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三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材料二: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富。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写景诗”,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应态度也不一致,这说明古松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B.实用的态度关注事物对人的利害,人在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实用的知觉,产生趋就或者逃避的意志和活动。C.科学的态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思考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它排斥个人情感,具有理论性,与实用的态度相反。D.与其他三种态度不同,生命的态度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创造出没有审美主体、客体的独特生命境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木商和植物学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能以美感的态度看古松。B.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摆脱环境的制约,主宰自己的心灵,事物在孤立绝缘的情况下依然具有意义。C.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加细腻丰富,但其传诵度却比不上王维诗歌,这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D.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传达自我生命的感受,写出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A.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吴历《题画》:“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4)材料一的论证深入浅出,请简要分析。(5)《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林黛玉代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被元妃大为赞赏。请结合材料论述的四种态度中的三种简要分析这首诗。杏帘在望林黛玉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大宛其的春天(有删改)夏立楠几乎每周,我们都会去帕提曼医生家一趟。年初的时候,我得了一种说不上来的病,不爱吃饭,面色萎黄,个子也不见长。帕提曼医生是个维吾尔族老太太,不管啥时候见她,都盘着头发,爱笑,穿白大褂。给他开了点钙片,记得按时吃,还有,不要受凉,坚持敷盐巴。好的。我爸接过药,谢过帕提曼医生。我们又往回走,远处的山峦一直绵延到米吉克煤矿。我爸在米吉克煤矿干活,三班倒,逢白天不干活的时候,就会带我来看医生。我妈没工作,光招呼我就挺累,还要洗衣服做饭。我妈把脏衣服堆在小椅子上,往大盆里倒热水。我爸的衣服比我还脏,全是煤灰,丢进盆里后,水都染成了灰黑色。仲夏的时候,米吉克煤矿变得漂亮些了,喀普斯朗河支流两岸的柳树绿茵茵的。帕提曼医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再次来到我家的,她穿着白大褂,挎着药箱,一到门口就问我的病情。我妈说,不是大病吧?帕提曼医生说,不算病,但是孩子要长身体,长期不爱吃饭,面黄肌瘦,那肯定不行。她还说她在大宛其牧场有个哥哥叫艾买提,在那里养奶牛,可以的话,我们去那边包片草场,单送牛奶也比干煤矿强,环境也不错,对我成长有益。听了帕提曼医生的话,我妈动心了,觉得可以离开米吉克煤矿了。到达大宛其牧场的那个晚上,我们在艾买提伯伯家住下。大宛其牧场的夏夜,似乎更凉爽些。风从门口的草场上吹来,院子里坐着两家人。在铺开的毯子上,我们吃着艾买提的阳刚子(妻子)端来的馕。她热情大方,一边招待我们,一边进屋做拉条子。那些日子,我目睹了艾买提一家的日常。艾买提的阳刚子能干,白天喂牛,早晨天不亮就起来挤奶,新鲜的牛奶装进瓶子里,艾买提把瓶子提上驴车,天不亮就赶着驴车把奶送到集市。在艾买提伯伯帮助下,爸爸建好了木屋。木屋建好的那天,阳光特别明媚。买两头牛吧,艾买提说。我爸说,好呢,不过不懂识别牛的好坏啊。艾买提说,改天我带你去巴扎上选选。我爸没说话,他点燃一支烟,边抽烟边望着远方。我知道,我爸是手头紧,没买牛的钱。艾买提看出我爸的难处,说既然到了这里就是我的客人,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帮着先垫付,等你赚了钱,再还我也不迟。我爸说,那怎么行。艾买提说,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艾买提赶着驴车,我和我爸坐在车上,艾买提带我们去大宛其的巴扎上看牛。风景很美,路两边的白杨树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泛着光,星星点点。我爸跟着艾买提在牛马市场上转,寻来寻去,相中了两头奶牛。雨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多起来的,大宛其牧场的夏天,越发显得葱郁。我爸的一头奶牛产奶了,那些天,我妈起得早,天不亮就打开牛舍的灯,蹲在奶牛旁边挤奶,挤好的奶装在铁桶里,我爸用盖子盖好,提出去,绑在自行车的一侧。这样的一个早晨,我爸会骑着车穿梭在路上,他得把新鲜的牛奶送到周边的集镇,那里有客户订奶。我则在周边的草场上闲逛,拎着一根木棍当剑使,把草场上的草木当成敌人,幻想着自己是个白衣剑客。此时的大宛其牧场,草长莺飞,苜蓿地里开满蒲公英与鸢尾花,沟渠里湍湍流淌着无穷无尽的溪水。不久,我爸要去库尔勒照顾生病的大伯,我妈想自己送奶,推出自行车来学。从外面干活回来的艾买提说,车不用学了,他帮我们送。我妈说,那怎么好意思。艾买提说,没啥不好意思的,互相帮助。就这样,艾买提成了我们家的送奶工。为了表示对艾买提家的感谢,在艾买提的阳刚子赶着牛去柳树林放的时候,我妈就会帮她洗衣服。秋天就来了。仿佛一夜之间,整个牧场都变了样,河流同往常一样,静谧地横亘在眼前,如同蓝丝带般。柳树林不再葱郁,绿黄相间,仿若油画。随着天气的转变,气温越来越低,奶牛的产奶量也降了下来。我爸开始为整个冬天的收入发愁。我爸说,艾买提,这牛产奶量低,有啥法子改善?艾买提说,要想催奶,倒是有法子,给你的奶牛喂些海带,多加盐,不过牛和人一样,也有休养的时候,你们汉族的中医里不是讲“秋收冬藏”嘛,冬天万物休养生息,奶牛也需要储备营养,不然来年怎么产奶?我爸点燃一支烟,笑了笑,说受教了,你懂得真多。艾买提的阳刚子说,奶牛的奶都让你巴郎子(小男孩)喝了,看吧,他来这里长了不少。被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确实比以前高了。我妈说,是你们的奶养人。艾买提说,大宛其牧场的水土好。我爸说,也感谢帕提曼医生,很久没见到她了,啥时候回趟米吉克。好景不长,没等我爸带我回米吉克,大宛其牧场就出了事。那天夜里,我们已经睡下了,初冬的大宛其牧场还是有些冷,雪早早就落了下来。牧羊犬在夜里吠叫,北风肆虐地刮着,屋前屋后有东西垮掉。……快开门啊!我爸开了门,风使劲往屋子里灌。艾买提手里的电筒不怎么亮,他急忙把门关上,用后背抵住。这风太大了,牛不见了。啊,牛怎么不见了?我爸一边穿衣服,一边说着。牛舍让风给吹塌了,牛不知道去哪里了,都怪我,早知道应该把砍来的木棒堆在牛舍上。说这些也没用啊,我们现在出去找吧。我爸穿好鞋,披上衣服,急急忙忙在屋里找电筒。外面的风还在呼呼地吹,狗声不见了,或许是跟着他们去找牛了吧。雪似乎越下越大,早上天露出曙光时,我急忙推开门,艾买提的阳刚子已经穿上马靴,喊我妈和她去找牛,去找我爸他们,让我在屋里等着,哪儿也不许去。旷野里白茫茫一片,阳光微弱,风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雪越下越大,越飘越多,我看见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里,足迹渐渐被新雪覆盖。我在心里祈祷,希望他们能找到牛,希望他们能平安回来。我还没有见过大宛其牧场的春天呢,艾买提不是说,春天的时候,这里比秋天还美丽嘛,会开很多花,会有很多蜜蜂,它们嗡嗡嗡的,萦绕不断。(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米吉克煤矿环境恶劣,以致于帕提曼医生只选择在仲夏柳树绿茵茵的时候来到我家给我看病,而不愿在其他时间前来。B.艾买提垫钱为爸爸买奶牛,爸爸却有顾虑,艾买提的“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的话表现出他的专断,却也打消了爸爸的顾虑。C.大人都忙的时候,我在草场上闲逛,假想自己是个白衣剑客,反映出我虽处在风景优美的大宛其牧场,却感到无聊和寂寞。D.牛走失后,艾买提和爸爸冒着风雪深夜找牛;第二天早晨艾买提的妻子和妈妈又去找牛和人,体现了他们相濡以沫的互助精神。(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帕提曼医生”是次要人物,却形象丰满,她与艾买提及其妻子一起构成了维吾尔族人的群体形象,体现出其精神风貌。B.小说景物描写出色,如对白杨树“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泛着光,星星点点”的描写,烘托了人物去买牛时的愉快心情。C.小说对大宛其牧场秋天极尽描绘,刻画了静谧的美丽,但“变了样”“不再葱郁”等词语暗示了后面冬天事故的必然发生。D.小说的语言富有地方色彩,如“阳刚子”“馕”“拉条子”“巴扎”“巴郎子”等,展现出当地的生活习俗,让读者感受到异地风情。(3)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小说没有具体讲述春天的故事,却以“大宛其的春天”为题,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史记•孔子世家》(二)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庄子•秋水》(三)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带甲以围孔子舍,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汝歌,予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韩诗外传•卷六》(四)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孔子家语•困誓》(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适陈适:到,去B.阳虎尝暴匡人暴:欺凌C.吾命有所制矣制:制度D.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咎:过错(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天之未丧斯文也。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B.以其策指之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子路弹琴而歌。人而不仁,如礼何?D.而以我为阳虎。客得之,以说吴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则材料都记录了“子围于匡”这一事件,匡人围困孔子的原因是把孔子当成了阳虎。B.孔子被围困时说“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表现出孔子在生死关头对维护礼乐制度的高度责任感。C.孔子到宋国去,士兵包围了孔子的房舍,子路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支持并赞美子路。D.孔子在被匡人围困时,依然不违背和放弃“仁”,并用“仁”来约束自己和弟子。事件的结果是最终得以解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②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5)四则材料中,孔子面对被围困的态度是相同的,但理由各有侧重,表达了作者的不同观点。从《史记》《庄子》和《韩诗外传》的记载中,你分别能看到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登城有作杜荀鹤①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②人。尽谓黄金堪润屋③,谁思荒骨旋成尘?一名一宦平生事,不放愁侵易过身。[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未授官,乃返乡闲居。②汲汲:努力追求的样子。③黄金堪润屋:典出《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点明了登城的季节,同时一个“孤”字一语双关,既写城之孤,又写人之孤。B.首联下句从结构上属于承上启下,总领下面六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情感沉痛。C.颔联上句写坟冢满原,点明了“伤神”的原因;下句则想象虚写墓中之人曾汲汲追求功名。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豁达与彻悟,应放下对功名的追求,要不然会有愁思侵身。(2)本诗颈联“尽谓黄金堪润屋,谁思荒骨旋成尘?”历来为人称道,请对此联手法进行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2)《老子》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_____。回溯历史,从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先富带动后富,然后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迈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_____,才能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可能_____。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旨在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之所以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就是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由此可见,(),也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要有量力而行的理性、稳中求进的务实,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_____,这样才能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取得新进展。(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期待实事求是一挥而就循序渐进B.期盼脚踏实地一蹴而就按部就班C.期盼实事求是一蹴而就循序渐进D.期待脚踏实地一挥而就按部就班(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之所以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B.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因,就是因为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C.之所以试行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就是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D.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就是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要激发出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以便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最终目标B.我们既要激发出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清晰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C.我们既要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因此要激发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D.既要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我们因此要激发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7.(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渐有春雷,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其实,①______,大地回春,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雷鸣最为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______,是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③______,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①②③8.(5分)下面这封母亲给儿子的信里,包含了5处逻辑谬误,参照示例,请找出另外4处中的任意3处谬误(标序号)并以简洁的文字进行回复。亲爱的多纳尔:寥寥数言,让你知道我还活着。①深知你读得不快,所以,我也慢慢地写。②你回来的时候,将找不到我们的房子了。因为我们已经搬了家。先前住在这里的那户人家,不想改变他们的地址,把门牌拿走了。因此,我无法把我们家现在的门牌号码告诉你。③你父亲找到了有趣的新工作,他下面有五百多人——他在公墓割草。④今天早晨,你的姐姐生了一个可爱的婴孩,是男是女我还没弄清楚。因而,你究竟是当了舅父,还是当了姨母我也说不清。⑤昨天,你爸爸陪我上医院看病。医生把一根小管子放进我的嘴里检查体温,还叫我3分钟不要开口。你爸爸说,要是医生肯卖,他愿意出10镑把那根管子买下来。⑥上星期总共下了两场雨,第一场下了整整3天,第二场又连续下了4天。⑦附言:我还想给你写点其他的事,可惜我已经把信封上了。⑧示例:谬误一:②回复:您写信的速度和我读信的速度并无因果关系谬误二:回复:谬误三:回复:谬误四:回复:四、写作(60分)9.(60分)按要求作文。《大学》开篇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善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我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怎样的境界,认识自己的本心,这些话语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每个人天赋不同,兴趣各异,如果我们能尽早地认清自己,明白自己内在生命的愿景,能顺着自己的天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就更能享受这美好的一生。我校高一年级近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语文老师也计划在课堂上举行“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江西省赣州三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材料二: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世界,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富。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写景诗”,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应态度也不一致,这说明古松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B.实用的态度关注事物对人的利害,人在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实用的知觉,产生趋就或者逃避的意志和活动。C.科学的态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思考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它排斥个人情感,具有理论性,与实用的态度相反。D.与其他三种态度不同,生命的态度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创造出没有审美主体、客体的独特生命境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木商和植物学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能以美感的态度看古松。B.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摆脱环境的制约,主宰自己的心灵,事物在孤立绝缘的情况下依然具有意义。C.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加细腻丰富,但其传诵度却比不上王维诗歌,这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D.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传达自我生命的感受,写出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DA.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吴历《题画》:“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4)材料一的论证深入浅出,请简要分析。(5)《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林黛玉代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被元妃大为赞赏。请结合材料论述的四种态度中的三种简要分析这首诗。杏帘在望林黛玉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分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辨析,进而判断其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观点和论据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材料观点,再逐一辨析选项是否符合题意。(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材料一的内容,再进行分层,进而具体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延伸。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再联系材料相关信息具体分析。【解答】(1)C.“与实用的态度相反”错误,材料一说“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的态度和实用的态度相反。故选:C。(2)A.“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错误。材料一为“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可知不是无法改变,是脱离不了。C.“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于文无据。材料二为“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作者举王维和谢灵运诗歌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还有第四种态度即“生命的态度”,并没有说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D.“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说法错误,材料二表述为“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由此可知“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不是必要条件。故选:B。(3)结合材料二“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花”和“红药”是作者抒情的载体,没有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排除AB。结合原文“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可知C中作者是审美主体,“梅”“雪”是作者的审美对象,有明显的主客体之别,排除C。D.“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无人即是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如如自在,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故选:D。(4)由第一段“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第四段“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第五段“先说实用的态度”第六段“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第七段“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可知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由“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等可知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5)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观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句意为: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也难怪被元妃大为赞赏,体现了实用的态度,具有实用价值。“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绾合。“在望”句,写远远望去隐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中间四句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其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体现了美感的态度。“菱荇”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荇菜的清澈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桑榆林中衔泥而去,到屋梁间构筑它们温暖的窝巢;而在弥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得幸福而安谧。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这是生命的态度。答案:(1)C(2)B(3)D(4)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②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如“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5)①实用的态度:《杏帘在望》是以宝玉的身份应元妃之命而作,“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赞颂太平盛世,具有实用价值。②美感的态度:诗歌所写景物动静相间,色彩鲜明,富有美感。③生命的态度: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各题。大宛其的春天(有删改)夏立楠几乎每周,我们都会去帕提曼医生家一趟。年初的时候,我得了一种说不上来的病,不爱吃饭,面色萎黄,个子也不见长。帕提曼医生是个维吾尔族老太太,不管啥时候见她,都盘着头发,爱笑,穿白大褂。给他开了点钙片,记得按时吃,还有,不要受凉,坚持敷盐巴。好的。我爸接过药,谢过帕提曼医生。我们又往回走,远处的山峦一直绵延到米吉克煤矿。我爸在米吉克煤矿干活,三班倒,逢白天不干活的时候,就会带我来看医生。我妈没工作,光招呼我就挺累,还要洗衣服做饭。我妈把脏衣服堆在小椅子上,往大盆里倒热水。我爸的衣服比我还脏,全是煤灰,丢进盆里后,水都染成了灰黑色。仲夏的时候,米吉克煤矿变得漂亮些了,喀普斯朗河支流两岸的柳树绿茵茵的。帕提曼医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再次来到我家的,她穿着白大褂,挎着药箱,一到门口就问我的病情。我妈说,不是大病吧?帕提曼医生说,不算病,但是孩子要长身体,长期不爱吃饭,面黄肌瘦,那肯定不行。她还说她在大宛其牧场有个哥哥叫艾买提,在那里养奶牛,可以的话,我们去那边包片草场,单送牛奶也比干煤矿强,环境也不错,对我成长有益。听了帕提曼医生的话,我妈动心了,觉得可以离开米吉克煤矿了。到达大宛其牧场的那个晚上,我们在艾买提伯伯家住下。大宛其牧场的夏夜,似乎更凉爽些。风从门口的草场上吹来,院子里坐着两家人。在铺开的毯子上,我们吃着艾买提的阳刚子(妻子)端来的馕。她热情大方,一边招待我们,一边进屋做拉条子。那些日子,我目睹了艾买提一家的日常。艾买提的阳刚子能干,白天喂牛,早晨天不亮就起来挤奶,新鲜的牛奶装进瓶子里,艾买提把瓶子提上驴车,天不亮就赶着驴车把奶送到集市。在艾买提伯伯帮助下,爸爸建好了木屋。木屋建好的那天,阳光特别明媚。买两头牛吧,艾买提说。我爸说,好呢,不过不懂识别牛的好坏啊。艾买提说,改天我带你去巴扎上选选。我爸没说话,他点燃一支烟,边抽烟边望着远方。我知道,我爸是手头紧,没买牛的钱。艾买提看出我爸的难处,说既然到了这里就是我的客人,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帮着先垫付,等你赚了钱,再还我也不迟。我爸说,那怎么行。艾买提说,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艾买提赶着驴车,我和我爸坐在车上,艾买提带我们去大宛其的巴扎上看牛。风景很美,路两边的白杨树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泛着光,星星点点。我爸跟着艾买提在牛马市场上转,寻来寻去,相中了两头奶牛。雨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多起来的,大宛其牧场的夏天,越发显得葱郁。我爸的一头奶牛产奶了,那些天,我妈起得早,天不亮就打开牛舍的灯,蹲在奶牛旁边挤奶,挤好的奶装在铁桶里,我爸用盖子盖好,提出去,绑在自行车的一侧。这样的一个早晨,我爸会骑着车穿梭在路上,他得把新鲜的牛奶送到周边的集镇,那里有客户订奶。我则在周边的草场上闲逛,拎着一根木棍当剑使,把草场上的草木当成敌人,幻想着自己是个白衣剑客。此时的大宛其牧场,草长莺飞,苜蓿地里开满蒲公英与鸢尾花,沟渠里湍湍流淌着无穷无尽的溪水。不久,我爸要去库尔勒照顾生病的大伯,我妈想自己送奶,推出自行车来学。从外面干活回来的艾买提说,车不用学了,他帮我们送。我妈说,那怎么好意思。艾买提说,没啥不好意思的,互相帮助。就这样,艾买提成了我们家的送奶工。为了表示对艾买提家的感谢,在艾买提的阳刚子赶着牛去柳树林放的时候,我妈就会帮她洗衣服。秋天就来了。仿佛一夜之间,整个牧场都变了样,河流同往常一样,静谧地横亘在眼前,如同蓝丝带般。柳树林不再葱郁,绿黄相间,仿若油画。随着天气的转变,气温越来越低,奶牛的产奶量也降了下来。我爸开始为整个冬天的收入发愁。我爸说,艾买提,这牛产奶量低,有啥法子改善?艾买提说,要想催奶,倒是有法子,给你的奶牛喂些海带,多加盐,不过牛和人一样,也有休养的时候,你们汉族的中医里不是讲“秋收冬藏”嘛,冬天万物休养生息,奶牛也需要储备营养,不然来年怎么产奶?我爸点燃一支烟,笑了笑,说受教了,你懂得真多。艾买提的阳刚子说,奶牛的奶都让你巴郎子(小男孩)喝了,看吧,他来这里长了不少。被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确实比以前高了。我妈说,是你们的奶养人。艾买提说,大宛其牧场的水土好。我爸说,也感谢帕提曼医生,很久没见到她了,啥时候回趟米吉克。好景不长,没等我爸带我回米吉克,大宛其牧场就出了事。那天夜里,我们已经睡下了,初冬的大宛其牧场还是有些冷,雪早早就落了下来。牧羊犬在夜里吠叫,北风肆虐地刮着,屋前屋后有东西垮掉。……快开门啊!我爸开了门,风使劲往屋子里灌。艾买提手里的电筒不怎么亮,他急忙把门关上,用后背抵住。这风太大了,牛不见了。啊,牛怎么不见了?我爸一边穿衣服,一边说着。牛舍让风给吹塌了,牛不知道去哪里了,都怪我,早知道应该把砍来的木棒堆在牛舍上。说这些也没用啊,我们现在出去找吧。我爸穿好鞋,披上衣服,急急忙忙在屋里找电筒。外面的风还在呼呼地吹,狗声不见了,或许是跟着他们去找牛了吧。雪似乎越下越大,早上天露出曙光时,我急忙推开门,艾买提的阳刚子已经穿上马靴,喊我妈和她去找牛,去找我爸他们,让我在屋里等着,哪儿也不许去。旷野里白茫茫一片,阳光微弱,风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雪越下越大,越飘越多,我看见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雪地里,足迹渐渐被新雪覆盖。我在心里祈祷,希望他们能找到牛,希望他们能平安回来。我还没有见过大宛其牧场的春天呢,艾买提不是说,春天的时候,这里比秋天还美丽嘛,会开很多花,会有很多蜜蜂,它们嗡嗡嗡的,萦绕不断。(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因为米吉克煤矿环境恶劣,以致于帕提曼医生只选择在仲夏柳树绿茵茵的时候来到我家给我看病,而不愿在其他时间前来。B.艾买提垫钱为爸爸买奶牛,爸爸却有顾虑,艾买提的“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的话表现出他的专断,却也打消了爸爸的顾虑。C.大人都忙的时候,我在草场上闲逛,假想自己是个白衣剑客,反映出我虽处在风景优美的大宛其牧场,却感到无聊和寂寞。D.牛走失后,艾买提和爸爸冒着风雪深夜找牛;第二天早晨艾买提的妻子和妈妈又去找牛和人,体现了他们相濡以沫的互助精神。(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中“帕提曼医生”是次要人物,却形象丰满,她与艾买提及其妻子一起构成了维吾尔族人的群体形象,体现出其精神风貌。B.小说景物描写出色,如对白杨树“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泛着光,星星点点”的描写,烘托了人物去买牛时的愉快心情。C.小说对大宛其牧场秋天极尽描绘,刻画了静谧的美丽,但“变了样”“不再葱郁”等词语暗示了后面冬天事故的必然发生。D.小说的语言富有地方色彩,如“阳刚子”“馕”“拉条子”“巴扎”“巴郎子”等,展现出当地的生活习俗,让读者感受到异地风情。(3)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小说没有具体讲述春天的故事,却以“大宛其的春天”为题,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本有关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及主旨,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叙事视角的能力。小说叙述角度主要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这两种,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我”和第三人称“他”。阅读文本时,我们首先要能够准确识别作品是运用了哪种视角和人称,然后从情节发展、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鉴赏标题的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解答】(1)A.“因为米吉克煤矿环境恶劣,以致于帕提曼医生只选择在仲夏柳树绿茵茵的时候来到我家给我看病,而不愿在其他时间前来”错,原文“仲夏的时候,米吉克煤矿变得漂亮些了,喀普斯朗河支流两岸的柳树绿茵茵的。帕提曼医生就是在那个时候再次来到我家的,她穿着白大褂,挎着药箱,一到门口就问我的病情”,文本只说帕提曼医生在仲夏再次来到“我”家,并很关心“我”的病情,并未涉及是因为米吉克煤矿环境恶劣而不愿在其他时间前来,选项强加因果;B.“艾买提的‘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的话表现出他的专断”错,根据上文“艾买提看出我爸的难处,说:‘既然到了这里就是我的客人,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帮着先垫付,等你赚了钱,再还我也不迟’”可知,艾买提这样说是助人为乐的表现,并非专断;C.“却感到无聊和寂寞”错,原文“我则在周边的草场上闲逛,拎着一根木棍当剑使,把草场上的草木当成敌人,幻想着自己是个白衣剑客。此时的大宛其牧场,草长莺飞,苜蓿地里开满蒲公英与鸢尾花,沟渠里湍湍流淌着无穷无尽的溪水”,写大宛其牧扬的景色优美以及“我”的闲逛、幻想,从表现的感情情调看,是表现“我”喜爱并享受大宛其牧扬的景色和生活,并非无聊和寂寞。(2)C.“但‘变了样’‘不再葱郁’等词语暗示了后面冬天事故的必然发生”错,根据原文“秋天就来了。仿佛一夜之间,整个牧场都变了样,河流同往常一样,静谧地横亘在眼前,如同蓝丝带般。柳树林不再葱郁,绿黄相间,仿若油画。随着天气的转变,气温越来越低,奶牛的产奶量也降了下来”,写大宛其的秋天的变化,引出奶牛的产奶量的降低,但与冬天事故的发生没有必然的联系,原文“‘这风太大了,牛不见了’”“‘牛舍让风给吹塌了,牛不知道去哪里了,都怪我,早知道应该把砍来的木棒堆在牛舍上’”,可知,冬天事故的发生与风雪有关。(3)从情节方面,文本中的“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讲述了米吉克煤矿、帕提曼医生看病、大宛其牧场的景色、艾买提垫钱帮买奶牛、艾买提帮送奶、艾买提和爸爸冒着风雪深夜找牛等内容,“我”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情节发展紧凑集中;从艺术效果方面,“我”是一个孩子,以孩子的眼光写大宛其牧场的景色和故事,有孩子特有的新奇感,同时第一人称叙述,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从主题看,“我”在米吉克煤矿体弱多病,从原文“艾买提的阳刚子说,奶牛的奶都让你巴郎子(小男孩)喝了,看吧,他来这里长了不少。被她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确实比以前高了”可知,到了大宛其牧场逐渐强壮起来,身体和精神发生了变化,并以“我”的视角写艾买提垫钱帮买奶牛、艾买提帮送奶、艾买提和爸爸冒着风雪深夜找牛、艾买提的妻子和妈妈又去找牛和人等内容,体现了他们相濡以沫的互助精神,更突出主题“讴歌维、汉两家情谊深厚”。(4)题中,从结构看,考虑与上下文的关系,文本依次写了发生在大宛其夏天、秋天和冬天的故事,以“大宛其的春天”为题照应了上文,结尾“我还没有见过大宛其牧场的春天呢,艾买提不是说,春天的时候,这里比秋天还美丽嘛,会开很多花,会有很多蜜蜂,它们嗡嗡嗡的,萦绕不断”,与结尾形成呼应;从内容看,原文“我在心里祈祷,希望他们能找到牛,希望他们能平安回来。我还没有见过大宛其牧场的春天呢,艾买提不是说,春天的时候,这里比秋天还美丽嘛,会开很多花,会有很多蜜蜂,它们嗡嗡嗡的,萦绕不断”,艾买提和爸爸冒着风雪深夜找牛,第二天早晨艾买提的妻子和妈妈又去找牛和人,这里的“春天”就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在暗示找牛找人都能平安,对春天的景色的憧憬和描写,给人希望和力量,这是对美好生活的祈祷,体现出相濡以沫的互助精神,维、汉两家情谊深厚。答案:(1)D(2)C(3)①“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以“我”的视角叙述使故事线索明晰,情节紧凑;②“我”是一个孩子,以“我”的视角叙述,更能表现出对大宛其的好奇,使故事更真实,情感表达更自然;③“我”有身体和精神成长变化的过程,以“我”的视角叙述,更利于讴歌维、汉两家情谊深厚的主题。(4)①小说依次写了大宛其夏天、秋天和冬天的故事,以“大宛其的春天”为题,既照应了上文,也呼应了结尾对春天的想象;②以“大宛其的春天”为题,暗示了事故会有美好的结局,给人以希望和力量;③“春天”既指自然的春天,也指美好生活的希望,表达维、汉两家团结互助,走向美好未来的愿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史记•孔子世家》(二)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庄子•秋水》(三)孔子行,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带甲以围孔子舍,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汝歌,予和若。”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围罢。诗曰:“来游来歌。”以陈盛德之和而无为也。《韩诗外传•卷六》(四)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由歌,予和汝。”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孔子家语•困誓》(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将适陈适:到,去B.阳虎尝暴匡人暴:欺凌C.吾命有所制矣制:制度D.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为咎者咎:过错(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A.天之未丧斯文也。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B.以其策指之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子路弹琴而歌。人而不仁,如礼何?D.而以我为阳虎。客得之,以说吴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四则材料都记录了“子围于匡”这一事件,匡人围困孔子的原因是把孔子当成了阳虎。B.孔子被围困时说“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表现出孔子在生死关头对维护礼乐制度的高度责任感。C.孔子到宋国去,士兵包围了孔子的房舍,子路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支持并赞美子路。D.孔子在被匡人围困时,依然不违背和放弃“仁”,并用“仁”来约束自己和弟子。事件的结果是最终得以解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②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5)四则材料中,孔子面对被围困的态度是相同的,但理由各有侧重,表达了作者的不同观点。从《史记》《庄子》和《韩诗外传》的记载中,你分别能看到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C.“制”,挟制;句意:我命中注定要受挟制啊。故选:C。(2)A.“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天意既然是不灭绝这个礼乐制度。“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当臣子的不孝君王,当儿子的不孝父亲,这就是所说的混乱。B.“其”,代词,他的;句意:用他的鞭子指着一处说。“其”,副词,大概;句意: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C.“而”,连词,表修饰关系;句意:子路拿出琴开始弹唱起来。“而”,连词,表假设关系;句意: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D.“以”,介词,把;句意:而把我认为是阳虎。“以”,介词,凭借;句意:客人得到药方之后,凭借着药方取悦吴王。故选:A。(3)C.“孔子支持并赞美子路”错误。由原文“子路愠怒,奋戟将下。孔子止之,曰:‘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若吾非阳虎,而以我为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汝歌,予和若。’”可知,孔子批评子路少仁义并且阻止他。故选:C。(4)①“游”,周游;“匝”,圈;“弦歌”,弹琴诵读;“辍”,停止。译文:孔子周游到匡地,宋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包围了他数圈),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②“夫《诗》《书》之不讲”,宾语前置,不讲授《诗经》《尚书》;“礼乐之不习”,宾语前置,不修习礼乐;“习”,修习、学习;“是”,这;“过”,过错;“是丘之过也”,判断句,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译文:不讲授《诗经》《尚书》,不修习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5)《史记》中孔子的理由是“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体现了儒家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庄子》中孔子的理由是“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体现出道家顺应天命的思想。《韩诗外传》中孔子的理由是“由,何仁义之寡裕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讲,是丘之罪也”,可见主要是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答案:(1)C(2)A(3)C(4)①孔子周游到匡地,宋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包围了他数圈),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②不讲授《诗经》《尚书》,不修习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5)《史记》体现了儒家传承礼乐制度的责任担当,《庄子》体现出道家顺应天命的思想,《韩诗外传》主要是宣扬儒家的仁义思想。参考译文:(一)(孔子)正打算到陈国去,经过匡城,弟子颜刻替孔子赶车,用鞭子指着一处说:“从前我进这个城,就是由那个缺口进去的。”匡人听说当年和阳虎同行的颜刻出现,以为鲁国的阳虎又来了。因为阳虎曾经欺虐过匡人,匡人于是就留住孔子。孔子的模样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有五天。慌乱中颜渊失散了,稍后才来会合,孔子见了说:“我以为你乱中遇难了!”颜渊说:“老师您还健在,我怎敢轻易就死呢!”匡人围捕孔子围得越来越急,弟子们都很紧张。孔子就说:“文王虽已死了,礼乐制度就丧失了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礼乐制度的话,就不会让我们这些后死的人承担起维护它的责任。天意既然是不灭绝这个礼乐制度,那匡人大概能对我怎么样?”于是孔子派了一个随行弟子到卫宁武子那里做家臣,然后才得脱险离开。(二)孔子周游到匡地,宋国人一层又一层地包围了他,可是孔子仍在不停地弹琴诵读。子路入内见孔子说:“先生如此欢心是为什么呢?”孔子说:“来,我告诉你。我违忌困窘蔽塞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不能免除,这是命运啊;我寻求通达也已经很久很久了,可是始终未能达到,这是时运啊。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困顿潦倒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超人;在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一个通达的人,并非因为他们都才智低下:这都是时运所造成的。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仲由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挟制啊!”没有过多久,统带士卒的将官走了进来,深表歉意地说:“大家把你看作是阳虎,所以包围了你;现在知道了你不是阳虎,请让我向你表示歉意并且撤离部队。”(三)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此包围了孔子的房舍。子路很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阻止他,说:“由,你心里的仁义怎么这样少了!不学习《诗经》《尚书》,不修行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啊。如果我不是阳虎,而认为我的相貌像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呀!仲由来唱歌,我来和你。”于是子路唱起歌来,孔子跟着唱,唱完三遍,士兵就撤围了。《诗》说:“到这里来唱歌。”来展示美好德行的和谐而不用做什么了。《韩诗外传•卷六》(四)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带领士兵包围了孔子的房舍。子路很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阻止他说:“怎么会有修治仁义却免不掉世俗憎恨的人呢?不讲授《诗》《书》,不学习礼乐,那是我的过错啊。如果以阐述先王之道,喜欢古代典章制度作为过失,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是命运安排啊。来,你来唱,我来和。”子路听了夫子之教,便拿出琴开始弹唱起来,孔子于是和着音乐唱起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登城有作杜荀鹤①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②人。尽谓黄金堪润屋③,谁思荒骨旋成尘?一名一宦平生事,不放愁侵易过身。[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未授官,乃返乡闲居。②汲汲:努力追求的样子。③黄金堪润屋:典出《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上句点明了登城的季节,同时一个“孤”字一语双关,既写城之孤,又写人之孤。B.首联下句从结构上属于承上启下,总领下面六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情感沉痛。C.颔联上句写坟冢满原,点明了“伤神”的原因;下句则想象虚写墓中之人曾汲汲追求功名。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豁达与彻悟,应放下对功名的追求,要不然会有愁思侵身。(2)本诗颈联“尽谓黄金堪润屋,谁思荒骨旋成尘?”历来为人称道,请对此联手法进行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应先准确地答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解答】(1)B.“总领下面六句”错,应该是总领下面四句。尾联两句心态有变化,由“伤神”到豁然: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豁达与彻悟,应放下对功名的追求,要不然会有愁思侵身。故选B。(2)巧用典故。“黄金堪润屋”化用《礼记•大学》的“富润屋,德润身”,说明上层热衷于追求名利财富,表达对世俗观念的否定和批判;运用对比。“黄金堪润屋”与“荒骨旋成尘”,写上层追求名利财富,与后文中荒骨成尘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上层追名逐利的本质,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否定,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运用反问。“尽谓黄金堪润屋,谁思荒骨旋成尘?”运用反问,加强语气,黄金使得居室华丽生辉,但有谁想过荒野之外的森森白骨呢?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富贵者的嘲讽揶揄之意。答案:(1)B(2)①运用对比。黄金润屋和荒骨成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追求功名的深沉思考。②巧用典故。化用《礼记》中的语句,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富贵的世俗观念的否定。③运用反问。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富贵者的嘲讽之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老子》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3)《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重点字:壹)(2)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重点字:累)(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重点字: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_____。回溯历史,从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先富带动后富,然后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迈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_____,才能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行稳致远。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不可能_____。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旨在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之所以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就是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由此可见,(),也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因此要有量力而行的理性、稳中求进的务实,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_____,这样才能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取得新进展。(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期待实事求是一挥而就循序渐进B.期盼脚踏实地一蹴而就按部就班C.期盼实事求是一蹴而就循序渐进D.期待脚踏实地一挥而就按部就班(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A.之所以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B.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因,就是因为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所以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C.之所以试行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就是意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因此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D.采取这种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方式,就是因为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A.我们要激发出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以便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最终目标B.我们既要激发出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清晰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C.我们既要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因此要激发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D.既要看到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我们因此要激发尽力而为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性【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词语的积累识记,在此基础上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一数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家庭健身与儿童成长教育
- 结构化程序课程设计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货款垫付代付业务合同3篇
- 稀土分离厂检修方案
- 机床数显尺光栅尺安全操作规程
- 2025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鲁教五四新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教新版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度存款合同客户权益保护与信息披露协议3篇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四校联考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
- 2025年浙江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秋新商务星球版地理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5章 地球表层的人文环境要素 第3节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英语真题含解析
-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 领导激励艺术教材
-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 水泥罐抗倾覆验算7页
- 可行性研究报告 范文“母亲水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Teeth歌词下载,Teeth原唱歌词中文翻译5SecondsofSumme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