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航空航天模型设计与制造技术解决方案TOC\o"1-2"\h\u27643第1章航空航天模型设计基础 314961.1模型设计概述 3304831.1.1模型定义及分类 3300461.1.2模型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464541.2航空航天模型设计规范与要求 4213661.2.1设计规范 4280451.2.2设计要求 4220721.3设计理论与方法 47931.3.1设计理论 4257891.3.2设计方法 428711第2章航空航天模型结构设计 5167262.1结构设计原理 597802.1.1结构设计要求 557092.1.2结构设计方法 5128232.2材料选择与功能分析 54952.2.1材料选择原则 5129142.2.2常用材料及其功能分析 6255242.3结构优化与轻量化 6242502.3.1结构优化方法 6316702.3.2轻量化设计 62892第3章航空航天模型气动设计 6140423.1气动布局与设计方法 6152163.1.1气动布局设计原则 654693.1.2设计方法 762043.2气动力计算与分析 7180773.2.1气动力计算方法 770853.2.2气动力分析 7113513.3气动优化与试验验证 7310933.3.1气动优化方法 7186163.3.2试验验证 723373第4章航空航天模型动力系统设计 8301794.1动力系统概述 8299054.2发动机选型与功能分析 8314654.2.1发动机类型及特点 8212884.2.2发动机选型原则 8289984.2.3功能分析 8120434.3推进系统设计与优化 8182594.3.1推进系统组成 8317194.3.2燃料供应系统设计 9203114.3.3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 913264.3.4优化设计 92081第5章航空航天模型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9130785.1飞行控制系统概述 9295055.2控制策略与算法 967335.2.1控制策略 9118845.2.2控制算法 9221385.3飞行控制仿真与验证 10288055.3.1仿真模型 10280215.3.2仿真环境 10205745.3.3仿真结果与分析 10106605.3.4验证实验 1010814第6章航空航天模型制造工艺 1030406.1制造工艺概述 10252406.2数控加工技术 11147906.2.1数控铣削加工 11306336.2.2数控车削加工 11131636.2.3数控电火花加工 1184026.33D打印技术 11132546.3.1设计灵活性 11291566.3.2材料多样性 11310506.3.3成本效益 11270736.4装配与调试 12247216.4.1零部件装配 12202146.4.2系统集成 12186836.4.3调试与测试 124670第7章航空航天模型复合材料制造 12152827.1复合材料概述 12281767.1.1复合材料定义及分类 12203447.1.2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模型中的应用 12296047.2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13225637.2.1手工铺层成型 13309957.2.2缠绕成型 1399057.2.3模压成型 13147147.3复合材料功能测试与评价 1318907.3.1力学功能测试 13162097.3.2耐腐蚀功能测试 14218177.3.3热功能测试 14128827.3.4疲劳功能测试 1430408第8章航空航天模型试验与测试 14116728.1试验与测试概述 14302728.2风洞试验 14102248.2.1风洞设备 14141038.2.2风洞试验方法 1419018.2.3数据处理 1576178.3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 156878.3.1静力试验 15251708.3.2动力试验 15178138.4数据采集与处理 15197088.4.1数据采集 15153938.4.2数据处理 1521457第9章航空航天模型功能评估与优化 15158349.1功能评估方法 1528559.1.1功能指标体系构建 15258469.1.2评估方法选择 1698769.2飞行功能分析 16307319.2.1飞行速度与高度分析 16303059.2.2航程与载荷能力分析 16169279.3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 16281209.3.1结构安全评估 16215739.3.2动力系统可靠性评估 16248079.3.3操控系统安全评估 16177159.4功能优化与改进 16235289.4.1结构优化 16262259.4.2动力系统改进 16201069.4.3操控系统优化 17256179.4.4航空航天模型功能仿真与实验验证 1719254第10章航空航天模型应用与前景 171102210.1航空航天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 172620910.1.1概述 17506310.1.2飞行器设计与优化 172397810.1.3制造与装配 173102510.1.4测试与验证 171145110.2航空航天模型在教育与研究中的作用 172731410.2.1教育培训 17978610.2.2科学研究 172196110.3航空航天模型发展前景与挑战 18648710.3.1发展前景 181175110.3.2挑战 18428310.4创新与发展方向 18311210.4.1技术创新 182402410.4.2跨学科融合 181992210.4.3产业发展 18第1章航空航天模型设计基础1.1模型设计概述1.1.1模型定义及分类航空航天模型是对实际飞行器进行缩小或简化的物理或数学表示。根据表现形式,模型可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物理模型主要包括缩比模型、全尺寸模型和功能模型等;数学模型则主要包括理论模型、仿真模型和计算模型等。1.1.2模型设计的作用与意义航空航天模型设计在飞行器研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辅助飞行器设计、验证设计理论、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等。1.2航空航天模型设计规范与要求1.2.1设计规范航空航天模型设计需遵循以下规范:(1)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2)满足飞行器设计需求;(3)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通用性;(4)充分考虑模型的生产制造工艺;(5)保证模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2.2设计要求航空航天模型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精确性:保证模型与实际飞行器在关键参数上的一致性;(2)稳定性:保证模型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飞行;(3)实用性:便于操作、维护和升级;(4)经济性:降低模型制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环境适应性: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满足使用需求。1.3设计理论与方法1.3.1设计理论航空航天模型设计理论主要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飞行力学、控制理论、系统工程等。这些理论为模型设计提供了基础知识和方法。1.3.2设计方法航空航天模型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经验设计法:依据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设计;(2)解析设计法:利用数学解析方法进行设计;(3)数值模拟法: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设计;(4)优化设计法:应用优化算法寻求最佳设计方案;(5)试验验证法:通过模型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第2章航空航天模型结构设计2.1结构设计原理航空航天模型的结构设计是模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到模型的功能、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章首先介绍航空航天模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后续设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2.1.1结构设计要求航空航天模型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模型在飞行过程中承受各种载荷时不发生破坏和过度变形;(2)轻量化: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尽量减轻结构重量,提高飞行功能;(3)可靠性:保证模型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降低故障率;(4)可维护性:结构设计应便于拆卸、检查和维修,以提高模型的利用率。2.1.2结构设计方法航空航天模型结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传统结构设计:基于经验、规范和类比的方法,适用于简单结构设计;(2)计算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结构分析,优化结构设计;(3)现代设计方法:如拓扑优化、仿生设计等,实现结构设计的创新和突破。2.2材料选择与功能分析2.2.1材料选择原则航空航天模型材料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要求: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力学功能、耐腐蚀功能和高温功能;(2)密度:选择低密度的材料,以减轻结构重量;(3)工艺性: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加工功能,便于制造和装配;(4)成本: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考虑材料的经济性。2.2.2常用材料及其功能分析航空航天模型常用材料包括:(1)金属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等,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2)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功能;(3)塑料材料:如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等,适用于非承力部件。2.3结构优化与轻量化为实现航空航天模型的轻量化,提高飞行功能,需要对结构进行优化。2.3.1结构优化方法结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尺寸优化:调整结构部件的尺寸,以减轻重量;(2)形状优化:改变结构部件的形状,提高结构功能;(3)拓扑优化: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结构布局,实现轻量化。2.3.2轻量化设计轻量化设计方法包括:(1)采用轻质材料:如复合材料、塑料材料等;(2)结构优化:通过尺寸、形状和拓扑优化,降低结构重量;(3)先进制造技术:如3D打印、激光切割等,提高结构精度,减轻重量。本章对航空航天模型结构设计原理、材料选择与功能分析以及结构优化与轻量化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航空航天模型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第3章航空航天模型气动设计3.1气动布局与设计方法本节主要介绍航空航天模型的气动布局及设计方法。气动布局是影响模型飞行功能的关键因素,合理的气动布局可以提高模型的气动效率,降低阻力,优化飞行稳定性。3.1.1气动布局设计原则在气动布局设计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足够的升力面积,以提高升力系数;(2)降低阻力,提高气动效率;(3)考虑飞行稳定性,避免出现过度的气动发散;(4)兼顾结构布局和重量分布,实现整体优化。3.1.2设计方法本节介绍以下几种常用的气动布局设计方法:(1)基于经典翼型设计的气动布局;(2)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气动布局优化;(3)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的气动布局设计。3.2气动力计算与分析本节主要介绍航空航天模型气动力计算与分析的方法,为模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3.2.1气动力计算方法气动力计算方法包括:(1)基于势流理论的气动力计算;(2)基于Euler方程的气动力计算;(3)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气动力计算。3.2.2气动力分析气动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气动特性分析,如升力、阻力、俯仰力矩等;(2)气动热分析,考虑高温环境下的气动功能;(3)气动噪声分析,评估飞行器对环境的影响。3.3气动优化与试验验证本节主要介绍气动优化方法及试验验证过程,以保证航空航天模型气动设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3.3.1气动优化方法气动优化方法包括:(1)基于目标函数的气动优化;(2)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的气动优化;(3)基于代理模型的气动优化。3.3.2试验验证试验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风洞试验,验证气动力计算结果;(2)飞行试验,评估实际飞行功能;(3)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以验证气动设计的准确性。通过以上气动设计、计算、分析和验证过程,为航空航天模型的研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气动设计技术解决方案。第4章航空航天模型动力系统设计4.1动力系统概述动力系统作为航空航天模型的核心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模型的飞行功能和稳定性。本章主要对航空航天模型的动力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包括发动机选型、功能分析以及推进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通过对动力系统的深入分析,旨在为航空航天模型的研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4.2发动机选型与功能分析4.2.1发动机类型及特点本节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航空航天模型发动机类型,包括活塞式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4.2.2发动机选型原则在进行发动机选型时,应考虑以下原则:(1)飞行任务需求:根据模型的飞行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发动机类型。(2)功率需求:保证发动机提供的功率能满足模型飞行所需的推力。(3)重量与体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选择重量轻、体积小的发动机。(4)可靠性与经济性:考虑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维护成本。4.2.3功能分析通过对选型发动机的功能参数进行分析,包括推力、燃油消耗率、功率等,评估其在不同工况下的功能表现,为后续推进系统设计提供依据。4.3推进系统设计与优化4.3.1推进系统组成推进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燃料供应系统、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等部分。本节将对这些部分进行详细设计。4.3.2燃料供应系统设计燃料供应系统设计需考虑以下因素:(1)燃料类型:选择合适的燃料,以满足发动机功能需求。(2)燃料储存与输送:合理设计燃料储存装置和输送管道,保证燃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燃料泵:选择合适的燃料泵,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燃料供应需求。4.3.3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设计推力矢量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实现模型飞行过程中的推力方向控制。本节将对以下内容进行设计:(1)推力矢量控制机构:选择合适的机构,如舵机、液压系统等。(2)控制策略:制定推力矢量控制策略,以实现模型飞行的稳定性和机动性。4.3.4优化设计通过对推进系统各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发动机功能、燃料供应系统、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等,提高整体动力系统的功能,降低能耗,减轻重量,提高航空航天模型的飞行功能。第5章航空航天模型飞行控制系统设计5.1飞行控制系统概述飞行控制系统是航空航天模型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实现对模型的稳定飞行、轨迹跟踪和任务执行。本章主要介绍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系统结构、硬件选择和软件配置。概述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要求,然后分析航空航天模型在飞行控制方面的特点及挑战。5.2控制策略与算法5.2.1控制策略本节介绍适用于航空航天模型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和智能控制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型,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以实现对飞行状态的精确控制。5.2.2控制算法本节详细阐述以下几种控制算法:(1)PID控制算法:介绍PID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参数整定方法和在航空航天模型飞行控制中的应用。(2)自适应控制算法:分析航空航天模型在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引入自适应控制算法以实现对模型的实时调整和优化。(3)滑模控制算法:介绍滑模控制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在航空航天模型飞行控制中的应用。(4)智能控制算法:探讨基于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智能控制算法在航空航天模型飞行控制中的应用,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和鲁棒性。5.3飞行控制仿真与验证本节通过对航空航天模型飞行控制系统的仿真与验证,评估所设计控制策略和算法的有效性。5.3.1仿真模型根据航空航天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包括运动学方程、动力学方程和控制系统方程。5.3.2仿真环境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如MATLAB/Simulink、FlightGear等,搭建航空航天模型飞行控制系统的仿真环境。5.3.3仿真结果与分析对所设计控制策略和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分析飞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跟踪功能和抗干扰能力等指标。5.3.4验证实验在仿真实验基础上,开展实际飞行实验,验证飞行控制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评估控制策略和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本章结束)第6章航空航天模型制造工艺6.1制造工艺概述航空航天模型的制造工艺在模型设计实现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章主要介绍航空航天模型制造过程中涉及的几种关键工艺技术,包括数控加工技术、3D打印技术以及装配与调试。这些工艺技术在提高模型制造精度、效率及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2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数字控制(CNC)的精密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模型的制造中。其主要优势在于加工精度高、重复性好、生产效率高。在航空航天模型制造过程中,数控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6.2.1数控铣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适用于航空航天模型中的复杂曲面、异形零件以及高强度、高硬度材料的加工。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控系统和高速切削技术,可以保证模型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6.2.2数控车削加工数控车削加工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模型中回转体类零件的加工。采用数控车削技术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减小加工误差,保证模型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6.2.3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电火花加工是一种利用电腐蚀原理进行金属去除的加工方法,适用于航空航天模型中硬度高、韧性好的导电材料。该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复杂形状的加工,同时降低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6.3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模型、逐层制造物体的新型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模型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具有以下优势:6.3.1设计灵活性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航空航天模型中复杂、异形结构的快速制造,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大的设计自由度。6.3.2材料多样性3D打印技术支持多种材料制造,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等,可根据航空航天模型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6.3.3成本效益3D打印技术可以降低航空航天模型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浪费,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制造成本。6.4装配与调试装配与调试是航空航天模型制造过程的最后阶段,其目的是保证模型各部件的协同工作功能和整体功能。主要内容包括:6.4.1零部件装配根据设计要求,将制造完成的各个零部件进行组装,保证模型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6.4.2系统集成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航空航天模型的整体功能。包括控制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等。6.4.3调试与测试对装配完成的航空航天模型进行功能调试和功能测试,保证模型满足设计要求,为后续的飞行试验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第7章航空航天模型复合材料制造7.1复合材料概述航空航天模型对材料的功能要求极为严格,复合材料因其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章将重点介绍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航空航天模型中的应用。7.1.1复合材料定义及分类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宏观上形成具有新功能的材料。按照基体材料的不同,复合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聚合物为基体,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2)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为基体,纤维、颗粒或板状增强体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3)陶瓷基复合材料:以陶瓷为基体,纤维、颗粒或板状增强体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7.1.2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模型中的应用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模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材料:用于制造航空航天模型的机身、机翼、尾翼等主要承力构件。(2)功能材料:用于制造航空航天模型的雷达罩、天线、热防护层等。(3)动力系统材料:用于制造发动机叶片、燃烧室等高温、高压部件。7.2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对其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主要介绍航空航天模型中常用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7.2.1手工铺层成型手工铺层成型是一种传统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适用于复杂形状和尺寸的航空航天模型制造。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浸料制备:将纤维增强体与树脂基体进行预浸处理,制成预浸料。(2)铺层:按照设计要求,将预浸料逐层铺放在模具上。(3)固化:通过加热、加压等手段使预浸料中的树脂固化,形成复合材料。7.2.2缠绕成型缠绕成型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适用于制造圆柱形、圆锥形等回转体构件。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浸料制备:同手工铺层成型。(2)缠绕:将预浸料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在旋转的芯模上。(3)固化:同手工铺层成型。7.2.3模压成型模压成型是一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浸料制备:同手工铺层成型。(2)模压:将预浸料放入模具中,施加压力使其固化。(3)固化:同手工铺层成型。7.3复合材料功能测试与评价为保障航空航天模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复合材料的功能进行测试与评价。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测试与评价方法。7.3.1力学功能测试力学功能测试主要包括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试验,用于评估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7.3.2耐腐蚀功能测试耐腐蚀功能测试主要包括盐雾试验、湿热试验等,用于评估复合材料在恶劣环境下的耐腐蚀功能。7.3.3热功能测试热功能测试主要包括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热稳定性等试验,用于评估复合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功能。7.3.4疲劳功能测试疲劳功能测试主要包括疲劳寿命、疲劳极限等试验,用于评估复合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功能。通过以上测试与评价,可以为航空航天模型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造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第8章航空航天模型试验与测试8.1试验与测试概述航空航天模型的试验与测试是模型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验证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功能。通过试验与测试,可以评估模型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飞行功能、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为模型的改进提供依据。本章主要介绍航空航天模型试验与测试的方法、设备及其应用。8.2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航空航天模型试验中最为常见的试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模型的气动特性。风洞试验可以在不同风速、风向和温度条件下进行,以模拟实际飞行环境。本节将介绍风洞试验的设备、试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8.2.1风洞设备风洞设备包括开口风洞、闭口风洞和特种风洞等。开口风洞主要用于低速风洞试验,闭口风洞适用于高速风洞试验。特种风洞如激波风洞、高超音速风洞等,用于特殊条件下的气动试验。8.2.2风洞试验方法风洞试验方法包括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和自由飞试验等。静态试验主要用于测量模型的气动系数,如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等;动态试验则关注模型的气动弹性、颤振等特性;自由飞试验则模拟模型的实际飞行状态,研究飞行功能。8.2.3数据处理风洞试验数据主要包括模型的气动系数、压力分布、气动热等。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曲线拟合等,以获得模型的气动特性。8.3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是航空航天模型结构试验的两种主要方法,用于评估模型的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8.3.1静力试验静力试验通过对模型施加静态载荷,测量模型的应变、位移等参数,以评估模型在静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功能。静力试验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8.3.2动力试验动力试验模拟模型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动载荷,研究模型在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疲劳寿命等。动力试验主要包括振动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等。8.4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航空航天模型试验与测试的关键环节。准确、高效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有助于评估模型功能、发觉潜在问题。8.4.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传感器布置、信号调理、数据记录等。传感器类型包括应变片、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信号调理包括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以保证数据质量。8.4.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统计分析等。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模型的功能参数、结构响应等,为模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第9章航空航天模型功能评估与优化9.1功能评估方法9.1.1功能指标体系构建在航空航天模型的功能评估中,首先需构建一套科学、全面的功能指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飞行功能、结构功能、动力功能、操控功能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模型的整体功能。9.1.2评估方法选择根据不同功能指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如实验法、仿真法、统计分析法等。对于关键功能指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9.2飞行功能分析9.2.1飞行速度与高度分析分析航空航天模型在不同飞行阶段的速度与高度变化,评估其飞行功能。重点关注起飞、爬升、巡航、下降等阶段的功能表现。9.2.2航程与载荷能力分析评估航空航天模型的航程与载荷能力,包括最大航程、有效载荷、燃油消耗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优化模型的飞行功能。9.3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9.3.1结构安全评估对航空航天模型的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保证其在飞行过程中不发生结构失效。9.3.2动力系统可靠性评估评估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包括发动机功能、燃油系统、电气系统等。通过提高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降低飞行风险。9.3.3操控系统安全评估分析操控系统的功能,包括操纵力、操纵灵敏度、操纵稳定性等,保证模型在复杂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操控功能。9.4功能优化与改进9.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德育学期工作计划模板
- 2024年企业竞业限制规范合同一
- 2024内科护士长工作计划
- 交通局国防教育工作计划
- 国资纪检监察工作计划
- 医院爱卫创卫工作计划例文书
- 2024年国际空运货物运输协议范本一
- 2024年高二数学教师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模板
- 婚礼项目工作计划
- 跨学科实践活动5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小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车位租赁合同标准版可打印
- 机械工程技术训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课件】燃料的燃烧第1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GB/Z 44789-2024微电网动态控制要求
- 2024年度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投资股权协议2篇
-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评的策略
- 04979-网络安全技术-国开机考参考资料
- 2024年贵阳南明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作业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