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时长:90分钟一、选择题(2*25=50分)于2010年10月份发射升空的“嫦娥二号”卫星已于2012年4月15日受控飞向距离地球大约1000万公里的太阳系空间,择机开展对4179号小行星的探测,为未来的小天体探测积累经验。完成下面小题。1.对“嫦娥二号”的目前身份准确的定位是()A.人造天体 B.地球的人造卫星C.月球卫星 D.太阳系中的行星2.下图为“嫦娥二号”探月期间运行示意图,比图中所示天体系统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3.与地球相比,“嫦娥二号”卫星更易遭受流星体袭击,主要原因是()A离小行星带更近 B.几乎无大气层保护C.宇宙环境不安全 D.所在轨道流星体多【答案】1.A2.D3.B【解析】【1题详解】目前“嫦娥二号”运行在太阳系空间中,既不围绕地球转,也不围绕月球转,B、C错误;它的运行轨道也不是环绕太阳运行的,D错误;它只是一颗人造天体,A正确。故选A。【2题详解】图中天体乙为月球,甲为地球,图示天体系统为地月系,比它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除小行星带外,其他小天体也会撞击地球或“嫦娥二号”卫星,但与地球相比,“嫦娥二号”体积小,质量小,表面没有大气层保护,受到流星体袭击时不能摩擦燃烧,导致更易遭受流星体袭击,B正确,AD错误;与地球同在太阳系,宇宙环境均较为安全,C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一共有4级,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在其引力作用下围绕它运转的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它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太阳系中的一员。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 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C.甲化石——新生代 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5.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A.藻类化石—重要成矿时期 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 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答案】4.D5.B【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在新生代,排除A;恐龙化石处于中生代,排除B;甲化石位于三叶虫化石和恐龙化石之间,位于古生代晚期,排除C;三叶虫化石位于古生代早期,D正确。故选D。【5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化石位于三叶虫化石和恐龙化石之间,位于古生代晚期,此时鱼类等脊椎动物为主,形成联合古陆,B正确;藻类化石位于古生代早期,重要的成矿时期位于前寒武纪,排除A;鸟类化石属于中生代,排除C;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属于新生代,排除D。故选B。【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其中时间表述单位包括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带。不同地质时代,自然地理特征出现明显不同,影响不同生物演化。2022年4月30日,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国欣赏到了美丽的日环食。此次日环食太阳的整个圆面超过95%的面积被月球遮住,接近日全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本次日环食发生时,人们能观测到发亮的部分是()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7.当上述太阳大气层的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A.信鸽可能会迷失方向 B.影响地球上部分地区的气候C.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江苏部分地区出现极光【答案】6.A7.D【解析】【6题详解】光球层为平时所见的明亮的太阳,日环食发生时太阳没有被完全遮挡住,光球层仍然可见,A正确;色球层和日冕层被光球层的光芒所覆盖,只有日全食时才可见到,B、C错误;对流层属于地球大气层,D错误。故选A。【7题详解】光球层上太阳活动标志是黑子。当太阳黑子突然爆发时,会引起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导致某些地区降水增多,某些地方降水减少,B不合题意;当太阳活动特别强烈时,会使高纬地区的极光现象增强,江苏纬度低,无法出现极光,D错误,符合题意。太阳活动激烈时,会干扰磁场,产生磁暴,信鸽可能会迷失方向、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C不合题意;本题选择不包括的影响,故选D。【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由震中向外传播的地震波可以被设在远离震中的地震检波器记录下来。图左为某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播到世界各地所花的时间。图右为地表四大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图左中曲线①②代表横波和纵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横波,传播速度慢 B.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C.①为横波,传播速度快 D.①为纵波,传播速度慢9.地震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对甲圈层造成的影响最大 B.地震对乙圈层的影响主要是影响其分布C.丙圈层生物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D.地震主要发生在软流层所在的丁圈层中10.强烈的地震可能会诱发火山爆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8.A9.C10.B【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中震中距与传播时间可得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同样的震中距,传播时间短的速度快,②速度较快,为纵波;传播时间长的速度慢,①速度较慢,为横波,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地震发生时,地震对地壳的影响最大,甲为大气圈,A错误;地震主要发生在岩石圈中,D错误;丙是水圈,横波无法穿过液体,水圈中的生物只能感受到纵波,纵波使其上下颠簸,C正确;乙是生物圈,地震对乙圈层的影响除了分布,还有数量多少,B错误;故选C。【10题详解】蔓延的火山灰物质首先在大气层中,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到水圈,地表生物表层,然后进入地表土层,即岩石圈,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下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增→递减→递减 B.递减→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减→递增→递增12.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大气成分及天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13.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A.迅速进行迫降 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C.保持原有高度 D.升至平流层【答案】11.B12.A13.D【解析】【11题详解】从地面到100千米上空,自下而上经过的大气层为对流层(0-12千米)、平流层(12-50千米)、高空大气层底部及热层(50千米以上)。对流层中随着高度的增加,受到地面辐射的影响减小气温降低;平流层中上部为臭氧层,温度较高,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升高;高层大气底部,温度急剧降低,到达热层时气温又逐渐升高,所以记录的气温变化规律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低层大气主要为对流层,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A正确。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B错误。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C错误。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雷雨天气一般出现在对流层,飞机遇到雷雨天气说明还在对流层飞行,而万米以上为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稳定,适合飞机飞行,所以飞机应该升至万米以上高空,D正确。迅速进行迫降、迅速进行迫降、保持原有高度都对飞行安全不利,ABC错误。故选D。【点睛】自然状态下,大气是由混合气体、水汽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现代智能温室,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监测各类环境参数,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对温室的自动控水、控肥、控温等,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左图为湖北某地玻璃温室的照片,右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冬春季节温室内温度高的原因是()A.温室内空气吸收的来自①多 B.来自②难以释放到温室外C.温室外空气③还给地面多 D.温室内空气④释放到温室外多15.拍摄照片时,发现当地农民准备给温室覆盖黑色尼龙网。其拍摄照片的可能的月份及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A.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B.10-11月,阻挡②以防夜间温度过低C.12月-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答案】14.B15.A【解析】【14题详解】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①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辐射②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这里玻璃温室的作用相对于低层大气的作用,使温室内的热量②不易散失,空气直接吸收的①较少,A错误,B正确;温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故与外界的热量交换的少,温室内空气③还给地面多,起到保温作用,C错误;玻璃温室阻隔了外界,温室内空气④释放到温室外较少,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图示①由太阳指向地面,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指向大气,为地面辐射,③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指向大气上界,为大气辐射。在7-8月,正值湖北伏旱天气,气温较高,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故A项正确;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可降低土壤温度,也不是为了防止夜间温度过低,BC错误;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来降低温度,不是增强④大气辐射使气温下降,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辐射先通过大气圈,然后到达地面;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地面吸收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持续向外释放能量,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对流层大气因为水汽、尘埃和云等较多,能吸收相当数量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散射的热量归还给地面,使地面增温,这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0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完成下面小题。1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0点风向为()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1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0点风向为()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18.假设在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答案】16.A17.C18.C【解析】【16题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若PM>PN,则⑤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和等压线相交。因此⑥代表近地面风向,⑦代表高空风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题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若PM<PN,则①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因此③代表北半球风向,⑦代表南半球风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近地面风向受三个力影响,摩擦力比高空大,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成一夹角。在一定高度,高空风向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和等压线没有夹角。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会有所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减小,此时风力会有所增大,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左偏转,故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夜雨”出现的原因主要是()A.山谷盛行上升气流 B.山谷盛行下沉气流 C.地表温度较低 D.人类活动较少20.“夜雨”出现对该地区的影响主要是()A.多地震现象 B.使该地区昼夜温差增大 C.空气湿度增大 D.温度降低【答案】19.A20.B【解析】【19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夜雨的出现是因为在山风的影响下,山谷的暖湿气流被迫辐合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随海拔升高而气温降低,又因为巴山谷底地带的水汽含量丰富,所含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容易成云致雨,A正确,B错误;夜雨出现后,受降水的影响地表温度降低,因此地表温度降低是夜雨产生的结果,C错误;夜雨的出现主要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夜雨出现时会使夜间温度降低,但在白天,由于降水后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云层变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变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地面温度升高,进而使得昼夜温差增大,B正确,D错误;地震主要由于板块运动导致的,A错误;夜雨出现时,受降水的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空气湿度下降,C错误;故选B。【点睛】山谷风的成因:白天,山坡升温快,形成低压,山谷升温慢,形成高压,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夜晚,山坡降温快,形成高压,山谷降温慢,形成低压,风由山坡吹向山谷。2020年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海斗一号”此次在菲律宾东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其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在其4次下潜中,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7米,刷新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海斗一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用图中曲线表示,最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22.推测下列海域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的是()A.赤道 B.回归线 C.副热带 D.北极圈【答案】21.A22.D【解析】【21题详解】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为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一定深度(1000m)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小。注意马里亚纳海沟的地理位置(位于菲律宾东部,纬度较低),表面海水温度应较高。图中①②符合表面海水温度较高的条件,但②不符合1000m以内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的特点,B项错误;③④不符合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C、D项错误。故选A项。【22题详解】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更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的是环节④ B.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环节③水量较小C.环节①和环节⑦均表示海水蒸发 D.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24.关于水循环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有()①实现了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②使陆地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③塑造了地表形态④海陆间循环加剧了陆地水体污染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5.对水循环重要意义叙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23.A24.D25.C【解析】【23题详解】跨流域调水主要影响的是地表径流(环节④),A对;环节③为降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环节③水量较大,B错;环节①表示海水蒸发,环节⑦表示植物蒸腾,C错;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④的水量,D错。故选A。【24题详解】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更新速度,可能会造成水资源枯竭,②错误;海陆间循环减轻了陆地水体污染,④错误;水循环使地球各圈层间、海陆之间实现了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①正确;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正确,D对,排除ABC。故选D。【25题详解】水循环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①正确;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但不能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②错误;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既不会使陆地径流增多,也不会使海洋蒸发减少,③错误;水循环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之间;特点及意义: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上内循环,发生领域: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特点及意义: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典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特点及意义: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着重要作用;典例: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陆的台风)。二、综合题(5个大题,共50分)26.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____,其中心天体是____。(2)太阳系中既属于地外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填字母),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和____性。(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答案】26.①.两②.太阳系③.太阳27.①.D②.共面28.A29.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解析】【分析】本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行星运动特征、天体系统等知识点,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分别是太阳系和地月系,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是太阳。【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系中既属于地外行星,又属于类地行星的是D火星,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此外,公转的共同特征还包括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和近圆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接近圆形)。【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H为海王星,距太阳远,故表面温度极低,所以如果地球在H的轨道上运行,温度降低,会变成寒冷的“冰球”;轨道的变化与体积和大气层的变化无关,故选A。【小问4详解】由图可以看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让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若太近则温度太高,若太远则温度太低,此为地球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之一。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近些年来,每逢雨季,我国自北向南,一些城市内涝问题严重,人们戏称到城市“看海”。“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1)写出图中序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____;③____;④____。(2)为了减轻内涝,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这一措施改善了水循环的____条件,减少了____,增加了____(填水循环的环节)。(3)海绵型城市的建设使城市的日温差变____。(4)请同学为建成“海绵城市”献计献策,列举除“可呼吸地面”外的至少两项可行措施:____。【答案】27.①.蒸发②.地表径流③.下渗28.①.下渗②.地表径流③.地下径流29.小30.扩大绿地面积;建设绿色屋顶;兴建雨水花园、排水沟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海绵城市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海绵型城市的建设等知识,考查学生对海绵城市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水循环环节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降水后一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最终汇入海洋;一部分下渗到地下,④为下渗,下渗后形成地下径流。小问2详解】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这一措施改善了水循环的下渗条件,增加了下渗量,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加了地下径流,使得地下水增多,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小问3详解】海绵型城市能够涵养水源,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使气温日温差变小,在建设海绵型城市时,绿化带周边铺设砾石覆盖层,目的是净化水体,利用砾石过滤,净化水体污染物。【小问4详解】可以通过扩大绿地面积;建设绿色屋顶;兴建雨水花园、排水沟等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左图为“某地高空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右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1)左图中点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2)左图中,在垂直方向上,由于近地面A地空气____(受热/冷却),引起气流的____运动,而B地正好相反,至此在A、B两地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热力环流。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3)一般来说,从天气状况角度,AB两地气温日较差更大的是____地。请说明原因____。(4)结合材料及右图,请在下图中画出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5)结合材料及右图,假如我国北方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答案】28.B>A>⑤>④29.①.受热②.上升③.水平气压梯度力30.①.B②.B地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白天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31.32.合理:华北地区夏季气温高,利于通风降温,减少降温能耗。或不合理:华北地区冬季寒冷,不利于保温,使室内温度低,增加取暖能耗。【解析】【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背景,涉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①点等压面向上凸,说明A地盛行上升气流,A地形成近地面低压。同理,B地形成近地面高压,故A<B;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凸为高高压,故气压⑤>④,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垂直方向上A地气压大于⑤。故A、B、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B>A>⑤>④。【小问2详解】结合上题可知,A地形成近地面低压,说明由于近地面A地空气受热,在垂直方向上,引起气流的上升运动。而B地正好相反,至此在A、B两地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热力环流。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由于AB两点之间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问3详解】结合上题可知,A地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B地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对大气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小问4详解】石质地面和林地的比热容不同,石质地面比热容较林地小,夜晚石质地面降温快,气流下沉;林木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近地面气流由石质地面流向林地,高空相反。如下图所示:。【小问5详解】“穿堂风”增强了房屋内的空气流动,起到了通风散热的作用。华北地区夏季气温高,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利于通风降温,减少降温能耗,可以说比较合理;但华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穿堂风”不利于保温,使室内温度低,增加取暖能耗,也可以说不合理。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光伏树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各种仿生树相结合,具有各种功能的多用途发电装置。光伏树下,可以遮阳避雨、休闲娱乐、充电停车、种植花卉蔬果,既能为人们活动提供丰富的共享空间,又能为城市提供绿色发展的电力能源,同时光伏树设计兼具储能及互联网功能。光伏树有利于实现城市发展的“生态化、绿色化、智能化”。下左图为一光伏树图,下右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甲、乙两地为我国不同区域的两座城市。(1)人类所利用的与太阳辐射有关的能量来源是____;目前人类所利用的与太阳辐射有关的能源有____,____;甲地到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的总体变化特点是____。(2)说出光伏树发电储能的季节变化和时间变化。(3)从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甲地适合建设光伏树的优势条件。【答案】(1)①.核聚变②.太阳能、风能、③.水能、煤、石油等④.减少(2)冬季发电储能效果差;夏季发电储能高;白天发电储能效果好;晚上发电储能差。(3)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解析】【分析】本题以光伏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辐射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剧烈的核聚变反应;目前人类所利用的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其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由材料可知,从甲向乙的方向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的总体变化特点是减少。甲属于青藏高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甲海拔高于乙,甲的大气稀薄,太阳辐射量强,而乙降水多,阴雨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小问2详解】冬季白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混凝土承包合同
- 森林防火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报告(30篇)
- 《发票管理办法》课件
- 联合生产合同范本模板
- 房子维修协议书
- 合同实质性内容具体理解
- 四年级下册第22的教育课件
- 写生闹钟美术课件
-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共5套-文本版)
-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课件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Python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政协提案关于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建议
- SPC&CPK 超全EXCEL模板
- 化工设计说明书
-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 德力西系列变频器说明书
- UleadGifAnimator教程
- 烟草专卖(公司)内部专卖管理监督工作制度
- CFG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 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