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_第1页
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_第2页
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_第3页
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_第4页
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法中经营者欺诈行为的认定CONTENTS01

认定经营者具有第55条中“欺诈行为”的路径02《消法》中欺诈含义的理论争议03总结《消法》第55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一、认定经营者具有该条款中“欺诈行为”的路径路径一

依据部门规章认定欺诈行为,进而适用《消法》。工商总局《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一)项至第(六)项规定行为之一且不能证明自己并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属于欺诈行为。

经营者有本办法第五条第(七)项至第(十)项、第六条和第十三条规定行为之一的,属于欺诈行为”。路径一

依第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一)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二)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三)销售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篡改生产日期的商品;(四)销售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商品;(五)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六)销售伪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商品;

且不能证明自己并非欺骗、误导消费者而实施此种行为的(七)在销售的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八)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商品;(九)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十)骗取消费者价款或者费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路径一第六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准确,不得有下列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行为:(一)不以真实名称和标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二)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四)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五)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六)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七)谎称正品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八)夸大或隐瞒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性能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九)以其他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方式误导消费者。路径一第十三条

从事服务业的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从事为消费者提供修理、加工、安装、装饰装修等服务的经营者谎报用工用料,故意损坏、偷换零部件或材料,使用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或者与约定不相符的零部件或材料,更换不需要更换的零部件,或者偷工减料、加收费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二)从事房屋租赁、家政服务等中介服务的经营者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采取欺骗、恶意串通等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路径一

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三条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该《规定》第六、七条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具体情形进行了列举。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

有关条款解释的通知》(发改价监〔2015〕1382号)进一步明确:“《规定》第三条所称‘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虚构事实、隐瞒真实情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无论是否形成交易结果,均构成价格欺诈行为。”

据此,如果经营者的行为构成《办法》和《规定》所称的欺诈行为,即可以认定经营者构成《消法》第五十五条所指的欺诈行为。这种认定路径在投诉处理中颇为常见,司法判决中亦不时出现。路径二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认定欺诈行为,进而适用《消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意见》)第六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据此,认定为欺诈行为应当符合以下要件:

一是经营者有欺诈的故意。经营者有欺骗他人并且希望通过欺骗行为获利的明知而为之的主观心态。

二是经营者有欺诈的行为。经营者作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使事物表象与客观真相不符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三是消费者因为经营者欺诈的行为陷入错误判断,即欺诈的行为与错误判断之间存有因果关系。

四是消费者基于错误判断作出了意思表示,如购买了相关商品等。

如果不符合上述全部要件,即使经营者有虚构事实等违法行为,也不能构成《消法》所指的欺诈行为。司法审判实践中,这种认定路径逐渐被重视。二、《消法》中欺诈含义的理论争议

《民法总则》与《合同法》之于《消法》具有一般法功能。对于《消法》第55条中“欺诈”,与总则规定的民事欺诈之间的关系,学界颇有争议。主要分为两种观点,其一,认为两者含义一致,对《消法》欺诈应当遵从民法中欺诈的一般认定规则;其二,认为《消法》欺诈应当做特别解释,方符合《消法》规范意旨及其特别法地位。《消法》中欺诈含义的理论争议①一致说民事欺诈与《消法》欺诈含义一致说

持含义一致说者,典型如韩世远,其在《合同法总论》中将《消法》视为《合同法》之类一般法的特别法。消费者合同是平等主体间签订的民事合同,作为规制该类合同的特别法,相较于民法一般法规定,《消法》具有优先适用地位。但在特别法无规定时,应适用民法一般规定。

由于现行《消法》并无特别规定说明第55条之“欺诈”有别于一般民事法律中之“欺诈”内涵,故无正当依据证成其特别解释。

因此,就现行法而言,《民通意见》第68条的解释具有普遍适用性,即《消法》第55条第1款“欺诈”认定适用一般民事欺诈的界定规则,须同时具备客观欺诈行为、主观故意以及因果关系三项要件,方构成《消法》惩罚性赔偿语境下的“欺诈”。②特别解释《消法》欺诈作特别解释

部分学者认为,《消法》“欺诈”有别于一般民事欺诈,应当作特别界定,至于如何作特别解释,理论上又存在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欺诈的认定应更加宽泛与客观,无须经营者主观故意以及因果关系判断,只要经营者实施了欺诈行为,即构成《消法》中的“欺诈”。①第二种观点认为,除存在客观的欺诈行为外,须经营者具有主观故意,方可成立欺诈。②第三种观点认为,《消法》中的“欺诈”成立,应同时具备主观、客观以及因果关系三要件,但应基于《消法》的特殊性,对各要件进行扩张或限缩的解释。③

①参见高志宏:《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实现机制》,载《求是学刊》2018年第6期,第112页。②认为“欺诈”认定应具备“二要件”观点,例如肖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欺诈行为”的认定》载《河北法学》2015年第10期,第85页李国庆:《“有欺行为”经营者赔偿责任的体系化思考一一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为视角》,载《天津法学》2014年第3期第49页。③参见杨达、王昕:《消费欺诈认定的认识统一与标准重整一一兼谈职业打假及“假打”的应对》,载《科学经济社会》2018年第2期,第90-93页。②特别解释

特别解释说的主要理由在于:其一,《消法》及惩罚性赔偿的特殊性。尽管《消法》属于私法领域的法律规范,但第55条惩罚性赔偿规定,与民法“补偿”性的责任承担方式有很大差异。作为民商事法律体系中的异质因素,惩罚性赔偿不仅指向受害人权益的保护,更关注不法行为本身,以及第三人和社会公益。即使在惩罚性赔偿普遍适用的英美法系中,也承认其有别于私法一般理念的特殊性。因此,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欺诈,也应有别于传统民法中的欺诈含义。其二,坚持省略因果关系要件者,强调法秩序价值评价的统一性。《处罚办法》对经营者实施欺诈行为的情形作特别规定,构成欺诈无须证成因果关系,倘若遵循民法中“欺诈”含义理解,那么可能造成行政与司法机关就同一法律事实作出不同法律评价。故认为应适用《处罚办法》中的二要件认定规则,而无须考察客观行为与相对人意思表示之间的因果关系。

但从法律适用位阶来看,《处罚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并非直接法源,与《民通意见》就同一问题产生冲突,裁判中应援引后者,从部门法体系间的规范意旨之差异来看,大陆法系严格区分公法与私法,两者基于同一法律行为作出不同评价,并非是法秩序体系内部的矛盾,相反是不同部门法的原则得以自洽的表现。

②特别解释三、总结

综上所述,《消法》第55条“欺诈”的构成要件,就体系解释而言,应遵循无特别规定即适用一般法规定之规则,适用《民通意见》第68条的解释,即便承认《消法》特殊性,也应在民事欺诈三要件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度扩张或限缩。参考文献[1]张晓梅著.中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反思与重构[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2]李昌麒,许明月.消费者保护法第5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3]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