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冲刺卷(实验探究题30道)1.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原产地栽培地第一组海拔500米a组海拔500米海拔500米b组海拔3000米第二组海拔3000米c组海拔500米海拔3000米d组海拔3000米(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引起的。(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选填“最大值”或“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答案】海拔高度(变量)b组c组平均值D【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设计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某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的对照组一般是条件正常的,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实验组是变量有变化的一组。【详解】(1)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所以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海拔高度这一变量引起的。(2)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a组和b组形成的对照实验中,实验组是b组,对照组是a组;c组和d组形成的对照实验中,实验组是c组,对照组是d组。(3)为了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防止出现偶然性,应多做几组实验,最后取平均值。(4)通过对比表格可知:海拔越高,风力越大,植株高了反而无法生长,所以海拔越高,越适合植株较低的生长。所以在第一组中:a组的比b组的长势好;第二组中:c组的比d组的长势好。2.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隔开,对细胞有保护作用。细胞膜与半透膜具有一些相似的特性,如某些物质能通过,某些物质不能通过。鸡蛋的卵壳膜是一种半透膜,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该半透膜,而淀粉不能通过。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碘液、尿糖试纸(遇葡萄糖会变色)、鸡蛋壳(上端开口、下端露出卵壳膜)、烧杯、滴管等实验材料和用具做了以下实验:步骤一:将两个鸡蛋壳(上端开口、下端露出卵壳膜)放置在装有30mL蒸馏水的A、B两个烧杯中,让蒸馏水淹没下端露出的卵壳膜(如图)。步骤二:取10mL葡萄糖溶液、10mL淀粉溶液分别加入到烧杯A和烧杯B的鸡蛋壳中,静置一段时间。步骤三:取烧杯A中鸡蛋壳内外两侧①②处的液体用尿糖试纸检测,取烧杯B中鸡蛋壳内外两侧③④处的液体用碘液检测,观察颜色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2)用尿糖试纸检测①处的液体,试纸(填“变”或“不变”)色,检测②处的液体,试纸(填“变”或“不变”)色;用碘液检测③处的液体,溶液(填“变”或“不变”)成蓝色,检测④处的液体,溶液(填“变”或“不变”)成蓝色。(3)该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获知,维生素C也能通过半透膜,且加碘的淀粉溶液遇到维生素C后会褪色。为了验证维生素C能通过半透膜,该兴趣小组利用上图所示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将30mL加入烧杯中,并淹没下端露出的卵壳膜,再取10mL加入到鸡蛋壳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答案】(1)鸡蛋的卵壳膜是一种半透膜(或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淀粉不能通过半透膜)(2)变变变不变(3)维生素C溶液(加碘的淀粉溶液)加碘的淀粉溶液(维生素C溶液)鸡蛋壳中加碘的淀粉溶液逐渐褪色(烧杯中加碘的淀粉溶液逐渐褪色)【分析】用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淀粉遇碘变蓝。维生素C是小分子有机物也能通过半透膜,且加碘的淀粉溶液遇到维生素C后会褪色。【详解】(1)根据材料知,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葡萄糖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碘液、尿糖试纸(遇葡萄糖会变色)、鸡蛋壳(上端开口、下端露出卵壳膜)等展开关于“鸡蛋的卵壳膜是一种半透膜”的实验,那么目的是想验证:鸡蛋的卵壳膜是一种半透膜。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该半透膜,而淀粉不能通过。(2)①处滴加的是葡萄糖溶液,用尿糖试纸检测①处的液体,试纸会变色,由于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检测②处的液体,试纸也变色;③处滴加的是淀粉溶液,淀粉遇碘变蓝,用碘液检测③处的液体,溶液变成蓝色,由于淀粉是大分子物质,不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检测④处的液体,溶液不变成蓝色。(3)要验证维生素C能通过半透膜,该兴趣小组利用上图所示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那么实验方案可为:将30mL加碘的淀粉溶液加入烧杯中,并淹没下端露出的卵壳膜,再取10mL维生素C溶液加入到鸡蛋壳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由于维生素C是小分子物质,能通过半透膜,那么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中加碘的淀粉溶液逐渐褪色。实验方案还可以设计为将30mL维生素C溶液加入烧杯中,并淹没下端露出的卵壳膜,再取10mL加碘的淀粉溶液加入到鸡蛋壳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鸡蛋壳中加碘的淀粉溶液逐渐褪色。3.请根据探究实验,回答问题:(1)【观察:鲫鱼】用滴管吸取红墨水滴在鲫鱼口前部的水中,发现红墨水随水由口流入,从流出,这是鲫鱼在。(2)【观察:鸡卵的结构】受精的鸡卵卵黄上的小白点是,经过不断发育形成雏鸡。(3)【游戏:生男生女的奥秘】。“女”信封中装入20张代表卵细胞的红色圆形纸片,每张纸片上书写“X”;“男”信封中装入20张代表精子的蓝色椭圆形纸片,则这20张纸片上书写的内容是。【答案】鳃盖呼吸胚盘X或Y【解析】(1)鱼在水中游泳,用鳃呼吸,鱼儿所需的氧气来自于水中。(2)鸟卵的胚盘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胚盘在受精后可发育成胚胎。(3)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详解】(1)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丝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从口进入后鳃盖闭合,水中的氧气通过鳃丝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从鳃盖流出,排出体外,完成了气体交换。因此,用滴管吸取红墨水滴在鲫鱼口前部的水中,发现红墨水随水由口流入,从鳃盖流出,这是鲫鱼在呼吸。(2)受精的鸡卵卵黄上的小白点是胚盘,含有细胞核,经过不断发育形成雏鸡。(3)女性性染色体为XX,男性性染色体为XY,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所以男性的20张卡片,10张写X,10张写Y。【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4.某生物兴趣小组拟通过实验探究“侧芽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a.剪取含有2个茎节、2个侧芽的葡萄枝条30支,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为斜向的。b.去掉枝条上全部叶片。c.将全部枝条平均分为甲、乙、丙3组,其中甲组去掉1个侧芽,乙组去掉2个侧芽,丙组______。d.在适宜且______的条件下进行扦插,30天后观察结果。请帮助完成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1)甲、乙、丙3组每组有10支葡萄枝条,而不是选用1支的原因是。(2)c步骤中,丙组的处理方式为,d步骤横线上应填。(3)30天后,若丙组生根情况最好,乙组生根情况最差,甲组居中,则说明:;若,则说明侧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若,则说明侧芽对生根没有影响。【答案】(1)避免偶然性,使结果更准确(2)不去掉侧芽(或不做处理)相同(3)侧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丙组生根情况最差,乙组生根情况最好(甲组居中)甲、乙、丙三组的生根情况相同或相差不大【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详解】(1)实验中选用10支枝条,而不是1支枝条,目的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c步骤中,将全部枝条平均分为甲、乙、丙3组,其中甲组去掉1个侧芽,乙组去掉2个侧芽,丙组的处理方式为不去掉侧芽。d、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扦插,30天后观察结果。(3)30天后,若丙组生根情况最好,乙组生根情况最差,甲组居中,则说明侧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若丙组生根情况最差,乙组生根情况最好,甲组居中,则说明侧芽抑制生根;若甲、乙、丙三组的生根情况相同或相差不大,则说明侧芽对生根没有影响。5.某班同学用围棋子作材料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探究过程如下:(1)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2)每次从甲、乙两袋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合,1粒黑子1粒白子的组合用A表示,2粒白子的组合用B表示,每个小组组合20次。(3)统计全班5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组合方式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A12811139B8129711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黑棋子模拟的生殖细胞是,将黑棋子和白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过程。(2)A、B模拟的细胞是;组合A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3)每次取出的围棋子应做怎样的处理?。(4)该班同学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是男女比例为,而理论上,男女性别比应为。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答案】精子受精受精卵男孩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53:471:1样本少,偶然性大,误差大【分析】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控制实验变量,实验数据处理,得出的结论等,分析解答。【详解】(1)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用黑色围棋子模拟性染色体类型是Y的精子,白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X精子或卵细胞。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的。将黑棋子和白棋子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受精过程。(2)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A、B模拟的细胞是受精卵。分别从甲袋和乙袋中各取1粒围棋子,如果组合为A,即1粒黑子(Y)和1粒白子(X)的组合,则表示所生“孩子”的性别为男性。(3)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4)根据XY为男性,XX为女性,可知该组同学得到的数据处理结果是男女比例为:(12+8+11+13+9):(8+12+9+7+11)=53:47,而理论上,男女出生性别比应约为1:1,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样本少,偶然性大,误差大。【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的遗传以及探究实验的环节。6.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20粒大花生种子,适时浇清水,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的大小情况。实验结果:A花盆中的花生果实小且干瘪,B花盆中的花生果实较大且较为饱满。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本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2)本实验的变量是。(3)实验过程中,每个花盆种入20粒花生种子而不是1粒,主要目的是。(4)分析实验结果,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5)从B花盆所结的花生中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可能结出小花生。如果将此小花生的种子再种下去,所收获的果实(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小花生。【答案】(1)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受(或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2)土壤的肥沃程度(3)排除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4)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受环境条件的影响(5)不一定【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本实验可作出的假设是: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受(或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2)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20粒大花生种子,适时浇清水,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成熟后所结花生果实的大小情况。在该实验中,除了土壤的肥沃程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变量是土壤的肥沃程度。(3)实验过程中,每个花盆种入20粒花生种子而不是1粒,用1粒做实验偶然性太大,主要目的是排除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4)实验结果:A花盆中的花生果实小且干瘪,B花盆中的花生果实较大且较为饱满。这说明了土壤贫瘠,花生果实小,土壤肥沃,花生果实大,得出结论: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受环境条件的影响。(5)从B花盆所结的花生中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可能结出小花生,此时的小花生虽然小,但由于受贫瘠土壤的影响,所含有的基因可能是控制大花生的基因,如果将此小花生的种子再种下去,所收获的果实不一定是小花生,这是由于基因重组或者发生变异,或者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导致的。7.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有两个美国实验小组共同研制出转基因超级鼠,也就是把小鼠变大鼠。转基因鼠比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至3倍,体积大一倍,下图是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鼠的性状是,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2)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每次将受精卵注入输卵管的过程中,既有注射了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又有未注射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这样做的目的是。(3)根据这个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控制。【答案】鼠的体积大小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进行实验对照基因性状【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详解】(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该研究过程中,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中。因此,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鼠的性状是鼠的体积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2)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这样做的目的是形成实验对照,得出的实验结果更科学合理。(3)超级鼠体量增大(体量大小是一种性状)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根据这个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基因控制性状。【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转基因技术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8.如图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美国学者米勒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首先把水加入500ml的烧瓶中抽出空气,加入甲烷、氨、氢的混合气体,然后把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混合气体进入溶剂为5L的烧瓶中,在这些气体中连续火花放电一周,冷却后产物沉积在B瓶中,它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根据下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A瓶内的气体模拟的是的成分。(2)火花放电模拟的是,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3)C瓶内的样品中含有的有机物是。(4)通过实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答案】(1)原始大气(2)闪电能量(3)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4)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详解】(1)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比,原始大气没有氧气。(2)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3)图中C装置里是反应后的产物(含有有机物)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4)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9.将若干只蝗虫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蝗虫用一定浓度的杀虫剂处理,B组蝗虫不使用杀虫剂.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蝗虫的后代比B组蝗虫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证明:蝗虫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1)A组蝗虫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杀虫剂处理,使(选填“有抗药性”或“没有抗药性”)的蝗虫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杀虫剂处理,有抗药性和没有抗药性的蝗虫都存活下来。(2)在实验中,蝗虫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变异的方向是的。(3)该实验中的变量是。(4)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蝗虫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增强是由于的结果。【答案】(1)有抗药性遗传(2)不定向(3)有无杀虫剂处理(4)自然选择【分析】蝗虫中存在有抗药性的个体和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蝗虫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详解】(1)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害虫的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药物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抗药性弱(或没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害虫抗药性。所以,A组蝗虫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杀虫剂处理,使抗药性弱(或没有抗药性)的蝗虫被淘汰,有抗药性的蝗虫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杀虫剂处理,没有抗药性和有抗药性的蝗虫都存活下来。(2)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害虫种群中存在着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3)A组蝗虫用-定浓度的杀虫剂处理理,B组蝗虫不用杀虫剂处理,故该实验中的变量是杀虫剂处理的有无。(4)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害虫的有些变异具有抗药性,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被保留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害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0.问天实验舱的生命生态实验柜不仅开展了以拟南芥为代表的植物研究,还进行了以斑马鱼为代表的动物空间实验,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耕渔太空”满怀憧憬。斑马鱼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纵纹似斑马,故得斑马鱼之称。斑马鱼性情温和,易饲养;繁殖周期短,受精卵经2-3天孵出仔鱼;产卵量大,一次产卵可达千枚;胚胎和早期幼鱼通体透明。斑马鱼已成为生命科学实验和研究的“新宠”。(1)生物小组选用斑马鱼早期幼鱼观察其全身血管和血液流动情况。
①如图1所示,将斑马鱼幼鱼平置于带凹槽的载玻片内,使幼鱼浸没在清水中,目的是。②如图2所示,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低/高)倍物镜可以观察到幼鱼全身的血液流动情况。与两栖动物相比,斑马鱼的器官①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进一步观察幼鱼尾部血液流动,并绘制血流示意图(“→”表示血液流动方向)。据图分析,动脉血管是(填写图中字母),判断依据是。③斑马鱼体内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分析该器官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④与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相比,选择斑马鱼幼鱼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2)斑马鱼体表有条纹状和豹斑状两种斑纹,如图所示。下表是科研人员进行的相关实验数据记录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组别亲代子代Ⅰ条纹×条纹全部为条纹Ⅱ豹斑×豹斑全部为豹斑Ⅲ条纹×豹斑全部为条纹Ⅳ条纹×条纹124尾条纹,41尾豹斑①根据表中的第组实验结果,可推断斑马鱼的花纹属于显性性状。②若用字母A和a表示控制斑马鱼体表花纹的基因,I组亲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是。由组合Ⅳ的子代豹斑斑马鱼的数量可推测,子代纯合体数量的理论值应为尾。如果实际值低于理论值,说明基因型为的子代个体数量偏高。在遗传学研究过程中,为了使实际值更加接近理论值,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3)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物,不同粒径尺寸的微塑料对生物的危害可能有一定差别。为明确不同粒径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研究人员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某浓度下粒径为0.5微米的微塑料A和粒径为10微米的微塑料B对斑马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甲组乙组丙组实验步骤第一步取同一对斑马鱼的受精卵在培养箱(28℃)中培养,孵化4小时后挑选96颗发育状态一致的健康胚胎,平均分为三组第二步加入200微升实验用水加入200微升某浓度的A塑料溶液加入①的B塑料溶液第三步3天后,统计各组的胚胎孵化率实验结果100%37%96%①实验中要取同一对斑马鱼的受精卵,这样做的目的是。第二步中①处应填写。②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时间推移,较小粒径的A塑料会吸附到胚胎膜表面,而较大粒径的B塑料沉降到了培养容器的底部。请你根据这些实验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乙、丙两组胚胎孵化率不同的原因:(答两点)。【答案】(1)维持斑马鱼幼鱼的正常呼吸低一心房一心室A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鳃鳃由鳃弓、鳃丝和鳃耙组成,鳃丝数量多,内密布毛细血管①降低实验成本;②实验操作更方便;③观察效果更好(2)Ⅰ和Ⅳ条纹AA、Aa或AA、AA82/83Aa增加实验对象数量或多次实验取平均值(3)保证单一变量200微升/等量①胚胎膜能阻挡较大粒径的微塑料进入膜内,减少对胚胎孵化的影响。②较小的微塑料吸附在胚胎膜表面,致使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不足。【分析】(1)图2中,①心脏,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①斑马鱼幼鱼生活在水中,因此在观察幼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使幼鱼浸没在清水中,目的是维持斑马鱼幼鱼正常的呼吸。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范围较大;动物的心脏时刻在跳动着,即收缩和舒张,在收缩时,把血液压向全身,进行血液循环,因此血液在血管中不断流动,为其提供动力的器官是①心脏,斑马鱼是鱼类,心脏只有一心房一心室;据图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A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C静脉,B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由鳃弓、鳃丝和鳃耙组成,鳃丝数量多,内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血液流经斑马鱼鳃部毛细血管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④选择斑马鱼幼鱼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降低实验成本:原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需要寻找尾部色素相对较少的观赏鱼类作为观察材料,实验成本较高。斑马鱼价格便宜,易于养殖。②实验操作更方便:在低倍镜下一个视野中即可看到完整鱼体,避免了之前实验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在镜下寻找尾鳍的问题,学生用低倍镜即可观察鱼体全身血流,再换用高倍镜可观察细节。③观察效果更好:学生能同时观察到心脏泵血现象、血液流出和流入心脏的过程,观察对象不仅限于毛细血管,而是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进行整体观察并进行直观的辨别判断。(2)①表格中组别组Ⅲ亲代杂交组合条纹×豹斑,杂交子代中全部为条纹,则子代中消失了的性状豹斑为隐性性状,条纹为显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型为纯合体。表格中Ⅳ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条纹,杂交子代中出现41尾豹斑,则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豹斑是隐性性状,条纹是显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型为杂合体。②表格中Ⅰ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条纹,杂交子代中全部为条纹,I组亲代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Aa,或AA、AA。表格中Ⅳ组亲代杂交组合条纹×条纹,杂交子代中出现41尾豹斑,则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豹斑是隐性性状,条纹是显性性状,且亲代的基因型为杂合体。遗传图解如下:
由组合Ⅳ的子代豹斑斑马鱼的数量为165,而子代子代纯合体条纹和豹纹各为1/4,因此子代纯合体的数量为:165×(1/4+1/4)=82.5(条),而鱼不可能有半条,因此,子代纯合体数量的理论值82条。如果实际值低于理论值,说明基因型为Aa的子代个体数量偏高。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要进行重复实验,几次实验数据求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3)①该实验是探究某浓度下粒径为0.5微米的微塑料A和粒径为10微米的微塑料B对斑马鱼受精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对于实验的其他条件一定要保持相同,保证单一的变量。乙组中加入200微升某浓度的A塑料溶液,那么为了保证变量的唯一,所以在第二步中①处丙也应加入入200微升等浓度的B塑料溶液,只是保证颗粒的大小不同。②乙、丙两组胚胎孵化率不同的原因:斑马鱼受精卵的表面有胚胎膜,胚胎膜能阻挡较大粒径的微塑料进入膜内,对受精卵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对胚胎孵化的影响;较小的微塑料吸附在胚胎膜表面,致使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不足,影响了斑马鱼的受精卵的孵化。11.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使用DDT。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证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没有抗药性和抗药性弱的家蝇被杀死,抗药性强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给后代,而B组没有使用DDT处理,家蝇都存活下来。(2)在实验中,家蝇群体中个体抗药性的不同,体现了生物变异的方向一般是的。(3)A组中家蝇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DDT对家蝇的来实现的。(4)请你利用所学知识,提一条既能控制家蝇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建议:。【答案】(1)遗传(2)不定向(3)定向选择(4)生物防治【分析】家蝇中存在有抗药性的个体和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家蝇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详解】(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是:A组使用DDT处理后,使没有抗药性的家蝇和抗药性较弱的家蝇被淘汰,抗药能力强的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2)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害虫种群中存在着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3)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B组家蝇不用DDT处理,故该实验中的变量是DDT。A组中家蝇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DDT对家蝇的定向选择来实现的。(4)为了保护好环境,减少污染,在控制家蝇的泛滥的活动中,利用生物防治法或者搞好环境卫生,既保护了环境,又防治了害虫。12.果皮色泽是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葡萄果实的颜色是花青苷(细胞内的一种色素)在果皮中积累造成的。花青苷含量越高葡萄果实颜色越深。某研究小组在葡萄果皮转色初期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处理葡萄果穗,研究其对果实着色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1)葡萄果皮的颜色是由控制的,农业生产上可通过生殖来保持葡萄的优良性状。(2)本实验中,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在葡萄果皮转色初期选择的葡萄果穗必须是。实验中清水组的实验结果说明。(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基因无性大小、形态、长势基本一致清水处理葡萄果实,花青苷含量会增多脱落酸能促进果皮中花青苷的积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脱落酸浓度增大,促进作用越大【分析】(1)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1)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葡萄果皮的颜色是葡萄的性状,则葡萄果皮的颜色是由基因控制的。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无性生殖来保持葡萄的优良性状。(2)变量唯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变量唯一才能正确地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别,从而证明实验变量的作用,因此除了实验变量外,无关变量都相同,则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在葡萄果皮转色初期选择的葡萄果穗必须是大小、形态、长势基本一致。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在清水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葡萄体内的花青苷会增加,则实验中清水组的实验结果说明清水处理葡萄果实,花青苷含量会增多。(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葡萄果穗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葡萄体内的花青苷都会增加,同时在相同时间上,脱落酸的浓度越大,体内的花青苷含量就越多,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脱落酸能促进果皮中花青苷的积累,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脱落酸浓度增大,促进作用越大。【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文内容理解对照实验。13.野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模拟探究。提出问题: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1)作出假设:。(2)实验步骤如下: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入房间内。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两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入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④重复③步骤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昆虫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开始数目幸存数目绿色昆虫20927133920灰色昆虫205154122第三代中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昆虫幸存者减少。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的结果。【答案】(1)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或昆虫的保护色不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2)绿色灰色相近(或相同或相似或一样或同样)自然选择【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作出假设是在观察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提出的问题“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可作出的假设是: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2)由于绿色的昆虫适应了环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灰色的不适应环境容易被敌害发现,造成绿色幸存的增多,灰色幸存的减少。所以,第三代中,绿色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灰色昆虫幸存者减少。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非常相似(一致)的色彩。该实验能够得出结论是: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14.同学们在校园的丰收农场内种植了数十株丝瓜。播种之前,他们做了丝瓜种子的萌发实验(结果如下图),并对丝瓜的开花和结果进行了观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丝瓜种子在条件下发芽率最高。在丝瓜播种之前,进行浸种的目的是。(2)丝瓜开花后要经过两个过程才能结果,图中的(选填“A”或“B”)花不可能长出丝瓜,原因是。若一个丝瓜中有50粒种子,则其传粉时至少需要个花粉粒。(3)丝瓜瓤中食用的部分主要是植物的组织,其中的淀粉主要是由植物(器官名称)制造的,经过运输到果实处;测定后发现,丝瓜发育过程中每天增大的体积(填相同或不相同)。(4)用不同果型的丝瓜进行杂交,结果如下组别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和数目普通丝瓜有棱丝瓜甲普通丝瓜×普通丝瓜8127乙普通丝瓜X有棱丝瓜5249丙有棱丝瓜×有棱丝瓜0101若普通丝瓜与有棱丝瓜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用D、d表示。根据表中组数据分析可知是显性性状。若乙组中的子代普通丝瓜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请用遗传图解分析其子代的性状表现。【答案】(1)浸种4h,35°C使种子较快地吸水膨胀,种皮变软(2)传粉和受精A这是雄花,只有雄蕊没有雌蕊50(3)营养叶/叶片筛管不相同(4)甲普通丝瓜【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因此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1)据图分析,丝瓜种子在浸种4h,35°C的条件下发芽率最高。在丝瓜播种之前,进行浸种的目的是使种子较快地吸水膨胀,种皮变软,有助于种子萌发。(2)被子植物开花后需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才能进一步发育形成果实和种子。丝瓜是单性花,即分为雌花和雄花,果实是由雌花的子房发育的,所以只有雌花才结果,不结果的花是雄花,或者是没授粉的雌花。图中A为雄花,所以不能结出果实。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胚珠中含有卵细胞,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若一个丝瓜中有50粒种子,则其传粉时至少需要应该有50个花粉粒。(3)植物的营养物质往往储存在营养组织中,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有丰富叶绿体,因此植物的有机物主要是在叶片合成的。植物体内运送有机物的输导组织是筛管,它能将有机物从叶片运送到根、茎、果实等其它器官。植物在不同时期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量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果实每天增大的体积也不相同。(4)若普通丝瓜与有棱丝瓜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用D、d表示。根据表中甲组数据分析可知普通丝瓜是显性性状,有棱丝瓜是隐性性状。15.生物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某兴趣小组选取了多种生物,对这些生物生殖和发育有关的知识进行了探究、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M表示的发育过程称为。(2)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请写出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用字博和箭头表示),若C表示受精卵,请写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与青蛙相比,蛇能够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是与青蛙和蛇相比,鲸和海豚在生殖发育方面的主要特征是。(4)丙图所示月季的繁殖方式为,利用该种方式繁殖速度。【答案】变态发育D→A→B→CC→D→A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胎生、哺乳扦插快【分析】(1)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详解】(1)图甲中的M表示蝗虫、家蚕、青蛙相同的发育过程,三者均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因此图中M表示变态发育。(2)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因此图乙中若D表示受精卵,则家蚕的一生要经过D→A→B→C的发育过程。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图乙中若C表示受精卵,则蝗虫的一生要经过C→D→A的发育过程。(3)蛇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防止水分蒸发,以便适应干燥的陆地环境;同时爬行动物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蛇的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属于真正的陆生动物。鲸和海豚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哺乳,能够提高后代的成活率。(4)丙是月季的扦插,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繁殖速度快。【点睛】掌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植物的扦插是本题解题关键。16.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植物油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某校八年级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实验器材:普通植物油,转基因植物油,稻谷若干,小白鼠两只,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二)实验设计:(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2)称取一定重量的同种稻谷随机分成两份,分别拌适量的普通植物油(A料)和的转基因植物油(B料)待用。(3)甲组饲喂适量A料,乙组饲喂等量B料。(4)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三)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影响。②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无影响。(四)实验中每组只有一只小白鼠,会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为增大实验的可信度,应设置实验。【答案】等量有无偶然性重复【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二)实验设计:(2)对照实验是只有变量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称取一定重量的同种稻谷随机分成两份,分别拌适量的普通植物油(A料)和等量的转基因植物油(B料)待用。(三)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有影响。②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无影响。(四)实验时样本数量适宜,实验数量过少易出现偶然性;同时实验时需要重复实验,有利于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因此,实验中每组只有一只小白鼠,会导致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为增大实验的可信度,应设置重复实验。【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17.“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否均等?”小君经过探究后绘制的生男生女图解如下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括号内XY表示性染色体,请在图中括号内填写出正确的答案。(2)有人认为生男还是生女的责任全在女性,这种想法对吗?答:。(3)由图可知,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填“均等”或“不均等”)的。(4)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的相貌等特征都与其父亲、母亲之间存在着差异,这说
明生物具有现象。【答案】(1)Y
XY(2)不对
(3)均等
(4)变异【详解】精子内染色体为: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卵细胞内染色体为:22条常染色体+X,生男生女取决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几率是均等的,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差异的现象是生物的变异,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存在着相似的现象是生物的遗传。某中学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①他们做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②在3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在1号.2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回答下列问题:18.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选填“卵生”或“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发育,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等阶段。19.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20.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的数量。21.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号鱼缸中蛙卵的孵化率最高。【答案】18.卵生变态成蛙19.320.孵化的蛙卵21.3【分析】1.青蛙的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用鳃呼吸,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18.青蛙的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用鳃呼吸,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卵生。19.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由实验过程:将3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水,并在1、2号鱼缸中加入化肥和洗涤剂,因此3号是对照组。20.把青蛙受精卵分成3等分,分别放入3个鱼缸中,在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孵化,观察并记录孵化的蛙卵的数量。21.假若1、2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远低于3号缸,则说明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实验结果是3号鱼缸中蛙卵的孵化率最高;假若1、2、3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基本一致,则说明水质对蛙卵的孵化没有影响。22.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植物油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某班七年级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实验器材:普通植物油,转基因植物油,稻谷若干,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三)请你为该同学做出假设,你的假设是:。(四)实验过程:(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2)称取一定重量的同种稻谷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拌适量且等量的普通植物油(A料)和转基因植物油(B料)待用。(3)甲组饲喂适量A料,乙组饲喂(填等量或过量)B料。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4)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5)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填有或无)影响。(五)反思与评价有同学看完该同学的实验后,认为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实验方案存在缺陷是。【答案】(三)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四)(3)等量转基因植物油对照(5)有(五)选取小白鼠的数目过少,会增大实验的偶然性【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三)根据该同学提出的问题: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可以作出假设是: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有影响。(四)实验过程:(3)“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实验的唯一变量是转基因植物油,除了有无转基因植物油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甲组饲喂适量A料”,乙组饲喂等量B料。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对照。看看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5)“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植物油对人类健康有影响。(五)该实验选取小白鼠的数目过少,会增大实验的偶然性,导致实验结论可信度不高。【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23.生物小组准备了一块面积为0.8mx0.8m的彩色布和一些红、黄、绿、白、蓝小纸片来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得到了下表的数据,请你根据此表回答问题: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纸片的颜色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开始数目幸存者数1772112361751226625绿1741261839130164121300000(1)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实验所用的布料颜色可能与色接近。(2)实验过程中,0.8m×0.8m的彩色布模拟的是,小纸片模拟的是。(3)由实验数据可得出,小纸片的颜色与彩色布的色彩对比反差越就越容易被发现并选出,反之,越容易保存下来。(4)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动物的保护色是的结果。【答案】黄生物的生活环境猎物大自然选择【分析】(1)达尔文人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即生存竞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详解】(1)生物适应环境,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该探究中,纸片是颜色与背景颜色一致,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黄色。因此实验所用的布料应该是黄色。(2)在这个模拟实验中,彩色布模拟的是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模拟的是猎物。(3)在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小纸片的颜色、种类很接近,但数量上与生活环境--彩布色彩越相近的小纸片数量就越多。每经过一代,小纸片的颜色种类就可能减少一种或几种。到了第五代,小纸片幸存者的颜色种类大大减少,只保留了与彩布颜色相同和相近的几种。因此由实验数据可得出,小纸片的颜色与彩色布的色彩对比反差越大的,就越容易被发现并选出,反之,越容易保存下来。(4)在模拟的取食过程中,黄色的纸片与背景黄布一致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而留下来是适者生存,与背景颜色不一致的红、绿、白、蓝、粉等纸片先被发现并被选取,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即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黄色。因此,动物保护色是环境对生物进行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生物进化的原因。24.金龟子的幼虫蛴螬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危害多种植物,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如图是金龟子的一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属于动物门昆虫纲。金龟子的发育过程经历了期,称为发育。(2)白僵菌是寄生真菌,感染蛴螬后从其体内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最终导致虫体死亡。为研究不同类型的白僵菌对蛴螬的防治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并得到如下结果。组别蛴螬数(头)处理方式蛴螬感染率(%)Ⅰ1001千克土壤+50毫升白僵菌A溶液0II1001千克土壤+200毫升白僵菌B溶液71Ⅲ1001千克土壤+200毫升白僵菌C溶液39IV1001千克土壤+200毫升清水0①实验中第组起对照作用。第组不够科学,应将处理方式改成。②实验结果表明∶。③为判断白僵菌的实际杀虫效果,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生物小组的同学选取白僵菌B和白僵菌C,进一步在爆发蛴螬虫灾的花生田中开展了田间实验。除了蛴螬的感染率外,还可选择等作为实验结果的检测指标。(3)目前,市售白僵菌杀虫剂的主要成分是活性孢子,其萌发、生长等过程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依据真菌的生长条件推测,采用白僵菌防治害虫时,施药的最佳环境条件是。(选填字母代号)a.低温潮湿b.低温干旱c.温暖潮湿d.温暖干旱【答案】(1)节肢蛹完全变态(2)IVI200毫升白僵菌A溶液白僵菌B比白僵菌C对蛴螬的感染力强花生的生长情况或花生产量或蛴螬存活率(3)c【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3)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详解】(1)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成虫通称为金龟子或金龟甲,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金龟子的发育经历了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为完全变态发育。(2)①实验中没有被白僵菌溶液处理过的是Ⅳ组,故第Ⅳ组起对照作用;第Ⅰ组的白僵菌溶液的体积与其它组别不同,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重新设计并进行实验,应该把50毫升白僵菌A溶液改为200毫升白僵菌A溶液,其他条件不改变。②根据实验结果可知,Ⅱ组的感染率为71%,Ⅲ组的感染率为39%,说明白僵菌B比白僵菌C对蛴螬的感染能力强。③蛴螬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植食性蛴螬喜食刚播种的花生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危害花生的生长,故可以通过测量花生产量或蛴螬存活率作为实验结果的检测指标。(3)真菌适合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白僵菌属于真菌,故施药的最佳环境条件是温暖潮湿,故c项符合题意,故选c。25.某班同学用乒乓球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概率问题,实验步骤如下:①甲桶中装入60个黄球,乙桶中装入白球与黄球各30个,分别摇匀。②分别从甲、乙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球的组合(黄球与黄球组合用A.表示,黄球与白球组合用B表示)。将抓取的乒乓球放回原桶,摇匀。③重复②步骤50次。全班共分7个小组,实验记录结果如表:1234567A、(黄球与黄球组合)24272521283019B、(黄球与白球组合)26232529222031(1)白球模拟的生殖细胞是(填“精子”或“卵细胞”)。黄球模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2)为使实验更准确可靠,应如何处理以上数据:。(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的机会。(4)有些人为了满足生男或生女的愿望,怀孕期间请医生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决定取舍。你对这种做法的看法是什么?。(5)在此探究实验过程中,从甲、乙两桶取出的球组合后并记录下来要放回原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______。A.保证样本数目足够大B.确保桶内两种小球的比例为1:1C.保证雄雌生殖细胞的数量相等D.保证雄雌生殖细胞能够互相结合。【答案】(1)精子X(2)求全班7组的平均值或求全班7组的数据总和(3)均等/相同(4)这种做法不对。人们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将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5)B【分析】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1)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白球模拟的生殖细胞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黄球模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X件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2)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增加实验材料达的数量或重复次数,计算平均值。因此,“为使实验更准确可靠”,应求全班7组的平均值或求全班7组的数据总和。(3)处理数据,分析结果,A、(黄球与黄球组合)即女性,是(24+27+25+21+28+30+19)÷7≈25;B、(黄球与白球组合)即男性,是(26+23+25+29+22+30+31)÷7≈25;从七组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4)自然情况下,人类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所以男女比例是接近1:1的,但如果人为决定所生胎儿的性别,造成流产女胎,直接的影响是会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再就是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会造成社会上男女比例的失衡,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这种做法不好。人们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将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5)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因此,“在此探究实验过程中,从甲、乙两桶取出的球组合后并记录下来要放回原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确保袋内两种小球的比例为1:1,故选B。26.如图一为人类性别遗传的图示,图二为人类染色体图谱。某班学生用围棋子模拟生殖细胞来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问题。探究的方法是:全班同学分成8组,甲袋中装入100粒白色围棋子,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每次从甲、乙两袋中分别随机摸出1粒围棋子进行组合,并在表格中记录两围棋子的组合情况(一黑一白组合用A表示,两粒白围棋组合用B表示)。然后将围棋分别放回原纸盒,摇匀。每个小组组合20次,实验结果如表:组别类别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A(黑白)1189121071210B(白白)9121181013810根据学习的生物知识回答问题:(1)乙袋模拟的生殖细胞是,用来装围棋子的袋子应该是(填“透明”或“不透明”)的。(2)每完成一次组合后,是否需要将摸出的围棋子放回袋内?。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可靠,对以上数据进行求和处理。其数据处理结果是男女比例约为。(3)能够表示母亲细胞3中染色体组成的是图二中的,理由是。(4)图一表示染色体传递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精子2的染色体组成是。受精卵5的染色体数目是。【答案】精子不透明需要1:1B性染色体为XX22条+X23对【分析】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详解】(1)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用黑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Y,白色围棋子模拟的性染色体类型是X。乙袋混合装入白色、黑色围棋子各50粒,模拟的生殖细胞是精子细胞,其中特有的性染色体类型是Y染色体。为保证摸棋子时的随意性,装棋子的袋子应是不透明的。(2)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由表中的数据得到:A:B=79:81≈1:1,因此该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是均等的(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3)分析图示可知:图二中的B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是XX染色体,即B图表示的是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A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一条大、一条小,为XY染色体,因此A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4)父亲(XY)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分别含X或Y性染色体,而母亲(XX)只能产生一种含X性染色体的卵细胞。若含X性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则将发育成女性;若含Y性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则将发育成男性。因此图一中受精卵5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X,李梅是女孩,父亲的精子的性染色体不能是Y,所以图一中精子2的性染色体是22条+X。【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的遗传以及探究实验的环节。2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某男子返乡创业搞生态养殖,实现了村民们的致富梦。下图是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他利用鸭较强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同时,用水稻养猪、养鸭,水稻的秸秆生产沼气,猪、鸭的粪便、沼气池渣肥田。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请根据下图分析回答:(1)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2)沼气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这种能量是由水稻通过
作用把水和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固定下来的,所以该能量最终来源于。(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该地区鸭的毛色遗传做了如下探究,选取三组鸭让其自由交配,对所生小鸭的毛色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假设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组别交配组合子代表现及数目第一组白色ⅹ白色全白第二组灰色ⅹ白色灰色46只,白色44只第三组灰色ⅹ灰色灰色154只,白色52只①从表中第组数据分析可判断出,色为显性性状。②第一组亲本的基因组成是。【答案】水稻→害虫→鸭(或杂草→鸭或杂草→害虫→鸭或水稻→猪或水稻→鸭)等光合二氧化碳太阳(太阳光能)三灰色ddⅹdd(或dd)【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路基施工合同-包括路基施工与智慧城市建设3篇
- 2024年标准化商业场地租赁承包合同模板一
-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课件
- 2024年标准餐饮业务管理服务合同模板版B版
- 信访业务培训班课件
- 政府采购中标合同
- 便利店卫生保障人员劳动合同
- 电力设备销售代表招聘协议样本
- 2025意向合同范本
- 水利工程弱电综合布线施工合同
- 林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品保QC培训资料》课件
- 《观光园艺》课件
- 2023年创建智慧校园工作总结
- 国开电大《人文英语3》一平台机考真题(第十三套)
- 承德围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精选卷(含答案)
- 数字化农业的应用
- 《财务管理》全套课件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
-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介绍
- 品管圈活动计划进度表 甘特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