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总体分析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教学准备:指南针、年历卡、24时计时法的钟面模型、面积单位卡片、简易天平等。课时安排:59课时。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难点:建立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指南针。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指南针。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5、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作业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方向北西东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辩认地图上的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2、在活动中,体会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学会辨认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法。3、能在学习活动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并能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教学难点: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相对性教具学具准备:松鼠、猫、兔、鹿、狗、熊的图片各一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坐的是哪位同学?2、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怎样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二、探索新知1、感悟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从学生上节课绘制的校园示意图中,选择把上方分别定为东、南、西、北的四幅示意图贴在黑板上。(1)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四幅校园示意图有什么不同?(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也像这样,各自把上方定为不同的方向绘制地图,你们觉得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那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3)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留下黑板上把上方定为北的示意图,去掉方位词,只注明“北”。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在示意图上指着一起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三遍。2、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根据第4页下面的校园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图书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大门在操场的什么方向?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2)操场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操场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操场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操场体育馆的在什么方向?3、争当优秀的导游根据第2页的主题图,组织争当优秀导游的活动。(1)我国首都北京的天空门广场有哪些主要建筑?(2)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能用东南西北和课外知识,向游客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吗?请同学们先试着介绍介绍,待会儿从你们中评选出优秀导游。(3)采用自愿的方式请导游介绍天安门广场,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评选优秀导游。三、巩固练习1、练习二第4题学生在地图上圈出北京、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后,独立完成填空。2、数学游戏教师出示猫、兔、鹿、狗、熊、松鼠的图片,把松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注明“北”,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把其他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1)猫在松鼠的西面,兔在松鼠的南面。(2)鹿的西面是松鼠,狗的南面是松鼠。(3)熊既在鹿的北面,又狗的东面。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在地图上辩认东、西、南、北?板书设计: 简单的路线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活动中,体会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学会辨认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法。3、能在学习活动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教具学具准备:指南针教学过程:一、复习:

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

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4图,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

2、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向”。

3、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

4、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

5、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

6、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

三、练习:

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2、第10页第1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

四、总结: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

板书设计:

西北

东北

西

西南

东南

南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认识路线教学目标: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教学准备:路线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

?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三、教学公交站牌

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我们终于找到了1路公交车的站台,可是当我们到了站台却发现路的两边都有这样的站牌,那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呢?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按照什么方位怎么走到动物园?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

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给你单独出去游玩,你还会有信心吗?将它写成数学日记,让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与成功,好吗?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第五课时教学内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8个方向)教学目标: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八个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具学具准备:地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园看看,那么可以乘坐几路车呢?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引入:师出示1路车路线图。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火车站出发向

行驶……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2、出示动物园的导游图。

3、师:我们乘坐1路车来到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动物?

4、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猴子在熊猫的什么方向?狮子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大门出发去看完所有的动物,再从大门出来,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10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图上标出来,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2、独立完成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3、完成第6题。

(1)先让学生看图辨方向,弄清图上方位。(2)叙述行走路线。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五、随堂作业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口算、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课时安排:1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口算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3、利用迁移规律,使学生顺利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法计算。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答(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36÷3、24÷2、30÷3、60÷648÷4、84÷4、80÷2、90÷3二、教授新课:出示主题图: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小组汇报:解题思路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2、20×3=6060÷3=30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600÷3=200(箱)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240÷3=这题如何考虑?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课堂练习:做一做板书设计:口算除法60÷3=20(箱)600÷3=200(箱)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意识。4、能正确估算除法的商。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124÷3≈40(箱)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除法口算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技能。2、进一步提高估算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意识。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口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技能。难点:进一步提高估算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40÷4=80÷4=350÷5=400÷8=540÷9=630÷7=5000÷5=9000÷3=3000÷5=210÷7=学生口算后,抽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思路。二、练习1、P17、5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计算思路。2、P18、6先让学生说题意,再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3、P18、7学生读题后,先让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才让学生列式计算。4、P18、8先小组讨论交流,师讲评。讲评时,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第(2)小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5、P18的“思考题”先让学生找规律再填写。三、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除法口算的巩固练习40÷4=80÷4=350÷5=400÷8=540÷9=630÷7=5000÷5=9000÷3=3000÷5=210÷7=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60÷3280÷73000÷5二、情境引入植树节快到了,三年级两个班的同学们共植树42棵,问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先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再讨论怎么计算?三、探究新知出示例题142÷2=(棵)1、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2、小组用分小棒的方法检验: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可以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0,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是每份1,加起来是21。(1)将十位上的4除以2商2,商2表示2个十,写在十位(2)用除数2乘以商2个十,积4个十,写在被除数4下面。(3)4减4得0,个位移下来。(4)将个位上的2除以2,商1表示2个一,写在个位。(5)2减2得0。得数:商21四、巩固练习1、竖式计算:46÷263÷348÷496÷32、列式计算:(1)被除数是68,除数是2,商是多少?(2)84除以4得多少?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一位数除两位数42÷2=21(棵)212/ˉˉ4ˉ2ˉ4——————22——————0第五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被整除),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难点: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道三年级同学植树的题目,谁还记得是怎么计算的呢?(思考回忆)今天四年级的同学也来植树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探究新知出示例题252÷2=(棵)1、学生尝试解答计算,讨论这道题和昨天的42÷2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解决的?2、用分小棒的方法检验答案:先把四4捆平均分成2份,再把剩下1捆另2根也平均分成2份,加起来26根。3、老师板书、讲解笔算过程: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1)将十位上的5除以2商2,商2表示2个十,写在十位(2)用除数2乘以商2个十,积4个十,写在被除数5下面(3)5减4得1,这个1表示1个十,再和个位上的2个一合并成12(重点理解十位上的余数1是什么意思)(4)将12除以2,商61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5)12减12得0。得数:商264、让学生说一说52÷2和42÷2笔算竖式的区别,说一说52÷2应该注意什么。三、巩固练习1、列竖式计算91÷785÷564÷475÷32、练习四第2题。3、练习四第2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52÷2=26(棵)262/ˉˉ5ˉ2ˉ4——————1212——————0第六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三位数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6≈”。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所以238÷6≈40。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再进行交流。

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3除以6,等于3,3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写在23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5写在十位上。

⑤查。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⑦除。用6除58,等于9。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然后再检查一遍。

二、问题延伸,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

生2:24×6=144,144<236<144×2。

所以,一本相册不够,2本可以。

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

三、基本练习,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独立完成课本“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笔算。

2.请四个同学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位数除三位数396/2ˉ3ˉ8ˉ18—————5854第七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三位数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二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2、引导学生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二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难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先说一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列竖式计算216÷3369÷9426÷6216÷6369÷7426÷6二、练习1、练习四第2、5题。第2题要求学生工整的写出笔算竖式,会根据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进行计算,然后连线。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商的位数,再计算。要求学生工整的写出笔算竖式,会根据笔算除法的一般方法进行计算。2、练习四第4题。练习时让人人参与,既关注运算的正确性,运算算理的表述,又关注运算的速度。3、练习四第3、6题。其中第6题提供了多个信息,让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以此启迪学生的问题意识。4、练习四第7、8题。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应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如,先求出三种水果的总重量,然后用总重量与货车的载重量(1吨)比较;也可以将货车载重量逐一减去三种水果的重量,进行解答。第8题的第(1)题,学生一般会用逐一尝试的方法,即用114分别除以9和6,用125分别除以8和5,由能否得出整数商来判断李老师买哪种玩具。也可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观察题中数据特点,应用基本的乘、除法口算作出判断。如,用125元去买文具,则文具的单价一定是5元,而不是8元,否则不能得到整数件文具。因此,能判断李老师买的文具是钢笔。三、全课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仍有哪些需要同学或是需要老师帮助的吗?第八课时教学内容:除法的验算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2、会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3、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难点: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42÷624÷835÷736÷97×63×85×79×4二、探究新知1、导入模拟主题图提供的素材,创设师生合作购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景。小明用100元买蓝色笔记本,每本蓝色笔记本5元,他可以买几本蓝色笔记本?根据题意列式:100÷5=20将这道除法算式中的商和除数相乘,你发现了什么?20×5=100(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要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揭示课题:除法的验算2、小明用100元买红色笔记本,每本红色笔记本7元,他可以买几本红色笔记本?a、100÷7的验算最后为什么还要加上2?b、100÷5与100÷7的验算方法有什么不同?c、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怎样的?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辅导4、学生汇报,教师板演a、100÷7用商和除数相乘,所得积要再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所以100÷7的验算最后要加上2。b、100÷5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的方法;100÷7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5、教师点拨检验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若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三、反馈练习1、P25的“做一做”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54÷8209÷3856÷72、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354÷6=59498÷5=97……3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有几种情况?哪几种?板书设计:除法的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除数=被除数”的方法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方法。第九课时教学内容:除法的验算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2、会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3、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养。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难点:会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根据左边的算式,填写右边的括号126×7=882882÷7=()443÷3=147……2147×()+()=443二、练习1、练习六(P26)第3题。侧重:①渗透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学习相关知识做准备;②渗透集合思想。2、练习六(P26)第2、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第2题,是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2)先算9辆车能坐多少人,45×9=405,能坐405人,405>389,所以租9辆车够了。3、P27、5题采用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4、练习六(P27)第6题,将估算和笔算用于解决同一个问题之中。假定每箱水果重30千克,4箱草莓重30×4=120千克,120<128,说明草莓每箱比30千克略重一些;6箱杏重30×6=180千克,180﹥144,说明每箱杏不足30千克;5箱水蜜桃重30×5=150千克,150<171,说明每箱水蜜桃比30千克重一些。由此可判断每箱杏最轻。5、练习六(P27)第7题,是有关倍数含义的实际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其数量关系是:成人人数(2个儿童人数)+儿童人数=456,求得儿童人数=456÷3,即152人。三、全课小结主要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第十课时教学内容:商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2.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有零的算理和算法。3、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养。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和掌握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读出下面各数: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1210212010022、口算下面各题:0×2=3×0=0×9=1×0=以上这几题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都等于“0”?(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3、用竖式计算:36÷9=4问:为什么要商4。(因为4×9=36,所以36÷9=4)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引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⑴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在小组中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⑵请2名学生在全班讲这四幅图的意思,并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A、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B、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C、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景写出0÷3=0学生计算后提问:此题为什么要商0?(因为0×5=0,所以0÷5=0)(3)练习:0÷2=0÷3=0÷10=0÷8=(4)根据以上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0除以任何2、教学例6出示题目,理解题意,列出算式。(1)309÷3=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2)420÷3=让学生尝试练习后,集体讲评。三、巩固新知(1)做一做:P29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讲评。(2)练习七第1~4题。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体讲评。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商中间有0的除法309÷3=1033/3ˉ0ˉ9ˉ3——————99———————0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商中间有0和有余数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2、使学生感受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认识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3、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养。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写0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写0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图学习,创设学习氛围1、师揭示学习内容,引出例7情境图提出:用除法算式解决乘车问题,实现“除法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教学。个别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除法算式:832÷4

2、学生尝试、探究、讨论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试算832÷4=

然后让学生解说试算的过程,突出在竖式:832÷4

引导学生交流:不够商1时怎么办?小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写0,同时在用竖式书写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3、商中间有0的计算练习。P3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4、学生讨论有余数商的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出示例7(2)后,让学生观察算式562÷4的竖式与832÷4的区别;引导学生讨论、小结562÷4的计算方法。二、巩固练习1、P32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重在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2、练习八第2、3、4题;学生独立完成。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分析、改正。3、P32的“数学游戏”重在以游戏活动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三、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420÷3=1401403/4ˉ2ˉ0ˉ3——————1212——————0第十二课时教学内容:除法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养。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让学生5分钟口算除法40题。二、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练习1、P33、5让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学生评改2、P34、6先提示学生估一估大致的结果,判断出商的位数,然后用笔算求出准确值。3、P34、7先让学生应用分析的方法将几种不同的买票方案进行比较,得出合算的结果,再进一步向学生发问:“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是合算的?又在什么情况下以团体的方式购票合算?”学生的买票方案基本上是以下两种:①将师生分为成人与学生两组,分别进行购票:10×3+5×50=280(元)②将师生合为一个团体,以团体名义购票:6×(50+3)=318(元)4、P34、8先让学生学会解读图意,学会看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图形象、直观的作用。再组织学生练习口算和笔算。三、补差导优活动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增设部分习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第十三课时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在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进行验算。2、会表达估算的的思路,养成估算的习惯。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4、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进行验算。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和复习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1、P35、1先让同学读题,了解题意。一块草地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人使用,三年级120需要多少块这样的草地?120÷3=40用口算除法计算。并让一名学生来说说是怎样算的?2、P35、2可让学生独立解决,明白这题是用估算。把45看作40,40÷8=5每分钟大约是走50米3、P35、3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请个别同学上来板演。并说说计算的过程。二、复习练习九1—6题1、P36、1出示表格,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请同学估算出商,并请估算比较正确的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让同学拿出纸笔,算出商的准确值。2、36、2估一估,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很快的算出结果。每题请一位同学来说答案并说出是怎样算的。3、P36、3(1)一本《少年百科》的价钱大约是一本《小弥猴》的多少倍?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请一位同学来说答案并说出是怎样算的。100元钱可以买哪些书?这是一道开放题,可让学生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并解决。4、P37、4这是一道笔算题,可让学生独立解决,请先做完的同学板演,集体讲评。5、P37、5这是一道混合运算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6、P37、6出示第六题的情景图。让学生先认真审题,知道题目讲的是什么事?第一个问题:杨叔叔每天卖多少根冰棍?怎么列式?算式:8÷2×30=60(根)第二个问题:杨叔叔4天卖多少钱?这道题可让学生自己思考,独立解决。强调算法多样化。有两种方法,学生掌握一种就可以。1、60×4×3=720(元)2、30×8×3=720(元)三、全课总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第三单元统计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看两种新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准备:格子图。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学会看两种新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教学准备:格子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

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5、小组合作学习

6、小组汇报

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39页例2

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学会看两种新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教学准备:格子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

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10、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1、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平均数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

、、5个

、、4个

、、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探索新知

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6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反馈

小组汇报

4、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呢?

5、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

6、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

(7+5+4+8)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

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7、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6个。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

3.巩固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平均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我从统计部门了解了一组平均数。出示:

(1)195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

(2)1978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

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南宁市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

我们同学家里的住房面积有多大?

你们能算出你们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吗?

我们同学家里的人均住房面积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

100%的同学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幸福的日子,好好学习。

4.拓展

1、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

学生举例

2、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情况,你们想一想老师还需要了解些什么?

4、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出示)

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

5、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是第一排同学的身高,你能很快的求出平均身高吗?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6、这样同一个班里,抽取了两组数据,求出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和130厘米,到底那一个更接近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呢?

请认为是135厘米的同学说说理由。

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平均数例1(14+12+11+15)÷4=52÷4=13(个)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3.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

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

100分

98]

[板书:

99分

99]

[板书:

98分

99]

[板书:

100分

100]

[板书:

96分

98]

[板书:

98分

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

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平均数 例2欢乐队平均身高(148+142+139+141+140)÷5=710÷5=142(厘米)开心队平均身高(144+146+142+145+143)÷5=720÷5=144(厘米)第四单元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难点: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具准备:

投影仪、年历卡片

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9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3.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4.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准备:投影仪、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2小时=(

)分

60秒=(

)分

60分=(

)小时

1星期=(

)天

3分=(

)秒

4星期=(

)天

二、新授。

1、课题:认识年、月、日。

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

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

问: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

2、认识年历。

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

教学生学会看年历,并且指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问题:

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

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

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

3、认识平年和闰年。

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出示几张不同年份的年历)

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3页有关平年、闰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确定闰年的方法:

接着。教师讲解: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55天6小时。

一年以365天计算比较简便,这样一年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即一天。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又因为4年中大的少算的24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长年累月也要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闻,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

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

强调:通常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5

1840

1902

1944

1955

2100

1976

1987

1994

2400

4、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有几个月?一个月中最多的有几天?最少的有几天?还有的月份是多少天?

归纳:习惯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

问: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

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

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

引导学生小结:大月(31天)有:1、3、5、7、8、10、12,小月(30天)有: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5、学会计算全年天数。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然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

简便的算法有:

(1)31×7=217(7个大月)

30×4=120(4个小月)

平年217+120+28=365(天)

闰年217+120+29=366(天)

(2)平年:30×12+7-2=365(天)闰年:30×12+7-1=366(天)

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83页的“做一做”题目。

第2题做完后让学生看年历验证。(计算方法是:30÷7=4……2,商是星期个数。)

四、小结。师: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请学生对照板书回答。懂得了一年有12个月,学会了看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还知道判断闰年与平年。

五、作业。做练习十八的第1-5题。

第5题制作日历,提示学生注意了解明年一月一日是星期几,一要从那一天开始写。

板书设计:年、月、日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有:4、6、9、11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教学难点: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投影仪、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