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解决方案设计_第1页
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解决方案设计_第2页
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解决方案设计_第3页
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解决方案设计_第4页
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解决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支付技术解决方案设计TOC\o"1-2"\h\u4689第一章安全支付框架概述 3322941.1安全支付体系架构 3285231.1.1安全支付体系架构的层次结构 3161261.1.2安全支付体系架构的关键要素 3248481.2安全支付关键技术 360601.2.1加密技术 4286261.2.2认证技术 4153921.2.3安全协议 4161011.2.4风险控制技术 435161.2.5硬件安全 412594第二章身份认证与授权 457732.1用户身份认证 4143932.1.1认证方式 4233412.1.2认证流程 489212.1.3安全措施 584252.2设备认证 5131692.2.1设备指纹 5291492.2.2设备绑定 5163812.2.3安全防护 5141142.3授权管理 5297182.3.1权限分类 6167092.3.2授权流程 6194572.3.3安全措施 66562第三章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6228353.1数据加密技术 628973.1.1加密概述 692043.1.2对称加密 622493.1.3非对称加密 6232953.1.4混合加密 6315983.2数据完整性保护 7187793.2.1完整性保护概述 7134663.2.2数字签名 730043.2.3哈希算法 7132843.3加密算法选择与优化 726083.3.1加密算法选择 7216843.3.2加密算法优化 78159第四章安全支付协议 7177664.1安全支付协议概述 7271784.2SSL/TLS协议 8318764.3国产密码算法应用 816753第五章防止欺诈与恶意攻击 9176395.1欺诈检测与防范 9126075.1.1用户行为分析 9326985.1.2实时监控与风险评分 9129815.1.3欺诈规则库与机器学习 9296165.2恶意代码防范 9172565.2.1应用程序安全审核 9314815.2.2安全沙箱技术 910355.2.3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 10116965.3支付风险监测 1096365.3.1交易数据分析 10217155.3.2设备指纹识别 10248525.3.3响应机制与应急处理 104627第六章移动设备安全管理 10215676.1移动设备安全策略 10191886.1.1策略制定 10146156.1.2策略实施与评估 1166786.2移动设备管理 11200526.2.1设备注册与认证 11244776.2.2设备监控与维护 11180846.3移动应用安全管理 1246336.3.1应用审核与认证 12313776.3.2应用安全防护 1215189第七章支付交易安全审计 12149677.1审计策略制定 12104857.2审计数据采集与存储 13187467.3审计数据分析与报告 1322235第八章安全支付用户体验 1434868.1优化支付流程 1424498.2用户隐私保护 14141928.3用户教育与培训 15350第九章法律法规与合规性 15160959.1法律法规概述 15129769.1.1国家法律 1560689.1.2行政法规 1558729.1.3部门规章 15325969.1.4地方性法规 162699.2合规性评估与审查 16173199.2.1合规性评估 16315459.2.2合规性审查 1646969.3法律风险防范 1681069.3.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和培训 1669319.3.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16113689.3.3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16257679.3.4严格审查合作方 16210939.3.5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1729743第十章安全支付技术发展趋势 1762310.1生物识别技术 17787210.2区块链技术 172017210.3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17第一章安全支付框架概述1.1安全支付体系架构移动支付作为一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保证用户资金的安全,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移动支付体系架构。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安全支付体系架构:1.1.1安全支付体系架构的层次结构安全支付体系架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服务层、网络层和硬件层。(1)应用层:主要包括用户界面、支付应用、支付协议等。在这一层,支付应用需要遵循严格的安全规范,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2)服务层:主要包括支付服务提供商、支付网关、风险控制等。在这一层,支付服务提供商需要保证支付过程的安全,防止欺诈行为。(3)网络层:主要包括移动网络、互联网等。在这一层,需要采用加密、认证等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4)硬件层:主要包括移动设备、安全芯片等。在这一层,硬件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防止物理攻击。1.1.2安全支付体系架构的关键要素安全支付体系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身份认证:保证支付过程中用户的身份真实可靠。(2)数据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3)完整性验证:保证传输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4)访问控制:限制对支付系统的访问,防止未授权操作。(5)风险监控与控制:实时监测支付过程,发觉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1.2安全支付关键技术为了构建安全支付体系架构,以下关键技术:1.2.1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障移动支付安全的核心技术。通过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可以有效防止数据泄露。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等。1.2.2认证技术认证技术主要用于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支付过程的合法性。常见的认证技术包括数字签名、证书认证、生物识别等。1.2.3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保障移动支付数据传输安全的关键。常用的安全协议有SSL/TLS、WPA等。1.2.4风险控制技术风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实时风险监测、用户行为分析、欺诈检测等。通过对支付过程中的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发觉并防范欺诈风险。1.2.5硬件安全硬件安全是移动支付安全的基础。采用安全芯片、安全存储等硬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支付过程的安全性。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移动支付体系架构,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服务。第二章身份认证与授权2.1用户身份认证在移动支付领域,用户身份认证是保证支付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用户身份认证的技术解决方案。2.1.1认证方式(1)密码认证:用户通过输入预设的密码进行身份验证。这种方式简单易用,但安全性较低,容易被破解。(2)生物识别认证:包括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认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需要硬件支持。(3)二维码认证: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身份验证。这种方式结合了密码和生物识别的优势,安全性较高。2.1.2认证流程(1)用户注册:用户在移动支付平台上注册账号,填写个人信息并设置密码。(2)用户登录: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系统对密码进行加密存储和验证。(3)二维码认证:在用户登录成功后,系统动态二维码,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身份认证。2.1.3安全措施(1)密码找回:用户提供注册时填写的手机号码或邮箱,通过短信或邮件找回密码。(2)密码强度:要求用户设置复杂度较高的密码,提高安全性。(3)登录异常检测:系统监测用户登录行为,发觉异常登录时,提醒用户更改密码。2.2设备认证设备认证是指对用户使用的移动设备进行身份验证,以保证支付安全。以下是设备认证的技术解决方案。2.2.1设备指纹设备指纹是指通过收集设备硬件信息(如IMEI、MAC地址等)和软件信息(如操作系统版本、应用列表等)的一组特征值。通过比对设备指纹,系统可以识别出用户设备。2.2.2设备绑定用户在移动支付平台上绑定设备,后续支付操作需在绑定的设备上进行。设备绑定可以防止他人恶意操作。2.2.3安全防护(1)设备开启:要求用户在支付前开启设备,保证设备未被他人控制。(2)设备异常检测:系统监测设备使用情况,发觉异常行为时,提醒用户注意安全。2.3授权管理授权管理是指对用户在移动支付平台上的操作进行权限控制,以下为授权管理的具体方案。2.3.1权限分类(1)基础权限:用户在注册时默认拥有,如查看账户信息、修改密码等。(2)功能权限:用户在使用特定功能时需申请,如绑定银行卡、发起支付等。(3)管理权限:管理员拥有的权限,如用户管理、数据分析等。2.3.2授权流程(1)用户申请:用户在移动支付平台上申请特定功能权限。(2)系统审核:系统根据用户身份、设备信息等因素进行审核。(3)授权通过:审核通过后,用户获得相应权限。2.3.3安全措施(1)权限撤销:用户可以随时撤销已授权的权限,保证账户安全。(2)权限变更通知:系统在用户权限发生变更时,及时通知用户。(3)权限审计:定期对用户权限进行审计,防止权限滥用。第三章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3.1数据加密技术3.1.1加密概述在移动支付领域,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加密过程是将原始数据(明文)通过加密算法转换为不可读的密文,使得非法用户无法直接获取数据内容。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三种类型。3.1.2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AES、DES、3DES等。对称加密算法具有加密速度快、处理效率高等优点,但密钥的分发和管理较为困难。3.1.3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分别为公钥和私钥。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非对称加密算法解决了密钥分发和管理的问题,但加密速度较慢,不适合处理大量数据。3.1.4混合加密混合加密结合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点,首先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对称加密的密钥进行加密,再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常见的混合加密方案有SSL/TLS、IKE等。3.2数据完整性保护3.2.1完整性保护概述数据完整性保护是指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或破坏。完整性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数字签名、哈希算法等。3.2.2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一种基于公钥密码学的完整性保护技术。发送方使用私钥对原始数据数字签名,接收方使用公钥验证签名。常见的数字签名算法有RSA、ECDSA等。3.2.3哈希算法哈希算法是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哈希值可以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常见的哈希算法有MD5、SHA1、SHA256等。3.3加密算法选择与优化3.3.1加密算法选择在选择加密算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安全性:加密算法应具备较强的抗攻击能力,防止非法用户破解密文。(2)效率:加密算法应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以满足实时性要求。(3)兼容性:加密算法应与其他系统、设备兼容,便于集成和部署。3.3.2加密算法优化针对移动支付领域的特点,以下是对加密算法的优化建议:(1)优化加密算法的运算速度,以满足实时性要求。(2)引入更高效的加密算法,如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ECC算法。(3)结合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组合,如SSL/TLS与IKE的组合。(4)针对移动设备计算能力有限的现状,采用轻量级加密算法,如SM算法。第四章安全支付协议4.1安全支付协议概述安全支付协议是移动支付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证交易过程中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移动支付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支付协议主要包括SSL/TLS协议、国产密码算法等。这些安全支付协议为移动支付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降低了支付过程中潜在的风险。4.2SSL/TLS协议SSL(SecureSocketsLayer)协议和TLS(TransportLayerSecurity)协议是两种广泛应用的网络安全协议,它们为网络通信提供了端到端的安全保障。SSL/TLS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加密、身份验证和完整性保护。在移动支付领域,SSL/TLS协议主要应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当用户进行支付操作时,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会建立一条SSL/TLS加密通道,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取和篡改。SSL/TLS协议还具有以下特点:(1)�鉴权机制:SSL/TLS协议采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验证,保证通信双方的身份真实性。(2)加密算法:SSL/TLS协议支持多种加密算法,如AES、RSA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需求。(3)传输效率:SSL/TLS协议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尽量减少传输延迟,提高用户体验。(4)兼容性:SSL/TLS协议与现有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兼容,便于部署和推广。4.3国产密码算法应用国产密码算法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密码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的安全性。在移动支付领域,国产密码算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称加密算法:国产密码算法如SM1、SM4等,可用于加密移动支付过程中的敏感数据,保证数据机密性。(2)非对称加密算法:国产密码算法如SM2,可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保证数据完整性和身份真实性。(3)哈希算法:国产密码算法如SM3,可用于数据摘要和验证,保证数据完整性。(4)密钥管理:国产密码算法可用于密钥、存储和管理,提高密钥的安全性。(5)安全认证:国产密码算法可用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身份验证,保证通信双方的真实性。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国产密码算法在安全支付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国产密码算法的功能,可以为移动支付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持。第五章防止欺诈与恶意攻击5.1欺诈检测与防范在移动支付领域,欺诈行为是威胁用户资金安全的重要因素。本节主要讨论欺诈检测与防范的策略。5.1.1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是欺诈检测的基础。通过收集用户的历史交易数据,分析用户的支付习惯、交易频率、交易金额等特征,建立用户行为模型。当用户发生异常行为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5.1.2实时监控与风险评分在支付过程中,系统应实时监控交易行为,并结合用户行为模型进行风险评分。风险评分系统应考虑包括IP地址、设备信息、支付方式等多个因素,以确定交易的风险等级。5.1.3欺诈规则库与机器学习构建欺诈规则库,对已知的欺诈模式进行分类和识别。同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新的欺诈模式进行学习和预测,以提高欺诈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5.2恶意代码防范恶意代码是移动支付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本节主要讨论恶意代码的防范措施。5.2.1应用程序安全审核对移动支付应用程序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核,保证应用程序不含有恶意代码。安全审核应包括代码审计、漏洞扫描等步骤。5.2.2安全沙箱技术采用安全沙箱技术,对移动支付应用程序进行运行时监控。通过模拟真实的运行环境,检测应用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恶意行为。5.2.3安全更新与补丁管理及时发布安全更新和补丁,修复已知的漏洞。同时通过自动化工具对移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设备上的支付应用程序保持最新状态。5.3支付风险监测支付风险监测是保障移动支付安全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讨论支付风险监测的策略。5.3.1交易数据分析对交易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异常交易模式。通过分析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交易金额等多个维度,发觉潜在的风险交易。5.3.2设备指纹识别采用设备指纹识别技术,对用户的支付设备进行唯一标识。通过设备指纹,可以追踪用户的支付行为,及时发觉异常设备。5.3.3响应机制与应急处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发觉的支付风险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支付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第六章移动设备安全管理6.1移动设备安全策略6.1.1策略制定移动设备安全策略的制定是保证移动支付安全的基础。本节主要讨论移动设备安全策略的制定原则、内容及其在移动支付领域中的应用。(1)原则:移动设备安全策略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实用性:策略应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便于用户遵循和执行。动态性: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策略应不断调整和完善。完整性:策略应涵盖移动设备安全的各个方面,保证全面防护。(2)内容:移动设备安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备管理:对移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设备注册、设备认证、设备监控等。数据安全:对移动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对移动应用进行安全审核,保证应用的安全性。用户权限管理:对移动设备用户进行权限管理,防止未授权访问。6.1.2策略实施与评估移动设备安全策略的实施和评估是保证策略有效性的关键环节。(1)实施:移动设备安全策略的实施应包括以下方面:宣传培训:加强移动设备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技术支持:提供技术手段,如加密、认证等,保障策略的实施。监控与预警:建立移动设备安全监控与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处理安全隐患。(2)评估:移动设备安全策略的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安全效果评估:评估策略实施后移动设备的安全状况,验证策略的有效性。用户满意度评估:了解用户对移动设备安全策略的满意程度,不断优化策略。6.2移动设备管理6.2.1设备注册与认证移动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设备注册与认证。设备注册是指将移动设备纳入统一管理,设备认证则保证设备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1)设备注册:移动设备注册包括以下步骤:设备信息采集:收集移动设备的硬件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设备识别:根据设备信息唯一标识,便于后续管理。设备入库:将设备信息存入设备管理数据库。(2)设备认证:移动设备认证主要包括以下方法:数字证书:为移动设备颁发数字证书,保证设备身份的真实性。动态令牌:动态令牌,验证设备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合法性。6.2.2设备监控与维护移动设备监控与维护是保证移动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1)设备监控:移动设备监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状态监控:实时获取移动设备的状态信息,如电量、网络连接等。异常行为检测:识别移动设备中的异常行为,如恶意软件、异常流量等。(2)设备维护:移动设备维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软件更新:及时为移动设备更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硬件维修:对损坏的移动设备进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3移动应用安全管理6.3.1应用审核与认证移动应用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应用审核与认证。应用审核是指对移动应用进行安全性评估,认证则保证应用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可靠性。(1)应用审核:移动应用审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代码安全:检查应用代码,保证无安全漏洞。功能安全:验证应用功能,保证其符合移动支付安全要求。数据安全:评估应用对用户数据的处理方式,保证数据安全。(2)应用认证:移动应用认证主要包括以下方法:数字签名:为应用颁发数字签名,保证应用来源的真实性。安全标签:为应用添加安全标签,便于用户识别安全应用。6.3.2应用安全防护移动应用安全防护是指针对移动应用的安全威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防护措施:移动应用安全防护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加密存储:对应用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安全通信:采用加密通信协议,保证应用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恶意代码检测:识别并拦截恶意代码,防止其破坏应用。(2)防护策略:移动应用安全防护策略包括以下方面:应用加固:对应用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攻击能力。代码混淆:对应用代码进行混淆,降低被破解的风险。应用隔离:隔离敏感应用,防止恶意应用对移动支付造成影响。第七章支付交易安全审计7.1审计策略制定支付交易安全审计是保证移动支付领域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审计策略制定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审计策略应涵盖移动支付交易的全过程,包括支付、清算、结算等环节。(2)针对性原则:审计策略应根据移动支付业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3)动态性原则:审计策略应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和技术更新,不断调整和完善。具体审计策略如下:(1)制定审计目标和范围:明确审计的主要目标,如验证支付交易的真实性、合规性、安全性等,同时确定审计的范围,包括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渠道等。(2)制定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审计程序,包括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环节。(3)确定审计方法: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如数据分析、现场检查、访谈等,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设立审计团队:组建具备专业素质的审计团队,负责实施审计工作,并对审计结果负责。7.2审计数据采集与存储审计数据采集与存储是审计工作的基础,以下为相关内容:(1)数据采集:(1)支付交易数据:包括支付金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支付渠道等。(2)支付系统日志:记录支付系统的运行状态、操作行为等信息。(3)支付工具数据:如银行卡、第三方支付账户等信息。(4)支付渠道数据:包括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渠道的相关信息。(2)数据存储:(1)建立审计数据仓库: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专门的审计数据仓库中,便于后续分析。(2)数据加密存储:为保证数据安全,应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3)数据备份:定期对审计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7.3审计数据分析与报告审计数据分析与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以下为相关内容:(1)数据分析:(1)异常交易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觉可能存在的异常交易,如重复支付、异常金额等。(2)风险识别:分析支付交易中的风险点,如支付渠道安全风险、支付工具漏洞等。(3)合规性分析:检查支付交易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2)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结构:包括审计背景、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发觉、审计结论等。(2)审计报告撰写:审计团队根据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3)审计报告提交:将审计报告提交给相关管理部门,以便及时发觉问题并进行整改。(4)审计报告公开: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报告,提高移动支付领域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第八章安全支付用户体验8.1优化支付流程在移动支付领域,优化支付流程是提升用户安全支付体验的关键环节。支付界面设计需简洁直观,降低用户误操作的风险。通过引入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简化密码输入步骤,加快支付速度。采用智能识别技术,根据用户支付历史和习惯,自动填充常用信息,减少输入环节。同时引入预支付确认机制,即在用户完成支付操作前,通过短信或弹窗形式,对交易金额及目的地进行二次确认,有效防止误操作或欺诈行为。优化支付流程还应注重异常交易监测与响应。通过建立智能风控系统,实时监控支付行为,一旦发觉异常,立即启动预警机制,提醒用户注意支付安全。8.2用户隐私保护在移动支付过程中,用户隐私保护是构建安全支付环境的重要方面。为保障用户隐私,支付平台需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对用户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避免泄露个人隐私。建立健全的用户隐私保护政策,明确用户数据的使用范围和目的,获取用户授权后再进行数据处理。定期审计和更新隐私政策,保证其与当前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保持一致。在用户端,提供隐私设置选项,允许用户自定义个人信息共享的范围和方式。通过这些措施,既满足了用户对便捷支付的需求,又保障了其隐私权益。8.3用户教育与培训用户教育与培训是提升安全支付意识的关键环节。支付平台应通过多种渠道,如线上教程、线下讲座、宣传册等形式,向用户普及移动支付的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应涵盖支付操作流程、安全防范措施、隐私保护策略等,帮助用户正确理解和掌握安全支付技能。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用户了解支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欺诈手段,提高其识别和防范能力。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安全支付竞赛或讲座,激发用户参与安全支付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安全支付氛围。通过持续的用户教育与培训,提升整体支付环境的安全性。第九章法律法规与合规性9.1法律法规概述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其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组成。以下对移动支付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概述:9.1.1国家法律国家法律层面,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这些法律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保障。9.1.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层面,主要有《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对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监管以及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等方面进行了规定。9.1.3部门规章部门规章层面,涉及移动支付的相关规章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支付风险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服务市场秩序的通知》等。这些规章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操作流程、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9.1.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层面,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移动支付的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移动支付安全管理规定》等。这些法规对移动支付在本地区的推广应用和安全监管起到了积极作用。9.2合规性评估与审查为保证移动支付业务的合规性,支付机构应当进行以下评估与审查:9.2.1合规性评估支付机构应当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全面、系统的合规性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业务模式、技术手段、操作流程等方面。合规性评估应当定期进行,以保证业务始终符合法律法规要求。9.2.2合规性审查支付机构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前,应当向相关监管部门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