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埔区开放大道二期北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方案及应急预案第1章编制概况1.1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5、《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DB11/852.1-2012)6、《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2部分:气体检测与通风 DB11/852.2-2013)7、《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防护设施设备配置 DB11/852.3-2014)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9、《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DB11/945-201210、《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GB2894-2021)1.2编制原则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编制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本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的实现;2、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设计标准;严格执行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行业及业主制定颁布的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等;
施工方案编制尽量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组织相结合;
合理组织平行、交叉、流水作业,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合理安排劳、材、机资源,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坚持文明施工,规范化管理,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占用场地和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环境污染,切实作好保护环境工作。合理组织施工阶段的交通运输,减少施工与行车干扰问题,确保周边道路畅通。1.3有限空间定义和适用范围1、有限空间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2、有限空间作业特点有限空间作业时照明、通信不畅、通风不良,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3、有限空间分类(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4、有限空间存在的危害(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①硫化氢。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污水池等作业容易发生硫化氢中毒。②一氧化碳。如煤气管道损坏,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③苯、甲苯、二甲苯。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中毒等。(2)缺氧危害:有限空间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比较常见的有:①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部,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②惰性气体。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等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③燃爆危害:有限空间中存在的甲烷等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着火源会引起燃烧或爆炸。(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高处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3、适用范围本项目施工区域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施工区域适用于本方案。本项目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施工为:①给水工程;②排水工程;③中水工程;④电力管沟工程;⑤污水泵房提升站工程;⑥桥梁工程;⑦隧道工程;其中供水管沉井及顶管作业;兴龙跨线桥、永顺跨线桥现浇箱梁顶板箱室支架、模版工程施工存在中毒及缺氧危害。第2章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黄埔区开放大道北二期建设工程工程位置:广州市黄埔区,南起于广惠高速桥底、北至兴龙大道建设单位: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代建单位:广州开发区交投建设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规划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东重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广州机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督单位:广州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合同计划工期:1035日历天工程简介:黄埔区开放大道北二期建设工程路线南起于广惠高速桥底,北至兴龙大道,自南往北沿永和大道、永龙隧道(本次设计不改造)、永龙大道等现状道路行进。道路总长度约10.51公里,红线宽度60m,主线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60km/h,路段中央绿化带预留有轨电车建设条件。另外为配合有轨电车5号线实施及周边地块建设开发,华峰路(长度约660m)及永华路段(长度约1.2km)道路改造,同步纳进本工程实施。本项目具体由8部分组成,分别为:(1)新建田园路立交:永和大道南北向设置隧道下穿田园路;(2)永顺大道节点改造:在节点西侧新建三车道跨线桥;(3)新建九岭路立交:永和大道南北向设置隧道下穿九岭路;(4)永和大道(禾丰路至永安立交段)改造,由双向6车道拓宽为双向8车道;(5)永龙大道段改造。(6)新建兴龙大道立交:永龙大道南北向设置双向六车道跨线桥上跨兴龙大道;(7)华峰路改造,长度约660m,双向2车道拓宽为双向4车道;(8)永华路改造,长度约1.2km。建设内容: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永顺大道跨线桥、永和大道辅道桥、兴龙大道跨线桥和2座人行天桥)、隧道工程(田园隧道与九岭隧)、给水工程(含再生水工程)、排水工程(沿道路新建的雨污水管、渠箱及倒虹吸)、交通工程(包括施工期间临时的疏解交通标线标志、交通安全设施等)、照明工程、电力管沟工程(沿道路新建的电力管沟土建部分)等专业。承包范围:以招标文件及合同约定范围和招标人批复的施工图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承包方式:按照招标文件及合同约定范围和招标人批复的施工图进行施工总承包。包括但不限于包施工预算编制、工程量清单:包工、包料、包设备、包工期、包质量、包造价控制、包安全、包文明施工、包项目承包人间协调管理,包验收移交、包保修、包竣工资料收集整理、编制竣工图,综合单价包干、项目措施费包干(除施工围蔽费用外),具体以发包人确认的施工图,经审定的施工图预算内容为准。其项目地理位置图如下。第3章有限空间作业要求1、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1)作业前,应先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应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11中的有关规定。(2)夜间实施作业,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反光锥桶、反光警戒贴、频闪等警示标志;地面作业人员应穿戴高可视警示服,高可视警示服至少满足GB20653规定的1级要求,使用的反光材料应符合GB20653规定的3级要求。(3)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2、气体检测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5ppm)。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1)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2)确定有限空间内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质的浓度。常用的气体检测设备是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从仪器上传感器数量上分可分为单一式检测报警仪和复合式检测报警仪。从获得气体样品的方式上分可分为扩散式检测报警仪和泵吸式检测报警仪。(3)气体检测检测要求①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②有限空间内存在积水、污物的,应采取措施,待气体充分释放后再进行检测。③应对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④气体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⑤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位置、检测结果和检测人员。⑥气体检测报警仪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DB11/852.2-2013的要求操作。⑦气体检测报警仪每年至少标定1次。应标定零值、预报值、报警值,使用的被测气体的标准混合气体(或代用气体)应符合要求,其浓度的误差(不确定度)应小于被标仪器的检测误差。标定应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标定时间、标准气规格和标定点等。⑧作业中气体检测报警仪达到预警值时,未佩戴正压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的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有限空间。任何情况下气体检测报警仪达到预警值时,所有人员应立即撤离有限空间。(4)检测内容
①在进行气体检测前,应对有限空间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分析地有限空间内气体种类。
②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
(5)预报值和报警值的设定
①氧气检测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氧报警两级检测报警值,缺氧报警值应设定为19.5%,
富氧报警值应设定为23.5%。
②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应设定预报值和报警值两级检测报警值。常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和爆炸范围气体名称相对密度(取空气相对密度为1)最高容许浓度(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爆炸范围(容积百分比%)说明硫化氢1.1910--4.3~45.5-一氧化碳0.97-203012.5~74.2非高原20--海拔2000m~3000m15--海拔高于3000m氰化氢0.941--5.6~12.8-溶剂汽油3.00~4.00-300-1.4~7.6-一氧化碳1.03-15-不燃-甲烷0.55---5.0~15.0-苯2.71-6101.45~8.0-注:a最高容许浓度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浓度。b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指时间为全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c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指在遵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d若其中有一项超出范围,严禁下井作业,直至气体合格,方可下井。③可燃气预报值应为爆炸下限的5%,报警值应为爆炸下限的10%。有毒气体预警值应为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30%,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30%。有毒气体报警值应为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气体检测报警仪要求
①气体检测报警仪应使用符合GB12358要求的直读式仪器。
②气体检测报警仪的检测范围、检测和报警精度应满足工作要求。
(7)检测点的确定
①评估及准入检测点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a)检测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b)上、下检测点,距离有限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应超过1m,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m。②监护检测点应设置在作业者的呼吸带高度,不应设置在通风机送风口处。
(8)检测方法
①有限空间积水、积泥时,应先在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搅动。
②评估检测、准入检测、监护检测时,
检测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的上风口进行。有限空间内有人作业时,监护检测应连续进行。
③不同检测点的检测,应从出入口开始,按由上至下、由近至远的顺序进行。
④同一检测点不同气体的检测,应按氧气、可燃气和有毒气体的顺序进行。
⑤每个检测点的检测时间,应大于仪器响应时间,有采样管的应增加采样管的通气时间。⑥每个检测点的每种气体应连续检测3次,以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为依据。⑦两次检测的间隔时间应大于仪器恢复时间。
⑧检测时,检测值超出气体检测报警仪测量范围,应立刻使气体检测报警仪脱离检测环境,在空气洁净的环境中待气体检测报警仪指示回零后,可进行下一次检测。气体检测仪发生故障报警,应立即停止检测。(9)检测记录
①气体检测应做好记录,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检测日期;b)检测地点;c)检测位置;d)检测方法和仪器;e)温度、气压;f)检测时间;g)检测结果;h)监护者。
②监护者应将评估检测数据、准入检测数据和分级结果,告知作业者并履行签字手续。
③监护检测应每15min至少记录1个瞬时值。3、作业环境级别判定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3级。(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1级:①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②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③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2.1规定的限值。GBZ2.1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问摘号(CASNO.)OELS(mg/m³)备注MACPC-TWAPC-STEL1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630-08-02020302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7783-06-4103汞-金属汞(蒸气)Mercury
metal(vapor)7439-97-60.020.044叠氮酸蒸气Hydrazoic
acid
vapor7782-79-80.2(2)氧含量为19.5%~23.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2级:①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②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GBZ2.1规定限值的30%且不大于GBZ2.1规定的限值;(见下附表1)③作业过程中易发生缺氧,如热力井、燃气井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④作业过程中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如污水井、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3)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环境为3级:①氧含量为19.5%~23.5%;②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③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GBZ2.1规定限值的30%;④作业过程中各种气体、蒸气浓度值保持稳定。(4)作业负责人根据气体检测数据,依据DB11/852.1—2012的作业环境级别判定的规定对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级。其中,氧含量检测数据在23.5%以下的以最低值为依据,在23.5%以上的以最高值为依据,其他种类气体以每种气体检测数据的最高值为依据。3级环境可实施作业,2级和1级环境应进行机械通风。4、通风
(1)采取机械通风作业前,应先进行自然通风。
(2)地下有限空间范围通风条件复杂时,应进行通风设计并经作业单位审批后作业。(3)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作业区横断面平均风速不小于0.8m/s或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0次/h;
②地下有限空间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区域,进行送风作业;
③地下有限空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通风口时,临近作业者处进行送风,远离作业者处进行排风。必要时,可设置挡板或改变吹风方向以防止出现通风死角。④通风设备吸风口应置于洁净空气中,出风口应设置在作业区,不应直对作业者。⑤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⑥采用移动机械通风设备时,风管出风口应放置在作业面,保证有效通风。⑦应向地下有限空间输送清洁空气,严禁使用纯氧进行通风。(4)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连续机械通风:①评估检测达到报警值;②准入检测达到预报值;③监护检测或个体检测,达到预报值;④地下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防水作业、防腐作业、明火作业、内燃机作业及热熔焊接作业等。(防爆型)风机及发电机5、二次气体检测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检测过程应符合DB11/852.1-2012中气体检测的规定:(1)机械通风后;(2)作业者更换作业面或重新进入同一作业面的;(3)气体检测时间与作业者进入作业时间间隔10分钟以上时的。6、二次判定作业负责人根据二次气体检测数据,依据本方案“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应设定预报值和报警值两级检测报警值”的规定对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危险有害程度重新进行判定。降低为2级或3级环境,以及始终维持2级环境的,可实施作业。1级环境的,严禁进行作业。7、个体防护(1)作业者进入3级环境,宜携带隔绝式逃生呼吸器。(2)作业者进入2级环境,应佩戴正压式隔绝式呼吸防护用品。(3)作业者应佩戴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安全绳应固定在可靠的挂点上,连接牢固。(4)作业现场应至少配备1套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和1套全身式安全带及安全绳作为应急救援设备,应急设备存放点距离作业点的距离不得大于400米。8、电气设备和照明安全(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电气设备、照明用具等应满足防爆要求。(2)地下有限空间临时用电应符合GB/T13869的规定。(3)地下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36V手持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24V,在积水、结露的有限空间作业,手持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9、防护设备设施配置(1)防护设备设施应符合相应产品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对于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设备设施,应通过相关法定检验机构型式检验合格,所有安全设备必须有合格证及检测报告。(2)地下有限空间内为易燃易爆环境的,应配备规定的防爆型电气设备。(3)地下有限空间总包单位和作业单位应对防护设备设施进行如下管理:①应建立防护设备设施登记、清查、使用、保管等安全管理制度;②应设专人负责防护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计量、检定和更换等工作,发现设备设施影响安全使用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③防护设备设施技术资料、说明书、维修记录和计量检定报告应存档保存,并易于查阅。(4)安全警示设施①应在有限空间地面出入口周边使用牢固可靠的围挡设施封闭作业区域,封闭区域应满足安全作业要求。②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警示标识。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颜色应符合GB2893的规定,样式应符合GB2894、GBZ158中的规定。③安全告知牌可替代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安全告知牌应符合DB11/852.3-2014的要求。④围挡设施、安全标志、警示标识或安全告知牌等安全警示设施配置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的要求。(5)作业防护设备①气体检测报警仪、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救援设备等作业防护设备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要求。②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指标应符合GB12358的要求,应至少能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一氧化碳。③送风设备应配有可将新鲜空气送入地下有限空间的风管,风管长度应能确保送入地下有限空间底部及作业区域。④手持照明设备电压应不大于24V,在积水、结露的地下有限空间作业,手持照明电压应不大于12V。(6)个体防护用品①呼吸防护用品、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配置种类和数量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的要求。②应按照GB/T11651的要求,为作业者配置防护鞋、防护服、防护眼镜、护听器等个体防护用品,并满足以下要求:易燃易爆环境,应配置防静电服、防静电鞋,全身式安全带金属件应经过防爆处理;涉水作业环境,应配置防水服、防水胶鞋;当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噪声大于85dB(A)时,应配置耳塞或耳罩。(7)应急救援设备设施①作业点400m范围内应配置应急救援设备设施。②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的要求。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表规定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要求。表所示的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款。10、作业(1)作业安全①作业负责人应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设备符合要求后,方可安排作业者进入地下有限空间作业。②作业者应遵守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与个体防护装备,并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作业严格执行“挂牌”的管理制度,作业负责人、作业监护人、作业者必须严格执行。③进入3级环境中作业,应对作业面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④进入2级环境中作业,作业者应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设备连续监测作业面气体浓度。同时,监护者应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连续监测。⑤据初始检测结果判定为3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至少保持自然通风。⑥降低为2级或3级环境,以及始终维持为2级环境的,作业过程中应使用机械通风设备持续通风。⑦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者应立即撤离地下有限空间: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装备失效;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监护者或作业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2)监护①监护者应在地下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②监护者应能跟踪作业者作业过程,实时掌握监测数据,适时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③作业者进入2级环境中作业,监护者应按照交底和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实时监测。④发现异常时,监护者应立即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并协助作业者逃生。⑤监护者应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3)作业后清理①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应将全部作业设备和工具带离地下有限空间。②监护者应清点人员及设备数量,确保地下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出入口。③清理现场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撤离现场。第4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一般要求(1)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作业证》由受限空间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批;一处受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一张《作业证》,当受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作业证》,《作业证》一式三份,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保存,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2)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自然或强制通风措施,应测定其氧气含量(应在19.5%以上,23.5%以下),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严禁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3)有限空间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保证其畅通无阻,便于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4)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5)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用电安全。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或电焊作业时,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6)不得使用行车等运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场所要有足够的照明光线。(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8)存在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11)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13)在缺氧、有毒有限空间环境作业,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必要时拴戴救生绳。作业现场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14)进入有限空间需要进行登高、动火等作业,要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审批手续及许可。(15)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16)作业结束后,由有限空间所在车间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有限空间。(17)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三不进入”原则:①没有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不进入。②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实不进入。③监护人不在现场不进入。(18)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并应掌握人工急救技能和防护用具、照明、通信设备的使用方法。作业单位应为下井作业人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19)作业单位必须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作业中落实。(20)必须配备气体检测仪器,并培训作业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21)作业前,作业单位必须检测有限空间内有害气体。(22)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和安全防护措施及自救互救的方法;(22)应做好通风以及照明、通信等工作;(23)应检查专用设备是否配备齐全、安全有效。(24)作业还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应使用安全可靠的专用爬梯。②监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作业人员情况,随时检查供气管、通信设施、安全绳等下井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③传递作业工具和提升杂物时,应用绳索系牢,井底作业人员应躲避。④当发现有中毒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组织作业人员迅速撤离现场。⑤作业现场应配备应急装备、器具。(25)下列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①年龄在18岁以下和55岁以上者;②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③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④患有深度近视、癫痛、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等严重慢性病者;⑤有外伤、疮口尚未愈合者。2、照明和通信要求(1)作业现场照明应使用防爆灯,照明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GB3836.14的相关规定。(2)作业面上的照度不宜小于50Lx。(3)作业现场宜采用专用通信设备。(4)井上和井下作业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系方式。3、安全防护(1)在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要安排专人现场监护,并为其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作业监护人应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3)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防护设备必须按相关规定定期进行维护检查。检测报警仪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防护设备。除通用部件外,在未得到产品制造商认可的前提下,不可将不同品牌的呼吸防护装备的部件拼装或组合使用。(4)安全带、安全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带》GB6095和《安全帽》GB2811的规定,应具备国家安全和质检部门颁发的安鉴证和合格证,并应定期进行检验。(5)安全带应采用全身式安全带。使用频繁的安全带、安全绳应经常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更换。(6)夏季作业现场应配置防晒及防暑降温药品和物品。(7)维护作业时配备的皮叉、防护服、防护鞋、手套等防护用品应及时检查、定期更换。(8)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只能用于从危险环境中离开,不能用于进入。4、应急救援装备施工单位应配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全身式安全带等。主要防护用品一览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备注1防滑鞋20双2轴流风机T35-112台3防爆对讲机N10-EX10台4防爆手电JW762010台5安全带、安全绳10套5、有限空间作业检查与验收第5章有限空间作业组织机构1、组织机构组长:项目经理王水和副组长:技术负责人刘春雷组员:安全主管、生产主管、技术主管、物资设备主管2、职责(1)组长职责:①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②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2)副组长职责:①副组长是项目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②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③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3、工程技术部职责负责编制有限空间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提供有限空间施工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负责对工程部现场责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4、质量部职责(1)在安排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前,认真阅读施工方案、如对施工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向技术部反映、不得有误。(2)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用。(3)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凡未经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签署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4)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5、安全部职责施工前,确认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其中作业负责人为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1)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2)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命令终止作业。(3)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4)培训有记录,培训结束后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6、材料物资部职责应根据工程部或者技术部提交的有关有限空间作业所需的设备、物资、个人防护用品计划及时购买和配备,要求供应单位提供符合GB∕18664检测报告、材质证明、合格证及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并认真核对资料的真伪和有效期,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7、作业负责人职责(1)确认准入作业者、监护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及上岗资格。(2)在密闭空间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允许进入的条件后,允许进入密闭空间。(3)在密闭空间及其附近发生不符合准入的情况时,制止人员进入。(4)作业完成后,应确定作业者及其所携带的设备和物品均已撤离。(5)对应急救援服务、呼叫方法的效果进行检查、验证。(6)对未经准入又试图进入或已进入密闭空间的人员,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8、监护人员职责(1)具有能警觉并判断准入者异常行为的能力,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持证上岗。(2)准确掌握准入作业者的数量和身份。(3)在准入者作业期间,履行监测和保护职责,保证在密闭空间外持续监护;适时与准入作业者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信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准入作业者发出撤离警报。监护人员在履行监测和保护职责时,不能受到其他职责的干扰。(4)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命令准入作业者立即撤离密闭空间,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密闭空间外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发现禁止作业的条件;发现准入者出现异常行为;密闭空间外出现威胁准入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监护人员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时,也应通知准入作业者撤离。(5)对未经允许靠近或者试图进入密闭空间人员予以警告并劝离。如果发现未经允许进入密闭空间者,应及时通知准入作业者和作业负责人。9、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1)接受职业卫生培训,持证上岗。(2)按照施工单位审核进入批准的密闭空间实施作业。(3)遵守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4)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5)在准入的密闭空间作业且发生下列事项时,应及时向监护人员报警或撤离密闭空间:已经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症状和体征;监护人员和作业负责人下达了撤离命令;探测到必须撤离的情况或报警器发出撤离警报。10、控制措施总包单位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少有限空间的职业病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1)制定和实施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措施和安全作业规程,并保证相关人员能随时得到措施和规程。(2)按要求培训准入作业者、监护人员和作业负责人,确定并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准入作业者和监护人员及其职责。(3)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准入者进入,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4)作业前,对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和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可以准入并作业。(5)如果有多个用人单位同时进入同一密闭空间作业,应制定和实施协调作业程序,保证一方用人单位准入作业者的作业不会对另一用人单位的准入作业者造成威胁。(6)提供符合要求的密闭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和监测、通风、通讯、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照明、报警仪器、安全进出设施以及应急救援和其他必须设备,并保证所有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作业人员能够正确使用。(7)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和应急救援保障。(8)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呼叫程序,防止非授权人员擅自进入密闭空间进行急救。第6章应急预案6.1总则6.1.1编制目的为规范项目部应急管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抢险救援工作,避免事故扩大和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6.1.2应急预案体系一旦发生事故或险情,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各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关人员要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到位,各司其职并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应急处置次序图6.1.3遵循原则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遵循和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工作原则。6.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6.2.1应急组织体系工程抢险工程抢险救援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物资设备保障组宣传报导组应急救援办公室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善后处理组人员抢险救援组项目部应急指挥体系图6.2.3织机构及职责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成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事故救援工作的综合组织、指挥和协调,组成如下:组长:王水和副组长:刘春雷小组成员:安全部、工程部、技术部、物资设备部、质检部、测量部、财务室、合约部。具体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见下表。集团应急指挥部主要成员及通讯联络表应急部门职位姓名手机组长王水组长刘春急救援办公室主任甘州程抢险救援组组长傅利员抢险救援组组长孔浩戒保卫组组长林奕疗救护组组长戚鉴勤保障组组长杜德资设备保障组组长徐岛后处理组组长陈秋传报导组组长李汉全1870751116相关机构与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工程抢险救援组、人员抢险救援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物资设备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宣传报导组。1、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全部,安全负责人甘州基主任。负责安全生产的日常应急管理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信息接收与报告,领导小组指令的传达,与气象部门联系并获取相关气象资料,及时通知各领导小组成员、应急救援组和施工班组,确保应急救援顺利进行接收安全生产事故报告;24小时专人值班,联系电话2、工程抢险救援组工程抢险救援组由技术部成员组成,副总工傅利洪组长。职责是担负事故现场工程和支护防护结构、受影响周边建筑物和结构物、管线等设施的抢险、加固,对事故发生后的险情进行评估和监测,控制和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协助和配合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队伍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行动。同时,做好本组在工程抢险过程中的现场记录和证据材料收集、整理、保存工作。3、人员抢险救援组人员抢险救援组由安全部组成,安全部部长孔浩威任组长。职责是对事故现场的遇险人员、设备和财物开展应急抢险救援行动。协助和配合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队伍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行动。同时,做好本组在工程抢险过程中的现场记录和证据材料收集、整理、保存工作。4、警戒保卫组警戒保卫组由工程部组成,工程部部长林奕鹏任组长。职责是组织疏导、疏散和撤离事故现场及受影响区域内的无关人员,对事故区域实施警戒,协助和配合交警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协助和配合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队伍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行动。同时,做好本组在工程抢险过程中的现场记录和证据材料收集、整理、保存工作。5、医疗救护组医疗救护组由质检部组成,质检部部长戚鉴丰组长。职责是联系内外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对事故中受伤人员实施前期的紧急抢救治疗工作。协助和配合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队伍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行动。同时,做好本组在工程抢险过程中的现场记录和证据材料收集、整理、保存工作。6、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由综合办公室小组组成,生产经理杜德智任组长。职责是组织后勤保障队伍,为事故抢险救援提供办公、生活、交通、通讯等后勤保障。协助和配合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队伍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行动。7、物资设备保障组物资设备保障组由物资设备部组成,物资设备部部长徐岛琦任组长。职责是组织各级单位购置、储备抢险救援所需各类物资材料、工程机械、施工车辆,以及事故抢险救援阶段组织调配的机械物资,满足应急抢险的机械物资需求。协助和配合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队伍开展相应的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物资清单序号名称规格数量存放地点1编织袋50个应急物资专用仓库2铁铲10把应急物资专用仓库3棉线手套50双应急物资专用仓库4绝缘手套2双应急物资专用仓库5绝缘鞋2双应急物资专用仓库6电工工具箱2套应急物资专用仓库7对讲机同型6副应急物资专用仓库8锥形警示筒20个应急物资专用仓库9反光衣20件应急物资专用仓库10警示带100米应急物资专用仓库11铁马或水马20个应急物资专用仓库12安全帽20顶应急物资专用仓库13安全带5副应急物资专用仓库14绝缘木棒1根应急物资专用仓库15干粉灭火器10个应急物资专用仓库16雨靴10双应急物资专用仓库17铁镐5把应急物资专用仓库18钢丝绳¢20mm50米应急物资专用仓库19麻绳¢20mm50米应急物资专用仓库20充电提灯3把应急物资专用仓库21千斤顶>20T4个应急物资专用仓库22手拉葫芦5T5个应急物资专用仓库23担架1副应急物资专用仓库24急救箱1个应急物资专用仓库25抽水机30m3/h4台应急物资专用仓库26液压扩张器1把应急物资专用仓库27洒水车1辆停车场28挖掘机1辆停车场29装载机1辆停车场30吊车35t1辆停车场31小型空压机3立方1台应急物资专用仓库32风镐3把应急物资专用仓库33大功率应急灯2台应急物资专用仓库34气割设备2套应急物资专用仓库35手持电锯1把应急物资专用仓库36正压氧气呼吸器2台应急物资专用仓库8、善后处理组善后处理组由外协部组成,外协经理陈秋强组长。职责是接待、安抚伤亡人员家属,进行有关善后处理,做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解释,防止矛盾激化,确保社会稳定和项目部正常生产秩序,办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索赔。协助和配合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队伍开展相应的善后处理工作。同时,做好本组善后处理现场记录和证据材料收集、整理、保存工作。9、宣传报导组宣传报导组由资料室组成,资料室主管李汉全组长。职责是对事故应急救援进行全程录像、拍照及事迹材料收集整理,根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示对外发布事故信息和有关事故抢险救援的宣传报导工作。协助和配合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队伍开展相应的信息发布和宣传报导。同时,做好本组在工程抢险过程中的现场记录和证据材料收集、整理、保存工作。6.3预警及信息报告 6.3.1危险源监控监控方式项目部负责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日常监控,监控方式要坚持技术监控为主,人工监控为辅的原则,同时结合第三方监测单位提供的实时自动化监测措施。凡能够采用仪器、仪表、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监控措施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要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变化参数,保证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对不具备技术监控手段和措施的重大危险源,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定期检查、不定期巡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监控方法具有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项目部,要根据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价结果和规范规程确定主要监控的方法、参数、指标,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须全部登记建档,定期监测、巡查和评估,并如实做好记录。预防措施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所在项目部须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方案、安全运行控制措施、日常的检查、隐患治理制度。根据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风险特性采取相应的组织和技术措施,明确作业岗位及管理人员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反馈、报告和处置方案,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触发因素和扩大因素。1、触电事故预防措施(1)施工临时用电,线路导线或电缆不能随地拖拉,电缆穿过建筑物、道路等易受受损的场所应加套管保护,以防意外事故发生。(2)配电箱内电器绝缘外壳,不能因高温而变色、裂纹、缺损、且无带电体外露,必须设有专用工作和保护接零端子。(3)箱内接线,必须排列整齐,不得有松动,各电源支路应有标志铭牌,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准确切断电源。(4)非电工人员不得私自乱接、乱拉灯头线路,在灯头损坏时,应通知电工及时更换。(5)使用振动棒(板)的操作人员戴绝缘手套,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损漏电。(6)金属照明灯具外壳应作保护接零,室内灯具高度不低于2.5m,室外不低于3m。(7)电工要熟悉所管辖范围内的用电设备及其配电设备的电气性能,坚持巡回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8)进入设备的电源线应穿管保护,管口密封,防止油污或水滴入管内。严禁任何带电线路通过设备,防止导线绝缘损坏时设备带电。(9)当设备需带电进行试车或检修时,必须由持证电工担任,并严格执行带电作业安全制度,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移动设备必须断电。(10)设备的保护接零(地)要连接牢固,引线截面要符合要求,不得采用2.5mm2以下单蕊铝线,接线端头应用螺帽,配以弹簧垫圈,当设备安装漏电保护器时,保护接零(地)必须保留。(11)设备的保护接零由专用保护接零线提供,不得将设备的工作零线代替保护零线,更不允许利用设备本身代替工作零线。(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设置专用保护零线,要求使用5芯电缆线,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13)必须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箱内无杂物、不积灰。(14)配电箱制作要统一做到有色标、有编号、内外油漆,有防雨措施,门锁齐全。(15)认真执行对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2、中毒事故预防措施(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需包括空间作业场所的名称、作业单位、作业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的日期及作业时限、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措施。(2)有限空间作业的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检查管沟防护是否安全,应确保出入口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3)作业环境内应配备一定数量符合规定的应急救护器具和灭火器。(5)每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监督人应检查管沟防护措施是否正常。6.3.2预警预警监测项目部定期开展典型事故案例研究,认真分析事故成因,紧密结合在建工程安全管理实际情况,找出施工安全事故风险隐患产生发展规律,建立健全事故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监测制度,落实各项预警监测措施。对发生概率高、事故后果影响大的各类安全风险,项目部安排足够的力量,密切监测风险动态变化情况,随时收集各类预警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有针对性地做好事故预防提供依据和参考。预警级别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预警级别。1、蓝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发布蓝色预警:(1)有关部门发布极端天气预警,并预计有可能引发一般突发事故时;(2)在当地政府重要活动、会议或重大节日到来前,并预测有可能发生一般突发事故时;(3)有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实施监测,并明确给出预警值和报警值的,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的80%,并有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时;(4)国家、省、市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时;(5)经研判,其他有可能引发一般突发事故的情形。2、黄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发布黄色预警:(1)有关部门发布极端天气预警,并预测有可能引发较大突发事故时;(2)在当地政府重要活动、会议或重大节日到来前,并预测有可能发生较大突发事故时;(3)有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实施监测,并明确给出预警值和报警值的,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的90%,并有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时;(4)国家、省、市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时;(5)经研判,其他有可能引发较大突发事故的情形。3、橙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发布橙色预警:(1)情况紧急,可能发生或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2)事故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更大危害的。(3)有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实施监测,并明确给出预警值和报警值的,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并有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时;(4)国家、省、市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时;4、红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发布红色预警:(1)情况危急,可能发生或引发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2)事故已经发生,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造成重大危害的。(3)有相关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实施监测,并明确给出预警值和报警值的,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并有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时;(4)国家、省、市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时;预警发布项目部预警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发布。预警发布的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采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短信、微信、QQ等点对点通知并收到反馈;(2)采用微信群、QQ群等发布信息,并在群内反馈信息等方式;(3)采用书面文件下达通知的形式;预警响应当预警信息发布后,指挥领导小组及各相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相应级别规定进行响应。1、蓝色预警响应相关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在单位值班带班制度,随时保持通信联络畅通。视情况,组织对在建工地有可能引发事故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责任班组整改。组织所属抢险力量,做好随时应对突发事故的准备。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全面排查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2、黄色预警响应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值班带班。组织对在建工地进一步加强对风险隐患部位的巡查,必要时可针对重大风险源组织专家进行会商,制定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应急救援办公室保持与各部门的沟通,督促指导开展预警响应工作。3、橙色预警响应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密切关注重大隐患整改情况,及时对重大风险源发展情况进行监控,全力消除安全隐患。必要时,调整施工时段或停止施工作业,及时将施工人员撤至安全区域。各部门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待命,做好立即赴现场应急抢险的准备,组织处于危险环境中的居民疏散避险。4、红色预警响应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领导主动了解情况。24小时监测重大危险源动态变化情况,发现超限数据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迅速将处于危险作业环境中的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根据情况可向全面或局部发布停止相关施工作业的通知。预警解除1、红色预警解除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解除红色预警信号:(1)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事故发生的风险等级及危害程度已经降低到橙色预警级别描述的情况时;(2)事故已经发生,经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事态发展和影响范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风险已经化解时;(3)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变形加剧,通过其它加固或补强手段已有效化解事故发生的风险,当监测数据反馈有回落至报警值以下并保持稳定时;(4)国家、省、市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解除信号时;2、橙色预警解除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解除橙色预警信号:(1)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事故发生的风险等级及危害程度已经降低到黄色预警级别描述的情况时;(2)事故已经发生,经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事态发展和影响范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风险已经化解时;(3)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变形加剧,通过其它加固或补强手段已有效化解事故发生的风险,当监测数据反馈已回落至预警值的90%以下并保持稳定时;(4)国家、省、市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解除信号时;3、黄色预警解除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解除黄色预警信号:(1)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事故发生的风险等级及危害程度已经降低到蓝色预警级别描述的情况时;(2)事故已经发生,经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事态发展和影响范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风险已经化解时;(3)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变形加剧,通过其它加固或补强手段已有效化解事故发生的风险,当监测数据反馈已回落至预警值的80%以下并保持稳定时;(4)国家、省、市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解除信号时;4、蓝色预警解除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解除蓝色预警信号:(1)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事故发生的风险等级及危害程度已经降低到完全受控的范围内;(2)事故已经发生,经过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事态发展和影响范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风险已经化解时;(3)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变形加剧,通过其它加固或补强手段已有效化解事故发生的风险,当监测数据反馈有回落至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安全区域内并保持稳定时;(4)国家、省、市发布相应级别的预警解除信号时;6.3.3信息报告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中心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中心子分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项目建设单位业主代表项目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发现人箭头说明:主报告:支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流程图一旦发生或可能发生人员重伤及以上级别安全生产事故,项目部一方面要立即启动本级现场应急预案实施自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项目部必须在第一时间将事故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经过、现场采取的措施、事故初步原因等有关情况应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事故现状、抢险情况及事故发展预测报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同时报告分公司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机构,然后逐级上报至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当地政府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机构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不得缓报、瞒报,当信息内容不清晰或不完整时,应尽快核实补报。对于广州市区域以外的项目部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一般事故及以上级别安全事故,或项目部的应急救援资源无法满足救援需要时,或事故有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时,可在报告上级单位、相关单位的同时,允许直接向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报告请求救援。当或集团内的应急救援资源无法满足救援需要时,应向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报告请求救援。6.4应急响应6.4.1响应分级按照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三级:Ⅲ级响应、Ⅱ级响应、Ⅰ级响应。启动Ⅲ级响应:当项目部“可能或已经发生人员重伤及以上级别安全生产事故”,项目部应立即上报事故并启动本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响应:当项目部“可能或已经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生产安全事故,或超出项目部应急救援能力的生产安全事故”,分公司应立即上报事故并启动本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Ⅰ级响应:当项目部“可能或已经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等级生产安全事故,或超出分公司应急救援能力的生产安全事故,或集团公司认为需要由集团公司组织或参与应急救援的生产安全事故”,集团公司应立即上报事故并启动本级事故应急预案。6.4.2响应程序启动应急行动流程图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接到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或常务副组长召集通知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或现场临时指挥部地点,组成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指挥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为使现场指挥部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指挥部运行相关工作制度。现场指挥部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相关措施。(1)制发证件。现场指挥部建立后,现场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实际需要为参与抢险的人员配发现场通行证件,同时将证件样式交警戒保卫人员识别。(2)建立现场指挥部会议制度。现场指挥部根据抢险救援进展情况,适时召开现场指挥部相关单位会议,听取各工作组及相关单位情况汇报,通报信息、研判会商、制定方案、布置任务等。(3)协调联动机制。现场指挥部信息中心负责各工作组及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各工作组之间和各单位之间在开展事故处置工作中,对出现的问题要主动沟通、密切配合、协同应对。必要时,由现场指挥部领导协调解决。(4)信息报送制度。现场指挥部宣传信息组负责收集抢险工作信息,并及时向领导和上级部门报送。各工作组及各成员单位应及时将工作情况报宣传信息组。(5)专家会商制度。为确保抢险救援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加快抢险救援工作进程,避免事故影响和损失进一步扩大,专家组针对抢险救援工作中随时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进行会商,制定技术工作方案和措施,为开展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指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6)现场值班制度。参与抢险的各部门应安排联络员进行全程现场值守,传达指令和信息,协助落实现场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在开展抢险救援过程中如需更换联络人员,应做好工作交接,并及时报现场指挥部信息中心。在完成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并报请现场指挥部领导同意后,联络员方可撤离。(7)工作资料收集。现场指挥部信息中心负责归集抢险救援工作中的各种资料。各工作组及成员单位在开展抢险救援工作中产生的文档资料,应及时报现场指挥部信息中心。文档资料主要包括:请示报告、领导批示、会议纪要、工作方案、专家会商结果、大事记、各种图片、音像资料等等。(8)为确保抢险工作顺利开展,现场指挥部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并调整现场指挥部运行相关工作机制。6.4.3处置措施应急救援行动的优先原则:(1)被救人员和施救人员的人身安全优先;(2)防止事故扩大优先;(3)保护环境优先。各专业应急救援组根据指挥部指令和各专项预案开展应急救援行动。1、一般处置方案(1)迅速组织撤离、疏散现场作业人员和其他非应急救援人员,封锁事故区域,按规定实施警戒和警示;(2)迅速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扩展。制止危害扩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扩展。项目部是最熟悉现场情况、最接近现场情况的单位,必须尽早组织抢救与抢险,要迅速集中未受伤的职人和设备物资,投入先期抢救抢险。同时,为前来应急救援的后续队伍创造条件。(3)详细了解事故情况。不论在何种局面,必须掌握的情况有:事故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事故种类、强度;事故现场伤亡情况;现场人员是否安全撤离;已知的危害范围和灾情趋势;已经进行的抢险行动;有无火灾与爆炸伴随;现场的天气情况及预报;现场已到位的抢险救灾资源是否满足需求。(4)立即采取措施保护相邻建筑物、设施,做好围蔽、隔离、封闭、交通警示,安排人员进行交通疏导,维护现场及周边秩序,防止事故扩大和引发次生事故;保护和收集相关事故调查所需的证据材料。(5)参加应急救援人员要配备适宜的安全防护装备及检测、监测仪器,并设有专人监护;(6)根据人员伤亡的情况展开救治和转送医院;(7)及时掌握事故的发展情况,及时修改、调整和完善现场救援方案和资源配置。指挥部根据掌握的情况,组织开展险情评估、记录和监测,并据此研究抢险救援行动方案、备用方案并作出部署。各专业应急救援组与外援力量共同实施抢险救援行动方案,及时反馈过程信息于决策层作方案修正。2、应急避险各专业应急救援组采取应急行动前必须作好次生、衍生事故的预测和预防措施。对周边单位、居民造成危险时,领导小组组长应指派警戒保卫组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周边单位和居委会等相关部门联系,向其介绍紧急情况和避险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将危险建筑物内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避险,必要时对转移避险人员实施临时安置。3、家属接待善后处理组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接待工作,主动为家属提供相应的后勤保障,做好安抚和思想工作。避免事故伤亡人员家属干扰抢险工作正常开展。4、扩大应急当应急救援资源无法满足应急救援需求时,专业应急救援组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同时可以直接向当地政府及其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请求救援。当扩大应急市建设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或属地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到达现场后,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报告抢险救援进展情况、需要处理的问题及有关工作措施。交接工作完成后,按照应急权限划分,移交事故处置协调指挥权,并配合做好后续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5、应急结束各专业应急救援组将救援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指挥部,当事故处置工作基本完成,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达到上述条件后由各专业应急救援组组长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或常务副总指挥下达指令,宣布应急救援终止,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由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各小组向应急救援办公室移交本组在工程抢险过程中的现场记录和证据材料,然后及时移交给事故调查组。6.5后期处置6.5.1现场监测和恢复应急救援结束后,对于被事故损坏的建筑物和设施、装备需由集团工程抢险救援组委托专业部门进行检测评估,经加固或拆除,满足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进行恢复或生产。恢复方案由事故单位提出并组织编制,由工程抢险救援组配合实施,消除事故及其救援过程留下的隐患,防止事故“死灰复燃”。6.5.2污染物处理所有事故应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必须及时全面彻底清理和统一收集,并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对于普通废物可以归入生活施工垃圾由环卫部门处理,对于含有危险废物的污染物必须统一收集后交由具有环保部门认可的相应废物接收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转移危险废物必须按环保部门的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手续。6.5.3生产秩序恢复为减少事故带来的生产损失,事故应急结束后,项目部按“四不放过”原则落实整改,在取得政府同意的情况下,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快恢复生产。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稳定员工思想;二是对事故造成损坏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和场所经鉴定、检测或检查确认在安全条件下积极修复,尽快使设备设施满足生产条件;三是做好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确保生产安全。6.5.4医疗救治伤员送医院救治后,根据后续病情变化和医院治疗情况,结合相关医生意见,由项目部提出和组织,由医疗抢救组配合实施,及时将伤员转送相关医院救治。购置了相关保险的的人伤员,由项目部安排专人尽快办理有关保险理赔手续。6.5.5人员安置发生事故项目全面停工、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生产的,由项目部采取积极的措施另行安置或疏散项目相关人员。周边危险建筑物或危险区域内的人员临时转移到安全区域避险的,经检测评估和协商一致后,应制定相关补偿、加固回迁、拆除重建或另行安置的方案。6.5.6善后和赔偿善后处理由集团公司及所属各施工公司人力部、党群部人员和事故单位各级相应小组组成负责接待、安抚伤亡人员家属,依法开展工伤、伤残等级认定、善后处理赔偿,向保险公司办理事故损失索赔事宜。6.5.7应急救援评估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召开项目部内部事故分析会,查清事故原因,提出对责任者处理意见,开展安全教育警示,制定相应安全防范整改措施,指定主管部门配合政府部门、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由应急救援办公室组织各专业应急救援组、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演练和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评估结果要形成报告,对应急预案的符合性、有效性、适用性进行评估和总结,找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工作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事故应急预案。6.6保障措施6.6.1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期间通信联系以移动手机通讯为主。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领导及其办公室和各专业应急救援组成员手机必须日常保持24小时开通状态。6.6.2应急队伍保障项目部应建立满足处置一般突发事故需要的专、兼职抢险救援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流产病因介绍
- (高考英语作文炼句)第12篇老师译文笔记
- 2024年中考英语复习冲刺过关专题05 主谓一致(原卷版)
- 道路维修施工组织设计1
- 开题报告:新医科背景下以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基础医学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课件
- 2024商业用地短期租赁合同模板
- 2024年个人分期付款合同书样本解析版
- 《时化学反应的应用》课件
- 勘察设计方案进度计划和保障措施
- 增补材料合同范本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古琴音乐文化与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 奥迪汽车网站策划方案
- HYT 083-2005 海草床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正式版)
- 普通心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滨州医学院
- 运输方案及应急措施(2篇)
- 渗透测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苏大学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 销售总结闭环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