南》等,1988年又发布了《系统毒物的健康风险评

价指南》、《生殖毒性风险评价指南》等。此阶段同时又涌

现出生物转运模型、肿瘤生物学模型等,使得小剂量外推模

型的分析更加客观和科学。另外,《超级基金场地健康评价

手册》的发布,标志着健康风险评估正从单一污染物风险向

多种污染物累积风险综合评估转变。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健康风险评估的科学体

系处于不断完善阶段。USEPA于1996年颁布用于推导保护

人体健康的土壤筛选值(SSL)的《土壤筛选导则》(Soil

ScreeningGuidance),在该导则中土壤筛选值明确为污染场

地用于或将来可能用于居住用地时,假设各暴露参数取值满

足大多数场地状况,采用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推导出来的

各种污染物相对保守的浓度限值;2002年,USEPA颁布了

超级基金场地的《土壤筛选补充导则》。

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面,国外的评价技术方法体

系综合考虑重金属可给性/生物有效性来确定暴露剂量,并制

定了配套的评价技术导则。美国俄亥俄州于2009年更新了

关于在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中应用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

8

数据的技术文件。USEPA于2007年颁布了场地风险评估过

程中测试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可给性的技术导则。英国环境

保护局于2002年针对不同土质土壤中As的人体可给性进行

了系统研究,为制订相应的基于土壤中重金属人体可给性的

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积累基础数据。荷兰国家公共健康与

环境学院于2009年发布了将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测试纳入国

家风险评估法律框架体系中的研究报告。

目前,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发展趋势表现为:(1)从

单一污染物作用到多种污染物复合作用;(2)有毒化学物

到非化学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3)污染物不同形

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将健康风险评估范围扩大到生

物界面,提出行为生态毒理学的概念;(5)从局部场地的

健康风险评估发展到区域性;(6)进一步优化模型,降低

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

3.2国内有关情况

1999年6月,为保护在工业企业中工作或在工业企业附

近生活的人群以及工业企业界区内的土壤和地下水,对工业

企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土壤污染危害进行风险评价,原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曾发布实施《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

准》(HJ/T25-1999,现已作废)。该基准制定了两套基准

数据:土壤基准直接接触和土壤基准迁移至地下水,土壤基

准直接接触是用于保护在工业企业生产活动中因不当摄入

9

或皮肤接触土壤的工作人员;土壤基准迁移至地下水是用于

保证化学物质不因土壤的沥滤导致工业企业界区内土壤下

方饮用水源造成危害。

2014年2月,为加强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

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污染场

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该导则中将污染场

地风险评估工作划分为:危害识别、暴露评估、毒性评估、

风险表征以及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计算等内容;同

时,该导则还提供了暴露评估推荐模型、计算致癌风险和危

害熵的推荐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推荐模型、计算土壤和地下

水风险控制值的推荐模型等。

2014年11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工业企业场地环

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详细阐述场地环境

调查评估及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流程、基本要求和技术方

法,为从业单位进行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

修复环境监理、修复验收、后期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为管理部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2017年12月,为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

估工作,原环境保护部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

术指南》,将建设用地调查评估程序规定为初步调查、详细

调查、风险评估三个阶段;对于风险控制值,进一步明确其

不等同于修复目标值,对于土壤背景值较高的污染物,考虑

10

成本效益、技术可操作性、等情况,原则上不要求清理到背

景水平之下。

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

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根据保护对象暴露情

况的不同,将建设用地分为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并分

别规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中的基本

项目(重金属和无机物7项,挥发性有机物27项,半挥发

性有机物11项)和其他项目(重金属和无机物6项,挥发

性有机物4项,半挥发性有机物10项,有机农药类14项,

多氯联苯、多溴联苯和二噁英类5项,石油烃类1项);同

时规定了,如何确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污染物项目

和筛选值、管制值的使用要求。

2019年12月,生态环境部修订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

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等5项国家环境保护

标准。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9)中,修改了“敏感用地”和“非敏感用地”的表述及

其含义,并修正了部分污染物毒性与理化参数、推荐参数及

计算公式。

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面,我国《建设用地土壤污

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9)中重金属元素参数仍

不全面,在计算暴露剂量时以土壤中重金属总量为基准,未

考虑重金属赋存形态,从而高估土壤污染风险,增加工程成

11

本。另一方面,基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计算的人体健康风险

控制值难以直接用作衡量风险管控措施效果的评价指标或

用以指导相关措施的设计与实施。

总体而言,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2014年以

来,风险评估相关导则和指南陆续正式出台、修订,目前尚

缺乏基于重金属浸出毒性的风险评估指导文件。

4国内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发展状况

美国的污染场地治理方法统计结果表明风险管控所占

的应用比例为59%,呈上升趋势;英国污染场地治理回顾报

告表明,2000-2013年期间,英国68%的污染场地采用了风

险管控中的工程控制技术,发展的趋势较美国更快。风险管

控措施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工程控制措施、长期监测措施

和制度控制措施,多联合使用。

4.1工程控制措施

与治理修复技术相比,风险管控的工程控制措施有如下

典型特征:(1)通过切断污染物迁移途径,可降低污染物

风险,但土壤中污染物浓度不降低;(2)可同时对多种类

型污染物实施阻隔,不局限于某种或某类污染物;(3)工

程建设时间短,但通常需要后期跟踪监测;(4)场地活动

不能扰动污染土壤,破坏现有工程控制措施。目前,国际上

在风险管控中采用“底部防渗衬垫-周围垂直防渗-顶部覆盖”

全封闭风险管控体系,以阻隔污染源对场地周边的土壤和地

12

下水造成污染。美国EPA1998年发布—《Evaluationof

SubsurfaceEngineeredBarriersatWasteSites》,对阻隔墙的

形式、设计、施工、维护、评估等做了明确的要求。提及的

主要形式有泥浆墙(Slurrywall)、灌浆墙(Groutingwalls)、

板桩墙(Sheetpilewall)、土壤原位搅拌(Soilmixing)、土

工膜(Geomembranes)、衬层(Liners)。具体措施选择依

据地层的渗透性、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墙体回填材料的渗透

性和隔离污染物的长期化学相容性等综合确定。

工程控制措施并不是新兴的技术,在我国的水利工程、

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等方面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和大量成

功的工程案例;2007年,我国曾采用阻隔填埋的方式处置重

金属污染土壤;2010年,某工程采用HDPE膜作为主要阻隔

材料,阻挡污染物随地下水的水平运移,将污染物以及污染

土壤与外界环境隔绝,杜绝污染扩散,保护周围土壤和地下

水。

4.2长期监测措施

长期监测措施主要是指与部分工程措施(阻隔、阻断等)

或地块内自然发生的污染降解过程联用(监测-自然衰减措施

MNA[3]),评估相关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监测行

动。在长期监测方面,《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

中指出“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等工作

内容。在监测-自然衰减措施方面,总体来讲,我国还处在可

13

行性评估和方案体系建立方面的初级阶段,相关研究主要基

于室内试验和野外取样分析,真正实施MNA的案例很少,

缺乏完整的工程应用实例。

4.3制度控制措施

制度控制通过发布禁止进入通知、限制土地未来用途和

限制地下水使用等手段有效地控制风险,成本极低,具有非

常大的应用前景;制度控制的优点是尽可能减少工程控制措

施量,并在与工程控制措施配合使用时,可以降低过程的成

本和风险。早在20世纪80年代,制度控制在美国污染地块

风险管控中就已有应用;随着美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完成,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更加趋于精细化和制度化,制度控制的概

念和理论逐渐形成,涵盖制度控制筛选、实施和评估方面的

指南或政策,形成了较完善的制度控制指导体系,对我国相

关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5国内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相关标准与指南现状

5.1国外有关标准与指南状况

国外针对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相关标准与指南主要集中

在矿山污染地块、蒸汽入侵、危废处置等领域。

(1)加拿大

1998年8月,针对矿区重金属浸出和酸性矿石废水问题

(ML/ARD),加拿大能源矿产部发布了—《Guidelinesfur

MetalLeachingandAcidRockDrainageatMineSitesinBritish

14

Columbia,MinistryofenergyandMines》,规范了源头控制措

施、水下贮存措施、混合措施、覆盖措施以及收集处理措施。

根据指南,覆盖措施中设计、材料特性、地质稳定条件、

场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其效果影响较大,通过覆盖,可有效

降低硫化物氧化作用并减少重金属浸出。但采用覆盖措施通

常有两个不确定因素,分别是长期性能及其保障手段。值得

关注的是,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常用土壤作为覆盖

材料。该方式的优点是成本低、长期效果有保障且易满足复

垦要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合成材料的使用,具有易于安装、

预期效果可评估、短期效果良好等优点,但也有高成本、低

持久性等不足。

针对覆盖措施,在监测方面,该指南中明确提出了要在

建设过程中和完工后持续开展。

(2)美国

2013年4月,美国EPA发布了针对蒸汽入侵的阻隔技

术指南—《OSWERTechnicalGuidanceforAssessingand

MitigatingtheVaporIntrusionPathwayfromSubsurfaceVapor

SourcestoIndoorAir》。

在工程阻隔措施方面,针对已建成的建筑物,该指南中

明确了临时性措施和工程控制措施有关要求。针对蒸汽入侵

的临时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通风、密封裂缝、处理室内空气

以及挖掘处置等,而对于工程控制措施,普遍采用主动的降

15

压控制技术,包括底板降压技术、排水管降压技术、砌块墙

降压技术和地下—膜降压技术,在住宅、商业、学校等建筑

物中应用广泛。其中,地下-膜降压技术,主要针对地基中存

在窄小通道或地下室中存在未铺砖地面的情况,使用膜完整

覆盖地面以阻挡土壤气进入窄小通道或地基的空气中。针对

新建筑物建设,除了主动降压技术外,还可以有更多选择,

包括:变更土地用途、综合筛选供热制冷系统、设置被动阻

隔层或通风层等。

在运行与维护方面,重点围绕周期性检测、相关组件的

维修与替换等开展。在长期监测方面,该指南指出要围绕污

染物环境风险的大小、采用的阻隔方式类型等开展。在制度

控制方面,该指南提出主要用于限制某种土地使用类型或者

某种危害阻隔措施的活动等方面;可以是短期的响应,也可

以是长期的措施。

(3)德国

在工程阻隔方面,德国常常利用盐矿进行地下处置,将

地质屏障与基础隔绝体系,或类似的条件结合起来保护土壤

和地下水。其中,地质屏障,主要是指由不容易渗透的碎岩

石和硬岩石组成的自然的地下地层,由于其特性,基本上可

以阻挡有害污染的扩散。

地质屏障和基础隔绝体系的主要要求如下:

16

表1地质屏障和基础隔绝体系

序号系统组成III级填埋场

渗透系数

1地质屏障

≤1×10-9m/s;厚度≥5m

渗透系数

2矿物覆盖层(至少2层)

≤1×10-10m/s;厚度≥0.5m

3人工覆盖层(厚度≥2.5mm)要求

4保护层要求

渗透系数

5矿物排水层

≥1×10-3m/s;厚度≥0.5m

工程阻隔示意图见图1。

地下贮存遵循严格的进场条件,9类物质严禁进场:①

爆炸性废物;②自燃性废物;③燃烧性废物;④传染性废物;

⑤放射性废物;⑥能排出气体的废物;⑦反应性废物;⑧膨

胀性废物;⑨液体。

17

图1德国盐矿地下处置废物

(4)日本

1972年日本颁布了《废弃物处理及清扫法施行规则》,

针对重金属以及有害化学物质等废弃物,采用遮断型填埋场

的方式进行工程阻隔。1998年,对有关处置设施的标准进行

了重新规定,进一步要求遮断型填埋场有双层池底的水泥结

构,底部可以检测渗漏情况。日本要求填埋结构单元不能超

过15m2或容量250m3,混凝土侧压强度需要大于25N/mm2,

并且至少需要35cm厚。

图2日本遮断型填埋工艺

18

5.2国内有关标准与指南状况

(1)《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

则(试行)》

该技术导则中首次明确了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并细化

了评估指标的分类、长期监测要求和制度控制的类型。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

效果评估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所指风险管控包括

固化/稳定化、封顶、阻隔填埋、地下水阻隔墙、可渗透反应墙等管

控措施。

风险管控检测指标: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标包括工程性能指标和

污染物指标。工程性能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渗透性能、阻隔性能、工

程设施连续性与完整性等;污染物指标包括关注污染物浓度、浸出浓

度、土壤气、室内空气等。可增加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流速、地球化

学参数等作为风险管控效果的辅助判断依据。

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标准:风险管控工程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或不影响预期效果;风险管控措施下游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应持续下

降,固化/稳定化后土壤中污染物的浸出浓度应达到接收地地下水用

途对应标准值或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危害。

后期环境监管要求:后期环境监管的方式一般包括长期环境监测

与制度控制,两种方式可结合使用;原则上后期环境监管直至地块土

壤中污染物浓度达到GB36600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地下水中污染物

浓度达到GB/T14848中地下水使用功能对应标准值为止。

19

长期环境监测:①实施风险管控的地块应开展长期监测;②一

般通过设置地下水监测井进行周期性采样和检测,也可设置土壤气监

测井进行土壤气样品采集和检测,监测井位置应优先考虑污染物浓度

高的区域、敏感点所处位置等;③应充分利用地块内符合采样条件的

监测井;④原则上长期监测1-2年开展一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

制度控制:包括限制地块使用方式、限制地下水利用方式、通知

和公告地块潜在风险、制定限制进入或使用条例等方式,多种制度控

制方式可同时使用。

(2)《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发布稿)》(GB

18598-2019)

本标准完善了填埋场选址要求,加强了设计、施工与质

量保证要求,细化了废物入场填埋要求,并首次对刚性填埋

提出了建设运行要求。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入场条件,填埋场的

选址、设计、施工、运行、封场及监测的环境保护要求。

柔性填埋场:采用双人工复合衬层作为防渗层的填埋处置设施。

刚性填埋场: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防渗阻隔结构的填埋处置设

施。

双人工复合衬层:由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与粘土衬层组成的防

渗衬层。

刚性填埋场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①刚性填埋场钢筋混凝土的

20

设计应符合GB50010的相关规定,防水等级应符合GB50108一级

防水标准;②钢筋混凝土与废物接触的面上应覆有防渗、防腐材料;

③钢筋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25N/mm2,厚度不小于35cm;④应

设计成若干独立对称的填埋单元,每个填埋单元面积不得超过50m2

且容积不得超过250m³;⑤填埋结构应设置雨棚,杜绝雨水进入;

⑥在人工目视条件下能观察到填埋单元的破损和渗漏情况,并能及时

进行修补。⑦砷含量大于5%的废物,应进入刚性填埋场处置。

(3)《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阻隔技术(试

行)(征求意见稿)》

该技术指南针对阻隔措施设计的总体要求,针对污染土

壤阻隔、地下水污染阻隔、对土壤或地下水室内蒸汽入侵阻

隔的设计施工及维护,制度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适用范围:阻隔技术主要有几方面的功能:①阻断污染土壤与受

体的直接接触;②阻止受污染地下水迁移扩散;③阻断污染土壤或

污染地下水挥发出的气体扩散。本指南中阻隔技术指采用阻隔、堵截、

覆盖等工程措施,控制污染物迁移或阻断污染物暴露途径,使污染介

质与周围环境隔离,避免污染物与人体接触和随降水或地下水迁移进

而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降低和消除地块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

环境的风险的技术。本指南中蒸汽入侵指表层以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中的挥发性化学污染物经建筑物地基的开口处(例如裂缝和地下室)

迁移至上方所覆盖建筑物的室内空气环境中。本指南中制度控制指限

21

制人类活动类型或活动区域,减少或阻止人群对地块污染物的暴露,

杜绝和防范污染地块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从而达到利用管理手段

对污染地块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的目的。

阻隔技术的主要类型:阻隔技术包括水平阻隔和垂直阻隔两大

类。水平阻隔相对简单,垂直阻隔可分为取代法、挖掘法、注射法等

基本类型。

阻隔措施的监测与维护:为了评估阻隔措施的运行状况和主要性

能,需制定定期监测计划,包括:视觉检查、物理测量、采样和测试;

监测的种类和频次取决于阻隔系统的类型;有时,主动控制可能比被

动控制措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和详细检查。阻隔系统需要长期运行,

因此需要对系统进行长期维护;如果定期监测结果表明阻隔措施未能

达到预期效果,就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如更换表层土壤、密封沥青

裂缝、植被类型和表层覆盖材料等。

制度控制(活动和使用限制):为了通知地块未来使用者地块内

有阻隔措施,确保阻隔措施的正确维护,在相关地块文件里需要备注

制度控制等相关信息。活动和使用限制的类型包括:①国家或当地政

府控制,如分区限制、建筑许可证、钻井禁令和警告;②法定的执法

工具,如命令和许可证;③信息设施例如契约通知、地理信息系统、

注册法案要求、转让法案要求;④根据事先的监管,批准建立阻隔措

施保护或活动和使用限制。

(4)《铬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指南(试行)(征求

意见稿)》

22

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制了《铬污染地块风险管

控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拟从技术层面和管

理层面规范铬污染场地风险管控要点,为铬污染地块的风险

管控提供技术和管理指导。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铬盐厂关停厂址、铬渣堆放地块的污染

风险管控。电镀、制革等其他涉铬行业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可参照本

指南执行。本指南中的风险管控是指采取移除或清理重污染源、污染

隔离阻断、环境介质长期监测、污染扩散及时补救等工程和张贴告示

牌等非工程措施防治污染扩散和暴露的过程。

制定和实施风险管控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以下方案之一

或组合:①重污染渣土挖掘封存或处置;②地块封盖控制;③雨水

导排控制;④地下水阻隔管控;⑤含铬废水处理处置。

长期监测计划:铬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程是将污染物封存在原

地、限制污染物迁移的一种被动控制方法。该方法只是暂时控制污染

扩散,未能彻底消除污染隐患。因此,需要制定长期监测计划。地下

水监测计划包括监测井布设、取样频率和监测因子。

地块制度控制:通过禁止地块开发利用、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地块

内活动、定时公开地块信息等方式降低人群接触污染物的潜在风险,

有效降低风险管控工程不确定性带来的长期风险。

(5)《污染地块修复技术指南——固化/稳定化技术(试

行)(征求意见稿)》

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制了《污染地块修复技术

23

指南——固化/稳定化技术(试行)(征求意见稿)》,拟从

技术概况、适用性评价、方案设计要求、施工建设要求、修

复效果评估要求、长期监测与维护要求等方面,指导和规范

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应用。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治理与修复。

河流沉积物、污泥及其他固体废物的治理与修复可参照执行。本指南

不适用于挥发性有机污染土壤和液体废物的固化/稳定化治理与修

复。本指南中浸出是指可溶性污染物通过浸透或扩散等方式从固化/

稳定化产物中溶解到浸出液的过程,浸出特性是指固化/稳定化产物

通过各种理化机理固定和稳定污染物的性能描述,可用浸出率进行评

价。

处理对象:固化/稳定化技术既适用于处理无机污染物,也适用

于处理某些性质稳定的有机污染物。许多无机物和重金属污染土壤,

如无机氰化物(氢氰酸盐)、石棉、腐蚀性无机物以及砷、镉、铬、

铜、铅、汞、镍、硒、锑、铀和锌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均可采用固

化/稳定化技术进行有效的治理和修复,而有机污染土壤中适用或可

能适用的污染物类型包括有机氰化物(腈)、腐蚀性有机化合物、农

药、石油烃(重油)、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二噁英或呋喃等,但对

于卤代和非卤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一般不适用。

影响因素: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化产物的单元尺寸、

渗透系数、孔隙度等;②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饱和带水流影响和包气

带水流影响。

24

长期监测:根据固化/稳定化产物的处置或再利用方式,长期监

测固化/稳定化产物中污染物的浸出情况,并按照预先规定的修复目

标或相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评估污染物浸出对周边环境(尤其是

水环境)的影响,以保证在预期的时间范围内修复效果持久有效。长

期监测的关注重点是固化/稳定化产物对地下水(或地表水)环境的

影响。长期监测的时长通常为5年,每半年监测1次。

6指南编制的原则

本文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管理规定》为依据,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金属行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提供技

术指导,突出指南的科学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协调性。

(1)科学性原则。指南的编制结合重金属污染特征,

以基于浸出毒性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科学规范了相关风险管

控措施要求和工程要求,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实施合理可

行。

(2)完整性原则。指南系统规定了有色金属行业污染

地块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风险管控效果评估要

求、风险管控制度控制要求、后续管理要求等环节的内容,

体现从调查评估到后续管理等全过程整体化管理理念。

(3)统一性原则。该指南与已经发布或正在编制污染

地块环境保护相关的管理文件、技术政策、排放标准、技术

指南和规范等文件保持一致。

(4)协调性原则。该指南与其他同类型环保标准是互

25

相联系、互相衔接和补充的。

7指南主要内容及说明

本指南主要分为9章,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工作流程、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制度控制要求、后续管理要求。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7.1“适用范围”说明

结合我国污染地块管理模式、现有国家标准及广西壮族

自治区有色金属行业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作迫切需求,本指

南适用于广西工矿企业用地砷、镉、铅、锑等典型重金属污

染土壤风险管控。

7.2“规范性引用文件”说明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30770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6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25.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25.4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25.5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HJ493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55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

HJ68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

HJ/T20工业固体废弃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299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

CJJ11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T/CAEPI污染地块勘探技术指南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17J008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27

7.3“术语和定义”说明

结合指南主要内容的需要,纳入术语和定义中的“高浸出

风险污染土壤”和“低浸出风险污染土壤”。主要是根据土壤中

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参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污染控制标准》中“第I类、I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定义,

锑参照GB30770,同时参考水体生态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计算

值,将污染土壤浸出风险分级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为不同风

险污染土壤分类处置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本标准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对地块未来使用进一

步细化,提出“再开发利用地块”“暂不开发利用地块”“不再开

发利用地块”概念,“再开发利用地块”是指根据土地利用规

划,未来使用功能包括GB36600中建设用地划分类别的地

块。“暂不开发利用地块”是指现阶段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

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地块。“不再开发利用地块”是指未来

不再开发利用,以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为主的地块,如地块

类型是不再开采的矿区、历史遗留的砒霜厂地块等。

标准涉及的其他相关术语和定义,因在其他相关的国

家、行业标准规范中已有定义,固本标准中不再赘述。

7.4“工作流程”说明

本章节结合《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

术导则》(HJ25.5-2018)要求和国家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

术应用试点项目实施经验,制定了广西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块

28

的风险管控技术路线。并对环境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效果评估要求、风险管控制度控制要求和后续管理

要求做出了初步的介绍。

7.5“环境调查”说明

本章节具体给出了不再开发利用地块开展“环境调查”工

作的要求,重点对污染源、污染物迁移途径和污染受体开展

采样调查。同时对监测点布设、样品采集及其他过程进行了

说明。

7.6“风险评估”说明

本章节对不再开发利用地块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做了介

绍。重金属浸出风险是本指南针对污染土壤处置提出的关键

要点。如前所述,当前国内所采用的风险评估模型,未考虑

土壤中污染物不同的赋存形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计算

得到的风险控制值仍是重金属等污染物在土壤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