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911第一章引言 224921.1网络安全概述 2202171.2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231558第二章信息安全基础 3301412.1加密技术 3281442.2认证技术 3239382.3安全协议 46523第三章网络攻击与防护 4194423.1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4117963.2防火墙技术 5217743.3入侵检测系统 52609第四章数据安全 5302054.1数据加密 5134824.1.1加密概述 5182754.1.2加密算法 6256454.1.3加密技术应用 629124.2数据备份与恢复 6265584.2.1备份概述 6155364.2.2备份策略 681724.2.3备份介质 6121484.2.4数据恢复 6304204.3数据访问控制 765844.3.1访问控制概述 7300064.3.2访问控制策略 7186064.3.3访问控制实施 7176954.3.4访问控制技术 712594第五章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7140705.1身份认证技术 7156485.2访问控制策略 8173955.3访问控制模型 81136第六章网络安全策略与管理 985206.1安全策略制定 9225956.1.1安全策略的定义与作用 9208616.1.2安全策略制定的原则 9305286.1.3安全策略制定的方法 9199246.2安全管理组织 9158596.2.1安全管理组织的设置 9285946.2.2安全管理组织的职责 10315046.3安全风险管理 10169876.3.1安全风险识别 1037716.3.2安全风险评估 10265016.3.3安全风险应对 1030037第七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11198557.1国内外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1185317.2法律责任与合规 11113577.3网络犯罪与法律对策 1225901第八章信息安全评估与审计 1297688.1安全评估方法 12300558.2安全审计流程 1350628.3安全评估与审计工具 133138第九章信息技术安全发展趋势 14529.1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 14173069.2云计算与网络安全 14136709.3大数据与网络安全 157922第十章实战案例分析 16324610.1网络攻击案例分析 162017110.1.1案例一:勒索软件攻击 16184410.1.2案例二:DDoS攻击 161630210.2信息安全事件应对策略 17597110.3信息安全最佳实践 17第一章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保障网络安全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本书旨在指导读者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1.1网络安全概述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防止遭受偶然或者恶意破坏、更改、泄露等威胁,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网络安全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网络设备安全、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1.2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的关系信息技术是网络安全的基础,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安全是信息技术的保障,保证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有效应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体关系如下:(1)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创新。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2)网络安全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条件。在网络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才能在各个领域发挥其作用,为人类社会带来便捷和高效。(3)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规范。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4)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网络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网络安全人才的成长又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石。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对于保障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信息安全基础2.1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技术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加密技术通过对信息进行转换,使得非法用户无法理解信息的真实内容。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加密技术:(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使用相同的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这种加密方式具有加密速度快、处理效率高等优点,但密钥的分发和管理较为复杂。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AES等。(2)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信息,私钥用于解密。这种加密方式解决了对称加密技术中密钥分发的问题,但加密和解密速度较慢。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3)混合加密技术:混合加密技术结合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先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加密对称密钥,再使用对称加密技术加密信息。这种加密方式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加密和解密速度。2.2认证技术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认证技术:(1)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一种基于公钥密码学的认证技术,用于验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数字签名包括签名和验证两个过程。签名过程使用私钥对信息进行加密,验证过程使用公钥对签名进行解密。(2)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一种包含公钥和用户信息的电子文档,由权威的第三方机构颁发。数字证书可以用于验证公钥的真实性,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3)双向认证:双向认证是指通信双方在建立连接时,互相验证对方的身份。这种认证方式可以防止非法用户冒充合法用户进行通信。2.3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保障网络通信安全的关键技术,用于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安全协议:(1)SSL/TLS:SSL(安全套接层)和TLS(传输层安全)是一种用于保障网络通信安全的协议。它们在传输层对数据进行加密,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和篡改。(2)IPSec:IPSec(互联网协议安全)是一种用于保障IP层安全的协议。它对IP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认证,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3)SSH:SSH(安全外壳协议)是一种用于保障网络通信安全的协议,主要用于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SSH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认证,防止非法用户窃取和篡改信息。(4)PGP:PGP(漂亮的好隐私)是一种基于公钥密码学的邮件加密协议。它对邮件进行加密和签名,保证邮件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三章网络攻击与防护3.1常见网络攻击手段网络攻击手段种类繁多,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1)拒绝服务攻击(DoS):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合法或非法请求,占用网络带宽、系统资源,使正常用户无法访问目标系统。(2)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攻击者利用多个僵尸主机同时对目标系统发起攻击,造成目标系统瘫痪。(3)网络欺骗攻击:攻击者通过伪造IP地址、域名等信息,误导用户访问恶意网站或恶意软件。(4)网络钓鱼攻击:攻击者通过伪造邮件、短信等,诱导用户恶意,从而获取用户敏感信息。(5)SQL注入攻击:攻击者在数据库查询中插入恶意代码,窃取或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6)跨站脚本攻击(XSS):攻击者通过在目标网站上插入恶意脚本,窃取用户信息或对用户实施攻击。3.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其主要功能包括:(1)访问控制:根据预设的安全策略,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过滤,阻止非法访问。(2)网络地址转换(NAT):将内部网络地址转换为外部网络地址,隐藏内部网络结构。(3)端口映射:将内部网络服务器的端口映射到外部网络的端口,便于外部用户访问内部服务。(4)内容过滤:对传输的数据内容进行检测,阻止恶意代码、病毒等攻击。(5)日志记录:记录网络流量和攻击事件,便于审计和分析。3.3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和报警潜在的攻击行为。以下是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数据采集模块:收集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应用程序日志等信息。(2)分析引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正常和异常流量。(3)特征库:存储已知的攻击特征,用于识别和匹配攻击行为。(4)报警模块: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向管理员发送报警信息。(5)用户界面: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便于管理员查看和管理入侵检测系统。第四章数据安全4.1数据加密4.1.1加密概述数据加密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将数据转换成不可读的形式,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加密过程涉及将原始数据(明文)转换成加密数据(密文),仅当拥有解密密钥时,密文才能被还原为明文。4.1.2加密算法加密算法主要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两大类。(1)对称加密算法:采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AES等。(2)非对称加密算法:采用一对密钥,分别为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4.1.3加密技术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等领域。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数据加密应用:(1)SSL/TLS加密:用于保护网络通信过程中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2)数据库加密: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3)文件加密:对重要文件进行加密,保证文件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4.2数据备份与恢复4.2.1备份概述数据备份是指将数据从原始存储位置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的过程,以防止数据丢失、损坏或遭受攻击。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4.2.2备份策略(1)完全备份:备份整个数据集,适用于数据量较小或变化不频繁的场景。(2)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适用于数据量较大或变化频繁的场景。(3)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有一定变化频率的场景。4.2.3备份介质备份介质包括硬盘、光盘、磁带、云存储等。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应考虑存储容量、传输速度、可靠性等因素。4.2.4数据恢复数据恢复是指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原始存储位置或新的存储位置的过程。数据恢复操作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恢复数据的时间点。(2)选择合适的备份介质和备份策略。(3)执行数据恢复操作。(4)验证恢复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4.3数据访问控制4.3.1访问控制概述数据访问控制是指对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管理和限制,保证数据安全。访问控制主要包括身份验证、授权和审计三个环节。4.3.2访问控制策略(1)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根据用户角色分配权限,实现数据访问的精细化管理。(2)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RBAC):根据预设规则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3)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根据用户属性和环境属性动态分配权限。4.3.3访问控制实施(1)用户身份验证:通过密码、生物识别、证书等方式验证用户身份。(2)权限分配:根据用户角色和访问控制策略分配权限。(3)访问控制审计:对用户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以便发觉异常行为和安全漏洞。4.3.4访问控制技术(1)访问控制列表(ACL):用于定义用户或用户组对资源的访问权限。(2)访问控制策略引擎:实现访问控制策略的自动管理和执行。(3)安全标签: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和标记,实现基于标签的访问控制。第五章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5.1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技术之一,旨在保证系统或网络中的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当前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密码认证:密码认证是最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用户需要提供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通过认证。为了提高密码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强密码策略,如增加密码长度、使用复杂字符组合等。(2)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结合了两种不同的身份认证方法,通常包括密码和动态令牌。动态令牌是一种基于时间或挑战应答机制的硬件或软件设备,能够一次性密码。(3)生物特征认证:生物特征认证利用用户的生理特征(如指纹、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等)进行身份认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数字证书认证:数字证书认证是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身份认证方法,通过数字证书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5.2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以下为常见的访问控制策略:(1)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BAC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用户在访问资源时,需要具备相应的角色和权限。(2)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基于规则的访问控制通过定义一系列规则来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这些规则通常包括资源的类型、用户属性等条件。(3)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ABAC根据用户的属性(如职位、部门等)以及资源的属性(如敏感级别、访问时间等)进行访问控制。(4)最小权限原则:最小权限原则要求用户在访问资源时,仅授予必要的权限,以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5.3访问控制模型访问控制模型是用于描述访问控制策略和实现机制的框架。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访问控制模型:(1)DAC模型:DAC(DiscretionaryAccessControl)模型基于自主访问控制原则,允许资源的所有者决定其他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2)MAC模型:MAC(MandatoryAccessControl)模型基于强制访问控制原则,由安全策略管理员对资源进行分类,并强制执行访问控制策略。(3)RBAC模型:RBAC(RoleBasedAccessControl)模型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角色,并为角色分配权限,从而实现对资源的访问控制。(4)ABAC模型:ABAC(AttributeBasedAccessControl)模型根据用户和资源的属性进行访问控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5)PBAC模型:PBAC(PolicyBasedAccessControl)模型将访问控制策略抽象为一系列规则,通过对规则进行解析和执行来实现访问控制。第六章网络安全策略与管理6.1安全策略制定6.1.1安全策略的定义与作用安全策略是指针对组织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所制定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和规则。安全策略的制定对于保障组织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作用包括:明确安全目标、规范安全行为、指导安全资源配置、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等。6.1.2安全策略制定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安全策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2)实用性原则: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策略。(3)全面性原则:全面考虑各种安全风险,保证安全策略的完整性。(4)动态性原则: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安全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安全策略。6.1.3安全策略制定的方法(1)分析组织业务需求,明确安全目标。(2)评估组织现有安全状况,识别安全隐患。(3)参照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制定安全策略。(4)组织内部讨论和论证,保证安全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6.2安全管理组织6.2.1安全管理组织的设置安全管理组织是负责组织网络安全工作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落实安全策略、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检查、应对安全事件等。安全管理组织应设立以下部门:(1)安全策略制定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安全策略。(2)安全管理执行部门:负责安全策略的执行和监督。(3)安全技术支持部门:提供安全技术支持和服务。(4)安全应急响应部门:负责应对网络安全事件。6.2.2安全管理组织的职责(1)制定和落实安全策略,保证组织信息安全。(2)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4)建立安全事件应对机制,及时应对网络安全事件。(5)配合国家相关部门,共同维护网络安全。6.3安全风险管理6.3.1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识别是指对组织网络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其主要方法包括:(1)业务流程分析:分析业务流程中的安全风险。(2)技术评估:评估现有技术的安全功能。(3)信息安全审计:检查组织信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4)安全事件分析:分析已发生的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6.3.2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其主要方法包括:(1)定量评估: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对安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2)定性评估:根据专家经验和实际情况,对安全风险进行定性分析。(3)综合评估:结合定量和定性的评估结果,对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6.3.3安全风险应对安全风险应对是指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其主要措施包括:(1)预防措施: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2)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安全风险带来的影响。(3)恢复措施:在安全事件发生后,尽快恢复正常业务运行。(4)改进措施:总结安全事件经验,不断改进安全管理策略和措施。第七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7.1国内外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概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国际范围内,联合国、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在国内,我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维护网络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对网络空间实行管理和监督。(2)网络安全法:作为我国网络安全的基本法,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安全的总体要求、网络安全制度和法律责任等内容。(3)相关行政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措施规定》等,对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4)部门规章:如《互联网安全防护管理办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对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审查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在国际层面,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1)联合国: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宣言》,提出了一系列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原则。(2)欧盟:欧盟制定了《网络安全指令》,要求成员国建立网络安全机构,加强网络安全防护。(3)美国:美国制定了《网络安全法》、《爱国者法》等,对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等方面进行了规定。7.2法律责任与合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对违反网络安全规定的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1)民事责任:违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2)行政责任:违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构成违法行为的,应当承担行政责任,包括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等。(3)刑事责任:违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合规是指企业、个人在网络活动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自律准则。合规有助于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企业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保证网络安全的合规性。7.3网络犯罪与法律对策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违法活动的行为。网络犯罪具有手段隐蔽、跨境性、专业性等特点,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犯罪类型:(1)网络诈骗:通过网络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2)网络盗窃: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或者信息。(3)网络传播淫秽物品:在网络播淫秽色情信息。(4)网络恐怖主义:利用网络传播恐怖主义思想,煽动实施恐怖活动。针对网络犯罪,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法律对策:(1)加强立法: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法律依据。(2)强化执法: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提高破案率。(3)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4)技术防范: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水平。第八章信息安全评估与审计8.1安全评估方法信息安全评估是保证组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规性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安全评估方法:(1)漏洞扫描:通过自动化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扫描,发觉存在的已知漏洞,评估系统的安全风险。(2)渗透测试:模拟攻击者的攻击行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实际攻击尝试,评估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3)配置审计:对信息系统的配置进行检查,保证符合安全规范,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4)风险评估:通过分析信息系统的资产、威胁、脆弱性和影响,评估系统的整体安全风险。(5)合规性评估:检查信息系统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8.2安全审计流程安全审计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以下为安全审计的基本流程:(1)审计准备: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方法和工具,制定审计计划。(2)审计实施:按照审计计划,对信息系统进行实地检查、访谈和数据分析。(3)审计发觉:整理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风险和不足,形成审计报告。(4)审计报告:撰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过程、发觉的问题、风险等级和建议。(5)审计整改:针对审计发觉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6)审计跟踪: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保证整改措施的落实。8.3安全评估与审计工具安全评估与审计工具是实施信息安全评估和审计的关键支撑,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工具:(1)漏洞扫描工具:如Nessus、OpenVAS等,用于自动化扫描信息系统中的漏洞。(2)渗透测试工具:如Metasploit、BurpSuite等,用于模拟攻击者的攻击行为。(3)配置审计工具:如Tripwire、Puppet等,用于检查信息系统的配置是否符合安全规范。(4)风险评估工具:如RiskWatch、ORM等,用于评估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风险。(5)合规性评估工具:如ISO27001、NIST等,用于检查信息系统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6)审计管理工具:如ArcSight、LogRhythm等,用于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第九章信息技术安全发展趋势9.1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异常检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分析,发觉异常行为,从而实现对网络攻击的预警和防范。(2)恶意代码识别: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可疑文件进行自动识别,提高恶意代码检测的准确性。(3)安全事件响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安全事件的自动响应,降低安全事件对业务的影响。(4)安全策略优化:根据网络环境的变化,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调整安全策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效果。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例如,对抗性样本攻击、模型窃取等。因此,在网络安全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与安全防护措施相结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环境。9.2云计算与网络安全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服务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云计算在网络安全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共享: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管理和调度,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2)灵活扩展:云计算平台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资源,满足网络安全防护的弹性需求。(3)成本优势:云计算平台可以降低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成本,提高安全投入效益。(4)安全技术集成:云计算平台可以集成多种安全技术,提高网络安全防护的全面性。但是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泄露、云平台安全漏洞、恶意攻击等。因此,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防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数据安全: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2)完善安全策略: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策略,保证云计算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3)加强安全监控:对云计算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行为并及时处理。(4)提升安全技术:持续研发和引入先进的安全技术,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9.3大数据与网络安全大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对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大数据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事件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安全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发觉攻击者的行为特征和攻击手段。(2)威胁情报:通过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整合各类网络安全信息,形成威胁情报,为网络安全防护提供支持。(3)预测性防护: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防护措施。(4)安全策略优化: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调整网络安全策略,提高防护效果。但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挑战。例如,数据隐私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永金融知识竞赛策划
- 厨房安全卫生
- 【辽海版】《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下册【辽海版】《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6.1防毒禁毒多宣传·毒品预防知多少 课件
- 医疗机构财务会计聘用合同
- 家具制造存储协议
- 投标联合体文化融合协议
- 城市安全用车租赁合同样本
- 建筑混凝土工程皮卡租赁协议
- 城市广场绿化工程合同协议书
- 体育馆玻璃膜施工合同
- 铝熔铸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 关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 数学名词中英文词汇表
- 甲醇-水精馏填料塔的设计
- 吹风机成品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指引
- 中介人合作协议(模版)
- 财务管理制度-家电行业
- 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形象标识、金属牌匾样式
- 班主任工作满意度测评表
- 德国WMF压力锅使用手册
- 《寻找消失的爸爸》(图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