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
旅游环境管理的特点和内容第三节
旅游环境管理的措施与制度第五章旅游环境管理第四节
旅游环境管理体制与环境管理体系旅游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节一、环境是旅游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环境是旅游的前提,旅游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依附环境而发展的。没有优质的环境,就不能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业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旅游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旅游的开发取决于当地是否拥有旅游者所需要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适宜的人文环境。12
以自然环境来说
在众多的人类经济活动当中,旅游对自然环境的依存度是非常高的。旅游就是将美丽的自然“环境”出售给旅客的一个过程。旅游事业的成功与自然环境所散发出的吸引力与能给人带来的愉悦以及旅游者从中体验到的舒适程度息息相关。以人文环境来说
随着人们文化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越来越青睐。在这种环境中旅游,人们能得到高度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人们能了解异族异域的风情和特色,最大限度地满足探新求异、追新猎奇的心理需求。以黄山为例,
黄山是安徽省最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近年来黄山风景区在能源结构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净菜上山等一系列环保工程上的投入达4000多万元,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黄山风景区近年来还建设了若干个“生态环境”项目,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较好地调整了风景区与群众的关系,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还为生态旅游开辟了新的游览区。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正面效应(一)旅游提高环境的质量尤其是当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实际利益时,这种作用就会
更明显。(二)旅游推动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主要表现为:旅游发展改变当地居民的观念,增强他们对环境的认识。1政府的观念的改变。2
在众多的旅游形式中,以生态旅游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生态旅游可以产生旅游和环境间的移情作用,减少负面伤害,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对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的调查报告显示,推动生态旅游确实可以减少许多环境问题。(三)旅游促进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和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1旅游也给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2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相互促进与和谐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日益被重视的课题。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这些举措为改善当时我国主要旅游区(点)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文物古迹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一些濒于毁坏的文物古迹得到拯救。
随着旅游的发展,一些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了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重又得到开发和恢复;传统的手工艺品因市场需求的扩大重新得到发展;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等也受到重视和发掘;长期濒临湮灭的历史建筑重新得到维护和管理。
(四)旅游能发挥环境教育功能
旅游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好机会。随着生态旅游实践的进一步开展,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的内涵也不断得以充实,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的扩大,从只教育旅游者发展为对所有旅游受益者,如开发者、决策者、管理者等。二是教育手段的提高,从单纯的旅游者亲身去感应的教育方式,发展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艺术等手段展示自然,使人能够更为直观形象地接受教育,教育的效果大大提高。三是教育意义更大,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个人的环境素养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使全民环境素养提高,这将是人类解决本世纪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危机的希望所在。三、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冲突(一)“无烟工业”的污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旅游业一直被“无烟工业”的光环所笼罩。旅游业并非是人们原来认为的无污染工业。旅游业作为一种产业,它也产生各种废物。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缺乏规划和管理,加之国民生态意识较薄弱,人口众多,生态道德尚未形成普遍的社会风尚,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现在人们开始对旅游业的实际效益提出质疑。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世界很多精美如画的风景和优美的环境遭到破坏,而且问题还变得越来越严重。总之,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来控制和指导旅游开发已迫在眉睫,否则旅游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超出它所带来的利处。
(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1.对地表和土壤的冲击(1)旅游开发1)旅游开发建设对土地的占用和浪费,从旅游业看,占用、浪费土地和耕地的现象经常可见。2)旅游开发建设对景观和生态的污染与破坏,在生态脆弱敏感的地区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不
仅占用耕地,还会对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2)海岛观光
为了发展旅游业,在岛屿上修建机场、车站、码头、宾馆等大量设施,许多海岸被夷为平地,珊瑚礁被炸毁填平,进行人工造地。许多红树林或海滨植物被大量铲平,兴建旅游宾馆和海滨步行道,而这些宾馆常因离海岸太近,影响了海沙的自然移动,导致海岸被严重侵蚀。(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1.对地表和土壤的冲击(3)登山健行在众多的旅游活动中,对地表造成严重影响的要算登山健行。许多山地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了大规模开发,修建了厕所、小卖部、宾馆、度假中心等,地表上的植被被铲除或移往他处,土壤丧失了保护的功能,容易遭受冲蚀。过多旅游者活动会造成对山地地表土层经常性的摩擦触碰,使许多干燥的土壤颗粒粉末化,粉末化后土壤就很容易被风吹走,或者造成水土流失。旅游者的踩踏行为也是对土壤最为常见的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影响。(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1.对地表和土壤的冲击土壤受到压实后可能带来的问题:1)减少雨水渗漏、增加径流量。2)土壤孔隙变小,物理、化学性质改变。3)进入植物根部的水和空气减少,阻碍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影响植物正常生长。4)减少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因而使物质的分解与循环受阻。5)改变土壤层生物组成,尤其是微生物组成。6)影响土壤内部自然进行的各种反应。7)土壤变硬,容易粒状化,加上风及水等自然力的催化作用,将加速土壤侵蚀作用。(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1.对地表和土壤的冲击(4)洞穴活动
洞穴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天然洞穴多为半封闭的空间,其环境容量一般较小,如果过多旅游者进入,旅游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其他有害气体和人体散发出的体热等都会造成半封闭空间的环境变化,不仅因空气流通不畅,会使人气闷,严重时会使人窒息,而且也会影响洞穴环境的原有化学平衡,造成钟乳石表面的伤害。(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2.对植物的影响
(1)大面积清除;这是人类对植物的最直接伤害,例如,兴建宾馆、停车场或其他旅游设施,大面积的植被被剔除,甚至还从外地搬来其他土壤进行客土堆填,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2)践踏与碾压;虽然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一般不会蓄意破坏植物,但对植物的践踏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反应,通常如土壤压实、土壤结构破坏、地表水流失、土壤侵蚀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3)采集。采集也是对植物的一种伤害行为。(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1)干扰问题
旅游活动会干扰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对较为敏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旅游者使用各种旅游设施如手提音响、水上摩托车、游艇均会产生极大噪声,这对动物的影响非常大。(2)野生动物的消费问题
旅游者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是最为严重的影响。因为旅游者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会直接导致捕杀野生动物。(3)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
旅游者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也会破坏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这种情况在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经常出现。(4)珊瑚礁问题
珊瑚礁海岸是价值很高的潜水旅游胜地,但也因此使珊瑚礁遭受破坏。(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4.对水体环境的影响(1)水上运动(2)船舶油污、废水、垃圾污染。
旅游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船只所排放的垃圾、油污的污染。船舶上的厕所、医务室等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中;机舱废水、废燃油、机油也被倒入或渗流水体中。(二)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5.对空气品质的影响(1)汽车污染;(2)飞机污染。6.对环境卫生的影响
(l)旅游垃圾污染;(2)旅游厕所问题。7.对环境美学的影响(1)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2)建筑污染与破坏性建设,例如:景区“城市化”,地域风貌失色、乱搭乱建破坏景观、人造景观大煞风景。8.对文化环境的影响(1)对文物古迹的破坏,如:超容量接待,踩踏与触摸;(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价值观与社会道德等的影响,如:社会犯罪增多、传统道德观念削弱、崇洋思想泛滥、诱发主客矛盾。旅游环境管理的特点和内容第二节(一)综合性旅游环境管理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旅游环境不仅涉及自然旅游环境(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而且涉及人文旅游环境。在人文旅游环境中,既有人文旅游资源,又有旅游的人文社会环境。(二)区域性旅游环境管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旅游环境的形成受旅游目的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经济发展与布局、社会文化状况、旅游资源及开发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三)广泛性旅游环境管理具有相当的广泛性。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旅游环境管理的特点旅游环境计划管理包括游览区(景点)环境保护计划、自然保护区污染控制计划、旅游城市污染控制计划、河流及湖泊水域污染控制计划、工业交通污染防治计划、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和宣传教育计划等,以及通过调查评价特定区域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和实施计划。二、旅游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旅游环境质量管理主要是指导旅游部门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制定旅游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督检查措施;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的状况,以及报告和预测旅游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一)旅游环境计划管理(二)旅游环境质量管理旅游环境技术管理主要包括确定旅游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防治政策和合理游览路线;确定旅游环境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组织旅游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组织国内和国际旅游环境科学技术的合作交流。(三)旅游环境技术管理(一)旅游环境管理的规划职能规划是人们对于未来活动所做的安排。根据规划的时间长短可将环境管理规划分为中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一般在5~10年以上,主要确定未来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步骤及重要措施;短期规划一般在5年以下,主要是把规划目标具体化,并落实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措施和行动方案。三、旅游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
(三)旅游环境管理的监督职能旅游环境管理的监督职能是管理主体监察管理相对人在旅游及有关活动中的行为和结果,判断是否与管理目标相背离或偏离,督促相关单位、个人遵守和执行旅游环境保护的法规、规划、规定和标准,这样,规划才能得到贯彻实施。(二)旅游环境管理的协调职能旅游环境管理的协调职能是指整合与旅游环境保护有关的各行业、单位和个人的力量,形成一种合力,实现旅游环境管理的预期目标。旅游环境管理的措施与制度第三节要加强旅游环境管理政策、法规的规定,更要重视这些政策、法规的监督、执行。旅游环境管理的实质,是制定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行业和活动的准则,从而有效地影响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活动。
一、旅游环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一)加强旅游环境管理政策、法规的制定、监督和执行(二)建立和健全统一领导下的分工协作的旅游环境管理体制我国旅游环境管理的目标,是建设和维护优美、舒适、安全、卫生的旅游环境。旅游环境管理的内容和范围极为广泛,仅靠旅游、环保等部门难以实现目标,必须在相应一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合理分工、密切协作。
在我国,领导者和管理者对某项工作是否重视,是该项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同理,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环境意识对旅游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关系极大。另外,旅游环境管理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必须有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愿意接受管理和乐于参与管理。(三)增强公众特别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环境意识
(四)大力采用科学技术手段
要大力采用科学技术手段,防治旅游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护旅游环境,使旅游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在许多微观的、局部的旅游环境保护中,采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如生物手段、化学手段、物理手段和工程手段等,将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旅游环境管理的若干制度
(一)把旅游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
环境保护计划及旅游发展战略要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协调,必须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当中,如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二)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可能影响旅游环境的旅游开发、建设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和活动,事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为防止和减少旅游资源破坏及环境污染等制定最佳方案。“三同时”制度是指要求旅游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时,对其中的环保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旅游环境管理制度。(四)旅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旅游城市不仅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而且以各自的风格和特色吸引着八方旅游者。旅游城市是旅游目的地、依托地和集散地,在旅游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三同时”旅游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是指各级环境保护部门有权否决不执行环境管理制度的项目的立项、干部的留任与提拔、企业的“升级”、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先进”等。旅游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是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规定旅游区(点)和旅游城市的负责人和管理者,应在经营管理和各自任期内完成的保护目标和任务,并要把环境保护工作状况列入各级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范围。(六)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
(五)旅游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但在市场经济建立之初,由于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和多重复杂因素,旅游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又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三、我国目前旅游环境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旅游环境管理的对象构成的多元性、广泛性和环境保护部门控制层面的相对狭小性的矛盾。二是公共服务能力;第二,旅游环境管理对象违法形式的多样性、普遍性与管理部门管理手段的单一性的矛盾。第三,治理资金数量少与旅游环境保护任务重的矛盾。旅游环境管理体制与环境管理体系第四节构想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已经建立起了以环境保护部门为主管的,各有关部门相互分工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镇(乡)五级管理体系,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组织保障的作用。旅游环境管理比一般的环境管理要复杂得多,一般环境管理的范围仅仅局限在自然生态环境,而旅游环境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还包括人文旅游资源和人文社会环境。一、建立我国旅游环境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想二、ISO14000和环境管理体系(一)ISO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产生的背景背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将国际环境管理体系(EMS,environmentalmanagementsystem)整合进而标准化,推出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它是为保护环境而制定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将各国已有的EMS存同去异,以避免因标准不同而造成贸易及商业上的技术障碍。(二)ISO14000的构成构成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LCA)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给ISO14000系列标准预留了100个标准号,编号为ISO14001~ISO14100。根据旧的ISO/TC207各个分技术委员会的分工,该系列标准包括7个子系列,分为6个技术委员会和1个工作组,这100个标准号分配如表5-1所示。表5-1ISO14000系列标准号分配表(三)ISO14000的基本特点1.权威性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通用标准,其权威性来自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还体现在对其内容不能随意增减,也不能加以任意的解释。2.普适性该国际标准规定了各国通用的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适用于各种性质、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也适用于不同的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还适用于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3.自愿性ISO14000是非政府国际组织推行的,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只是一种非官方的规范。采用该国际标准是组织自愿的选择,而不是被强制的行动。4.操作性ISO14000提供的不是抽象、笼统或松散的原则,而是规范了为建立一个结构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所应具备的各项制度、程序、体系的运行和评审方法。这些具体、实在、相互关联的一系列要求是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依据,也是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的审核标准。5.持续性该国际标准规范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是“挂在嘴上,写在本上,贴在墙上”的一具摆设品和宣传品,而是一架充满活力、时刻不断运行的机器。它会根据形势的发展、本身积累的经验,经常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充实和完善。6.预防性由末端治理发展到污染预防、全过程的管理。三、环境管理体系及其认证(一)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定义ISO14001是ISO14000系列标准的“龙头标准”,它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对环境管理体系提出规范性要求。是一个组织有计划,而且协调动作的管理活动,其中有规范化的动作程序、文件化的控制机制。它通过有明确职责、义务的组织结构来贯彻落实,目的在于防止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管理体系是一项内部管理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实现自身设定的环境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环境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高度。(二)环境管理体系的模式模式ISO14001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部分的17个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形成PDCA循环的管理体系,即PDCA模式(见图5-l)。图5-1环境管理体系模式图解(三)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认证的益处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通用标准,其权威性来自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还体现在对其内容不能随意增减,也不能加以任意的解释。2.认证的程序企业(或其他组织)如果要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证书(即ISO14001证书),首先需要在咨询机构的帮助下,建立起环境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运行3个月之后,向第三方认证机构申请认证,认证机构按照公正、合理、规范的原则,对其建立起的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3-3《测量气温》
- 学校与博物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书(2篇)
- 2022年湖北省襄樊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经典练习卷(B)含答案
- 《世界科技的今天》课件
-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必刷测试卷(1)含答案
- 2024年湖南省怀化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专项训练题试卷(3)含答案
- 2021年广东省东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专项训练题试卷(3)含答案
-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练习卷一含答案
- 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专项训练卷(2)含答案
- 2024女方婚前房产离婚协议正本与财产评估与折算合同3篇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际私法》机考4套真题题库及答案8
- 深静脉血栓VTE防治中心年度工作报告总结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机考真题及答案(第七套)
- 2024版美团商家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科学教育合作协议
- 大众传媒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全册)
-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专家讲座
- 大豆购货合同范本(2024版)
- 装修出租合同范本
- 任命基金管理人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