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总结1_第1页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1_第2页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1_第3页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1_第4页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一」.

第一章声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xx0Hz,高于20xx0Hz叫超声

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

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

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

康;O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二、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

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为(蝙蝙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

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

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

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

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

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

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X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

^9.46X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

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

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

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

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用: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角,入射角为90°—。,反射角为90°-0)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

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

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

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

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

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

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

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

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

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

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境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

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

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

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

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

(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D;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

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

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瑞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

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

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

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

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

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

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

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卜画了一兀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

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

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

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

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

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荧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二」

1、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大

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而垂克“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干镜面对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3)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4)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2、球面镜

1)凹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

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2)凸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三」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

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X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

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

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

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

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

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

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

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

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

屏接收。

14、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四」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

力大约INo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

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

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

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的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

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如要调

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

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人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

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

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

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

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

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

的,旦经受住了实践的脸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

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

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

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味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

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

关。

利用惯件: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义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儿下后可

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

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

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受平衡力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

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

多。

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

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

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

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

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

受其他力,则F二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P30图9.1一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

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沦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

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⑵公式:p=F/S推导公式:F=PS、S=F/p

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

位:帕斯卡斯a)0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五」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

力大约INo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

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

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

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

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⑶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12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

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

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

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

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nO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育和

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

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

角线的交点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六」

【一浮力定律公式】浮力定律是由阿基米德发现的,我们所学的初中物理浮力

知识就是根据这位大师的著作改编而成。

浮力定律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

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

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二G排液二P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二G-T二P液gV排二F上、下压力差二G排液

4.当物体漂浮时:F浮二G物且P物UP液

当物体悬浮时:F浮二G物且P物二P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P物<;P液

当物体下沉时:F浮;P液

浮力F浮

(N)F浮二G物一G示G示: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F浮二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F浮=G排=m排g=P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mffi=P液V排

P液:液体的密度P液初排/V排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排/P液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当物体密度大于液沐密度时,物体下沉.(直至悬浮/沉底)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直至悬浮/漂浮)

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

浮力公式的推算

F浮=F下表面-F上表面

=F向上-F向下

=P向上・S-P向下・S

=P?夜♦g♦H•S-p:夜♦gTi♦S

=P液•g,(H-h)•S

二P®•g•Ah•S

=P液•g•V排

=m排液•g

二G排液

浮力的学习离不开对密度知识的了解,好的浮力是依据在完备的密度知识上

的。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七」

【凝固知识总复习】凝固知识大放送: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就是凝固点,,温

度等于该晶体的熔点,但概念不同,不同的晶体其凝固点亦不相同。

凝固

在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其温度略微低于熔点时,微粒便将规则地排

列成为稳定的结构。开始是少数微粒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形成所谓的晶核,而

后围绕这些晶核成长为一个个晶粒。因此,凝固过程就是产生晶核和晶核生长的过

程,而且这两种过程是同时进行的。

液态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称为凝固热,其数值等于熔化热),在凝

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不变,直至液体全部变为晶体为止。

非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初中化学,温度降低逐渐失去流动性,最

后变为固体。在凝固过程它没有一定的凝固点,只是与某个温度范围相对应。

熔化是凝固的相反过程。

凝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

状、质地比较坚硬。

通过其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体的特性可以与组成它的粒子的特性有很大

的区别。研究固体的物理科学叫固体物理学。一般来说,一个物体要达到一定的大

小才能被称为固体,但对这个大小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固体是宏观物体,除

一些特殊的低温物理学的现象如超导现象、超液现象外固体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示量

子力学的现象。

知识拓展:蛋白质凝固:变性蛋白质分子互相凝集为固体的现象称凝固。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八」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

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高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

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

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睑)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

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

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c但

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

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

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

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

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

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外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

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

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

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

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

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

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

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

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

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

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九」

物理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

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

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

的重力为9.8No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

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

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

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

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

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

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咯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

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

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米价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米

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

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

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

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

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外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

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

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

律。

B、仟何物体在仟何情况下都有惯件.

☆人们有时要利用

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

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

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

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

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

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妄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晴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

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

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

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

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

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I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

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Pgho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P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

(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一一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C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

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

而产生的。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并且大气压强很大。

3.大气压的测量一一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方法: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于指将管口堵

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于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

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计算大气压的数值:pO邛水银二P水银

gh=l3.6X103kg/m3X9.8N/kgX0.76m=l.013X105Pa<,

所以,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P0=1.013X105Pa=760mmIigo

(3)以下操作对实验没有影响①玻璃管是否倾斜;②玻璃管的粗细;

③在不离开水银槽面的前提下玻璃管口距水银面的位置。

(4)若实验中玻璃管内不慎漏有少量空气,液体高度减小,则测量值要比真实

值偏小。

(5)这个实验利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和方法。

3.影响大气压的因素:高度、天气等。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

大气压减小lOOPa。

4.气压计一一测定大气压的仪器。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叫做

无液气压计)o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等。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都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当

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

空气速度慢、压强大。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十」

一、电路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

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

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流都会消失)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二、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亳安二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三、电压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四、电阻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

小)。

国际单位:欧姆(Q);常用:兆欧(MQ),千欧(KO);1兆欧二103千欧;1千欧

=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R与它的U和I无关)。

20xx年7月3日星期六滑动变阻器: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Q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Q,允许通

过的最大电流是2Ao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应把阻值调

至最大的地方。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十一」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

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脸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

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

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

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作的一种属性初二物理卜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辅导。一

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

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

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

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

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

②方向相反;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

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十二」

一、声音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

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o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

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

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

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局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国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

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

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

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

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宿息和传递能量

初二物理知识总结「篇十三」

物理大餐:国际单为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接下来的内容是初二物理知设点总

结之温度。

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

温-3c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一一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

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洞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

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

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酒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

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准确。

总结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