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B卷·能力提升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范围:部编版八年级全册。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1838年-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单位:镑)统计图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成为英国的工业原料产地 B.五口通商便利英国商品输出C.英国对华资本输出不断增加 D.中国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因此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项正确;图表显示的是“英国制造品输华值”,无法看出英国从中国掠夺的工业原料的情况,排除A项;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并不是持续增长,其中1847年以后下降,故C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中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农业、手工业对于英国倾销的商品具有一定抵制作用,因此中国并未完全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排除D项。故选B项。2.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虎门销烟》和《圆明园遗址》。有人说,虎门销烟和火烧圆明园“两把大火”,拥有不同的色彩。对此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虎门销烟黑色之烟,火烧圆明园红色之火B.前者扭转经济贸易逆差,后者促进民族整体觉醒C.虎门销烟国人所兴,火烧圆明园外敌所为D.前者彰显民族正义之举,后者昭示外敌入侵之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火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因此,前者彰显民族正义之举,后者昭示外敌入侵之耻,D项正确;虎门销烟黑色之烟,火烧圆明园红色之火,指的是狭义大火的含义,排除A项;“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B项;虎门销烟和火烧圆明园都是对外敌的,排除C项。故选D项。3.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处的内容应该是(
)兴起全盛失败金田起义★北伐、西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初步建制C.颁布《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通过西征达到全盛,在此之前的事件应是1853年北伐西征前的定都天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D项正确;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在定都天京后,由于《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实施,故不能作为走向全盛的重要事件,排除A项;初步建制指的是1852年的“永安建制”,太平天国还没有走向全盛,排除B项;颁布《资政新篇》是在天京事变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4.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时间(年)创办人企业类型1861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军事工业1865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军事工业1872李鸿章轮船招商局民用工业1890张之洞汉阳铁厂民用工业A.整个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 B.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为主C.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D.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D项正确;表格中既有军事工业也有民用工业,体现不出整个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排除A项;表格体现的是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体现不出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为主,排除B项;表格体现不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5.以下为《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款数额与中日两国政府年财政收入对比示意图。据此可知(
)A.日本割占了辽东半岛 B.中日财政收入从此持平C.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D.日本开始推行对外扩张【答案】C【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巨额战争赔款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的3倍左右,说明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赎辽费说明日本因为俄国等国的干涉没能割占辽东半岛,排除A项;中日财政收入从此持平与在题干中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项;巨额战争赔款正是日本对外扩张的结果,巨额赔款刺激了日本进一步实行对外扩张,而不是开始推行对外扩张,排除D项。故选C项。6.1898年9月,谭嗣同、林旭、康广仁等人被捕,后被斩首于菜市口。他们曾有过下框所示言论。从这些言论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林旭: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恩。康广仁: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A.谭嗣同遇害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 B.戊戌诸君子因造反而被斩首C.主张废除八股是康广仁被斩首的原因 D.戊戌诸君子致力于救国图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并领导了戊戌变法,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变法图存。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戊戌诸君子致力于救国图存,D项正确;戊戌变法失败导致谭嗣同的遇害,而不是谭嗣同遇害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排除A项;BC项表述错误,排除BC项。故选D项。7.下图是1901年发表于西方杂志的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画中悬在列强头顶一把刀,刀上文字是“AwakeningofChina(中国的觉醒)”。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列强惧怕中国人民的觉醒 B.列强组建联军侵略中国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列强控制清廷统治中国【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1901年”、“中国的觉醒”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中国的觉醒”这把刀悬在列强头顶上,说明列强惧怕中国人民的觉醒,A项正确;早在1900年列强就组建起联军入侵中国,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列强控制清廷统治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8.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洲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反对满洲贵族统治”“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主义是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材料反映三民主义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A项正确;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许多先进知识分子进一步接受新思想,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材料体现不出三民主义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排除C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不能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9.如下图为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15个省份先后担任该省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人员构成图。该图反映了辛亥革命的()A.妥协性 B.基础性 C.彻底性 D.反复性【答案】A【解析】根据“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15个省份先后担任该省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人员构成图”可知,人员中有大量的旧官僚,他们不是坚定的革命者,对革命的态度随时会转变,让他们担任最高军政长官说明辛亥革命并不彻底,具有一定的妥协性,A项正确;基础性不是辛亥革命的特点,且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题干说明辛亥革命不彻底,排除C项;辛亥革命结束后,革命形势出现反复,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0.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汉族、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民族妥协、南方革命政权和清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孙中山和袁世凯两大政治“巨头”的权力妥协。通过这三大妥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实现了建立中华民国的目标。这体现了(
)A.中华民国得不到人民支持 B.孙中山个人的行为修养C.革命党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D.参与各方缺乏政治智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后三个多月时间内就实现了国家的制度的改变,建立了统一的中华民国政权,其中最发人深省的就是革命中的妥协策略及运用,辛亥革命中的妥协主要包括汉族和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民族妥协与和解,南方革命政权和清朝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与和解,孙中山和袁世凯两大政治巨头之间的权力妥协与和解,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程度的震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彻共和制度变革的目标,体现了革命党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项正确;中华民国得不到人民支持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是孙中山的个人行为,排除B项;参与各方缺乏政治智慧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失去了中心人物,大一统局而不复存在,各派军阀割据称雄。对如表内容诠释正确的是(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农户1914—1918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1914—1918减少2600多万户荒地1914—1918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1914—1919增加92万多人军费1916—1918增加5000多万人A.中国人民陷入深重灾难和痛苦之中 B.耕地大量减少已无法满足农业生产C.荒地的大量增加导致农户大量减少 D.为保障社会安定只得大量增加陆军【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表格”可知,由此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农户、耕地减少,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军阀割据混战造成军费和陆军增加,反映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中国人民陷入深重灾难和痛苦之中,A项正确;在材料中未显示耕地大量减少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荒地的大量增加与农户大量减少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排除C项;保障社会安定与大量增加陆军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2.如图图片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图1图2图3图4洋务企业分布图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国同盟会徽章《新青年》A.屈辱——逐渐走向亡国深渊 B.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C.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D.复兴——中华民族重新崛起之路【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追求自强之道,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不懈的探索精神,C项正确;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体现的是屈辱——一步步走向亡国的深渊,排除A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排除B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体现的是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排除D项。故选C项。13.某校历史老师在讲述五四运动时,给学生展示了如下一组图片,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五四标语:“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游行者手持“卖国贼曹汝霖”的标语抗议将山东权益交给日本的宣读文稿A.斗争的矛头直指北洋政府 B.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C.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答案】D【解析】根据五四运动的标语“誓死力争,还我山东”、“抗议将山东权益交给日本”,这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卖国贼曹汝霖”的标语体现了反对本国封建军阀势力的性质,D项正确;斗争的矛头直指北洋政府表述片面,五四运动的矛头还指向了日本帝国主义,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工人阶级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4.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做了思想准备【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结合题干信息“不少知识分子走向工人群众,帮助他们组织工会和维护工人权益,开办补习学校和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题干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条件,排除B项;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五四运动时间是1919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列对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D.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伐战争的形势图。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A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排除B项;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北伐战争没有彻底消灭封建军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D项。故选A项。16.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导图,图中空格处应该填写的主题是(
)A.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C.解放区土地改革推进 D.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答案】D【解析】据题干“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绘制了如导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建立了人民军队,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27年10月,毛泽东进攻长沙失败后,准备向井冈山进发,他发现部队中有许多来自旧式军队的官兵打骂老百姓,有的战士还拿群众地里的红薯,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忧虑,几天后他颁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等“六项注意”,1929年后,修改补充为“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基本形成,所以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建设,D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和“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推进”,均与思维导图中的“三湾改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7.以下是一位党员参加某会议时记下的手稿:“毛泽东同志当选为常委;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常委中再进行分工;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下列结论与该会议相关的是()A.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C.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D.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初,中共中央于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了成熟,C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排除A项;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8.如图为丰子恺在1936年创作的漫画《愚公》,该作品旨在()A.激发民众保家卫国的勇气 B.赞扬敌后战场的配合作用C.彰显国共合作抗战的精神 D.描绘农村土地改革的场景【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图片中的山为“国耻山”。结合题干时间1936年可知,此时日军已经侵略我国东北土地,意图侵略中原地区,“愚公移山”所表现的是万众一心的精神。结合背景可知,该漫画的目的激发民众保家卫国的勇气,万众一心,共御外辱,A项正确;此时没有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能体现敌后战场的配合作用,排除B项;此时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第二次国共合作未开始,排除C项;土地改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9.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长征取得伟大胜利 B.革命根据地的日益巩固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共产党开展大生产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193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包括农民、知识分子和工人等;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不仅包括农民、知识分子、工人,还包括地主和中小商人等,说明中共得到不同阶层的热烈拥护,其原因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C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未涉及红军长征的胜利,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未体现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未涉及共产党开展大生产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20.下列有关“武汉会战”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B.为保卫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万人参战C.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D.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对“武汉会战”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客观评判,根据题意,D项正确;而ABC三项是对武汉会战过程的简单叙述,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ABC项。故选D项。21.造成下图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根据地力量发展统计A.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B.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C.国民党的正面抗战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37-1940年,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员、军队、根据地数量和根据地人口呈现大幅提高,敌后战场发展迅速发展,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项正确;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推行经济建设的主要举措,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员、军队、根据地数量和根据地人口呈现大幅提高,反映的是敌后战场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2.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愿意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 B.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 D.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人民积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依据材料可知,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C项正确;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并不是材料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是材料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出现的结果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都来源于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重大贡献,排除D项。故选C项。23.1945年9月,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和发表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民国卅四年九月2日),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对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 B.和平成为民心所向C.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 D.国共签订和平协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5年9月”“炮弹作花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面临着数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千疮百孔的现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迫切愿望是重建家园,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再起,B项正确;1949年8月15日日本已经宣布投降,排除A项;媒体积极参与反战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国共签订和平协定是《双十协定》,签订时间是1949年10月10日,排除D项。故选B项24.下表反映了1842~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变化,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时间1842~1895年1895~1912年1912~1919年产业工人约10万人60万约200万人A.近代前期我国工业发展情况 B.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C.十月革命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D.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1842~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变化”和所学可知,1842~1919年,我国产业工人不断增多,说明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辛亥革命前,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清政府也放松对国内民间设厂的限制,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工人的数量增多。A项正确;表格中工人人数的增多,可以反映工业的发展变化,但是无法反映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排除B项;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还有十月革命主要是对人们革命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五四运动的意义应该在事件后,但是表格最后时间是五四运动前夕,排除D项。故选A项。25.如下图是1902年与1912年中国新式学校数量数据图,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廷救亡图存发展近代教育 B.科举制废除促进近代教育发展C.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教育转型 D.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示“中国新式学校数量”知,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787所,1912年增至82272所,中国新式学校数量大增,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1902至1912年间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B项正确;1901年的清朝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救亡图存”的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断奋勇争先、救亡图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做支撑。李鸿章在1876年9月宣称:“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因此,从19世纪70年代起,更多的关注投向了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如轮船、铁路、开矿和电报等。——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中企业领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洋务派提出了什么口号。(4分)材料二: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变革内容中哪点最能体现推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远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6分)【答案】(1)变化:由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口号:自强、求富。(2)事件:戊戌变法。内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思想:三民主义。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起,更多的关注投向了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如轮船、铁路、开矿和电报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因此洋务运动中企业领域的变化是由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因此当时洋务派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因此事件是戊戌变法。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最能体现推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内容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是三民主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因此该革命取得的成果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27.综合探究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同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一样,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请走近伟人,完成下列探究。(20分)【探索道路】材料一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认为完成革命任务的正确路线。这一路线在中国革命史上被称为什么道路?(6分)【力挽狂澜】材料二(2)利用示意图中的史实,说明毛泽东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6分)【指引方向】材料三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3)材料三中,毛泽东分析了“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理由,结合所学,用史实证明他的分析是正确的。(4分)【迎接胜利】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4)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什么形势下写就的?结合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谈谈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认识。(4分)【答案】(1)正确路线: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根据地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1934年被迫长征,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几乎损失殆尽。长征途中,由于李德、博古的“左”倾指挥,造成红军伤亡惨重,中国革命再次濒临绝境。在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党领导红军冲破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3)史实证明:中国人民坚持14年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4)形势: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认识:近代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富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行了国家独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历史选择。【解析】(1)正确路线:根据“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得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道路:根据所学可知,这一路线在中国革命史上被称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根据所学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以及影响进行说明,可从由于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红军被迫长征,以及长征途中红军伤亡惨重说明红军和中国革命处于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可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党领导红军冲破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长征等说明毛泽东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3)史实证明: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坚持14年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证明“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4)形势:根据“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可知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从近代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富强,各阶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实行了国家独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历史选择等角度总结回答。28.深圳市某学校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铭记百年党史”项目式学习。下表为同学们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后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近代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近代篇)项目探究资料搜集A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决定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革命新局面的开拓192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1928年井冈山会师1935年遵义会议1936年长征结束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征程1937年B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结合资料搜集成果,拟定A处项目探究主题的名称。依据项目探究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中B处补充一则相关资料。经过阶段性学习,同学们得出结论“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简述其中“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具体含义。(6分)(2)综合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10分)【答案】(1)A:党的诞生与第一次国共合作。B: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平型关大捷;淞沪会战。含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饮料公司原料采购合同范例
- 2024版企业技术改造抵押贷款合同期限延长及续贷协议3篇
- 2024年度酒店工程安全监管合同2篇
- 2024年人力资源实习生实习补贴协议书3篇
- 2024年版国际旅游代理业务合同
- 防水代理销售合同模板
- 2024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合同样本解析3篇
- 美容股东合作合同范例
- 2024年futures抵押合同3篇
- 2024年度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与创新合同3篇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库及答案(考试必做)
- 八年级上册物理分组试验教案
- 新牛津英语9AUnit 5 Art world Revision复习课件
- GB/T 29529-2013泵的噪声测量与评价方法
- GB 24544-2009坠落防护速差自控器
- 2023年河北省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
- 羽毛球比赛对阵表秩序册
- 北极求生团队游戏课件
- GB∕T 22459.5-2022 耐火泥浆 第5部分:粒度分布(筛分析)试验方法
- 高二地理(人教版)《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 课件
- DB37-T 4253-2020 地热资源勘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