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南京理工理学院硕士培养方案_第1页
2024南京理工理学院硕士培养方案_第2页
2024南京理工理学院硕士培养方案_第3页
2024南京理工理学院硕士培养方案_第4页
2024南京理工理学院硕士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精品文档---------------------------------------------------------------------数学Mathematics(专业代码:0701)一、学科概况本学科讨论数学的基础理论,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等,我校数学一级学科下设二级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运筹与控制等5个硕士点。本学科成员承担或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等讨论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多篇被SCI等收录。本学科主要讨论方向有:1、微分方程、几何分析及其应用,包括几何测度论、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在数字图像处理与金融分析中的应用、微分算子理论及其在量子物理中的应用、动力系统理论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等;2、运筹、优化理论及其应用,包括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不确定系统理论、统计运筹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等;3、数字信号、数值计算理论及其应用,包括数字信号技术、数值信息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其在生物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信息安全及密码技术、控制设计中的算法等;4、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包括非线性奇异系统理论、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等;5、金融数学、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在金融分析中的应用;6、非线性回归分析与统计诊断。二、培育目标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和基础,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方法能力;能够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够应用运筹学与控制论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工程技术、企业生产、社会经济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系统仿真。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生实行以两年半制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年。总学分不少于33个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1、2、3、4)备注必修课程政治理论课010115A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1、23学分010115A05自然辨证法11、2第一外国语050214A01硕士英、德、俄、日41,24学分学科基础课070111A01泛函分析41必修2门070111B02代数学31070111B03现代微分几何31070111B04拓扑学31070111B05偏微分方程现代理论33至少选2门070111B09动力系统32070111B10数理金融学32070111B18智能优化算法23070111C40控制理论导论33070111C微分方程数值解32070111B14数值逼近与数值代数33070111C黎曼几何导论32070111C算子代数33070111C二阶椭圆型方程33070111B20近代统计分析31070111B21测度论32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070111C01几何测度论33070111C30流形上的几何分析32070111C31交换代数33070111C05Nest代数31070111C02微分算子谱论31070111C09Hilbert空间算子理论33070111C32广义函数与Sobolev空间33070111C06子流形几何33070111C33遍历理论33070111C34图像建模与分析32070111C13不确定性理论及应用22070111C1非线性迭代分析32070111C36多维系统理论与多维信号处理33070111C18随机过程32070111C19金融随机分析23070111C20微分方程几何理论32070111C21统计诊断23070111C22综合评价方法31070111C23排队论23学科补选课根据具体情况由导师定必修环节000000000必修环节2选3学分100000000社会实践1注: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按方案中要求选课不足33学分可从学校开设的讨论生课程中任选。五、科研能力与水平本专业主要是培育学生数学素养、数学应用和科学计算能力。数学素养是指在讨论生学习期间必须掌握现代数学基础,为讨论生深化学习和讨论培育必要的数学素养。在科学讨论方面则要求学生具备如下能力:应用现代信息资源的能力如图书馆文献检索、因特网上信息搜索、电子文档检索等;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具有初步的专题讨论、科学计算和数值模拟能力。在讨论生学习期间要求完成一篇本讨论方向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六、开题报告论文选题与开题是硕士生培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硕士讨论生从第三学期开始进行论文选题与开题工作。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指导老师应针对每个硕士讨论生的类型和层次,确定选题范围。硕士讨论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讨论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讨论后确定讨论课题,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来源及讨论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讨论现状及分析;主要讨论内容及关键技术和难点;讨论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估计讨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通过开题报告的硕士讨论生方可进入论文课题讨论。硕士讨论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的具体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讨论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有关规定》。七、学位论文本学科的硕士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应包括所讨论课题的意义及进展现状综述、模型、或理论分析、或数值分析、论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分析严谨、证明正确、计算无误、数据可信,能体现本学科硕士生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讨论的能力和优良的学风。金融学(理学院)Finance(专业代码:020244)一、学科概况本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是202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是以经济学和现代金融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有关金融理论讨论的最新成果同时,大量吸收相关学科的讨论成果和技术方法手段,讨论金融学的理论与进展和金融市场的实务与运作,主要讨论方向有:金融理论与政策、资本市场理论与投资管理、商业银行管理、金融工程的理论与方法、风险管理、投资项目分析等,本学科硕士点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二、培育目标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培育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对金融经济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在各级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投融资管理单位、以及金融监管部门从事与管理工作的中高级金融人才。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讨论生实行为以两年半制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年。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个学分。

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1、2、3、4)备注必修课程政治理论课010115A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1、23学分010115A05自然辨证法11、2第一外国语050214A01硕士英语41、2050214A08硕士口语41、2020247B03高级宏观经济学22020247B13高级微观经济学21020207C02金融经济学23020247B16产业组织与企业理论23020247B15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31020247B08计量经济分析模型与方法24020247B12应用经济学讨论方法论14070111A01泛函分析31070111B01时间序列分析32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020207C01比较金融制度21020207C04金融工程学22020247C29金融讨论专题23020207C12行业准入与价格管制22020207C21薪酬管理讨论22020207C08产权制度讨论22070111B26衍生证券定价理论33070111B28组合投资学22020207C21薪酬管理讨论22020207C23国际商务专题020207C24国际经贸环境讨论23020207C25区域产业进展讨论23020207C26证券市场与投资行为模型22020207C28学习行为实验讨论22学科补选课货币银行学31国际金融32必修环节000000000必修环节2选3学分100000000社会实践1注:总学分不少35学分,按方案中要求选课不足35学分部分可从学校开设的讨论生课程中任选。五、科研能力与水平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进展动态;5、具有一定科学讨论和实际工作能力;6、鼓舞学生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开题报告硕士讨论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三学期进行开题工作,硕士生导师应在第1学期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前明确讨论方向乃至论文题目,硕士生提前进入论文选题与开题的准备工作。选题至少在第2学期与课程学习并行开展,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且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收集资料和调查讨论后确定讨论课题,写出选题文献综述(不少于5000字)和讨论计划,根据《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讨论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的规定》中的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经导师签字同意后,由学科点在第三学期组织专家进行开题答辩,审议通过。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讨论生培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讨论的全面训练,是培育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层次分明、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正确、图表清楚、语句流畅。讨论生应根据讨论进度及写作格式法律规范撰写学位论文,论文在某些方面应有所创新。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力学Mechanics(专业代码:0801)一、学科概况我校力学学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冲击、噪声”(2024年改为一般力学基础)、“爆炸力学”(1998年改为工程力学)硕士点,1993年获得“爆炸力学”博士点,1998年获“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24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进展立足于力学理论和应用基础,围绕民用和国防军事系统进行基础理论、数值模拟和实验技术等讨论,已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数个讨论方向: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弹塑性力学理论及其应用,三维弹性结构动力学,二相流体、反应流体及控制、湍流,含动边界的流场数值模拟,爆炸力学及其安全性等。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成果,学科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多、层次高、经费充足、成果转化和应用率高。在国防、经济建设以及人才培育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二、培育目标本学科的培育目标主要是培育应用型、复合型的讨论生,适量培育学术型讨论生。他们应热爱祖国,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适应领域宽广;他们应该了解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进展、动向和进展前沿,以增强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熟练掌握英语;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应具有一定的数学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能力;具有与力学相关的如机械、热能、电子、材料等学科的一般知识;掌握基础力学实验的技术;应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本学科毕业的硕士讨论生应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天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和计算机应用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讨论生实行为以两年半制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年。总学分33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1、2、3、4)备注必修课程政治理论课010115A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1、23学分010115A05自然辨证法11、2第一外国语050214A01-04硕士外语(英、德、日、俄)41、24学分学科基础课070111A12应用偏微分方程31至少选2门选4门070111A04矩阵分析与计算21080111A01连续介质力学31080111A02弹性力学31080111A03高等动力学31080108B01高等流体力学31080108B02燃烧、爆炸与爆轰23080103B01冲击波理论23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080111C01多刚体系统动力学33070111C24有限元法32080108C01计算流体力学23080111C02应力波理论及其应用21081903B02燃烧理论32080101C08撞击动力学31080108C02发射动力学21080108C03实验力学31080111C03塑性力学21080108C04空气动力学33080111C04振动理论33081903B03爆炸及其作用23080111C09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33学科补选课工程力学61、2、3、4工程流体力学31、2工程力学实验13、4必修环节000000000必修环节2选3学分100000000社会实践1注: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按方案中要求选课不足33学分部分可从学校开设的讨论生课程中任选。五、科研能力与水平1.具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科学讨论工作;或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2.能根据企业需要,应用科学理论、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手段,从事相关工程的项目开发、管理和技术讨论工作。3.能熟练应用一门外语,阅读、翻译本专业资料,能撰写科技论文。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养。六、开题报告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指导老师应针对每个硕士讨论生的类型和层次,确定选题范围。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有明确具体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尽量结合国家下达的科研项目或实际应用中提出的关键性问题。对于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硕士讨论生,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硕士讨论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讨论后确定讨论课题,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课题来源及讨论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讨论现状及分析;(3)主要讨论内容;(4)讨论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5)估计讨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6)主要参考文献。提交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为第三学期末。开题报告字数应在5000字以上。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硕士讨论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的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及撰写的有关规定》。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讨论生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讨论生进行科学讨论或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育讨论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讨论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专业文献阅读、选题、学术调研、论文开题报告、理论分析、软件设计、实验讨论、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献引用恰当、文句简练、图表清楚、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讨论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在阐明论文的目的、意义和成果时,应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文工作期间,导师及时全面地掌握硕士讨论生的论文工作进度,按时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对因客观原因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硕士讨论生要及时调整计划,并及时将情况反映给讨论生培育办,对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论文工作的硕士讨论生,须提前三个月提交延期毕业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延期,否则按肄业处理。硕士讨论生的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讨论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理暂行实施办法》和《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物理学Physics(专业代码:0702)一、学科概况:本学科依托我校理学院激光与应用技术讨论所、基础科学讨论所和学校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于信息物理与工程系、应用物理系和物理实验中心。学科主要讨论方向有凝聚态物理、光学和等离子体物理。目前承担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部省级以上项目。近五年的讨论成果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二、培育目标培育思想道德修养好、身心健康,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专业实验技能,能在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物理及相关的物理信息科学等领域从事科学讨论、教学、产品设计、先进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学术型和复合型两种高级专门人才。掌握物理基础理论、现代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进展、动向和进展前沿;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科学讨论和实践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猎取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数理基础,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加学术沟通的能力。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讨论生实行为以两年半制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年。总学分33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1、2、3、4)备注必修课程政治理论课010115A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1、23学分010115A05自然辨证法11、2第一外国语050214A01硕士英语41、24学分学科基础课0702111B01群论及其在物理中应用41至少选2门选4门070111A12应用偏微分方程33070111B08高等数值分析31070211B02计算物理33070211B03高等量子力学31080311B01高等光学33070211B04等离子体物理31070211B07现代物理导论22070211B06凝聚态物理概论33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070211C01团簇物理24070211C02固体能带理论33070211C07现代电子结构理论33070211C03激光超声原理及应用23080311C01光学全息和信息处理23080311C02非线性光学22080311C03激光等离子体物理23080311B07量子光学31080311C05矩阵光学22070211C04等离子体诊断技术33070211C05X射线衍射学31070211C06薄膜物理学23学科补选课电磁学3量子力学3激光原理3必修环节000000000必修环节2选3学分100000000社会实践1注: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按方案中要求选课不足33学分可从学校开设的讨论生课程中任选。五、科研能力与水平1、参加科研,具有根据讨论课题总体方案确定子课题的讨论方案的能力。2、参加课题的部分理论和实验讨论,具有较强的理论建模和实验设计并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的能力。3、参加承担的讨论课题能够取得阶段性结果,成为整个讨论成果的一部分。4、具有独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科技论文的能力。学位论文经改写后能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六、开题报告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讨论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讨论后确定论文选题。选题侧重应用已有理论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要求采纳新方法,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鼓舞理论及原理性创新。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讨论计划,文献综述要求阅读20篇以上相关文献资料(以高级别国内外专业期刊论文为主,其中要求国外文献5篇以上),通过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的引用、分析和对前人讨论工作的总结、综合,准确地反映该讨论领域的进展现状。阐明要解决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来源及意义加以介绍,在此基础上对讨论拟采纳的理论、方法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对讨论结果作出预测。报告由学科学术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讨论阶段。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讨论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内容应包括:1、课题意义说明、课题讨论领域及相关讨论领域的国内外动态;2、课题的讨论内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课题讨论思路及设计方案;3、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包括理论分析、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装置及系统的介绍、实验过程及实验步骤的说明,记录的实验结果,对结果的分析与处理;4、结论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原理正确;叙述简单、明确,层次分明;实验数据真实,数据处理计算正确,结果可靠;4、充分体现讨论生理论基础坚实,具有应用讨论的素养及求真、务实的学风。光学工程Optics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03)一、学科概况学科是我国第2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学科之一,1998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光学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工程学科主要讨论利用从软X射线到亚毫米波段之间特别是紫外至红外具有光学共性的电磁波段,以成像或非成像方式,实现辐射信息探测、传输、处理与显示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新装置。主要讨论光电成像理论与技术,光学测试理论、光电一体化理论与技术,激光对靶材与对生物组织作用的物理机理和激光对抗技术,激光应用与光电测试,光电信息与混合图像识别处理以及光纤技术与应用。就其实质而言,本学科属信息科学范畴,它是现代光学与电子学综合交叉形成的新兴前沿技术学科。光学工程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98年、9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24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讨论方向:1、光电信息探测与图像处理;2、光学测试与光电智能仪器;3、激光物理与应用技术;4、信息光学理论与技术;5、光电子物理与器件;6、红外物理与红外工程;7、生物医学光子学;8、光通信与光纤应用技术二、培育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光学工程学科领域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光学工程领域科学讨论及独立从事如光电信息探测与图像处理、光学测试与光电智能仪器、激光物理与应用技术、信息光学理论与技术、光电子物理与器件、红外物理与红外工程、生物医学光子学以及光通信与光纤应用技术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讨论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讨论、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讨论生实行为以两年半制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年。总学分33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四、课程设置表一、(工科类):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1、2、3、4)备注必修课程政治理论课010115A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1、23学分010115A05自然辨证法11、2第一外国语050214A01-04硕士外语44学分050214A08硕士口语4学科基础课070111A03现代分析基础2选至少2门选4门070111A14随机数学33070111A04矩阵分析与计算2080304B01光学原理33080304B02成像系统分析导论33080304B03光学信息论32080304B04近代光学测试技术32080311B02激光技术31080311B07量子光学导论31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080304C01纤维光学与光纤应用技术31选至少3门080304C02高等物理光学32080304C03光电信号分析与处理33080304C04红外成像阵列与系统31080304C05光学辐射探测学31080304C06现代光学设计与制造技术34080304C07光学遥感技术21080304C08数字视频处理22080311C02非线性光学23080904C06物理电子发射理论34080904B04图像电子学31080304C09成像原理32080304C10成像系统噪声理论33学科补选课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必选选3学分素养教育系列讲座1必选学术活动1实践环节或实验环节1人文经管类系列讲座1注:总学分不少33学分,按方案中要求选课不足33学分部分可从学校开设的讨论生课程中任选。五、科研能力与水平较强地猎取知识和相关讨论领域最新信息大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实验及科学讨论能力。能胜任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六、开题报告硕士讨论生从第三学期开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讨论后,结合具体科研项目,确定讨论课题,收集与讨论课题有关大资料,重点阅读其中与讨论方向密切相关的著作和论文20篇,写出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课题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讨论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开题报告应在二级(或一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课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老师和讨论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讨论生培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讨论生进行科学讨论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育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楚、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具体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仪器科学与技术英文名称InstrumentScienceandTechnology(专业代码:0804)一、学科概况: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2024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仪器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的源头技术,主要讨论猎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的现代科学技术及仪器,包括测控技术及仪器、现代传感技术、精密计量理论与应用、微系统理论与应用、微小型机电系统、智能结构系统与技术、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等。现代科学仪器及设备是机、电、光、计算机、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高度综合,它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讨论的主体内容之一。目前本学科技术的进展趋向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网络化和系统工程化,其进展及应用与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的进展密切相关,在生物、医学、材料、航天、环保和国防等领域尤其突出,就业领域极其广泛。二、培育目标培育热爱祖国、热爱事业、品行端正、学风正派,掌握电子、机械及光学领域的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本学科的学术讨论、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并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相关科学讨论、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学科的讨论生应具有传感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数学和力学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应用上述技术进行学术讨论或工程应用开发的能力,并具有阅读、撰写本学科科技论文的能力,具有应用、管理或研发现代测控系统与精密仪器的能力与素养。本学科培育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的硕士讨论生,其中学术型主要培育从事本学科或交叉学科学术讨论的专门人才,为博士讨论生教育输送合格生源;应用型、复合型则以培育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主要培育具有测控系统或精密仪器实际开发能力的工程型人才,为相关企业与讨论院所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讨论生实行为以两年半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年。总学分33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1、2、3、4)备注必修课程政治理论课010115A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1、23学分010115A05自然辨证法11、2第一外国语050214A01硕士英语414学分050214A08硕士口语+免修41学科基础课070111A04矩阵分析与计算21必选1门选4门070111A10应用数学方法21070111A15数学建模与系统仿真22070211B07现代物理导论22必选1门080111A02弹性力学31080111A01连续介质力学31080311B03光学测试技术33必选1门080401B02现代测控电子技术32080401B03动态测量原理31080401B04微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32080411B06现代传感技术与应用33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080111C05激光等离子体物理与检测技术22选至少3门080401C01嵌入式系统及应用22080401C02超声检测技术23080401C03现代信号分析34080401C04遥测技术原理及应用23080401C05GPS原理及应用24080401C06微惯性系统理论与应用23080401C07集散测控技术24080401C11无线传感器网络24080401C12导航定位技术24080411B01微米/纳米技术基础22080411C02激光瞬态测试技术22学科补选课测控工程学33、4智能仪器设计31、2信号与测试系统33、4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必选选3学分素养教育系列讲座1必选学术活动1测试技术综合基础实验1必选人文经管类系列讲座1注:总学分不少33学分,按方案中要求选课不足33学分部分可从学校开设的讨论生课程中任选。五、科研能力与水平1.学术型硕士讨论生应参加具有较高水平的与仪器学科内涵相关的科学讨论工作,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科基础讨论、应用基础讨论、高新技术讨论,应具有独立完成科学讨论的能力。2.学术型硕士讨论生在校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沟通及研讨活动,必须参加1次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由导师负责检查。3.应用型与复合型硕士讨论生应参加具有较高水平的仪器学科领域的工程应用研发工作,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工程应用讨论、高新技术开发,应具备良好的工程设计素养,具有研发测控系统或精密仪器的工程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工程型仪器科学人才的需要。4.应用型与复合型硕士讨论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工程技术研发,必须参加讨论所或企业的项目研发工作3个月以上。5.硕士讨论生应具有独立查阅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和科技论文的能力。在读期间必须在具有期刊号(ISSN/CN)或出版号(ISBN)的学术期刊或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与学位论文课题内容相关的科技论文1篇。六、开题报告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讨论方向,在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讨论后确定论文选题。其中学术型硕士选题应侧重学科基础讨论、应用基础讨论、高新技术讨论;应用型与复合型硕士的选题应侧重应用已有理论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要求采纳新方法,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鼓舞理论及原理性创新。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讨论计划,文献综述要求阅读20篇以上相关文献资料(以高级别国内外专业期刊论文为主,其中要求国外原文文献5篇以上),通过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的引用、分析和对前人讨论工作的总结、综合,准确地反映该讨论领域的进展现状。阐明要解决的问题,并对问题的来源及意义加以介绍,在此基础上对讨论拟采纳的理论、方法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对讨论结果作出预测。报告由学科学术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讨论阶段。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讨论生培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讨论生进行科学讨论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育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正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楚、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课题意义的说明、国内外动态、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途径、本人在课题中所做的工作;理论分析和公式,测试装置和试验手段;计算程序;试验数据处理;必要的图表曲线;结论和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讨论内容,重点突出学科基础、应用基础或高新技术讨论方面的内容。应用型与复合型硕士学位论文应突出基础理论与知识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重点体现工程讨论、设计方面的内容。鼓舞硕士生争创省级、国家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具体要求详见《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论文完成后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可提交答辩,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方可提交学位委员会。结构工程StructureEngineering(专业代码:081402)一、学科概况结构工程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学科主要服务于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本学科主要在大跨空间结构、工程结构的抗震与振动控制、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混凝土结构的抗爆、智能材料、地下结构、现代工程测试技术、既有结构的健康监测、评估与加固等方面开展了深化讨论,并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丰富成果。本学科讨论方向有:“现代工程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工程结构的抗灾与减灾”、“地下结构、地基处理及其风险评估”、“工程结构的健康监测与加固改造”。二、培育目标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的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进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技术讨论工作的能力,具有解决土木工程领域中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硕士讨论生实行为以两年半为主的弹性学制,原则上不超过5年。总学分33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1、2、3、4)备注必修课程政治理论课010115A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1、23学分010115A05自然辨证法11、2第一外国语050214A01硕士英语41、24学分050214A01硕士口语41、2学科基础课070111A04矩阵分析与计算21选至少2门选4门070111A10应用数学方法21070111A11数据统计分析21080111B04弹塑性力学及应用32080111B05高等结构动力学33081411B03高等土力学32081411B04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31081411B05高等钢结构理论31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081411C02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