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一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一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一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一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一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一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如果说美育是“用”,那么审美便是“体”。“体”是“用”得以实现的依托,美育功能的实现也应以审美活动的发生为前提。王国维认为审美是一种无利害性的活动,而以审美无利害性为理论依据的美育,在人由物质境界通往道德境界的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我们内心通常被一己之私利束缚着,然而在审美的时候,却能忘记私利,进入“高尚纯洁之域”,感受到一种“最纯粹之快乐”。这说明,审美心灵的纯洁高尚排除了个人利害这一障碍,从而使人更容易接受道德,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不过,美育这方面的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熏陶和浸染。在王国维看来,审美不仅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德性。王国维怀疑德性可由伦理学来养成,正如美学不能培养出大艺术家一样。他发现叔本华在教育中非常注重“直观”,重经验不重书籍,而道德教育仅靠灌输理论知识或直接予以训诫将毫无效果,因为外在的知识和戒律根本不能推动人去行动,真正的道德源自人的德性。受叔本华的直观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王国维提倡“时时与以直观之机会,使之于美术、人生上得完全之知识”,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道德之本原,又由内界出而非外铄我者。”这里,“由内界出”应该不是指出自人的本性,而是指道德源自“人己一体之直观”,而“非外铄”指的是枯燥的说教和抽象知识的传授。为人生寻求解脱是王国维倡导美育的重要原因。在他看来,知识的追求和实践行为总是与生活欲望、痛苦相关联的,而艺术却能使人从利害中超脱出来;艺术美优越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美,而面对现实中的美的事物,只有“天才”才能超出利害。不仅艺术审美活动本身,而且艺术作品的内容也有助于读者获得解脱。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既描写出现实人生中的各种痛苦,又提供了得以解脱之道。王国维还借助孔子和席勒的思想来倡导美育。王国维引用哲学史家文德尔班的话说;“席勒的‘最高之理想存于美丽之心,其为性质也,不知有内界之争斗,而唯乐于守道德之法则,此性质唯可由美育得之’。”“美丽之心”也就是审美的心灵。审美之所以成为最高的理想境界,是因其既合乎道德法则的要求,内心又没有任何冲突。儒家非常重视美育。王国维指出,孔子的教育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的。例如,孔子说《诗》有“兴、观、群、怨”等功用,提出“兴于诗”“成于乐”等主张。不过,对于儒家美育思想,他注重的不是礼乐教化,而是其中的“天然之美”。《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要求弟子们讲述各自的志向,油然赞叹曾皙的理想: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好,我会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由此,王国维认为孔子平日就注重“涵养其审美之情”,也就是追求“天然之美”。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可以做到物我一体,因此,道德实践并没有任何强制或勉强,没有内心的冲突;相反,内心感受到一种从客,惬意和自足。王国维对审美中的超然解脱之心和“美丽之心”“天然之美”的共性进行了概括,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无希望”,即没有刻意追求的对象,一切行动消除了强制色彩而表现出一种天然之趣;第二是“无恐怖”,内心泰然坦荡,无忧无惧;第三是“无内界之争斗”,即内心的从容与和谐;第四是“无利无害”,心灵的超脱,没有利害得失的计较;第五是“无人无我”,在市美中主体走出小我和物我对立,而与万物相融相通。这种审美境界“不随绳墨而自合于道德之法则”,具有起道德的特点。一个人能做到这些就是圣人,人人能如此便是理想社会。(摘编自左剑锋《王国维论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有删改)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断,从中华传统美育的角度,阐明了诗歌,礼仪,乐舞之间的关系。朱光潜先生也提出:“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如果青少年缺少美育,就不可能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给美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新科技的出现,重新激发了经典作品的活力,让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联系更加紧密。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打开电脑或手机,就能身临其境般参观博物馆、艺术馆,欣赏艺术杰作。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让藏于深宫大院的艺术珍品走入方寸之间的电子屏上,让静止的黄术、书法、雕塑流动起来,突破了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与此同时,新的科技文明也在不断拓展美育的边界,互联网和虚拟化带来的冲击,正在改写很多艺术专业的分类和定义。这些都呼唤新时代的美育工作者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摘编自高鹏《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审美和美育是体用合一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审美活动就不可能实现美育功能。B.枯燥说教和抽象知识传授不能养成道德,唯有“直观“审美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C.当审美达到理想境界,道德实践除遵循道德法则,还能让人内心从容、惬意和自足。D.空间隔阂与技术限制是过去的青少年对传统美育难有身临其境之感的重要原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由物质境界通往道德境界有赖于无利害性的审美活动,因而审美心灵也自会纯洁高尚。B.把能否排除私利作为“天才”的判断标准使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充满理想主义色彩。C.如果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中真正地养成了德性,那么意味着这个人大体具有了真正的道德。D.以美育人是滴水之功,只要美育工作者脚踏实地持之以恒,青少年就能得到全面发展。(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天然之美”观点的一项是A.湖南卫视《变形记》角色互换B.武汉抗疫逆行的志愿者C.李子柒初期拍摄美食短视频D.杨洋华在故宫修文物(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请结合两则材料,反思今天学校的道德教育,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2分)2.(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哨兵北舞(节选)曾剑绿皮列车终于摆脱京城的喧嚣,钻出夜色,钻进晨雾,在莽莽丛林间穿行。韩泽中觉得,这趟驶向军营的列车,将是他辉煌人生的开始。列车把他们带到一个小县城,他们换乘汽车,辗转到一个小镇。在这里,他开始了他的军营生活:站军姿,走队列,跑步,周而复始,亦步亦趋。一个月后,韩泽中被一辆“勇士”接走。山路漫长,车行颠簸,“勇士”钻出大山,进入一片江湾,远远地,一抹红色跳入眼帘,那是飘扬在哨所塔楼上的五星红旗。这面红旗,骤然把他一路颠落的力气召唤了回来。欢迎仪式,其实就是自我介绍。“我叫韩泽中,来自山东临沂。”“简历上说你是在读大学生,哪个大学?”“北舞。”他说。“‘北舞’是哪里?”一个老兵问。“北京舞蹈学院。”他的声音极轻极细,好像来自那儿,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啊!”老兵们发出感叹。他们恍然大悟,难怪这么瘦弱,这么白净。第二天清晨,韩泽中到哨所的第一班岗。真枪实弹,双人双岗。班长将自己与他排在同一班,不知是关切,还是不放心。不过,这不重要。国旗如此之近,就在头顶飘扬。他觉得这是世上最醒目最好看的国旗。离国界线只一步之遥,两道红漆画的线,上面是齐腰高的不锈钢栅栏。他,一个舞者,抬腿就能过去但他不能,他是战士!夜班岗如期而至,哨所的夜是寂静的,只有江声被风吹送过来。一只壮实的军犬伴在他身旁,隔一段时间,它会摇晃一下尾巴,巡视一圈,然后重回哨位。哨所兵少,白天一班岗,晚上一班岗,时而穿插些巡逻任务。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寂寞伴随着单调和重复袭来,尤其在站岗的时候,白天,秋日的阳光直射下来,晒得他脖颈生疼。夜里,站在哨位上,他会下意识寻找北极星,那璀璨的星光让他感到一丝焦虑,这就是他盼望的“光辉岁月”?回北舞后,怎么跟同学们说起他的军旅生涯?难道对他们说,自己就像“北舞”门口的保安一样,天天站岗?而他们,在他离开的这两年时光,在舞台上是多么风光无限。他怕荒废了专业,偷偷练功,他不能大张旗鼓地练,这里只有哨兵,没有舞者。他站得没有刚开始那么笔直了,腰有些松懈。哨长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天午饭后,哨长带着他上了山。荆棘丛生的山路,又陡又窄,韩泽中虚汗直冒,几次不留神,脚下一滑差点滚落下去。他们走了很久,直把头顶的太阳走到西边去了,才到达山顶。这里是一个废弃的瞭望哨,哨长讲起一个叫沈海洋的兵。十四年前,沈海洋与另一个战士被分到这里。无水无电、条件艰苦。后来同伴被抽调去边防团,得再派一个人上山,沈海洋申请让妻子余香义务当哨兵。余香支持丈夫,辞掉了工作,一守就是六年,韩泽中问哨长,你说的是咱们班长沈海洋?哨长说,是他。现在科技发达,设了电子监控,“夫妻哨所”成了历史,但它像一座灯塔,在这边地上闪亮着。回哨所的路上,韩泽中一直在回想,他说不清是哪一步促使他走进军营,像是偶然,像是一时冲动,更像是冥冥中的必然。第一学期专业课考核,同学说他秀气,建议他男扮女装,跳一段“贵妃醉酒”。他当时没想太多,只是想挑战一下。他成功了,收获了鲜花与掌声。然而,喜悦太短暂,同学们随后喊他“韩媚娘”。他们并无恶意,但他听着刺耳。那个夜晚,敏感而脆弱的他一夜未眠,天亮后,去食堂,路旁的征兵标语攫住了他的心:“想成为男子汉吗?到军营去!”就是在那一刻,他萌发了从军的想法,而且那么强……但,这好像又不是最初始的缘由。他记得,小时候爷爷常指着电视上国旗护卫队说,你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从“夫妻哨所”回来后,韩泽中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他学习控制情绪,让自己变得阳刚沉稳:他开始主动工作,从细小工作开始。这里是雪的故乡,大地有三四个月被白雪覆盖。那晚大雪,他站在岗亭外,一动不动,一股来自体内的力量告诉他,战胜严寒其实是战胜自己。他就那么笔挺地站着,上级察看视频,以为是假人,来电责问,哨长说,是真人呢,是我们的韩泽中在站岗。上级说这么冷的天可以进岗亭,提高警惕就行。可韩泽中不进去。他觉得这样的时刻,哨兵岗位是不平凡的。他站得笔挺。边防急需驾驶员,哨长让韩泽中去学。“可是,我晕车。”他怯声道。“学完汽训,就不晕了。”哨长说。那是一段紧张的日子,让他自己都不解的是,他竟然无数次想念那个让他寂寞得落泪的哨所。回到哨所,已是第二年春天,他的肌肉强壮了,还长高了两厘米。没有比这身材更适合跳舞的了,他骄傲地想。他依然站岗,偶尔巡逻时,他驾驶“勇士”,穿行在林海间。果然,他不再晕车了。一切都在改变,他身上已有老兵的味道了。那张脸黝黑,比刚入伍时棱角更分明。先前嘴唇上不易觉察的汗毛,已全然成了黑色的胡须。细嫩光洁的双手也粗砺了,骨节变大,但他觉得用这样的手向国旗敬礼,更神圣。他比以前成熟了,哨长和班长都这么说,他自己也这么觉得。天黑下来,他来到哨位,持枪上岗。以前,他习惯遥望北极星;现在,他的目光总被边境线上家家户户的点点灯火吸引。他想,正是因为他们的守卫,它们才那么恬静地亮着。(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注重环境描写,如莽莽丛林、漫天风雪、璀璨星光等,既展现了边境独有的风光,也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阔大的舞台,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全篇以主人公韩泽中这一特定视角讲述故事,借他的眼睛来观察边地环境和哨所官兵,通过他内心深处隐秘的情绪波动,真实生动地展现其蜕变过程。C.哨长说“是我们的韩泽中在站岗”,话语中透着关爱和自豪,他和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奉献的班长一样,是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也是边防官兵群体的代表。D.小说使用了很多简短的句式,叙述简洁有力,节奏鲜明生动,既符合军营生活内容简单、作风硬朗的特色,又能加快故事情节的推进,具有独特的韵味。(2)小说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回荡着青春的旋律。请结合文本,从“青春的价值”角度谈谈作品的意蕴。(3)有人说,结构的艺术是小说的最高艺术。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结构艺术的特点。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3.(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靖郭君①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驱之,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怒而止。乃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往。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②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不得,三日而听。(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②昭阳:楚国令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通:通报B.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说:评论C.数年,威王薨,宣王立立:即位D.宣王大息,动于颜色颜色:脸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靖郭君因见之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B.君不闻大鱼乎相与枕藉乎舟中C.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D.靖郭君泣而曰吾尝终日而思矣(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B.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C.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D.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客以海和大鱼为喻,生动而透彻地说明靖郭君与齐国的“鱼水关系”,让靖郭君幡然悔悟,放弃了“城薛”之举。B.为了报答靖郭君的知遇之恩,齐貌辩不负靖郭君的重托,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拜见与靖郭君关系不合的宣王。C.齐貌辨通过两件事,动之以兄弟之情,晓之以国家大义,表达了靖郭君对宣王和齐国的忠诚,平息了宣王的怒火。D.宣王不但用隆重的礼节欢迎靖郭君的回归,而且重用他为齐相,靖郭君一再推辞,宣王最终同意他辞去齐相一职。(5)把文中画横线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②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6)在对待齐貌辨方面,靖郭君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知人之明”?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0分)4.(9分)阅读古诗,完成问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十亩之间《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①兮。行②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③兮。行与子逝④兮。【注】①闲闲:宽闲、悠闲。②行:且,将要。③泄泄:和乐的样子。④逝:往。(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B.《芣苢》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C.《十亩之间》短短几句就勾画出一幅桑园归来图,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D.《十亩之间》不仅写了桑园之大、桑树之多和女子们采桑归来时的情景,还具体描写了采桑的劳动,宛然一幅怡然悦目的图画。(2)《十亩之间》全诗无一“乐”字,却处处透露着“桑者”的欢乐,请结合诗句分析该诗是如何艺术地表现“桑者”之乐的。五、情景默写。(共10分)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一诗中被后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的两句是“,”。(2)《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志得意满、意气风发,饮酒作诗的两句“,”。(4)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是“,”。(5)秦观《鹊桥仙》结尾表达作者爱情观点的两句是“,”。六、简答题组。(7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鹇,雌雄羽色相异,外形条件都较好,但相比较而言,①。雄鸟体型较大,全身白色占比较多,看起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当雄鸟悠闲地在林间站立时,体态举止优雅,如同一位白衣仙人看尽千帆,遗世独立。雌鸟的容颜相对雄鸟较为逊色。白鹇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一般不会主动参与到人类活动中。②,它们通常流连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或草丛中,这样的栖息地能够让白鹇避开人们的惊扰。白天,白鹇在隐秘的林间散步觅食,饱餐后通常原地站立休息或整理羽毛,偶尔也会飞到树上休息。白鹇天性胆小,警觉性很高。到了黄昏,它们都引颈观望,③,才会扑打翅膀招呼亲友飞上树桠。白鹇入夜后开始栖息,他们一般不会集中在一棵树上栖息,避免被天敌“一网打尽”。(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七、选择简答(8分)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是一个村庄在走来走去寻找一株老树呢,还是一株老树在走来走去寻找一个村庄呢?总之,一个像样的村庄必有一株老树,一株老树必定对村庄有着存在的意义。这样的老树,一定会是器宇轩昂、气质高贵的,树干坚硬如铁,枝叶莽莽苍苍。一株老树就是一团山一样蓊郁的云,它可以挽住清风,衔住夕阳,挂住月亮,揽住飞鸟。人在老树的影子里行走,像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滑行。①——绿色的手,褐色的手,金色的手,依季节的不同而定——轻轻抚摸村人的脊背,抚慰他们的忧伤,缓解他们的劳苦。老树最美的时候是秋天,秋天纯净的云层与晶莹的霜霰,将老树变成了苍黄色。此时,夜凉如水,老树的叶子在月光下,一片片变得如玉蝴蝶一般透明。②,小孩子在嬉戏玩闹,大人们在拉家常,讨论春天种下的庄稼籽是否饱满,夏天谁家的女儿是否已经找上婆家,入秋时养的母猪是否有小猪崽已经坐胎……(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设问、比喻、拟人B.反问、排比、比喻C.比喻、拟人、排比D.比喻、夸张、排比(2)请在文中画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八、作文(60分)8.(60分)根据要求,完成作文。古之先贤深知自己对社会、国家肩负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前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要求:(1)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2)观点明确,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认识。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辽阳一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如果说美育是“用”,那么审美便是“体”。“体”是“用”得以实现的依托,美育功能的实现也应以审美活动的发生为前提。王国维认为审美是一种无利害性的活动,而以审美无利害性为理论依据的美育,在人由物质境界通往道德境界的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我们内心通常被一己之私利束缚着,然而在审美的时候,却能忘记私利,进入“高尚纯洁之域”,感受到一种“最纯粹之快乐”。这说明,审美心灵的纯洁高尚排除了个人利害这一障碍,从而使人更容易接受道德,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不过,美育这方面的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熏陶和浸染。在王国维看来,审美不仅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德性。王国维怀疑德性可由伦理学来养成,正如美学不能培养出大艺术家一样。他发现叔本华在教育中非常注重“直观”,重经验不重书籍,而道德教育仅靠灌输理论知识或直接予以训诫将毫无效果,因为外在的知识和戒律根本不能推动人去行动,真正的道德源自人的德性。受叔本华的直观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王国维提倡“时时与以直观之机会,使之于美术、人生上得完全之知识”,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道德之本原,又由内界出而非外铄我者。”这里,“由内界出”应该不是指出自人的本性,而是指道德源自“人己一体之直观”,而“非外铄”指的是枯燥的说教和抽象知识的传授。为人生寻求解脱是王国维倡导美育的重要原因。在他看来,知识的追求和实践行为总是与生活欲望、痛苦相关联的,而艺术却能使人从利害中超脱出来;艺术美优越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美,而面对现实中的美的事物,只有“天才”才能超出利害。不仅艺术审美活动本身,而且艺术作品的内容也有助于读者获得解脱。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既描写出现实人生中的各种痛苦,又提供了得以解脱之道。王国维还借助孔子和席勒的思想来倡导美育。王国维引用哲学史家文德尔班的话说;“席勒的‘最高之理想存于美丽之心,其为性质也,不知有内界之争斗,而唯乐于守道德之法则,此性质唯可由美育得之’。”“美丽之心”也就是审美的心灵。审美之所以成为最高的理想境界,是因其既合乎道德法则的要求,内心又没有任何冲突。儒家非常重视美育。王国维指出,孔子的教育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的。例如,孔子说《诗》有“兴、观、群、怨”等功用,提出“兴于诗”“成于乐”等主张。不过,对于儒家美育思想,他注重的不是礼乐教化,而是其中的“天然之美”。《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要求弟子们讲述各自的志向,油然赞叹曾皙的理想: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好,我会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由此,王国维认为孔子平日就注重“涵养其审美之情”,也就是追求“天然之美”。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可以做到物我一体,因此,道德实践并没有任何强制或勉强,没有内心的冲突;相反,内心感受到一种从客,惬意和自足。王国维对审美中的超然解脱之心和“美丽之心”“天然之美”的共性进行了概括,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无希望”,即没有刻意追求的对象,一切行动消除了强制色彩而表现出一种天然之趣;第二是“无恐怖”,内心泰然坦荡,无忧无惧;第三是“无内界之争斗”,即内心的从容与和谐;第四是“无利无害”,心灵的超脱,没有利害得失的计较;第五是“无人无我”,在市美中主体走出小我和物我对立,而与万物相融相通。这种审美境界“不随绳墨而自合于道德之法则”,具有起道德的特点。一个人能做到这些就是圣人,人人能如此便是理想社会。(摘编自左剑锋《王国维论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有删改)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断,从中华传统美育的角度,阐明了诗歌,礼仪,乐舞之间的关系。朱光潜先生也提出:“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如果青少年缺少美育,就不可能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给美育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新科技的出现,重新激发了经典作品的活力,让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联系更加紧密。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打开电脑或手机,就能身临其境般参观博物馆、艺术馆,欣赏艺术杰作。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让藏于深宫大院的艺术珍品走入方寸之间的电子屏上,让静止的黄术、书法、雕塑流动起来,突破了传统美育的空间隔阂、技术限制。与此同时,新的科技文明也在不断拓展美育的边界,互联网和虚拟化带来的冲击,正在改写很多艺术专业的分类和定义。这些都呼唤新时代的美育工作者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摘编自高鹏《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审美和美育是体用合一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审美活动就不可能实现美育功能。B.枯燥说教和抽象知识传授不能养成道德,唯有“直观“审美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C.当审美达到理想境界,道德实践除遵循道德法则,还能让人内心从容、惬意和自足。D.空间隔阂与技术限制是过去的青少年对传统美育难有身临其境之感的重要原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人由物质境界通往道德境界有赖于无利害性的审美活动,因而审美心灵也自会纯洁高尚。B.把能否排除私利作为“天才”的判断标准使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充满理想主义色彩。C.如果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中真正地养成了德性,那么意味着这个人大体具有了真正的道德。D.以美育人是滴水之功,只要美育工作者脚踏实地持之以恒,青少年就能得到全面发展。(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天然之美”观点的一项是AA.湖南卫视《变形记》角色互换B.武汉抗疫逆行的志愿者C.李子柒初期拍摄美食短视频D.杨洋华在故宫修文物(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请结合两则材料,反思今天学校的道德教育,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结构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解答】(1)B.“唯有……才”表述绝对。由文中的“审美不仅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德性”“重经验不重书籍,而道德教育仅靠灌输理论知识或直接予以训诫将毫无效果,因为外在的知识和戒律根本不能推动人去行动,真正的道德源自人的德性”可知。故选B。(2)A.前后句强加因果,同时“自会”曲解文意。材料一说的是“以审美无利害性为理论依据的美育,在人由物质境界通往道德境界的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审美心灵的纯洁高尚排除了个人利害这一障碍,从而使人更容易接受道德,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B.“使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无中生有。材料一“艺术美优越于自然和生活中的美,而面对现实中的美的事物,只有‘天才’才能超出利害”是王国维的观点,原文没有评价。D.“只要……就”表述绝对,不合逻辑。材料二“在教育实践中,以美育人非一日之功,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强调的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选C。(3)A.由文中的“由此,王国维认为孔子平日就注重‘涵养其审美之情’,也就是追求‘天然之美’。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可以做到物我一体,因此,道德实践并没有任何强制或勉强,没有内心的冲突;相反,内心感受到一种从容、惬意和自足”可知,湖南卫视《变形记》中互换的角色更多表现出强烈的内心冲突,不能支持“天然之美”的观点。故选A。(4)材料一共有五段,全文围绕“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一、二段,肯定美育的作用要通过审美来实现。第一段“以审美无利害性为理论依据的美育,在人由物质境界通往道德境界的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先指出以无利害性审美为依据的美育对德育的桥梁作用,“审美心灵的纯洁高尚排除了个人利害这一障碍,从而使人更容易接受道德,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引出下文,第二段“审美不仅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德性”分析无利害性审美可以培养人的德性。第二层为第三、四段,深入分析王国维倡导美育的原因。第三段“为人生寻求解脱是王国维倡导美育的重要原因”先是为人生寻求对利害的解脱,第四段“王国维还借助孔子和席勒的思想来倡导美育”“最高之理想存于美丽之心”“国维认为孔子平日就注重“涵养其审美之情”,也就是追求‘天然之美’”“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可以做到物我一体,因此,道德实践并没有任何强制或勉强,没有内心的冲突;相反,内心感受到一种从客,惬意和自足”紧接着进一步指出美育追求“美丽之心”和“天然之美”,既合乎道德法则要求,又没有内心冲突。第三层为第五段,“王国维对审美中的超然解脱之心和“美丽之心”“天然之美”的共性进行了概括,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第五是……”“这种审美境界‘不随绳墨而自合于道德之法则’,具有超道德的特点。一个人能做到这些就是圣人,人人能如此便是理想社会”先概括总结审美中的超然解脱之心和“美丽之心”“天然之美”的共性的具体表现,最后明确超道德的审美境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5)结合材料一“审美不仅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德”“审美之所以成为最高的理想境界,是因其既合乎道德法则的要求,内心又没有任何冲突”概括出:要充分认识到美育对于德育的意义,重视在美育中渗透德育。结合材料一“叔本华在教育中非常注重‘直观’,重经验不重书籍”“道德教育仅靠灌输理论知识或直接予以训诫将毫无效果,因为外在的知识和戒律根本不能推动人去行动,真正的道德源自人的德性”概括出:要加强道德实践,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经验,减少或避免理论灌输与训诫。结合材料一“王国维认为孔子平日就注重‘涵养其审美之情’,也就是追求‘天然之美’”概括出:要注重平日涵养审美性情,追求“天然”不强制,润物无声在渐染。结合材料二“新科技的出现,重新激发了经典作品的活力,让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联系更加紧密”概括出:要充分借助新科技及信息技术,为传统美育赋能,密切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的联系。结合材料二“新的科技文明也在不断拓展美育的边界,互联网和虚拟化带来的冲击,正在改写很多艺术专业的分类和定义。这些都呼唤新时代的美育工作者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概括出:包括美育工作者在内的学校教师要有创新和开放意识,与时俱进,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德性创造机会。答案:(1)B(2)C(3)A(4)材料一的论证思路如下,全文围绕“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从三个层次分析:第一、二段肯定美育的作用要通过审美来实现,先指出以无利害性审美为依据的美育对德育的桥梁作用,“有助于道德心的养成”,引出下文;然后分析无利害性审美可以培养人的德性。第三、四段深入分析王国维倡导美育的原因,先是为人生寻求对利害的解脱,紧接着进一步指出美育追求“美丽之心”和“天然之美”,既合乎道德法则要求,又没有内心冲突。第五段先概括总结审美中的超然解脱之心和“美丽之心”“天然之美”的共性的具体表现,最后明确超道德的审美境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5)①要充分认识到美育对于德育的意义,重视在美育中渗透德育;②要加强道德实践,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观经验,减少或避免理论灌输与训诫;③要注重平日涵养审美性情,追求“天然”不强制,润物无声在渐染;④要充分借助新科技及信息技术,为传统美育赋能,密切生活空间与美育空间的联系;⑤包括美育工作者在内的学校教师要有创新和开放意识,与时俱进,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德性创造机会。(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2分)2.(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哨兵北舞(节选)曾剑绿皮列车终于摆脱京城的喧嚣,钻出夜色,钻进晨雾,在莽莽丛林间穿行。韩泽中觉得,这趟驶向军营的列车,将是他辉煌人生的开始。列车把他们带到一个小县城,他们换乘汽车,辗转到一个小镇。在这里,他开始了他的军营生活:站军姿,走队列,跑步,周而复始,亦步亦趋。一个月后,韩泽中被一辆“勇士”接走。山路漫长,车行颠簸,“勇士”钻出大山,进入一片江湾,远远地,一抹红色跳入眼帘,那是飘扬在哨所塔楼上的五星红旗。这面红旗,骤然把他一路颠落的力气召唤了回来。欢迎仪式,其实就是自我介绍。“我叫韩泽中,来自山东临沂。”“简历上说你是在读大学生,哪个大学?”“北舞。”他说。“‘北舞’是哪里?”一个老兵问。“北京舞蹈学院。”他的声音极轻极细,好像来自那儿,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啊!”老兵们发出感叹。他们恍然大悟,难怪这么瘦弱,这么白净。第二天清晨,韩泽中到哨所的第一班岗。真枪实弹,双人双岗。班长将自己与他排在同一班,不知是关切,还是不放心。不过,这不重要。国旗如此之近,就在头顶飘扬。他觉得这是世上最醒目最好看的国旗。离国界线只一步之遥,两道红漆画的线,上面是齐腰高的不锈钢栅栏。他,一个舞者,抬腿就能过去但他不能,他是战士!夜班岗如期而至,哨所的夜是寂静的,只有江声被风吹送过来。一只壮实的军犬伴在他身旁,隔一段时间,它会摇晃一下尾巴,巡视一圈,然后重回哨位。哨所兵少,白天一班岗,晚上一班岗,时而穿插些巡逻任务。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寂寞伴随着单调和重复袭来,尤其在站岗的时候,白天,秋日的阳光直射下来,晒得他脖颈生疼。夜里,站在哨位上,他会下意识寻找北极星,那璀璨的星光让他感到一丝焦虑,这就是他盼望的“光辉岁月”?回北舞后,怎么跟同学们说起他的军旅生涯?难道对他们说,自己就像“北舞”门口的保安一样,天天站岗?而他们,在他离开的这两年时光,在舞台上是多么风光无限。他怕荒废了专业,偷偷练功,他不能大张旗鼓地练,这里只有哨兵,没有舞者。他站得没有刚开始那么笔直了,腰有些松懈。哨长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天午饭后,哨长带着他上了山。荆棘丛生的山路,又陡又窄,韩泽中虚汗直冒,几次不留神,脚下一滑差点滚落下去。他们走了很久,直把头顶的太阳走到西边去了,才到达山顶。这里是一个废弃的瞭望哨,哨长讲起一个叫沈海洋的兵。十四年前,沈海洋与另一个战士被分到这里。无水无电、条件艰苦。后来同伴被抽调去边防团,得再派一个人上山,沈海洋申请让妻子余香义务当哨兵。余香支持丈夫,辞掉了工作,一守就是六年,韩泽中问哨长,你说的是咱们班长沈海洋?哨长说,是他。现在科技发达,设了电子监控,“夫妻哨所”成了历史,但它像一座灯塔,在这边地上闪亮着。回哨所的路上,韩泽中一直在回想,他说不清是哪一步促使他走进军营,像是偶然,像是一时冲动,更像是冥冥中的必然。第一学期专业课考核,同学说他秀气,建议他男扮女装,跳一段“贵妃醉酒”。他当时没想太多,只是想挑战一下。他成功了,收获了鲜花与掌声。然而,喜悦太短暂,同学们随后喊他“韩媚娘”。他们并无恶意,但他听着刺耳。那个夜晚,敏感而脆弱的他一夜未眠,天亮后,去食堂,路旁的征兵标语攫住了他的心:“想成为男子汉吗?到军营去!”就是在那一刻,他萌发了从军的想法,而且那么强……但,这好像又不是最初始的缘由。他记得,小时候爷爷常指着电视上国旗护卫队说,你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从“夫妻哨所”回来后,韩泽中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他学习控制情绪,让自己变得阳刚沉稳:他开始主动工作,从细小工作开始。这里是雪的故乡,大地有三四个月被白雪覆盖。那晚大雪,他站在岗亭外,一动不动,一股来自体内的力量告诉他,战胜严寒其实是战胜自己。他就那么笔挺地站着,上级察看视频,以为是假人,来电责问,哨长说,是真人呢,是我们的韩泽中在站岗。上级说这么冷的天可以进岗亭,提高警惕就行。可韩泽中不进去。他觉得这样的时刻,哨兵岗位是不平凡的。他站得笔挺。边防急需驾驶员,哨长让韩泽中去学。“可是,我晕车。”他怯声道。“学完汽训,就不晕了。”哨长说。那是一段紧张的日子,让他自己都不解的是,他竟然无数次想念那个让他寂寞得落泪的哨所。回到哨所,已是第二年春天,他的肌肉强壮了,还长高了两厘米。没有比这身材更适合跳舞的了,他骄傲地想。他依然站岗,偶尔巡逻时,他驾驶“勇士”,穿行在林海间。果然,他不再晕车了。一切都在改变,他身上已有老兵的味道了。那张脸黝黑,比刚入伍时棱角更分明。先前嘴唇上不易觉察的汗毛,已全然成了黑色的胡须。细嫩光洁的双手也粗砺了,骨节变大,但他觉得用这样的手向国旗敬礼,更神圣。他比以前成熟了,哨长和班长都这么说,他自己也这么觉得。天黑下来,他来到哨位,持枪上岗。以前,他习惯遥望北极星;现在,他的目光总被边境线上家家户户的点点灯火吸引。他想,正是因为他们的守卫,它们才那么恬静地亮着。(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注重环境描写,如莽莽丛林、漫天风雪、璀璨星光等,既展现了边境独有的风光,也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阔大的舞台,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B.全篇以主人公韩泽中这一特定视角讲述故事,借他的眼睛来观察边地环境和哨所官兵,通过他内心深处隐秘的情绪波动,真实生动地展现其蜕变过程。C.哨长说“是我们的韩泽中在站岗”,话语中透着关爱和自豪,他和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奉献的班长一样,是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也是边防官兵群体的代表。D.小说使用了很多简短的句式,叙述简洁有力,节奏鲜明生动,既符合军营生活内容简单、作风硬朗的特色,又能加快故事情节的推进,具有独特的韵味。(2)小说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回荡着青春的旋律。请结合文本,从“青春的价值”角度谈谈作品的意蕴。(3)有人说,结构的艺术是小说的最高艺术。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结构艺术的特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时要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特点,从而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解答】(1)B.“全篇以主人公韩泽中这一特定视角讲述故事”错误。小说叙述视角灵活,欢迎仪式、哨长观察韩泽中等情节采用了全知视角。故选B。(2)“以前,他习惯遥望北极星;现在,他的目光总被边境线上家家户户的点点灯火吸引。他想,正是因为他们的守卫,它们才那么恬静地亮着”引导青年学会责任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主题中。“从‘夫妻哨所’回来后,韩泽中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他学习控制情绪,让自己变得阳刚沉稳:他开始主动工作,从细小工作开始”鼓励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哨长说,是真人呢,是我们的韩泽中在站岗。上级说这么冷的天可以进岗亭,提高警惕就行。可韩泽中不进去。他觉得这样的时刻,哨兵岗位是不平凡的。他站得笔挺”勉励青年不懈奋斗,在艰难困苦中锤炼刚健勇毅的意志品质。(3)“回北舞后,怎么跟同学们说起他的军旅生涯,难道对他们说,自己就像‘北舞’门口的保安一样,天天站岗。而他们,在他离开的这两年时光,在舞台上是多么风光无限”以“哨兵北舞”为题统摄全篇,将哨兵和舞者并立,反差强烈,引发阅读兴趣,暗示主题。“一切都在改变,他身上已有老兵的味道了。那张脸黝黑,比刚入伍时棱角更分明。先前嘴唇上不易觉察的汗毛,已全然成了黑色的胡须。细嫩光洁的双手也粗砺了,骨节变大,但他觉得用这样的手向国旗敬礼,更神圣”以主人公成长为主线,通过外貌、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前后对比,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远远地,一抹红色跳入眼帘,那是飘扬在哨所塔楼上的五星红旗。这面红旗,骤然把他一路颠落的力气召唤了回来”“国旗如此之近,就在头顶飘扬。他觉得这是世上最醒目最好看的国旗”“夜里,站在哨位上,他会下意识寻找北极星,那璀璨的星光让他感到一丝焦虑,这就是他盼望的‘光辉岁月’”“现在,他的目光总被边境线上家家户户的点点灯火吸引”设置伏笔,主人公对“辉煌”的理解、对国旗的特殊情感、夜哨时关注北极星和灯火等情节,使作品结构严密,立意鲜明。“哨长讲起一个叫沈海洋的兵。十四年前,沈海洋与另一个战士被分到这里。无水无电、条件艰苦。后来同伴被抽调去边防团,得再派一个人上山,沈海洋申请让妻子余香义务当哨兵。余香支持丈夫,辞掉了工作,一守就是六年”“那个夜晚,敏感而脆弱的他一夜未眠,天亮后,去食堂,路旁的征兵标语攫住了他的心:‘想成为男子汉吗?到军营去!’就是在那一刻,他萌发了从军的想法,而且那么强……但,这好像又不是最初始的缘由。他记得,小时候爷爷常指着电视上国旗护卫队说,你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穿插叙述哨长讲述沈海洋的故事、韩泽中回忆入伍原因等相关情节,丰富作品内容,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答案:(1)B(2)①引导青年学会责任担当,将个人理想融入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主题中;②鼓励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③勉励青年不懈奋斗,在艰难困苦中锤炼刚健勇毅的意志品质。(3)①以“哨兵北舞”为题统摄全篇,将哨兵和舞者并立,反差强烈,引发阅读兴趣,暗示主题;②以主人公成长为主线,通过外貌、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前后对比,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③设置伏笔照应,如主人公对“辉煌”的理解、对国旗的特殊情感、夜哨时关注北极星和灯火等情节,使作品结构严密,立意鲜明;④穿插叙述相关情节,如哨长讲述沈海洋的故事、韩泽中回忆入伍原因等,丰富作品内容,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三、文言文阅读。(共22分)3.(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靖郭君①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驱之,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怒而止。乃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往。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②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不得,三日而听。(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②昭阳:楚国令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通:通报B.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说:评论C.数年,威王薨,宣王立立:即位D.宣王大息,动于颜色颜色:脸色(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A.靖郭君因见之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B.君不闻大鱼乎相与枕藉乎舟中C.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D.靖郭君泣而曰吾尝终日而思矣(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B.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C.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D.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门客以海和大鱼为喻,生动而透彻地说明靖郭君与齐国的“鱼水关系”,让靖郭君幡然悔悟,放弃了“城薛”之举。B.为了报答靖郭君的知遇之恩,齐貌辩不负靖郭君的重托,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拜见与靖郭君关系不合的宣王。C.齐貌辨通过两件事,动之以兄弟之情,晓之以国家大义,表达了靖郭君对宣王和齐国的忠诚,平息了宣王的怒火。D.宣王不但用隆重的礼节欢迎靖郭君的回归,而且重用他为齐相,靖郭君一再推辞,宣王最终同意他辞去齐相一职。(5)把文中画横线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②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6)在对待齐貌辨方面,靖郭君的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知人之明”?【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B.“说”,通“悦”,高兴;句意:门客们都讨厌他。故选:B。(2)A.“因”,于是;句意:靖郭君于是接见他。“因”,依照;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B.“乎”,吗;句意: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乎”,相当于“于”,在;句意:在船中相互枕着垫着。C.“为”,句末语气词,呢?句意: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的庇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为”,作为;句意: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D.“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句意:靖郭君哭着说。“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句意: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故选:D。(3)句意: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带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衣”的宾语为“威王之衣冠”,所以应在“冠”后面断开,排除AC;“迎”的宾语为“靖郭君”,“于郊”是“迎”的状语,所以应在“郊”后面断开,排除B。故选:D。(4)B.“齐貌辩不负靖郭君的重托”错误。由原文“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可知,靖郭君并没有托负齐貌辩。故选:B。(5)①“于”,对于;“少”,年轻;“殊”,很;“来”,请来。译文: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②“龟”,通“皲”,皲裂;“一”,一样的;“或”,有的人;“封”,获得封地;“则所用之异也”,判断句,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译文: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6)由“士尉以诤靖郭君驱之,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怒而止”可知,无论是士尉的明诤还是孟尝君的暗谏,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由“乃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可知,齐貌辩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赶车,朝夕侍候不懈。由“靖郭君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往”可知,田婴跟宣王合不来,带着齐貌辩一同回到了薛地。答案:(1)B(2)D(3)D(4)B(5)①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②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6)①无论是士尉的明诤还是孟尝君的暗谏,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②给齐貌辩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赶车,朝夕侍候不懈。③田婴跟宣王合不来,带着齐貌辩一同回到了薛地。参考译文: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靖郭君于是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一个齐国门客请求拜见靖郭君,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多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杀之刑。”靖郭君于是接见他。那门客急步前来禀告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靖郭君说:“你不要走,留下把话说完吧。”那门客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靖郭君说:“没有(超过三个字就受烹刑的那回事),再说下去。”客人(这才)回答道:“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钓钩对它无能为力,摇荡而离开了水,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的庇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而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还是没有用啊。”靖郭君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因此门客们都讨厌他。有个叫士尉的人曾为此劝说靖郭君赶走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士尉拂袖而去。孟尝君田文也在暗中劝说驱逐齐貌君,靖郭君生气地制止了他。于是靖郭君却给齐貌辩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赶车,朝夕侍候不懈。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宣王即位。靖郭君跟宣王合不来,于是就离开首都到自己的封士薛地来住,和齐貌辩一同留在薛城。没多久,齐貌辩决定辞别靖郭君回齐国去晋见宣王。靖郭君说:“君王既然很讨厌我田婴,那你此去岂不是找死!”齐貌辩说:“臣根本就不想活,所以臣一定要去。”齐貌辩到了齐国,宣王听闻他来,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辩。齐貌辩拜见宣王后,宣王问他说:“你是靖郭君手下的宠臣,靖郭君是不是一切都听你的呢?”齐貌辩回答说:“臣是靖郭君的宠臣并不错,但要说靖郭君什么都听臣的那倒未必。当君王还是当太子时,臣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长一副不仁相貌,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之子郊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臣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不忍这样做。’假如靖郭君是一切都听臣的话,那么靖郭君也不会遭受今天这样的迫害,此其一。当靖君到了薛城,楚相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向先王如何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脸上颜色变了,说:“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好吧。”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带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表示辞谢,不得已才接受了。七天以后,又以有病为名坚决要求辞职,不能够,三天以后齐宣王才答应了他的要求。四、古代诗歌阅读(共10分)4.(9分)阅读古诗,完成问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十亩之间《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①兮。行②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③兮。行与子逝④兮。【注】①闲闲:宽闲、悠闲。②行:且,将要。③泄泄:和乐的样子。④逝:往。(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B.《芣苢》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C.《十亩之间》短短几句就勾画出一幅桑园归来图,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D.《十亩之间》不仅写了桑园之大、桑树之多和女子们采桑归来时的情景,还具体描写了采桑的劳动,宛然一幅怡然悦目的图画。(2)《十亩之间》全诗无一“乐”字,却处处透露着“桑者”的欢乐,请结合诗句分析该诗是如何艺术地表现“桑者”之乐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学生抒情方式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诗,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还具体描写了采桑的劳动”错误。这首诗没有具体的描写采桑劳动的情景,“桑者闲闲兮”“桑者泄泄兮”是采桑姑娘的劳动心情。故选:D。(2)由“桑者闲闲兮”及“桑者泄泄兮”可知,“闲闲”:宽闲、悠闲;“泄泄”:和乐的样子,这两个表现人快乐、轻松的叠词,节奏轻快,写出了采桑姑娘的自在、惬意。文中“兮”为文言助词,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可知,“兮”字里,包含了采桑者劳动后的舒缓心情,有着“劳逸结合”的快乐。仔细阅读原文,可知,作者采用了在诗歌不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用轻松的旋律,表达出人们内心愉悦及舒畅的心情。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如何艺术地表现‘桑者’之乐”,其实是要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找到最能表现“桑者”之乐的词句,分析其所用手法即可。答案:(1)D(2)①运用叠词表现快乐。“闲闲”“泄泄”,节奏明快,写出了采桑姑娘的轻松欢乐。②运用语气词“兮”,使全诗舒缓而轻松。这“兮”字里,包含了紧张的劳动结束后轻松而舒缓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对一天的劳动成果满意而愉快的感叹。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以轻松的旋律,表达愉悦的心情。译文:《芣苢》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鲜艳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十亩之间》十亩田间是桑园,采桑的姑娘已悠闲。走吧,与你把家还!十亩田外是桑林,采桑的姑娘结成群。走啊,与你携手行!赏析:《芣苢》第一章:“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其中的“薄言采之”,是说妇人有意去采摘芣苢,有此意然后能开始前往采摘。其中的“薄言有之”,是说妇人要采摘起来而且收藏起来。如果没有采摘之意,也就难成采摘之事;如果没有采摘之事,业就没有收藏之果。此章从采摘说到收藏,所以可谓“总其始终”。有意采摘芣苢,意味着有意生儿育女;乐于采摘芣苢,意味着乐于生儿育女。乐于生子,本来是夫妇心中本来就有的,受后妃教化之感召然后能有此意,有国家和平然后能乐于成就此意。所谓“意”,是“心”之“音”,人心能正,引发心动的方式方法能正,然后所发出来的“音”才能正,如此才能“心”和“意”内外如一,乐从心发。《大学》所谓“意诚而后心正”,是从“外在教化”而到“内在自正”,这是一个“学而时习之”的“修身”过程。“心正而后身修”以及“家齐”、“国治”、“天下平”,是从“自身之正”而到“天下太平”的过程。第二章:“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其中的“掇”是缓慢动手而用力采摘,意味着小心谨慎;“捋”是快速动手而用力采摘,意味着熟练而快乐。此章是把采摘落实为实际行动,意味着从乐于生儿育女这种心愿到实现这种心愿的过程。有愿望而不付诸实际行动,就永远是空想。学而不习,就永远是外在的东西,无法得到“不亦说乎”的真切体验。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说:“君子按照正道而加深自身修养,是要使自身言行与道义贯通。能够使自身言行符合道义,就能平时就得以心安身安;平时能够心安身安,就能更多地从正道得到救助;能够更多地从正道得到救助,就能在各个方面从源头上取得正道。所以说君子是要使自身言行符合正道。”第三章:“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其中的“袺”,是用一只手撩起衣襟,把芣苢的种子收藏起来;其中的“襭”,则是把衣襟两角结在一起,用两只手采摘,然后把芣苢的种子收藏起来。这个过程,意味着采摘到的芣苢种子越来越多,其中寄托着妇人们多子多孙的希望,当她们收藏着这个种子的时候,就好比是多子多孙的希望马上就要得到实现了一样,其快乐之情可想而知。《十亩之间》魏国地处北方,“其地陋隘而民贫俗俭”(朱熹语)。然而,华夏先民是勤劳而乐观的,《魏风•十亩之间》即勾画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写了采桑女轻松愉快的劳动心情。夕阳西下,暮色欲上,牛羊归栏,炊烟渐起。夕阳斜晖,透过碧绿的桑叶照进一片宽大的桑园。忙碌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园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走远了,她们的说笑声和歌声却仿佛仍袅袅不绝地在桑园里回旋。这就是《十亩之间》展现的一幅桑园晚归图。全六句,重章复唱。每句后面都用了语气词“兮”字,这就很自然地拖长了语调,表现出一种舒缓而轻松的心情。其次,更主要的是它与诗境表现的内容相关。诗章表现的是劳动结束后,姑娘们呼伴唤友相偕回家时的情景。因此,这“兮”字里,包含了紧张的劳动结束后轻松而舒缓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对一天的劳动成果满意而愉快的感叹。诗句与诗境、语调与心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所谓动乎天机,不费雕刻。五、情景默写。(共10分)5.(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一诗中被后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的两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志得意满、意气风发,饮酒作诗的两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4)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秦观《鹊桥仙》结尾表达作者爱情观点的两句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分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解答】故答案为:(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重点字:槊)(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重点字:谀)(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重点字:暮)六、简答题组。(7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鹇,雌雄羽色相异,外形条件都较好,但相比较而言,①。雄鸟体型较大,全身白色占比较多,看起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当雄鸟悠闲地在林间站立时,体态举止优雅,如同一位白衣仙人看尽千帆,遗世独立。雌鸟的容颜相对雄鸟较为逊色。白鹇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一般不会主动参与到人类活动中。②,它们通常流连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或草丛中,这样的栖息地能够让白鹇避开人们的惊扰。白天,白鹇在隐秘的林间散步觅食,饱餐后通常原地站立休息或整理羽毛,偶尔也会飞到树上休息。白鹇天性胆小,警觉性很高。到了黄昏,它们都引颈观望,③,才会扑打翅膀招呼亲友飞上树桠。白鹇入夜后开始栖息,他们一般不会集中在一棵树上栖息,避免被天敌“一网打尽”。(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重要句子修辞方法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解答】(1)①由下句“雄鸟体型较大,全身白色占比较多,看起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当雄鸟悠闲地在林间站立时,体态举止优雅,如同一位自衣仙人看尽千帆,遗世独立。雌鸟的容颜相对雄鸟较为逊色”可知,雄鸟容颜比雌鸟容颜更漂亮,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雄鸟更为出众”。②由下句“它们通常流连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或草丛中,这样的栖息地能够让白鹇避开人们的惊扰”可知,白鹇喜欢选择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或草丛中作为栖息地,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白鹇对栖息地是有选择的”。③由下句“才会扑打翅膀招呼亲友飞上树桠”可知,白鹇扑打翅膀招呼亲友飞上树桠,说明它们引颈观望后认为环境安全,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在确定环境安全后”。(2)“当雄鸟悠闲地在林间站立时,体态举止优雅,如同一位自衣仙人看尽千帆,遗世独立”中把“雄鸟”比喻成“一位白衣仙人”,本体为“雄鸟”,喻体为“白衣仙人”,比喻词为“如同”。“如同一位自衣仙人看尽千帆,遗世独立”把悠闲地在林间站立、体态举止优雅的白鹇雄鸟比作是“看尽千帆、遗世独立的白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