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评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评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评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评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江苏专版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评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测评(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江苏盐城期末]两次鸦片斗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改变,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面临着困难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B.传统朝贡体系受到冲击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 D.仍旧在亚洲地区处于支配地位2.[2024江苏苏州开学]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斗争定性为“地方性事务”。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这说明清政府()A.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 B.缺乏国家主权意识C.客观看待斗争影响 D.未能弄清斗争性质3.[2024江苏泰州检测]1890年,中英《烟台续约》辟重庆为商埠,并准英国人在宜昌、重庆之间往来贸易,长江主流的航权至此全部丢失。那么,近代中国内河航行主权丢失始于()A.第一次鸦片斗争 B.其次次鸦片斗争 C.中法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4.[2024江苏南京开学]鸦片斗争爆发后,部分清朝士大夫热衷于探讨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并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其中徐继畬所著的《瀛寰志略》甚至依据西方的地图介绍地球概况和各大洲的地理及历史。据此可知,当时()A.西学东渐顺应维新运动 B.华夷观念受到肯定冲击C.西方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中西思想深化交融发展5.[2024江苏南京联考]下表为近代一次斗争失利后,社会上出现的部分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时人()言论一“俄约甫定则议琉球,琉球未归则议越南……欲长治久安,非出于一战不行。”不能获胜,战也有益:“知我创痛之所在,则上下卧薪尝胆,易辙改弦,或犹未晚耳。”言论二“方今发捻交……中国实自顾不暇,苟可与洋人相安无事,不宜轻开隙。”“战守无具,不能不以和,允为御侮长策。”A.思索国家将来道路的走向 B.民族觉醒意识的高涨C.都能正确相识斗争的本质 D.认同洋务运动的举措6.[2024江苏徐州期末]1881年,清朝驻外公使曾纪泽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并“争论良久”。他认为:“诚能深通商务之利弊,酌量公法之平颇,则条约之不善,正赖此修改之文,得以挽回于异日,夫固非彼族所得专其利也。”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意识到启迪民智的重要C.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D.国家主权意识有所增加7.[2024江苏模拟]太平天国起义后,李鸿章相识到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清政府需“借洋兵助剿”。此后,他先于政令袭用西法,与太平军竞相借用西法以抗衡。这侧重说明白()A.李鸿章领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晚清权力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太平军 D.太平天国激发中国走向近代化8.[2024江苏南通检测]1854年,东王杨秀清在《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责问五十条诰谕》中指出:“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这里指鸦片)为禁。”这表明太平天国()A.意图获得英美等国支持 B.已具备现代外交理念C.对外贸易实行开放看法 D.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9.[2024江苏南通期中]1878年,上海织布局筹建期间,总办彭汝宗在招股、购置机器、建厂等方面购置机器800部,结果这些机器都不能运转。就此郑观应向李鸿章提出:“或独断而不相谋,或会商而不见纳。”这反映出洋务企业()A.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迫切性 B.严峻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管理效益低下导致奢侈惊人 D.难以摆脱封建官场作风的影响10.[2024江苏联考]太平军二破江北和江南大营之后,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江浙皖赣四省军务,李鸿章、左宗棠、李续宜、沈葆桢分任四省巡抚。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A.刺激满汉冲突公开 B.萌发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C.引发统治权力再安排 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1.[2024江苏宿迁期末]“曾国藩对洪秀全实行大包围的战略,同时,英、美、法三国也给了曾、李、左不少的帮助。同治三年,湘军在曾国藩领导之下打进南京……太平天国就此亡了。”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缘由是()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B.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讧C.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D.农夫阶级自身的局限性12.[2024江苏徐州期末]张之洞在1898年5月发表的《劝学篇》中将“中国史事、本朝政论”称为“中学经济”,将“西方各国政治、兵制、学校、财赋、商务”统称“西学经济”,明确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旨在()A.强化清朝传统制度 B.减轻洋务运动推广阻力C.抵制百日维新推行 D.扩大对西学经济的学习13.[2024江苏南通统考]1894年9月1日,日本《时事新闻》报道:“清国官兵上下皆狎妓,战端一开必定望风而逃。清国无男子,众人皆女流。因此日本必胜。”该报道()A.忽视北洋水师官兵的爱国行为 B.反映出清军的军事素养有待提高C.强调日军在军事上占支配地位 D.客观描述了晚清政府的腐朽统治14.[2024江苏镇江开学]下图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反映的历史事务应当发生在()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15.[2024江苏南通期末]1900年6月26日,《东南爱护约款》拟定并由盛宣怀致电苏、赣、皖、鄂等各督抚。东南互保章程虽然因各帝国主义之间的冲突而未正式签字,但具体条款付诸实施。这表明()A.地方分裂割据加剧 B.清朝中心集权起先面临危机C.清政府中心权威的式微 D.列强瓜分狂潮得以短暂中止16.[2024江苏南京期末]“彼开口便曰‘爱国’,试问其所爱之国为大清国乎,抑中华国乎?若所爱之国为大清国,则不当有‘今则驱除异族谓之光复’之一语自其口出。若彼所爱之国为中华国,则不当以保皇为爱国之政策……非爱国也,实害国也。”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见是()A.反对君主立宪政体 B.主见改良现有政治C.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D.中体西用的新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4江苏苏州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第一次鸦片斗争之后,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多次痛哭英夷“性同犬羊”。……然而其次次鸦片斗争后,他由于阅历和视察,却颇知西人有“素重信义”的一面……《天津条约》做了明白规定,“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运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咸丰十年,设抚夷局于嘉兴寺。……局设未久,即改称总理衙门。名称的变换,反映了“天朝上国”观念受到打击而动摇的事实。——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854年和1856年,英法援引中美《望厦条约》,并以片面最惠国待遇为依据,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均被清王朝以“万年和约”不得更改为由拒绝。……面对教堂以《中法北京条约》第6款“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立自便”为护符,随意侵占土地、私购民房的不法行为,张之洞以《万国公法》和1886年美国议院所刊《各国交涉政书》为依据,予以驳斥。——摘编自王姗萍《张之洞与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其次次鸦片斗争后中国社会的改变。(6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其次次鸦片斗争后中国社会改变的相识。(6分)18.[2024江苏涟水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有学者认为,探讨帝国的衰落,往往有不同的途径。假如把道义颓废、政治腐败作为帝国灭亡的缘由,是道德史观;把阶级斗争激化、统治阶级应对错误看成帝国灭亡的缘由,是阶级史观或革命史观;若将经济萧条、人民穷困作为帝国衰落的缘由,是经济史观。当然,说到18世纪的帝国衰落,还有一种是归咎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这是现代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史观。不过,我们探讨全球史背景下的18世纪中国的衰落,其实,可能须要更困难的历史背景分析。——摘编自葛兆光《“漫长的十八世纪”与“盛世背后的危机”》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具体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随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19.[2024江苏盐城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材料二洋务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任职状况表代表奕䜣(满)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张之洞左宗棠职务领班总理衙门大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南洋大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闽浙总督陕甘总督(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曾国藩提出该奏折的背景,并说明其目的。(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并分析指出这些特点的影响。(6分)20.[2024江苏淮安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借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三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损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需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不同等条约原文(1)指出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近代哪些不同等条约。(3分)(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的改变,并分析材料二、三反映的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6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举例说明1840—1900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究。(3分)第五单元测评1.B2.B3.B4.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斗争后,部分清朝士大夫热衷于探讨世界及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具体介绍西方状况,反映了华夷观念受到肯定冲击,故B项正确;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七八十年头,与材料不符,解除A项;鸦片斗争后,仅仅是一小部分学问分子探讨西方,没有引起广泛共鸣,不能说明西方思想“广泛传播”,解除C项;“深化交融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仅是部分学问分子介绍西方,解除D项。5.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些言论出现于其次次鸦片斗争之后,两个言论主要是“战”与“和”的争论,实质就是要不要抗拒西方侵略,进而成为关系到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觉醒意识的高涨,解除B项;材料言论并未正确相识到列强发动斗争的实质,解除C项;材料未提及对洋务运动的认同问题,解除D项。6.D[解析]依据材料“谈商改条约之事”“争论良久”“诚能深通商务之利弊,酌量公法之平颇,则条约之不善,正赖此修改之文,得以挽回于异日,夫固非彼族所得专其利也”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时部分中国人由固守条约到主动修约,由坚持“天朝上国”观念到利用国际公法维护利权,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国家主权意识有所增加,故D项正确。7.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清政府地方实力派和中心官员也相识到了要学习西方技术,后来开展了洋务运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领先”,在李鸿章之前,已经有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解除A项;B项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但是与设问不符,材料侧重反映了太平天国激发中国走向近代化,解除;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太平军,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缘由之一,与材料无关,解除C项。8.C[解析]依据材料“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这里指鸦片)为禁”可知,杨秀清认为,不只是与英国通商,万国皆可通商,但是害人之物鸦片不在贸易范围,说明天平天国对外贸易实行开放看法,故C项正确;“意图获得英美等国支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A项;“已具备现代外交理念”说法过于肯定,解除B项;“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D项。9.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或独断而不相谋,或会商而不见纳”可见彭汝宗在决策时不与人商议,不接受别人看法,有独断色调,说明洋务企业在经营时有肯定的封建性特征,难以摆脱封建官场作风的影响,故D项正确。10.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太平军二破江北和江南大营之后,汉族地主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李续宜、沈葆桢等成为封疆大吏,这反映了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心权力下移,引发统治权力再安排,故C项正确;清朝满汉冲突始终存在,不能说太平天国刺激满汉冲突公开,解除A项;萌发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是在鸦片斗争前后,解除B项;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是随着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而加深的,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解除D项。11.A12.A[解析]依据材料“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结合洋务运动的学问可知,该思想是想通过学习西方的器物,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并不触动本土的封建制度,故A项正确;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是为了减轻阻力,解除B项;百日维新的时间是1898年6月到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项;扩大对西学经济的学习,是维护统治的手段,解除D项。13.A[解析]依据材料“清国官兵上下皆狎妓”“清国无男子,众人皆女流”可知,日本报纸在甲午中日斗争开战后鼓吹日本的强大,而忽视北洋水师中爱国官兵的爱国行为,故A项正确;该报道是一种污蔑,无法体现清军的军事素养,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日本军事实力的信息,解除C项;材料虽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有关,但该报道不能照实反映,解除D项。14.C15.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东南互保章程指清末八国联军侵华时,东南各行省督抚不理睬慈禧太后吩咐,不与列强宣战,避开与整个清帝国一起陷入斗争局面。慈禧太后向万国宣战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和外国达成和平协议,可见清政府中心权威的式微,故C项正确;1900年并不存在地方分裂割据,解除A项;“起先面临危机”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B项;义和团运动使得列强瓜分狂潮得以短暂中止,解除D项。16.A[解析]依据题意可知,材料中的思想主见借助论述爱国提出不应当维护皇权、保留皇位,这种做法不是爱国,所以该思想主见是反对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正确;这一思想主见是在反对君主立宪,事实上要求推翻现行政体,因此不是改良现有政治,解除B项;这一主见是在反封建,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解除C项;中体西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与材料主见不符,解除D项。17.(1)改变:部分官僚士大夫由蔑视西方人到承认西方人的文明;官方公文用“洋”取代“夷”来称呼西方人;将处理对外事务的机构由抚夷局改为总理衙门;由不熟识近代国际规则到利用近代国际法维护国家权益;清王朝逐步融入近代国际关系体系。(2)相识:这些改变反映了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客观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应主动融入世界,了解世界,要具有全球视野。18.示例:观点:我认同材料中18世纪中国的衰落是多种缘由共同作用结果的观点论证:18世纪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