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_第1页
2024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_第2页
2024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_第3页
2024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_第4页
2024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大汇总》

第一部分记叙文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5.时间线索:时间的先后

6.地点变换线索

找出其线索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次清晰。

三、记叙顺序

1顺叙:

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1、2、3、4、5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卬象。

2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5、1、2、3、4、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没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

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

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1、2、X、3、4、5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

主题。

4补叙:

在叙述的结尾,补充交代与前面情节相关的内容。1、2、3、4、5、X

四、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他〃或〃他们〃,

作用: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让人觉得客观、可信。

第二人称:以“你”来讲述或者抒情议论。(在诗歌和讲演中较多)

作用:面对面地倾诉会更亲切自然:或者面对面地斥责语气会显得更加强烈.

五、人物的描写方法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角度:

正面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方法)

侧面描写:以环境渲染烘托:以他人来衬托;他人的反应来衬托(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交代了人物的……身份、……

地位、

2.神态描写(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处境、……,心理状态、……

思想性格等。

3.语言描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

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

者品质。

六、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

背景(指自然状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k情或衬托人物……的形

象、预示人物的……命运、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

染……环境气氛。

七、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运用

代入法)。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

语言表达)。

八、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结构方面: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下文……埋伏笔、承上启

下、线索、照应前文、点题、总结仝文。

2.内容方面:

在中间的结合需内容分析;结尾的通常是:点明中心、深化主题。(令人深

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也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九、怎样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连贯,就是前后句子的意思连续贯通,没有阻碍。

它的要求有:

1.有统一的话题,包括在一个较长的单句中主语要一致。

2.有合理的句序。

3.有过渡衔接的句子。

4.构成一组整句的句式要统一。

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语言的特点:

(生动、形象)准确、严密、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说理透彻、

有说服力。

十一、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

2.把文章主要段落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

的思想、感情、态度等。(特别是抒情散文中)

3.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

4.从作者对人物或事物的态度判断。

十二、概括段意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2)概括法:

例1:(记叙的段落)记叙了+XX人(组织或单位)+乂义时义乂地+何种情

况下+做XX+结果。(注意原文强调的是什么)

例2:(描写的段落)描写了+XX景物+XX特征。

例3:(议论文)运用XX论证方法(或论据)+从XX角度(方面)+论证了

XX观点。

例4:(抒情的段落)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情。

(3)合并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的超语

合组合成句。

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人称和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

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

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

二是优美生动,三是蛆默风趣,四是含蓄深沉。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

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5.修辞

6.描写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

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图片

第二部分说明文

一、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

B.首段

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二、归纳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1.方法:说明中心二具体(概括)说明了某一对象+特征

(例如:常见的说明要点是:生物:产地、范围、类别、形态、习性、生活

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害等。

2.制品:名称、材料、质地、类别、原料、形状、构造、制作方法和过程、

功能、用途、使用方法等。

3.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定义、种类、现象、形态、成因、性质、发展变化、

规律、危害、价值、结果、应用前景等。

4.生产实验:原料、设备、工具、流程、规模、手段、操作方法、结果、注

意事项等。

三、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1.分类和作用:

举例子:具体真切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格式:被定义对象+是+种差+邻近属概念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作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

俗话。

摹状貌:同打比方

作诠释:同下定义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4)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3.说明性语句中事物特征的判断:

①在原句中找到或归纳出事物特征

②在原句前找到或归纳出事物特征

③在原句之后有表归纳总结的词语(例如:总之;表明)即可判断有事物特

征。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运近、

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按人们的认识规律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体为: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

从特点到用途、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

注意:

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

中等。

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a.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b.方法:

⑴修饰、限制性语言:用删除法,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例:苏州园林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对称的。

不能删去;先解释,后结合具体内容谈在文中的作用,再说删去后具体有什

么不好(不符合实际);最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据专家估计、猜测”: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首先专家的估计、猜测强调的权威性,其次仅是估计和猜测,有待进

一步的论证考察,说话留有余地,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说明文分类

⑴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的原理或者使用方法

等)

⑵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生动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

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图片

第三部分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和论证(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

①正确

②鲜明

③简洁

归纳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文章开头

3.结尾

4.中间

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

②根据总结性的词找到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

之——)

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

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

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1.真实性。2.典型性。)

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归纳论据的要点:XX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

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具体典型有力地论证了某一论点。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巨大的

说服力。

3.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类比论证、归纳论证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也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作用: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一一分析问题(本论)一一解决问题(结

论)”。

第四部分小说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2.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情节各部分的作用: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

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

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

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

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

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

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3:祖国啊,母亲!

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

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一一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

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一一表现人物失望、沮丧

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

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

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

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

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图片

第五部分散文

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一、要把握文章“线索二

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

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

着支配统摄作用。

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以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

中的结构空间。

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

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4.侧面暗示。

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3.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六、散文特点:

“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七、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

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第六部分诗歌

一、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L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2.从该句在诗歌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二、古代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分五律和七律。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轶和

尾联。)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词按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④曲,乂称为词余。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

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

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战士们乐观豪迈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