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第10课一、素养达标1.(2024·河南南阳)在1624年《垄断法》(世界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前,英国在纺织和冶铁工业上仅有一项独创,而此后短短一百多年间,英国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独创。由此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C)A.加快了英国的法治建设B.得益于英国的工业革命C.刺激了技术独创和创新D.有助于科学与技术结合解析:据所学可知,专利法重在爱护技术独创者的权益,据材料可知,英国专利法颁布后的一百多年,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独创,可见,刺激了技术独创和创新,C项正确;题干主要涉及在英国专利法的推动下促进英国的技术独创,材料主要不是强调英国的法制建设,解除A项;1624年,英国还未开展工业革命。英国的专利制度主要是在工业革命开展之前确立的,解除B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是在其次次工业革命期间,题干涉刚好间与其次次工业革命相距甚远,解除D项。故选C项。2.(2024·湖北孝感)起初,英国行会中的师傅不能随意增加徒弟人数;17世纪末,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破坏了这种规定,这使得徒弟晋升为师傅变得特别困难。师傅内部也起了分化,部分人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则转化为雇工。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A)A.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B.劳动力的素养很高C.大工厂制的建立过程D.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解析:依据材料“17世纪末,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破坏了这种规定,这使得徒弟晋升为师傅变得特别困难。师傅内部也起了分化,部分人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则转化为雇工”可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与徒弟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变更,一部分师傅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转化为雇工,说明在当时的英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更,促进了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更,没有描述劳动者素养的信息,解除B项;大工厂制的建立是在工业革命时期,17世纪末尚未起先工业革命,解除C、D两项。故选A项。3.(2024·福建三明)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记。那么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对工业革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D)A.标记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C.标记着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D.使机器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题干信息,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瓦特蒸汽机供应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今,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也即蒸汽机使机器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项正确;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起先在棉纺织工厂运用,蒸汽机的独创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记性成就,而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9世纪中期,解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解除B项;19世纪工厂制度的确立促使手工工场时代结束,解除C项。故选D项。4.18世纪末19世纪初地方科技社团遍布不列颠岛,闻名的如苏格兰皇家学会、曼彻斯特文哲会和月社等。社团汲取闻名科学家、工匠和企业家,担当着传播科技学问、建立科技与工业的联合以及组织科学教化等任务。英国地方科技社团的活跃(A)A.有利于形成技术革新的社会氛围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C.表明英国是当时世界科技的中心D.预示着电气时代的即将到来解析:依据“社团汲取闻名科学家、工匠和企业家,担当着传播科技学问、建立科技与工业的联合以及组织科学教化等任务”可得出英国的社团中有诸多的人才,并担当传播科学学问的任务,这有利于社会形成科技创新的氛围,A项正确;自然科学早已兴起,解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英国是中心,解除C项;此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并不能预示电气时代的到来,解除D项。故选A项。5.(2024·广东广州)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起先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C)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两次工业革命阶段,生产力推动了生产组织由工厂制发展到垄断组织的变更。生产组织形式都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正确;工厂制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而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资本输出为主,解除A项;工厂制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而其次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解除B项;工厂制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蒸汽时代,而其次次工业革命出现电气时代,解除D项。故选C项。6.(2024·山东泰安)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独创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其次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更说明白(C)A.探讨成果取决于探讨者出身B.科技创新已不须要生产阅历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阅历更重要解析:依据材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独创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独创者大都是专业工匠,体现阅历的积累,而其次次工业革命中独创者大都是科学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A项中,“取决于”表述过于肯定,探讨成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解除A项;科技创新同样须要生产阅历,解除B项;D项中,科学理论与生产阅历哪个更重要,不能干脆进行对比,表述错误,解除D项。故选C项。7.(2024·辽宁锦州)在西方国家中,德国较早开展职业教化,并且德国政府在1850、1870年进行了两次职业技术教化改革。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德国的职业技术教化在欧美国家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这(D)A.开启了近代物理学的潮流B.表明德国引领欧洲工业发展C.源于德国科学技术的发展D.奠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基础解析:依据材料“德国较早开展职业教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德国的职业技术教化在欧美国家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科学理论与技术的亲密结合是其次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因此德国对职业技术教化的改革为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牛顿建立力学体系,开启了近代物理学的大门,解除A项;虽然材料有“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德国的职业技术教化在欧美国家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引领欧洲工业发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解除B项;C项颠倒了因果关系,解除。故选D项。8.(2024·四川眉山)有学者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开展,从前那种“多级阶梯”的“各个不同等级”已不复存在,阶级对立变得简洁化。该学者的观点有助于说明,工业革命后(A)A.劳资冲突激化的社会基础B.工人陷入贫困的经济根源C.社会走向普遍富有的假象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推广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中的观点意在说明工业革命使社会阶层日益分化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这有助于说明劳资冲突激化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工人陷入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削,这在材料中并无体现,解除B项;“普遍富有”与材料中的无产阶级的贫困信息明显冲突,解除C项;该学者的观点并未涉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空间分布,解除D项。故选A项。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欧洲和北美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很多与英格兰社会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视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事实上它是可怕的特别困难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吴健等译:《欧洲经济史》(第3卷)材料二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它始终持续到今日,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如前所述的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独创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其次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干脆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尽管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渐渐成为全部大工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发生的推动因素。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欧美工业革命事实上是政治“大变动问题”。(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在生产与运输业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概述工业革命“其次阶段”的特点。答案:(1)推动因素:社会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和价值标准的发展。说明:英国、法国、美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提到资产阶级革命即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局稳定,政府激励经济发展。(2)特征:生产领域机械化,运输业以蒸汽机为动力。特点:科学与技术结合(或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或有科学理论指导);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或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快速),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或多个国家都有重要独创或美国与德国成为中心)。解析:(1)推动因素:依据材料“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可得出社会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和价值标准的发展。说明:结合所学学问及依据政治“大变动问题”可得出英国、法国、美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提到资产阶级革命即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局稳定,政府激励经济发展。(2)特征:依据材料“包括如前所述的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独创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可得诞生产领域机械化、运输业以蒸汽机为动力。特点:依据材料“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干脆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可得出科学与技术结合(或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或有科学理论指导);结合所学学问,其次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或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快速);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或多个国家都有重要独创或美国与德国成为中心)。二、实力提升10.(2024·广东高考)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游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B)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解析: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催生了工厂制;在工厂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费用昂贵,生产成本增加,工厂主便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导致了工人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此可推知,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工作方式的变更,最终会推动社会分化和阶级对立,故B项正确;工业结构的变动指的是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的变更,材料中没有涉及,解除A项;材料未体现工人的生活境遇,解除C项;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主要是由于其产量有限,而不是物价上涨导致的,解除D项。故选B项。11.(2024·全国甲卷)蒸汽机独创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须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运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更表明(A)A.内燃机的应用变更农业生产组织形式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靠于生产规模解析:由材料“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运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可知内燃机的运用变更了多人协作的大农场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个人化、小型化的家庭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更,故选A项;“导致”表述过于肯定,且其次次工业革命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失业人口并未大量增加,解除B项;由材料“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运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可知内燃机已成为农业生产机器的动力来源,解除C项;材料强调农业生产效率依靠于农业机器的独创创新,而非农业规模,解除D项。故选A项。12.(2024·河南期中)如图为1750—1953年英、美、法、德各国工业总潜能占全球工业潜能的百分比状况。其中,甲国是(A)A.英国 B.美国C.法国 D.德国解析:依据图示曲线可知,甲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次次工业革命期间甲国工业潜能占全球工业潜能的百分比不断下降,这与英国的工业发展历程相符,故甲国是英国,A项正确;乙国是美国,丙国是德国,丁国是法国,解除B、C、D三项。故选A项。13.(2024·山东济南)古老文明里的富人和统治者关切的主要问题是保证苦力的足够供应。在19世纪里,聪慧的统治者越来越清晰地相识到民众拥有比苦力更大的价值,为了确保“工业效率”,人们必需理解自身的实力。这种转变(D)A.推动启蒙运动达到高潮B.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兴起C.变更了世界的政治格局D.有利于大众教化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在19世纪里”“清晰地相识到民众拥有比苦力更大的价值,为了确保‘工业效率’,人们必需理解自身的实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教化水平、技术、实力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出现了材料所述,19世纪以来,人们更重视自己的实力,这有利于大众教化的发展,D项正确;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先于176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解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人们思想的转变,这不能变更世界政治格局,解除C项。故选D项。14.(2024·山东枣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观点一英国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大量手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力来到城市。工厂区四周盖起了各种各样的工人住宅,建立了各种生活和文化方面的设施。观点二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覆盖市区,工厂废气物对河流构成严峻污染。城市是富人的乐园,也是穷人谋生糊口的栖所。这种城市的分裂显明地反映出近代工业社会两大阶级的对抗和冲突。——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快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折服野蛮人最坚韧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假如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纳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依据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建出一个世界。——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学问,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局限性,并就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学问,运用唯物史观简述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答案:(1)局限性:观点一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主动影响,观点二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看法:工业革命助推了城市化进程,使工厂渐渐集中,形成了很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驾校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车险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音乐版权授权与词曲制作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道路环境卫生清扫与城市形象塑造合同
- 2025年度红薯种植基地与农产品电商平台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跨省货运公司大车司机招聘协议
- 宝安区期末八上数学试卷
- 蚌埠四模数学试卷
- 建筑避震器施工方案
- 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施工方案
- 室外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 2024山西广播电视台招聘专业技术岗位编制人员20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材料行业系列深度报告一:新材料行业研究框架
- 人教版小学英语各册单词表(带英标)
-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乡村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解析
- 智能护理:人工智能助力的医疗创新
-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专题讲座
- 5G+教育5G技术在智慧校园教育专网系统的应用
- VI设计辅助图形设计
- 浅谈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与探究 论文
- 2023年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00054试题及答案新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