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超强超全笔记_第1页
【初中化学】超强超全笔记_第2页
【初中化学】超强超全笔记_第3页
【初中化学】超强超全笔记_第4页
【初中化学】超强超全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笔记

目录

绪言............................................................................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10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27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7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49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56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67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76

第九单元溶液................................................................84

第十单元酸和碱..............................................................94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108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117

常见物质的化学式...............................................................124

常见物质的俗名...............................................................130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131

常见反应的现象................................................................140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149

多功能瓶.....................................................................151

除杂..........................................................................153

鉴定..........................................................................154

绪言

•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

变化规律的科学。

•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

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

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

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义化叫物理变化叫化学变化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颜色改变、放出气体、

常见

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生成沉淀等,并吸热、

现象

放热等现象出现放热、发光等

本质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实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

比八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

系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定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

义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可燃性、氧化性、还原

实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性、稳定性、活泼性、

例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

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O

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

•石蜡不溶于水,石蜡密度小于水。

•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

©

度最高。

•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

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蜡烛麒烧的表达石蜡+氧气燃二氧化碳+水

C25H32+3302点燃25CO2+I6H2O

二、做“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

最重要的是做对比实验。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L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a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

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

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

螺母,使天平平衡。

b)将物放在左盘,祛码放在右盘。祛码必须用镶壬夹取(防

止祛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祛码,后加

质量小的祛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记录所加祛码和游码的质量。

3

d)称量完毕后,应把祛码放回祛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

螺母,使天平平衡。

b)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

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

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

量)

C)用镣子夹取祛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

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只

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祛码或游码。

e)称量完毕后,应把祛码放回祛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祛码的质量+游码的示

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硅码的质量一游码的

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

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

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

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

面皿)中称量。

二、仪器的连接

L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

4)

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

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

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三、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

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2mL)取用

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

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史、固体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

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

二送、三直立”)

3.块状药品一般用银壬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

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

5

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4.用过的药匙或镜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五、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旦瓶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

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1.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

台或污染药品】:

b.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

腐签】;

d.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

2.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一一使用胶头滴管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

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

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C.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

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

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

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读数

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

体偏多;倒液体时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o

六、物质的加热

1.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

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

燃【防止失火】;

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

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d.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

盖。

.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1/4,也不能

多于酒精灯容量的2/3。

2.用于加热的仪器

液体: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烧杯、烧瓶(使用后三

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

固体: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3.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

a.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

b.加热时要有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

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握住试管夹

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c.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

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

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

d.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的31防

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c.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

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

O

f.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

g.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

裂】;

h.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

出。

i.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取出;

七、洗涤仪器

1.洗涤方法: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试

管容积的1/2的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

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2.试管刷: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

8)

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3.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4.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5.特殊情况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

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

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八、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

气体进入鼻孔。

九、几种药品的存放

1.白磷放在水中。

有人说因为有水,所以白磷要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

的说法。

2.浓硫酸、浓盐酸用磨口瓶盖严。浓硝酸用棕色磨口瓶盖

严。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浓硝

酸见光易分解。

3.硝酸银溶液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

解。)

4.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应密封于干燥容器中,并用橡

9)

胶塞密封,不能用玻璃塞。

回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具有吸水性,容易潮解。碱能

与玻璃反应,使带有玻璃塞的瓶子难以打开。

5.金属钾、钠、钙存放在煤油中。(金属钾、钠、钙非常活

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十、意外事故的处理

L失火: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

冲洗,然后涂上后~5%的碳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

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3.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

再涂上硼酸溶液。

4.生石灰沾在皮肤上,要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卜一、留心实验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考试总有这样一

道题:给出几个实验操作的图片,然后辨别正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

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二百多年前,法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

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

结论。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Hg+O2A2HgO

和2HgOA2Hg+O4。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点燃2P2Os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

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

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

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

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

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注意事项】

L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

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

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

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

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

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

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

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

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

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

氮氧稀有二氧其他气体

气体气

气气体化碳和杂质

体积78210.940.03

0.03%

分数%%%%

U!、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纯净物

定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

成的物质叫混合物。质叫纯净物。

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

纯净物可以用化学式来

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

特点表示。但是,绝对纯净

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

的物质是没有的。

来的性质。

能用化学式表示的所有

空气、溶液、合金、铁

常见物质

锈、加碘盐、天然气、

实例冰水混合物、水蒸气、

自来水、矿泉水等

铜锈也是纯净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

气的密度略小。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

烧,不能供给动植物呼吸。

【用途】①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这一点可以证明

空气中含有氮气);

②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

用寿命、食物充氮防腐);

③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条件下显示超导性能。

2.稀有气体(氢、气、氮、氮、氤的总称)

【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0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又叫做

惰性气体。

【用途】①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灯泡中

充入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

②用作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

③用于激光技术;④氢气可作冷却剂;⑤敷气可作麻

醉剂。

六、空气污染和防治

1.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是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源包括煤、

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

化碳(三大有害气体),还包括工业废气等方面。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

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

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4.防治空气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

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

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七、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

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

废物;

③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

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④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

好的产品。

第二节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气

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

和氧化性。

二、氧气的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三、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

物化学方程式(表

反应现象

质达式)

产生大量白烟、放热4P+502点燃2PzOs

木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

C+Oz点燃CO2

炭热,无烟无焰;木炭在氧气中剧

©

烈燃烧,并发出白光

②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

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S+0点燃SOz

②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2

①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

氢生淡蓝色火焰

气2H2+O2点2H2。

②放热、生成能使无水硫酸铜变

蓝的液体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铁3Fe+20z点燃Fe3。

放热,生成黑色固体4

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4A1+30?点燃2Alz

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0

铝3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形

4Al+30=2Al0

成致密的氧化膜223

关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点燃

块2Mg+0z2Mg

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0

铜红色的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02-A2CU

0

2Hg+0A2Hg

汞银白色液体逐渐变成红色2

0

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生成能使2C0+0z点燃2co

2

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热,产

甲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

CH4+202点CO2

烷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2H20

火焰发出白光,放热,产生能使

蜡石蜡十氧气点燃

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液体,生成能

烛水十二氧化碳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四、探究实验

1.木炭燃烧实验

【实验操作】用均堪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

热到发红,插入到盛有集气瓶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

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燃烧停止后,

取出班期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

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C+O2点CO2

【注意事项】木炭应该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

气瓶中,原因:为了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

防止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木炭熄灭,确保实验成

功。

2.硫燃烧实验

【实验操作】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在酒精灯上点燃,

然后把盛有燃着硫的燃烧匙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

的集气瓶中,分别观察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

象。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

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S电点燃sa

【注意事项】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

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

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上向下缓慢插入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铺一

薄层细沙)。

【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

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注意事项】

①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

丝表面的杂质。

②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

触面积。

③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

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

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

铁丝反应。

⑤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

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

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

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

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

多”.

六、氧化反应

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它不属

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々£J/L二

I界女厂

I合八船I

3.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

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

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第三节制取氧气

一、气体制取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

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

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

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

用灯帽盖灭。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

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

排出。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

应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

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

瓦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

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希望停止

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

21

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

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a)装置使用单

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

入。

2.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

不与水反应。

♦注意事项:

・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

到的气体不纯。

・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

瓶口。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

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

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

©

口应该朝下。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干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_

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

片就可以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

上。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

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镒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KMnO4AK2MnO4+MnO2+O2个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

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

23)

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

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步骤: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将高镒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

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

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熄:熄灭酒精灯。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水口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

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注意事项: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加热高镒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镒酸

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棉花不要离高镒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H202MC2H20+02个(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

液)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耍加热,

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

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

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

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过

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蒸气一起

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KCI032KC1+3O2个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相同。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

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三、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催化作用。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

应的产率。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其反应过程中有可

能改变。

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

可能有几种催化剂。

生物体内的酶属于催化剂。

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

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

原料。

第一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

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

的沸点低,在T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

液态氧。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

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

的富氧空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第一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

lOl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

度最大,为Ig/mL。

二、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n4氧气

①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句

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性&||

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J

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四,质量比约为8:1。

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

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2H2O2H2T+OZ个;

②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

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

水的导电性。

③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物质的分类

{混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氧化物(由两种元素

成的继净物)组成的化合物中,其

第二节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

定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义的最小

性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

质学性质相同。

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

系粒。

山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1.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

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在受热的情况下,粒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

快。

3.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原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

较大。

5.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体积的和,说明

粒子间是有间隔的。

6.一种物质如果由分子构成,那么保持它化学性

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如果它由原子构成,那么保

持它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二、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酬溶液,分别

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酰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配溶液变红。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三、从微观角度解释问题

1.用分子观点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物理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水蒸发时水分子的

间隔变大,但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电

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故为化学变化)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区别: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结

合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结合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裂变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

1.宏观角度: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

2.微观角度: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铁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

3.水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物质、元素用于宏观角度分析问题,分子、原子、离子

用于在微观角度分析问题。宏观和微观不可以混淆。

第三节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方法

1.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具体操作

见“二、过滤”。

2.吸附沉降:常用明神、活性炭对水中的杂质吸附而沉降。

■明矶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它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

以对悬浮杂质吸附沉降,以达到净水的目的。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也可以吸附溶于水的色素和异味。但需要注意的是,活

性炭不能吸附钙、镁化合物,活性炭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净水器的入水口在净水器的下面,可以使净水效

果更好。

3.蒸储: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净化程度相对较高,

得到的蒸馈水可以看成是纯净物。

4.杀菌: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

粉、氯气(CI2)、二氧化氯(CIO2)等。

净化除去不溶于除去可溶于降低水净化

方法水的杂质水的杂质的硬度程度

静置

VXX低

沉淀<―

过滤VXX

吸附VVX5

蒸储V1V

5.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投药消

毒的步骤,但是没有蒸储和煮沸的步骤。在净化水的方

法中,只有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余都属于物理变

化。

二、过滤(见下图)

【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注意事项】

1.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

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

滤效率)。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

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

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滤液浑浊)。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

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

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滴

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若先过滤下

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再过滤上

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度。

2.如果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

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三、硬水的软化

L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分别取少量的软水和硬水于试

管中,滴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有较多泡沫产生的水

是软水;泡沫很少,产生浮渣的水是硬水。

3.硬水在加热或长久放置时会有水垢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Ca(HCO3)2=CaCO3J+H2O+CO2T

4.硬水的危害:①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

皂又洗不干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

硬。

②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之后不

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

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③长时间饮用硬水有害健康。

5.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和蒸饵。制取蒸用水的装置如右

图所示。

注意:

①在烧瓶底部要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

现暴沸。

②加热前按照图3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分严密不透

气。

③加热烧瓶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

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④弃去开始储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偏水

时,停止加热。

第四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L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

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

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lb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

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

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

缺。

二、爱护水资源-----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

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

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第五节氢气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

a)可燃性:2H2+O2点燃2H2。

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有水珠产生。

b)还原性:H2+CUOACU+H2O

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中加热逐渐变成红色,并有水珠产

生。

3.实验室制取氢气

■反应原理:Zn+H2SO4=ZnSO4+H2个

■反应物的选择:选用锌粒和稀硫酸。

♦不使用稀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

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不用镁是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用铁是因为反

应速度太慢。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

氧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

装置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不能验满!用排水法收集氢

气时,如果集气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氢气收集满。

■在点燃凰气前,一定要检域<气的纯度。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可燃气

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点燃。如果气体较纯,

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

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如果验纯时发现气体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时,必

须对试管进行处理(用拇指在试管口堵住一会或更换

试管),以免发生爆炸。

■检验: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够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

火焰;而不纯的氢气在燃烧时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4.氢气能源的优点:

①以水为原料,来源广泛;②热值高,放热多;③生

成物是水,毫无污染;④可以再生。

5.目前氢能源存在的问题:制取成本高、贮存和运输困难。

6.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7.任何可燃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

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兽Zm母个

(原子核件好个(朱信体积很小・约占原子

原子

督舞果电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

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

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1.66x102,kg)为标

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

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相对原子质量是通

过比较得出的比值,单位为“1”。

相对"质量=一个质子的实际廉量吗

标准破Ki子的质fikkg)x\

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碳原子质量的1/12,而电

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可以忽略不计,所以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4质子数

十中子数

第二节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

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儿-1系原子

只表示一类原子的总称;

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表示

只表示种类,不论个数,

种类,又表示数量含义

区是宏观概念

别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

数量不变,但最外层电子

变,但形态可能变化

数可能变化

联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

余元

2.元素之最

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氧、硅、

铝、铁、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氧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

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

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5.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

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物质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

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如果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

具有微观意义。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原子。

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6.描述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①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用元素叙述):铁是由

铁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②微观构成(描述物质的构成时用分子、原子、离子叙

述)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

构成的。

(描述分子的构成时用原子叙述)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7.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7

个周期;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共16个族。

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左到右,原子序数由少变多。除第

一周期以外,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

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从左到右金

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第三节离子

1.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

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

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

我们称为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

有7层。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

子核距离越远。

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第一层排满才能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能排第三层。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d个电子(n为层序数,第

40

一层n=l,第二层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

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一个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弧线表示

乎〉广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黄示原子核和

3.元素的种类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是不

稳定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