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服务风险防范指南TOC\o"1-2"\h\u25751第1章金融服务风险概述 3266511.1风险定义与分类 3180861.2金融服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450381.3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418129第2章信用风险管理 587452.1信用风险识别 5101232.1.1客户信用状况分析 5123092.1.2信贷产品风险特征识别 5285682.1.3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5317682.2信用风险评估与度量 5128492.2.1信用评分模型 518012.2.2信用评级体系 5177372.2.3风险度量指标 5116832.3信用风险控制与缓释 5161212.3.1信贷政策与审批流程 6206642.3.2担保措施 670122.3.3信用风险分散 620712.3.4监控与预警机制 6139622.3.5信用风险转移 632128第3章市场风险管理 6250593.1市场风险类型与识别 6144263.2市场风险度量方法 6234913.3市场风险防范策略 710254第4章操作风险管理 7242664.1操作风险识别与分类 7271804.1.1内部流程风险 7291714.1.2人员风险 7293834.1.3系统风险 897284.1.4外部事件风险 8124614.2操作风险评估与控制 849414.2.1风险评估方法 8216064.2.2风险控制措施 8172454.3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 8225594.3.1内部控制 8193504.3.2合规管理 96119第5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9192045.1流动性风险概述 912625.1.1流动性风险内涵 9192335.1.2流动性风险类型 950295.1.3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 9173955.2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监控 10173895.2.1流动性风险评估 10179175.2.2流动性监控 10234875.3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 1184085.3.1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 11286435.3.2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11213575.3.3提高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 11296315.3.4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1115142第6章集中度风险管理 1141666.1集中度风险识别 11249846.1.1定义与特征 11172786.1.2识别方法 1211296.2集中度风险评估与控制 1254466.2.1风险评估方法 1244826.2.2风险控制措施 12213146.3风险分散策略 12250476.3.1客户分散 1253906.3.2行业分散 1238996.3.3地区分散 1349066.3.4产品分散 1326151第7章法律合规风险管理 13282307.1法律合规风险识别 13149357.1.1法律法规识别:梳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行业标准,了解各类法规的具体要求,以便发觉潜在的合规风险。 13127487.1.2内部管理制度识别:审查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其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的一致性,避免制度漏洞导致的合规风险。 13239747.1.3业务流程识别:分析金融机构各项业务流程,查找可能存在的法律合规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销售、投资、运营等环节。 13296607.1.4员工行为识别:关注员工行为,防范因员工不当行为导致的法律合规风险。 13129577.2法律合规风险评估与控制 13179487.2.1风险评估: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已识别的法律合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13247117.2.2风险控制:针对不同级别的法律合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其影响。 1315407.2.3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保证法律合规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业务流程监控、提高员工合规意识等。 1374287.3法律合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14206247.3.1完善法律合规制度:建立和完善法律合规管理制度,保证业务开展符合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和内部规定。 14244427.3.2强化法律合规培训:加强员工的法律合规培训,提高员工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14154857.3.3建立风险监测机制:设立专门的风险监测部门,定期对法律合规风险进行监测、预警,保证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风险。 14135317.3.4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法律合规职责,对违反法律法规、内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形成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 1422401第8章信息技术风险管理 14241938.1信息技术风险类型与识别 1415588.1.1系统性风险 14320718.1.2非系统性风险 1489178.2信息技术风险评估与控制 15209918.2.1风险评估 15249468.2.2风险控制 1599708.3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 15232598.3.1信息安全 15210108.3.2数据保护 154872第9章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 16322589.1内部审计概述 1637029.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1661799.3内部审计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1631853第10章风险防范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72976810.1国际金融监管体系 172572610.1.1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 173142010.1.2国际金融监管的主要机构与制度 173093410.1.3国际金融监管的最新动态 17709810.2国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实践 173184310.2.1美国金融机构风险防范 172344910.2.2欧洲金融机构风险防范 172530510.2.3亚洲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 17950810.3对我国金融服务风险防范的启示 181691510.3.1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181536110.3.2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181009910.3.3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 181410610.3.4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18第1章金融服务风险概述1.1风险定义与分类金融服务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可能导致金融资产损失的可能性。金融服务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类:(1)市场风险:因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变动,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等。(2)信用风险:因借款方或对手方违约、破产等原因,导致金融资产损失的风险。(3)操作风险:因内部管理、人为错误、系统故障、外部事件等原因,导致金融资产损失的风险。(4)法律风险:因法律法规、合同条款等发生变化,导致金融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从而产生损失的风险。(5)流动性风险:因市场流动性不足,金融机构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价格买入或卖出金融资产,从而导致损失的风险。1.2金融服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金融服务风险防范对于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金融服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1)保障金融资产安全:通过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降低金融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保证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2)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金融服务风险防范有助于避免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3)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加强风险防范能力,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为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4)保护投资者利益:金融服务风险防范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1.3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为有效应对金融服务风险,金融机构应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2)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各项业务活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3)风险识别与评估:运用先进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及时发觉潜在风险,为风险防范提供依据。(4)风险防范措施:根据风险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等。(5)风险监测与报告: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对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状况。(6)内外部沟通与协作: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协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共同应对金融服务风险。第2章信用风险管理2.1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是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风险类型,主要指因借款人、债券发行人或其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的识别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1客户信用状况分析分析客户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行业地位、管理水平、还款意愿等因素,以判断客户的信用品质。2.1.2信贷产品风险特征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识别其风险特征,如贷款用途、担保方式、还款来源、贷款期限等。2.1.3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市场环境、行业状况等外部因素对信用风险的影响。2.2信用风险评估与度量信用风险评估与度量是对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评估金融机构承担的信用风险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方法:2.2.1信用评分模型采用统计方法,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决策树等,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2.2.2信用评级体系借鉴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对借款人、债券发行人等交易对手进行信用评级。2.2.3风险度量指标运用风险度量指标,如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信用风险价值(CreditValueatRisk,CVaR)等,衡量信用风险的大小。2.3信用风险控制与缓释信用风险控制与缓释是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金融机构承担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3.1信贷政策与审批流程制定严格的信贷政策,规范审批流程,保证信贷业务的风险可控。2.3.2担保措施要求客户提供足额、有效的担保,以降低信用风险。2.3.3信用风险分散通过多样化投资、业务拓展等方式,实现信用风险的分散。2.3.4监控与预警机制建立信用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应对潜在的信用风险。2.3.5信用风险转移利用信用衍生品等工具,将部分信用风险转移给第三方,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第3章市场风险管理3.1市场风险类型与识别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波动导致金融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市场风险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利率风险: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导致金融资产价值波动的风险。(2)汇率风险:因外汇市场波动导致金融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3)股票风险: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4)商品风险: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金融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识别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并分析金融市场的历史数据,找出价格波动的规律。(2)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确定影响金融资产价值的市场风险因素。(3)运用风险识别方法,如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识别潜在的市场风险。3.2市场风险度量方法市场风险的度量是评估市场风险程度的过程,主要方法如下:(1)价值在风险(VaR):衡量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金融资产价值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2)风险度量指标:如标准差、波动率等,用于衡量市场风险的波动程度。(3)尾部损失风险:关注极端市场事件对金融资产价值的影响,如条件尾部期望损失(CTE)等。(4)压力测试:通过模拟极端市场情景,评估金融资产在极端情况下的损失程度。3.3市场风险防范策略市场风险的防范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分散投资:通过投资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降低单一市场风险的影响。(2)风险对冲:利用金融衍生品等工具,对冲市场风险,降低损失。(3)风险限额管理:设定市场风险限额,控制金融资产在市场风险方面的暴露。(4)风险监测与报告:实时监测市场风险,定期编制风险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5)内部控制与合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市场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执行,同时遵循相关法规要求。(6)员工培训与文化建设:加强员工对市场风险的认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第4章操作风险管理4.1操作风险识别与分类操作风险是指在金融服务过程中,由于内部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等方面的缺陷或失误,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识别与分类是风险防范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1.1内部流程风险内部流程风险主要包括交易处理风险、结算风险、支付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等。这些风险通常源于不完善的内部流程、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4.1.2人员风险人员风险主要包括员工违规、失职、欺诈、知识技能不足等。人员风险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内部控制失效等问题。4.1.3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故障、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这些风险可能导致金融服务中断、客户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4.1.4外部事件风险外部事件风险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变化、市场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这些风险可能对金融服务的正常开展产生影响。4.2操作风险评估与控制在识别和分类操作风险的基础上,金融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操作风险进行评估与控制。4.2.1风险评估方法金融机构可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操作风险进行评估。其中,定性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描述等;定量评估主要包括风险量化、风险排序等。4.2.2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应采取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完善内部流程,加强操作规范,降低内部流程风险;(2)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素质,防范人员风险;(3)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系统安全,降低系统风险;(4)密切关注外部事件,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减轻外部事件风险。4.3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是金融服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作用。4.3.1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明确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2)实行岗位责任制,保证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明确;(3)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业务操作进行审查;(4)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业务处理效率。4.3.2合规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合规管理,保证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健全合规制度,明确合规责任;(2)加强合规培训,提高员工合规意识;(3)设立合规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业务活动;(4)定期开展合规风险评估,及时发觉并整改合规风险。第5章流动性风险管理5.1流动性风险概述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面临资金需求时,无法及时以合理成本获取充足资金,从而导致资产被迫低价出售、经营亏损甚至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一种常见风险,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具有重大影响。本节将从流动性风险的内涵、类型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概述。5.1.1流动性风险内涵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市场流动性风险,指在市场交易中,由于市场深度不足、交易对手方信用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资产不能迅速、无损地转换为现金;二是融资流动性风险,指金融机构在面临资金需求时,由于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成本上升等原因,无法及时获取充足资金。5.1.2流动性风险类型流动性风险可分为以下几类:(1)市场流动性风险:包括市场突然下跌、投资者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的流动性风险。(2)融资流动性风险:包括融资渠道紧缩、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的流动性风险。(3)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指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在期限上不匹配,导致在某一时期内资金流入不足以满足资金流出需求。(4)集中度流动性风险:指金融机构对某些特定资产或交易对手过度依赖,导致在市场流动性紧张时,风险迅速扩散。5.1.3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1)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对流动性风险具有显著影响。(2)市场环境:市场波动、投资者情绪、市场交易制度等市场因素会影响流动性风险。(3)金融机构内部因素:包括资产质量、负债结构、风险管理体系、内部控制等。5.2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监控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监控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评估与监控体系,及时发觉和防范流动性风险。5.2.1流动性风险评估流动性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市场流动性风险评估:通过分析市场深度、成交量和成交价等指标,评估市场流动性状况。(2)融资流动性风险评估:分析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融资期限等因素,评估融资流动性风险。(3)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评估:通过监测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评估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4)集中度流动性风险评估:分析金融机构资产和交易对手的集中度,评估集中度流动性风险。5.2.2流动性监控流动性监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流动性指标监控:包括流动性比率、净稳定资金比率等指标,监测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2)风险限额管理: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控制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在合理范围内。(3)流动性压力测试:模拟极端市场情况下,金融机构流动性状况的变化,评估金融机构承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4)流动性风险报告:定期编制流动性风险报告,向上级管理层和监管机构报告流动性风险状况。5.3流动性风险防范措施为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5.3.1优化资产和负债结构(1)分散资产投资:降低对特定资产或行业的投资集中度,提高资产配置的多样性。(2)调整负债结构:优化负债期限和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保证负债的稳定性。5.3.2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1)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操作规程。(2)加强流动性风险控制: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实施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5.3.3提高流动性风险应对能力(1)增强流动性储备:保持充足的流动性储备,提高金融机构应对流动性风险的能力。(2)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流动性风险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3)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评估金融机构在极端市场情况下的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5.3.4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合作(1)及时报告流动性风险情况:按照监管要求,定期向监管机构报告流动性风险状况。(2)积极应对监管政策: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第6章集中度风险管理6.1集中度风险识别6.1.1定义与特征集中度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由于客户、行业、地区、产品等方面的过度集中,导致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增加。集中度风险具有以下特征:(1)隐蔽性:不易被及时发觉;(2)累积性:业务发展,风险逐渐累积;(3)突发性: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可能带来严重损失。6.1.2识别方法(1)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客户、行业、地区、产品等维度的数据,识别潜在集中度风险;(2)风险指标:设立风险指标,监测各业务领域的集中度情况;(3)限额管理:设定合理的业务限额,防范集中度风险;(4)内外部报告:关注内外部报告,了解市场动态,及时识别风险。6.2集中度风险评估与控制6.2.1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访谈、情景分析等方法,评估集中度风险的潜在影响;(2)定量评估:运用统计分析、风险模型等手段,对集中度风险进行量化评估;(3)压力测试:模拟极端情况,测试集中度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6.2.2风险控制措施(1)限额管理:设定客户、行业、地区、产品等维度的限额,控制集中度风险;(2)风险分散:实施风险分散策略,降低集中度风险;(3)风险监测:持续关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变化,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4)风险报告: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集中度风险情况,提供决策依据。6.3风险分散策略6.3.1客户分散(1)拓展客户群体,降低单一客户的风险暴露;(2)合理配置客户信用等级,避免过度依赖高信用等级客户。6.3.2行业分散(1)投资多个行业,降低行业风险集中度;(2)关注行业周期性、政策导向等因素,适时调整行业布局。6.3.3地区分散(1)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降低地区风险集中度;(2)关注地区经济、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合理布局业务区域。6.3.4产品分散(1)开发多种类型的产品,降低单一产品的风险集中度;(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实现风险分散。第7章法律合规风险管理7.1法律合规风险识别法律合规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行业标准而可能遭受的损失。为了有效管理和防范此类风险,首先需对法律合规风险进行识别。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法律合规风险的识别:7.1.1法律法规识别:梳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行业标准,了解各类法规的具体要求,以便发觉潜在的合规风险。7.1.2内部管理制度识别:审查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其与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的一致性,避免制度漏洞导致的合规风险。7.1.3业务流程识别:分析金融机构各项业务流程,查找可能存在的法律合规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设计、销售、投资、运营等环节。7.1.4员工行为识别:关注员工行为,防范因员工不当行为导致的法律合规风险。7.2法律合规风险评估与控制在识别法律合规风险的基础上,金融机构需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7.2.1风险评估: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已识别的法律合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7.2.2风险控制:针对不同级别的法律合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其影响。7.2.3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保证法律合规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包括但不限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业务流程监控、提高员工合规意识等。7.3法律合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为提高金融机构法律合规风险防范能力,需构建完善的法律合规风险防范体系。7.3.1完善法律合规制度:建立和完善法律合规管理制度,保证业务开展符合法律法规、行业政策和内部规定。7.3.2强化法律合规培训:加强员工的法律合规培训,提高员工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程度。7.3.3建立风险监测机制:设立专门的风险监测部门,定期对法律合规风险进行监测、预警,保证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风险。7.3.4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法律合规职责,对违反法律法规、内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形成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通过以上措施,金融机构可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和应对法律合规风险。第8章信息技术风险管理8.1信息技术风险类型与识别信息技术风险是指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因信息系统及其支持设施、数据及应用程序等方面可能出现的故障、失误或破坏,导致金融服务中断、数据泄露、财产损失等不利影响。以下为主要的信息技术风险类型及其识别方法:8.1.1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指由于信息系统整体性缺陷导致的金融服务中断或数据丢失。识别方法包括:(1)对信息系统的架构、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进行审查;(2)分析系统设计、开发、运维等过程中的潜在缺陷;(3)评估系统规模、复杂性、技术成熟度等因素。8.1.2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信息安全风险、数据风险、应用程序风险等。识别方法如下:(1)信息安全风险:分析网络安全、物理安全、访问控制等方面的潜在威胁;(2)数据风险:识别数据质量、数据隐私、数据备份等方面的隐患;(3)应用程序风险:评估应用程序的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等。8.2信息技术风险评估与控制在识别出信息技术风险后,金融机构应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8.2.1风险评估(1)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方法和频率;(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发生的概率;(3)建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对风险进行排序。8.2.2风险控制(1)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明确风险控制目标;(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权限管理、操作规程、审计监督等;(3)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如技术防护、人员培训、应急预案等;(4)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检查和评估,保证其有效性。8.3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是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相关措施:8.3.1信息安全(1)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明确信息安全目标;(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3)建立物理安全措施,如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等;(4)加强访问控制,实施最小权限原则;(5)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8.3.2数据保护(1)制定数据保护策略,明确数据保护目标;(2)建立数据分类和分级制度,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3)实施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保证数据安全;(4)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客户隐私;(5)加强数据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数据保护的认识。第9章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9.1内部审计概述内部审计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独立、客观的检查和评价,为机构提供可靠的信息,协助管理层改善运营效率和效果,防范和控制风险。内部审计具有以下特点: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全面性。本节将从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能、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概述。9.2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以风险为中心的审计方法,重点关注机构面临的风险及其管理情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识别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等。(4)审计计划:根据风险导向原则,制定内部审计计划,保证审计资源有效分配。(5)审计执行: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豆粕市场短期震荡》课件
- 合肥学校攀岩墙施工方案
- 初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美术工作计划
- 老伙伴计划岗位职责
- 2024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 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编写模板
- 怎样做商业计划书
- 2024冰激凌店创业计划书
- 2024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学期
- 行政后勤年度工作计划学校后勤年度工作计划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卷(含答案)
- 振冲碎石桩软基处理施工工艺
- 化工厂防火防爆设计
- D级GPS控制网的布设与精度分析
- 商业发票INVOICE模板
- 需要紧急救治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
- 铝表面阳极氧化处理方法及缺陷分析
- 直线训练仪使用技术
- 气管切开的护理PPT
- (完整版)Tinetti评估表
- 纪检监察系统“六个过硬”大练兵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