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文章针对高校元明清文学史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现状,提出应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建议教师提前布置阅读让学生充分熟悉作品,并采取分文体讲授来节省课时、增加诗文史分量,同时,将文献基础作为先行知识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点、提升研究能力和增加兴趣,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模式的目标。关键词:元明清文学;课时;作品;文体;文献“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一般开设两学年,四学期依次讲授“先秦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古代文学4”(以下简称“元明清文学史”课程)展开论述。由于课时压缩,课时基数较大的古代文学四学期的课时均有减少,被削减的总课时在所有专业课中也相对较多。有学者统计了国内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共31所高校的古代文学课时,如果不计其中另开作品选读课作为配合的5所高校,其余只开文学史课的26所平均课时约为235学时,其中最多的陕西师范大学357学时,最少的云南师范大学138学时[1]。考虑到宋以前文学的历史定位和重点难点数量,元明清文学约占全部古代文学课时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即不到60学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演进,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有读写能力参与文学活动的人数大大增加,出版业又一次跨越式发展,城市文娱生活进一步繁荣,在以上诸多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元明清文学作家作品总量和保存至今的资料均有大幅增加。这一时期占据文学主体地位的诗文数量是唐宋时期的十余倍;现代受到高度评价和重视的戏曲、白话小说则由此步入快速发展;收录这些作品的各类别集、总集,以及有助于研究的经史子部书籍,更是浩如烟海。这笔文化遗产如此丰厚,却只能用不到60学时讲授,因此,当前“元明清文学史”课程主要的教学压力是由于课时少。这也是无论什么层次的高校、什么类型的专业都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现行的2017年版教学大纲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总学时为176,其中“元明清文学史”课程为40学时,知识体量和课时的矛盾较突出。本文以此为分析样本,结合笔者讲授元明清文学的实践和反思,对这门传统课程的教学作三方面的探索。一、课前布置作品阅读有学者认为古代文学应该被还原成一门文学课,呼吁“不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主张重开古诗文习作,学文学史是为了提升旧体诗文创作能力[1]。尽管此类建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还有待论证,但研究文学史必须建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是毋庸置疑的。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课时压力使得课上作品带读一再压缩;另一方面,当前部分本科生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低于教师期望和课程需求。2000年教育部修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首次制定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其中古代作品仅《论语》和四大名著,然而笔者对我校本专业2016—2021级1000多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已通读四大名著的学生仅占不到5%,一部都未读过的学生将近半数。据此可知,多数本科生入学时的古代文学阅读量,仅限于中小学语文课上学过的古代作品,因而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只能边讲文学史边带读作品。这在讲授宋以前文学时还可兼顾,但在讲授元明清文学,特别是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戏曲和小说时,边讲边读的教学模式就更显吃力。一是此类作品篇幅长,即使另开作品选读课也难以像诗文那样课上带读;二是带读并非必须,戏曲、小说多为白话,其中名著还有精善的注本,学生能够依注自读;三是最关键的,课时不够,所以读作品最好放在课前。本文将之称为导读,提前布置并以作业或考试验收效果的阅读方式。一般在开课学期之前的假期,教师将电子版必读名著发给学生,或布置相关作业,例如找出《金瓶梅》《红楼梦》中描写唱戏、说书的场景,作为下学期学习戏曲、小说史的参考资料。由于戏曲、小说难以像诗文那样填空或默写,也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考核方式,所以可以和學生约定期末考试用几道小题考查作品细节。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考查《红楼梦》细节的试卷曾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其背离教学目标,殊不知考查细节只是手段,考查学生对原著的熟悉程度才是目的。但必须承认的是,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都不如通过课堂讲授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更为理想。但通过讲授吸引学生主动阅读一来会使阅读后置,对教学的帮助不甚明显;二来需要一个过程,在课时压力下,考试约束、分数激励虽是教师的不得已,起效却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戏曲阅读。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剧本固然要读,但先看表演再读剧本的效果更好。戏曲中真正好的作品都不是案头剧,如果看戏都觉得没意思,那读剧本只会更无聊。教师先布置学生从明清戏曲看起,可以不看全本,而是从《游园》《弹词》等经典折子戏开始,感受戏曲作为综合艺术的美。再阅读《牡丹亭》《长生殿》的剧本,主要了解其体式,曲文深奥处可查对注释。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就能初具想象古代戏曲剧本在舞台上呈现的能力。先用明清戏曲培养出这种还原能力,再读早已绝迹舞台、不知如何演绎的宋元剧本,脑海中也能还原一些舞台场面。而观看从宋元名剧移植的现存剧目,同样有助于宋元戏曲教学。例如很多学生难以想象元杂剧如何只能由一人主唱,进而对“旦本”“末本”等概念理解困难,但改编自元杂剧《窦娥冤》的京戏《六月雪》,不仅至今盛演不衰,且仍然保留原作“旦本”的表演特点,只要看看这出戏,“旦本”这个概念就很好理解。二、课上区分文体讲授为了统一体例,除了特殊的分体文学史,古代文学史一般都按朝代编写,60年代以来的四五部统编教材莫不如此。目前采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教材,将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学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八编。这种纵向结构直接用于教学是否合适,与之相比横向的分文体讲授有何优劣得失,早已引起部分学者的思索。陈志扬《元明清文学史教学的思考与探索》、冷卫国《元明清文学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对此探讨得最为深入[2-3]。这两篇文章不约而同地认为:戏曲、小说大发展的元明清文学不宜像以诗文为主的宋以前的文学那样按朝代讲,分文体讲效果更好。笔者考研时为了复习方便也曾将按朝代讲授的古代文学课堂笔记分诗文、戏曲、小说三体加以整理,于是任课以后有意识地在不同教学班试验按朝代和分文体两种讲授办法,最突出的体会是:由于戏曲、小说两种文体从元明清文学才开始集中讲解,缺乏诗文那样从学习先秦文学开始的逐渐累积过程,多数学生感到有难度,所以每当涉及跨朝代问题,诸如宋元明清剧本体式的发展、宋元戏曲与明清戏曲的异同、明代成书的白话小说与清人白话小说的异同等,按朝代讲授总要先稍作复习。而分文体讲授则无需复习环节,且暗合中国雅俗文学差异巨大的产生、发展理路,教学进行得更为顺畅,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也比较清晰连贯。分文体讲授不仅教学效果好,还能节省课时,因此本专业自2017级至今,元明清文学课重组教材结构,分元明清诗文、古代戏曲、明清小说三编讲授。分文体讲授元明清文学的优点,上引陈文论之甚详,本文仅补充一“小”一“大”两点:上述可以节省课时为“小”,下面要谈的有助于提升元明清诗文史的分量为“大”。长久以来,元明清诗文的价值始终饱受质疑,这和对戏曲、小说的重视一体两面,比较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几部统编教材,21世纪的马工程教材虽提升了元明清诗文在三编中的分量,但相较于戏曲、小说则较少。可如果把古代文学视作历史学科,则会发现中国古代多是诗文在被意识到的文学中心严肃地表达思想,且兼具戏曲、小说欠缺的文献价值。由此陈文主张:“我们还有必要让学生明白文学史教材、教师讲述与文学史原生态的区别。”所谓“原生态”,就是“戏曲、小说的蓬勃发展尚未能彻底动摇颠覆诗文的主流地位”“在元明清时代处于边缘地位”[2]。本文建议通过分文体讲授,使得诗文在元明清文学中占有三分之一课时,同戏曲、小说两种文体等量齐观,除了赞同陈文据实以告的思路,还有一个很现实的考量:元明清诗文无论和前代诗文还是和同时的戏曲、小说相比,都更适合作为本科生的论文选题。因为宋以前诗文和元明清戏曲、小说能说清的问题多数已被说清,说不清的问题也很难有所创获,尤其是戏曲、小说,可能有些问题本身无解。而元明清诗文还有一些体量大小适中、材料相对便于搜集的选题,且覆盖面很广,还有可能和学生家乡文化相关。相比戏曲、小说,元明清诗文就仿佛一片适合开辟为训练场的园地,吴承学《明清诗文研究七十年》指出,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一批学者不少在此选题练笔开启学术生涯,进入21世纪这已经成为学科内最突出的学术增长点之一[4]。分文体讲授元明清文学,适当增加诗文史课时,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更清晰连贯、也更贴近文学史实际的知识框架,再从文献入手训练学术基础能力,这对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研究甚至转向宋以前的诗文或戏曲、小说的学习、研究都有益处。三、内容注重文献基础应对课时压力,教师首先想到的策略一般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对课时削减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剪裁取舍,优先讲授先行知识和重点知识,并以此为出发点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具体到元明清文学,尤其是戏曲、小说,笔者结合自身研习、教学的心得,认为文献基础既是先行知识,又是重点知识,即通过版本的鉴别和研究,揭示戏曲、小说特殊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过程。如上所述,1949年以后高校和中小学均使用统编教材,其中古代文学史几乎都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将戏曲、小说作为元明清真正的文学,进而深入分析其中名著的思想和艺术。以统编教材中《水浒传》一章为例,20世纪60年代游国恩主编本、90年代袁行霈主编本和21世纪马工程本都分四节:一是成书,二是主旨内容,三是艺术特色,四是影响。第一节文献知识本来就编写得较为简要,很多教师在讲授时,由于课时有限只能主要讲解第二、三节。受此影响,有些本科生只要写小说、戏曲类选题,就是分析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并且不辨版本,如以《水浒传》为例论证明代社会历史,以《元曲选》为例论证元代戏曲风尚,这都是文献基础不扎实所致。所以,需要教师在本科教学中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治学途径,即充分掌握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辨析,通过考究版本说明问题。由此方能建立符合实际的文学史观:古人轻视俗文学,导致相关文献稀缺,所以很多问题必须通过文物,即古籍本身来研究;通过鉴定版本年代和梳理版本源流,学者发现白话小说和戏曲才是“同生共长,彼此依托”的孪生关系,这两种文体的早期作品都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有多本并传的特点,也具备考究版本的可能。教师将以上这些作为先行知识,讲完再讲思想、艺术,学生就比较好理解。思想、艺术特色多源于其生成机制和发展过程,想要进一步挖掘仍须从文献入手。或许这些相对枯燥,但专业课毕竟不同于公共课或讲座,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兴趣或科普。因此笔者讲授戏曲、小说常用一半课时介绍文献知识,而将艺术问题,例如人物塑造的进程、描写技巧的提升,用专题的形式勾连几部名著,通过比较说明问题,思想问题则糅合进艺术,这也符合世代累积、集体创作的属性,同时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至于詩文史的先行知识,当然还是简要勾勒其发展过程,这也是原有的教学内容。但如果分文体讲授,由戏曲、小说史调剂给诗文史一些课时,笔者认为也应该用来讲解文献知识,介绍诗文要籍。蒋寅在《学术目标的设定和转移》中感叹:“在清代,只要肯去翻书,肯思考,几乎没有弄不明白的问题(也许只有《红楼梦》是个例外)。”[5]既然鼓励学生在元明清诗文中选题练笔,而这一时期的文献还有许多未经整理,那么教学生“翻书”就尤其重要而且必要。以明代诗文为例,笔者用带读《明史·文苑传》的办法梳理其发展过程,具体到复古与反复古等重要问题则联系《四库全书总目》《列朝诗集小传》等基本文献的相关表述,并适当介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明别集版本志》等工具书和四库系列、方志集成等大型文献,使学生了解这些要籍的体例、特点和使用方法,启发他们在“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自行查阅文献、分析文本、提炼观点,并尝试解决问题。就毕业论文抽检来看,该讲授方法在规范学生学术写作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四、结语面对客观存在的课时压缩的现状,“元明清文学史”课程教学必须对丰富的教材内容有所选择。优先引导学生熟悉作品、掌握文献知识,并尝试通过分文体讲授,训练学生从诗文入手,培养研究的能力和兴趣。这虽是课时压力下的权宜之计,但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按照这个思路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反复改进,那也会让古代文学这门传统课程衍生出新的一面或更丰富的功能,甚至可能对古代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建筑施工期间质量检测合同3篇
- 2024绿化工程合同范本
- 2024装饰工程转让合同范本
- 2024年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课程开发及培训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建筑材料供应合同范本框架协议
- 2024年度房产抵押贷款担保合同9篇
- 2024年度健身会员卡服务协议版B版
- 中国计量大学《基础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个体餐饮承包合同市场营销策略2篇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首饰展示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异地就医备案个人承诺书
- 防开裂、防渗漏专项施工方案
- 瓦斯抽放工比武具体实施方案
- (完整PPT)干眼的诊治课件
- 《小企鹅逛百货商店》原版有声动态PPT课件
- 冷却塔使用说明书
- 消防系统维修保养及设施检测技术方案
- 小学生体育锻炼打卡表(打印版)
- 那些伴我成长动画片6.2
- 室外消防及给水管道施工方案
- 最新肿瘤科-胃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