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22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地理试题第1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在轨驻留长达6个月时间。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神舟十三号发射当天,地球位于图中的()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2.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在轨驻留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B.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先向北再向南C.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 D.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南半球【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乙为秋分,丙为冬至,神舟十三号发射为北京时间10月16日,所以地球位于图中的乙丙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神舟十三号发射为北京时间10月16日,在轨驻留长达6个月时间,要持续到4月16日左右,这期间地球先不断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不断加快,1月初后,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不断减慢,A正确、C错误;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是先向南再向北,B错误;10月16日到第二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之后在北半球,D错误。故选A。【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极侧递减。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所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天顶角(θ)是指太阳光线入射方向和天顶方向的夹角,与太阳高度角(H)互为余角,下图示意太阳天顶角与太阳高度角关系。完成下面小题。3.白天,太阳天顶角()A.不断减小 B.不断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4.一年中海口市(20°N,110°E)的正午太阳天顶角()A.近日点时最小 B.远日点时最小C.夏至日最小 D.冬至日最小5.一年中,海口市(20°N,110°E)的正午太阳天顶角最大差值是()A.43° B.43.5° C.46.5° D.47°【答案】3.C4.B5.B【解析】【3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太阳天顶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一天中,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则太阳天顶角不断减小;从正午到日落,太阳高度角不断减小,则太阳天顶角不断增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太阳天顶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则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太阳天顶角最小,反之太阳天顶角最小。海口市的纬度为20°N,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6月9日和7月4日),当太阳直射时,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天顶角最小为0,地球处于远日点时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近日点为1月初,故B正确,AC错误;冬至日时,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此时太阳天顶角最大,D错误。故选B。【5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太阳天顶角与太阳高度角互余,则一年中,海口市(20°N,110°E)的正午太阳天顶角最大差值等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最大差值,正午太阳高度角H=90°-纬度差,海口市的纬度为20°N。即90°-[90°-(23°26′+20°)]=43°26′≈43.5,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当太阳直射在海口的时候即为太阳直射。海口纬度北纬20°。(3.5°/23.5°)×90天≈13天,离6月22日差大概13天左右。所以海口太阳直射大概在6月9日和7月4日这两天。2022年我国大陆科研人员在辽西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生存于早白垩纪的渤海舞龙化石。下图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可能发现渤海舞龙化石岩层有()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图中岩层形成的内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①一变质作用 B.②一岩浆喷出 C.③一岩浆侵入 D.④一沉积作用8.岩层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答案】6.A7.C8.B【解析】【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化石属于沉积岩,图中①(砂岩)和②(石灰岩)属于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7题详解】图中①为砂岩,属于沉积岩,由沉积作用形成,A错误;②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由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③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冷却凝结形成,C正确;④为大理岩,属于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C。【8题详解】一般而言,从岩层水平分布来看,下面的沉积岩岩层形成较早,故可确定②(石灰岩)比①(砂岩)形成早,A错误;图中显示③(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和砂岩中,故可确定③(花岗岩)形成时间比石灰岩和砂岩都晚,CD错误;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形成,岩浆侵入会产生高温高压条件,故④(大理岩)形成晚于③(花岗岩),B正确。故选B。【点睛】高考地理中判断岩层新老关系:1.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白陉古道是位于太行山区的一段“之”字形原始古道(“七十二拐”),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存在,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白陉古道一直是贯通山西、河南及江南诸省的咽喉要道,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被废弃,成了户外爱好者的天堂。白陉古道的路面不是阶梯石阶,而是缓坡方式石砌路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七十二拐”的路面采用缓坡方式石砌路面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建造难度 B.建造技术落后C.便于积雪滑落 D.方便车辆通行10.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沿线运输的需求量减少 B.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C.地质灾害频繁损毁道路 D.沿古道通行危险系数较高【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七十二拐”位于太行山区,地势起伏大,为了方便车辆通行,采用缓坡方式,D正确;缓坡方式会增加建造难度,A错误;缓坡方式与建造技术无关,B错误;缓坡方式不利于积雪滑落,C错误。所以选D。【10题详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技术水平的进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对白陉古道形成巨大冲击,白陉古道逐渐被废弃,B正确;随着经济发展,沿线运输的需求量增加,A错误;太行山区地质灾害较少,C错误;白陉古道为缓坡,通行危险系数较低,D错误。所以选B。【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选线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土地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经济展,尽量减少投资,维护地区稳定,巩固国防等,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3)科技因素:随着科技发展,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河流阶地是河谷两岸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多由地壳间歇性抬升、河流侵蚀和堆积共同作用形成。依格孜也尔河发源于昆仑山,向东北汇入塔里木盆地,沿途发育多级河流阶地,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11.各级阶地上的河流沉积物形成时间最早的是()A.阶地1 B.阶地2 C.阶地3 D.阶地412.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A.阶地1 B.阶地2 C.阶地3 D.阶地413.剖面线AB河流南岸的阶地4缺失,推测最合理的是()A.南岸坡度大,外力侵蚀作用强B.阶地形成时期,河流含沙量小C.南岸多风沙,黄沙覆盖未出露D.阶地形成时期,地壳运动剧烈【答案】11.D12.A13.A【解析】【11题详解】河流阶地是随着地壳的间歇性抬升,河流的间歇性下蚀所形成的,一般来说,越接近河流、位置越低的阶地形成年代越晚,从图中阶地的排列顺序看,位置从低到高为阶地1、阶地2、阶地3、阶地4,故形成时间最早的为位置最高、离河最远的阶地4,D对,A、B、C错。故选D。【12题详解】最适宜发展种植业的阶地应该是面积较大、土壤肥沃、距离河流较近、灌溉方便的位置,由图可知,阶地1面积最大,距河流最近,发展种植业条件最好,A对,B、C、D错。故选A。【13题详解】阶地4存在于河流北岸,说明形成时河流具备沉积条件,而受含沙量小、地壳运动剧烈等因素影响下,河流不具备形成阶地的条件,B、D错;黄沙覆盖属于风力堆积作用,一般覆盖的都是位置较低的区域,阶地4位置较高,不易受到黄沙覆盖,C错;从图中阶地分布可以判断,北侧阶地较宽阔,南侧阶地较狭窄,说明南岸坡度较大,形成的阶地4可能受到外力侵蚀,没有保存下来,A对。故选A。【点睛】一般河谷中常有一级或多级阶地,每一级阶地包含的地形单元有:阶地面、阶地斜坡、阶地前缘、阶地后缘和阶地陡坎等。阶地面是指阶地的表面,实际是原河谷底,大多向河谷轴部和下游方向倾斜。阶地斜坡是阶地面以下的坡地,也向河谷轴部倾斜,但坡度大得多。阶地面和阶地斜坡是组成阶地的两个主要形态要素,说明阶地发育的两个主要过程:阶地面形成时期,河流的旁蚀作用或沉积作用占优势;阶地斜坡形成时期,河流的下切作用占优势。阶地前缘是指同一级阶地的阶地面与阶地斜坡相交的地段。阶地后缘是指阶地面与较高一级阶地的斜坡或谷坡相交的地段。阶地高度一般指阶地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阶地的级数是由下而上按顺序分级的,把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三级……阶地。一般说,阶地愈高年代愈老。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4.影响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原因是()A.季风环流 B.盛行西风 C.赤道低压 D.东北信风15.如果风带处在②位置()A.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 B.华北地区正值小麦收获C.亚马孙河的含沙量增大 D.美国东南部降水量增加【答案】14D15.A【解析】【14题详解】非洲西部没有季风,A错误。盛行西风主要影响中纬度地区,而沙尘扩散区域主要在低纬度地区,B错误。赤道低压控制下,空气做上升运动,不是水平运动,C错误。从沙尘扩散的方向看,自北非撒哈拉沙漠向美洲扩散,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方向基本一致,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风带为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如果风带处在②位置,表明东北信风带南移,对应的时间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A正确。华北地区为冬小麦,收获季节为夏季,B错误;亚马孙河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水土流失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因此此时亚马孙河的含沙量不一定增大,C错误。冬季美国东南部的降水量减少,D错误。故选A。【点睛】气压带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第2卷:非选择题(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套平原(40°~41°N,106°~109°E)地处内蒙古西部、黄河“几”字弯区域,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辐射量仅次于西藏、青海。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显著,夏季辐射量最多,冬季最少,5月太阳辐射量最大。1961—2017年河套平原太阳辐射量周期性变化明显。下图为1961—2017年河套平原不同周期太阳辐射量距平变化图。(1)描述1961—2017年河套平原太阳辐射量的变化特征。(2)指出1961—2017年河套平原太阳辐射量日间最大值出现的理论时间(北京时间),并说明理由。(3)简析河套平原5月太阳辐射量较6月大的原因。【答案】(1)河套平原太阳辐射量先增多后变少。(2)理论时间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44~12:56;理由:一天中当地时间(地方时)12时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最多;该市经度为106°E~109°E,因此该市地面太阳辐射日间最大值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44~12:56。(3)河套平原5月份降水较少,6月份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少。【解析】【分析】本题以1961~2017年河套平原不同周期太阳辐射量距平变化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可知,1961年的太阳辐射量距平是﹣150,说明太阳辐射量少,之后变为300,说明太阳辐射量多,到2017年变为﹣50,说明太阳辐射量少,故太阳辐射量先变多再变少。【小问2详解】在一天之内,地方时正午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河套平原地方时12:00,地面太阳辐射日间出现最大值,根据河套平原经度为106°E,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河套平原位于偏西14°,时间较晚,又根据经度每相差I°,时间相差4分钟,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4秒,由此计算出,河套平原地方是12点时,北京时间约为12点56分左右。【小问3详解】结合我国雨带的迁移规律可知,5月雨线位于南方地区,6月份水汽逐渐北移,造成降水量增多,阴雨天相对增多,大气圣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太阳辐射量则会减少。17.青海湖(如图)四周高山环抱,湖滨地带分布有大量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分布着以布哈河为代表的几条大河形成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青海湖区大风日数较多,全年多在西北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布哈河口最大风力达9~10级。沙岛位于湖东部,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后来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公里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青海湖流域内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1)分析形成青海湖湖滨地带沙丘的沙源。(2)分析青海湖东部沙丘冬春季沙尘堆积较多的原因。(3)简述青海湖东部沙岛湖的形成过程。【答案】(1)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条河流注入青海湖,携带泥沙沉积;枯水期河流和湖泊水位低,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形成沙丘沙源;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土地退化,进一步增加沙源。(2)青海湖区冬春季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较多;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北风经湖面无阻挡;东部受高山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堆积。(3)西北风携带沙尘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北风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水搬运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堆积;水下沙堤不断增高,沙堤出露水面,最终与陆地相连围成沙岛湖。【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青海湖图为材料,涉及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地貌的形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而由于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河口三角洲沉积物,会随着西北风的作用,不断向东推移,并沉积,同时,由于东岸分布有日月山,因此当从西侧吹来的风沙,受到山脉的阻挡作用,从而导致沙粒停落,进而造成湖岸东测广泛的风沙堆积;加之人类不合理灌溉等不合理活动,导致土壤盐碱化、荒漠化等土地退化,进一步增加沙源;枯水期河流水位降低,裸露的河滩和湖滩泥沙也增加了沙源等。【小问2详解】青海湖区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河流水位低,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较多,沙源物质丰富;冬春季节地表植被覆盖率低,防风固沙能力较弱;据材料"青海湖区大风日数较多,全年多在西北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可知青海湖区冬春季多大风;湖面较宽阔,西北风经湖面无阻挡,携带泥沙较多;青海湖区东部等高线密集,多高山,受地形阻挡,风力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较多。小问3详解】读题干“青海湖区大风日数较多,全年多在西北风控制之下,”可知,受东部高山阻挡,西北风携带沙尘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北风风力大,吹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水搬运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堆积;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的泥沙不断增高了水下沙堤,沙堤逐渐出露水面,最终与陆地相连围成沙岛湖。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冲积扇有“湿扇”和“旱扇”之分。“旱扇”是由季节性河流造就的,在千旱半干旱地区,季节性河流受洪水影响较大,因此“旱扇”也叫洪积扇。“湿扇”位于湿润区,扇上的河流基本是常年性的,河流的搬运能力较为稳定。与“旱扇”相比,“湿扇的石块磨圆度较高。冲积扇的宏大精美丝毫不亚于山峰、河流、瀑布、湖泊。西北地区是我国大型冲积扇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也是航空欣赏冲积扇景观的最佳地区。下面图甲为“旱扇”“湿扇”示意图,图乙为贺兰山地区冲积扇分布示意图。(1)简析“湿扇”的石块磨圆度比“旱扇”高的原因。(2)简析贺兰山东侧山麓冲积扇分布较多的原因。((3)简析我国西北地区成为航空欣赏冲积扇景观最佳地区的原因。【答案】(1)“湿扇”上的河流多为常年性的,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石块受侵蚀、磨损时间较长,磨圆度较高。(2)山脉东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风化作用强,碎屑物较多;山脉东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较多;山脉东侧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搬运的物质多,在山麓地区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较多。(3)我国西北地区冲积扇数量多,冲积扇彼此邻近,分布集中;晴天多,云量少,能见度高,利于航空欣赏;植被覆盖率低,冲积扇地貌裸露,视觉效果好;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解析】【分析】本题以“旱扇”“湿扇”与贺兰山地区冲积扇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貌的形成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石块磨圆度主要受摩擦力的影响。石块受摩擦的时间越长,磨损度越大,磨圆度越高。由材料可知,“湿扇”扇上的河流基本是常年性的,且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强,搬运物受侵蚀和磨损的时间较长,因而磨圆度较高。【小问2详解】贺兰山东麓冲积扇较多的原因可从河流发育、碎屑物、山地落差等方面分析。山脉东侧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风化作用强,碎屑物较多;山脉东侧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