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事迹征文_第1页
革命先烈事迹征文_第2页
革命先烈事迹征文_第3页
革命先烈事迹征文_第4页
革命先烈事迹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革命先烈事迹征文TOC\o"1-2"\h\u1421第一章革命火种的传播 2318811.1火种初燃 227021.1.1民族觉醒 238391.1.2革命火种的传播 281581.1.3知识分子群体的崛起 2219091.1.4舆论宣传的推动 2293491.1.5民众觉醒与响应 215179第二章星星之火的燎原 3129381.1.6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318311.1.7农民运动的初步发展 342161.1.8农民运动的高潮 3318661.1.9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 321131.1.10工人阶级的觉醒 4323721.1.11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 429812第三章红色根据地的创建 4228091.1.12背景 497101.1.13斗争过程 489781.1.14意义 5176441.1.15背景 517881.1.16政权建设 5121961.1.17意义 530741第四章长征壮举 627313第五章抗日战争的硝烟 713698第六章解放战争的号角 866131.1.18土地革命的背景 8226491.1.19土地革命的措施 8276191.1.20土地革命的成效 8197371.1.21战略方针的确立 8314301.1.22战略部署的调整 9211841.1.23解放全中国的决心 926886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 9184371.1.24筹备工作的启动 941591.1.25筹备工作的主要内容 9265871.1.26开国大典的举行 10287601.1.27新中国的历史意义 102142第八章革命先烈的永存 10,目录第一章革命火种的传播1.1火种初燃革命火种的初燃,源于民族危亡之际,一批批先进分子的觉醒与摸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束缚,民众疾苦,国家民族危在旦夕。在这一背景下,革命火种初燃,为民族复兴指明了方向。1.1.1民族觉醒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众开始觉醒。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挽救民族危亡,必须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寻求民族复兴之路。他们勇敢地站出来,呼吁改革,倡导革命。1.1.2革命火种的传播在这一时期,革命火种逐渐传播开来。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为代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创立革命组织,发行革命刊物,宣传革命思想,为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第二节革命思想的普及革命火种的传播,革命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一批批革命知识分子,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推动革命思想的普及。1.1.3知识分子群体的崛起20世纪初,一批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崛起,他们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投身革命,成为革命火种的重要传播者。1.1.4舆论宣传的推动革命知识分子通过舆论宣传,将革命思想传播到社会各界。他们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等载体,发表大量革命文章,激发民众的革命热情。同时他们还深入基层,开展民众教育,使革命思想在民众中生根发芽。1.1.5民众觉醒与响应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民众逐渐觉醒。他们开始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内地,革命火种遍地开花,民众纷纷响应革命号召,投身革命事业。革命火种的传播,为中国的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革命思想的普及,使民众觉醒,为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此基础上,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第二章星星之火的燎原第一节农民运动的兴起1.1.6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农民问题愈发严重。土地兼并加剧,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雇农。沉重的赋税和地租使得农民生活困苦,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农民阶层对封建统治的压迫和剥削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为农民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1.1.7农民运动的初步发展(1)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农民的反抗在封建统治下,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农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承受沉重的赋税和地租。这种剥削与压迫激发了农民的反抗意识,他们开始组织起来,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2)农民协会的成立农民反抗意识的觉醒,各地农民纷纷成立农民协会,以团结力量,共同抵抗地主阶级的剥削。农民协会成为了农民运动的组织者,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初步发展。1.1.8农民运动的高潮(1)土地革命的兴起在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领导下,农民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土地革命成为了农民运动的中心任务,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2)农民武装的建立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农民们纷纷建立武装,与地主阶级展开斗争。这些农民武装成为了革命的重要力量,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节工人阶级的觉醒1.1.9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逐渐壮大。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极为悲惨。他们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下,生活陷入困境。1.1.10工人阶级的觉醒(1)工人运动的兴起在工人阶级的生活困境中,他们开始觉醒,意识到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2)工人阶级的组织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积极建立自己的组织,如工会、工人俱乐部等。这些组织成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阵地,有力地推动了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1.1.11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1)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革命中,工人阶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积极参与革命斗争,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联合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联合,成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共同的斗争中,两个阶级互相支持,共同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本篇末尾不设总结性话语,以保持内容的严谨性和连贯性。)第三章红色根据地的创建第一节井冈山的斗争1.1.12背景在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人为了寻求新的革命道路,于1927年秋在井冈山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一时期,国内外政治环境复杂,国民反动派残酷镇压革命力量,中国革命前途堪忧。1.1.13斗争过程(1)创建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后,积极发展组织,开展土地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在此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进行武装斗争为了保卫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等领导人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了多次武装斗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战斗有黄洋界保卫战、茨坪保卫战等。(3)发展经济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十分重视经济建设。他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鼓励军民发展农业生产,兴办小型工厂,逐步改善根据地经济状况。(4)建立红色政权在斗争中,毛泽东等人建立了红色政权,实行民主制度,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1.14意义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共产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二节瑞金的红色政权1.1.15背景革命形势的发展,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在江西瑞金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1.16政权建设(1)建立政权机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设立了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等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统一领导全国革命斗争。(2)制定政策法规瑞金红色政权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为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3)发展经济瑞金红色政权重视经济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兴办工厂,改善民生,为根据地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推进文化教育瑞金红色政权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培养革命人才,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1.17意义瑞金红色政权的创建,为中国共产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锻炼了革命队伍,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基础。第四章长征壮举第一节突破封锁线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实现革命目标,进行的一次千辛万苦的战略转移。其中,突破封锁线是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国民军队的四面包围和严密封锁。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红军指战员们充分发挥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和牺牲,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在突破封锁线的过程中,红军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利用夜晚和复杂地形,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巡逻和封锁。红军战士们英勇奋战,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在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时,红军不仅需要面对敌人的炮火和子弹,还要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条件。他们翻山越岭,趟过河流,穿越草地,走过雪山,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红军在突破封锁线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许多民众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提供情报、食物和医疗援助,为红军长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二节会宁会师会宁会师是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事件,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在望。1936年10月,红军在会宁地区与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这次会师,不仅使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转移的目标,也为红军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会宁会师,意味着红军长征胜利在望。但是长征的路途仍然充满艰辛。红军指战员们继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革命目标而努力奋斗。在会宁会师后,红军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和补给,随后继续北上,向着抗日的最前线进发。红军长征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五章抗日战争的硝烟第一节八路军的新征程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这危急关头,八路军毅然挺身而出,踏上了一段新的征程。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一一五、一二零、一二九三个师。改编后的八路军,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在新的征程中,八路军坚决执行的决策部署,积极投入抗日战争。他们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优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的有生力量。在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中,八路军英勇奋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新征程,不仅体现在军事斗争上,还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他们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政策,改善民生,为抗日战争提供坚实的后方保障。第二节保卫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防线。保卫黄河,就是保卫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1938年6月,日军进犯中原,企图渡过黄河,进一步侵占我国领土。为阻止日军进攻,国共两团结一致,共同保卫黄河。在这场保卫战中,八路军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在黄河两岸,八路军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黄河大合唱”。这首歌颂扬了八路军英勇保卫黄河的精神风貌,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保卫黄河的战斗中,八路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载入史册。正是他们的坚守,使得日军始终无法越过黄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是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八路军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第六章解放战争的号角第一节土地革命的热潮解放战争的号角吹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迅速掀起了一场土地革命的热潮。这场热潮旨在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实现土地的公有化和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1.18土地革命的背景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农村土地问题日益严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解放战争,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开展土地革命。1.1.19土地革命的措施(1)实行土地改革:颁布了一系列土地改革政策,如《中国土地法大纲》等,明确规定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公有化和耕者有其田。(2)开展减租减息:在土地改革过程中,积极推动减租减息运动,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3)建立农民协会:农民协会作为农民群众自己的组织,负责领导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4)开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土地改革。1.1.20土地革命的成效土地革命的热潮迅速席卷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1)土地公有化和耕者有其田的实现,使农民群众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2)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改善。(3)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解放战争,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节解放全中国的决心在土地革命的热潮中,中国共产和人民坚定地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决心,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1.21战略方针的确立为了实现解放全中国的目标,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明确了人民在解放战争中的发展方向和任务。1.1.22战略部署的调整根据战略方针,人民进行了战略部署的调整,将主力部队集中在战略要地,形成对敌人的合围态势。(1)在北方,人民先后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等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2)在南方,人民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逐步消灭敌人,扩大解放区。1.1.23解放全中国的决心(1)中国共产和人民始终坚定地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够取得胜利。(2)广大官兵英勇善战,不畏牺牲,为解放全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3)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解放战争,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解放战争的号角声中,中国共产和人民以坚定的信念、英勇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为解放全中国而努力奋斗。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第一节开国大典的筹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一伟大时刻来临之前,和人民为筹备开国大典付出了巨大的努力。1.1.24筹备工作的启动1949年6月,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决定成立新政协筹备委员会,负责筹备新中国的成立事宜。新政协筹备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各民主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各海外华侨代表组成,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的广泛代表性。1.1.25筹备工作的主要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新政协筹备委员会成立后,着手起草《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基本政治纲领。经过充分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确定国旗、国歌、国徽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决定,采用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设计国徽。这些象征着新中国主权独立、民族尊严和国家富强的标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3)筹备开国大典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对开国大典的议程、场地、仪式等进行周密安排。确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将这一重要时刻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第二节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上人潮涌动,各界人士怀着激动的心情,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1.1.26开国大典的举行(1)仪式开始上午10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2)宣读《共同纲领》周恩来总理宣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群众游行随后,各界群众举行盛大的游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游行队伍中,人们挥舞着五星红旗,高呼口号,表达对新生共和国的热爱。1.1.27新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