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报告_第1页
新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报告_第2页
新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报告_第3页
新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报告_第4页
新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报告TOC\o"1-2"\h\u2189第一章新兴农业技术概述 378011.1新兴农业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3128781.2新兴农业技术发展背景 3173931.3新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332217第二章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挑战 4166712.1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4112652.2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4302492.3农业现代化与新兴农业技术的关系 415474第三章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5275883.1转基因技术 5179163.2组织培养技术 5293743.3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 67782第四章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664204.1物联网技术 6137694.1.1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267164.1.2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追溯中的应用 7270684.1.3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设备中的应用 7165834.2大数据技术 7304194.2.1大数据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7320214.2.2大数据技术在农产品市场分析中的应用 790364.2.3大数据技术在农业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7120674.3人工智能技术 7214624.3.1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85174.3.2人工智能技术在养殖中的应用 89804.3.3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管理中的应用 830147第五章智能农业装备技术 893635.1农业 826145.2自动化控制系统 8172235.3农业无人机 922936第六章节能减排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950646.1节能减排技术概述 9268176.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9118806.2.1农业废弃物概述 9251336.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03516.3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10230946.3.1农业清洁生产概念 10150006.3.2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1028207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10217347.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10238707.1.1政策背景与意义 1030527.1.2政策内容概述 11289727.1.3政策实施效果与挑战 11215677.2生态农业建设模式 11323837.2.1生态农业建设概述 1185797.2.2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类型 11160277.2.3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11211457.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271047.3.1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 1271917.3.2监测与评价方法 1215657.3.3监测与评价结果应用 12193597.3.4监测与评价现状与问题 1225166第八章农业产业融合与新型经营主体 12212018.1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12258588.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12161108.3农业产业链延伸与价值创造 133230第九章新兴农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 13108509.1新兴农业技术政策体系 13125599.1.1政策背景与目标 13245259.1.2政策内容与措施 1390119.2农业产业布局优化 14251679.2.1产业布局现状 14247029.2.2优化措施 14279289.3新兴农业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14176029.3.1基地建设意义 14195969.3.2建设内容与目标 14131279.3.3建设措施 1517790第十章新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策略与建议 151474110.1新兴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15903710.1.1推广范围与速度 1541410.1.2推广主体与方式 15305310.1.3推广效果与问题 152206110.2新兴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 152895310.2.1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152143710.2.2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152874510.2.3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 162897110.3新兴农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 161616010.3.1培训体系建设 16995510.3.2培训方式创新 162877210.3.3人才培养与引进 162878510.3.4培训与就业相结合 16第一章新兴农业技术概述1.1新兴农业技术的定义与分类新兴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农产品质量的一类技术。新兴农业技术涵盖了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2)信息技术:包括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农业装备等。(3)农业机械化技术:包括农业、无人机、自动驾驶拖拉机等。(4)设施农业技术:包括智能温室、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等。(5)生态农业技术:包括有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绿色防控技术等。1.2新兴农业技术发展背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以下背景:(1)国家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科技创新驱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动力,新兴农业技术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3)市场需求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优质化,新兴农业技术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4)生态环境约束: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新兴农业技术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5)农业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新兴农业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1.3新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未来新兴农业技术将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机械化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技术支撑。(2)集成创新成为主流:新兴农业技术将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多种技术的融合与应用。(3)产业链延伸拓展:新兴农业技术将推动农业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现代化。(4)区域发展差异化:不同地区应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兴农业技术。(5)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二章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挑战2.1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农业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经济作物、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产值逐年增长。(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持续上升。(4)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2.2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1)农业生产效率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仍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链较短。(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相对较低,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有待提高。(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大,农业废弃物处理设施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2.3农业现代化与新兴农业技术的关系新兴农业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另,农业现代化为新兴农业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促进了新兴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新兴农业技术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新兴农业技术如智能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新兴农业技术有助于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新兴农业技术如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4)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章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3.1转基因技术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已成为新兴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引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抗性。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转基因作物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病水稻等,在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转基因技术还可用于改良动物品种,提高肉质、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可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转基因抗虫作物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但是转基因技术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如安全性、生态风险等。因此,在推广转基因技术时,应加强监管,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3.2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组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进行无性繁殖和遗传改良的一种生物技术。该技术在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组织培养技术可应用于植物繁殖。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实现植物快速繁殖,提高繁殖效率,降低繁殖成本。组织培养技术还可用于保存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和遗传资源。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手段,可以培育出新品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材料的生产、种子产业化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无毒苗、脱毒苗等,可提高植物生长速度和产量。3.3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具有环保、安全、高效等优点。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势: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安全等。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多种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生物肥料是指利用微生物、动植物残体等生物资源制成的肥料。生物肥料具有以下优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降低化肥使用量等。目前我国生物肥料种类繁多,如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等。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应加大对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第四章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4.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参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产品追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调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1.1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环境,为农民提供种植决策支持。例如,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指导农民合理灌溉;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作物生长环境,预防病虫害。4.1.2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追溯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追溯中的应用,可以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通过在农产品包装上添加RFID标签,可以实现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追踪,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4.1.3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设备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设备中的应用,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调度。例如,通过在农业机械上安装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可以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预防故障;通过远程调度系统,可以合理安排农业机械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资源调查、农产品市场分析和农业政策制定等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精细化调查,为农业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大数据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产品市场分析,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大数据技术还可以为农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4.2.1大数据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农业资源调查中,可以实时获取农田土壤、气候、水资源等信息,为农业规划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了解农田土壤类型、分布和肥力状况,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4.2.2大数据技术在农产品市场分析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农产品市场分析中,可以实时获取农产品价格、供需状况等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例如,通过分析农产品交易数据,可以预测未来农产品价格走势,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4.2.3大数据技术在农业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农业政策制定中,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分析农业产业数据,可以了解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4.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管理等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种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人工智能技术在养殖领域,可以提高养殖效率。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管理,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4.3.1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可以通过作物生长模型、病虫害识别等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例如,通过作物生长模型,可以预测作物生长趋势,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通过病虫害识别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及时采取措施防治。4.3.2人工智能技术在养殖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养殖领域,可以通过智能监控、疾病诊断等技术,提高养殖效率。例如,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养殖环境,保证养殖动物健康成长;通过疾病诊断技术,可以及时发觉疾病,降低养殖损失。4.3.3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管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管理中,可以通过智能调度、优化生产流程等技术,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合理安排农产品加工任务,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第五章智能农业装备技术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农业装备技术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农业装备技术主要包括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农业无人机等。本章将对这些技术进行详细阐述。5.1农业农业是集成了多种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关键技术的智能化农业装备。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代替人工完成种植、施肥、喷药、收割等任务,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温室种植、果园采摘、水稻种植等。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在技术水平、产品功能、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未来,我国应加大对农业的研发投入,提高其智能化水平,扩大应用范围。5.2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智能决策和自动控制的一种智能农业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灌溉控制系统、施肥控制系统、环境监测控制系统等。灌溉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信息,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的启停,实现节水灌溉。施肥控制系统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自动调整肥料种类和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调整通风、降温、加湿等设备,保证作物生长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我国应进一步优化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5.3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机是一种利用遥控或自主导航技术,完成农业生产任务的无人驾驶飞行器。农业无人机具有操作简便、作业效率高、成本较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植保、施肥、播种等领域。我国农业无人机市场发展迅速,已有多家企业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无人机产品。但是在无人机监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等方面,我国仍存在一定不足。未来,我国应加强农业无人机的监管,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推动农业无人机技术创新,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第六章节能减排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6.1节能减排技术概述节能减排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主要包括节能技术、减排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6.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2.1农业废弃物概述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这些废弃物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往往被视为无用的垃圾,但科技的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了一种新的节能减排途径。6.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1)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生物质能利用等。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畜禽粪便处理技术:通过厌氧消化、好氧发酵等方法,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生物燃气等资源,减少环境污染。(3)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技术: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将果渣、菜渣等加工成饲料、肥料等。6.3农业清洁生产技术6.3.1农业清洁生产概念农业清洁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投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6.3.2农业清洁生产技术(1)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规律,精确计算施肥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生物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方法,替代化学农药,降低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3)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用水量。(4)节能减排型农业生产模式:推广节能型农业机械、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模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5)生态农业技术:通过种植结构调整、轮作、间作等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农业环境污染。通过以上节能减排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有望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7.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7.1.1政策背景与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旨在规范农业生产活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本节将从政策背景与意义两个方面展开论述。7.1.2政策内容概述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2)实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掌握农业生态环境状况;(3)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4)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5)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保障。7.1.3政策实施效果与挑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政策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不完善等。7.2生态农业建设模式7.2.1生态农业建设概述生态农业建设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7.2.2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类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生态农业园区模式;(2)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3)生态农业观光模式;(4)生态农业示范模式。7.2.3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的优势与挑战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具有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支持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开拓难度大等挑战。7.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7.3.1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包括监测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体系、监测与评价数据平台等。构建完善的监测与评价体系,有助于全面了解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7.3.2监测与评价方法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监测、模型模拟等。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与评价方法。7.3.3监测与评价结果应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应用于政策制定、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通过监测与评价,可以及时发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为政策调整和农业生产改进提供依据。7.3.4监测与评价现状与问题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监测网络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加强和改进。第八章农业产业融合与新型经营主体8.1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显著。农业产业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内部融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例如,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的出现,丰富了农业产业内涵。(2)产业间融合: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农业产业链的拓展和升级。如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3)区域间融合:不同地区农业产业间的优势互补,形成区域间的农业产业链。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农业资源配置、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合作。8.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政策扶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为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人才培养: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经营管理培训等,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整体素质。(3)技术支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4)市场拓展: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拓展市场空间。8.3农业产业链延伸与价值创造农业产业链延伸与价值创造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农业产业链延伸与价值创造:(1)产业链上游: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2)产业链中游:发展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市场渠道。(3)产业链下游:优化农产品销售网络,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4)产业链延伸:拓展农业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5)价值创造: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第九章新兴农业技术政策与产业布局9.1新兴农业技术政策体系9.1.1政策背景与目标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兴农业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为促进新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9.1.2政策内容与措施新兴农业技术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新兴农业技术的研发,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创新主体开展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2)优化政策环境。制定相关政策,为新兴农业技术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3)加强人才培养。实施农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新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人才保障。(4)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等形式,加大新兴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9.2农业产业布局优化9.2.1产业布局现状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布局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等。为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9.2.2优化措施(1)发挥区域优势。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农业产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业附加值。(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4)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9.3新兴农业技术产业基地建设9.3.1基地建设意义新兴农业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有助于优化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