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学生则是这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深刻理解其内涵,破解其教育教学困境并激发学生的生态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育教学要着重从深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生态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理解超越资本逻辑重构经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纬度进行生态治理,通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人民性启发学生生态担当四个层面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行讲述。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政课教育教学;生态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深刻理解“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学生则是这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历史性,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历史上,人类在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阶段,由于落后的生产力和较为简单的社会交往并不会对自然界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进入工业文明后,大机器的广泛应用和对自然界的快速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出现。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反思式发展的结果,是对工业文明的深化和超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要从历史的发展中吸取教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以曾经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以及小亚细亚为得到耕地而毁灭森林导致土地荒漠化作为例证,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改革开放后我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党和国家长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任务和突出问题予以系统考量和把握,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现实性,是现实社会生活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性上来看,首先,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我国资源保障能力较弱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然而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并不能满足需要,要破解这一短板,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其次,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是破解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制约。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制约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需要通过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破解这一短板问题。最后,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我国生态系统依然脆弱对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制约,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生态退化比较严重,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短板,亟需加快恢复和重构生态功能予以破解。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人民性,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亦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是人民所需、人民所盼。人来自自然,也依赖于自然,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因此人民的美好生活天然地包含着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所以,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吃穿住行更放心、更称心、更安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一地的生态问题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的影响,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峻状况威胁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当代世界生态环境风险凸显,需要国际社会共同担当和应对。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治理,不仅能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展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担当和影响力,而且可化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给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带来的风险。总之,基于生态文明的历史性、现实性、人民性以及全球性,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的背景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具有现实必要性,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建设美丽中国、清洁美丽的世界起着关键作用。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成效却差强人意,存在教师讲不深、讲不透,学生不爱听、不愿听的现实困境。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教育从小就开始进行,但多流于表面,并未成体系深入接受教育,部分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认识只停留在生活常识水平,学习积极性较低,忽视了自身的能动性与自主性。而生态文明观所涵盖的层面在不断地延伸和拓展,涉及生产、生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众多领域。这就要求思政课教育教学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深度与现实广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属性,对教师的专业、理论、认知等都有较高要求。而当前,思政课教学普遍存在教学课时量大、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非常繁重等问题,一方面导致生态文明教育在课程中所占比例较低;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学科壁垒及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对于生态文明的教学缺乏专业性、全面性、系统性,较难达成预期效果。从教育教学的内容上来看,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教育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特别是对理论性的讲述要既讲政理、讲学理、讲道理,还要讲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和魂”的存在着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悠久的文明蕴涵丰富的生态智慧,要在思政课上讲深讲透讲活,比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古代思想所蕴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还要回应好学生的现实关切,比如垃圾分类、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克服此类困境可以通过课内课外两种渠道进行探索。课内的生态文明教学可与时事热点、学生身边典型案例以及教师的亲身实践相结合,拉近理论与学生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课外的生态文明教学可以通过课程实践作业、分组实地探访、网络媒体宣传等方式,丰富教育的有机组成,达到综合生态育人的功效。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要点基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困境,为了加强理论深度以及更好激发学生生态意识、生态担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要着重讲清楚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治理的维度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人民性等四个方面。(一)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重大意义的理解与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既重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又注重人与自然历史性的和解。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他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3]。同时强调人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4]。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是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连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5]。也就是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当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大自然也会给予我们慷慨的回报,当人类不顾一切征服自然,那得到的也將是无情的报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革命前,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是敬畏、顺应、利用。而在工业社会,人类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利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竞争、扩张的加剧,逐渐演变成了对自然界的征服和掠夺,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自然界的破坏以至恶化。在工业革命之前,也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但一般都在大自然自我净化的承受范围之内,18世纪末兴起的工业革命,人们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逐渐引发了全球性危机,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世界八大公害的发生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一味地追逐利益而去征服自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而人类也因此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人类的生存生活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建设生态文明,要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要达成和解。也就是说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主动保护自然,这是我们发展的大前提。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对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是对“唯GDP论”的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先污染、后治理”老路扬弃的基础上,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因为只有生态文明才能使人类文明得以发展,才能使人本身得以真正发展。(二)重点理解超越资本逻辑重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相矛盾的重要关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新确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理念体现了对资本逻辑的显著超越和根本性扬弃。在追寻生态危机的根源时,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逻辑。因为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资本扩张范围的全球化、形态的多样化及作用程度的加深化,强势打破了自然的‘自我限定性’和整体生态的‘均衡性’。在资本逐利逻辑的操纵下,技术理性与生态理性日益疏离,呈现出‘进步的非对称性’”[3],在追逐利润过程中对于自然的攫取是无限的,对自然的破坏是无止境的,因此,资本与生态是一对天然对立的矛盾。马克思也曾这样贴切地形容资本,“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4]。现代性资本借助人类进行无限扩张的欲望,通过现代性的技术理性直接而又盲目地促使生态危机在当前社会肆意蔓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超越了资本逻辑、超越资本与生态这一看似天然对立的矛盾,给出了一条解决生态与发展矛盾问题的出路。“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使资本逻辑服从生态逻辑,按照生态逻辑的要求来建立产业的空间布局,按照生态周期来确定资本运转周期,以重新恢复生态系统的逻辑。要彻底实现这一目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的”[5]。这一思想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够真正落实。因为这涉及到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比如,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沿江省市推进生态环境整治,虽然在实施初期确实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反而在全面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同时,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类只有真正地把自身融入自然发展的脉络,在追求经济开发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人类的文明才能走向成熟。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抓,是当今中国经济从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续生存的重要保障。(三)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纬度进行生态治理生态危机是从资源开发利用到环境破坏再到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成,在危机爆发之前往往不易被察觉,在追求利益发展的惯性之下不会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危机一旦形成,危机的治理则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恢复。即环境本身的滞后性决定了生态危机的出现会落后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而生态危机的治愈也会滞后于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和治理,如此会形成一个不对称的时间上的相对错移。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维度。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维度要求我们要时时刻刻遵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用高标准、严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要有节约意识、保护优先意识、源头防治意识。除了时间跨度大这一特性之外,生态问题的空间跨度更是十分广泛,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个地区造成的生态破坏就能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威胁,而生态危机的治理只靠某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是不行的,必须靠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气候变化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关乎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美丽世界的建设离不开全世界的共同努力已成為人们共识。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我国的生态文明实践已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和认可,“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已被纳入联合国文件。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启绿色发展之路。(四)通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人民性启发学生生态担当“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资本对于人的异化所导致的生态危机归根结底依然是人的本质没有得以复归,人丧失了对自身的真正掌握,以对物质的无限追求与依赖代替了人之自身的全面发展。生态危机表面上看是人对自然界的破坏,实则表现出人对自然界的依赖,也就是说生态危机是人类处于“人对物的依赖阶段”的第二种社会形态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本在这一阶段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人对物的过度依赖便表现为人对资本的过度依赖,使人在对物的极度追求当中体现出了盲目性与无限性,人性被资本性或者说物质性所替代,从而导致了人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全面异化,人与自然界和生态环境形成了掠夺与被掠夺的矛盾对立关系。因此,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在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对物质世界(主要表现在资本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度依赖和片面追求,丧失了人要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的本质追求而导致的人的异化,这种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作为社会现象自私有制开始便同阶级一起产生,只不过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之下而被无限的扩大。在异化的社会关系当中,人类的能动性丧失了,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了异己的力量,奴役压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英语作文炼句)第31篇译文老师笔记
- 开题报告:制度育德的现实考量与实践路径研究
- 开题报告: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实现精准测评教学的研究
- 开题报告:以促进青少年道德判断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
- 《全过程质量管理》课件
- 开题报告: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开题报告:新时代初中生阅读素养发展指数建构与应用研究
- 《激光对刀仪说明书》课件
- 2024年度辣椒种植技术培训与采购合同3篇
- 基于2024年度的云计算服务合作协议2篇
- 考研英语二核心词汇整理
- 文物保护学概论课件ppt 第一章 文物与文物学
- JJF 1918-2021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校准规范
- 研究方向证明
- GB/T 10067.1-2019电热和电磁处理装置基本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用部分
- 2021年新高考1卷英语试题讲评【知识建构+拓展延伸】课件
-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课件)
- 金沙遗址博物馆课件
- 四年级上数学培优试卷
- 殡葬公司创业商业计划书策划方案精编版课件
- 《微电子器件原理》配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