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考2023-2024】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讲练通关文
言文断句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形式。断句
的依据在于:①与上下文语境能相互印证的整句的意思;②词句之间
的意义与语法联系;③文言语句的表达习惯;④有关的古代文化知识。
这需要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故断句是对
文言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型。
一、依语境,E月句意
为未加标点的文言语句断句,理解句意是第一位的;理解句意离
不开语境,尤其是前后语境。
【例1】郝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
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
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
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
善。(《世说新语•识鉴》)
【析】这段文字前面说的是都超与谢玄之间的事,二人关系不好,
苻坚要攻打东晋,形势危急,朝廷拟议派谢玄北讨,人们意见不一。
后面说的是事情成功之后,人们评价都超不因自己的爱憎隐瞒别人的
才能。依前后语境可知:待断句是都超对谢玄挂帅出征提出的赞同意
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再进行断句。
【答案】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答履
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二、借词语,寻断点
(一)借名词(代词)
名词(代词)往往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找准了主语或宾语,
也就寻出了首尾。
【例2】未一E,风浪大作。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
“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
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
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
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
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清代名人轶
事•高先生轶事》)
【析】关键名词(代词)有“吾”(高先生)“众人”“生者”“死
者”,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
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二)借虚词
1.句首虚词
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均
可断句。
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
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乂断句。
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
前面大多可以断句C
2.句末虚词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
大多可以断句。
【例3]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
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
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明文海》)
【析】句首句末虚词“也、遂、以、乎”加上名词(代词)“子、
予、我”,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子真对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
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三)借领字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常使用"曰、云、语、言、道、白、
对、谓”等领起字,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例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日长于臣沛公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析】待断句是沛公与张良的对话,用了三个“曰",其说话主
体各不相同,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三、借句式,探结构
(一)对称句式
【例5】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
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
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间,复何如哉?(白居易《白苹洲五亭记》)
【析】“汀风春”“溪月秋”相对,“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
夕”相对,“宾友集”“歌吹作”相对,“舟棹徐动”“觞咏半酣”相对,
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
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二)顶真句式
顶真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
字或词。
【例6】自余为缪人,居是州,恒惴栗。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
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
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析】形成顶真的字词有“到、醉、卧”,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
枕以卧/卧而梦/
(三)文言特殊句式(固定结构)
文言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的前后大多可以断句。
[例7]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
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析】“庸……乎”“是故……””……师之所存也”是固定结构,
“……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四、借语法,辨关系
古代没有统一的语法,但文言文中却有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主
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基区成分都有,除开文言特殊
句式,其他与现代汉语大致一致。所以,语法关系也是我们断句的依
据之一。语法关系与意义关系是一个整体,借语法可以辨析词与词、
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关系明则句读明。
[例8]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
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间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
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J(《宋
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析】“契丹大举入寇”是一个具有完整语法结构和表达意义的
语句,如果断为“契丹大举入寇时”,则不符合文言文语法习惯,所
以下一句应该断为“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
也是具有完整语法结构和表达意义的语句,各自于前后断开。后面两
个人名,各自搭配籍贯介绍和行为事件。通过语法分析,明确了意义,
也就找到了断句的依据。
【答案】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
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间州人/请幸成都/
考点通关练
1,下列断句与课文不符的一项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下列用“/”给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
B.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
D.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令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4.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济滞觥/则所用之异也
B.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
其室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D.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5.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
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D.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6.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A.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7.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A.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C.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D.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8.下列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B.向使四君知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
无强大之名也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9.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
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
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A.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
/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巳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
/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
/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
/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
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
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
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
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
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J武侯曰:“善二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
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
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
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
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
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
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
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
治国之本也J公笑,有喜色。晏子曰:“耳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
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
“诺J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日:“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
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
后世哉?”平公曰:“善J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格
德也/
B.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
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亲/百姓有过/在
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
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
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章下所司C十
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
就改礼部左侍郎。二十二年春,召佐兵部。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
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
臣即询量宜处置诏从之,命都御史屠蒲往c贵州镇巡官奏苗反,请发
兵,廷议将从之。直言起衅邀功,不可信。命官往勘,果无警。是年
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节选自《明史•尹直传》)
A.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
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B.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
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C.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
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D.占城王古来/为安南所逼弃国/来求援议者/欲送之还/直曰/
彼穷来归/我若驱使还国/是杀之也/宜遣大臣即询/量宜处置/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荆公守惠之明年,岁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畴龟加。
太守荆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务殖之也,非天弃民,太守其不勤民,
实弃守也!“于是,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官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
神。其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辍,乃尔润风墨
云密布并发。
(选自韩日绩《甘霖亭记》)
A.撒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B.撒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C.撤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官/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D.撒盖谢乘/暴赤日中自宫徂/郊日行数十里/遍吁于群神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诸侯之义死社稷。太王委国而去何也?夫圣人不欲强暴侵陵百姓,
故使诸侯死国,守其民。太王有至仁之恩,不忍战百姓,故事勋育、
戎氏,以犬马珍币,而伐不止。问其所欲者,土地也。于是属其群臣
耆老而告之曰:“土地者,所以养人也。不以所以养而害其养也,吾
将去之J遂居岐L之下。邠人负幼扶老从之如归父母三迁而民五倍
其初者皆兴仁义趣上之事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士众而已。不私
其身,惟民足用保民,盖所以去国之义也,是谓至公耳。
(选自《说苑•至公》)
A.邠人负幼扶老/从之如归父母/三迁而民五倍/其初者皆兴仁义
/趣上之事/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士众而已
B.邠人负幼扶老从之/如归父母/三迁而民五倍/其初者皆兴仁义
/趣上之事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士众而已
C.邠人负幼扶老/从之如归父母/三迁而民五倍其初者/皆兴仁义
/趣上之事/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士众而已
D.邠人负幼扶老从之/如归父母/三迁而民五倍其初者/皆兴仁义
/趣上之事/君子守国安民/非特斗兵罢杀士众而已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
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
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
未晚。“土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
之后议之未晚
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士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
后/议之未晚
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
之后议之未晚
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士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
后议之/未晚
1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
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
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
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
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
勇/仪秦失其辨
B.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
勇仪秦/失其辨
C.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
勇仪/秦失其辨
D.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
勇仪/秦失其辨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
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
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
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人,
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
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c一
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
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
当乎?"时日:“所拟不中律J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
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
“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
(选自《明史•翟銮传》)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
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
信天下
C.銮曰/按律/箱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
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箱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
信天下
17.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
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十三年,擢右副都御
史,巡抚大同。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瑜的一项是()
A.景泰五年/史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
/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B.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
/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C.景泰五年彼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
/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D.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奉敕抚定贵州/蛮还/巡按畿内
/成化初用/荐超迁浙江按察使/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数日,薨。大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
文,复自书於石。太宗后常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
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
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名非于往时,而皆是于
兹日?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
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第三》,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联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
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B.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联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
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C.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联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
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D.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
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初鹿曲城人也。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
业,出家为道士。好读书,多所通涉,见天下渐乱,尤属意纵横之说。
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之疏
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征进十策以干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选自《旧唐书•卷七十一》,中华书局,有删节)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
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B.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
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C.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
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召之/
D.大业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召征使典书记/密每见
宝藏之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征所为/遽使吞之/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
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J王曰:“寡
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
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J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
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
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
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
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
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
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
何?”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
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日:
“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
与秦,秦必去矣。奏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
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
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
寡人听子J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
“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
赵之兵,而封田文C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赵不救魏/魏歆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
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B.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
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C.今赵不救魏/魏献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
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D.今赵不救魏/魏秋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
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
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
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
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J
(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
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
祸必不振矣
B.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
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
/祸必不振矣
C.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
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
祸必不振矣
D.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
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
祸必不振矣
2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泡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日:
“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
山以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
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
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渐海,
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
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住之。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
接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赵王乃封
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
侯。
(节选自《战国策•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接秦/秦必不敢出兵
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
B.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接秦/秦必不敢出兵
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
C.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接秦/秦必不敢出/
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
D.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探秦/秦必不敢出/
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
2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A.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
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
为也
C.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
为也
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
为也
2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毅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
臣闻见者毕贺,陈珍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
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
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
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
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J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下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角的一项是()
A.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
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B.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
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C.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
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D.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
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2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节选自《说苑贵德》)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瑜的一项是()
A.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
德也/
B.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
德也/
C.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
也/
D.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
在予一人武王日/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
也/
2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
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
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
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
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日:“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
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节选自《通密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
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
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
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
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7.阅读下面课外选文,完成断句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
“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
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下列选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B.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C.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D.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
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8.给下面的文字加上标点。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
长
29.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
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3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
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孟子《齐
恒晋文之事》)
31.用给下面的《滕王阁序》中的句子断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惠之
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
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锤期既遇奏流
水以何惭
32.请用斜线(/)为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
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论语•子路》)
3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
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
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
去。
34.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5.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
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选自《项羽本纪》)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形式。断句
的依据在于:①与上下文语境能相互印证的整句的意思;②词句之间
的意义与语法联系;③文言语句的表达习惯;④有关的古代文化知识。
这需要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故断句是对
文言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题型。
一、依语境,E月句意
为未加标点的文言语句断句,理解句意是第一位的;理解句意离
不开语境,尤其是前后语境。
【例1】都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
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
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
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
善。(《世说新语•识鉴》)
【析】这段文字前面说的是都超与谢玄之间的事,二人关系不好,
苻坚要攻打东晋,形势危急,朝廷拟议派谢玄北讨,人们意见不一。
后面说的是事情成功之后,人们评价都超不因自己的爱憎隐瞒别人的
才能。依前后语境可知:待断句是都超对谢玄挂帅出征提出的赞同意
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再进行断句。
【答案】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答履
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二、借词语,寻断点
(一)借名词(代词)
名词(代词)往往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找准了主语或宾语,
也就寻出了首尾。
【例2】未一E,风浪大作。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
“速投之海。”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日:“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
海耳。”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
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
意决矣”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
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清代名人轶
事-高先生轶事》)
【析】关键名词(代词)有“吾”(高先生)“众人”“生者”“死
者”,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
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二)借虚词
1.句首虚词
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均
可断句。
句首关朕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
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乂断句。
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
前面大多可以断句C
2.句末虚词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
大多可以断句。
【例3]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
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
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明文海》)
【析】句首句末虚词“也、遂、以、乎''加上名词(代词)“子、
予、我”,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子真对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
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三)借领字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常使用"曰、云、语、言、道、白、
对、谓”等领起字,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例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日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
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析】待断句是沛公与张良的对话,用了三个"日",其说话主
体各不相同,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三、借句式,探结构
(一)对称句式
【例5】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
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
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间,复何如哉?(白居易《白苹洲五亭记》)
【析】“汀风春”“溪月秋”相对,“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
夕”相对,“宾友集”“歌吹作”相对,“舟棹徐动”“觞咏半酣”相对,
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
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二)顶真句式
顶真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
字或词。
【例6】自余为缪人,居是州,恒惴栗。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
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
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析】形成顶真的字词有“到、醉、卧”,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
枕以卧/卧而梦/
(三)文言特殊句式(固定结构)
文言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的前后大多可以断句。
[例7]吾师遒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
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析】“庸……乎”“是故……”“……师之所存也”是固定结构,
“……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据此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四、借语法,辨关系
古代没有统一的语法,但文言文中却有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主
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基区成分都有,除开文言特殊
句式,其他与现代汉语大致一致。所以,语法关系也是我们断句的依
据之一。语法关系与意义关系是一个整体,借语法可以辨析词与词、
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关系明则句读明。
【例8】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
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闽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
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宋
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析】“契丹大举入寇”是一个具有完整语法结构和表达意义的
语句,如果断为“契丹大举入寇时”,则不符合文言文语法习惯,所
以下一句应该断为“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
也是具有完整语法结构和表达意义的语句,各自于前后断开。后面两
个人名,各自搭配籍贯介绍和行为事件。通过语法分析,明确了意义,
也就找到了断句的依据。
【答案】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
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闻州人/请幸成都/
考点通关练
1.下列断句与课文不符的一项是()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
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
B.断句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为了突出“不敢言而敢怒”,课
本如下处理: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这是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
子,“天下之人”既作“使”的宾语,又是句子的主语,“人”后断开,
具有强调突出的作用。
故选B。
2.下列用“/”给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
B.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
D.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今沛公第一个攻入关中并且进入咸阳,他一丝一毫都不
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就是为了等待大王(指
项羽)的到来。
本题中,“封闭宫室”,主语“沛公”省略,“封闭”谓语,“宫室”
宾语,故本句结构殂对完整,独立成句,前后断开,排除ABD;
故选C。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日/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把草稿强取为己有,屈原不赞同。
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
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
定法令了'J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因谗之曰”的主语是“上官大夫”,与上一句“屈平不与”的
主语不同,不能相连,应在“因"前断句,排除BC。
“平”即屈平,“伐”动词「平伐其功”构成主谓宾完整的句子,
应在“平”前断开,排除D。
故选Ao
4.下列各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济僻觥/则所用之异也
B.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
其室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D.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A.错误。
句意:能使手不皱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
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或以封或不免于济僻觥”中“或”指有的人,“或……或……”
是不同的情况,在“或”的前面断开。
B.正确。
句意:即使是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
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
C.错误。
句意:圣人就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事业,必定会知道混乱所起
的根源,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