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诸将效①首虏,毕贺,因问信日:“兵法:'右倍②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
背水陈③,曰,破赵会食二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
不察耳!兵法不F1:'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④士大夫⑤也此
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宇尚可得而用之
乎!”诸将皆服,F1:”善!非臣所及也。”
【注】①效:贞献,呈献,②倍:逋"背",背向,背看。③陈:通"阵”,布阵摆开阵
势,④拊循:抚慰,安抚,引申为受过训练,听从指挥。⑤十大夫:指一般将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诸将效首虏,生贺/一时齐发,众妙生备B.题诸君不察耳/元方入门不题
C.置之亡地而后存/且焉置土石D.令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金非昔比
(2)请用三"/"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及人人自为战
(3)你认为韩信用兵有什么特点?背水之战这一故事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A
(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3)特点:不拘泥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耍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境时。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
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解析】【分析】(1)A项,两个"毕"都解释为:全、都。B项,第一个"顾〃:不过、但
是;第二个"顾":回头看<.C项,第一个"置":置于;第二个"置":放置。D项,第一个
“今":这次。第二个“今”:如今、现在。故选A。
(2)这句话的大意是: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
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
可!所以应该这样停顿: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
使人人自为战!
(3)韩信带领的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因此他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战法:并且他把
战士置于死地,让他们为各臣的生存而战,可以看出他通晓士兵心理。启示在于,遇到逆
境,要迎难而上,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A
⑵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⑶特点:不拘混古法,实事求是:通晓士卒心理、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启示:①遇到艰难处境时,要敢于拼搏、不冒险:②处于逆填时。如果没有“置之死地而
后生的精神,就难以摆脱困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枳累。
⑵本题考食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句子意思的埋解,考生要
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③本题考杳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附参考译文】
将领们献上敌人的首级和俘虏,都向韩信祝贺,并趁势问韩信说:"兵法上提出:‘布军
列阵要右边和背面靠山,前面和左边临水。’而这次您却反而让我们背水布阵,还说什么,待
打败赵军后再会餐',我们当时都颇不信服,但是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呀?〃韩信
说:“这战术也是兵法上有的,只不过你们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
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所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将士,这即是所谓的,驱赶
着街市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势必非把他们置于死地,使他们人人为各自的生存而战不
可:倘若给他们留下活路,他们就会逃走了,那样一来,难道还能够用他们去冲锋陷阵
吗!”将领们于是都心悦诚服地说:“对啊!您的谋略的确非我们所能比呀!”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
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
则城已陷,贼万聚山中。祯击杀兵魁,余尽遁,乃抗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
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索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口:“公为国出力,肯复吁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
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浒[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
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
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口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
【注】①同知:官名。②淖(nao):烂泥。③膏(yu):卖。④榇(chen):棺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面数之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
③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②马3聚前项,捣其胸,翌H眼血夕匕。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1)责备(数落):首领;逃跑:价值
(2)①(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②马突然冲上前
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3)土预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物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土同
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解析】【分析】⑴①面数之。句意:(王祯)当面责备了他。数:责备,数落。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遁。句意:王祯反击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其余的人都逃跑了。魁:
首领
③两人见贼即走。句意:(曹能、柴成)两人看•见反贼就逃跑了。走:逃跑。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句意:王同知得到了那匹战马,给的钱与马的价值不想当。
直:同“值”,价值。
⑵①至:至人方正。句意是:(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
山中。②骤:突然。前项: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了。翌日:第二天。句意是:马突然冲
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⑶联系人物的言行事迹综合分析。他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
兵上阵杀敌,表现了勇于担当的品质;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表现其宁死不屈、视死如归
的精神。总之,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写他的战马忠义,战马长途奔归、啮项
复仇的忠义行为,也是侧面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故答案为:⑴①责备(数落):②首领:③逃跑:④价值。
⑵①(等他们)赴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止聚集「山中。②马突然冲上前来
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⑶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
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没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
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
⑵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语。答题时应注意,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做到字字落实,不
好直译的选择意译。特殊句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意表达顺序,省略
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⑶本题考看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附参考译文】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年(1465),王祯由国子生授爱州通判成化二年,荆、
襄石和尚起兵反对明朝,大军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胆快不敢救援,王祯当面指责
他,自己领王某所部民兵,昼夜兼程赶去援救。但他赶到时,巫山已经陷落,贼兵正在山
中集结。王祯趋兵进剿,杀贼兵首领,其余逃走。接着乂安抗伤残士卒,招集被贼兵击溃
散的官兵。刚刚过了三大,贼兵转攻四川大昌。王祯催促王同知出我,I可知不肯。花塘卫
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同知勾结在•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
他。他们故意激王祯说:“您为国出力,肯再带兵出战吗?”王祯立即答应,曹、柴二人假
称愿为王祯的左右手,与贼兵隔水摆开战阵。渡河后,(一见贼兵)二人就逃走了。王祯
被贼兵围困,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为贼兵所俘。贼兵要他投降,他不肯,破口大
骂。贼兵先割断他的喉咙,再炊断他的右臂,士祯死去。随行的奉节典史及部卒六白余人
都被杀死。
从(王祯)死的地方到他家三百多里路,(王的)马跑I可家中(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
下,蟆毛全部变成红色。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祯已经战死,前往寻找王祯的尸首,(王
祯)脸像活人一样。王祯的儿子王广卖掉马作为盘缠,而王同知心思在马上,不按马的价
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王祯的棺材即将入土那天,马在半夜里发出哀鸣。王同知起
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同知吐血而
死。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人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己卯上元,余在僧州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日:"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
丛之。步城四,入僧含,历小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合中掩关熟睡,
己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②问先生何笑,造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更欲远去③,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
【注】①僧州:今海南省脩州市,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②过:苏过,苏轼的小儿
子。③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韩愈《赠候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
沮海(浅水处)”,韩愈作此诗时,仕途不甚得意,借钓鱼寄寓对人事的感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醒能述以文者
②太守谡谁
③予欣然丛之
④盖自笑也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放杖而笑,就为得失?
(3)【乙】文苏轼“自笑"和"笑韩退之”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苏轼与欧阳修的思
想境界有何共同之处?请联系【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记述:为,是:跟随:大概
(2)①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后禽鸟在欢乐啊。
②(我)放下手杖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3)苏轼的"白笑〃,是见脩州上元之夜繁荣、祥和而悠然自得之笑。"笑韩退之”则是笑他
在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由此可见,苏轼与欧阳修都有身处逆境却能因缘自适的旷达
情怀与乐观精神。
【解析】【分析】(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①述:记述;②谓:为,是;③从:跟从;④盖:大概。
(2)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句式和重点词语的正硝理解。去:离开。
(3)结合文章内容,苏轼被贬信州,与人出游,所见繁荣、祥和的社会,是一种自得之
笑。笑韩退之是因其仕途上不够超脱。苏轼和欧阳修两人在仕途不顺时表现出的时旷达和
乐观。
故答案为:⑴记述;为,是:跟随;大概
⑵①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这是)游人离去后禽鸟在欢乐啊。②
(我)放下手杖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
⑶苏轼的“自笑”,是见僧州上元之夜繁荣、祥和而悠然自得之笑。“笑韩退之”则是笑他在
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由此可见,苏轼与欧阳修都有身处逆境却能因缘自适的旷达情
怀与乐观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虹,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小遗漏、小随苞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耍注意电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止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结合
人物的描写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附参考译文】
【乙】己卯年上元节,我在储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
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地跟从他们。步行到城西,进入僧舍,走过小巷,汉族和当地少
数民族聚居在一起,屠户和卖酒者(市井中做生意的人)纷纷攘攘。回到家中已经三更
了。家里的人闭门熟唾,睡得很新甜。我放下手杖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
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
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钓到大鱼。
4.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
弗牵,强②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
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
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
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①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数君子之教喻也_________
②师逸而功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
点?
【答案】(1)所以;闲适,轻松
(2)①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
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3)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
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
不足,乂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故”,因此,所
以。"逸〃,闲适,轻松。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既:已经:之所由:之所以......的方法。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道:引导:和:和谐,融洽:强:劝勉:开:
启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
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这句话把“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进行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句话
把“善问者”和“不善问者”进行对比,并且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
序渐进。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
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
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因此教与学相互促进。
故答案为:⑴所以;闲适,轻松
⑵①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帅生关系融洽,劝勉血
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⑶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
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⑷“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
足,乂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
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
较做出选择。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⑶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
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弓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然后认真研
读所给内容,辨明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最后围绕中心论点或本段论点,并结合这种论证
方法本身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
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
【译文】
君子知道了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了教育之所以失败的道理,这以后就可以
做一个称职的老师所以,称职的老师在施行教育的时候,是善「告诉学生并田让学生
明白的。第一是只注重引导,而不是强行牵拉着学生走,去强迫学生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第二是督促勉励学生,但是不耍过于严厉,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使他们丧失自己;
第三是适当给学生以点拨,但是不要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如果
只作引导,而并不去逼迫学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就能够亲和的处理好与学生
的关系,让学习过程愉悦和谐起来:教师如果严格要求学生,而并不去强制压抑学生的自
主性、创造性,那么,就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志趣都能充分发展;教师如果只加以
点拨提示,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而并不是答案直接交给学生,使得学生学习
被动,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习惯了。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热
情上进,个性创新,独立研学,那么,就可以算作是称职的教师了。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轻松,毫不费力,学生却学习得很好,并且跟老师一样
轻松,还能对老师教学有方非常钦佩。对不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费力,非常劳累,
学生却学得不好,并且跟老师一样劳累,还会对老师严厉的督责心生埋怨。善于提问的老
师,向学生提问好像用斧头劈砍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容易劈砍的地方砍起,最后才去劈
砍木材的关节、根部;等到这样做的次数多了,难于劈砍的关节、根部就可以得心应手的
劈砍开了。不善于提问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反。善于回答句题的老师,对待问题的解
答,就好比和尚撞钟一样。如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小,轻轻的敲,钟的响声就小;如
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大,至UI的敲,钟的响声就大;无论轻重,老帅都要在从容把钟敲
打完了后,还要优游不迫的等待钟声慢慢消失。而不善回答句题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
反。这两点讲的都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5.阅读卜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小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萩,朵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生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
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
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
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
山之阳,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泗然:洒
脱的样子,形容亳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
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
的。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低偻提携似偻:
②泉香而酒冽洌:
⑶杂然而前陈者杂然:_____
④则必理丰乐以饮即:
(2)下列各组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面渔则必即醒心面望
B.行者休王树所欲有甚壬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幺文者君子深造之幺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酷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十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1)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
(2)B
(3)①脸色苍白,头发雪已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②大概nJ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
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
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低偻",驼背,
这里指代老年人。"即"靠近。
(2)A表修饰。B在;比。C的。D用。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苍颜:容颜苍老。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
样子。这是一个判断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
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②其:大概。谓:称得上;与:在。故此句可以
翻译为: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分析,【甲】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可以看出"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
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可以看出"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吾君优游而无
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
安。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①驼背,指老年人;②清:③错杂的样子:④就,完近,到
⑵B;
⑶①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②
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
足食(“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
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
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
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
好的方法。
⑵本题考杳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于、其、且、为等共
20个,这些虚词都有多种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分类归类
记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具
体分析、解释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此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
文要顺畅。注意Ui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
⑷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个人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
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并概括答题。
【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
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眼泉的水酿酒,
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酒宴上
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
腋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归而宾客跟从。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
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就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
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
起享受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乙】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
"丰乐"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
步,找到一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就一
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见
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
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据这个缘故给亭命名为“醒心亭”,是取自韩退之的《北
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命名
吧,这就更有水平了。
尽管这样,我是能够说出欧阳公真正的快乐的。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
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一个山角落,一
汪清泉水,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感想啊!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幌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
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
得所栖:建造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牺宿而
己,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居映亩而不肯
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
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了•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身孰若/保全大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刈表/数延请小能屈/乃就候之谓日/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大下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公是一位避世隐居的高人,自食其力,从没有进过城府。
B.荆州刺史刘太去请庞公出山。特总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总。
C.庞公不愿做官,运用比喻给刘表讲了一番人各有志的道理。
D.庞公的妻子也是一位不慕荣华富贵的人,与庞公志趣相投。
【答案】(1)A
(2)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
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3)B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荆州刺史刘表数次延
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据此可知
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耿若保全
天下乎。故选A。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以:把;虽:只是。故此句可以糊译为:世上多数人都给子
孙留下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不同,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3)ACD止确。B文中并没有荆州刺史刘表去请庞公出山。特意带了很多钱财表示城意的
内容,其实刘表能其中去请,就是最大的诚意。
故答案为:⑴A:
⑵世上多数人都给子孙留卜危险,现在只有我留给后代平安,只是留的东西小同,也不是
什么都没有留下。
⑶B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
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
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超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阅读文言文多方面的能力。答这样的题,苜先要疏通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意思,分析文章写作
手法及人物形象,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译文】
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住在岷山向阳的一面,从不去城中,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荆州刺
史刘表数次延请不能使庞公屈就侯爵之位,说他:你保全了你一个人,为什么不保全天下呢?
庞公笑着说:鸿鹄在高林之上筑巢,晚上有栖息的地方,意母(大鳖)在深渊下面晚上也可以
休息,我住的房子小舍也不过只是人的巢穴,(我们)都各得了栖宿的地方而已,天下并不
是我所能保全的。因而在田上耕作,妻子在前。刘表问:先生住在田亩之中,不肯出来做
官,有什么能够遗留给子孙呢?庞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险(的钱财)留给子孙,我现在却留下
平安给他们。只是遗留的东世不同,并非完全没有留下啊!刘衣叹息而去,之后庞公与妻儿
一起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大卜为公。选货与能,讲信修控。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其、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仃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
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更延至其家,皆出酒
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选贤与能
②不独王其子
③屋舍俨然
④昱病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减于己。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
种表达方式?
【答案】(1)同"举",选拔;以......为子;整齐的样子;随即,不久
(2)①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②竟然不知道
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
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
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埋解词语总思,注意“与”是通假
字,"子"属于词类活用,"寻”属于古今异义词。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解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恶:厌恶,憎恨:藏:私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对于财
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②乃:竟然:无论:不用
说,更不必说。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豌朝和晋朝了。
(3)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寿、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以归纳出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从“男有分,女有归”归纳
出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从“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可以归纳出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结合文章内容和当时社会背景分析•,桃花源中的人为避战乱,率妻了•邑人来此绝
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厢。外面的人已经经历了好几个朝代,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战
乱,他们过着非常黑暗的生活,而桃花源中的人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听了渔人的讲述后,
皆叹惋的就是这些。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5)【甲】文"大同"社会的特征是: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
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乙】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环境优美、人人
都能安居乐业的理想境界。关联之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从表达方
式来看,【中】文侧史子议论,Jfi要是阐述观点,【乙】记叙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经过,
并对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人情风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故答案为:⑴同"举",选拔;以......为子;整齐的样子:随即,不久
⑵①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②竟然不知道有
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⑶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⑷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⑸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
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
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点评】⑴本题考古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
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
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
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
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⑶本题考查概拈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⑷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既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也要结
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⑸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内容和表达方
式方面进行比较。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平时学习时
要掌握这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答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所知用的表达方式。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了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F1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鲸剜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
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商鞅治秦》)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②盗窃乱贼血小隹
③期年之后
④然刻深塞恩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3)商鞅治秦,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否已经实现了大同的社会理想?为什么?
【答案】(1)以......为亲;发生、发作;一年;少
(2)①所以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儿女。②商君(商鞅)治
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
(3)虽然商鞅治秦做到了道不拾遗、民不妄取,但是其原因是因为秦国兵力强盛,商鞅赏
罚分明,但是他为人刻薄缺少仁慈,而大同社会是一个贤能执政、诚信和谐、人人无私、
天下为公的社会。所以,商鞅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
古今异义词,如,期年:一年。词类活用词,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句中重点词有: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子:名词作意动用法,
以……为子,抚养。至行:一到就要执行。
(3)要联系文章的内容来考虑这个问题,原因从这些角度考虑:秦国的国力:商鞅执行
制度的严明;商鞅本人的性格缺陷。大同社会,不是有序就达到了,而是百姓对秩序的真
心拥戴,心服口服。秦国民众“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因为畏惧秦国法令的严酷,官吏执
法的严苛,秦国兵力强盛,而不是因为心服。所以,商鞅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故答案为:⑴以......为亲:发生、发作:一年:少
(2)①所以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单执自自己的儿女。②商君(商鞅)治埋
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
⑶虽然商鞅治秦做到了道不拾遗、民不妄取,但是其原因是因为秦国兵力强盛,商鞅赏罚
分明,但是他为人刻薄缺少仁慈,而大同社会是一个贤能执政、诚信和谐、人人无私、天
下为公的社会。所以,商鞅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了•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杳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分析要全面,准确。
【附参考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
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
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
人、老而无天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向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
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
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辔人的事
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乙】卫鞅从魏国流亡到秦国,秦孝公拜他为相,并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
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履行,而且公平忘我。处罚不躲避有权势的人;照功行赏,不左
袒自己的心腹。太子犯了法,把他的老师刺面割鼻。一年以后,没有人拾取他人丢在路上
的东西,也无人敢谋取非分的财物。这样,秦国兵力强盛,诸侯都惧怕它了。但是商鞅为
人刻薄少善良,只是用强力的办法来压服人罢了。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椰子
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觐,形如瓜篓,上有细垄
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着壳一重白肉,刚取之,皆可
与辄、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
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了•之意。
(1)"但微虚"中"但"在文中的意思是0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这句诂的表达效果。
(3)"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什么?
【答案】(1)只,只是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瓢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枳累及句意埋解词语意思,这里的“但”和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意思一样,只,只是。
(2)这句话把椰子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运用比喻的修辞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说明哪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从“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可知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以椰壳为酒器,测
试酒是否有毒。
故答案为:⑴只,只是
⑵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觐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
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占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
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
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
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
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句子
并进行整合即可。
【附参考译文】
椰子打开之后,有如乳汁般的汁液,极其香甜,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味。中间又有一
块飙肉,形状像瓜篓,上面畲细小的凸起,也是白色,只是微微弱些。纹路像妇人裙子上
的褶皱,它的味道也如同汁液的味道。附着在壳上还有一层白色的果肉,刚取下来,都可
以与颤、糠煎煮成为果汁,颜色像白酒一般,味道如同瓢肉。然而称之为酒,是好事的人
当日牵强地为它命名的。用它的光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现在
的人都在里而涂漆,就完全失去了使用椰子的用意。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①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②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
儿所,趣③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④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儿⑤及君时
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山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
计,广曰:“吾岂老悖⑥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主任的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中学老师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2024工程技术咨询协议3篇
- 2024年大连出口吸污车产品责任保险合同3篇
- 实习报告总结合集15篇
- 实习申请书(15篇)
- 建筑行业实习总结例文
- 某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 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比集体备课思维导图
- 《电器火灾的防范》课件
- 医院检查报告单模板
- M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简介
- 材料成形工艺
- 劳动技能实操指导(劳动教育)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个人养老金制度
- 回族做礼拜的念词集合6篇
- 英语:初升高八种时态复习全解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自动控制技术》形考任务1-4+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 有机肥供货及售后服务方案(投标专用)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湖南工商大学
- 普通化学习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