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提纲

人类、环境与生态系统

当代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

环境管理与环保法律

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及清洁生产

环境保护方法的了解与实践

环境质量调查等

其他创新活动

1.1.1环境的基本定义

哲学定义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

称为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的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

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

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生命的层次性:地球上的生命系统从小到大可分为以下九个层次;细胞、组织、那宣、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这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生

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法和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

分解者:异养生物,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动物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生产:初级生产、次级生产;能量流动: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

物质循环:生物环境;信息传递:包括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构成信息网。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一)生态因子及分类

(1)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概念: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

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因子通常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类:

生物因子(biOticfactors):有机体(同种和异种)

非生物因子(abioticfactors):温度、光、湿度、pH、氧气等

有的学者将生态因子分为五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Begon等将非生物因子分为条件和资源两类。

条件:温度、湿度、pH等

资源:营养物质、水、辐射能等

(2)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整个地球表面具有过渡状的分带性规律。

太阳辐射量差异太阳辐射一一热量带一一水分差异一一植被分带一一土壤分带

自然地理带:赤道、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植被地带性分布

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

呈垂直地带分布的规律性变化(干燥空气,-1℃/100m;湿润空气,-0.6℃/100m)。

经度地带性:地球内在因素如大地构造形成地貌和海洋分异引起经度地带性分异。如北美大

陆和欧亚大陆。

(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和间接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可

代替性和补偿作川

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一般是不可替代的,但有时可以用非主导因子的作用进行补偿。

光合作用的光强不够,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行补偿。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

如果完全没有阳光,再多的二氧化碳也没有作用

1.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生物的限制因子取决于生物对某种因子的耐受范围:因子较稳定,生物的耐受范围宽,

则为非限制因子,如:空气中的氧气。耐受范围窄,则为限制因子,如:水体中的溶解氧

限制因子的价值:某种生物的限制因子即是其生存的关键;找到了限制因子就意味着掌

握了某种生物与环境复杂关系的钥匙。

2.利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基本描述: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

最小因子定律的补充:该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某些因子的作用受到其它条件的影响

(如肥效也受气候的影响);必须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N支持产量的80%,P支持

90%,实际产量只有72%而不是80%。

3.谢尔福特(Shelford)耐受定律

基本描述: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

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耐受定律的未卜充:牛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广,而对另一个因子耐受范围窄:对

所有生态因子耐受都很宽的生物,其分布一般很广;在对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

因子耐受力可能下降;生物有时并不在环境因子的最适范围内生活;繁循期通常是一个临界

期,环境因子最可能起限制作用。

4.生态幅

概念:物种对于环境的适应范围的大小。

广温性生物与窄温性生物的生态幅的比较:窄温种的最低、最高和最适宜温度点相距最

近;广温种的最低、最高和最适宜温度点相距较远.

物种对两个生态因子适应范围不一致时,生态幅为适应范围窄的因子所限制

生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常常影响物种利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

生物的适应是建立在“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基本原理之上。

5.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

内稳态及其保持机制

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检定的机制。恒温动物通过控制体内产热过程

以调节体温;变温动物通过减少散热或利用环境热源使身体增温。非内稳态生物的耐性取决

与体内酶系统的作用。体内环境随着体外环境变化

沙蜥蜴的内稳态一一对温度的调节

生态位理论

Grinnell(1917)最早使用这个术语,指出生态位是“每个物种由自身结构上和功能上

的限制而被约束在其内的最后分布单位“。

Whittaker(1975)的概念较科学及明确:“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

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种与其他种的相关

的位置”。

生态位理论的基本要点

(1)生态位宽度(广度)(nichebreadth,nichewidth)

定义:一个有机体单位(物种)利用的各种各样不同资源的综合的幅度。一种生物或生物类

群所表现出来的资源利用为多样性。

2)生态位重叠(nicheoverlap)

定义: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现象。或是说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对资源位和资源状态共

同利用。生态位重叠是竞争的必要条件但并非绝对条件,而决定于资源状态。

(3)生态位分离(nichesepartion)

定义:两个物种在资源系列上利用资源的分离程度。

又称竞争排斥原理(competiveexclusionpriciplo)或高斯(Gause,1934)原理:如果

许多物种占据一个特定的环境,他们要共同生活下去,必然要存在某种生态学差别(具有不

同的生态位),否则它们不能在相同的生态位内永久地共存。

(4)生态位移动(nichedrift)

定义:种群对资源谱利用的变动。这是环境胁迫或者竞争的结果。

生态入侵(ecologicalinvasion)

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进新的地区,倘若当地适于其生存和繁衍,它的种群数

量便开始增加,分布区也会逐渐扩大,这就是生态入侵过程。

如欧兔进入澳洲后,由于没有天敌制约,很快就在草原上大量繁殖,它们与牛羊争夺饲

料,使草场大片荒芜后,借助粘液瘤病毒感染,才控制住其种群增长。麝鼠原产北美,为重

要毛皮兽,引进欧洲后其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很快遍布欧洲,甚至进入苏联西伯利亚和俄罗

斯北部的大河流域,它们破害河堤和灌溉系统,很难根除。

紫茎泽兰的危害:

对畜牧生产的危害,表现为侵占草地,造成牧草严重减产。天然草地被紫茎泽兰入侵3

年就失去放牧利用价值,常造成家畜误食中毒死亡。

入侵农田、林地、牧场后,与农作物、牧草和林木争夺肥、水、阳光和空间,并分泌克生性

物质、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对农作物和经济植物产最、草地维护、森林更新有极大影

响。

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性强,能极大地损耗土壤肥力。另植株能释放多种化感物质,排挤其

他植物生长,常常大片发生,形成单优种群,破坏生物多样性。

植株内含有芳香和辛辣化学物质和一些尚不清楚的有毒物质,其花粉能引起人类过敏性疾

病。

风眼蓝繁殖快速,易浮游扩散,能够迅速掩盖水体,导致水体透光性差;

凤眼莲的爆发以及其腐烂阶段同时会大最地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水下动物比如鱼类活

动繁殖空间将会减少,甚至会鱼类大量死亡。

在自然水域中,凤眼莲通过与其他水生(浮水与沉水)植物、藻类竞争矿物质营养、阳光等

资源,从而抑制其它水生生物与藻类生物的生长。

生态平衡及反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stability):

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表现为结构上、功能上、能量输入和

输出上的稳定,当受到外来干扰时,平衡将受到破坏,但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

生态系统仍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原来状态。

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系统保持现行状态的能力,即抗干

扰的能力(抵抗力resistance);

另一方面是系统受扰动后回归该状态的倾向,即受扰后的恢复能力(恢复力

resilience)<>

生态系统中的反馈(据周立志):负反馈:正反馈

模块二当代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系统退化

环境污染

人类通过生产或生活活动与环境发生联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

•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排放废弃物

•环境把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为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当代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

一资源短缺

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及其性质

自然资源:指天然存在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辞海》)

分类:

不可再生资源: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化石燃料等。

可再生资源:指水、土壤、生物等资源。

基本属性: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

(一)可再生(renewab1e)资源

可再生资源(原生性自然资源、可更新资源、续发性资源、非耗竭性资源、无限资源)

是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例如太阳能、大气、风、降

水、气候、森林、鱼类、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随着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基

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的。

(二)非可再生(non-renewable)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非续发性自然资源、耗竭性资源、有限资源)是指:

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

这种自然资源是在地球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与量是有限定的,空间分

布是不均匀的。

水资源

1、世界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世界许多河流濒临枯竭;许多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球

气候变化引发一些地区的水文异常;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目前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密切相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持续增

加;用水浪费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水资源概况:

我国地表水的七大水系: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总径流量

2600立方公里,湖泊280。多个,储水总量750立方公里,28.7%为淡水湖。水资源总量:

2.8万亿m3,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2200m3,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

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300多个缺水,严重缺水108个,北京年人均

水资源量<400m3,居国内严重缺水城市之首,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世界平均水平的1/25

农业缺水量为农业用水量的30.6%,工业缺水量为工业用水量的44%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①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

水资源分布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南方长江、珠江、浙闽台诸河和西南诸河四个流域

片的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6.59乐但占有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人均水资源量约

为全国平均值的1.6倍,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的水资源景为全国平均值的2.2倍;而北方的

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四个流域片耕地多,人口密度大,但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总量

的19%,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则为全国平均值的15%。

②水量在时程上分布不均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季际变化也很大,造

成水旱灾害频繁。冬春少雨,多春旱;夏季多雨,多洪涝。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汛期四个月左

右的径流量占据了全年降雨量的60280。这就导致了年内的分布不均,甚至出现连续丰水

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形,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的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③农村和城市缺水严重

农业缺水和城市缺水是中国缺水的两大主要表现。「前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国

总面积的51.2%,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其中位于北方的无近溉耕地约占72%。河北、

山东和河南三省缺水最多;西北地区缺水量也不少,而且区内大部分地区为黄土高原,人烟

稀少,改善灌溉系统的难度较大。

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工业、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城市缺水在中国表现得十分尖锐。据统

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已达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4个。

④水资源开发利用很不均衡

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低,北方枯水地区利用率高。

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2.节约用水,开发第二水源3.水源流域的科学规划管理4.增

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厂。

第二节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是一个由地形、

气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也是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

产物。

一、世界土地资源问题分析

1、世界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构成的巨大压力2、世界土地资源的数量不断减少3、世界土

地资源的质量逐步恶化

二、中国土地资源状况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总量较大,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原少;土地类型较多,土

地适宜性差别大;农业用地比重偏低,人均占有耕地少;利用难度大的土地面积比例。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人均占有量小,总体质量欠佳,耕地流失严重,后备资源匮乏

第三节能源

能源:是指能够向人们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世界能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全球能源分布不均衡,100年来,全球能源消耗基本趋于稳定增加态势,平均每年呈3%

指数增加。伴随着化石燃料消耗的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应增加,地球不断变暖,生态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及其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

全球能源利用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能源环境,能源安全

二、中国能源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1、中国能源资源的现状:能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拥有量低;能源赋存分布不均;能源

开发难度较大:

2、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资源约束突山,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

第四节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及其特点

1、定义:矿产资源是地壳形成后,经过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形成,

露于地表或埋藏于地下的具有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2、特点:不可再生性和可耗竭性;区域性分布不平衡;动态性

二、中国的矿产资源

1、特点: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中国矿产资源有丰有欠,储量充足的矿产

用量不大,急需的又太少。中国矿产贫矿多富矿少。中国矿产资源分布面广但不均匀。

2、存在的问题: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总量大,人均水平低。组成复杂的共伴生矿产多。

大宗支柱性矿产储量不足,矿产资源利用率低

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

一、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及成因

1.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

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某些

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

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2.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包括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人为干扰叠加在自然干扰之上,共同加速生态系统的退化。

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①对森林和对草原植被的砍伐与开垦②污染③采集④采樵⑤狩猎和捕

二、退化生态系统分类

1.根据退化过程及生态学特征划分

1)陆地退化生态系统(6类)

裸地:又称光板地,是没有植物生长的裸露地面,是群落形成、发育和演替的最初条件和场

所环境条件极端,分为原生裸地(过去从未生长过植物,自然干扰形成)和次生裸地(原来

有植物生长,后经破坏而形成,认为干扰形成)。

森林采伐迹地:人为干扰造成,其退化状态因采伐的强度和频度而异。与这类型同质的退化

生态系统包括过度干扰破坏形成的草原迹地和灌丛迹地。

弃耕地:人为干扰形成,退化状态因弃耕时间而定。

①裸地:裸地或称为光板地,其成因通常是极端的环境条件。可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

②森林采伐迹地:森林采伐迹地是人为干扰形成的退化类型,其退化状态随采伐强度和频度

而异。

热带雨林减少原因分析1、林木砍伐;2、人口增长,为满足粮食供应,将森林变为耕地:3、

炊事薪柴的使用;4、大规模放牧。

热带雨林的减少和破坏给全球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气候影响:热带雨林的减少导致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田荒漠化。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最大原因是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热带雨林的减少也是其原因之一。

热带雨林的减少会导致许多动、植物灭绝。

③沙漠及荒漠化

沙漠是指一些干旱地区,由于人为干扰所出现的沙漠化或原沙漠化区向非沙漠区的推进。

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

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荒漠化的含义

广义: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

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使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干旱会给予决定性的打击。大雨也会

导致土壤侵蚀。另外,由于荒漠化,荒废的地面将进一步促进气候干旱化这种恶性循环。

人为因素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过度樵采④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人为因素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典型的荒漠化过程:前兆:动植物多样性的袁退。初期阶段:土壤中的有机物减少,土

壤的无力、化学性质恶化,植被分布组成的变化等;紧接发生: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盐

类蓄积等现象;最后:变质成难以回复原状的完全沙漠状态。

由于地区不同,自然环境不同,人为冲击也不同,因此荒漠化发生机理复杂。

内蒙古草原由于长年干旱,沙尘暴肆虐,把地表土壤吹走,使草根裹露,大面积沙化。

由于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我国现已有24000个村庄消失。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

成因:地表植被呈东西差异;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土地沙化;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

深居大陆内部的地理位置;生物生产力下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干旱

自然景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粮食、牧草减产;土地退化;大风频繁;风蚀地貌、沙漠

广布;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全球荒漠化现状:荒漠化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

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其危害。

荒漠化的扩展速度:全球约600万公顷/年(其中牧场320万公顷,旱地250万公顷,水

浇地12.5万公顷)21()0万公顷/年的土地退化而不能生产谷物。

亚洲是世界I:受荒漠化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

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我国有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

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同时荒漠化造成地表土裸露,为沙尘暴

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环境卡片一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

象。分为浮尘、扬尘和沙尘暴三类。

浮尘:均匀悬浮在大气中的沙或土壤粒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km之间。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

强沙尘暴:水平能见度小于500

沙尘暴污染

过度地滥砍滥伐、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沙化面积不断扩大。FI前在我国,土地沙化每

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每年水土流失面积1000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减少3000

万亩。

④弃耕地:弃耕地是人类原始农耕方式而造成的一种退化类型。

⑤采矿废弃地;采矿废弃地是指因采矿活动被破坏、不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

⑥垃圾堆放场:垃圾堆放场或堆埋场,主要是家庭、城市、工业等垃圾或遗弃废物堆积的地

方。

2)水生退化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分为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前者主要指陆地湖泊和河流生态系统,后

者为广阔的海洋。此外水生生态系统还包括在陆地口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也还分布着少

量的咸水湖泊。

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在于输入水量减少、水体面积缩减、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导致水

生生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3)大气退化系统

大气污染

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

度,达到足够的时间,井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现今众多学

者比较关注的是酸雨、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等众多大气污染现象。

全球气候变化

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典

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2.根据生态系统的性质划分

自然生态系统,森林退化生态系统,草原退化生态系统,荒漠退化生态系统,湿地退化生态系

统,水生退生态系统,苔原退化生态系统,高山退化生态系统

三、全球典型生态系统退化问题

1.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退化

定义:海岸带生态系统指将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一定距岗的海岸带状区域和附近的海域。

类型:海湾、河口、草滩湿地、海藻(草)床、红树林、珊瑚礁、海岛、一般浅海和养殖生

态系。(9个生态类型)

海岸带生态系统兼具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两者的特征。包括了海岸生态系统、近海

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陆地生态系统和部分海洋湿地系统在内的4个子系统。

海岸带的重要性:

1)海岸带生态系统是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

2)海岸带是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地带,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中区域。

3)国内和国际海陆之间的交通枢纽、重要的港口、城市中重要的工业都集中在海岸带。

全球海岸带退化的表现:

1)对海岸线的开发,使海滨、沙丘、湿地、红树林、礁岛和暗礁等能减弱自然灾害的缓冲

地带急剧减少;

2)使该系统提供自然资源和支持环境的能力严重退化,系统脆弱性和敏感性进一步加剧:

3)近岸海域污染导致赤潮频繁爆发,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渔业资源衰退。

4)海岸侵蚀和淤积导致海岸线后退,严重干扰了海岸地区的生态安全。

我国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主要体现:1)海岸线后退;2)红树林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局部退化;

3)海岸带防护林破碎化;4)海岸带土地局部山现沙化和贫辩化。

不合理围海造陆的危害

1)带来赤潮

围海造陆使得海水的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港内纳潮量减少,海水的自净能

力减弱,导致水质日益恶化,加上围海造陆的陆地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各种污

染物较多,尤其是各种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可能

引发赤潮的概率也大大增加,给沿海的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2)引发洪灾

1994年夏季,华南地区发生200年一遇特大洪水,但降水量并不是很大,这是因为围海

造的陆地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响J’洪水的下泄,同时,洪水造成的内涝,使较多的地

表水下渗到地下,而围海造陆又导致某些天然泄出口受阻,因此又造成局部地下水位上升,

广州、深圳近年来发现不少楼房基础受地下水浸泡,甚至导致楼房开裂、地下室进水等现象

都与地下水位上升有关。

3)毁掉红树林,破坏生态平衡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之称,它是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特有的木本植物群落,其

生态系统具有沉泥积淤、加速成陆过程、净化海化、预防赤潮、清新空气、绿化环境等多种

功能,还可为鱼类、无脊椎动物和鸟类提供栖息、摄食和繁育场所,因而又是最富生物多样

性的区域,号称鱼、虾、蟹、贝的天堂、鸟类的的安乐窝。

2.淡水生态系统的退化

1)水资源减少和用水量增加2)水质下降:农业施肥、城市废水和城区径流等污染物加剧

了水质下降。3)淡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水质不断下降,给淡水生物种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许多水上的珍惜和濒危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肋

滇池已经全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2005年草海水质为劣V类,综合营养指数76.1,属重

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V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

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

3.农业生态系统的退化

定义:农业生态系统是基于人类满足自身生存需要,通过积极干预自然所形成的具有自然、

社会双重属性,生态、经济、社会多种功能的半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生产的农

田系统和生活的村落环境。

意义: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着全世界66%的粮食需求,是构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退化表现:1)农田面积减少2)土壤退化3)种植物种单一化4)外来物种入侵

4.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定义:以多年草本植物为主要生产者的陆地生态系统。

意义:草地生态系统不仅是畜牧业基础原材料的供给者,也是畜牧'业产品的生产者,起到调

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减缓旱涝灾害、防治水土流失净化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

退化表现:1)植被结构被改变2)能量不平衡3)自我调节能力减弱4)草场退化

5.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定义:由形成郁闭或部分郁闭林冠的树木占有的面积。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组成结构最复杂、

生物种类最丰富、生物最最大、生产力最高、调节能力最强、稳定性最大以及功能最完

善的有机部分。

意义:不仅提供木材、食物和肥料,且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自然灾害和丰富生物

多样性,并有医疗保健、陶冶情操和旅游休憩等社会功能。

退化表现:1)森林面积减少2)森林结构简单

四、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的现状

中国地处中洋度地区,南北跨洋度49度,东西跨经度62度,地形多样,气候复杂,从农业

生产和资源的角度看,表现为东部适农西部宜牧,南方水丰北方干旱,山地平川农林互补。

中国各类资源的人均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现为世界1/3,森林资源为1/6,

草地资源为1/3,耕地资源为1/3。我国是全世界人均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退化生态系统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较大。

中国脆弱生态系统

脆弱生态系统是指自身稳定性差、对外界干扰抵抗能力低的生态系统。有三种内涵:

其一:脆弱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一旦被打乱,常发生不可逆变化而失去恢复的能力;

其二: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常常是深刻和全面的;

其二:生态系统退化后的恢复是比较困难的。

我国生态系统分布范围广、面积较大。据统计,我国脆弱生态系统的面积为194万km2,超

过国土总面积的l/5o

它们又可分为:西北干旱脆弱区;北方半干旱一半湿润区;华北平原区;南方丘陵区;西南

石灰岩山地;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区

北方半干旱一半湿润区(如黄土高原,其土壤风蚀沙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盐浅化、

自然灾害频繁)

西北干旱脆弱区(如新疆等,干旱缺水、风沙化严重、土壤盐碱化、山地植被稀少、草原严

重退化)

华北平原区(如河北,冬春干旱、盐碱内涝严聿、风沙和自然灾害频繁)

南方丘陵区(如湖南等,水土流失较严重)

西南石灰岩山地(土层薄、肥力低、保水性能差)

西南山地和青藏高原区(如西藏等,极端的气候条件)

三环境污染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及化学品污染,物理性污染

环境污染概述

环境污染: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

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类型: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按环境要素可分为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按污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生活污染、T.业污染、农业污

染、交通污染等。

污染源:人为污染源与天然污染源;点源、线源与面源;连续排放、间隔排放、瞬间排放:

工业、农业、生活和交通

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件

1.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

无法扩散,使河谷工业区有上千人发生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

60多人死亡,许多家畜也纷纷死去,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事件;

2.美国多诺拉烟客事件

1948年1()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天,而这里却是硫酸厂、钢铁厂、

炼锌厂的集中地,工厂排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

鼻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人很快死亡。这次烟雾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

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匕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害气体,以致酿成

大灾。

3.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上空高压,大雾笼罩,连日无风。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

取暖期,煤烟粉尘和湿气双聚在大气中,使许多城市居艮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仅四

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000人陆续死亡。这是20世纪

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烟雾事件。

4.美国洛杉机光化学烟雾

从20世纪40年代起,己拥有大审汽车的美国洛杉矶城上空开始出现由光化学烟驾造成的黄

色烟幕。它刺激人的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拈死,

柑橘减产。1955年,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

这是最早出现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5.日本水俣病事件

从1949年起,熊本县水俣镇日本氮肥公司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制造过程用含汞(11g)

催化剂,大量的汞随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到了水俣湾。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怪病,

叫“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

直至死亡。经过近十年分析,科学家确认:工厂排放废水中的汞是起因。汞被水生生物食用

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汞,这种物质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

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等多种危害,毒性极大。在日本,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

汞污染的鱼虾人数达数十万。

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19世纪80年代,FI本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实现现代化经营,成为从事铅、锌

矿的开采、精炼及硫酸生产的大型矿山企业。在采矿过程及堆积的矿渣中含有镉等重金属的

废水宜接长期流入周围的环境,在水出土壤、河流底泥中产生了镉等重金属的沉淀堆积。镉

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在妇女妊娠、哺乳、内分泌不协

调、营养性钙不足等诱发原因存在的情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

也叫骨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区被

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死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7.日本四IT市哮喘病事件

1955年日本第一座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在四日市上马,1958年在四日市海湾打的鱼开始出现

有难闻的石油味,使海产品捕捞开始下降。1959年由昭石石油公司投资186亿日元的炼油

厂开始投产,四日市很快发展成为“石油联合企业城”。然而,石油冶炼产生的废气使当地天

空终年烟雾弥漫,烟雾厚达50()米,其中漂浮着多种有毒有害气体和金属粉尘,很多人出现

头疼、咽喉疼、眼睛疼、呕吐等不适。从1960年起,当地患哮喘病的人数激增,一些哮喘

病患者病甚至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而自杀。到1979年10月底,当地确认患有大气污染性

疾病的患者人数达775491人,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癌。

8.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九州爱知县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樵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糖

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由于当时把被污染了的

米糠油中的黑油用去做鸡词料,造成「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中毒死亡的事件。随

后九州大学附属医院陆续发现了因食用被多氯联苯污染的食物而得病的人。病人初期症状是

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后期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等,

重者会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以至死亡。1978年,确诊患者人数累计达1684人。

第一节水污染

水污染的定义

水环境污染是指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休中的木底含量

和水体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

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水污染的因素

1.向水体排放未经妥善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含有化肥、农药的农田径流进入水体

3.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刷随地面径流而进入水体

4.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

一.主要的水环境污染物

1、悬浮物

悬浮物主要指悬浮在水中的污染物质,包括无机的泥沙、炉渣、铁屑,以及有机的纸片、

菜叶等。水力冲灰、洗煤、冶金、屠宰、化肥、化工、建筑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都含有

悬浮状的污染物,排入水体后,除了会使水体变得混浊,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外,还

会吸附有机毒物、重金属、农药等,形成危害更大的复合污染物沉入水底,日久后形成淤积,

会妨碍水上交通或减少水库容量,增加挖泥负担。

2、耗氧有机物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含有糖、蛋白质、氨基酸、酯类、纤维素等有机物质,这些

物质以悬浮状态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卜.分解为简单的无机

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微生物繁殖。当水中的溶解氧降至

4mg/L以下时,将严重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当溶解氧降至零时,水中厌氧微生物占

据优势,造成水体变黑发臭,将不能用于作饮用水源和其他用途。

生化需氧量(BOD):在规定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

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

Zjlo

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总有机碳(TOC):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碳的量来表示。

3、植物性营养物

植物性营养物主要指含有氮、磷等植物所需营养物的无机、有机化合物,如氨氮、硝酸

盐、亚硝酸盐、磷酸盐、和含氮和磷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污染物排入水体,特别是流动较缓

慢的湖泊、海湾,容易引起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污染,除了会

使自来水处理厂运行困难,造成饮用水的异味外,严重时也会使水中溶解氧卜.降,鱼类大量

死亡。

4、重金属

很多重金属对生物有显著毒性,并且能被生物吸收后通过食物链浓缩千万倍,最终进入

人体造成慢性中毒或严重疾病。

汞Hg

汞的毒性很强,而有机汞化合物的毒性又超过无机汞。

无机汞如HgC12等难溶,因而不易进入生物组织;有机汞如烷基汞、米基汞等,有很强的脂

溶性,易进入生物组织,并有很高的蓄积作用。

无机汞在水体中易沉积于底层沉积物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有机汞而进入生物体内,

再通过食物链作用逐渐浓集,最后影响到人体。

汞在无脊椎动物体中的富集可达10万倍,日本的水俣病就是人长期吃富集甲基汞的鱼而造

成的。

镉Cd

镉的化合物毒性大,蓄积性也很强,动物吸收的镉很少能排出体外。受镉污染的河水用作灌

溉农田,可引起土壤镉污染,进而污染农作物,最后影响到人体。日本的痛痛病就是吃了被

含镉污水生产的稻米所致,

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贮存在肝、肾组织中不易排出。镉的慢性毒性主要使肾脏吸收能力不全,

降低机体免疫能力及导致骨质疏松、软化,如骨痛病所出现的骨萎缩、变形、骨折等。

铭Cr

主要有三价、六价格两种,六价格对人毒性最大。

六价格具强氧化性,对皮肤、粘膜有强烈腐蚀性。在慢性影响上,六价格有致崎、致突变与

致癌等作用。

珅As

碎是传统的剧毒物,As2O3即砒霜,对人体有很大毒性。

长期饮用含伸的水会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是神经衰弱、腹痛、呕吐、肝痛、肝大等消化系统

障碍。并常伴有皮肤癌、肝癌、肾癌、肺癌等发病率增高现象。

内蒙古某地村民长期饮用含神严重超标的地下水,致使不少村民患有严重的皮肤病。

5、酸碱污染

酸碱污染物排入水体会使水体间发生变化,破坏水中自然缓冲作用。当水体pH值小于

6.5或大于8.5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致使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并影响渔业生

产,严重还会腐蚀船只、桥梁及其他水上建筑。用酸化或碱化的水浇灌农田,会破坏土壤的

理化性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酸碱对水体的污染,还会使水的含盐量增加,提高水的硬度,

对工业、农业、渔业和生活用水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6、石油类

含有石油类产品的废水进入水体后会漂浮在水面并迅速扩散,形成一层油膜,阻止大气

中的氧进入水中,妨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石油在微物物作用下的降解也需要消耗氧,造

成水体缺氧。同时,石油还会使鱼类呼吸困难直至死亡。食用在含有石油的水中生长的鱼类,

还会危害人身健康。

7、难降解有机物

难降解有机物是指那些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例

如,有机氯化合物、有机芳香胺类化合物、有机重金属化合物以及多环有机物等。它们的特

点是能在水中长期稳定地存留,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它们中的一部分化合物具

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8、热污染

废水排放引起水体的温度升高,被称为热污染。热污染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及水资源

的利用价值。水温升高还会使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加速生物的代谢速率,使溶解氧的下降

更快,最后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热电厂、金属冶炼厂、石油化工厂等常排放高

9、病原体

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屠宰、制革、洗毛、生物制品等工业废水,常含有病原体,会传

播霍乱、伤寒、胃炎、肠炎、痢疾以及其他病毒传染的疾病和寄生虫病。

污水生物性质检测指标:总大肠杆菌数;细菌总数;病毒

人类活动所排放的各类污水是将污染物带入水体的一大类污染源,由于这些污水、废水

多由管道收集后集中排除,因此常被称为点污染源。

大面积的农田地面径流或雨水径流也会对水体产生污染,由于其进入水体的方式是无组

织的,通常被称为非点污染源,或面污染源。

我国地面水质标准(GB3838-2002)

I类水体:源头水及其自然保护区

II类水体: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HI类水体: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类鱼类保护区,游泳区等

IV类水体:工业用水区,人体不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水体:农业用水区,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达不到V类水体水质的水体被称为劣V类水体

中国水污染的特征

污染不断加剧,水质恶化日趋严重;

2、各流域水体自南向北水质逐渐变差;

各流域片的水质状况是:珠江流域、西南诸河、长江流域、浙闽诸河水质良好或尚可,

符合和优于III类的河长分别占94.5%、93.6%、88.1%、84.5%;松花江流域、黄河流

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水质较差,符合和优门II类的河长分别占62.1%、

59.7%、56.4%、41.8乐39.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4)

3、湖泊水库水体富营养化不容轻视。

水污染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2、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3、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水污染直接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当饮用水源受到合成有机物污染时,原有的水处理厂

不能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可靠,这将会导致如腹水、腹泻、肠道线虫、肝炎、胃癌、肝癌

等很多疾病的产生。与不洁的水接触也会染上如皮肤病、沙眼、血吸虫、钩虫病等疾病。

4、制约工业的发展:5、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6、造成经济损失。

第二节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大气污染指大气中某种组分达到一定程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达到对公众健康、动

物、植物、材料、大气环境美学因素产生的可以测最的负面影响。

大气污染物分类

一次污染物一一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

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二次污染物一一由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

了一系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其毒性一般较一次

污染物强。

大气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大气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1、工业污染源

由火力发电、钢铁、化工和硅酸盐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燥烟、粉尘及有

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源,此类污染源由于不同工矿企业的生产性质和流程工艺的不同,其

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大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排放源集中、浓度高、局地

污染强度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2、农业污染源

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扩散,以及施用后期

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大气等形成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污染源

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这类污染源属

流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NOX、金属尘埃等,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

主要原因之一。

4、生活污染源

是指居民日常烧饭、取暖、沐浴等活动,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烟尘、S02、NOX

等污染物。这类污染源具有分布广、排量大、污染浓度低等特点,是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

染源。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二种。

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

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主要是酸雨.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

生生物产生毒害。严重的啜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中国大气污染的特征

燥烟型污染是污染的普遍问题,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2、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增加,升逐渐上升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

3、酸雨分布区域性、季节性明显,污染物成分特点突出,多以硫酸酸雨为主;

4、工业“三废”任意排放是目前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但农业引发的大气污染仍不容忽视。

第三节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源

1、工业(城市)废水和固体废物2、农药和化肥3、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留

4、大气沉降物

土壤污染的影响和危害

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植物的忍耐限度,会破坏植物根系正常的吸收和代谢功能,使

植物光合作用显著衰退,农作物和牧草产量大幅度下降。

一些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残留,既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能导致遗传变异,还可

能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土壤污染后,其污染物质还会因雨水冲刷淋溶渗漏而进入地卜.和地表水体,从而污染水

源。

土壤中的污染物还可能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使有害微生

物大最繁殖和传播,造成疾病要延。

第四节固体废物及化学品危害

固体废物来源及分类

类型主要组成物来源

工废矿石、尾矿、砖瓦、炉渣、矿山、冶金、煤炭、电力

业粉煤灰、烟尘

废金属、沙石、陶瓷、边角料、交通、机械、金属结构

物涂料、废木、塑料、橡胶、烟

橡胶、皮革、塑料、布、纤维、橡胶、塑料、皮革、造纸、印

染料、金属、化学药剂、木质刷、纺织服装

化学药剂、金属、塑料、陶瓷、石油、化工、仪器、仪表、电

玻璃、沥青、油毡、石棉、涂器

料、绝缘材料

金属、水泥、粘土、陶瓷、石建筑

宫、石棉、沙石、纸、纤维、

玻璃

类型主要组成物来源

城食物、纸屑、旧布料、破家具、居民生活

市金属、玻璃、塑料、陶瓷、灰

垃渣、碎砖瓦、粪便、包装袋

圾废管道、碎瓷砖、废弃交通工市政维护

具、废电器、易燃、易爆、腐

蚀性、放射性废物、类似居民

生活栏内的各种废物

砖瓦片、树叶、金属、灰渣、农林、农产品加工

污泥、脏土、淤积物

农业稻草、秸秆、果皮菜叶、糠批、农林、农产品加工

废物树枝落叶、废塑料、人畜粪便、

死畜禽

死鱼虾、贝壳、水产品加工废水产

水、塘泥

放射性废物具有放射性的金属、陵湾、粉核丁'|八核电站、医院、高校、

尘、污泥、器具和建筑材料等科研所

固体废物的特点

1、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

2、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第五节环境物理性污染

环境物理性污染的特点

1物理性污染大多数都是局部或区域的,只有极少数的如温室效应为全球性的;

2物理性污染大多数都是即时性的,即污染源一旦消除,污染也即消除。

一、噪声污染

噪声与噪声污染

一般认为,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当噪声超过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能容许的程度,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的主要特征

噪声是是一种感觉性污染,在空气中传播时不会在周围环境里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

物质。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但是由于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噪声污染的影

响范围是有限的。

噪声产生的污染没有后效作用。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转化为空气分子

无规则运动的热能。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对听力的损伤

对听觉的影响,是以人耳暴露在噪声环境前后的听觉灵敏度来衡量的,这种变化称为听力

损失。如果人们长期在强烈的噪声环境下工作,日积月累,内耳器官不断受噪声刺激,不能

恢复暴露前的听阈,便可发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听阈偏移,这就是噪声性耳聋。

对睡眠的干扰

睡眠对人足极其重要的,它能够使人的新陈代谢得到调节,使人的大脑得到休息,从而使人

恢复体力和消除疲劳,保证睡眠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交谈、工作和思考的干扰

在噪声环境下,妨碍人们之间的交谈、通讯是常见的.因为人们思考也是语言思维活动,

其受噪声干扰的影响与交谈是一致的。

对生理的影响

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波,它对人体的心血管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都会造成危害。

许多证据表明,心脏病的发展和恶化与噪声有着密切的联系。

5.对心理的影响

噪声引起心理影响主要是烦恼,使人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因此,噪声干扰发生的民

事纠纷事件较为常见。

6.对视力的损害

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dB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

噪声达到95dB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dB时,多数人的眼球对

光亮度的感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7.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

研究表明,噪声会使母亲产生紧张反应,严重时影响供给胎儿发育所必需的养料和氧气。噪

声还影响胎儿的体重。

噪声污染的控制

1.严格行政管理

靠政府有关部门颁布法令和规定来控制噪声.如限制高噪声车辆的行使区域;在学校医院

及办公机关等附近禁止车辆鸣笛;

2.合理规划布局

合理地布局各种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其基本原则是让居民区、学校、办公机关、疗养院

和医院这些要求低噪声地,尽量免除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商业区噪声的干

3.常用控制办法

(1)吸声,主要是利用吸声材料或吸收结构来吸收声能。吸声材料大多是用多孔的材料制

成,如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吸声砖、木丝板和甘蔗板等。

(2)隔声,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把发声的物体或需要安静的场所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中,

使它与周围环境隔绝,这种方法叫隔声。典型的隔声措施是隔声罩、隔声室、隔声屏。

(3)消声,消声是利用消声器来降低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通常用在气流噪声控制方面的

有,风机声、通风管噪声、排气噪声等。

(4)个人防护,对个人的防护主要采取限制工作时间和戴防护装置,常用的个人防护装置

有防声棉(蜡浸棉花)、耳塞、耳罩、帽盔等。

二、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的影响与危害

致癌作用:调查表明,在2Gs(lGs=10-4T)以上电磁波磁场中,人群患白血病的为正常的

2.93倍,肌肉肿瘤的为正常的3.26倍。

2.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妊娠妇女在早期或在妊娠的,接受了短波透热疗法,结果使其子代

出现先天性出生缺陷(畸形婴儿)。

3.对人体各大系统的损害:在电磁辐射作用下,眼球的温度易升高,可以使晶状体出现水

肿,严重的则成为白内障,甚至使视力完全消失。电磁辐射会使红血球的生成受到抑制,出

现网状红血球减少,并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二、热污染

热环境:指提供给人类生注、生活及生命活动的良好的生存空间的温度环境。

热污染:指人类生活活动影响环境不良增温的现象。

引起热污染的原因

1.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热向环境的直接排放。

热污染主要来自能源消费。各种生产过程排放的废热大部分转入到水中,使水升温成温热

水排出。这些温度较高的水排进水体,形成对水体的热污染。电力工业是排放温热水量最多

的行业,据统计,排进水体的热量,有80%来自发电厂。

2.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大气温室效应的增强,引起人气增温。

3.由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破坏了大气臭氧层,导致太阳辐射的增强。

4.地表状态的改变,使反射率发生变化,影响了地表和大气间的换热等。

四、光污染

光污染是指光辐射过量而对生活、生产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它主要来源于

人类生存环境中日光、灯光以及各种反射、折射光源造成的各种过量和不协调的光辐射。

光污染一般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有时按光的波长分为红外光污染、

紫外光污染、激光污染及可见光污染等。

光污染及其危害:1.可见光污染:眩光污染、灯光污染、视觉污染。2.红外光污染:红外

线通过高温灼伤人的皮肤,还可透过眼睛角膜对视网膜造成伤害,长期的红外照射可以引起

白内障。3.紫外光污染:对人具有伤害作用,主要伤害表现为角膜损伤和皮肤的灼伤,并伴

有高度畏光、流泪和脸痉挛等症状。

思考题

1.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水危机状况,思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方式。

简述能源分类形式,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新能源类型有哪些?你觉得还有哪些新能源可以被开发利用?

简述水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当前我国华北地区大气污染的污染物有哪些?

简述固体废物的特点及引发的环境问题。

第六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范式一一强与弱之争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索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

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I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共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

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大会通过了《里约环

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得到

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或治承诺。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是这样定义可持续发展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乂不对后代人涉

足其自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