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书_第1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书_第2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书_第3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书_第4页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信息化发展指导书TOC\o"1-2"\h\u2081第一章教育信息化概述 294531.1教育信息化的定义与意义 216041.2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311649第二章教育信息化政策与规划 3160512.1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概览 3318262.2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战略 47684第三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242413.1网络设施建设 5192143.1.1网络架构设计 5234853.1.2网络设备配置 5178063.1.3网络接入方式 574043.2数字资源建设 5243333.2.1资源类型 6276293.2.2资源建设策略 619773.3平台与工具建设 6308493.3.1教学管理平台 6305493.3.2互动交流平台 6282243.3.3辅助教学工具 614965第四章教育信息化管理与保障 7249364.1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 7119164.1.1国家层面 748924.1.2地方层面 729824.1.3学校层面 7206824.2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 8206784.2.1网络安全 839814.2.2数据安全 8205314.2.3隐私保护 8112024.3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与效益 8172164.3.1资金投入 8138714.3.2资金效益 918777第五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 9172545.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952015.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959675.3信息技术与教育评价 921574第六章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 1056336.1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 10183336.1.1培训目标 10277256.1.2培训内容 10143076.1.3培训方式 10137316.2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 10129406.2.1培养目标 11210606.2.2培养内容 1112656.2.3培养方式 11306846.3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1319956.3.1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1161256.3.2人才队伍建设策略 11154476.3.3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1221188第七章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创新 1267057.1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模式改革 1288977.2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管理创新 12122187.3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评价创新 132878第八章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13199888.1我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现状 13121268.2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项目与案例 14205598.3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趋势 146270第九章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 1547649.1教育信息化产业现状 15289729.2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分析 15245579.3教育信息化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 16247779.3.1政策环境 16290659.3.2发展趋势 1621824第十章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展望 161443910.1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161318010.2教育信息化发展挑战与机遇 16980910.3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建议 17第一章教育信息化概述1.1教育信息化的定义与意义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以网络为载体,对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其定义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2)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摸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效率。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提高教学质量。(2)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分析、加工和利用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4)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1.2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启蒙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摸索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普及,教育信息化逐渐从单机应用向网络应用拓展,教育资源建设得到重视。(3)深化阶段(21世纪初):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日益紧密,教育信息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4)智能化阶段(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迈向智能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未来,教育信息化将继续深化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第二章教育信息化政策与规划2.1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概览教育信息化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以下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概览:(1)顶层设计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2)具体实施政策《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智慧教育建设指南》:为推动智慧教育建设提供了具体指导,明确了智慧教育的基本框架、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3)地方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政策,推动本地教育信息化发展。2.2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战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战略是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规划,以下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战略的主要内容:(1)发展目标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覆盖,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模式。(2)发展任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3)战略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教育信息化政策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推动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人才素质。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全社会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支持。第三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本章将从网络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以及平台与工具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3.1网络设施建设网络设施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核心。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3.1.1网络架构设计网络架构设计应遵循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原则,以满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具体包括:(1)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扩展与升级;(2)采用冗余设计,提高网络系统的可靠性;(3)采用多层次安全防护策略,保证网络安全。3.1.2网络设备配置网络设备配置应充分考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主要包括:(1)路由器:选择具有高功能、高可靠性的路由器,支持多种网络协议;(2)交换机:选择具有高背板带宽、支持VLAN的交换机;(3)防火墙:选择具备强大防护能力、易于管理的防火墙设备。3.1.3网络接入方式网络接入方式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主要包括:(1)有线接入:适用于教学、办公等固定场所;(2)无线接入:适用于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区域;(3)移动接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的移动网络服务。3.2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3.2.1资源类型数字资源类型包括:(1)电子教材:提供丰富多样的电子教材,满足教学需求;(2)网络课程: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提升教学质量;(3)数字化实验:开展数字化实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4)数字化图书馆:构建数字化图书馆,方便师生查阅资料。3.2.2资源建设策略资源建设策略主要包括:(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2)注重质量,保证资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加强版权保护,合理使用资源。3.3平台与工具建设平台与工具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关键环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3.3.1教学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课程管理:支持课程发布、修改、删除等操作;(2)教学计划:支持教学计划的制定、调整和查询;(3)成绩管理:支持成绩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4)学生管理:支持学生信息录入、查询、修改等功能。3.3.2互动交流平台互动交流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在线聊天:支持实时在线聊天,方便师生交流;(2)论坛:提供讨论区,促进学术交流;(3)资源共享:支持资源、,方便资源共享;(4)在线问答:支持在线提问与解答,提高教学质量。3.3.3辅助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工具主要包括:(1)在线测试:支持在线测试,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2)在线作业:支持在线布置、提交作业,提高作业效率;(3)在线直播:支持在线直播授课,拓展教学方式;(4)在线课程:支持在线学习,满足自主学习需求。第四章教育信息化管理与保障4.1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是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我国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4.1.1国家层面国家层面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主要负责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2)指导、监督地方教育信息化工作;(3)组织推进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制定;(4)开展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4.1.2地方层面地方层面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主要负责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其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2)组织推进本地区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3)指导、监督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4)开展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培训与宣传。4.1.3学校层面学校层面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主要负责具体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保证信息化教学、管理等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其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2)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信息化组织机构;(3)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4)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创新;(5)开展学校教育信息化培训与考核。4.2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是保证教育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的关键。其主要内容包括:4.2.1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的基础。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2)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3)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素养;(4)建立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4.2.2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的核心。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2)加强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3)定期备份关键数据;(4)开展数据安全审计。4.2.3隐私保护隐私保护是教育信息化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隐私保护政策;(2)加强师生隐私意识教育;(3)建立健全隐私保护技术措施;(4)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4.3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与效益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合理配置和利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教育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任务。4.3.1资金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规划,保证资金投入与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相匹配;(2)优化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安全。4.3.2资金效益提高教育信息化资金效益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项目评估机制;(2)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过程管理;(3)推广教育信息化成功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开展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价,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第五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5.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选择和运用这些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堂、教学管理系统等,这些工具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5.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整合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课程整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3信息技术与教育评价信息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教育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和分析,为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支持。,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为教育评价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另,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构建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课程整合和教育评价中的应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第六章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6.1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旨在提高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运用及创新能力,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6.1.1培训目标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的目标是使教师具备以下能力:(1)熟练掌握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2)具备信息检索、筛选、加工、传播的能力;(3)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4)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6.1.2培训内容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2)信息技术应用技能;(3)教育教学信息化理论;(4)教育教学信息化实践案例;(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6.1.3培训方式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线上培训: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培训资源,教师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主学习;(2)线下培训: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进行面对面授课;(3)实践培训:安排教师参与实际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6.2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具备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熟悉教育行业特点、能够从事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才。6.2.1培养目标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系统掌握教育信息化相关理论知识;(2)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3)具备一定的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4)具备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6.2.2培养内容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2)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3)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4)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5)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6.2.3培养方式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课堂教学:系统传授教育信息化相关理论知识;(2)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参与教育信息化项目实践;(3)学术交流: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视野;(4)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6.3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6.3.1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分析当前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能力等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6.3.2人才队伍建设策略(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育信息化领域;(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教育信息化人才的专业素质;(3)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激发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创新活力;(4)推进人才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6.3.3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措施(1)制定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2)加大投入,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3)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教育信息化人才的社会地位;(4)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效。第七章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创新7.1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模式改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模式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紧密,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模式改革的关系。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模式得以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个性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育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育模式改革的理念更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模式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教育者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得以跨越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共享。这有助于教育模式改革,使之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和个性化发展。7.2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管理创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使得教育管理者能够更加高效地收集、分析、利用各类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教育信息化平台可以实时监控教育教学过程,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数据。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育管理的扁平化。传统的教育管理体系往往存在层次较多、效率较低的问题,而教育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便捷,有助于压缩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管理服务的创新。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管理逐渐向服务型转变,更加注重为学生、教师、家长等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例如,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教育管理者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家长提供学长的全方位数据,提高教育服务的满意度。7.3教育信息化与教育评价创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评价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教育信息化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教育信息化使得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全面化。例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态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评价。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育评价的实时性。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评价不再局限于期末考试,而是可以实时进行。这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评价的公平性。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教育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教育信息化还有助于消除地域、家庭背景等因素对教育评价的影响,实现教育评价的公平性。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创新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教育信息化,我们可以不断优化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以及教育评价,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第八章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8.1我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现状我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在政策引导、项目合作、资源共建等方面,我国与全球各国教育部门、国际组织及企业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政策层面,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治理与合作。例如,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教育技术联盟(ICDE),并与世界各国分享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项目合作方面,我国与多个国家开展了教育信息化项目合作。如与俄罗斯、南非、巴西等国家共建远程教育平台,推动教育资源共享。资源共建方面,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如加入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联盟(OpenDOAR),推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8.2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项目与案例以下为几个典型的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项目与案例:(1)中非教育信息化合作项目我国与非洲国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如为非洲国家提供教育信息化设备、培训师资、共建远程教育平台等。这些项目有力地推动了非洲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中美教育信息化合作项目中美两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例如,中美双方共同开展了“中美教育信息化合作项目”,通过搭建在线教育平台、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促进两国教育信息化交流与合作。(3)中英教育信息化合作案例中英两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也有着深入的合作。以“中英教育信息化合作项目”为例,双方通过共建在线教育平台、开展教育技术交流等方式,推动了两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8.3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趋势展望未来,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政策引导下的国际合作将更加紧密全球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各国政策引导下的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2)项目合作将更加务实各国教育信息化项目合作将更加务实,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3)资源共建将更加深入全球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将更加深入,优质教育资源将得到更广泛的共享。(4)技术创新将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将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多可能性,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迈向新高度。第九章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9.1教育信息化产业现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当前,教育信息化产业涵盖了硬件设施、软件应用、网络资源、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对教育信息化产业现状的简要分析:(1)市场规模: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教育信息化市场。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约20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近千亿元。(2)技术创新:教育信息化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为教育信息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3)应用场景: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多个阶段,以及在线教育、虚拟现实、智能教室等多元化应用。(4)产业链完善:教育信息化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资源、系统集成等环节,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9.2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分析教育信息化产业链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平板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以及服务器、存储设备等数据中心硬件。(2)软件应用:包括教学管理软件、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教学软件等,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3)网络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库、在线课程、数字化教材等,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4)系统集成:将各类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网络资源等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全面支持。(5)服务与运维:包括教育信息化咨询、运维服务、培训等,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持续的支持与保障。9.3教育信息化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9.3.1政策环境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新时代教育现代化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