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学生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端午节的文化事象节日是一个地域的人们由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在历史上形成的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日子。端午节作为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如果究其产生原因,历史就更长了,主要有三个(一)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二)应对农历“五月初五”具有阴阳交合的数字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所采取的祈福禳灾措施;(三)对中华民族龙图腾的信仰而形成的祭祀活动。“夏至”是中华民族对天文学的伟大发现;“夏历”是把阳历和阴历巧妙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这三点,使端午这个节日塑造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龙”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这样深邃的思想必须体现到具体人物上才能生动具体,于是各地区就选择了不同代表人物,以便使这种精神人格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有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五大节日传说人物。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杰出的政治家,因看到国家沦亡而悲愤投河自杀。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因遭到佞臣的诬陷被逼自杀,也是一位悲剧型政治家。陈临是苍梧太守,组织人民开沟设堤,疏导积水解决水患,因公殉职在水利工地,受到人民赞扬等等。从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先贤人物事迹来看,端午节的节日精神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是一种感情寄托、是我们民族团结的精神旗帜。节日虽然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应对措施,但节日的发展是靠历史积淀下的人文精神。端午的节日精神最初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是对人自身的生命关怀;通过不断的发展,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节日文化上属于人们的时间生活,人们用有声、有色的民俗文化事象,度过无形无声的时间。不断反复,达到对节日精神的高度文化认同,形成了一股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这力量主要表现在人们共同约定的民俗文化事象中。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反映在五大方面:第一,端午是个诗人节。把一个全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和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第二,端午是个体育节。龙舟竞渡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除赛龙舟外还有“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第三,端午是个卫生节,表现的是对人身体健康的关怀,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时间。第四,端午是个社交节。重点调节的是以地域为单位的社区人际关系,许多地方赛龙舟均是以乡、镇,村为单位组队进行。第五,端午是个美食节。粽子集中反映了中华美食“食材广泛,烹饪多样,医食同源,口味齐全”的特点。端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人民是节日的主人,每个人均可以为节日增加色彩。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更加热爱和明确。(1)下列有关端午节节日精神的表述不正确一项的是A.“龙”所具有的多元一体,和合圆融的宽广胸怀是中华民族处世精神的一种体现。B.端午节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在历史积淀下形成的,这种精神最终体现在“以人为本”上。C.端午节的节日精神是一种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寄托人们情感的、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精神。D.端午节既是诗人节、体育节,也是卫生节、社交节、美食节,这表明端午节节日精神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文化认同。(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至少已有2000年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民族特色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之一。B.应对“夏至”节气的季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这是历史悠久的端午节的来源之一。C.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是由端午节塑造的。D.屈原、伍子胥、陈临等五位受人尊崇的贤德人物被人们加入节日祭祀名单之中,最后形成了端午节的传说人物。(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龙舟竞渡“蹴球”“角球”“赛威呼”等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反映的是集体主义精神,揭示的是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夺得胜利的道理。B.因为端午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要继承它、享受它、发展它。C.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事象丰富多彩,作为节日的主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它增加色彩,使其更加绚丽多姿。D.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传人,是端午节的主人,明确我们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是我们参加端午节活动的最大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对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进行公示。据了解,此次认定以县级单位为基本单元。未来,文化和旅游部将以这些示范区作为标杆,来引领和启发更大规模的全域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公示名单,山东的青州市、青岛市崂山区、曲阜市入选。根据国家旅游局2017年印发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采用规划布局统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管理统筹、营销整体推广的思路,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斗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民国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努力实现旅游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走出一种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摘编自《大众日报》,2019年9月5日)材料二:近三年以来,利用全域旅游创建契机,曲阜市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市级领导分工负责、人大政协全面督导、部门联动推进的“1+1+N”统筹联动机制;将旅游业确立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每年列支5000万元文旅发展基金。先后修建了通景绿道,构建了曲阜游客集散中心、高铁旅游服务中心和咨询服务点的服务体系。引进了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建设了一批文化主题酒店。成功打造“政德、师德、青少年和儒商”四大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文化活化、文创策划和旅游开发,拓展文化旅游体验空间。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营销机制,集中打造“东方圣城”品牌,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通过承办央视春晚分会场、中秋晚会主会场,举办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做足节庆营销。(摘编自《曲阜:坚持文旅融合走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繁荣复兴新模式》)材料三“五一”假期期间,一段小视频在各平台走红。视频中一名男子在重庆磁器口的拥挤的人流中大喊:“我后悔了,不想出来玩了,我想回家!”一句“我想回家”,击中了无数人的病点,引发了共鸣。当前旅游中发生的拥堵基本集中在一些处于塔尖的知名景区。如果处于金字塔底层的景区能够“站起来”,则能有效起到分流作用,对此,目前的全域旅游已经开始破题,不少地方已建有自己的“盆景”,比如重庆磁器口小视频拍摄者提到的“近郊游”,在不少地方形成了看点。但总体来看,全域旅游发展得还不够,盆景多风景少,不能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全域旅游,不仅是产品丰富,还要有高质量:要对标高质量发展,开发更多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让人们不必东奔西走。其实,发展全域旅游远远不是仅有资源就行,还对城市的软实力提出了挑战。拿节假日期间的停车、吃饭来说,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极大地影响游客体验。而一些城市做得较好,比如这个“五一”小长假,扬州再次唤醒了包括政府机关食堂在内的公共资源,就赢得一片叫好。另外,拥堵也与人们集中选择假日出行有关。虽然,带薪休假已经推行了不少年,但在有些行业和单位,更像是一个传说。解决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也涉及到劳动者的认识问题。而全域旅游无疑是对“我想回家”的最好回应。但不必讳言,如果全域旅游始终停在纸上,那就很难破解“后悔游”的宿命。(摘编自北青网,2019年5月6日)(1)下列对“全域旅游”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域旅游是以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如以某一县区作为旅游基本单元。B.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设立是为了引领和启发更大规模的全域旅游快速健康发展。C.全域旅游比单一景区旅游,更能体现旅游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D.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模式能够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在总体上的消费需求。(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体制机制的创新,曲阜市形成了“1+1+N”统筹联动机制,实现了旅游由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的转变。B.曲阜市采取多种措施,把旅游与文化相融合,既保护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在全域旅游创建方面做出了示范C.“我想回家”小视频能够在各平台走红,与该视频击中了无数人假日旅游的痛点,引发他们的共鸣密切相关。D.如果处于金字塔底层的景区能“站起来”,就会有效分流处于塔尖知名景区的人群,彻底解决假日旅游的拥堵问题。(3)全域旅游为什么是对“我想回家”的最好回应?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生机勃勃,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B.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表明他们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C.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D.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惋惜之情。(2)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3)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见解。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周顗①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秀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顗,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尚书如故。顗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庾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②。”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顗宽裕友爱,弟嵩尝醉酒谓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烛投之。顗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导甚重之,顗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及王敦构逆,温峤谓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年未更事。人主自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顗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帝召顗,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顗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或劝其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詈贼不绝,祈速杀敦。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遇害,时年五十四。(编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注】①顗:(yǐ)多用于人名。②乐广:晋贤士,《晋书》云其“名重于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顷雅道陵迟陵迟:衰落B.复坐门生斫伤人坐:因……犯罪C.诸人咸以君方乐广方:比拟D.何乃横得重名横:强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徒,古代的官职名称,始于四千多年前的唐、虞之置,负责管理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等事情,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B.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C.太子少傅,官名,为“三公九卿”中“三公”之一,由夏朝始设,与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D.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每年天下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顗在当时以雅望获海内盛名,文中贲嵩和庾亮的话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贲嵩认为周顗能够使国家风气清正。B.周顗奉诏去见王敦时,王敦认为周顗辜负了自己,这主要是因为王敦举兵犯上时,周顗曾亲自率军与他对抗。C.文中周顗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反映了周顗虽身处官场但敢于直言的性格。D.王敦构逆,周顗审时度势,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周顗被捕后,在经过太庙时,痛骂奸逆,触怒王敦,招来杀身之祸。(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顗,顗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②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书陆放翁诗卷后(节选)林景熙①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②。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注】①林景熙: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②月氏首:典出《汉书•匈奴传》,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这里指金朝皇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描写陆游挥笔作诗,淋漓尽致,没有辜负美酒的助兴,诗人以此赞美陆游的文学才华。B.第二句,写陆游的遗憾是没有手刃敌人,所以一生空有豪情,眼睁睁看着中原沦丧,无力挽救。C.三四句,写诗人宝剑夜鸣却是“空有”、对中原沦亡只能“坐看”,体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伤。D.五六句,远望中原笼罩在悲愁的气氛中,回顾东南也是战火连天,暗示宋朝已面临覆灭命运。(2)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中美贸易战形势可谓_____,双方是处在相互冲突愈演愈烈的路上,还是打得越厉害越接近达成协议,真是很难说。中美贸易战打成今天的规模肯定是当初双方都没有想到的。成者说是当初双方预期的“最坏情况”。这样的贸易战持续下去,严重的负面效果_____.实际上中美都有珍惜即将到来的第十三轮高级别经贸磋商的充分理由。在上一轮和这一轮_____间,中美经历了很动荡的交锋和沟通重启,进一步检验了双方的意志和实力,同时也垒高了贸易战的爆炸当量。把贸易战作为国际战略清算,决不会有一个国家的人民真正欢迎它。()中美社会中都有一些针对对方很冲动的想法。因为中美鉴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也不真正具有为实施它们而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双方都缺少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加上这是一个越来越现实、世俗的世界。喊一喊可以,真正进行大国战略对撞肯定不受大多数社会成员欢迎。硬撑着要推动中美打“史诗级”贸易战注定是对历史大势的“顶风作案”。结束贸易战无论在当前有多难,历史地看,它一定会被视为____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扑朔迷离一目了然商讨从善如流B.错综复杂不言而喻商讨见机行事C.错综复杂一目了然磋商见机行事D.扑朔迷离不言而喻磋商从善如流(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然而如何对应真实的民意,实现贸易战的退出或者它的软着陆,却是富有挑战的工作,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得多。B.因而如何对应真实的民意,实现贸易战的退出或者它的软着陆,却是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多,是富有挑战的工作。C.因而如何对应真实的民意,实现它的软着陆或者贸易战的退出,却是富有挑战的工作,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得多。D.然而如何实现贸易战的退出或者它的软着陆,对应真实的民意,却是富有挑战的工作比开打和升级贸易战要复杂得多。(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鉴于中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也不真正具有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且双方都缺少为实施它们而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B.因为中美鉴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双方都缺少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也不真正具有为实施它们而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C.但是鉴于中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也不真正具有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且双方都缺少为实施它们而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D.但是鉴于中美都是有力量的大国,双方都缺少将那些极端念头加以实现的能力,也不真正具有为实施它们而承受巨大代价的决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8.(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天下棉花看中国,①______。新疆长绒棉因产量稀少、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以及世界顶级品质等特性,长年供不应求。随着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②______。2013~2014年,新疆棉花的总产量达到45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18%左右。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都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早在2018年,③______。100亩地的棉花,以前需要10个采棉工辛苦两个月,现在采棉机只需三个小时便可完成采摘。最新资料显示,新疆一台采棉机效率超过500个劳动力,采净率达到93%。(1)请用两个比喻句点赞“新疆棉花”,每句不超过20个字。(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六、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②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023年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教师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分析】解这类题大致的思维操作步骤是:首先,明确筛选区间,进而明确哪些语句、段落含着对概念的解释;接着,筛选、提取出解释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词句,并组合成“最准确”的解释.当然,在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各选项进行对照,以便准确、快捷地选出答案.比较法、排除法是常用的基本方法.【解答】(1)解答此题的有效信息是本文的第三自然段,文中说“端午的节日精神最初体现的是‘以人为本’”.B项“这种精神最终体现在‘以人为本’上”错.故选B.(2)C、“处世精神是由端午节塑造的”错.解答此题的有效信息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文中说,这三点,使端午节塑造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处世精神.可见,此句上文所说的这三点才是塑造这一处世精神的要素.故选C.(3)D、“明确我们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是我们参加端午节活动的最大意义”错.原文最后一段表述为“通过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要使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文化责任、文化前途更加热爱和明确”.故选D.答案:(1)B(2)C(3)D二、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2分)2.【分析】(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筛选信息概括。【解答】(1)D.原文是“最大限度满足”,文中的消费需求也是指旅游消费需求,说“总体上”不准确,这是两个维度的词。(2)D.“彻底解决”表述绝对化,错。原文:另外,拥堵也与人们集中选择假日出行有关。(3)全域旅游为什么是对“我想回家”的最好回应可以结合“努力实现旅游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走出一种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目前的全域旅游已经开始破题,不少地方已建有自己的‘盆景’”“发展全域旅游远远不是仅有资源就行,还对城市的软实力提出了挑战”概括得出。答案:(1)D(2)D(3)①全域旅游以实现旅游业的“四化”为目标,能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②旅游产品丰富,包括地方自己的“盆景”也有质量高,这样人们不必东奔西走,③促进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改善停车吃饭难等方面的问题。三、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手法,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解答】(1)C.从第五段的内容可知,父亲栽树的根本原因在于爱好,另外还可补贴家用。故选C。(2)“椿树”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父亲的生活与椿树紧密相关,这里展示出的是父亲一生的朴素之爱,传达出的是父亲的精神,从全文看,“椿树”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全文所要表现出的内容均与“椿树”有直接关联,“椿树”在这种环境之中,也成为了与父亲之间回忆的一个切入点,使得文本内涵更为深刻,可以更为集中鲜明展现出文本主旨。(3)第一种观点,回答时应突显“平凡”,由点及面,归纳总结出父亲的共性特点;“小事”不小,承载着父亲的行为举止,如认同这种观点,可以从生活小事展现出的是父亲的朴实平凡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情怀,更为集中突出父亲种树的原因,突出一种人文关怀等角度分析。第二种观点,回答时应从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特点三个角度,结合文中内容分析作答。如认同这种观点,可以从这篇散文的表达传递的是浓情和真实的爱意,通过“树”传递生活追求和人生价值,使得叙述力度极强,突出淡淡中的浓情味道等角度分析。答案:(1)C(2)①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树有关;②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③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3)(示例一)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①文章中叙述的父亲的确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和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既勤劳又善良淳朴。②文章选取的事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父亲种树。父亲种树的原因一是业余爱好,二是卖钱养家。③在这些平凡的小事的叙述中,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更深沉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同身受。(示例二)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①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②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③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深的爱。四、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解答】(1)D.横:意外的。句意:怎能意外得到重名!故选:D。(2)C.“为‘三公九卿’中‘三公’之一”错误,少傅为‘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至周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历代多沿置。故选:C。(3)C.“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理解有误。由原文“顗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君少年未更事。人主自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可知并非两次都对皇帝进行批评,第一次是批评,第二次是为皇帝的过失开脱。故选:C。(4)①“折”,压倒;“校”,同“较”计较;“宗”,尊崇。译文: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②“纠”,检举;“亮”,谅解;“黜”,贬斥。译文: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答案:(1)D(2)C(3)C(4)①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②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参考译文:周顗字伯仁,年少时就有威重的名声,神采飞扬。司徒掾贲嵩有高尚的节操,见到周顗,赞叹说:“汝颍本来就多奇特的士子啊!自顷雅以来道德衰落,现今又见到周伯仁了,他将振起古风,清平我们的邦族了。”周顗的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周顗,周顗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顗。二十岁的时候,周顗世袭了父亲的爵位武城侯。中兴建立,官位吏部尚书。不久,因为醉酒,又因为门生砍伤人而犯罪,被免除官职。太兴初年,又授职太子少傅,依旧担任尚书。周顗上疏辞让说:“我退而省察自身,学问不能通一经,才智不足授予一官,知止知足的确很难,不能安守本分,于是忝列显要的职位,名位超过气量。”坚决推辞不接受。皇帝下诏不允许。庾亮曾经对周顗说:“诸人都把您比拟为乐广。”周顗回答说:“怎能刻画无盐女,来唐突西施呢。”皇帝设宴款待群公,饮酒至酣畅时,舒缓地说道:“今天各位名臣共同集会,和尧舜时比怎么样呢?”周顗因醉酒厉声说道:“现在虽然您同尧舜一样是人主,但是怎么能比得了尧舜时的盛世呢!”皇帝大怒,亲手写诏交给廷尉,将要杀害他,关押了多天才赦放他。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周顗待人宽容友爱。弟弟周嵩曾经醉酒后对周顗说:“您的才能不及我,怎能意外得到重名!”用燃烧的蜡烛投掷他。周顗神色没有变化,徐徐说:“阿奴用火攻击,本来就是下策罢了。”王导非常器重周顗。周顗曾经在王导的座位上傲然啸咏,王导说:“您要想效仿嵇康、阮籍吗?”周顗说:“怎敢就近舍您,就远效仿嵇康、阮籍。”等到王敦谋划叛逆,温峤对周顗说:“大将军的这种举动似有所在,应当没有失实吧?”周顗说:“您年少没有经历事情。人主不是尧舜,怎能没有过失,臣子怎可举兵威胁主上!共同推重拥戴,不能数年,一旦像这样,怎能说不是叛乱呢!王敦傲慢没有主上,他的意愿怎能有满足呢!”不久王敦的军队败了,周顗奉诏书到王敦那里去,王敦说:“你辜负了我!”周顗说:“您兵车冒犯和顺,我亲率六军,不能不做事情,让天子的军队打败仗,因为这辜负了您。”王敦忌惮他的言辞正当,不知如何回答。皇帝召见周顗,对他说:“近日发生的大事,宫内宫外都没有受害,诸人都平安,大将军还符合众人所望吗?”周顗说:“宫内宫外自然如英明的诏示,对于臣子等还是没有什么可知道的。”有人劝周顗躲避王敦,周顗说:“我位列大臣,朝廷风纪沦丧,怎可再到民间求生存,向外投靠胡越之族呢!”不久周顗被拘捕,经过太庙,大声厉骂贼人不绝,请求快速诛杀王敦。话还未说完,看押的人用戟击伤了他的嘴,血流到脚,周顗脸色不变,举止自若,观看的人都为他流泪。于是遇害,时年五十四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解答】(1)C.“诗人”错误,一二句,写陆游;三四句,从“中原”等分析是陆游生活的年代。(2)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可以结合曾经学过的《示儿》这首诗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来理解,陆游遗憾没有见到“九州同”,然而陆游的子孙却是能看到了国家的统一,可陆游的子孙祭祀的时候该如何说呢?因为虽然“九州同”了,但宋却灭亡了。最后两句的情感,要结合整首诗来分析。诗歌二、三、四句写陆游时刻以未能手枭敌首为恨,所以空有豪情,眼睁睁地看着中原沦丧,无力挽救;“青山一发愁蒙蒙”写现在中原依然沦陷,遥望北方,青山隐隐,笼罩在一片哀愁之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祖国命运的担忧;“干戈况满天南东”写国家已经灭亡,只剩下东南一带,还有残余的宋军在抵抗元人,因此,诗人感叹,国势已无法挽回,表达了对国家破亡的悲哀。结合以上内容可知,诗歌最后两句诗人化用陆游的诗句用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国家破亡的悲哀。答案:(1)C(2)意思:陆游的子孙是看到了祖国的统一,但他们祭祀的时候该如何说?“九州同”了,但宋灭亡了,情感: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和国家破亡的悲哀之情。译文:喝醉了酒随意挥洒,作出了高超的诗篇上万首;平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投身战场,亲手斩下敌酋的头。床头挂着的宝剑白白地发出铿然声响,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原大好河山落在敌手。远远的青山如同一线,笼罩着蒙蒙哀怨;祖国的东南一带也燃烧着战火,恢复的大业已经成空。陆游啊,你的后辈虽然见到了九州一统,可统治者是胡虏,在家祭时怎么开口禀告你这泉下的老翁?赏析:陆游八十年间万首诗,“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一直鼓舞着人们抗击外侮,保卫祖国;尤其是在国家危亡之际,更激起爱国者的共鸣。林景熙这首诗作于南宋刚灭亡时,他披读陆游的《剑南诗稿》,被陆诗深深地打动。诗中肯定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概括陆游一生坎坷经历和报国雄心,最后接入自己,把当前现实与陆游所处时代作对照。诗将叙事与抒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雄浑而劲健。全诗言近旨远、意深辞婉,句句发自肺腑,缠绵中见悲壮,在林景熙诗中很有代表性。全诗四句一韵,每韵为一段,表达一层意思。第一段肯定陆游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说他相当于唐朝的杜甫。在写时,先标举杜甫的诗是诗史,然后举杜甫《杜鹃》诗中“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句为例,说明杜诗反映了国家动乱,诗的宗旨是忠君爱国。在此定论下,再述陆游诗与杜甫旗鼓相当,性质相同,高屋建瓴地肯定了陆游。这样开场,避免了低手直截浅露的写法,从远处逗起,稳重自然。诗中“旗鼓雄”、“摩其垒”二军事用语,又密合陆游诗“篇中十九从军乐”的内容风格。陆游一生敬仰杜甫,向杜甫学习,他在诗中多次这样说杜甫:“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这是在说杜甫,也是说自己。在林景熙前,刘应时《颐庵居士集》卷一《题放翁剑南集》也曾这样说:“放翁前身少陵老,胸中如觉天地小。平生一饭不忘君,危言曾把奸雄扫。”与林景熙一样,都把陆游比作当代杜甫,不仅十分恰当,也深得陆游本心。第二段四句,概括陆游一生坎坷经历。“轻裘骏马成都花”,写陆游在乾道年间在四川任职的一段经历。陆游在成都为官时,曾写过《花时遍游诸家园》等赏花诗,所以林景熙拈出看花一事,以概括他入川经历。“冰瓯雪碗建溪茶”,写陆游在福建事。陆游在淳熙年间任提举福建常平茶盐事,所以诗举饮茶事,既是因为福建是著名产茶区,陆游又官管茶叶收购的官,一语双关。这两句所写,一东一西,跨地极大,故用以代陆游宦迹。以下便以“承平麾节半海宇”作一总写,然后说他晚年退隐家乡鉴湖。通过四句诗,有分有合,精炼地概括了陆游的一生;“承平”二字,已将他难以报国的不得已隐藏在内,尤为春秋之笔。第三段写陆游的报国雄心。承接上“承平”字,说他在承平时代无法实施自己的爱国抱负,上前线去杀敌,收复失土,只好沉湎诗酒,把满腔热忱通过诗歌来表达出来;而他胸中,时刻以未能手枭敌首为恨,所以空有豪情,眼睁睁地看着中原沦丧,无力挽救。这一段,隐曲地批判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高度概括了陆游一生的心事。渴望杀敌是陆游诗的主旋律,这类诗在陆游集中俯拾皆是,这首诗中“床头孤剑”二句,就是反用了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句。末段四句,接入自己,把当前现实与陆游所处时代作对照。陆游当时是眼睁睁地看着沦陷的中原无力收复;林景熙所处的时候,中原依然沦陷,遥望北方,青山隐隐,笼罩在一片哀愁之中。更令人揪心裂肺的是,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也已打破,国家已经灭亡,只剩下东南一带,还有残余的宋军在抵抗元人。因此,诗人感叹,国势已无法挽回,陆游的后裔确是见到了九州一统,然而是被敌人统一,他们在遵照陆游遗嘱家祭时又怎么向他禀告呢?这一段,“青山一发”是化用苏轼“青山一发是中原”句;末两句是本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写得沉痛之极。这时候,诗人已经把陆游的悲与自己的悲完全融合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血泪。正如陈衍《宋诗精华录》所评的那样:“事有大谬不然者,乃至于此,悲哉!”全诗把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所题的是陆游的诗集,但在赞诗时更重在赞人。诗写得一意相贯,层层推进,悲壮雄浑,同时善于概括,尤其是在成句的化用上,浑如生成,自然的当,显示了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解答】故答案为:(1)旌旗蔽空,酾酒临江(重点字:酾)(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重点字:哳)(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重点字:蜀)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9分)7.【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