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专题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原卷版)_第1页
(讲义)专题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原卷版)_第2页
(讲义)专题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原卷版)_第3页
(讲义)专题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原卷版)_第4页
(讲义)专题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目录考情分析阶段特征网络构建时空线索梳理预测【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1.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知识点1.2.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知识点1.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点1.4.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技巧·得分速记】【提升·考向预测】考向0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命题角度:民族危机/政治智慧)考向02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命题角度:合作/统一)考向03南京大屠杀(命题角度:暴行/公祭日)考向04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命题角度:人民的力量/智慧)考向05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命题角度:光辉历程/思想引领/民族解放/民族精神)考点二人民解放战争【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2.1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知识点2.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土地改革、三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技巧·得分速记】【提升·考向预测】考向01重庆谈判(命题角度:和平建国/合作共赢)考向02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命题角度:土地改革)考向03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命题角度:人民的力量)链接中考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趋势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国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命题角度:民族危机/政治智慧/合作/统一/暴行/公祭日/人民的力量/智慧/光辉历程/思想引领/民族解放/民族精神。命题点:九一八事变的影响;西安事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七七事变的内容与影响(考查重点);南京大屠杀的概况;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战(考查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查重点)。人民解放战争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命题角度:和平建国/合作共赢/土地改革/人民力量。命题点:重庆谈判的背景与意义(考查重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与意义(考查重点):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考查重点)、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政治方面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方面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均被粉碎。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经济方面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打破日伪军封锁。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思想文化方面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的反抗意识;毛泽东思想逐渐走向成熟,被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考点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1.1: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1.九一八事变(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扩大: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3)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4)影响:①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②是日本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平衡,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2.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华北危机:含义: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了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1)时间,地点:1935年12月9日,北平新华门前。(2)口号: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背景:①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又侵略华北,民族危机加深。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的主张,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拒绝。(2)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3)结果: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4)历史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局部抗战(1)抗日义勇军:由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成。(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3)国民党部分爱国力量:①1931年,东北军将领马占山,齐齐哈尔会战。②1932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一·二八淞沪会战等。【易混易错】1.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东北三省沦陷的最主要因素是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予抵抗。3.扶持建立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手段和工具。4.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6.西安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不同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知识拓展】1927-1937年国内矛盾的变化:反蒋——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核心素养】知识点1.2: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北平保卫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是赵登禹、佟麟阁。②影响: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国共第二次合作:(1)背景:日军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2)协议内容:①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②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3)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实际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4)意义: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3.全民族抗战的意义(1)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2)促使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深远意义。3.南京大屠杀:(1)背景:①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国民党组织淞沪会战。②日军占领上海后,于1937年12月攻陷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陪都)。(2)史实: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3)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危害严重、遇害人数多。(4)认识:①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充分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野蛮行径,揭露了法西斯势力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和罪恶本性。②要反对战争,崇尚和平;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③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5.相关纪念:2014年开始,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意义:还原历史真相,告慰遇难同胞。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知识拓展】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结成的广泛统一战线,既包括革命力量,也包括中间力量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七七事变(面临民族危亡)——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2.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①大革命时期:国共统一战线②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的正确决策,也是与国民党政府的政策转变分不开的。它的形成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建立了必要的基础,它的建立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4.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原因。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原因。②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起了主导作用。③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强烈。【核心素养】【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知识点1.3:正面战场的抗战1.淞沪会战:(1)开始时间:1937年8月13日。(2)过程: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激战。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初战告捷。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3)影响: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2.台儿庄战役:(1)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打通南北战场决定沿津浦铁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2)时间:1938年。指挥者:李宗仁。(3)意义: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3.武汉会战:(1)开始时间:1938年6月(2)主要战役: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3)结果: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4)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4.第三次长沙会战:(1)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最终获得会战胜利,歼灭大批日军。(2)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1944年初的豫湘桂战役一溃千里。【易混易错】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以武汉保卫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知识点1.4:敌后战场的抗战1.平型关大捷:(1)时间:1937年9月。指挥者:一一五师师长林彪。(2)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注意:平型关战役是正面战场太原会战中的一次战斗)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2)根据地:①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②延安成为了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3)战术: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4)目的:为了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共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5)措施:①政治上: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作用: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经济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强了抗战的力量。)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6)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3.毛泽东的《论持久战》:(1)目的: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2)时间:1938年(3)内容: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4)意义: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觉醒和信心。4.百团大战:(1)概况: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2)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实施报复性的“扫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3)意义: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易混易错】1.台儿庄战役是日军向台儿庄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进行的反击。台儿庄战役被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2.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知识拓展】1.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比较项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区别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武装力量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作战方式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依靠政府和军队)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发动群众)作战地位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2.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1)从政治路线看,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维持全国抗战局面,成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2)从军事战略看,抗日根据地在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军。(3)从战争进程看,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逐渐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3.减租减息VS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变化是因为国内矛盾的变化。(1)打土豪分田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坚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目的:为了调动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土地革命的胜利。(2)减租减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了地主对于农民的封建剥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与抗日积极性。→目的:为了团结各阶层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核心素养】【2022版课标】: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知识点1.5: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1.全民族坚持抗战:(1)正面战场: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2)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3)社会各界: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4)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2.中共七大:(1)时间、地点:1945年4月、陕西延安。(2)内容: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毛泽东当选中共中央主席。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4)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3.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1)背景:①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②国内: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最后一战》,号召中国军民展开全面反攻。(2)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民族团结的意识觉醒,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战争本身的正义性。③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①国内: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②国际: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涉及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5)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誓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易混易错】1.毛泽东确立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确立在党内的领导地位:1935年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1945年中共七大。2.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而非解放战争的胜利。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并不能理解为“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拓展】抗日战争的特点?①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②双重性:从战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③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④以弱胜强:从战争双方的实力来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对落后的中国战胜了资本主义强国日本,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入侵斗争的完全胜利。⑤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1.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革命任务打倒军阀,统一全国抗日建立战线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后结果合作破裂,国共开始十年内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2.看图学史:观察地图,指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答案]变化1:主要根据地由南方转到北方;根据地中心由瑞金转到延安。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抗战。影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变化2:斗争对象由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变为抵抗日本侵略者;社会主要矛盾由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群众的阶级矛盾演变为中日民族矛盾。原因: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加剧。影响: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解释】根据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共同点。[答案]都以广大农村为根据地,发动和依靠群众进行革命斗争。3.纵横比较:项目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不同点时间1894~1895年1931~1945年结果中国战败(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军事指挥不当等)中国获胜(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同点(1)都是日本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而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2)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旅顺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都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3)都是蓄谋已久,采取先制造事端,然后挑起战争;战争的背景基本都是敌强我弱(4)爱国军民都进行了英勇抵抗4.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1)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2)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主动改编军队和国民党共赴国难(3)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4)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为全民族抗战指引了胜利方向(5)中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准备(6)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5.总结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历程(1)民族意识的萌发期: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转变观念,逐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形成。(2)民族意识不断强化时期: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首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民族意识不断强化。(3)民族意识的升华时期:五四运动前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共同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团结一致,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得到升华。(4)民族意识的空前高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高度。考向0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命题角度:民族危机/政治智慧)【例1】(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武力逼蒋抗日。后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由此可知()A.学生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D.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自此开始【变式1-1】2023年9月13日,庆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发布防空警报试鸣公告:将于2023年9月18日组织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庆阳市组织此次活动的现实意义是(

)A.宣传抗日战争胜利成果 B.警示社会各界铭记历史C.讽刺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D.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变式1-2】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相同点是(

)①都是由青年学生首先发起

②都发展成全国性的爱国运动③都经过了长期的组织准备

④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考向02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命题角度:合作/统一)【例2】(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变式2-1】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除了国民党中央军之外,桂军、粤军、川军、滇军、湘军、东北军等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先后投入到战争中,共70多万人。社会各阶层踊跃支持,工人、商人、妇女都给予军队很大帮助。由此可见(

)A.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B.敌后战场作用重大C.中国综合实力增强 D.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变式2-2】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叶挺为军长。材料表明(

)A.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B.北伐战争即将开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D.战略反攻已经结束考向03南京大屠杀(命题角度:暴行/公祭日)【例3】(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西门子公司雇员约翰·拉贝在日记中记载了“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日记中所记载的事件是(

)A.东北三省沦陷 B.旅顺大屠杀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变式3-1】“巍巍金陵(南京),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一段祭文描述的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天京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变式3-2】2004年,美籍华人鲁照宁到访南京,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一位亲历过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人撰写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书籍等。鲁照宁捐赠的这些书籍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A.日记时间的准确性 B.日记内容的全面性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考向04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命题角度:人民的力量/智慧)【例4】(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变式4-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A.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C.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D.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变式4-2】“它受到国共两党的祝贺和国内外舆论的赞扬,但同时也震惊了敌人,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向华北增兵,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这里的“它”指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

)A.平津保卫战 B.百团大战 C.南京保卫战 D.徐州会战考向05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命题角度:光辉历程/思想引领/民族解放程/民族精神)【例5】(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4万人。其中,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A.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变式5-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召开过这样一次会议,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变式5-2】中国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同盟国“先欧后亚”大战略的实施……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2/3以上的陆军兵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牢牢地捆住日本法西斯的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可见,中国抗日战争(

)A.扭转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屡败局面 B.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考点二人民解放战争【2022版课标】: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史事。知识点2.1: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2)目的:a蒋介石一方: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获得舆论支持,把不愿和平罪名加到共产党身上。b毛泽东一方: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3)时间及代表人物①时间:1945年8月28日-1945年10月10日②代表人物:国民党:蒋介石;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4)结果: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5)《双十协定》的内容:①双方长期合作,避免内战,建立富强的新中国。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2)内容:①建立联合政府②和平建国纲领③召开国民大会④修改宪法草案⑤整编军队⑥)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3)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3.国民党发动内战(1)内战爆发:1946年6月(2)标志: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全面进攻)(3)重点进攻: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国民党改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的地区是(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4.解放军民的自卫反击(1)论断: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①战略战术:自卫战争;②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③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④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①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②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取得孟良崮战役: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③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数万人,扭转了战局。【易混易错】1.新政协VS旧政协: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全称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全称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新政协作用讨论如何建立联合政府,协商会议代理人大,最高权力机构组织者国民党共产党目的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的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3.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知识拓展】从1924—1949年国共关系的四个阶段【核心素养】【2022版课标】: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知识点2.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土地改革、三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背景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正处在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目的为了彻底打破蒋介石在全国的战略部署,把战火烧到敌占区,进而减轻陕北、山东解放区的压力,并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过程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意义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措施:①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②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土地革命顺利完成。(4)意义、影响: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3.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东北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三大战役使得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北平、天津聂荣臻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以徐州为中心刘伯承、粟裕、陈毅、邓小平、谭振林解放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4.渡江战役与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时间1949年4月概况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500公里战线上,横渡长江,占领南京,4月23日,攻占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战略目标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影响宣告了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七届二中全会目的: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时间:1949年3月地点:西柏坡主要内容: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②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③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④会议还制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西柏坡精神产生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特别是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内涵: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5.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主要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决策英明,实行了正确的战略战术(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3)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根本保证国民党统治腐朽,实行独裁,发动内战,不得人心,政治上空前孤立,危机四伏,国统区反内战运动不断高涨,成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配合解放区战场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易混易错】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不再是解放战争的主战场,战争主要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2.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的区别: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是三大战役;最终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是渡江战役。3.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统治指的是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4月南京解放;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垮台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4.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没有结束。【知识拓展】1.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感想?(1)主要原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灵活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国民党统治腐朽。(2)感想: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权,必须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否则就会衰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呈现什么特征?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2)主要原因: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际环境和国际势力的影响等。(3)启示:和则两利,分则两伤。【核心素养】1.纵横比较: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的比较项目西安事变重庆谈判背景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人民期待和平建设国家;蒋介石既定内战政策,中国共产党: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国内和平与内战的可能性并存时间1936年12月1945年8—10月中共代表周恩来毛泽东、周恩来等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开启第二次国共合作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相同点都发生在国共两党之间;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为重,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2.项目学习: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史中几次土地政策总结时间内容作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打土豪,分田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全民族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与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3.图解历史:基于上述近代中国中央政权更迭的史实,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观点加以论述。观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内忧外患,各种政治力量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尝试改变国家命运,但都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与国情,从全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一系列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悲惨命运,使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坚定选择。考向01重庆谈判(命题角度:和平建国/合作共赢)【例1】(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1945年8月,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A.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 B.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D.讨论建立联合政府【变式1-1】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欲建立全国性的独裁统治,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热切要求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相矛盾。为了中国前途,国共两党召开了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是(

)A.国民党一大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变式1-2】1945年8月,《大公报》发表了社评:“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我们谨以胜利中国言论界一份子的资格,敬表一些高兴与庆慰之忱。”这反映了当时的人民期盼(

)A.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和平建国的民族愿望C.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考向02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命题角度:土地改革)【例2】(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变式2-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当时,为“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实行耕者有其田 C.减租减息 D.中立富农【变式2-2】在解放战争中,据东北行政委员会民政部1949年3月20日所作的统计,东北解放三年来,参战民工达3132572人,担架306178付,大车306718辆,马907021匹。农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援是因为(

)A.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B.“双十协定”的签订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土地改革法》颁布考向03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命题角度:人民的力量)【例3】(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此次战役,在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的不懈猛攻下,攻克了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该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变式3-1】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基于这一现状,人民解放军下一步的行动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进行战略决战 D.攻占南京【变式3-2】中共中央敏锐地抓住了战机,不等东北野战军在大战后完成休整,即决策令其先行入关,提前发起平津战役,并以“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战略战术,分割包围国民党军,最终将国民党军滞留于平津地区并歼灭。材料表明,平津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东北野战军的密切配合 B.国民党军事力量的薄弱C.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 D.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故术一、选择题1.(2023·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描绘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2.(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1936年12月14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3.(2021·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4.(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下面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的判决书内容(部分)。该判决书内容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接着发生的是日本陆军对无力的市民,长期间继续着最恐怖的暴行。日本军人进行了大批屠杀、杀害个人、强奸、劫掠及放火……这种暗无天日的犯罪是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迄至1938年2月初还没有停止。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5.(2022·湖北·统考中考真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请仔细观察下图,判断它是哪场会战的示意图(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广州会战 D.长沙会战6.(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1937.7-1938.10,我国有108所高校其中有91所被轰炸,教师和学生减员20%,财产损失3360多万元,更有一些损失无法估算。这说明(

)A.晚清教育发展艰难 B.北洋政府统治黑暗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侵华日军残暴的本质7.(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中,①②③④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七七事变 B.②九一八事变 C.③平型关大捷 D.④中共七大召开8.(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对敌占交通线和日伪据点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参战兵力共105个团,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材料描述的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9.(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到1945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

)A.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B.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D.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方向10.(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日本的今昔》(1940年刊载于《抗战漫画》)的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展示作者对中日版图的想象 B.提醒国人日本即将全面侵华C.坚定国人夺取抗战胜利信心 D.强调中日两国关系始终亲密11.(2023·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A.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C.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商讨成立人民政权12.(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1946年6月至10月,胶东我军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A.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C.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13.(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这体现了(

)A.振奋抗日信心 B.消灭国军主力C.牵制敌军部队 D.解放长江中下游地区14.(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