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备考人教版必修三全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备考人教版必修三全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备考人教版必修三全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备考人教版必修三全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备考人教版必修三全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中国古代精神文明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一)原因: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私学兴起。(二)意义:(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2)诸子百家思想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三)表现:1、儒家1)孔子(春秋):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A、政治:“仁”和“礼”,为政以德、中庸B、哲学:敬鬼神而远之——优先关注人生C、教育:办私学、整理典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2)孟子(战国):亚圣A“仁政”学说(民贵君轻)B主张人性本善说C重义轻利3)荀子(战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1)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唯物)(2)“性恶论”;(后天教育使人由恶变善)(3)礼法并施(4)君舟民水”。2、道家1)老子(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1)道是世界天地万物的本原(2)辩证法思想(3)倡导“无为而治”(4)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主张愚民统治,2)庄子(战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与荀子对立(1)鄙视富贵利禄(2)“齐物”即万物的本质相同;(3)对人生“逍遥”;(4)天与人不相胜3)黄老之学(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积极无为4)道家学派后来逐渐演变为道教(东汉)3、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1)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2)变法革新3)以法治国,法不阿贵4、墨家思想:墨子(战国):墨家学派创始人,1)“兼爱”“非攻””2)“尚力”“节用”“节葬”3)“尚贤”“尚同”5、兵家思想春秋:孙武《孙子兵法》:提出一整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被尊为兵法经典。战国:孙膑《孙膑兵法》:强调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等.二、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创立:1、代表:孔子、孟子、荀子2、地位:不受重视因为:①客观:当时社会动乱,缺乏一个实行礼治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主观:“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概括一下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1)孔子:“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2)孟子:“民贵君轻”;(3)荀子:“君舟民水”的观点;(4)董仲舒:在天人感应学说里,即要求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5)黄宗羲: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二)秦朝:遭受重创(秦始皇焚书坑儒)(三)西汉武帝:确立正统:1、背景:①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②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2、董仲舒:①“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实行仁政②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③三纲五常3、意义:(1)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稳定社会秩序。(2)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冲击(儒学自身的缺陷,佛教、道教的兴起)(五)宋明时期:理学(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1、程朱理学人物:程颢程颐(北宋)朱熹(南宋):观点:A“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社会上是道德伦理,体现人身上是人性B“格物致知”C存天理,灭人欲。2、陆王心学人物:陆九渊(南宋)王守仁(明朝):观点:陆九渊:A提出“心即是理也”B“发明本心”------内心反省王守仁:A提出“心即是理也”B提出“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3、评价:1)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2)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六)明清时期:遭遇批判,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体系。1.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阶级矛盾激化;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根源);3)阶级: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4)思想:传统儒学仍居主导地位2、表现:1)李贽的思想:(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2)宣传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3)否定“天理”存在,提出万物源于阴阳二气。2)、王夫之:鞭挞程朱理学3)、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1)抨击君主专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2)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3)人治到法治。(4)工商皆本4)、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3、共同主张:(1)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2)“经世致用”思想(3)提出“工商皆本”。(4)批判君主专制4、影响:1、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时代的要求: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对君主专制造成强烈的冲击3、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和深刻的启迪4)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七)洋务派:中体西用(八)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表现:康有为:托古改制(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经史相结合)原因: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目的: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减少变法的阻力。(九)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十)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儒家思想,提出“打倒孔家店”原因: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尊孔复古;西方启蒙思想传入。目的:维护共和制度作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解放了思想。(十一)“文革”:批判儒家思想,迎合政治斗争的需要(十二)改革开放后:对儒家思想逐渐客观全面评价(十三)儒学走向世界1、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认为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理论武器。局限: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2、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宏扬的原因。原因: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儒家的“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而不同”等主张有利于世界和谐相处;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中国国际影响扩大;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影响大。儒家思想的特点、演变规律、评价1、特点:①统一性和延续性:表现在政治上统一、民族的融合与凝聚、文化传统的承袭。②民本主义:基本内容“天人合一”,表现在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③重群体轻个体,追求社会价值。④重人伦轻自然:注重人伦关系和道德原则,轻视探讨自然的奥秘。⑤崇老尚古:以上古的“黄金时代”为价值取向,以恪守宗法理论道德作为最高的人格理想2、演变规律:①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自身,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②不论怎么样发展,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3、评价:1)有利用社会矛盾的缓和,有利于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儒学在中国和世界上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2)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影响是明显的。4、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批判地继承,或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三、科技(一)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12世纪传入欧洲作用:对人类文明进程有重要影响;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印刷术唐代雕版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13世纪传入欧洲作用:对人类文明进程有重要影响;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宋代毕生泥活字印刷术木活字、金属活字火药唐代制成火药、用于军事13、14世纪传入欧洲作用: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宋元军事上广泛使用指南针战国司南13世纪传入欧洲作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明清(或16世纪)以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三)中国古代科技(16世纪以前)高度发达的原因1.高度集中统一中央政权的支持2.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3.长期实行开明、开放政策,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科技工作者的贡献5.文明的传承(四).特点:经验性和描述性,实用性、与农业关系密切。。(五)中国科技明清后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②腐朽的专制统治。③文化专制政策④闭关”政策⑤思想:重人伦,轻自然的传统观念使科技发展缺乏精神动力。(六)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1、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七)为何四大发明对中国和对西方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四、文艺(一)书法艺术朝代时代风貌(原因)书法名家及作品艺术特色特点魏晋南北朝①社会危机②士人群体形成;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王羲之虚玄灵动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隋唐国家统一繁盛张旭、怀素(草书)狂放不羁达到新的高峰,书法理论日趋成熟,注重规范法度(颜真卿、柳公权)(楷书)注重规范法度宋代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苏、黄、米、蔡四大家有意无法有意无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丰富,社会平民化、世俗化祝枝山、文徵明强调个性化强调个性化篆刻:明中叶,篆刻才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绘画艺术时代画种绘画风格时代特征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新石器时代岩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战国、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魏晋文人画凸显个性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顾恺之“以形写神”唐代画种丰富创制法度,雍容华贵①政治统一②经济繁荣③各种文化全面辉煌吴道子“吴带当风”宋、元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宋代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①北宋:国家统一,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②南宋半壁江山,偏安政治,不思进取,构图不追求对称。③元代:南方士人的进取无望,心情压抑。马远、夏圭“残山剩水”风俗画描绘市井生活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文化普及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明、清文人画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时代变化,社会动荡,阶级和民族矛盾激化,社会黑暗八大山人民间绘画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三)、文学成就朝代形式时代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作备注春秋《诗经》1、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2、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3、“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私学兴起。5、思想活跃《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战国楚辞屈原——《离骚》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汉赋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司马相如唐诗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繁荣、开放、多元的文化;③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④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词①面对天下分裂、战乱频仍,一批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②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宋代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李清照、苏轼、辛弃疾元散曲a、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分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b、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的黑暗、人民的悲惨遭遇不满。马致远、张养浩明清小说1)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2)印刷术不断完善。3)新兴社会群体对文学精神粮食需求的刺激

4)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

5)社会危机、政治黑暗,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①“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②“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③批判现实小说:《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明清小说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四)戏剧阶段朝代名称流行区域成因特点代表备注起源原始傩春秋战国唐梨园形成宋南戏南方浙江温州①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②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出现用多种手段表现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的标志成熟元杂剧北方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元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纷纷将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元曲已经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象征虚拟动作表意。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吴光祖成熟鼎盛明清昆曲江南昆山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百戏之祖京剧北京①明清时期的北京成为休闲文化的一大中心,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②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契机)③徽班艺人“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为我所用”是京剧形成的主要原因1、京剧的艺术特征:1)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将唱、念、做、打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特的艺术体系3)乐器:梅兰芳国粹专题二近现代中国的精神文明一、近代以来的先进思想(一)19世纪40-5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1、林则徐、魏源:《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评价:1)积极:开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2)消极:限于著书立说,没有实践,学习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二)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1、背景: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②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2、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实用科技)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既有的文化格局,反对“西学为用”3、评价:①冲击了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②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未触动封建制度.(三)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1、原因:1)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2)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种种弊端。3)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2、代表人物:3、思想:4、评价:对中国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起到了启蒙作用。只是提出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四)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1、背景:(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2)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3)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3、共同主张:①变法图存;②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4、实践:与顽固派论战、戊戌变法5、历史作用:①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②最大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分别是怎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康有为:①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众讲学;②宣传变法的特点: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④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谭嗣同:①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②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③倡导男女平等。严复:①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②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③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要“变法”的道理。(五)20世纪初(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六)1915—1915: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1、背景:①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③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④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3、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主要阵地:《新青年》4、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德先生”“赛先生”)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十月革命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5、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2)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4)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5)文化平民化6)局限性:①脱离广大群众;②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七)20世纪初: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背景:①19世纪末,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②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救国主张先后失败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④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内容:“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心:民权主义实践:指导了辛亥革命;指导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新三民主义背景:①孙中山的多次挫折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作用:①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②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八)1917年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时间:十月革命后2、背景:(1)新文化运动深入,五四运动的推动。(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3)李大钊等知识分子的研究和介绍3、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1)李大钊①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②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4、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①许多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②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九)20世纪(1924--1976)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925~1927年)(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思想: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2、初步形成:国共对峙时期(1927~1936年)(1)著作:《井岗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2)内容: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1)著作: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2)思想: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4、确立为指导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5、毛泽东思想的再发展(1946~1976年)

(1)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2)思想: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②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赎买政策③《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④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论述⑤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

6、特点:①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②集体智慧的结晶③实事求是7、影响: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邓小平理论1)背景:①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②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③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④继承发展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2)过程:(1)酝酿: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5月(2)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实事求是;(历史性转折)(3)初步形成:1987年10月“十三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加以系统概括的会议,也是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会议)(4)深化(90年代):①南方谈话:②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③正式确立: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5)实践意义:指导了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时间:2000年,江泽民首次完整概括。2)内容:(1)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中共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共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回答的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4)评价: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5)地位确立: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3、科学发展观1)提出: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3)进一步阐述:党的“十七大”4)评价: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绿色”GDP”的理念深入人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解决的问题思想精髓重大作用毛泽东思想革命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革命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1、“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1)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什么?三个伟人是谁?(2)三位伟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答:(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3)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二、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一、科技:1、两弹一星

成就:1)1964.10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2)1967.6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特点: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3)1970.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意义: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维护了我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2、“东方魔稻”: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意义: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

3、“银河”系列计算机4、“神舟”号飞船总结:一、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⑵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贡献。⑸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2、重大历史作用⑴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⑵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振奋了民族精神。二、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2、1982年,把扫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2001年,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二)义务教育1、目的: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2、措施:①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②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③针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3、成果: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联合国评价:“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三)高等教育1、发展历程①建国初,参照苏联模式,忽视中国实际情况。②1958年,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③文革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大学停止招生。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⑤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三、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提:在社会主义宪法范围内;百花齐放:文学艺术自由发展;百家争鸣:科学研究自由争论。(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2、方针的制定①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②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实行。(二)遭遇曲折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2、文革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3、原因:由于“左”倾错误,将学术问题政治化。(三)文艺的春天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科技文化领域迸发勃勃生机。世界精神文明一、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产生:古希腊哲学(前5世纪)1、原因:①工商业发展,②希腊民主政治高度发展,③人才: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提高;2、内涵:①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3、表现:(1)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和的真理;(2)苏格拉底――哲学成为人的学问①认识你自己②知识就是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知德合一;(二)复兴:文艺复兴(14--17世纪)1、兴起原因:(1)经济(根本):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政治:新生资产阶级成长要求扫除封建障碍(3)文化: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4)直接原因: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5)导火线: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促使人们反省。2、方式:利用古典文化原因: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力量小,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天主教会力量强大。)3、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和文化的运动4、社会思潮:人文主义5、发展历程:意大利—西欧各国发展到西欧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6、代表人物:(前三杰、后三杰,莎士比亚)代表作品内容或特点地位薄伽丘《十日谈》人文主义;抨击教会,歌颂现实;发展个性,提倡平等前三杰之一:薄伽丘、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将解剖法、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用写实笔触提示人性善恶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揭开世界美术史光辉的一页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以力量见长,精湛的技巧雕刻出令人震撼的英雄主义气概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笔下的圣母温柔美丽,洋溢着母性慈爱的光辉画圣、后三杰之一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7、文艺复兴重要意义1)解放了思想,对宗教改革运动起了推动作用。2)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思想障碍。3)后来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四)宗教改革(16世纪的欧洲)1、历史背景:1)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作用2)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根因)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4)出售赎罪券——导火线2、概况:首先兴起于德国,再扩散到欧洲。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改革运动4、过程(1)马丁·路德改革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②发表《五十九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③创立“廉价教会”——路德新教(2)加尔文改革:先定论,5、意义: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权威;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欧洲社会向近代迈进。(五)成熟:启蒙运动(17-18世纪)1、背景: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②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思想。④自然科学的发展。2、中心:法国(资本主义发达,封建制度腐朽)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4、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5、启蒙运动高潮:(兴起于英国,高潮在法国,后影响到全世界)1)孟德斯鸠(大资产阶级的代表)(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2)主张:三权分立学说;评价:否定专制;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首次)法国1791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伏尔泰(大资产阶级):观点: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②实行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3)卢梭(小资产阶级的代表)(1)著作:《社会契约论》(2)主张: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②人民主权,民主共和③社会契约论④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6、启蒙运动的影响: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③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比较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时间14---16世纪16世纪上17---18世纪中心意大利德意志法国批判教会神学观念罗马天主教会中世纪的封建神权、王权、特权形式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宗教异端,挑战教皇权威公开批判核心人文主义因信称义理性主义领域文学、艺术宗教宗哲经科文美等多方面影响文艺成就、思想解放、自然科学、促进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新教派、宗教民族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促进科技革命动员、影响世界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原因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2、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和代议制政体确立4、科学家们的个人天赋和不懈努力5、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二、表现:(一)16世纪: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基础。(二)17世纪:1、伽利略:(1)贡献:①证明了日心说: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②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2)地位: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3)影响: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牛顿的经典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影响(1)为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奠定了基础,标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自然科学角度)(2)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和社会发展角度)(3)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基础(哲学角度)(三)19世纪中期:生物学——达尔文与进化论1、代表作:《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2、主要观点:《物种起源》:生物进化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的起源》: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得。3、影响: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通知生物学的神创论思想。(四)20世纪初:现代科学革命1、相对论的创立2、量子论的创立与发展(五)科技革命1、进入蒸汽时代——瓦特和蒸汽机(18世纪后期)新式蒸汽机广泛应用的影响:A、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B、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C、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2、进入电气时代---爱迪生与电的应用()电的发明:①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产生:1867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的应用:“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项,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意义:①极大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进入信息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中)1)电脑与网络经过:1946年诞生于美国;1969出现因特网,90年代发展为全球信息网。影响: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②引起了人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