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登云门诸山[明]宗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乌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写山顶之景,山峰、明月、云雾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胧

的境界。

B.颔联照应诗题“登”字,写在遍野芙蓉、满目苍翠之中登山的

悠闲。

C.诗人身在山中,以萦绕耳边的乐声,渲染出高山之巅空灵而

神秘的意趣。

D.诗人登上山顶,感受到山风萧瑟强劲,由此联想到八面生风

的昆仑山。

E.全诗以实笔写山之实景,以虚笔写风之虚致,意在表达登山

的畅快情致。

2.后人评价此诗最能“以主观情趣折射客体之美”,请结合诗句,

分析诗人登山的情趣。(6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

水亭偶成

朱瞻基

临流亭馆净无尘,落涧流泉处处闻。

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

翠迷洞口松千个,白占林梢鹤一群。

此地清幽人不到,惟留风月与平分。

3赏析颔联“半湿半干花上露,飞来飞去岭头云二

答: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问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①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药:芍药。

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

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

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

于清幽静谧中又增添了一份温馨。

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

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

D.最后一句不仅通过鸾鹤纷飞再现了“西山”的美好景色,而且

承接前一句,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

6、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西江月秋兴

程静b6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通。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静: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7、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

(4分)

8、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诗,回答9〜10题

高亭

元刘因

高亭云锦绕清流,便是吾家太一舟。

山影酒摇千叠翠,雨声窗纳一天秋。

襟怀洒落景长胜,云影空明天共游。

笑向白鸥问尘世,几人曾信有沧洲?

【注工太一舟,即太一莲舟,北宋画家李公麟有《太一真人图》,

画真人卧一大莲叶中,执书仰读。

9.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首句描写了高亭云笼水绕的美丽景色。

B.第二句诗人把高亭看成自己颐情养性的地方。

C.颈联写诗人因内心寂寞冷落而愿与云影共游。

D.尾联运用反问,是为表达对自己生活的满意。

10.自选一个角度,试对本诗的颔联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1〜12题。

北塘避暑[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①首诗歌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守北

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11:从全诗看首联有什么作用?

12:宋代诗歌重“理趣”,本诗蕴含怎样的人生哲理?结合诗句谈

一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13〜14题。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假,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茅塘马上

[宋]贺铸

壮图①忽忽②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

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注]①壮图:过去的抱负。②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3、这两首诗都写到了“落日”意象,你最欣赏哪首诗中的“落

日”意象所呈现的意境画面?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

14、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云门道中晚步

(宋)李弥逊

层林叠燃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辆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铺陈了漫步云门道中所见暮色笼

罩下的山水景色,“山转岗回”、“步随”、“独绕”等字眼点明行动轨

迹。

B.首联总写诗人云门道中所见,以“暗东西”路更迷”紧扣诗题

中“晚步”,勾勒出傍晚山林幽深晦暗的概貌,为下联展开具体描述

蓄势。

C.颔联从诗人主体活动的角度运笔,出句与对句以“望”和“步

”分别领起,描绘景象目力所及比脚力所及来得更为阔远,笔力新俏,

推陈出新。

D.尾联描写画外沉醉美景的诗人与画中扶着青藜杖醉酒老叟相

映成趣,与卞之琳《断章》中主客体位置调换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6.本诗颈联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7〜18题。

游凤林寺西岭

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

清新,语言轻快。

B.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

象,景中融情。

C.颈联对仗工稳,借景抒情,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

洽,逸兴迷飞。

D.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

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借景抒情”错,应是“直抒胸臆”。

18.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临江仙

【五代】牛希济

洞庭波浪脑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

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

有路暗相连。

【注】罗浮山: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幽”是风吹物动之意,写出因湖面广阔,风吹浪动,似外与

天接,凸显湖面之广。

B.“一点”是调人在湖面遥望君山的直观感觉,以此强烈对比,

意在表现君山的娇小。

C.上片的后三句描写君山的神秘朦肱,并展开想象,使得景色

奇丽而富有情致。

D.下片写秋夜增寒,着一“冷”字,天地之低温,词人体肤心

理之寒冷都融汇于比字。

E.下片写星斗下垂,湖面视野开阔,橘林更显红颜娇美,含蓄

地写出极富诗意的美景。

20.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词句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

1.(5分)B、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B颔联写

攀高登险,并没有表现“登山的悠闲";C“紫笙”本指仙乐,此处并

非真实的乐声)

2.(6分)①诗人登山所见千峰倒插江中,满目芙蓉苍翠,攀登

险峰的过程有观赏美景的乐趣;②诗人耳闻风声,如云外笙乐,若有

若无,有仿佛聆听仙乐的的情致;③诗人登上山顶,迎风而立,恍惚

身处昆仑之境,有飘飘欲仙之感。

(评分建议:答案须从所见、所闻、所感三个角度分别分析登山

的情致趣味,每点各2分;仅把景物描绘出来,不给分;分析全部诗

句,然后总结诗人情感,绐1分)

赏析

首句写山顶之景。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山头,周围缭绕着族族玄

云。英英,形容云兴涌堆积的样子。攀月吻云的山峰之高耸,射云泻

山的月光之清辉,遮山烘月的云雾之漂浮,三者融汇成一个幽静而朦

胧的境界,同时也表明登山的时间是在晚上。

次句,是人在山中蜿蜒登涉,江水曲饶,千回百转。江水澄碧清

澈,晶莹明亮,倒映出山峦。"千峰"扣题中“诸山”,千峰插水,好

似一个倒悬的天地盆景,及其秀丽,而且“插”字更使山水辉映显得

富有生气活力。拿傍依山峰的明月,族拥山峰的云雾,倒浮于江中,

山、水、云、月,构成一幅有没而和谐的水墨画。三、四句集中写“登

“芙蓉"非指荷花,是长满山中的木本植物,其性耐寒。"苍翠''写出

它的本色,这里是以颜色代指事物的本身,同时也描绘了遍野芙蓉、

满目苍翠的云门山色。

拉紧芙蓉树枝才能在陡峭如壁的山石上步步攀登,可见山势的险

峻。“乱射”两字传神地写出手一松开,被拉紧的树枝迅速反射弹回,

左右颤动,乱打身旁的枝叶,激起林中一片嘈响的情景,故惊动了栖

睡的猿鸟。

五、六句写云外笙乐。“云外”表明已至山顶,暗点山名“云门”。

登上山顶,即身在云中,忽又听到云外紫笙之音,更有飘飘欲仙之感。

“紫笙”本指仙乐,此处实写山高风劲,风吹入岩穴发出声响,那悦

耳的天籁之音若断若续、欲来不来,真似云外仙乐飘渺恍惚。它不仅

渲染出高山之巅幽静神秘的趣意,也表露了诗人身入云门,心想云外

的情致。

结尾两句抒发了如游仙境的登山快感。“萧飒”,即萧瑟,像秋风

之声,宗臣登游云门诸山或在秋季。山顶秋风似从天外吹来,风力强

劲,吹在衣佩上发出萧飒之声。诗人迎立受风,畅快淋漓到了竟恍惚

以为身处昆仑仙境的地步。

3、①上句俯视露湿芳草,鲜花争艳,下句仰观山峰耸峙,白云

缭绕。②高低兼具、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清新空灵的山水画面,极

富立体感和层次感。③表达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悠闲自适的心境。

4、①清幽。②首联写亭馆临近水流,干净无尘,用泉水流入深

涧之声清晰可闻来反衬环境的宁静;颔联以露湿花草、白云缭绕写山

中景色的清新、淡雅和素净;颈联写群栖的白鹤、茂密的松林和神秘

的洞穴,古朴而幽静;尾联直接点出此地清幽,人迹罕至。③整首诗

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水亭周围环境的清幽秀丽,表达诗人对自然风景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

5、解析:D”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错「群"是“与……

一起”的意思。作者归隐的愿望诞生于前面对王昌龄隐居环境的感受,

最后一句是借“与鸾鹤在一起”的形象描写来表达对归隐生活的期待。

6、解析:首先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

是用了这种手法。最后点明此手法有什么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

情。颈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这里清贫幽雅,有一座孤

零零的茅屋,屋边种花,院里静药,此足见他的为人和情趣一一独居而

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孤独伤感之际,抬眼看见窗外

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蔚养的药草长

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

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

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而“宿”字赋予花以人的情态,

所以本联主要使用了借景抒情和拟人的手法。

答案:颈联运用了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宿”字赋予花以人的

情态,说花的影子也仿佛同作者一样借宿在茅屋,显得尤为生动;“滋”

字则生动地写出了种满芍药的院落因久无人来而渐生青苔的情景。两

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和谐、美好的山居月夜图,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对

这种隐居环境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7、①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欠的隐逸者的形象。(1分)

②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

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1分)作者正是

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

洁的品性。(2分)

8、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

迷蒙之境。

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

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

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

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

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9.(3分)C

10.(4分)(可以从寓情于景、动静结合、动词的运用、视听结

合等角度进行赏析)答案示例:诗人写自己坐在屋内饮酒,窗外的青

山倒映在酒杯中,随着酒杯的摇动而层层叠翠。屋外秋雨阵阵,那清

晰的雨声穿窗而入,传递着秋的消息。诗人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秋天

的景色,又从听觉的角度写秋雨的声响,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给人

身临其境的感觉,表达了内心闲适之情。

11:(5分)首联破题(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并渲染了林

塘幽静的自然环境°(3分)“旷然”一词表明了主旨,后三联都在

表现作者虽遭贬谪,却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情怀及宽阔胸襟和雍容

气度。(2分)

12:(6分)“水鸟得鱼”自得其乐,“岭云含雨”去而空回;“长

自足”、“只空还”不仅写景而且道出了作者对“圣人无为”思想的追

求,尤耐人寻味。(3分)全诗熔情、景、理于一炉,以象征手法揭

示出知足常乐、来去无心、超尘拔俗、不追求功名利禄、追求内在的

精神品格的人生哲理。(3分)

13(1)示例一:我更欣赏雷诗中的“落日”意象呈现出的意境画面。

作者勾勒出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好像被山衔

住一样,日影倒映在尚有凉意的池水涟漪中。作者把池塘、远山、落

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越来,呈现出宁谧安适的意境。

示例二:我更欣赏贺诗中的“落日”意象呈现出的意境画面c作

者用平实的语言写出了秋日黄昏池塘边颜色浅淡的落日场景。一个

“薄”字,突出了略现寒意的季节特征,营造了一种清凉、宁静、恬

淡的意境氛围。

14、第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和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

生活状态的喜爰之情;第二首侧重表达了作者对韶光巳逝、壮志未酬

的悲慨,因而向往无拘无束的乡村生活,流露出隐退田园之意。

诗歌鉴赏《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作者即景而写,

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一、二两句写山村晚景。作

者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宁谧安适

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后两句表现了乡野黄昏晚

景的可爱,牧童在牛背上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这首诗

描绘的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

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

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茅塘马上》抒发了作者思退欲隐的情怀。第一句写出了失意情

怀:“壮图”,是过去的抱负;“忽忽”,形容时间的流逝;“负当年”,

写官场的失意。作者豪情满怀,无奈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这怎不使

人忧闷、痛心!第二句写作者回过头来看到牧童,顿生羡慕之情,认

为还是牧童生活得有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呢?三、四两句道出了牧童

生活的快乐。作者隐退之意不言而喻,激愤之情溢于言表。理语入诗,

富有理趣。

15.D(诗人既在画中又在画外,尾联的精妙之处在于诗人通过

想象虚写,把自己织进了辆川图画里,使自己成为与这幅天然图画融

为一体的画中人;同时又存在一个画外的自我,诗人仿佛具有分身术,

跑到画外欣赏起这幅有自己在内的云门道中晚步图)

16.[答案示例](1)(2分)上句写傍晚时分,樵夫砍柴归来,

远山上的野火渐渐熄灭,最后一缕孤烟也冉冉散尽;下句写困乏的耕

牛僵卧在犁边,早春时节,田里的小麦还显得很低,(2)(4分)这

一联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白描等多种描写手法,将农事活动与

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紧扣诗题中的“晚”字,描绘出一幅清新优美的

山村春晚图,表达了诗人悠闲愉悦的心绪。

17、C借景抒情有误

18、解析:“招”是“召唤、召来”的意思,“招月伴人还”指

把月亮召唤出来,伴人回家,"招"字写出了“人”的兴致盎然与“月

"的善解人意。诗人通过写与友人同游之事,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

的热爰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