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5•五华区校级一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食物腐烂 D.空气液化2.(2024•内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3.(2024•河南)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 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4.(2024•凉州区一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5.(2023•三明模拟)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A. B. C. D.6.(2024•回民区二模)甲酸具有腐蚀性,如图是甲酸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B.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7.(2024•青山区三模)艾草中含有丰富的矢车菊黄素,有平喘镇咳,缓解风寒感冒的效果,其化学式为C18H16O8,下列关于C18H16O8的说法正确的是()A.矢车菊黄素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B.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由18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构成 C.矢车菊黄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中含有8个氢分子8.(2024秋•邹城市校级月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3个铁离子:3Fe2+ 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O D.1个氧分子:O29.(2024•平谷区二模)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b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燃烧 C.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10.(2024•安徽模拟)某化学实验小组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0~300s内,两个容器中酸的含量均越来越少 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Ⅰ、Ⅱ最终产生的CO2的体积均大于10amL D.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比100~200s内少5amL11.(2024秋•石家庄期中)研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现象的影响因素。取粗细相同的铁丝进行实验,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编号实验装置铁丝种类燃烧现象①含碳0.03%的铁丝极少火星②含碳0.08%的铁丝少量火星③含碳0.15%的铁丝明显火星四射A.所用铁丝均为混合物 B.实验前铁丝需要用砂纸打磨 C.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 D.若铁丝中碳含量为0.05%,则实验现象为明显的火星四射12.(2024•河南)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单质为氧气 B.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NON2+H2O13.(2021秋•宽城县期末)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少量木炭粉隔绝空气加热到高温B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加热固体混合物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D除去CO2中混有少量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A.A B.B C.C D.D14.(2024•河东区二模)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15.(2024秋•仪征市校级月考)已知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座舱中消耗氧气时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装置甲、乙、丙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C.装置乙中CO2+H2CH4+H2O,反应时缓缓通入气体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装置甲、乙、丙主要将CO2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该转化的途径是光合作用二.填空题(共1小题)16.(2023秋•肥西县期末)了解国际空间站内的“空气”。(1)站内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组成基本一致,其中O2与N2的体积比约为。(2)站内O2的来源:①主要来源是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类型为。②备用O2由分解高氯酸锂(LiClO4)获得,同时还生成氯化锂(LiCl),该反应中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3)过滤器中的活性炭可除去有气味的物质,利用了活性炭的性。(4)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固体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碳酸锂(Li2CO3)和水。①Li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三.实验题(共2小题)17.(2023•松山区模拟)下列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仪器,据图作答:(1)认识仪器:仪器B的名称是。(2)制取气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表明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的仪器是(填字母序号)。(3)探究性质:实验一: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实验二: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产生了(填离子符号)。实验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8.(2024秋•明水县校级月考)如图是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装置玻璃管内的现象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开始前要先通一段时间CO,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目的是。(3)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待玻璃管冷却到室温后停止通CO,目的是。(4)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19.(2024•辽宁模拟)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维生素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常见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如表1所示。植物中虽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蔬菜、水果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中可分解为维生素A。表1每100g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食物种类羊肝牛奶鸡蛋河蟹黄鱼维生素A含量(μg/100g)209722431038910维生素A是由C、H、O元素组成的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被氧化,特别是暴露于氧气、高温环境时,会加快这种氧化作用。因此,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会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实验人员以不同原料为载体,模拟食品加工过程,研究了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先用维生素A标准溶液(溶剂为乙醇)对面粉进行强化处理,将处理后的面粉分别用水、鸡蛋清揉合成面团;再以此面团为研究对象,探究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1、2所示。因此,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科学地控制温度、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的保留至关重要。(1)维生素A的物理性质有(写出1条即可)。(2)表1所列出的几种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3)从实验设计看,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和。(4)根据图2得出加工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有影响,依据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维生素A是一种营养素b.维生素A中只含非金属元素c.维生素A能与氧气反应d.吃蔬菜对补充维生素A无益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20.(2024•海安市一模)某学校两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分别以H2O2分解、金属与酸反应为例,探究不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Ⅰ.第1组同学在常温下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完成H2O2分解的探究实验。实验编号温度(℃)反应物催化剂①2025mL3%H2O2溶液无②2025mL5%H2O2溶液无③2025mL5%H2O2溶液0.1gMnO2④2025mL5%H2O2溶液1~2滴FeCl3溶液⑤3025mL5%H2O2溶液(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同学甲在进行实验①和②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2)同学乙进行实验②、③、④后,得出结论:MnO2与FeCl3均能加快H2O2的分解,且前者的催化效率更高。同学乙设计实验②的目的是。若继续用上述实验药品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快慢的影响,为了便于观察,表中实验⑤选择的催化剂是;理由是。(3)同学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生成20mL气体为准,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Ⅱ.第2组同学用下列实验用品,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量筒、天平、秒表、酒精灯实验药品:铝片、铝粉、2%盐酸、20%盐酸、蒸馏水(4)利用所提供实验用品,可研究的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有温度、(写两个),通过(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的快慢。(5)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写出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和药品任选)。六.计算题(共2小题)21.(2021秋•科左中旗期末)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mCO2+2CO+16H2O。请计算:(1)m值是;n值是;(2)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22.(2024•福建模拟)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合理使用SO2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葡萄酒酿制中适量添加SO2,可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如表:食品蜜饯葡萄酒巧克力果蔬汁最大残留量0.35g/kg0.25g/L0.1g/kg0.05g/kg兴趣小组同学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某品牌白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进行测定(S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原理为:2KMnO4+5SO2+2H2O=2MnSO4+2H2SO4+K2SO4。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配制高锰酸钾溶液:将20g7.9%高锰酸钾溶液稀释成0.395%的高锰酸钾溶液,需要加水g。步骤2:取10g0.395%的高锰酸钾溶液于烧杯中,缓缓加入该品牌白葡萄酒,边加边搅拌,当加入100mL白葡萄酒时,高锰酸钾溶液恰好褪色。通过计算说明该品牌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是否符合标准。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合肥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5•五华区校级一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食物腐烂 D.空气液化【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答案】C【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错。B、酒精挥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C、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空气液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2024•内江)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D.食醋用于除水垢【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答案】A【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食醋用于除水垢,是利用了醋酸能与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3.(2024•河南)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 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答案】C【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提倡绿色出行、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解答】解: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故B不符合题意;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故C符合题意;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4.(2024•凉州区一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D【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说法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说法正确;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说法正确;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的缘故,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2023•三明模拟)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装置一定漏气的是()A. B. C. D.【考点】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专题】实验操作型;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答案】C【分析】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影响实验结果.【解答】解:A、推注射器活塞时,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B、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C、上下移动时,液面始终保持水平,说明装置漏气;D、拉注射器活塞时,长颈漏斗末端出现气泡,说明装置不漏气。故选:C。【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6.(2024•回民区二模)甲酸具有腐蚀性,如图是甲酸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B.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答案】D【分析】根据甲酸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HCOOH+O22CO2+2H2O;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故A说法正确;B、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生成物均是氧化物,故B说法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C说法正确;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进行分析、判断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要抓住有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解答。7.(2024•青山区三模)艾草中含有丰富的矢车菊黄素,有平喘镇咳,缓解风寒感冒的效果,其化学式为C18H16O8,下列关于C18H16O8的说法正确的是()A.矢车菊黄素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B.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由18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构成 C.矢车菊黄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中含有8个氢分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分析】A、根据矢车菊黄素由分子构成进行分析;B、根据矢车菊黄素的化学式进行分析;C、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解:A、矢车菊黄素由分子构成,其分子由碳、氢、氧原子构成,故A不正确;B、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由18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8个氧原子构成,故B正确;C、矢车菊黄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16):(16×8)=27:2:16,碳元素质量比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不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中含有16个氢原子,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4秋•邹城市校级月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3个铁离子:3Fe2+ 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O D.1个氧分子:O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解答】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故3个铁离子可表示为:3Fe3+,故A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错误;C、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2价可表示为O,故C错误。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1个氧分子可表示为:O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需要学生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9.(2024•平谷区二模)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b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燃烧 C.水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考点】电解水实验.【专题】空气与水.【答案】A【分析】根据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结合电解水的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试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故错误;B、试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故正确;C、电解水产生的H2和O2,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正确;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2024•安徽模拟)某化学实验小组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0~300s内,两个容器中酸的含量均越来越少 B.0~100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Ⅰ、Ⅱ最终产生的CO2的体积均大于10amL D.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比100~200s内少5amL【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答案】D【分析】A、根据0~300s内,两个容器内发生的是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碳酸钙粉末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0~100s内,两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两条曲线最终产生气体的体积,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反应Ⅱ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与100~200s产生CO2体积分析判断。【解答】解:A、0~300s内,两条曲线都呈上升趋势,表明两个容器内的反应在不断地发生,其中的酸逐渐减少,因此酸的含量均越来越少,故A判断正确。B、0~100s内,两段曲线的变化都是开始比较平缓,然后变陡,表明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故B判断正确。C、比较两条曲线可知,反应Ⅱ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与反应Ⅰ相差不大,最终产生的CO2的体积均大于10amL,故C判断正确。D、观察图象数据,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是2.8amL,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是7.8amL﹣2.8amL═5amL,则反应Ⅱ中,0~100s内产生的CO2体积比100~200s内产生的CO2体积少5amL﹣2.8amL═2.2amL,故D判断不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像分析能力,主要利用曲线图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11.(2024秋•石家庄期中)研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现象的影响因素。取粗细相同的铁丝进行实验,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编号实验装置铁丝种类燃烧现象①含碳0.03%的铁丝极少火星②含碳0.08%的铁丝少量火星③含碳0.15%的铁丝明显火星四射A.所用铁丝均为混合物 B.实验前铁丝需要用砂纸打磨 C.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 D.若铁丝中碳含量为0.05%,则实验现象为明显的火星四射【考点】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答案】D【分析】A、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B、实验前铁丝需要用砂纸打磨,以除去铁丝表面氧化物及污物。C、铁燃烧火星四射与含碳量有关。D、由表格数据可知,燃烧含碳0.08%的铁丝能观察到少量火星,燃烧含碳0.15%的铁丝能观察到明显火星四射,则铁丝中碳含量为0.05%时实验现象不可能为明显的火星四射。【解答】解:A、实验①②③所用铁丝均含有碳,均属于混合物,该选项正确。B、实验前铁丝需要用砂纸打磨,以除去铁丝表面氧化物及污物,防止影响实验,该选项正确。C、由表格数据可知,不同含碳量的铁丝燃烧的现象不同,且含碳量越高现象越明显,说明火星四射可能与铁丝中的碳和氧气反应有关,该选项正确。D、由表格数据可知,燃烧含碳0.08%的铁丝能观察到少量火星,燃烧含碳0.15%的铁丝能观察到明显火星四射,则铁丝中碳含量为0.05%时实验现象不可能为明显的火星四射,该选项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2.(2024•河南)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单质为氧气 B.反应的产物均为无毒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NON2+H2O【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答案】B【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和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解答】解:A、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是氮气,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氮气和水,均为无毒物质,选项说法正确;C、在反应物氨气中,氮元素显﹣3价,在一氧化氮中,氮元素显+2价,在生成物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选项说法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2021秋•宽城县期末)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少量木炭粉隔绝空气加热到高温B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加热固体混合物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D除去CO2中混有少量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设计题.【答案】D【分析】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解答】解: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不正确。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除去高锰酸钾带入锰酸钾,该选项不正确。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该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检验,该选项不正确。D、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4.(2024•河东区二模)我国古代常用“火折子”保存火种,《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折子”的记载:“以白薯蔓浸水泡浓,捶之,晒干,辅以硝五钱、硫磺二两、松香四钱……装入竹筒,吹气复燃”,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白薯蔓”是可燃物 B.“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 C.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 D.“吹气”主要目的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答案】D【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B、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C、根据燃烧产物来分析;D、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解:A、由题文可知,“白薯蔓”具有可燃性,能够燃烧,是一种可燃物,选项正确;B、燃烧需要氧气,“火折子”保存火种时不能完全密封,保持火折子与氧气接触,维持燃烧,选项正确;D、由题文可知,火折子中含有硫磺,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选项正确;D、“吹气”主要目的是增多氧气,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而不是使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15.(2024秋•仪征市校级月考)已知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座舱中消耗氧气时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装置甲、乙、丙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C.装置乙中CO2+H2CH4+H2O,反应时缓缓通入气体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装置甲、乙、丙主要将CO2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该转化的途径是光合作用【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制备.【答案】B【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解答】解:A、座舱中消耗氧气的过程是人呼吸的过程,此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是放热反应,过A选项正确;、B、装置甲中是将空气、二氧化碳、水三种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乙装置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烷和水,是化学变化;丙装置是将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故B选项不完全正确;C、反应时缓缓通入气体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有利用反应物完全反应,否则容易随着生成物逸出,故C选项正确;D、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装置甲、乙、丙主要将CO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该转化的途径是光合作用,故D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二.填空题(共1小题)16.(2023秋•肥西县期末)了解国际空间站内的“空气”。(1)站内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组成基本一致,其中O2与N2的体积比约为1:4。(2)站内O2的来源:①主要来源是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②备用O2由分解高氯酸锂(LiClO4)获得,同时还生成氯化锂(LiCl),该反应中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是氧气和高氯酸锂。(3)过滤器中的活性炭可除去有气味的物质,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4)呼出的二氧化碳用固体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碳酸锂(Li2CO3)和水。①Li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LiOH=Li2CO3+H2O。【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1)1:4;(2)①2H2O2H2↑+O2↑;分解反应;②氧气和高氯酸锂;(3)吸附;(4)①74;②CO2+2LiOH=Li2CO3+H2O。【分析】(1)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回答;(2)①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②根据物质的变化和组成分析;(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4)①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②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锂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则O2与N2的体积比约为1:4。(2)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②高氯酸锂能分解为氯化锂和氧气,其中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有氧气和高氯酸锂。(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4)①碳酸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12+16×3=74。②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LiOH=Li2CO3+H2O。故答案为:(1)1:4;(2)①2H2O2H2↑+O2↑;分解反应;②氧气和高氯酸锂;(3)吸附;(4)①74;②CO2+2LiOH=Li2CO3+H2O。【点评】本题以空间站内的空气为切入点,考查了空气的成分、物质的组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即可分析解答。三.实验题(共2小题)17.(2023•松山区模拟)下列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仪器,据图作答:(1)认识仪器:仪器B的名称是试管。(2)制取气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表明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的仪器是ABDE(填字母序号)。(3)探究性质:实验一: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实验二: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产生了H+(填离子符号)。实验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的选用;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答案】(1)试管;(2)2KMnO4K2MnO4+MnO2+O2↑;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ABDE;(3)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实验二:H+;实验三:CO2+Ca(OH)2=CaCO3↓+H2O。【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排水法收据氧气的注意事项;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解答】解:(1)根据仪器的形状可知,仪器B的名称是试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表明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外有气泡冒出或集气瓶里水被排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并和水反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的仪器是ABDE。(3)实验一: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实验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起作用的离子是氢离子,由此说明溶液中产生了H+。实验三:通入二氧化碳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1)试管;(2)2KMnO4K2MnO4+MnO2+O2↑;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ABDE;(3)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实验二:H+;实验三:CO2+Ca(OH)2=CaCO3↓+H2O。【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8.(2024秋•明水县校级月考)如图是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装置玻璃管内的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开始前要先通一段时间CO,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3)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待玻璃管冷却到室温后停止通CO,目的是防止灼热的铁被氧化。(4)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答案】(1)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3)防止灼热的铁被氧化;(4)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分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不反应,通过排液法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观察到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为避免爆炸,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3)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至冷却,防止灼热的铁被氧化;(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1)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3)防止灼热的铁被氧化;(4)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四.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19.(2024•辽宁模拟)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维生素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体中,常见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如表1所示。植物中虽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蔬菜、水果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中可分解为维生素A。表1每100g食物中维生素A的含量食物种类羊肝牛奶鸡蛋河蟹黄鱼维生素A含量(μg/100g)209722431038910维生素A是由C、H、O元素组成的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被氧化,特别是暴露于氧气、高温环境时,会加快这种氧化作用。因此,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会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实验人员以不同原料为载体,模拟食品加工过程,研究了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先用维生素A标准溶液(溶剂为乙醇)对面粉进行强化处理,将处理后的面粉分别用水、鸡蛋清揉合成面团;再以此面团为研究对象,探究加工温度和加工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1、2所示。因此,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科学地控制温度、时间对食品中维生素A的保留至关重要。(1)维生素A的物理性质有黄色固体(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合理即可)(写出1条即可)。(2)表1所列出的几种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羊肝。(3)从实验设计看,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和载体种类。(4)根据图2得出加工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有影响,依据是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食品中维生素A越低。(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填序号)。a.维生素A是一种营养素b.维生素A中只含非金属元素c.维生素A能与氧气反应d.吃蔬菜对补充维生素A无益【考点】维生素;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化学与生活.【答案】(1)黄色固体(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合理即可);(2)羊肝;(3)载体种类;(4)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食品中维生素A越低;(5)abc。【分析】(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2)根据表1信息来分析;(3)根据实验设计来分析;(4)根据图1信息来分析;(5)根据图2信息来分析;(6)根据所学知识以及题干信息来分析。【解答】解:(1)维生素A是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这些性质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维生素A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黄色固体(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合理即可);(2)表1所列出的几种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最高的是羊肝;故答案为:羊肝;(3)从实验设计看,涉及到的影响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的因素有加工温度、加工时间和载体种类;故答案为:载体种类;(4)图2中,得出关于加工温度对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影响的结论,所依据的证据是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食品中维生素A越低;故答案为: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食品中维生素A越低;(5)a.维生素A是一种营养素,选项说法正确;b.维生素A是由C、H、O元素组成,所以维生素A中只含非金属元素,选项说法正确;c.由题干信息可知,维生素A能与氧气反应,选项说法正确;d.植物中虽不含有维生素A,但许多蔬菜、水果中含有胡萝卜素,它在小肠中可分解为维生素A,所以吃蔬菜对补充维生素A无益的说法是错误。故选:abc。【点评】全面营养是通过合理膳食来实现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膳食的含义。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20.(2024•海安市一模)某学校两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分别以H2O2分解、金属与酸反应为例,探究不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Ⅰ.第1组同学在常温下按照如表所示的方案完成H2O2分解的探究实验。实验编号温度(℃)反应物催化剂①2025mL3%H2O2溶液无②2025mL5%H2O2溶液无③2025mL5%H2O2溶液0.1gMnO2④2025mL5%H2O2溶液1~2滴FeCl3溶液⑤3025mL5%H2O2溶液氯化铁(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同学甲在进行实验①和②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采取的改进方法是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升高相同温度)。(2)同学乙进行实验②、③、④后,得出结论:MnO2与FeCl3均能加快H2O2的分解,且前者的催化效率更高。同学乙设计实验②的目的是空白对照实验。若继续用上述实验药品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快慢的影响,为了便于观察,表中实验⑤选择的催化剂是氯化铁;理由是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催化能力较强,反应速率较大,不利于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FeCl3作催化剂反应速率适中,有利于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3)同学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生成20mL气体为准,其他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Ⅱ.第2组同学用下列实验用品,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量筒、天平、秒表、酒精灯实验药品:铝片、铝粉、2%盐酸、20%盐酸、蒸馏水(4)利用所提供实验用品,可研究的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盐酸的浓度、铝的表面积(写两个),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实验现象)判断反应的快慢。(5)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写出实验步骤: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相同质量铝片,再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盐酸,将其中一支试管浸入盛有约40℃(或一定温度)的热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浸入盛有约5℃冷水的烧杯中,观察记录对比反应开始到停止所用的时间。(实验仪器和药品任选)。【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科学探究.【答案】(1)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升高相同温度)(2)空白对照实验;氯化铁;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催化能力较强,反应速率较大,不利于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FeCl3作催化剂反应速率适中,有利于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3)锥形瓶;产生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4)盐酸的浓度、铝的表面积;产生气泡的快慢;(5)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相同质量铝片,再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盐酸,将其中一支试管浸入盛有约40℃(或一定温度)的热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浸入盛有约5℃冷水的烧杯中,观察记录对比反应开始到停止所用的时间。【分析】(1)根据实验①和②的浓度不同以及控制变量法分析;(2)根据实验的目的以及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3)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实验的目的分析;(4)①根据提供的药品可知,盐酸的浓度不同、铝的表面积不同,所以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盐酸的浓度和铝的表面积;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可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反应的快慢;故答案为:盐酸的浓度、铝的表面积;产生气泡的快慢分析;(5)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解答】解:(1)实验①和②的浓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便于比较,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利用一个变量来比较,可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升高相同温度);故答案为: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升高相同温度);(2)进行实验②、③、④后,得出结论:MnO2与FeCl3均能加快H2O2的分解,且前者的催化效率更高。同学乙设计实验②没有加入催化剂,目的是作为空白对照实验;若继续用上述实验药品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快慢的影响,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保持相同,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催化能力较强,反应速率较大,不利于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速率适中,便于观察速率变化,所以表中实验⑤选择的催化剂是氧化铁;故答案为:空白对照实验;氯化铁;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催化能力较强,反应速率较大,不利于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FeCl3作催化剂反应速率适中,有利于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3)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进行定量分析,以生成20mL气体为准,则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为测定产生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故答案为:锥形瓶;产生20mL气体所需的时间;(4)①根据提供的药品可知,盐酸的浓度不同、铝的表面积不同,所以研究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盐酸的浓度和铝的表面积;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可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判断反应的快慢;故答案为:盐酸的浓度、铝的表面积;产生气泡的快慢;(5)根据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要测定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只有温度不同时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故设计实验如下: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相同质量铝片,再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盐酸,将其中一支试管浸入盛有约40℃(或一定温度)的热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浸入盛有约5℃冷水的烧杯中,观察记录对比反应开始到停止所用的时间;故答案为: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相同质量铝片,再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盐酸,将其中一支试管浸入盛有约40℃(或一定温度)的热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浸入盛有约5℃冷水的烧杯中,观察记录对比反应开始到停止所用的时间。【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催化剂的作用、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六.计算题(共2小题)21.(2021秋•科左中旗期末)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8CH3OH+nO2mCO2+2CO+16H2O。请计算:(1)m值是6;n值是11;(2)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3:1:4。(最简比)【考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1)6;11;(2)3:1:4。【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原子的个数不变,则8=m+2,m=6;反应前后氧原子的个数不变,则8+2n=6×2+2×1+16×1,n=11。(2)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4):(16×1)=3:1:4。故答案为:(1)6;11;(2)3:1: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2024•福建模拟)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合理使用SO2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葡萄酒酿制中适量添加SO2,可防止葡萄酒在陈酿和贮藏过程中被氧化。《标准》中部分食品SO2的最大残留量如表:食品蜜饯葡萄酒巧克力果蔬汁最大残留量0.35g/kg0.25g/L0.1g/kg0.05g/kg兴趣小组同学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某品牌白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进行测定(S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原理为:2KMnO4+5SO2+2H2O=2MnSO4+2H2SO4+K2SO4。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配制高锰酸钾溶液:将20g7.9%高锰酸钾溶液稀释成0.395%的高锰酸钾溶液,需要加水380g。步骤2:取10g0.395%的高锰酸钾溶液于烧杯中,缓缓加入该品牌白葡萄酒,边加边搅拌,当加入100mL白葡萄酒时,高锰酸钾溶液恰好褪色。通过计算说明该品牌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是否符合标准。【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答案】(1)380;(2)不符合标准。【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2)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二氧化硫的质量,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分析。【解答】解:(1)设加水的质量为m,则20g×7.9%=(20g+m)×0.395%,解得m=380g,故答案为:380;(2)设100mL白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2KMnO4+5SO2+2H2O=2MnSO4+2H2SO4+K2SO431632010g×0.395%xx=0.04g则100mL白葡萄酒中含有0.04g二氧化硫,即1L中含有0.4g二氧化硫,故答案为:不符合标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考点卡片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而进行实验探究.这里所要探究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物质的内因(如着火点的高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等反应物本身的性质)以外,还有外因(如是否有催化剂、温度、浓度、压强、反应物的形状或接触面积等外界因素).【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有关的问题情景,或者是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进行分析探究,或者是实验推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型主要是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内因考查以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主;外因考查主要是催化剂、温度、浓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设计对照实验(即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一个实验使用某一条件或者满足某一因素,另一个实验不使用或者不满足),来进行实验探究之.并且,一般都按照如下的思路来思考分析、设计实验、推断解答.对于内因主要考虑着火点低的比高的容易燃烧;而金属的活动性强的比弱的反应剧烈.对于外因是这样考虑的:1.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使用催化剂,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初中阶段一般是指加快).2.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反应物的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反应物的温度,反应速率降低.3.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4.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气态反应物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降低.5.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物的形状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2.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知识点的认识】设计与评价实验方案是基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基于对常规实验手段、常见仪器使用熟练掌握;基于对各部分知识的融会贯通;基于对实验手段优劣的辨析.具体来说,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考点,它分为实验原理设计和实验操作步骤设计;而评价是从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上来说的,一般遵循以下七个原则:1.能否达到目的.2.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3.原料的利用率高低.4.过程是否简捷优化.5.对环境有无污染.6.实验误差的大小.7.有无创意等等.最佳方案的设计应该符合这七个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还必须具有快捷而正确的操作步骤设计.【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以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为突破口,考查学生基本的实验能力;以“双基”为载体,全面考查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有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等,中考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实验情景,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解题方法点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反应原理→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记录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而实验方案的评价应是注意的:目标明确、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安全环保、节约快捷、效果显著等等;若有不妥,可参考评价的七原则,给出合理的改进方案.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方法及其知识点的认识:1、加热法原理: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操作:将装置的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气密性良好的现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2、注水法原理:通过注水形成液封,然后观察液面变化。操作: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一段时间。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水柱高度不变。3、抽气法原理:抽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操作:连接好装置,用注射器向外抽气。气密性良好的现象:在抽气过程中,插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4、滴液法原理:液体滴入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发生变化。操作:向分液漏斗中缓慢滴加液体。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液体滴下后,一段时间内液体不再滴下。二、在学习这些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不同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2、操作过程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理解每种方法背后的原理,以便能够灵活运用和分析实验现象。【命题方向】1、实验操作细节的考查要求考生准确描述检查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加热、加水、使用特定工具等操作的顺序和要点。2、原理的理解让考生解释某一检查气密性方法所依据的物理或化学原理,例如气体热胀冷缩导致压强变化等。3、装置的创新与拓展给出新型或复杂的实验装置,要求考生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或者对给定的检查方法进行改进。4、实验误差分析假设在检查气密性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分析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以及原因。5、与其他实验知识的综合考查将气密性检查与气体制取、收集、净化等实验环节结合,考查考生在整个实验流程中的综合应用能力。6、实际应用情境创设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工业反应釜、家用器具等,让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对比不同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提供多种装置和相应的检查方法,要求考生对比分析其优劣,并说明理由。【解题方法点拨】1、首先,要熟悉常见的检查气密性的方法,例如加热法、注水法、抽气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装置类型和特点。2、对于加热法,重点理解气体受热膨胀导致压强增大从而产生气泡的原理。在操作时,要注意加热的部位均匀,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要仔细。3、注水法中,关键是要确保装置形成封闭空间,注水后观察液面是否稳定或者是否有液体被压入装置内。4、抽气法需关注抽气后装置内压强减小产生的现象,比如是否有气泡被吸入装置。5、解题时,先判断给定装置的特点和适用的检查方法。6、详细描述操作步骤,注意操作的顺序和细节。7、观察并准确描述产生的现象。8、根据现象得出气密性是否良好的结论。4.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指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第二层面,是指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它们的具体内容分别介绍如下:第一个层面,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又分为两种和三种。前者有“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两种装置;后者有“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三种装置。具体如图所示:第二个层面,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具体来说是这样的:1.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制取的反应原理,即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果是用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上图中的“固体加热型”的装置(或直接选取该装置),来进行实验制取该气体。如果是用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在常温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那么就要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上图中的“固液常温型”的装置(或直接选取该装置),来进行实验制取该气体。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有:(1)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2)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浸在液面下,瓶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2.常用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取的依据是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等。如果气体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并且不与水发生反应,那么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排水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下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并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发生反应,那么上图中的该气体可选取上图中的“向上排空气法”的装置来收集。但是,还需要注意的是:(1)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气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把导管口放在瓶口内开始收集气体;导管口一开始冒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此时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收集满气体(瓶内的水全部排净)时,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盖好后取出;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就将集气瓶正方在桌面上备用;若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就将集气瓶倒方在桌面上备用。(2)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一定要将导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并且收集的时间要稍微延长一点;以防瓶内的空气排不干净,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还要注意用毛玻璃片盖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气体进入瓶内,使收集的气体的纯度不高。【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来探究常用气体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装和选取,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判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及其依据,还有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并根据气体的制取原理来组装、选配、判断或者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再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与水或者空气发生反应等来判断、选用收集装置;或者评价、改良某一装置等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装置来推断气体的制取原理、气体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5.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知识点的认识】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包含有两项内容.其一,是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其二,是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而所谓的常见气体,主要是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等.具体说来,它们的检验与吸收的方法如下表:主气体杂质除杂方法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O2通过NaOH溶液后干燥CO2H2通过灼热的CuO后干燥CO2H2O通过浓硫酸H2HCl通过NaOH溶液后干燥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至于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就是指为了将常见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的科学方法.其理论依据是利用杂质所具有的与所需气体不同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选用适当的试剂,进行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或者按照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探究,逐步将气体中的杂质除去,使其得到净化.<BR>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不减、不增、不污、易分”.也就是,除去杂质的同时,要保证不能使所需气体的量减少(即不能“玉石俱焚”,但可以增加),更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生成物还不能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生成物、所选试剂与所需气体要容易分离.常用的气体的除杂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吸收法;即选用适当的试剂,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将杂质吸收后,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等而除去的一种方法.例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的CO2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盛有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吸收掉其中的CO2,然后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再吸收掉其中的水蒸气.而常见气体的吸收剂(即除去的方法)如上表所示.<BR>二是转化法;即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所需气体而除去的一种方法.例如,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的CO时,可先将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中,将其中的CO转化CO2.【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经过科学的分析探究后,设计实验方案(或按照给出的实验方案),推断、选择或填写出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并选择、推断、填写相关的实验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方法,以及对这类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及理论依据,还有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的相关知识,有时还需弄清图示信息,以及有关的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实验图来推断气体或所选试剂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6.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知识点的认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就是指氧化物的具体辨析,也就是从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上,来分析判断一下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所谓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根据氧化物的概念,不能看出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名称(或分类、元素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有关概念和氧化物的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