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点总结归纳_第1页
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点总结归纳_第2页
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点总结归纳_第3页
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点总结归纳_第4页
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点总结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点总结归纳易错点总结(一)一、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一)动物病毒进入细胞:(1)细胞以主动胞吞的方式使病毒进入细胞,如腺病毒。(2)有囊膜的病毒,通过膜与膜融合进入(HIV病毒)或胞吞进入,再与胞吞囊泡的膜融合进入细胞质(如流感病毒).(二)植物病毒:常难以穿越坚韧的细胞壁,借助于昆虫进食侵染植物细胞(三)噬菌体:仅将其核酸注入细胞,衣壳则留在细胞壁外二、细胞学说:(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由老细胞产生三、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奈格里:细胞分裂四、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染色后)五、种子成熟/萌发过程中干重增加:萌发(O增加)成熟(C增加)几个实验总结:一、常见的颜色反应:红(1)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2)脂肪+苏丹Ⅳ染液

红色(3)染色体(质)+醋酸洋红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

红色(4)RNA+吡罗红

红色黄(1)脂肪+苏丹Ⅲ

橘黄色(2)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滤纸条中: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3)二氧化碳+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由蓝变绿再变黄(4)碘液+细胞核

黄色

绿(1)线粒体+健那绿染液

蓝绿色(2)酒精+橙色重铬酸钾

灰绿色(酸性)(3)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滤纸条中: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4)DNA+甲基绿

绿色

蓝(1)淀粉+碘液——蓝色(2)DNA+二苯胺试剂——蓝色(水浴)

紫(1)染色体(质)+龙胆紫溶液/甲紫——紫色(2)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大肠杆菌:伊红美蓝琼脂——黑色或有金属光泽伊红-亚甲蓝——深紫色二、生物膜的发现历程①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②20世纪初,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③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提取人红细胞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为连续的两层④1959年,罗伯特森电镜下观察细胞膜(暗-亮-暗),提出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蛋白质均匀分布,膜静态⑤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⑥1972年,辛格、尼科尔森提出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三、需保持细胞活性的实验①观察线粒体(健那绿是活细胞染色剂)②观察洋葱表皮及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③观察叶绿体及细胞质的流动④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⑤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⑦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四、不需要保持细胞活性的实验①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②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③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④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⑤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⑥植物细胞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五、酒精的应用①50%酒精洗去苏丹Ⅲ、苏丹Ⅳ浮色②95%酒精和15%盐酸1:1混合,用于解离(1、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2、酒精的作用是快速杀死细胞,固定细胞的分裂态)③95%冷酒精在DNA粗提取中使DNA析出④75%酒精杀菌消毒⑤无水酒精用于色素提取⑥70%酒精保存小动物⑦95%酒精用于清洗卡诺氏液(卡诺氏液固定c形态)⑧70%酒精浸泡涂布器⑨70%酒精消毒效果最好六、盐酸的应用①酶在不同pH下的活性探究②生物试剂缓冲酸碱实验③95%酒精和15%盐酸1:1用于解离④观察DNA/RNA分布:8%盐酸七、假说—演绎的应用①孟德尔遗传实验②摩尔根遗传实验③DNA半保留复制的探究④中心法则的提出和证实八、类比推理的应用①细胞学说的提出(不完全归纳法)②DNA模型的构建③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九、细胞膜成分的鉴定鉴定试剂(方法)结果结论(细胞膜成分)脂溶剂处理细胞膜被破坏磷脂磷脂酶处理细胞膜被破坏脂溶性物质通过实验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双缩脲试剂紫色蛋白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被破坏十、不同动物的红细胞(1)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功能:储存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结构:无细胞核、无各种细胞器、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实验:1、渗透吸水、失水实验;2、制备细胞膜(吸水涨破);3、用丙酮提取其磷脂分子展开于空气—水界面上,探知磷脂分子在膜中呈双层分布。呼吸: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疾病:因基因突变可导致血红蛋白异常,从而表现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病。因缺可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表现为缺铁性贫血,进而导致运输氧气不足,出现乳酸中毒。(2)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无丝分裂(3)鸡的红细胞:特点:有较大的细胞核以及各种细胞器(线粒体尤为丰富)实验:可用作粗提取DN高考生物易错点归纳(二)一、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的实验:①光合作用中氧的来源——检测放出的的质量不同。②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③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标记亮氨酸)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⑤

DNA的半保留复制的探究。二、游离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在细胞质中进行加工:呼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DNA解旋酶,转氨酶、ATP合成/水解酶,蛋白质合成酶。三、附着核糖体合成:膜蛋白、消化酶、溶酶体内酶四、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五、核膜的功能: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使DNA的合成及发挥作用在核内进行,与其他生化反应互不干扰。六、生物膜系统的功能:①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②酶附着的支架,为生化反应创造条件。③使细胞内部区域化,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进行。七、细胞骨架成分:蛋白质纤维作用: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相关。(注:有机物骨架、DNA骨架、膜骨架)八、常见的低等植物细胞:(衣、团、绿、红、褐)藻、水绵、紫菜、海带绿眼虫: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吞噬有机物)九、功能总结①核酸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②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③核仁的功能: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高尔基体的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及发送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⑤内质网的功能: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及脂质的合成。⑥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的功能:含有多种水解酶(在核糖体上合成),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有用的物质再利用,废物排出细胞外。十、引起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溶液(溶液能穿过膜):一定浓度的(、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尿素、甘油、乙二醇、乙醇、葡萄糖、氯化钠等十一、轮作的意义(不同年份终止不同的作物):①

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选择性吸收,轮作不会导致某一种或几种元素下降(俗称伤地),均衡利用土壤养分。②有利于防止病、虫、草。③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调节土壤肥力。十二、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也与磷脂分子有关。十三、渗透作用的实际应用:合理灌溉(利于根吸收水);合理施肥(防烧苗);糖渍盐渍;医用生理盐水。十四、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十五、质壁分离实验(液泡无色时可调暗视野亮度后观察)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从细胞角度分析:①动物细胞、死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干种子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②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活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2)从溶液角度分析①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透过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发生自动复原现象(只有用清水或低渗溶液处理,方可复原)②在一定浓度(溶质可透过膜)的溶液(如硝酸钾,甘油等)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③在高浓度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应用:(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是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滴加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对应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成熟植物细胞滴加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反之细胞液浓度越大。(4)鉴定不同种类的溶液。(如甘油和蔗糖溶液)十六、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运输是最重要的方式。十七、几种病(1)硅肺:硅尘(sio2)吸入肺部,吞噬细胞缺少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破坏了溶酶体膜,导致水解酶释放,破坏细胞,使肺功能损伤。(2)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基因突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直接原因:内部细胞膜上的氯离子载体蛋白异常。临床表现:汗液中的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粘液阻塞,细菌大量繁殖使肺功能受损,常幼年时死于肺部感染。(3)血友病的病因(伴X隐):凝血因子(凝血酶)缺乏,纤维蛋白原不能变为纤维蛋白(凝血异常)。(4)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杂合子)病情较轻。(5)苯丙酮尿症:基因突变患者的体内缺少一种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只能转化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积累过多对婴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易错点归纳(三)Ⅰ一、酶的发现历程:①1857年,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糖类变成酒精必须要有活酵母细胞参与②李比希糖类变成酒精必须要有酵母细胞死亡并释放某种物质③毕希纳从酵母细胞中提取出引起发酵的物质,并称为酿酶④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用丙酮作为溶剂)出脲酶,并证明脲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作用是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⑤切赫、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功能。二、细胞代谢:实质(细胞中进行的许多化学反应);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酶能催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水解。三、不同消化液的pH:唾液(6.2-7.4);胃液(0.9-1.5);小肠液(7.6)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唾液淀粉酶(7.0);胃蛋白酶(1.5);胰液、肠液酶(弱碱性)酶的保存:最适pH、低温(0℃-4℃)四、最有专一性和特异性的五类物质(1)酶: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2)载体:某些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协助,不同物质所需载体不同,载体的专一性是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基础。(3)激素:激素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其原因在于它的靶细胞膜或细胞内存在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4)tRNA:有62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5)抗体: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五、酶催化(1)实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注: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和方向,不催化不能进行的反应,反应前后酶的量和性质不变。(2)酶催化实验的注意点(三宜,四不宜)①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用淀粉酶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宜”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②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宜”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③在探究酶的适宜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氢酶作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H2O2)在常温常压时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④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时,“宜"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酶溶液的D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底物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六、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酶的促进剂和抑制剂、酶的浓度、底物浓度),不一定影响酶的活性七、ATP的结构特点: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生成ATP的供能特点:含量少、移动迅速、供能高效、合成分解快ATP的合成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TP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光能、化学能可用于ATP的合成,ATP释放的能量课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渗透能、机械能、电能等。八、荧光素的发光条件:ATP、荧光素酶、氧气,形成氧化荧光素且发光‖一、色素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只有特殊形态的叶绿素a可以转化光能,所以叶绿素被破坏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二、密闭环境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三、水的光解不需要酶的催化;NADPH和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且都储存能量四、植物氨基酸和有机酸是光合作用的间接产物五、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和酒精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数储存在ATP中。六、葡萄糖做底物时,呼吸熵RQ=1,酶/蛋白质做底物,RQ<1七、因为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作用下快速进行。八、细胞膜的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区域化、秩序化,酶催化的专一性使代谢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九、ATP与葡萄糖比较:ATP易合成易分解,含有活跃的活化能、供能高效,所以是直接能源。十、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也可以检测酒精的气味,测定温度(热能)的变化。十一、肌质体是肌肉细胞中变形的线粒体、形态改变,功能不变。Ⅲ一、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2870KJ的能量,1161KJ储存在ATP中;1mol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196.65KJ能量,61.08KJ储存在ATP中。二、类胡萝卜素不吸收黄光和红光,吸收少量绿光。三、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有差异。四、叶片的颜色来源于反射光的颜色。五、还原的能量来源于AT和NADPH,NADPH做还原剂。六、有氧呼吸三阶段:糖醇解(第一阶段),三羧酸循环(第二阶段),呼吸氧化链(第三阶段)。七、暗反应又称卡尔文循环,碳循环。八、一直光照和ATP会积累光,间隔光照有利于ATP和的充分利用。九、补光措施:补充红光和蓝紫光,且较高频率的光暗交替。十、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必需元素(N、Mg、Fe等)Ⅳ一、细胞体积并不是越小越好,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基本结构和物质所需空间决定。二、某些较大的原生动物有两个核,有利于控制细胞代谢。三、原生动物的伸缩泡有利于增大膜的表面积,利于物质交换。四、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有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后,细胞周期缩短。五、分裂间期有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分裂期无核DNA的复制和转录(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其中的DNA无法解旋),存在翻译过程。六、中心体的复制在间期,分向细胞两极在前期。七、染色单体的分开与纺锤体无关,移向细胞两极与纺锤丝有关。八、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胞板是细胞壁前体,可观察到。九、个体、器官大小与细胞数量有关,不是由细胞大小决定。十、细胞分化先出现化学成分(酶)的不同,再出现形态、结构、功能的不同。十一、原癌基因的功能: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的功能,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十二、自由基导致细胞衰老机制:攻击生物膜的磷脂,造成生物膜损伤;攻击DNA,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引起细胞衰老。十三、端粒:每条染色体都有的一段特殊的DNA序列,具有保护内侧正常基因DNA序列的作用,随DNA的复制而缩短,使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受损伤。十四、分化、分裂、衰老、凋亡对发育有利,癌变不利。十五、分化、分裂、衰老、凋亡、癌变都受基因控制,只有癌变的基因改变。十六、凋亡过剩:帕金森综合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十七、凋亡不足:肿瘤、自身免疫疾病。Ⅴ一、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二、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改变。衰老细胞的酶活性降低,并非都降低。三、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编程性结束生命的过程,不是极端物理化学因素导致。四、放疗会引起细胞坏死。五、细胞分化的意义: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形成特定的组织和器官,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六、细胞凋亡的意义: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七、癌变细胞核糖体数目多,合成异常蛋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细胞增殖所需蛋白。高考生物易错点归纳(四)一1.以DNA为模板转录时需DNA依赖型RNA聚合酶,RNA复制需RNA依赖型RNA聚合酶。2.DNA连接酶只催化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磷酸二酯键形成。3.基因工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常做标记基因。4.受体细胞表达抗性基因,可能是导入了重组质粒,也可能只导入了运载体。5.原核细胞做受体细胞,常用Cacl2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细胞。6.基因诊断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7.基因诊疗的原理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正常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其功能。8.DNA分子复制子链的延伸是从向延伸的。(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链,只能从端开始延伸DNA链)9.引物数=新增单链数10.PCR技术可在cRNA分子中专一性扩增出(S蛋白基因),其原因是引物是根据S蛋白基因的一段已知序列合成的。11.在总cDNA中,PCR技术可准确扩增出(TMS5)基因原因是:加入的特定引物能与总cDNA中基因特异性结合。12.蛋白质工程的实质: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改造蛋白质。13.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生的变异都可以遗传。14.重组大肠杆菌的成功标志着基因工程的问世。15.基因工程三个理论基础:①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②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③遗传密码的破译。七个技术基础:①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②工具酶的发现;③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明;④DNA体外重组的实现;⑤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⑥第一例转基因动物问世;⑦PCR技术的发明16.限制酶识别序列的数目不确定,但每种限制酶具有专一性。17、DNA连接酶对粘性末端碱基序列无要求。18、CRISPR/Cas9系统广泛存在与细菌等原核生物中的生理意义是:防止外源基因插入和表达,保证原核生物自身安全和遗传稳定。19、比较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理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细胞的全能性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根、芽或胚状体—发育—植物体植物细胞去壁——原生质体A/B人工诱导——融合的原生质体AB—再生壁—杂种细胞AB—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杂种植株选材选取根尖、茎尖、形成层部位最容易诱导脱分化。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技术操作脱分化、再分化等除脱分化再分化外,还要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用一定的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关系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植物体细胞杂交所用的技术更复杂。20、归纳概括植物体细胞杂交与植物有性杂交中遗传物质的变化。若一植物细胞(甲)含有2x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bb;另一植物细胞(乙)含有2y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ccDd。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有性杂交(1)

染色体组数=两种植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之和。(2)

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3)

甲、乙经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新植株为异源四倍体,其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x+2y条,4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bbccDd。由此得知,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染色体数、基因型和染色体组,都采用直接相加的方法。有性杂交的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为x+y,基因型为AbcD或abcD或Abcd或abcd,即先减半再相加。21、植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培养基类型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成分水、矿质元素、维生素、蔗糖、氨基酸、琼脂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促生长因子、动物血清等取材植物幼嫩部位或花药等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过程外植体(离体根、茎、叶等),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试管幼苗,移植获得植株。或者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培养成植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组织或器官,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取细胞在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原代培养获得细胞株,传代培养获得细胞系。(细胞系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结果产生新的组织或植株个体,可以体现全能性产生新的细胞系或者细胞株,不形成个体,不体现全能性。应用(1)

植物快速繁殖(2)

脱毒植株的培育(3)

人工种子(4)

生产药物、杀虫剂等(5)

转基因植物的培育(6)

单倍体育种(7)

突变体的利用(1)

蛋白质生物制品的生产(2)

皮肤移植材料的培育(3)

检测有毒物质(4)

生理、病理、药理学研究(5)

转基因的受体细胞2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增殖融合前的处理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如单克隆抗体制备时需要使用特定抗原处理正常小鼠。促融物理法:离心、震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物理法:离心、震动、电激化学法:聚乙二醇诱导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诱导过程植物细胞去壁——原生质体A/B人工诱导——融合的原生质体AB—再生壁—杂种细胞AB—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杂种植株以单克隆抗体制备为例:向小鼠注射特定抗原,取该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为杂交瘤细胞,后进行细胞培养,筛选所需细胞进行体外或体内培养。相同点(1)

两技术手段培养过程中都进行有丝分裂,都是无性繁殖,都可称为克隆,都不涉及减数分裂。(2)

均为无菌操作,都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23.杂种细胞的类型细胞融合成功后,培养基中共有5种细胞类型(A、B、AA、BB、AB),其中融合细胞(只考虑两两融合)类型有三种(AA、BB、AB),符合要求的是AB,因此要对融合细胞进行筛选。二1.基因工程载体的条件和意义:①具有一个或多个酶切位点,利于目的基因的插入。②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存在,利于目的基因的稳定存在并复制。(复制原点)③具有标记基因,鉴定并选择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④对宿主细胞无害,利于目的基因的表达。2.使用两种酶切目的基因和载体:防止目的基因和载体自身环化,防止随意连接和反向连接。3.限制酶的选择:①目的基因两侧有酶切位点②不破坏目的基因,至少保留一个标记基因4.cDNA文库不含启动子、终止子、内含子5.真核细胞基因组文库在细菌体内可以转录,但翻译异常。cDNA中基因可以转录和翻译,但不能对多肽进行加工。6.基因探针: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用放射性元素标记。7.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可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维持稳定和表达。8.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目的:①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②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9.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10.感受态细胞,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状态。11.引物的作用:定位目的基因,与模板链结合,并为子链的延伸提供起点。设计引物的依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12.基因组文库的构建:某种生物的全部DNA——许多DNA片段——分别于载体连接——导入受体菌群培养。三1.Bt毒蛋白指在昆虫肠道碱性环境中被酶催化分解为多肽才具有毒性,对人体无害。2.富含赖氨酸玉米的培育:①将含赖氨酸较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再植物组织培养。②改变赖氨酸酶合成途径中某个关键酶的活性,提高赖氨酸含量。3.乳腺生物反应器:①目的基因——药用蛋白基因;②启动子——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③受体——受精卵④优点:产量高,易提取,成本低,质量好。4.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供体,避免免疫排斥的处理:①器官供体基因组导入某种目的基因(调节因子),以抑制抗原决定基因的表达②除去抗原决定基因,再结合克隆技术。5.基因芯片诊断疾病:①方法:DNA分子杂交法②原理:碱基互补配对③优点:快速、高效、自动化6.基因治疗的基因:正常/反义/自杀基因7.基因芯片的组成:特定的DNA片段(基因探针),固定在硅片、玻片上。四8.蛋白质工程①实质:改造基因结构②方法:基因修饰、基因合成③直接操作对象:基因结构9.PCR技术扩增DNA的条件:DNA模板、引物、Taq酶、四种脱氧核苷酸、缓冲液。10.转基因安全性原因:①对基因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调控了解有限。②外源基因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位置是随机的。③目的基因是异种生物基因。1.植物组织培养:①培养基:有机营养、无机营养、激素、琼脂等②核心技术:脱分化、再分化③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④培养对象: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⑤条件:无菌、营养、激素、适宜的外界条件(脱分化避光,再分化光照)2.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型排列,疏松的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3.再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无菌操作的目的:防止杂菌竞争营养,产生代谢废物。5.影响再分化的因素:①外植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