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_第1页
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_第2页
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_第3页
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_第4页
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测试流程手册作业指导书TOC\o"1-2"\h\u12522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 47611.1软件测试概述 420711.2软件测试目的与原则 493541.2.1软件测试目的 4129881.2.2软件测试原则 4268101.3软件测试分类 4172641.3.1按照测试阶段划分 486841.3.2按照测试方法划分 5196041.3.3按照测试内容划分 51142第2章测试计划与策略 5221932.1测试计划的制定 5199762.1.1目标与范围 5191672.1.2测试依据 5258442.1.3测试方法与工具 5310632.1.4测试团队组织 558822.1.5测试阶段划分 6260102.1.6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669932.2测试策略的确定 632862.2.1功能测试策略 6230332.2.2功能测试策略 6164962.2.3兼容性测试策略 6190982.2.4安全性测试策略 6158352.2.5用户体验测试策略 639772.3测试资源与时间安排 6138582.3.1测试资源 6219152.3.2时间安排 6191562.3.3测试进度监控 72033第3章测试需求分析 7294843.1需求文档审查 779213.1.1目的 750423.1.2方法 7194403.1.3输出 791263.2需求测试范围确定 739433.2.1目的 7222533.2.2方法 7301243.2.3输出 7144403.3需求测试用例设计 8221433.3.1目的 8163293.3.2方法 856113.3.3输出 81905第4章测试设计与规划 864784.1测试级别与类型划分 8107134.1.1测试级别 8311094.1.2测试类型 819338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99094.2.1等价类划分法 9158094.2.2边界值分析法 9253704.2.3因果图法 9182144.2.4错误推测法 9283984.3测试数据准备 9192634.3.1测试数据收集 933284.3.2测试数据整理 937254.3.3测试数据创建 952924.3.4测试数据管理 91133第5章单元测试 1019195.1单元测试概述 10156735.2单元测试方法与工具 10321025.2.1单元测试方法 10323205.2.2单元测试工具 10182415.3单元测试用例编写 1067845.3.1单元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1090055.3.2单元测试用例编写步骤 1067415.3.3单元测试用例示例 1130724第6章集成测试 11290446.1集成测试策略 11311966.1.1目的与原则 11158536.1.2测试范围 11265146.1.3测试环境 1182006.2集成测试方法 12209036.2.1按照模块耦合度进行集成 12312866.2.2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1274116.2.3采用白盒测试方法 1285646.2.4灰盒测试 12184236.3集成测试用例编写 1225086.3.1用例设计原则 12286416.3.2用例编写规范 1261066.3.3用例管理 1214966第7章系统测试 13183037.1系统测试概述 13134367.2功能测试 1364417.2.1目的 13287737.2.2测试方法 135997.2.3测试内容 13202877.3非功能测试 13172187.3.1功能测试 13282147.3.2压力测试 13212057.3.3安全测试 14177157.3.4兼容性测试 14233857.3.5可用性测试 14100717.3.6可靠性测试 1421884第8章验收测试 1472668.1验收测试策略 14319028.1.1目的 145888.1.2范围 14283048.1.3测试环境 1583358.1.4测试团队 1566858.1.5测试时间安排 15253448.2验收测试方法 15315188.2.1功能测试 15246128.2.2非功能测试 15224998.2.3系统集成测试 16121258.3验收测试用例编写 1649248.3.1用例设计原则 16300608.3.2用例编写规范 16326118.3.3用例评审 16538第9章回归测试与缺陷管理 16167869.1回归测试策略 16286749.1.1回归测试目的 1648889.1.2回归测试范围 16327249.1.3回归测试方法 16215299.1.4回归测试执行 17293229.2缺陷生命周期管理 17177719.2.1缺陷识别 176099.2.2缺陷报告 17107879.2.3缺陷跟踪 17226869.2.4缺陷关闭 17222309.3缺陷预防与跟踪 1736819.3.1缺陷预防措施 1791169.3.2缺陷跟踪机制 1830987第10章测试总结与评估 18801010.1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181819710.1.1测试用例执行情况统计 18551910.1.2缺陷统计与分析 182259010.1.3覆盖率分析 181812610.2测试报告编写 182162110.2.1报告结构 182660310.2.2测试报告内容 182431310.2.3报告撰写要求 192903410.3测试团队绩效评估与改进建议 192854010.3.1绩效评估指标 191652010.3.2评估结果与分析 192695510.3.3改进建议 19第1章软件测试基础1.1软件测试概述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和提升软件质量,保证软件产品满足既定需求及用户期望。软件测试不仅仅是对软件执行过程进行简单验证,更是一种系统性、全面性的质量保证活动。通过软件测试,可以发觉并纠正软件中的缺陷,降低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风险,从而提高用户对软件的满意度。1.2软件测试目的与原则1.2.1软件测试目的(1)发觉软件缺陷,保证软件质量。(2)验证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功能与功能要求。(3)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降低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风险。(5)为软件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1.2.2软件测试原则(1)测试应尽早进行,与软件开发过程并行。(2)测试应全面、彻底,覆盖所有可能的路径和场景。(3)测试用例应具有可重复性、可维护性和可追溯性。(4)缺陷的发觉与修复应持续进行,直至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5)测试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1.3软件测试分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软件测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3.1按照测试阶段划分(1)单元测试:针对软件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如函数、方法)进行测试。(2)集成测试:对多个软件单元进行组合,测试其协同工作是否符合预期。(3)系统测试: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满足所有需求规格。(4)验收测试:由用户或客户进行的测试,以保证软件满足实际应用需求。1.3.2按照测试方法划分(1)黑盒测试:不考虑软件内部结构和实现,仅关注软件功能是否满足需求。(2)白盒测试:基于软件内部结构和实现,对软件进行测试。(3)灰盒测试:结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特点,对软件进行测试。1.3.3按照测试内容划分(1)功能测试: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2)功能测试:评估软件在各种负载条件下的功能表现。(3)兼容性测试:检查软件在不同的硬件、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环境下的运行情况。(4)安全性测试:保证软件在面临恶意攻击时仍能正常运行。(5)界面测试:验证软件用户界面的友好性、易用性。(6)回归测试:在软件修改后,验证已有功能是否仍正常工作。通过以上分类,可以看出软件测试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过程,旨在全面保障软件质量。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策略。第2章测试计划与策略2.1测试计划的制定2.1.1目标与范围本节阐述测试计划的目标,定义测试项目的范围。明确被测软件的功能、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等各方面要求。2.1.2测试依据列出制定测试计划所依据的标准、规范、需求说明书、设计文档等。2.1.3测试方法与工具描述测试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等。同时列出所需的测试工具,如自动化测试工具、功能测试工具等。2.1.4测试团队组织介绍测试团队的组成,包括项目经理、测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配置管理员等角色,并明确各角色的职责。2.1.5测试阶段划分根据项目进度,将测试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2.1.6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分析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需求变更、进度延误、资源不足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2.2测试策略的确定2.2.1功能测试策略根据软件功能需求,制定功能测试策略,包括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测试数据准备、测试环境搭建等。2.2.2功能测试策略针对软件功能需求,确定功能测试策略,包括功能测试指标、测试场景设计、测试工具选择等。2.2.3兼容性测试策略制定兼容性测试策略,保证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硬件配置等环境下正常运行。2.2.4安全性测试策略分析软件的安全性需求,制定安全性测试策略,包括安全漏洞扫描、安全功能测试、安全功能测试等。2.2.5用户体验测试策略从用户角度出发,制定用户体验测试策略,关注软件易用性、交互性、界面友好性等方面。2.3测试资源与时间安排2.3.1测试资源列出测试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软件资源等。2.3.2时间安排根据项目进度和测试阶段,制定详细的测试时间表,包括各阶段测试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等。2.3.3测试进度监控描述如何监控测试进度,包括进度汇报、问题跟踪、风险评估等环节。以保证测试工作按计划进行。第3章测试需求分析3.1需求文档审查3.1.1目的需求文档审查的目的是保证需求文档的完整、准确、一致和可测试,为后续的需求测试提供依据。3.1.2方法(1)逐一审查需求文档中的功能需求、功能需求、界面需求等;(2)分析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保证需求的一致性;(3)核实需求是否具有可测试性,包括是否明确、具体、可衡量;(4)检查需求文档的表述是否清晰、无歧义;(5)针对需求变更,审查变更记录是否完整。3.1.3输出(1)需求文档审查报告,包括审查发觉的问题及改进建议;(2)需求测试清单,用于指导后续的需求测试。3.2需求测试范围确定3.2.1目的明确需求测试的范围,保证测试工作覆盖所有需求。3.2.2方法(1)根据需求文档审查的结果,确定需求测试的范围;(2)分析项目特点,区分关键需求和次要需求,合理分配测试资源;(3)与项目组成员沟通,了解项目风险,针对高风险需求增加测试力度;(4)确定需求测试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3.2.3输出(1)需求测试范围说明书,包括测试范围、测试优先级和紧急程度;(2)需求测试计划,明确测试任务、人员、时间等。3.3需求测试用例设计3.3.1目的设计合理、有效的需求测试用例,保证测试工作能够发觉潜在的问题。3.3.2方法(1)根据需求文档和需求测试范围,分析需求的输入、处理和输出;(2)设计测试用例,包括正常情况、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3)针对需求中的特定功能,设计功能测试用例;(4)结合功能需求,设计功能测试用例;(5)根据需求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保证测试用例的覆盖面和执行效率。3.3.3输出(1)需求测试用例,包括用例编号、用例名称、测试目的、测试步骤等;(2)需求测试用例评审报告,包括评审结果和改进建议。第4章测试设计与规划4.1测试级别与类型划分4.1.1测试级别根据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测试级别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和回归测试。(1)单元测试:针对软件设计中的最小单元——模块(或组件)进行测试,以保证其功能正确。(2)集成测试:对已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进行组合,测试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是否正确。(3)系统测试:在完整的系统环境下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4)验收测试:由客户或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以保证软件满足用户需求。(5)回归测试:在软件修改后,重新执行原有测试用例,保证修改未引入新的错误。4.1.2测试类型根据测试目的和内容,测试类型分为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测试等。(1)功能测试: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2)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在各种负载条件下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功能指标。(3)兼容性测试:检查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硬件配置等环境下的运行情况。(4)安全测试:评估软件在遭受攻击时的安全性,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4.2测试用例设计方法4.2.1等价类划分法将输入数据的集合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4.2.2边界值分析法选取输入数据的边界值及其附近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以检查软件在边界条件下的处理能力。4.2.3因果图法通过分析输入条件与输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设计测试用例。4.2.4错误推测法根据软件设计中的错误类型和可能出现错误的位置,推测可能的错误情况,并设计测试用例。4.3测试数据准备4.3.1测试数据收集收集与测试相关的数据,包括正常数据、异常数据、边界数据等。4.3.2测试数据整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保证数据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可复现性。4.3.3测试数据创建根据测试用例设计,创建具体的测试数据,包括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结果。4.3.4测试数据管理对测试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存储、备份、更新等,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5章单元测试5.1单元测试概述单元测试是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基础环节,主要针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测试。本章将介绍单元测试的定义、目的、重要性以及单元测试的基本原则。还将阐述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单元测试在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地位。5.2单元测试方法与工具5.2.1单元测试方法本节将介绍常见的单元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针对每种方法,将详细阐述其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5.2.2单元测试工具在本节中,我们将列举并简要介绍一些主流的单元测试工具,如JUnit、NUnit、TestNG等。同时分析这些工具的特点、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以便测试人员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单元测试工具。5.3单元测试用例编写5.3.1单元测试用例设计原则本节将介绍编写单元测试用例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1)覆盖率原则:保证测试用例能够覆盖所有可能的路径、分支和条件。(2)独立性原则:每个测试用例应独立于其他测试用例,避免相互影响。(3)可重复性原则:测试用例应具备可重复执行的能力,以便在不同阶段进行多次测试。(4)可维护性原则:测试用例应易于理解和维护,降低后续修改和维护的成本。5.3.2单元测试用例编写步骤本节将详细阐述编写单元测试用例的步骤,包括:(1)分析需求:了解被测试模块的功能、功能和接口要求。(2)确定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用例需要验证的功能点、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3)设计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目标,设计具备针对性、覆盖率的测试用例。(4)编写测试代码:使用单元测试框架和工具,编写具体的测试代码。(5)执行测试:运行测试用例,观察测试结果。(6)分析和修复缺陷:针对测试发觉的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修复。5.3.3单元测试用例示例本节将提供一些典型的单元测试用例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元测试用例的编写方法。示例将涵盖不同场景和需求,包括普通功能测试、边界条件测试、异常情况测试等。第6章集成测试6.1集成测试策略6.1.1目的与原则集成测试旨在验证各模块或子系统在集成后的功能、功能及相互协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集成测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按照系统设计文档和模块设计文档制定集成测试计划;(2)从低耦合模块开始集成,逐步向高耦合模块推进;(3)针对不同模块间的接口进行重点测试;(4)保证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6.1.2测试范围集成测试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各模块之间的接口;(2)系统级功能;(3)系统功能;(4)数据流和控制流;(5)异常情况处理。6.1.3测试环境搭建与实际运行环境相似的集成测试环境,保证以下条件得到满足:(1)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设施;(2)相关依赖模块;(3)测试工具和监控工具;(4)网络环境。6.2集成测试方法6.2.1按照模块耦合度进行集成(1)逐个集成:每次只集成一个模块,测试无误后再进行下一个模块的集成;(2)分批集成:将多个模块分批次集成,每批测试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批次;(3)系统集成:将所有模块一次性集成,进行全面测试。6.2.2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模块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输入输出是否符合预期,不关注内部实现细节。6.2.3采用白盒测试方法对模块内部结构进行测试,验证程序执行路径、条件判断、循环等是否正确。6.2.4灰盒测试结合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方法,对接口和内部实现进行测试。6.3集成测试用例编写6.3.1用例设计原则(1)覆盖所有模块接口;(2)覆盖系统级功能;(3)覆盖典型场景和异常场景;(4)用例间避免重复;(5)用例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6.3.2用例编写规范(1)用例编号: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便于管理和追溯;(2)用例简洁明了地描述测试目的;(3)预置条件:列出执行该用例前需要满足的条件;(4)测试步骤:详细描述测试过程,包括输入、操作和预期输出;(5)预期结果:明确预期结果,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6)实际结果:执行用例后记录实际结果;(7)用例状态:记录用例执行后的状态,如通过、未通过、阻塞等。6.3.3用例管理(1)建立用例库,对用例进行分类管理;(2)定期维护和更新用例,保证用例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3)对执行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记录和跟踪。第7章系统测试7.1系统测试概述系统测试是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集成测试之后进行的最后一个测试阶段,其目的是验证整个软件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并保证系统在各种环境下正常运行。本章节将详细介绍系统测试的各个层面,包括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7.2功能测试7.2.1目的功能测试旨在验证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规定,保证系统各功能模块正常运行。7.2.2测试方法(1)等价类划分法:按照输入条件、输出条件和内部状态的等价类进行测试用例设计。(2)边界值分析法:针对输入输出条件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用例设计。(3)错误推测法:根据以往经验推测可能出现的错误,设计测试用例。7.2.3测试内容(1)功能正确性测试:验证系统各功能模块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正确执行。(2)功能完整性测试:保证所有功能需求均得到实现。(3)功能可用性测试:检查系统在各种环境下是否易于使用。7.3非功能测试7.3.1功能测试(1)目的:验证系统在各种负载条件下的功能指标是否满足需求。(2)测试方法:采用功能测试工具进行测试,如LoadRunner、JMeter等。(3)测试内容: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指标的测试。7.3.2压力测试(1)目的:确定系统在极限负载下的功能瓶颈和稳定性。(2)测试方法:逐步增加系统负载,观察系统功能变化。(3)测试内容:包括最大并发用户数、最大处理能力、资源使用情况等。7.3.3安全测试(1)目的: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露。(2)测试方法:采用安全测试工具进行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3)测试内容: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加密、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7.3.4兼容性测试(1)目的:验证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和硬件配置下的兼容性。(2)测试方法:分别在多种操作系统、浏览器和硬件环境下进行功能测试。(3)测试内容:包括界面显示、功能正常性、响应速度等。7.3.5可用性测试(1)目的:评估系统易用性,提高用户体验。(2)测试方法:采用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用户反馈。(3)测试内容:包括界面布局、操作流程、帮助文档等。7.3.6可靠性测试(1)目的:验证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2)测试方法:采用持续运行、异常情况处理等方法进行测试。(3)测试内容:包括系统稳定性、错误恢复能力、故障处理能力等。第8章验收测试8.1验收测试策略8.1.1目的验收测试旨在保证软件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业务目标和质量标准,为软件的最终交付提供保障。8.1.2范围验收测试应涵盖以下方面:(1)功能需求;(2)非功能需求;(3)系统集成;(4)用户界面;(5)功能;(6)安全性;(7)兼容性。8.1.3测试环境(1)搭建与实际运行环境相似的验收测试环境;(2)准备测试数据,保证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3)配置相关硬件、软件资源。8.1.4测试团队验收测试团队应由以下角色组成:(1)项目经理;(2)软件开发人员;(3)测试工程师;(4)用户代表;(5)技术支持人员。8.1.5测试时间安排根据项目进度,合理规划验收测试时间,保证测试充分、高效。8.2验收测试方法8.2.1功能测试(1)根据需求文档,设计测试用例;(2)针对软件功能进行正向、反向和边界测试;(3)检查软件界面和操作是否符合用户习惯;(4)验证功能模块之间的交互是否正确。8.2.2非功能测试(1)功能测试:测试系统在高负载、大数据量等极端情况下的功能;(2)安全测试:检查系统在各种攻击手段下的安全性;(3)兼容性测试:验证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环境下的兼容性;(4)可用性测试:评估软件易用性,是否符合用户需求。8.2.3系统集成测试(1)验证不同模块之间的集成关系;(2)检查系统在各个层次上的数据流转是否正确;(3)保证系统在多种运行环境下的稳定性。8.3验收测试用例编写8.3.1用例设计原则(1)完整性:覆盖所有需求;(2)可复现性:用例应具有明确的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3)可维护性:用例应易于更新和修改;(4)独立性:用例之间不应有依赖关系。8.3.2用例编写规范(1)用例编号:按照项目编号序号的形式编写;(2)用例简明扼要地描述用例功能;(3)预置条件:列出执行用例前需要满足的条件;(4)操作步骤:详细描述执行用例的操作过程;(5)预期结果:明确描述用例执行后的预期结果;(6)实际结果:记录用例执行后的实际结果;(7)用例状态:标识用例的执行状态(通过、未通过、待执行等)。8.3.3用例评审组织项目相关人员对验收测试用例进行评审,保证用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9章回归测试与缺陷管理9.1回归测试策略9.1.1回归测试目的回归测试旨在验证软件在经过修改或修复后,原有功能是否仍能正常运行,保证新引入的变化没有对现有系统造成负面影响。9.1.2回归测试范围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需求变更,明确回归测试的范围,包括需回归的功能模块、接口、功能等方面。9.1.3回归测试方法(1)完全回归测试:对所有测试用例进行重新测试。(2)部分回归测试:根据变更影响范围,选择部分测试用例进行测试。(3)增量回归测试:在原有测试用例基础上,增加针对变更部分的测试用例。9.1.4回归测试执行(1)测试人员根据回归测试策略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2)按照测试计划,执行回归测试用例。(3)记录测试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发觉问题及时上报。9.2缺陷生命周期管理9.2.1缺陷识别(1)测试人员在执行测试过程中,发觉软件不符合预期或需求的地方,认定为缺陷。(2)缺陷应详细描述,包括缺陷发生的模块、步骤、现象、重现可能性等。9.2.2缺陷报告(1)测试人员提交缺陷报告,报告应包含缺陷的详细信息。(2)缺陷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