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_第1页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_第2页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_第3页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_第4页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燃烧和灭火试题答案及解析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由该实验可知,可燃物燃料的条件是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中使用了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4P+5O22P2O5;导热性.

【解析】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温度都达到了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与氧气接触,而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2.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答案】D

【解析】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C、家具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提高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B.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C.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D.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答案】B

【解析】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和氧气来灭火,A正确;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对内部起保护作用,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会破坏保护膜,B错误;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用,会大大的放出氨气,大大降低肥效,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施用,C正确;“白色污染”是由于塑料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故选B

【考点】灭火原理;化学肥料;环境与保护

4.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C.浓硫酸不小心溅在衣服上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D.炒菜时油锅着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C

用锅盖盖灭(合理即可)

【解析】A.因为水能导电,所以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此项不正确。B.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电器,以免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量将气体引燃。此项错误。C.浓硫酸不小心溅在衣服上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此项正确。所以应选C项。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来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或向锅内倒入准备好的菜,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

【考点】事故处理方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D

【解析】A.“百炼成钢”是指冶炼钢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指将大的铁杵磨成细小的铁针,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二者蕴含的化学原理不相同。此项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所产生的效果越大。此项错误。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也氧气反应。此项错误。D.“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有香味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此项正确。所以应选D项。

【考点】诗词中的化学

6.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答案】

【解析】CA.通常所说的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中发生的急速燃烧,不一定用火药;B.爆炸不一定是由燃烧引起的;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考点】燃烧与爆炸

7.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氧气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离可燃物C.水能灭火---水蒸发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木柴架空了能够燃烧更旺---与氧气充分接触【答案】C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且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条件:隔绝空气、隔离可燃物、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其中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故选C。

【考点】燃烧与灭火

8.(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打火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点火工具。其中一种打火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打火时,按一下打火机,带动齿轮摩擦火石,火石里的金属镧和铈就开始燃烧,迸射出火花,与此同时,保存在打火机里的液体(主要是丁烷)在室温下被汽化释放出来,遇到镧、铈产生的火花燃烧起来,从而完成点火。

(1)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

(2)根据上述材料判断,金属镧和铈的着火点都

(“较高”或“较低”);丁烷的沸点

室温(“高于”或“低于”)。

(3)夏天,如果把塑料外壳的打火机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常会发生爆炸导致危险,请你分析打火机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2)较低

低于

(3)丁烷受热气化,微粒之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而爆炸

【解析】(1)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与氧气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

(2)打火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打火时,按一下打火机,带动齿轮摩擦火石,火石里的金属镧和铈就开始燃烧,迸射出火花,由此可知金属镧和铈的着火点都较低,保存在打火机里的液体(主要是丁烷)在室温下被汽化释放出来,说明丁烷的沸点低于室温

(3)夏天,如果把塑料外壳的打火机放在太阳底下曝晒等于给打火机内的丁烷加热,丁烷受热气化,微粒之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而爆炸

【考点】燃烧的条件,分子的基本性质

9.“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答案】B

【解析】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这样就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0.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实验1

,实验2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答案】(1)使可燃物得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用嘴吹灭蜡烛火焰是因为气流带走热量,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实验2是隔绝空气,导致蜡烛熄灭;(2)生活中可用水、二氧化碳、清除可燃物等灭火方法。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

11.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B.消除可燃物C.隔绝空气D.降低烛心温度【答案】D

【解析】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降低烛心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故答案选择D

【考点】灭火的原理

1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答案】B

【解析】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火焰,很明显是隔绝氧气(或空气),故选B

【考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13.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点B.N点C.P点D.M点【答案】A

【解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故答案选择A;因为Q点氧气的浓度最大,温度较高.,所以燃烧更旺

【考点】燃烧的条件

14.学习化学的目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底蕴藏着大量“可燃冰”,以它为燃料不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立即开灯并开窗通风C.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答案】D

【解析】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以它为燃料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此项错误。B.液化气是可燃性气体。所以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能开灯,以防引燃该气体从而引起燃烧或爆炸。C.化工是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行业,所以为消除污染源头而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是错误的。应考虑怎样改变其工艺使其污染减小或不产生污染。D.电器、图书档案等不适合用含水或生成水的灭火方式。其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

【考点】化学与生活

15.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答案】D

【解析】由图中的表格可知A选项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其着火点很低;D选项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化合反应.

【考点】燃烧与灭火、置换反应

16.下列生活经验正确的是A.晚上回家发现家里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打“110”报警B.家里冰箱有异味时,可以放一块木炭除臭C.学校档案室失火后应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炒菜时油锅中着了火,用水浇熄【答案】B

【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容易发生爆炸事故;B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木炭具有吸附性,答案选择B;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容易损坏档案;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油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

【考点】安全隐患知识.

17.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撤离可燃物【答案】A

【解析】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沙土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其主要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答案选择A

【考点】灭火的原理

18.如下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

A.大理石粉B.面粉C.煤粉D.镁粉【答案】A

【解析】爆炸要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才会形成。据此可知,大理石不是可燃物,无法发生急速燃烧,不会引起爆炸。

【考点】爆炸的形成条件

19.下列是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表示“当心火灾--易燃物质”的图标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是禁止燃放鞭炮。B、是禁止吸烟。C、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D、是禁止堆放易燃物。

【考点】安全图标

20.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D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条件。用嘴吹燃着的生日蜡烛会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选D。

【考点】灭火的原理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C.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答案】D

【解析】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A错误;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空气,故B错误;C.家用电器着火立不能用水浇灭,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C错误;D.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选D。

【考点】物质的燃烧与灭火。

22.2011年3月12日,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松河乡已公告关闭的金银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19人死亡、15人受伤,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

(1)请从燃烧的条件着手分析这次爆炸发生的原因.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简要的说说如何预防矿井内瓦斯爆炸.(答出2条即可)

【答案】(1)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当它与氧气混合到一定程度,一遇明火,使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它就在矿井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发生爆炸;(2)保持矿井内良好的通风,减小瓦斯的浓度;矿井区严禁一切烟火;等.

【解析】(1)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当它与氧气混合到一定程度,一遇明火,使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它就在矿井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发生爆炸;(2)预防矿井内瓦斯爆炸:保持矿井内良好的通风,减小瓦斯的浓度;矿井区严禁一切烟火;等.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23.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表示的是严禁烟火;B表示是的是严禁带火种;C表示的是禁止燃放鞭炮;D表示禁止吸烟。故选C。

【考点】常见标识的识别

24.化学无处不在,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煤炉火越扇越旺,而蜡烛一扇就灭.

【答案】煤炉中的可燃物多,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消耗的氧气多,用扇子扇煤炉的时候,给燃烧提供的充足的氧气,却没有使温度降到煤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会越扇越旺;而蜡烛燃烧时,可燃物少,燃烧放出的热量少,用扇子扇蜡烛时,尽管也提供了大量的氧气,但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了

【解析】本题应根据燃烧的条件和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煤炉中的可燃物多,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消耗的氧气多,用扇子扇煤炉的时候,给燃烧提供的充足的氧气,却没有使温度降到煤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会越扇越旺;而蜡烛燃烧时,可燃物少,燃烧放出的热量少,用扇子扇蜡烛时,尽管也提供了大量的氧气,但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了。

【考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25.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解析】A、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A正确;

B、因为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

C、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错误;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二是隔绝空气,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26.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答案】(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2)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解析】(1)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2)据题中信息可知,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撤离可燃物的原理进行灭火.

2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B.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C.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向油锅内浇水【答案】C

【解析】A、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温度能够达到煤的着火点,不是提高煤的着火点,故错误;

B、档案室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这样能够腐蚀档案资料.故选项错误;

C、增加氧气的浓度或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都可以使可燃物更充分燃烧,所以把煤做成蜂窝煤是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选项正确;

D、油着火,不能用水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点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是撤离可燃物都是常用的灭火原理,在具体灭火时还要结合火场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恰好的灭火方法.

28.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答案】A

【解析】【考点】物质燃烧和灭火的条件

【分析】“火上浇油”即向燃烧的可燃物中继续增加可燃物,从而是燃烧更旺。增大氧气的密度使可燃物燃烧有充足的氧气,清除可燃物和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9.物质燃烧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B.燃烧可以为人们提供能量C.由于燃烧会产生污染和火灾,所以燃烧对人类来说弊大于利D.常见的燃烧多数都有氧气参加【答案】C

【解析】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A.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B.燃烧可以为人们提供能量,正确;

C.虽然燃烧会产生污染和火灾,但由于燃烧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能量,所以燃烧对人类来说是利大于弊,错误;

D.常见的燃烧多数都有氧气参加,正确。故选C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燃烧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错误;

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与燃烧有关,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的回收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无关,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的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错误。故选C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标签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1.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答案】C

【解析】物质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和氧气,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是吹走了高温的空气,降低了蜡烛周围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无法燃烧。

【考点】燃烧与灭火

点评: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考题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并不是每年都考,但是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点和常识却非常重要。

32.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D

【解析】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为: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和氧气,一个条件达不到燃烧便不会发生,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会使蜡烛周围的空气温度快速降低,所以立马熄灭。

【考点】灭火与灭火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33.下列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C.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答案】A

【解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油锅着火,要立即盖上锅盖,这样能起到隔绝空气而灭火的作用,正确;

B、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查看,因为煤气泄漏后弥漫在空气中,很可能到达爆炸极限,而开灯的瞬间会产生电火花,则可能引发爆炸;所以,应首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降低煤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错误;

C、房间着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否则会增大空气对流,使燃烧更充分,错误;

D、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否则可能引发触电事故,需先切断电源,再扑灭火灾,错误。故选A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知道当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34.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B.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打开排风扇C.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内,要严禁烟火D.易燃物和易爆物应露天存放,并紧密堆积【答案】C

【解析】根据安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A、图书、档案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会对图书档案造成二次破坏,应用灭火时不留痕迹的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错误;

B、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因为天然气有可能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而开关碰触又能产生电火花,故可能引发爆炸;应首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降低天燃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错误;

C、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内,要严禁烟火,因为在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正确;

D、易燃易爆物不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且不能紧密堆积,否则热量不容易散失,易发生爆炸,错误。故选C

【考点】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点评:关注生命安全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要知道当意外发生时,合理的救护措施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盲目乱动非但于事无补,甚至会使损失更大。

35.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需要开发新的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天然气C.石油D.氢能【答案】D

【解析】煤炭、石油、天然气属于传统化石燃料,氢能属于今年刚兴起的新型清洁能源。

【考点】清洁能源

点评:关于清洁能源的考察属于中考的热点知识点,每年必出,通常在填空题中出现较多,较为简单。

36.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

【解析】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因为这样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燃烧的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难度不大,注意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行,即: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7.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进入山洞时用火把照明B.清理沼气池前做灯火实验C.人体缺铁元素会导致贫血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答案】B

【解析】进入山洞时用火把照明,还可以检验山洞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太多;清理沼气池时,要避免明火,因为沼气是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有爆炸的危险;人体缺铁元素会导致贫血;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选B。

【考点】化学与生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常识性内容,牢记即可。

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B.炒菜时油锅内油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C.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答案】C

【解析】木材温度达到着火点,还必须与氧气接触才会燃烧;炒菜时油锅内油着火时,应立即用锅盖盖灭;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选C。【考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催化剂。

点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有:1、撤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催化剂能改变别的物质的反应速率,在反应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39.(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生石灰干燥剂B.礼炮C.火立熄D.充气包装食品(1)生石灰可做干燥剂,其原因是

(2)现代新型礼炮使用环保气弹,实现了有害气体零排放。某种环保气弹用乙醇作为燃料,通过氧气瓶输入氧气,使乙醇在炮筒内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乙醇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体现了氧气的用途之一为

(3)“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其接触到火焰后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释放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4)在食品包装袋内填充某些气体可以使食品保鲜,通常用作填充气的是氮气、二氧化碳。氮气可用作填充气,其原因是

;欲检验某包装袋内的填充气是氮气还是二氧化碳,其方法是

【答案】(1)生石灰与水反应(或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2)乙醇+氧气

二氧化碳+水

支持燃烧

(3)隔绝氧气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或化学性质稳定)

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注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填充气为二氧化碳,若无变化,则为氮气。

【解析】(1)生石灰可做干燥剂,其原因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或者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2)乙醇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乙醇+氧气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体现了氧气的用途之一为支持燃烧。

(3)“火立熄”接触到火焰后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释放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4)氮气可用作填充气,其原因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或化学性质稳定);欲检验某包装袋内的填充气是氮气还是二氧化碳,其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注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填充气为二氧化碳,若无变化,则为氮气。

【考点】生石灰的用途;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灭火的方法;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点评:生石灰可做干燥剂;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做保护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灭火的方法有:1、撤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40.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B.厨房燃气泄漏,不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区D.火灾发生且烟雾较浓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答案】C

【解析】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防止大量空气进入,燃烧更旺;

厨房燃气泄漏,不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防止电火花引燃燃气;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区;

火灾发生且烟雾较浓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毒害,迅速逃离。

【考点】火灾现场的自救措施。

点评:火灾中的浓烟和有毒气体是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避免毒烟呛人是重要的自救措施。

41.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1)2Na+C122NaCl

(2)2Mg+CO22MgO+C。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反应(2)属于置换反应

②工业上常用反应(1)生产食盐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

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④

8.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⑨

【答案】C

【解析】由(1)2Na+C122NaCl;(2)2Mg+CO22MgO+C的化学方程式可知,①反应(2)属于置换反应;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④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选C。

【考点】置换反应;工业制盐;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点评: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能灭金属镁的火灾。

42.(8分)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象解

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①a试管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③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2)王泽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李颖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恢复原温度后,如果将试管倒置水中,并在水中取下橡皮塞,将看到试管中液面升高。”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韩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小于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答案】【改进与实验】①4P

+

5O2

2P2O5;

②没有氧气;③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

(1)阻止了磷燃烧生成的大量五氧化二磷向空气中扩散,避免了危害人体健康;(表述合理即可)

(2)燃烧温度升高,气球膨胀,避免了试管塞的喷出。(表述合理即可)

【拓展与迁移】

甲;试管中的物质除了白磷,还有空气,白磷充足,燃烧结束,消耗完了空气中的氧气,所以是甲。

或乙:试管中的物质除了白磷,还有空气,白磷不充足,燃烧结束,没有消耗完空气中的氧气,所以是乙。

(表述合理即可)

【解析】【改进与实验】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要有可燃物,②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及以上;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没有氧气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即4P+5O22P2O5,是因为它的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反应可以在较密闭的空间内完成,所以燃烧后的产物会留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也就是说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由于燃烧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试管内的气体膨胀,导致压强增大,图2装置中的橡皮塞会因此而松动,甚至冲出;图3装置中气球可随气体的膨胀而变大,避免了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与迁移】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如果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试管中的氧气能消耗完,则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1/5;若装置的气密性不严,即装置漏气的情况下,或白磷的量不足,不能完全反应掉空气中的氧气时,那么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要小于试管容积的1/5,所以要保证进入试管的水接近试管容积的1/5的前提条件是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白磷足量等因素。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熟练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而且要明确,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才可以燃烧;另外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43.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料舱没有氧气B.草料舱通风不好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答案】A

【解析】燃烧的条件有: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草料燃烧,说明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了。选A。

【考点】燃烧的条件。

点评: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上述的三个条件。

44.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开关【答案】A

【解析】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因为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如遇到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水易导电,这样会造成安全事故;高层住房着火,在等待救援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做,外界的空气会进入房内,增加氧气的量,会促进燃烧;发现室内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因为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电火花会发生爆炸。故选A。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目的。

45.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

【答案】B

【解析】汽油易挥发,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故选B。

【考点】燃烧与防火知识。

点评:汽油是易燃物,应严禁烟火。

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1)聚氨酯泡沫塑料属于

材料(填“有机”或“无机”)。

请回答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种化学性质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填标号)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

。(答一点)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有机

可燃性

(2)B.

(3)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镁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合理答案均可)

Mg(OH)2MgO+H2O↑

【解析】(1)聚氨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这种材料有可燃性.故答案为:有机物;可燃性.

(2)烟花起到了点燃聚氨酯的作用,也就是提供了其燃烧时的温度.故答案为:使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局部温度达到着火点;

(3)灭火是阻断燃烧的条件,由叙述可知380℃以上是氢氧化镁发生分解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释放出大量水份,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止燃烧的进行.故答案为:Mg(OH)2MgO+H2O↑;①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②释放出大量水份③分解出的氧化镁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B.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燃烧C.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的措施D.在搬运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或撞击。【答案】B

【解析】A.燃烧、自燃和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正确

B.可燃物除了达到着火点,还需要氧气才可发生燃烧。错误

C.煤矿的矿井里含有可燃性气体:瓦斯。所以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的措施。正确

D.在搬运易燃易爆物时,如摔、砸或撞击,会导致爆炸发生,所以要轻拿轻放。

48.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沙)置于天平的左右两瓶,并调至天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后,此时的天平

A

指针偏向右

B

指针偏向左

C

仍处于平衡状态

D

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

【答案】B

【解析】根据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

点燃CO2,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不变,右边瓶内压强不变;而左边瓶内白磷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气体减少,瓶内压强减小;在打开止水夹前,两边质量始终相等,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当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时,由于两瓶内压强不同,右边瓶内气体部分转移至左边,而形成左边瓶内物质总质量变大,所以天平左端下沉,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

故选B.

49.(1)写出图1中的仪器名称

图1

图2

(2)图2是课本上的一个重要探究性实验,请说出由该实验得出的两个重要结论是:

【答案】1)试管(1分)

胶头滴管(1分)

(2)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可燃物燃烧必须温度达到着火点。(每空1分,共2分。只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即可)

【解析】(1)图1中的仪器是用作反应容器的试管和滴加液体的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试管;胶头滴管.

(2)图2是探究物质燃烧的实验,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就是可燃物燃烧必须温度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白磷的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

故答案为: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可燃物燃烧必须温度达到着火点.

50.(2012•铜仁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B.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C.棉花和涤纶,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是合成纤维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的注意事项,纤维种类的判断,灭火的原理等。A、由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A正确;B、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露天放置与氧气接触了,紧密堆积容易使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散放出去,一旦达到着火点就发生燃烧甚至是爆炸,故B错误;C、棉花和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的确良)、棉纶(尼龙)和腈纶等属于合成纤维,故C正确;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隔绝了空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B。

51.“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却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空气不充足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答案】D

【解析】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故选D

52.在一次化学活动课上,两位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用水和酒精浸湿的手帕点燃后,手帕表面燃起大火。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手帕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消耗了空气,氧气不充足,手帕不会燃烧【答案】C

【解析】当水蒸发时,会带部分热量,同时酒精会发也带走部分热量,使手帕的温度降低,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就不能燃烧。故选C。

53.下列公共标识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答案】D

【解析】消防安全主要是防火,故答案为D。

54.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火灾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森林火灾,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灭火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D.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出气体【答案】D

【解析】A、火灾烟很大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从而严防烟尘中毒;

B、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灭火;

C、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以迅速用锅盖盖灭;

D、家中天然气泄漏,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出气体,因为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故选D.

55.(怀柔21)21.“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答案】C

【解析】A、纸张是可燃物,故A错误;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降低,故B错误;

C、加热时,水蒸发吸热,达不到纸的着火点,纸不会燃烧,故C正确;

D、加热时,空气充足,故D错误;

故选C.

56.(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2月我市一家歌厅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是电线起火,引燃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

材料二

氢氧化铝Al(OH)3是一种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和乙醇。是一种一种无机阻燃剂。当温度达到250℃时,氢氧化铝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固体颗粒。利用氢氧化铝的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材料中起到阻燃作用。

(1)请列举出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_________

__。

(2)起火的电线在火灾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3)根据灭火原理分析氢氧化铝作阻燃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氢氧化铝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分)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和乙醇;

B;

(4分)生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固体颗粒,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合理答案均可)

2Al(OH)33H2O+Al2O3

【解析】物理性质指的是不需要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故(1)填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和乙醇(2)起火的电线引燃了其他物品的燃烧,所以他在火灾中起到的作用是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3)生成水蒸气,可以降低温度,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固体颗粒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隔绝空气;

57.某同学用燃着的蜡烛去点燃倒置的集气瓶里的氢气,发现瓶口有火焰出现,而燃着的蜡烛继续伸入集气瓶里却熄灭,当把已经熄灭的蜡烛从氢气瓶里拿出时,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你怎样理解该同学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

【答案】氢气可燃,燃着的蜡烛能将氢气点燃,当燃着的蜡烛伸入到集气瓶里面时,瓶内无氧气,且氢气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把蜡烛拿出来一方面背瓶口的氢气火焰点燃,另一方面空气中有氧气,所以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

【解析】氢气有可燃性,燃着的蜡烛能将氢气点燃,当燃着的蜡烛伸入到集气瓶里面时,瓶内无氧气,且氢气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把蜡烛拿出来一方面背瓶口的氢气火焰点燃,另一方面空气中有氧气,所以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

58.如右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发生火灾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C.伏低身体逃出D.淋湿衣服爬出【答案】B

【解析】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

B、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错误;

C、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

故选B.

59.氢氧化镁在380℃时,分解放出水蒸汽和耐高温的固体氧化镁,分解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根据这一性质,将氢氧化镁加到塑料等易燃中起阻燃剂作用,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作阻燃剂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回答)

【答案】(方程式1分,文字表示1分,共2分)

Mg(OH)2MgO+H2O↑(此处未标箭头不扣分)

氢氧化镁分解生成的氧化镁固体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分解过程吸收大量的热且生成的H2O带走热量,使燃烧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解析】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以及氢氧化镁在380℃时,分解放出水蒸气和耐高温的固体氧化镁这一性质回答.分解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水蒸气能稀释氧气,氧化镁固体能隔绝氧气或空气.

解答:解: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氢氧化镁在380℃时分解,方程式为:Mg(OH)2MgO+H2O↑.氢氧化镁分解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能稀释可燃物表面的氧气,生成氧化镁固体能隔绝氧气或空气.

故答案为:Mg(OH)2MgO+H2O↑,氢氧化镁分解生成的氧化镁固体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分解过程吸收大量的热,且生成的热被水蒸气带走,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水蒸气能稀释可燃物表面的氧气.

60.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C.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开关【答案】A

【解析】略

61.(10福建省福州8.)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答案】D

【解析】略

62.(2011年四川雅安,25题)用灯帽熄灭酒精灯,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着火点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即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用酒精灯的灯帽熄灭酒精火焰,目的是隔绝空气。故选C

63.(2011年四川眉山,14题)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58人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

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跳楼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A

【解析】①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退到卫生间暂避等待救援是合理选择,所以正确.

②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所以正确.

③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所以正确.

④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封闭房门能防止火势蔓延和有毒气体进入,所以正确.

⑤在高层楼房上跳下会造成严重受伤,所以错误.

故选A.

64.(2011年山东聊城,20题)餐厅服务员都用盖子熄灭酒精灯火锅,该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则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撤离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根据燃烧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灭火方法。餐厅服务员都用盖子熄灭酒精灯火锅,该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C

65.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自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答案】B

【解析】实验2中白磷燃烧,不能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也可能是通入的足量氧气导致的

66.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C.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答案】A

【解析】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因为①与空气接触的白磷燃烧,②无氧气,白磷不燃烧,故A正确;

B、B、现象①能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故B正确;

C、C、现象②白磷不燃烧,因为无氧气;而③红磷不燃烧,说明其着火点均高于80℃,故C错误;

D、D、现象①③,都与空气接触,而现象①能燃烧,而③红磷不燃烧,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故D正确.

E、故选C.

点评:掌握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了解灭火的原理;掌握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67.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伞标志的是

A.①②B.③④⑤C.①⑧⑤D.②④【答案】C

【解析】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①表示禁止吸烟;②表示国家节水标志;③表示禁止放易燃物;④表示可回收标志⑤表示禁止烟火;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进行解题的能力.

68.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答案】D

【解析】略

69.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作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请你在下表空格中,填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实验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2)燃烧与氧气有关

燃烧需要氧气(3)燃烧与温度有关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略

【解析】:(1)验证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可用镊子夹取分别蘸有汽油、水的棉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蘸汽油的棉球燃烧,蘸水的棉球没有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2)验证燃烧与氧气有关,可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未罩玻璃杯的蜡烛继续燃烧,罩玻璃杯的蜡烛过一会儿熄灭,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3)验证燃烧与温度有关,可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一块煤,放到酒精灯火焰上,木条很快燃烧,煤不易燃烧.

故答案为:

实验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用镊子夹取分别蘸有汽油、水的棉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蘸汽油的棉球燃烧,蘸水的棉球没有燃烧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2)燃烧与氧气有关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未罩玻璃杯的蜡烛继续燃烧,罩玻璃杯的蜡烛过一会儿熄灭燃烧需要氧气(3)燃烧与温度有关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一块煤,放到酒精灯火焰上木条很快燃烧,煤不易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70.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D.沿通道扩散浓烟【答案】C

【解析】森林失火将部分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把可燃物与火隔离开,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C

71.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的共同点是(

)A.都放出热量B.都生成气体C.主要过程都属于氧化反应D.都发光【答案】AC

【解析】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的共同点是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生成气体、响声、发光都与该共同点无关.

故选AC

72.农村里有一种现象:在长期使用煤球炉的厨房门上贴的春联比客厅门上贴的春联更快地褪色。结合课本知识,猜测产生该作用的物质是(

)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炒菜时产生的油烟C.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D.烧开水时从水壶中冒出的蒸汽【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油烟、水蒸气都不具有漂泊作用,不能使春联更快的褪色,但二氧化硫具有漂泊作用,能使春联更快的褪色.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脱色作用,希望同学们了解常见物质的一切特点.

73.自动灭火砖是在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建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答案】B

【解析】【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解决本题.

解答:解: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氦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支持燃烧,所以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不能燃烧,而熄灭.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温度.

故选B.

点评: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自动灭火陶瓷砖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而灭火.

74.俗语:“火要空心”,它是指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架空,这样燃烧才更旺,燃料架空的实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

【解析】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中的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空心”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D

75.日常生活中的灭火方法有多种,你认为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森林着火时开辟隔离带B.电器着火时用水浇灭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炒菜油锅着火时用水浇灭【答案】A

【解析】A、设置隔离带是将可燃物和火分离,隔绝了可燃物,故A确.

B、电器着火时用水浇灭不能用水扑灭,应当切断电源,防止中电,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隔绝空气;故错误.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而不能用嘴吹灭,故错误.

D、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油会浮在水的上面,达不到灭火的目的;故错误.

故选A.

76.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答案】B

【解析】略

77.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A.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B.隔离可燃物C.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D.隔离空气【答案】B

【解析】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森林着火时,救火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离可燃物,故选B

【考点】灭火的原理

78.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哪一种现象的描述是不对的A.罩在烛火上方的烧杯内壁一开始出现少量白雾,随后消失B.如果罩住烛火时间太长,烧杯底将会变黑C.可以看到烧杯内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被点燃【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不能看见有二氧化碳生成,C错误。故选C。

【考点】蜡烛燃烧的实验

79.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C.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酒精撒到桌面上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答案】D

【解析】

A.因为水能导电,所以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此项不正确。B.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电器,以免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电火花或热量将气体引燃。此项错误。C.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这样会使燃烧更旺,故是错误的叙述;D.酒精撒到桌面上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可以达到隔绝空气和降低温度的目的。故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D

【考点】事故处理

80.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答案】B.

【解析】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C.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现象③红磷没有燃烧,不足以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可能没达到需要的条件。故选B.

【考点】燃烧的条件

81.(5分)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1)他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根据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欲使白磷在热水中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答案】(1)温度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必须与氧气接触(2)通入氧气;4P+5O2

2P2O5

(3)隔绝同氧气接触,同时还能降低温度,

【解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必须与氧气接触,灭火原理:隔绝同氧气接触,清除可燃物,降低温度到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考点】物质燃烧的条件

82.如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A.氧气B.可燃物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D.以上都是【答案】C

【解析】白磷分别接触热水和冷水,目的是看白磷燃烧温度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以上。故选C.

【考点】燃烧的条件

83.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B.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C.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答案】D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隔绝同空气接触从而灭火,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立即用水浇灭,防止触电。故选D.

【考点】安全常识

化学与生活

84.(3分)合理利用与开发能源,增强安全意识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将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

(2)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如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答案】(1)CH4

(2)乒乓球碎片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1)甲烷的化学式:CH4

(2)由于乒乓球碎片相对滤纸的着火点要更低,故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85.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B.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D.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答案】D

【解析】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不可能可防止煤气中毒,因为CO不能和水反应,也不溶于水,室内着火,不应立即开窗通风,开窗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更易燃烧,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不可立即开灯检查,应该先开们窗,再关闭阀门,然后再做检查,故选D.

【考点】CO的性质燃烧和灭火生活中安全知识

86.(2012•岳阳)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

(2)图B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_________;

(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提供充足的氧气或空气。

【解析】(1)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3)用扇子扇煤炉火,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燃烧。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7.下列灭火措施得当且灭火原理分析正确的是A.春游时在野外用水来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实验时酒精灯不小心碰翻,用沙子扑灭,目的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C.森林大火时,迅速砍掉所有的树木并运走,目的是移除可燃物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答案】C

【解析】灭火的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