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六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六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六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六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60分)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阿哈阿帕伊岛发生海底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喷发形成的蘑菇状云雾在空中飘散。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问题。1.火山喷发后白天温度降低是因为()A.太阳辐射减弱 B.大气削弱作用增强C.大气辐射增强 D.对流层厚度变厚2.科学家预言,汤加火山喷发后晚上大气温度比正常情况偏高,主要是因为()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据材料“火山喷发形成的蘑菇状云雾在空中飘散”可知,云雾将投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又反射回宇宙空间;云雾越多,反射的越多,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白天的气温相对不会太高,故气温低是因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B正确;太阳辐射变化不大,A错误;大气温度降低,大气辐射作用减弱,C错误;对流层厚度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由图可知,①代表太阳辐射、②代表地面辐射、③代表大气逆辐射、④代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汤加火山喷发后,形成的蘑菇状云雾在空中飘散,云雾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会增加大气逆辐射作用,导致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故对应③增强,C正确;①、②、④对晚上大气温度偏高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对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通过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此时,上海的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4.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A.昆明 B.上海 C.三亚 D.成都【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在上海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上海此时为西北风,故D正确;故排除A、B、C,选择D。【4题详解】等压线越密集,表示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结合材料可得,此时昆明的等压线最为密集,故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点睛】风通常用风向和风速(风力和风级)来表示。风速是指气流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风的前进速度,用米/秒或千米/小时表示。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完成下面小题。5.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6.相对于新生代其它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A.亚热带作物北移 B.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上升C.全球海岸线变短 D.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答案】5.A6.D【解析】【5题详解】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结合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可知,中生代气候呈现出暖干特征,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相对于新生代其它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气温较低,亚热带作物南移,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全球海岸线变长,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第四纪冰期对全球的影响:①大面积冰盖的存在,全球海平面大幅下降。②冰期时的大冰盖厚,使地壳的局部承受着巨大压力而缓慢下降。③冰期改变了全球气候带的分布,大量喜暖性动植物种灭绝。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8.下列因素中,与地表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呈正相关的是()A.纬度 B.经度 C.海拔 D.大气中水汽含量9.太阳辐射()A.可以使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B.造成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C.能诱发地震和岩浆喷发D.造成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答案】7.C8.C9.D【解析】【7题详解】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出现的正午前后,且夜间看不到太阳,当地太阳辐射应为0,结合图中曲线信息,③符合该规律,故选C。【8题详解】与地表各地获得太阳辐射能呈正相关的是海拔,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少,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大,C正确。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呈负相关,A错误。与经度没有相关性,B错误,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大,大气对太阳隔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呈负相关,D错误。故选C。9题详解】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造成不同热量带植被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D正确。可以使地表水蒸发,转化为大气水,但太阳辐射不会导致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A错误。地球内部温度与地球内部能量相关,与太阳辐射无关,B错误。地震和岩浆喷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影响太阳高度角以及昼夜长短)、海拔(影响日照时间、天气、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径等)、天气(影响日照时间、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等)、坡向(阴阳坡)、坡度(影响太阳高度角)等。丹霞:“我乘飞机时,遇到过起降时雨丝打窗,而高空却晴空万里,飞机很平稳,这是为什么呢?”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丹霞所说的“高空”最可能位于图中()A.I层 B.Ⅱ层 C.Ⅲ层 D.Ⅳ层11.某些物质数量稀少是导致“高空”晴空万里的主要原因。“某些物质”主要指()①水汽②氧气③氮气④杂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Ⅳ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特征表明()A.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 B.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C.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D.大气逆辐射与高度呈负相关【答案】10.C11.D12.A【解析】【10题详解】对流层容易成云致雨,而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故高空却晴空万里的情况主要发生于平流层。图中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分为中间层、热层),故丹霞所说的“高空”应位于图中III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由此可知,“某些物质”主要指水汽和杂质,①④正确;氧气和氮气不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排除②③,故选D。【12题详解】Ⅳ层为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特征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表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A正确;但不能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与大气逆辐射与高度呈负相关的信息,BD错误;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在平流层,C错误;故选A。【点睛】水汽作用: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0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完成下面小题。1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0点风向为()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1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0点风向为()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15.假设在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答案】13.A14.C15.C【解析】【13题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若PM>PN,则⑤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和等压线相交。因此⑥代表近地面风向,⑦代表高空风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若PM<PN,则①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因此③代表北半球风向,⑦代表南半球风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近地面风向受三个力影响,摩擦力比高空大,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成一夹角。在一定高度,高空风向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和等压线没有夹角。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会有所减小,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减小,此时风力会有所增大,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向左偏转,故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飘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浑浊现象。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频发,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问题。16.当“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少 D.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17.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18.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实质是()A.大气逆辐射的增强 B.太阳辐射的增强 C.地面辐射的增强 D.大气辐射的增强【答案】16.A17.D18.A【解析】【16题详解】雾霾笼罩时,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较少,地面增温较慢,对流运动不明显,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于雾霾较重,导致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少,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少,夜晚时雾霾能够有效的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夜晚的保温作用增强,B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①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大气逆辐射,①③正确,故选D。【18题详解】大气保温作用主要是指由于温室气体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多,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加强,并非太阳辐射或地面辐射的增强,A正确,BC错误。大气辐射的增强可能导致大气辐射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增加,D排除。故选A。【点睛】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种作用,其效果类似于玻璃温室,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2023年6月,太阳表面出现了160多个太阳黑子(如下图),这是20多年来太阳黑子数最多的一个月。更多的太阳黑子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太阳耀斑,还意味着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即高能带电粒子流的抛射,该粒子流是太阳风的主要成分)事件。完成下面小题。19.推测下一次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可能是()A.2027年 B.2028年 C.2034年 D.2039年20.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产生时()A.我国北方地区极光绚烂 B.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国内有线电视信号中断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答案】19.C20.B【解析】【19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若202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则下一个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为2034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极光主要出现于高纬度地区的夜空,我国北方地区纬度低,看不到极光现象,A错误;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产生时,这些物质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对有线电视信号没有影响,B正确,C错误;太阳活动可能诱发水旱灾害,但不是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在两极地区的夜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等。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发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A.海拔高,气温低 B.海拔高,降水少C.纬度低,气温高 D.昼夜温差大22.青海省能源类型多种多样,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的是()A.黄河上游的水电 B.青海湖畔的风能C.青海省的地热能 D.柴达木盆地的煤炭【答案】21.B22.C【解析】【2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地为青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且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B正确;气温对太阳能丰富程度影响很小,A错误;青海地处中纬度,纬度较高,C错误;昼夜温差与太阳能丰富无关,D错误,故选B。【2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因此水电和风能从能源来源来看,属于太阳能,A、B不符合题意。太阳辐射除了直接被吸收、转化成热能外,还可以被捕获并存储、转换成热能、电能等,人们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因此煤炭也属于太阳能,D不符合题意。地热能来源地球内部,不属于太阳能,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低纬>高纬,但高纬地区夏季光照时间更长(如:新疆、内蒙、东北)。季节:夏季>冬季。2、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更强。3、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全力托举嫦娥五号向着月球飞驰而去。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问题。23.嫦娥五号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递增→递减C.递增→递减→不变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24.图示①层大气()A.两极厚度大于赤道 B.夏季午夜最厚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空气密度最小25.图示②层气温存在垂直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B.CO2吸收红外线C.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D.臭氧吸收紫外线【答案】23.D24.C25.D【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③为高层大气;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平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高;在高层大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先降低后升高。故嫦娥五号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读图可知,①为对流层,对流层的厚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较高,所以赤道地区对流层厚度比两极地区大,A错误;夏季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高,对流层应最厚,B错误;对流层对流旺盛,含水汽、杂质,易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正确;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高度也最低,其空气密度是最大的,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图示②层大气为平流层,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正确。平流层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极小,平流层CO2极少,ABC错误。故选D。【点睛】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6.图示生物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是()A.①-④-⑤-③ B.②-④-①-③C.④-①-③-⑤ D.⑤-②-③-④27.下列关于图示生物生存时期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①-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B.②-发生了全球性生物灭绝事件C.③-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D.⑤-喜马拉雅山脉在此时期形成28.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26.C27.D28.D【解析】【26题详解】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部分鱼类进化成两栖类,晚期,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爬行动物;中生代时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出现并繁盛,中生代中后期,小型哺乳动物出现;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快速发展,被子植物在此时期达到繁盛。故选项中排序正确的是④①③⑤。A、B、D错误,C正确。故选C。【27题详解】①生物生存的地质时期是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A错误;②生物生存的地质时期是新生代,并未发生全球性生物灭绝事件,B错误;③生物生存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现代海陆分布的格局在新生代基本形成,C错误;⑤生物生存的地质时期是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脉在此时期形成,D正确。故选D。【28题详解】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的化石不同,①对;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②错;由于海陆变迁,陆地地层也可能含有海洋生物化石,而海洋地层也可能含有陆地生物化石,③错;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历史最主要的途径,④对。答案选D。【点睛】新生代的板块运动: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这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如喜马拉雅山脉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天文学家发现距地球40光年的一颗红矮星(TRAPPIST-1)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其中3颗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红矮星“TRAPPIST-1”属于()A.卫星 B.行星 C.恒星 D.星云30.红矮星“TRAPPIST-1”所在的天体系统位于()A.②—太阳系 B.③—银河系 C.③—河外星系 D.④—地月系【答案】29.C30.B【解析】【分析】【29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红矮星(TRAPPIST-1)有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行星,表明红矮星(TRAPPIST-1)吸引行星环绕其公转,表明该天体像太阳一样属于恒星,不可能是卫星、行星和星云,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30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红矮星(TRAPPIST-1)距地球40光年,而地月系、太阳系的直径远小于40光年,因此红矮星“TRAPPIST-1”所在的天体系统不可能位于地月系和太阳系,且图中④不是地月系,是总星系,排除AD;银河系的直径介于10万光年至18万光年之间,而红矮星(TRAPPIST-1)仅距地球40光年,因此红矮星“TRAPPIST-1”所在的天体系统应位于银河系,不可能位于河外星系,且图中③包括了地月系和太阳系,只能表示银河系,B符合题意,排除C。故选B。【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行星系统)、太阳系(恒星系统)、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并列)和总星系。二、综合题(40分)31.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E为____星。(2)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完成下图。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A.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C.有适宜厚度的大气层D.日地距离适中(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答案】31.火32.①.B②.D③.A④.C33.①.同向性②.共面性③.近圆性【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和运动特征、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字母E位于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4条轨道,所以E为火星。【小问2详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①应该选B;地球的自身特点,日地距离适中,获得太阳辐射适中,温度适宜,②应该选D;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得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水存在液态、气态、固态的三态转化,③应该选A;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拥有适宜厚度的大气层,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气,④应该选C。【小问3详解】由所学可知,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具有共面性;轨道形状都接近正圆,具有近圆性。32.地球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图是地球外部圈层关联示意图。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是:甲____、乙____。(2)泸定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____?(3)填写材料一中序号所代表的圈层②____④____。(4)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____。(5)2023年09月12日19时03分(北京时间),菲律宾群岛地区海域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运行在该海域上渔船会感觉到()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左右摇晃 D.上下颠簸【答案】32.①.莫霍界面②.古登堡界面33.地壳34.①.生物圈②.水圈35.软流层36.D【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外部圈层关联示意图、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以及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简图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地震波的分类及其特征、地震等相关知识点,落实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应为莫霍界面;乙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应为古登堡界面。【小问2详解】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且位于大陆。根据所学可知,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km,可知泸定地震震源位于地壳。【小问3详解】读材料一图示可知,圈层②接受二氧化碳等气体和无机盐,向外提供氧气等气体和有机物,故代表的是生物圈;圈层④提供水蒸气,应为水圈。【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小问5详解】地震波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海域发生地震,只能通过纵波,不能通过横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