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定时练习一、选择题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马坝人遗址【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的人类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丰富、材料齐全的直立人遗址。A符合题意。元谋人遗址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有力地挑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中心这一学说;B不符合题意。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蓝田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因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故命名为“蓝田人”。通常称作蓝田猿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C不符合题意。马坝人遗址是广东至今为止唯一的一处古人类化石遗址。D不符合题意。故选A。2.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答案】B【解析】考查点:半坡居民。解题思路:根据“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等信息可知,该地的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内,在生产生活中使用陶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今天的黄河流域,采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有特点的是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彩陶盆为典型。B正确;半地穴式房屋的出现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开始定居生活,AC错误;河姆渡居民由于生活在潮湿多雨的长江流域,所以多采用的是干栏式房屋,D错误。综上故选B。3.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地点是()A.涿鹿 B.阪泉 C.牧野 D.城濮【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部落,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B项正确,排除A项;牧野是武王灭商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A.纳贡B.朝觐C.作战D.分封【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5.如下图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一文物的材质是龟甲,其中的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答案】A【解析】题干图片是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锲刻的文字,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铁器广泛使用。故选C。7.人们用“春秋战国乱悠悠”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状况。导致此历史现象出现的制度根源是A.国家出现 B.分封制 C.军功爵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地位下降,诸侯势力崛起,互相争霸。因此导致此历史现象出现的制度根源是分封制。选项B符合题意;国家出现于夏朝,军功爵制与商鞅变法相关,秦朝实行郡县制,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8.下列诸侯国中哪个曾在称霸的过程中发生分裂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晋国【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战国初年,晋国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本题考查韩赵魏三家分晋,考查学生识记能力。9.根据史书统计,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为2.3亿亩,此后随着农田面积的拓展,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A.水利工程的兴修 B.分封制的瓦解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农业产量的提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C项正确;水利工程的兴修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不是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分封制的瓦解与春秋战国时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农业产量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表现,不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0.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提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的口号。其目的是A.为齐国争霸提供借口 B.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D.促进各诸侯国友好交往【答案】A【解析】齐桓公在召集诸侯会盟时提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的口号,目的是打着这个旗号,为齐国能顺利争霸提供一个借口,减少阻力,故选A;B不是齐桓公的目的,排除;C是借口,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1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②奖励耕战;③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④建立县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内容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12.下图为我国发行的《都江堰》纪念邮票。作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修建于春秋时期②由李冰主持修建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④修筑在岷江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因此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②③④,故选D。【点睛】观察图片,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观察《都江堰》纪念邮票,可以获取都江堰工程的组成信息。在岷江流域修建,联系所学可以识记都江堰工程建设的时间,主持者及工程发挥作用的信息。13.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秦统一的历史得益于商鞅变法,证明法家的思想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4.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的是()A.分封制 B.甲骨文 C.百家争鸣 D.焚书坑儒【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15.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等内容。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D.是人类历史自然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的内容可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源于古代社会的思想,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说法都不正确,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后判断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总结成都平原与岷江水害斗争的经验而筑成的都江堰。岷江沿途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每年夏秋,水量骤增,灌县以下常泛滥成灾。相传在李冰主持下,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将岷江分为内江(郫江)和外江(检江),分散了岷江的水流,既免除了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以下观点或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划“错误”;是以上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未涉及”。(1)都江堰是秦朝时修建的。(2)都江堰的设计较为科学。(3)都江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4)都江堰修建便利了灌溉和运输,促进了经济发展。(5)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进步【答案】(1)错误(2)正确(3)未涉及(4)正确(5)正确【解析】(1)题目中给出是在战国时期的秦王命人修建的,所以错误;(2)材料中描述了该工程的作用,可见设计是合理的,正确;(3)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材料中的“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可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正确。(5)“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可见,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进步。故正确。17.观察战国时期形势图,完成以下问题(1)请将以下诸侯国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A.战国前期最强大的诸侯国:魏国B.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及军事上特点【答案】(1)填空:左边,B;右边,A;(2)特点:在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出现;政治上,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确立;军事上各国兼并战争不断,统一成为历史趋势。【解析】【小问1详解】填空: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国是战国中第一个实施变法图强的诸侯国,也是战国前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战国时期的魏国地理位置在山西、河南、陕西、河北一带,即地图中右边方框是魏国;战国后期的秦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包括今天的陕西大部,山西西部,河南北部与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一部分,是地图中左边框的位置。【小问2详解】特点:由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推广使用,生产力获得较大提高,各诸侯国在经济上呈现出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出现,秦国商鞅变法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保护小农经济;政治上分封制进一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步确立,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推行县制;军事上各国兼并战争激烈,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兵家作为军事方面的学派登上历史舞台,统一逐渐成为历史大势。18.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材料二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弱,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加以说明。(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最符合材料三中的主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商鞅之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启示?【答案】(1)举例:商鞅变法中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2)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3)派别:法家;
主张: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践行: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解析】【小问1详解】举例:据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因而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小问2详解】表现:据材料二“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弱,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经济上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小问3详解】派别:由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据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可知,韩非子的主张是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践行:由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之法”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最符合材料三中的主张。【小问4详解】启示:本题是开放型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商鞅之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启示是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左传》材料二材料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周王室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在。材料四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1)材料一、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周天子分封的对象都有哪些?(2)根据材料三指出出现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3)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从周初的分封,到战国时期诸侯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看,这种变化有什么积极意义?【答案】(1)制度:分封制;
对象:王室宗亲和功臣。(2)原因:周王室王权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3)变化:诸侯国数量减少;
意义:诸侯国数量的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解析】【小问1详解】制度:由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二反映出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对象:由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小问2详解】原因:由材料“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周王室统治出现了危机”可知,春秋争霸的原因是周王室王权衰落;由材料“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在”可知,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欲争当霸主。【小问3详解】变化:由材料“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减少;意义: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国数量的减少,有利于国家的统一。20.农业发展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完成下面问题,你对中国早期农业会有更全面的认识。【农业起源】材料一材料二禹(图3)伤(感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治水未成功)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以决(疏通)九川致(通达)四海,浚(疏通)畎浍(河渠)致之川。——《史记》(1)图1中B处原始遗址名称是什么?这里的原始居民培育出的农作物作为我们今天的主要食物之一。这种农作物是什么?(2)指出材料一中图2的用途是什么?材料二中大禹治水的措施是什么?【铁器牛耕推广】材料三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至迟在春秋末年,一些诸侯国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摘自教材(3)根据材料三归纳春秋时期社会发生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材料四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井田中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固.倾(灭亡)邻国而雄诸侯。——《汉书》材料五据记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油田开采人工淘井施工合同
- 工程投资转让合同协议
- 消防气体供应工聘用合同
- 社区配套空置商铺租赁协议
- 商业步行街物业经理雇佣合同
- 跨国公司外债登记管理规则
- 绿化设计协议书
- 家具采购招投标知识笔记
- 燃气行业价格调整听证会规程
- 电力设施建设投标保证金制度
- 手术室护理工作-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原则及手术配合(课件ppt)
- 2021年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4 What can you do Part A |人教(PEP) (共16张PPT)
- 磁共振原理讲解课件
- 西方经济学章节练习题题库及答案1-16章(全)
- 如何当好办公室主任
- 2023广东专插本考试高等数学试题
- 2023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生物试卷
- 公路桥梁伸缩缝更换施工
- 污水处理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 医用化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