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梳理与探究(6分)1.(2分)一个人面对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有怎样的表现才算得上大丈夫?请用《<孟子>三章》中的原话作答。2.(4分)请从下面诗歌中选择两首,写出其中可以表现“大丈夫”精神的诗句(连续的两句)。A.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B.曹操《龟虽寿》C.李贺《雁门太守行》二、阅读与鉴赏(60分)3.(33分)学校开展“青松”主题文化园设计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资料夹◎材料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材料二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君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材料三松柏之茂,隆寒不衰。(《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材料四咏寒松诗〔南朝〕范云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材料五黄山松丰子恺①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②第一,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地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③第二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发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像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象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就很奇特,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④第三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象它们初生时的状态: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松树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这株松树长在山间的一小块平坡上,前面的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一向被人重视的。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的高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全体像个“丁”字,但上面一划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直的长度的四倍。这一划上面长着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像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的一面的枝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的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这蒲团,可以走到这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导告诉我:“上面可以睡觉的,同沙发床一样。”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前程远大,不宜耽搁;只得想象地在这蒲团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选自《丰子恺散文精选》)【设计准备】(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②天寒既至,霜雪既降(2)下面哪一句与材料五第②段的“苍松石上生”形成对仗句A.奇峰高万丈B.飞瀑泻千寻C.云海脚下流D.掀髯上天都(3)材料五第④段中画横线的文字令你想起刘桢《赠从弟(其二)》中的哪两句诗?请写出连续的两句。(4)材料五与其他四则材料中松的特点有何异同?(5)你最喜欢《黄山松》中的哪种姿态的松?请简述理由。【景观设计】(6)从下面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青松”主题文化园的配合景观,并根据你阅读上面资料的认识及你的阅读积累,从景观搭配及游览者的感受两方面阐述选择理由。A.石头B.清泉C.菊(7)同学们想要在“青松”主题文化园中镌刻关于青松的诗文名句,请从资料夹或者你的阅读积累中找出合适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回顾思考】(8)回顾活动全过程,请你结合相关内容,阐述本次活动(设计“青松”主题文化园)的意义。【拓展延伸】(9)如果要探究在某某学校校园一角布置以梅为主角的景观设计意图,你觉得需要搜集哪些资料?4.(1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花朵的秘密生命(节选)〔美国〕沙曼•阿普特•萝赛①我躺在草坪上,依偎着一丛雏菊。它们的中心是蛋黄一样的颜色,花瓣是柔和的乳白。附近有朵跃升花正炫耀着自己如喇叭般修长的花瓣,这些花瓣形成一个五角的星形开口。我只剩下几分钟的时间了,蚂蚁将爬上我的脚踝,有刺的叶子会扎到皮肤,我会感觉很不自在。毕竟现在离地面这么近,连三十厘米都不到。很快我就会想要起身,重拾两足动物的视野。有好几分钟之久,雏菊的白色花瓣占据了我的心。土地和树叶的味道是如此熟悉。当阳光炙热的能量润泽田野,我被它散发出的一阵阵能量轻摇入梦。波长较长的有无线电波、红外线,还有近红外线(就是它把我赤裸的腿晒得发烫);波长较短的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它们多半都不会到达地球表面。而在紫外线和近红外线之间,满载能量的光子波长恰在人类可见的范围内,属于可见光。我们会把不同波长的光看作是不同的颜色;光谱的其中一端是紫色,另一端是红色。我稍稍上前,红色跃升花的花瓣顿时放大,占据了整个视野。花瓣细胞中含有色素,能够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跃升花的色素就是反射了红光范围里的光波;而其余大部分波长的光波都被它吸收了,所以我看不到那些颜色。花把那些颜色藏起来了。我看到的是进入我眼中那被反射的红光。眼睛会把它转换成电化学能量,送到大脑,于是我脑中浮现:“嗯……猩红色,是朵斗牛士。”尽管那些看到光线、看到红色的原理我全都明白,但是这些现象如此复杂,而且就发生在一瞬间,说真的,我也很讶异自己竟然能够用三言两语就说清了。我又转向那朵雏菊。有些白花的色素,会把所有可见光谱内的光都反射回去,不管是红、橙、黄、绿、蓝,还是紫光。当物体的所有颜色都被反射掉时,我们就看见了白色。然而,大部分的白花靠的不是色素,而是花瓣细胞间布满空气的间隙来反射光线。同样的道理,雪花之所以是白的,是因为结晶颗粒之间有填满空气的间隙。花朵细胞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造成光线散射或高度折射,产生从天鹅绒般的雾蒙蒙到晶莹耀眼的不同效果。如果我们挤压一朵含有空气间隙的花使空气散出后,软绵绵的花瓣将变得黯淡无光。如果所有可见光都被花瓣或其他物体吸收,我们就会看见黑色。黑色的花并不多见,不过曾在一九三九年于墨西哥的瓦哈卡被人发现。五十年后,一位植物学家出发寻找这朵名为“Lisianthusnigrescens”(黑色洋桔梗)的花,他描述这朵花看起来像是“点点发亮的煤油”,花开时宽二点五厘米,有如“黑缎制成的钟”。他在实验室里发现这朵花能够产生大量的色素,以惊人的速度把从红到紫的所有可见光吸收殆尽。没有人知道它靠什么传粉,也想不通一朵花为何要穿一袭黑衣。绿色自然是我在这片原野中看到的主要颜色:雏菊叶子的深绿,跃升花茎部的浅绿,嫩草的宝石绿,杜松和北美黄松的苍绿等。在学校里,我们都学过光合作用,被称作叶绿素的色素能把光转换成能量;我们都仰赖它的恩赐。叶绿素在位于紫蓝光和橙红光的波长范围内时吸收效果最佳;绿光的波长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会被反射回去。生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是:当初远古植物在有着大量水生细菌的深海里进行演化时,这些细菌吸收利用的就是绿光;于是,能够利用其余波长的似植物细胞较其他细胞更有生存的机会。登上陆地后,有了充足的阳光,植物只须维持原来的效率继续反射绿光,不必吸收所有的光就能存活。今天我们不会走在长满“黑缎制成的钟”的树下或在煤黑色的草地上野餐,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我很庆幸植物有这样的先见之明。(选自沙曼•阿普特•萝赛《花朵的秘密生命》,有删减)【注释】①沙曼•阿普特•萝赛:美国知名自然写作作家,曾获“山与原图书奖”,被赞为“将文字谱以音符”,《花朵的秘密生命》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链接材料】植物的叶子看上去大多是绿色的,这是因为植物叶子中含有的叶绿素对绿光反射能力强,所以我们看到的植物叶子大多呈绿色。但有些植物到了秋天,叶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由绿色变成黄色或红色。原来植物叶里除了含有叶绿素以外,还含有橙黄色的胡罗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到了秋天,叶绿素受气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而胡罗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终于在秋天“重见天日”了。(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下册》)(1)下面选项可以由文章内容推断出来的是。A.因为我害怕蚂蚁和被刺扎到,所以我很不喜欢四足动物的观察视野。B.人类的眼睛能看见比紫外线的光波更短和比近红外线的光波更长的光。C.花瓣细胞间布满空气的间隙反射光谱内的所有可见光,花朵会呈白色。D.植物的叶绿素会吸收没有利用价值的绿光,绿色成了原野中的主色调。(2)根据上面材料判断下面哪一项是真实的?A.近红外线是可以到达地球表面的光。B.白色的花只靠色素反射所有可见光。C.植物为迎合人类在进化中选择绿色。D.秋天叶子变黄是因为叶绿素反射绿光。(3)研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①我躺在草坪上,依偎着一丛雏菊。(你从“依偎”一词读出了哪些信息?)②没有人知道它靠什么传粉,也想不通一朵花为何要穿一袭黑衣。(既然不知道又想不通,那为什么不把这句从文章中删去?)(4)你认为上文作者的《花朵的秘密生命》一书,适合与下面哪部作品组成主题阅读?请选择并简述理由。A.《昆虫记》B.《寂静的春天》C.《红星照耀中国》D.《星星离我们有多远》5.(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与阳休之书①(节选)〔南北朝〕祖鸿勋②吾比③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④。即石成基,凭林起栋。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⑤,旁沼星罗。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蒨⑥。时一褰裳⑦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首戴萌蒲,身衣缊袯⑧,出艺⑨梁稻,归奉慈亲,缓步当车⑩,无事为贵,斯已适⑪矣。(选自《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注释】①阳休之:北齐学者。②祖鸿勋:北齐文学家。③比:近来。④今复经始:现在重新经营建造。⑤云实:生于山巅多云处的果实。⑥葱蒨(qiàn):苍翠,茂盛的样子。⑦褰(qiān)裳:撩起衣摆。⑧缊袯(bó):粗麻布短衣。⑨艺:种植。⑩缓步当车:慢慢行走,就当乘车一样。⑪适:舒服。(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C.孤坐危石,抚琴对水危楼高百尺D.首戴萌蒲,身衣缊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B.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C.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D.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3)《答谢中书书》与《与阳休之书》在句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文章采用这样的句式来抒写有什么作用?(4)阅读散文要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品味下面句子,分析陶弘景和祖鸿勋蕴含其间的微妙而深切的情感。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首戴萌蒲,身衣缊袯。三、表达与交流(50分)6.(50分)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请以“值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要有真情实感。2、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梳理与探究(6分)1.(2分)一个人面对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有怎样的表现才算得上大丈夫?请用《<孟子>三章》中的原话作答。【解答】答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重点字:淫)2.(4分)请从下面诗歌中选择两首,写出其中可以表现“大丈夫”精神的诗句(连续的两句)。A.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B.曹操《龟虽寿》C.李贺《雁门太守行》【解答】答案: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意“携”的书写)二、阅读与鉴赏(60分)3.(33分)学校开展“青松”主题文化园设计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资料夹◎材料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材料二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君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材料三松柏之茂,隆寒不衰。(《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材料四咏寒松诗〔南朝〕范云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材料五黄山松丰子恺①没有到过黄山之前,常常听人说黄山的松树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听别人描摹,总不得要领。所谓“黄山松”,一向在我脑际留下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这次我亲自上黄山,亲眼看到黄山松,这概念方才明确起来。据我所看到的,黄山松有三种特色:②第一,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散文地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列仙传》言邛疏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③第二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大都向左右平伸;或向下倒生,极少有向上生的。一般树枝,绝大多数是向上生的,除非柳条挂下去。然而柳条是软弱的,地心吸力强迫它挂下去,不是它自己发心向下挂的。黄山松的枝条挺秀坚劲,然而绝大多数像电线木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象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黄山松更有一种奇特的姿态:如果这株松树长在悬崖旁边,一面靠近岩壁,一面向着空中,那么它的枝条就全部向空中生长,靠岩壁的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姿态就很奇特,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习的“习”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④第三个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做“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树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我谛视这树干,想象它们初生时的状态:五六根枝条怎么会合伙呢?大概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所以生成这个样子。如今这株团结松已经长得很粗,很高。我伸手摸摸它的树干,觉得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更有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的松树呢: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叫做“蒲团松”。这株松树长在山间的一小块平坡上,前面的砂土上筑着石围墙,足见这株树是一向被人重视的。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上面的枝条向四面八方水平放射。每根都伸得极长,足有树干的高度的两倍。这就是说:全体像个“丁”字,但上面一划的长度大约相当于下面一直的长度的四倍。这一划上面长着丛密的松针,软绵绵的好像一个大蒲团,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靠近山的一面的枝条,梢头略微向下。下面正好有一个小阜,和枝条的梢头相距不过一二尺。人要坐这蒲团,可以走到这小阜上,攀着枝条,慢慢地爬上去。陪我上山的向导告诉我:“上面可以睡觉的,同沙发床一样。”我不愿坐轿,单请一个向导和一个服务员陪伴着,步行上山,两腿走得相当吃力了,很想爬到这蒲团上去睡一觉。然而我们这一天要上光明顶,赴狮子林,前程远大,不宜耽搁;只得想象地在这蒲团上坐坐,躺躺,就鼓起干劲,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选自《丰子恺散文精选》)【设计准备】(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①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零落、枯败②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到(2)下面哪一句与材料五第②段的“苍松石上生”形成对仗句CA.奇峰高万丈B.飞瀑泻千寻C.云海脚下流D.掀髯上天都(3)材料五第④段中画横线的文字令你想起刘桢《赠从弟(其二)》中的哪两句诗?请写出连续的两句。(4)材料五与其他四则材料中松的特点有何异同?(5)你最喜欢《黄山松》中的哪种姿态的松?请简述理由。【景观设计】(6)从下面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青松”主题文化园的配合景观,并根据你阅读上面资料的认识及你的阅读积累,从景观搭配及游览者的感受两方面阐述选择理由。A.石头B.清泉C.菊(7)同学们想要在“青松”主题文化园中镌刻关于青松的诗文名句,请从资料夹或者你的阅读积累中找出合适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回顾思考】(8)回顾活动全过程,请你结合相关内容,阐述本次活动(设计“青松”主题文化园)的意义。【拓展延伸】(9)如果要探究在某某学校校园一角布置以梅为主角的景观设计意图,你觉得需要搜集哪些资料?【解答】答案:(1)凋谢零落、枯败到(2)C(3)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4)示例:相同点:均描写了松树在艰难的环境展现出坚强不屈的生命力。不同点:其他四则材料关注的是松面对寒冷天气的表现;材料五关注的是松在岩石、大风、大雪等多重艰难环境的表现;材料五除了写松的坚强不屈,还写了松向阳而生、团结的特点。(5)示例:我最喜欢向阳而生的松,它们齐刷刷一心向着阳光生长的姿势既独特又令人敬畏,既可以给游览者美的感受,又可以陶冶游览者的心灵。(6)示例:我选择石头与青松配合,可以营造一种“苍松石上生”的意境,青松的郁郁青青、娉娉婷婷与石头的坚硬不拔相得益彰,给人以美感;让人仿佛置身黄山美景中,感受到青松的坚忍不拔。(7)示例:我认为刻上《咏寒松诗》比较合适,因为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松的优美姿态,而且也表现了松凌寒不凋的坚贞,与整个青松主题文化园相符合。(8)示例:阅读活动中的资料夹可以让我们了解松的形象,感受松的品质、松的文化,而在设计“青松”主题景观的时候一方面是在传承松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让松的品质、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文化“活”起来,陶冶我们的心灵。同时,可以让我们获得搜集资料并探求文化内涵的学习方法。(9)示例:搜集关于梅的诗文名篇;梅与人的故事;古今人对梅的不同认识。4.(1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学习任务。花朵的秘密生命(节选)〔美国〕沙曼•阿普特•萝赛①我躺在草坪上,依偎着一丛雏菊。它们的中心是蛋黄一样的颜色,花瓣是柔和的乳白。附近有朵跃升花正炫耀着自己如喇叭般修长的花瓣,这些花瓣形成一个五角的星形开口。我只剩下几分钟的时间了,蚂蚁将爬上我的脚踝,有刺的叶子会扎到皮肤,我会感觉很不自在。毕竟现在离地面这么近,连三十厘米都不到。很快我就会想要起身,重拾两足动物的视野。有好几分钟之久,雏菊的白色花瓣占据了我的心。土地和树叶的味道是如此熟悉。当阳光炙热的能量润泽田野,我被它散发出的一阵阵能量轻摇入梦。波长较长的有无线电波、红外线,还有近红外线(就是它把我赤裸的腿晒得发烫);波长较短的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它们多半都不会到达地球表面。而在紫外线和近红外线之间,满载能量的光子波长恰在人类可见的范围内,属于可见光。我们会把不同波长的光看作是不同的颜色;光谱的其中一端是紫色,另一端是红色。我稍稍上前,红色跃升花的花瓣顿时放大,占据了整个视野。花瓣细胞中含有色素,能够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跃升花的色素就是反射了红光范围里的光波;而其余大部分波长的光波都被它吸收了,所以我看不到那些颜色。花把那些颜色藏起来了。我看到的是进入我眼中那被反射的红光。眼睛会把它转换成电化学能量,送到大脑,于是我脑中浮现:“嗯……猩红色,是朵斗牛士。”尽管那些看到光线、看到红色的原理我全都明白,但是这些现象如此复杂,而且就发生在一瞬间,说真的,我也很讶异自己竟然能够用三言两语就说清了。我又转向那朵雏菊。有些白花的色素,会把所有可见光谱内的光都反射回去,不管是红、橙、黄、绿、蓝,还是紫光。当物体的所有颜色都被反射掉时,我们就看见了白色。然而,大部分的白花靠的不是色素,而是花瓣细胞间布满空气的间隙来反射光线。同样的道理,雪花之所以是白的,是因为结晶颗粒之间有填满空气的间隙。花朵细胞不同的排列方式可以造成光线散射或高度折射,产生从天鹅绒般的雾蒙蒙到晶莹耀眼的不同效果。如果我们挤压一朵含有空气间隙的花使空气散出后,软绵绵的花瓣将变得黯淡无光。如果所有可见光都被花瓣或其他物体吸收,我们就会看见黑色。黑色的花并不多见,不过曾在一九三九年于墨西哥的瓦哈卡被人发现。五十年后,一位植物学家出发寻找这朵名为“Lisianthusnigrescens”(黑色洋桔梗)的花,他描述这朵花看起来像是“点点发亮的煤油”,花开时宽二点五厘米,有如“黑缎制成的钟”。他在实验室里发现这朵花能够产生大量的色素,以惊人的速度把从红到紫的所有可见光吸收殆尽。没有人知道它靠什么传粉,也想不通一朵花为何要穿一袭黑衣。绿色自然是我在这片原野中看到的主要颜色:雏菊叶子的深绿,跃升花茎部的浅绿,嫩草的宝石绿,杜松和北美黄松的苍绿等。在学校里,我们都学过光合作用,被称作叶绿素的色素能把光转换成能量;我们都仰赖它的恩赐。叶绿素在位于紫蓝光和橙红光的波长范围内时吸收效果最佳;绿光的波长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会被反射回去。生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是:当初远古植物在有着大量水生细菌的深海里进行演化时,这些细菌吸收利用的就是绿光;于是,能够利用其余波长的似植物细胞较其他细胞更有生存的机会。登上陆地后,有了充足的阳光,植物只须维持原来的效率继续反射绿光,不必吸收所有的光就能存活。今天我们不会走在长满“黑缎制成的钟”的树下或在煤黑色的草地上野餐,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我很庆幸植物有这样的先见之明。(选自沙曼•阿普特•萝赛《花朵的秘密生命》,有删减)【注释】①沙曼•阿普特•萝赛:美国知名自然写作作家,曾获“山与原图书奖”,被赞为“将文字谱以音符”,《花朵的秘密生命》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链接材料】植物的叶子看上去大多是绿色的,这是因为植物叶子中含有的叶绿素对绿光反射能力强,所以我们看到的植物叶子大多呈绿色。但有些植物到了秋天,叶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由绿色变成黄色或红色。原来植物叶里除了含有叶绿素以外,还含有橙黄色的胡罗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到了秋天,叶绿素受气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而胡罗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终于在秋天“重见天日”了。(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七年级下册》)(1)下面选项可以由文章内容推断出来的是C。A.因为我害怕蚂蚁和被刺扎到,所以我很不喜欢四足动物的观察视野。B.人类的眼睛能看见比紫外线的光波更短和比近红外线的光波更长的光。C.花瓣细胞间布满空气的间隙反射光谱内的所有可见光,花朵会呈白色。D.植物的叶绿素会吸收没有利用价值的绿光,绿色成了原野中的主色调。(2)根据上面材料判断下面哪一项是真实的?AA.近红外线是可以到达地球表面的光。B.白色的花只靠色素反射所有可见光。C.植物为迎合人类在进化中选择绿色。D.秋天叶子变黄是因为叶绿素反射绿光。(3)研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①我躺在草坪上,依偎着一丛雏菊。(你从“依偎”一词读出了哪些信息?)②没有人知道它靠什么传粉,也想不通一朵花为何要穿一袭黑衣。(既然不知道又想不通,那为什么不把这句从文章中删去?)(4)你认为上文作者的《花朵的秘密生命》一书,适合与下面哪部作品组成主题阅读?请选择并简述理由。A.《昆虫记》B.《寂静的春天》C.《红星照耀中国》D.《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推断。A.有误,文章第①段只提到“重拾两足动物的视野”,并没有提及四足动物的视野;B.有误,文章第②段提到“波长较短的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它们多半都不会到达地球表面”,说明人类眼睛不能看见比紫外线更短的光波;C.正确;D.有误,文章第⑭段提到“叶绿素在位于紫蓝光和橙红光的波长范围内时吸收效果最佳;绿光的波长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会被反射回去”,说明叶绿素不吸收绿光,而是反射绿光。故选:C。(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A.正确;B.有误,根据第⑨段“有些白花的色素,会把所有可见光谱内的光都反射回去”第⑩段“大部分的白花靠的不是色素,而是花瓣细胞间布满空气的间隙来反射光线”可知,白色的花并不仅仅依靠色素来反射所有可见光;C.有误,根据第⑭段“当初远古植物在有着大量水生细菌的深海里进行演化时,这些细菌吸收利用的就是绿光;于是,能够利用其余波长的似植物细胞较其他细胞更有生存的机会”可知,植物选择绿色并不是为了迎合人类,而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特征;D.有误,根据链接材料“到了秋天,叶绿素受气温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而胡罗卜素和叶黄素则比较稳定,终于在秋天‘重见天日’了”可知,秋天叶子变黄是因为叶绿素分解,使得其他色素(如胡罗卜素和叶黄素)显现出来,而不是因为叶绿素反射绿光。故选:A。(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①从句子“我躺在草坪上,依偎着一丛雏菊”中的“依偎”一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与雏菊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个词语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透露出作者对雏菊的深深喜爱。同时,作者躺在草坪上,紧贴着雏菊,这种亲近的距离也显示出他观察得认真、细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雏菊的欣赏和感受中。②句子“没有人知道它靠什么传粉,也想不通一朵花为何要穿一袭黑衣”中提到了两个自然研究者关注的问题:花为何呈现黑色以及它的传粉方式。而“没有人知道”和“想不通”则强调了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说明这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难题。因此,这句话在介绍这种花的特点时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还激发了读者和研究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如果删去这句话,文章将失去这些重要的元素,无法完整地展现这种花的神秘和独特之处。(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此题答案不唯一。示例:我认为可以与《昆虫记》组成主题阅读,因为这两部作品均是科普作品。《昆虫记》是研究、介绍昆虫的,《花朵的秘密生命》是揭示花朵的秘密的,放在一起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科学的奥秘,获得科学知识,也可以了解不同科普作品的特点和研究者的不同风格。答案:(1)C(2)A(3)①“依偎”一词带着情感,透着亲密,流露着作者对雏菊的喜爱;作者离雏菊很近,说明观察得认真、细心。②花呈现黑色和它的传粉方式是吸引自然研究者关注的两个点,“没有人知道”“想不通”正说明这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难题。因此这是介绍这种花的必要内容,也能引起读者和研究者的阅读兴趣。(4)示例:我认为可以与《昆虫记》组成主题阅读,因为这两部作品均是科普作品。《昆虫记》是研究、介绍昆虫的,《花朵的秘密生命》是揭示花朵的秘密的,放在一起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科学的奥秘,获得科学知识,也可以了解不同科普作品的特点和研究者的不同风格。5.(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与阳休之书①(节选)〔南北朝〕祖鸿勋②吾比③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于斯,而遭乱荒废,今复经始④。即石成基,凭林起栋。萝生映宇,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⑤,旁沼星罗。檐下流烟,共霄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蒨⑥。时一褰裳⑦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若此者久之,乃还所住。孤坐危石,抚琴对水;独咏山阿,举酒望月。听风声以兴思,闻鹤唳以动怀。首戴萌蒲,身衣缊袯⑧,出艺⑨梁稻,归奉慈亲,缓步当车⑩,无事为贵,斯已适⑪矣。(选自《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注释】①阳休之:北齐学者。②祖鸿勋:北齐文学家。③比:近来。④今复经始:现在重新经营建造。⑤云实:生于山巅多云处的果实。⑥葱蒨(qiàn):苍翠,茂盛的样子。⑦褰(qiān)裳:撩起衣摆。⑧缊袯(bó):粗麻布短衣。⑨艺:种植。⑩缓步当车:慢慢行走,就当乘车一样。⑪适:舒服。(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吾比以家贫亲老,时还故郡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C.孤坐危石,抚琴对水危楼高百尺D.首戴萌蒲,身衣缊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B.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C.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D.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3)《答谢中书书》与《与阳休之书》在句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文章采用这样的句式来抒写有什么作用?(4)阅读散文要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品味下面句子,分析陶弘景和祖鸿勋蕴含其间的微妙而深切的情感。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首戴萌蒲,身衣缊袯。【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原来的/所以。B.不同,于此/哪里。C.相同,高。D.不同,穿/衣服。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撩着衣服趟过山涧,拄着拐杖登上山峰,心中感到悠然自得,身体飘飘欲仙,飘然出世的感觉忘了生活在天地之间。据此断句为:时一褰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间矣。故选:A。(3)本题考查语言赏析。根据文段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文段二“水石清丽,高岩四匝,良田数顷”“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旁沼星罗”可知,两个文段多用四字句形成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偶句的形式,将不同的景物进行对比或并列描写,能够更加鲜明地突出景物的特点。根据文段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