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预案_第1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预案_第2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预案_第3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预案_第4页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预案TOC\o"1-2"\h\u13861第一章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总则 238401.1管理原则与目标 241531.1.1管理原则 223981.1.2管理目标 317721.1.3组织架构 3299481.1.4职责划分 320879第二章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 4304011.1.5基本要求 422691.1.6具体标准 4302411.1.7清洁措施 424271.1.8消毒措施 511309第三章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 590351.1.9食品采购 541.1.10食品储存 5175501.1.11食品加工 6174081.1.12食品分发 6166561.1.13食品卫生 6301661.1.14食品营养 710783第四章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7248001.1.15加强健康教育 780591.1.16完善卫生设施 7250921.1.17落实预防接种 7272791.1.18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7161111.1.19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772881.1.20加强师生健康管理 8178661.1.21疫情报告 8200311.1.22疫情处理 82323第五章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8306391.1.23目的 8152391.1.24依据 8148881.1.25适用范围 8133661.1.26组织架构 999621.1.27预案内容 992541.1.28信息报告 911761.1.29现场处置 946681.1.30医疗救治 9302251.1.31防控措施 959551.1.32心理干预 10135151.1.33应急物资 10254121.1.34应急设施 1025432第六章幼儿园健康监测与评估 107824第七章幼儿园卫生教育与培训 12247641.1.35基本卫生知识教育 1231151.1.36疾病预防教育 1229991.1.37培训方式 12165041.1.38培训频率 1374821.1.39评估内容 1357141.1.40评估方法 1315259第八章幼儿园卫生保健设施与设备管理 1376821.1.41目的与原则 13133741.1.42配置内容 14237141.1.43维护目的 14306831.1.44维护措施 14102311.1.45设备使用 1455001.1.46设备安全 142509第九章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管理 1548451.1.47人员配置 15121031.1.48人员培训 15136241.1.49职责 15194141.1.50考核 1587941.1.51人员福利 16216731.1.52激励措施 1619803第十章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监督与评估 16247871.1.53监督体系构建 16267351.1.54内部监督 1670421.1.55外部监督 16135101.1.56评估方法 17248181.1.57评估指标 1715891.1.58改进措施 1792241.1.59反馈机制 17第一章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总则1.1管理原则与目标1.1.1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应以保证幼儿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首要任务。(2)预防为主原则:注重幼儿卫生保健的预防工作,及时发觉并解决潜在问题,降低疾病传播风险。(3)科学规范原则: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4)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家庭与幼儿园的协同作用,共同关注幼儿卫生保健问题,促进幼儿健康成长。(5)个性化关怀原则: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卫生保健服务,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1.1.2管理目标(1)建立健全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2)降低幼儿疾病发生率,保障幼儿身体健康。(3)提升幼儿园卫生保健服务质量,满足幼儿及家长需求。(4)增强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5)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互动,共同关注幼儿卫生保健问题。第二节组织架构与职责1.1.3组织架构(1)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分管卫生保健工作的副园长、保健医生、保育员等组成。(2)卫生保健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卫生保健工作,包括保健医生、保育员、班主任等。(3)家庭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协作小组:由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负责沟通、协调家庭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1.1.4职责划分(1)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指导。(2)分管卫生保健工作的副园长:协助园长开展卫生保健工作,负责制定卫生保健工作计划,组织落实各项措施。(3)保健医生:负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幼儿健康检查、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工作。(4)保育员:负责幼儿日常生活照顾,协助保健医生开展卫生保健工作。(5)班主任:关注幼儿健康状况,协助保健医生、保育员开展卫生保健工作,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6)家长代表:积极参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为幼儿园提供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7)教师代表:协助保健医生、保育员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关注幼儿健康状况,为幼儿园提供支持和帮助。第二章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第一节环境卫生标准1.1.5基本要求幼儿园环境卫生标准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下为幼儿园环境卫生的基本要求:(1)空气质量:保持室内外空气质量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细菌、病毒等对幼儿健康产生不良影响。(2)水质:幼儿园生活用水应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保证幼儿饮水安全。(3)噪音:幼儿园室内外噪音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避免对幼儿造成听力损伤。(4)温湿度:幼儿园室内温湿度应适宜,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潮湿、闷热等不良环境。1.1.6具体标准(1)地面:幼儿园地面应平整、干净、无积水,避免幼儿跌倒受伤。(2)墙面:幼儿园墙面应平整、光滑、无污染,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3)门窗:幼儿园门窗应完好无损,开关灵活,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4)卫生间:幼儿园卫生间应干净、卫生,配备适当的卫生设施,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5)厨房:幼儿园厨房应保持清洁、卫生,食品加工、储存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第二节清洁与消毒措施1.1.7清洁措施(1)每日清洁:幼儿园应每日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面、门窗、卫生间、厨房等。(2)定期清洁:幼儿园应定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深度清洁,如擦拭家具、清洗窗帘、床垫等。(3)清洁工具:幼儿园应配备合适的清洁工具,如拖把、扫帚、清洁剂等,并定期更换和清洗。(4)清洁人员:幼儿园应配备专业的清洁人员,保证环境卫生工作落实到位。1.1.8消毒措施(1)消毒频率: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如教室、宿舍、卫生间等。(2)消毒方法:幼儿园可采用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方法,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3)消毒剂:幼儿园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保证消毒效果。(4)消毒人员:幼儿园应配备专业的消毒人员,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范消毒。(5)消毒记录:幼儿园应建立消毒记录,详细记录消毒时间、方法、范围等信息,以备查验。第三章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第一节食品采购与储存1.1.9食品采购(1)采购原则幼儿园应遵循食品安全、营养均衡、新鲜卫生的原则进行食品采购。采购过程中,应优先选择信誉良好、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2)采购流程(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包括品种、数量、质量、价格等要求。(2)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3)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进行质量检验,保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1.1.10食品储存(1)储存条件幼儿园应具备以下食品储存条件:(1)食品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无虫害、无鼠害。(2)冷藏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除霜、消毒。(3)食品储存应分类、分区,避免交叉污染。(2)储存要求(1)食品储存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食品新鲜。(2)定期检查食品质量,对过期、变质食品及时处理。(3)食品储存期间,应做好防潮、防虫、防鼠工作。第二节食品加工与分发1.1.11食品加工(1)加工场所幼儿园应设立独立的食品加工场所,保证加工过程不受污染。(2)加工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3)加工过程(1)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食品安全。(2)加工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和口罩,保持个人卫生。(3)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1.1.12食品分发(1)分发方式幼儿园应采取科学的食品分发方式,保证食品新鲜、营养。(2)分发时间食品分发时间应合理安排,避免食品长时间放置。(3)分发要求(1)分发食品时,应遵循一人一餐具的原则,避免交叉使用。(2)分发过程中,应保持食品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3)分发食品时,应做好食品保温、防尘、防蝇工作。第三节食品卫生与营养1.1.13食品卫生(1)食品卫生管理幼儿园应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保证食品卫生。(2)食品卫生要求(1)食品加工场所、设备、餐具等应保持清洁卫生。(2)食品加工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健康证明。(3)食品储存、分发过程应遵循卫生操作规程,保证食品安全。1.1.14食品营养(1)营养配餐幼儿园应根据幼儿年龄、生长发育需求,制定合理的营养配餐计划。(2)营养教育幼儿园应开展幼儿营养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营养监测幼儿园应定期对幼儿进行营养监测,了解幼儿营养状况,调整营养配餐计划。第四章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第一节传染病预防措施1.1.15加强健康教育幼儿园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让师生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注意事项。1.1.16完善卫生设施幼儿园应配置完善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消毒设备等。保证教室、食堂、卫生间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1.1.17落实预防接种幼儿园应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新生入学预防接种工作,保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1.1.18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幼儿园食堂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分发等环节的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1.1.19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幼儿园应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除垃圾、积水,防止蚊虫滋生,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1.1.20加强师生健康管理幼儿园应建立师生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觉并治疗传染病患者,防止疫情扩散。第二节传染病疫情报告与处理1.1.21疫情报告(1)发觉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幼儿园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2)幼儿园应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明确报告流程、时限和责任人。(3)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班级、发病时间、病情、接触史等。1.1.22疫情处理(1)幼儿园应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疫情调查,了解疫情传播途径、范围和风险。(2)对确诊患者,幼儿园应协助家长将其送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3)对密切接触者,幼儿园应采取隔离观察措施,并及时进行医学检查。(4)幼儿园应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防止疫情扩散。(5)幼儿园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向师生和家长发布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引导。(6)幼儿园应总结疫情处理经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传染病疫情的能力。第五章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第一节应急预案制定1.1.23目的为保证幼儿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1.1.24依据本预案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1.1.25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幼儿园范围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1.1.26组织架构(1)成立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处理工作。(2)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理工作。1.1.27预案内容(1)应急处理基本原则:以人为本,迅速响应,科学防治,严密防控。(2)应急处理措施:包括信息报告、现场处置、医疗救治、防控措施、心理干预等。(3)应急处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工作内容、时间节点等。(4)应急物资和设施保障:保证应急物资充足、设施完善,满足应急处理需求。(5)应急演练与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第二节应急处理流程1.1.28信息报告(1)第一时间发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即向幼儿园应急指挥部报告。(2)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理工作。(3)及时向上级教育、卫生部门报告,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信息报送。1.1.29现场处置(1)保护现场,避免交叉感染。(2)疏散师生,保证安全。(3)开展初步调查,了解事件原因、影响范围等。(4)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件扩大。1.1.30医疗救治(1)将患者迅速送往医疗机构救治,保证病情不恶化。(2)配合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1.1.31防控措施(1)加强幼儿园内部防控,严格执行卫生消毒、隔离观察等措施。(2)做好师生健康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3)加强信息宣传,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1.1.32心理干预(1)对受影响的师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心理创伤。(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心理素质。第三节应急物资与设施1.1.33应急物资(1)防护用品:口罩、手套、消毒液等。(2)医疗器械:体温计、血压计、急救包等。(3)防疫物资:消毒剂、防护服、隔离帐篷等。1.1.34应急设施(1)临时隔离区:用于暂时隔离疑似患者。(2)消毒设备:用于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消毒。(3)应急通讯设备:保证信息畅通。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更新应急物资和设施,保证其数量充足、质量可靠。同时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第六章幼儿园健康监测与评估第一节健康监测方法幼儿园健康监测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幼儿园常用的健康监测方法:(1)日常观察:教师和保育员需对幼儿的日常行为、情绪、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进行细致观察,以便及时发觉异常情况。(2)定期体检: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幼儿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口腔等方面的检查,以及必要的血液检测。(3)专项检查:针对特定疾病或健康问题,如近视、龋齿等,进行专门的检查。(4)健康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为制定健康促进措施提供依据。(5)生长发育监测:定期记录幼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头围等,以监测其生长发育状况。(6)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第二节健康评估指标幼儿园健康评估指标是对幼儿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以下为常用的健康评估指标:(1)生理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血压、脉搏等,用以评估幼儿的生理健康状况。(2)心理指标:包括情绪稳定性、社会适应性、自我调节能力等,用以评估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3)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用以评估幼儿的生活质量。(4)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用以评估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5)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问答,了解幼儿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6)健康行为表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循健康行为,如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第三节健康档案管理幼儿园健康档案管理是对幼儿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记录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健康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1)档案建立:为每位幼儿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其出生信息、家族病史、定期体检结果等。(2)档案更新:定期更新幼儿的健康档案,包括最新的体检结果、健康状况变化、疾病治疗情况等。(3)档案保管:保证健康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丢失。(4)档案使用:合理使用健康档案,为制定健康促进措施、预防疾病提供依据。(5)档案共享:在必要时,与家长、医疗机构等共享幼儿的健康档案,以促进幼儿的健康管理。(6)档案维护:定期对健康档案进行整理、归档和维护,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第七章幼儿园卫生教育与培训第一节卫生教育内容1.1.35基本卫生知识教育幼儿园卫生教育应着重对幼儿进行基本卫生知识的教育,包括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整洁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1)个人卫生: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漱口、刷牙等习惯,教育幼儿保持个人卫生,预防疾病。(2)饮食卫生: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饮食营养均衡。(3)环境整洁: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持环境整洁的良好习惯,教育幼儿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1.1.36疾病预防教育针对幼儿常见的疾病,如感冒、发烧、肠胃炎等,进行疾病预防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1)感冒:教育幼儿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2)发烧:教育幼儿遇到发烧情况要及时告知老师,注意休息,多饮水。(3)肠胃炎:教育幼儿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第二节培训方式与频率1.1.37培训方式(1)课堂教学: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卫生知识。(2)游戏活动:通过组织幼儿参与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卫生知识,提高卫生意识。(3)家庭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1.1.38培训频率(1)定期培训: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卫生教育培训活动,保证卫生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2)针对性培训:针对幼儿出现的卫生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解决问题。第三节教育成果评估1.1.39评估内容(1)幼儿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2)幼儿卫生行为的养成情况。(3)幼儿对卫生教育的认同程度。1.1.40评估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园内的卫生行为,了解卫生教育的实际效果。(3)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了解家长对卫生教育的满意度及幼儿在家庭中的卫生行为表现。(4)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对卫生教育的成果进行评价。第八章幼儿园卫生保健设施与设备管理第一节设施与设备配置1.1.41目的与原则幼儿园卫生保健设施与设备的配置,旨在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保障幼儿身心健康。配置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标准:配置的设施与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的规定和标准。(2)安全性:设施与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安全功能,保证幼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伤害。(3)实用性:设施与设备应具备实际使用价值,满足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4)经济性: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设施与设备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1.42配置内容(1)卫生保健室: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保健器材,如体温计、血压计、身高体重秤等。(2)餐饮设施:配置符合卫生标准的餐饮设备,如冰箱、消毒柜、保温桶等。(3)洗浴设施:配置适宜的洗浴设备,如热水器、毛巾架、拖鞋等。(4)环境清洁设备:配置清洁工具和设备,如拖把、扫帚、吸尘器等。(5)安全防护设备: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滑垫、防护栏、急救箱等。第二节设施与设备维护1.1.43维护目的设施与设备维护的目的是保证设施与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1.1.44维护措施(1)定期检查:对设施与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隐患及时整改。(2)定期清洁:对设施与设备进行定期清洁,保持卫生。(3)定期维修:对损坏的设施与设备进行及时维修,保证正常运行。(4)定期更新:根据设施与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时更新淘汰老旧设备。(5)建立档案:建立设施与设备档案,记录设备使用、维修、更新等情况。第三节设备使用与安全1.1.45设备使用(1)严格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设备使用规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培训与考核: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进行定期考核。(3)安全警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4)定期巡查: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巡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1.1.46设备安全(1)安全防护:对设备进行安全防护,如设置防护罩、限位开关等。(2)消防安全:保证设备周围消防设施齐全,通道畅通。(3)防电安全:对电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保证安全可靠。(4)应急预案:制定设备故障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第九章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管理第一节人员配置与培训1.1.47人员配置(1)幼儿园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合理配置卫生保健人员,保证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2)卫生保健人员应具备相关学历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幼儿园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适量的卫生保健人员,以满足日常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1.1.48人员培训(1)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卫生保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2)培训内容应包括幼儿保健知识、卫生法规、急救技能、传染病防控等方面。(3)培训形式可采取集中培训、网络学习、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4)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卫生保健人员培训档案,记录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第二节职责与考核1.1.49职责(1)负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全面开展,保证幼儿身心健康。(2)指导和监督保育员、教师做好幼儿日常保健工作。(3)定期对幼儿园环境、设施进行卫生检查,提出整改意见。(4)负责幼儿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组织开展幼儿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健意识。1.1.50考核(1)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卫生保健人员考核制度,对卫生保健人员进行定期考核。(2)考核内容应包括业务能力、工作态度、服务效果等方面。(3)考核结果作为卫生保健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酬分配等的重要依据。第三节人员福利与激励1.1.51人员福利(1)幼儿园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为卫生保健人员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2)包括但不限于: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社会保险、公积金等。(3)幼儿园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卫生保健人员提供额外的福利,如:免费体检、节假日慰问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