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7/16/wKhkGWdgSCOAVlyQAAJVH6016mY418.jpg)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7/16/wKhkGWdgSCOAVlyQAAJVH6016mY4182.jpg)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7/16/wKhkGWdgSCOAVlyQAAJVH6016mY4183.jpg)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7/16/wKhkGWdgSCOAVlyQAAJVH6016mY4184.jpg)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4/27/16/wKhkGWdgSCOAVlyQAAJVH6016mY41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师范类课程编号:19220002英文名称: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basiceducation学分:1.0学时:总学时16学时,理论16学时先修课程:无课程类别: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教学单位:绍兴文理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修读学期:第3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创新创业基础教育》是为引导学生发展个人专长,促进复合型人才成长而专门设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程主要目的是通过揭示创新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通过游戏和案例引导式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技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打下基础。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能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能够结合专业所学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课程目标2: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参与创业项目等,亲身体验创新创业过程,具有参与创新团队生成的体验,正确理解创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课程目标3: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方法,了解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机会,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会撰写创业计划书,并能对创业项目进行展示说明。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师范专业毕业要求观测点课程目标权重7.3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课程目标1、3M8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课程目标2H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认识创业:创业的概念、创新思维与创业、创业与创业精神基本要求:了解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明确创业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掌握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掌握创新创业思维的内涵、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培养,强化创业精神的培育。重点难点: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德育要求:创新精神2集中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程目标1、32创业团队的生成和组建:创业者的基本素质、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基本要求:形成对创业者的理性认识,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组建和管理创业团队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掌握管理创业团队的技巧和策略德育要求:责任意识、团队精神2集中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程目标23创业机会识别与商业模式设计:创业机会的概念、创业机会评价、商业模式开发基本要求:了解创业机会及其识别要素,了解创业风险类型以及如何防范风险,掌握并运用商业模式设计策略和技巧重点难点:商业模式设计和开发德育要求:创新意识、创业精神4集中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程目标1、34新企业的开办:新企业注册的程序与步骤、新企业成立相关的法律问题和风险管理基本要求:掌握并能实际操作新企业的注册程序和步骤,熟悉新企业成立相关法律问题、管理重点与行为策略重点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商注册并管理新企业德育要求:务实作风、创新精神2集中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程目标15创业计划书撰写:创业计划的基本结构、编写过程和所需信息等基本要求:了解创业计划的基本结构、编写过程和所需信息,撰写创业计划书重点难点:撰写创业计划书德育要求:创新精神、团队精神2集中讲授+创业计划撰写课程目标1、2、36创业团队汇报路演基本要求及重难点:进行团队创业项目汇报演示德育要求:创新精神、团队精神4演示汇报集中讲授课程目标1、2、3合计16四、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学习以集中授课的形式为主,小组讨论为辅;(2)创业计划书设计以小组形式,课外分散完成,集中汇报路演评价。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创业实践和创业项目汇报路演(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创业项目汇报路演(期末考核)成绩占50%、平时作业成绩占25%、创业实践成绩占25%。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课程目标3(分值)合计1平时作业25252创业实践25253创业项目汇报路演30205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255520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作业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平时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2.创业实践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创业实践能根据要求完成自主学习。专业相关创业项目入驻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并完成工商注册,创业项目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竞赛奖项,积极主动参加其它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能根据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创业项目入驻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创业项目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校级以上创新创业类竞赛奖项,积极参加其它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自主学习不积极。创业项目完成“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网络报名,少量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无法根据要求完成自学,未完成“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网络报名,消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3.创业项目汇报路演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创业项目汇报路演能借助网络资源、文献资料、所学知识,结合亲身实践和社会需求,构思专业相关创业项目。能在讲台上清晰陈述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商业性、团队性、核心优势、发展规划等。可分为线上路演和线下路演,对项目理解充分,路演答辩时团队分工明确,思路清晰,逻辑顺畅。能借助网络资源、文献资料、所学知识,结合亲身实践和社会需求,构思创业项目。能在讲台上陈述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商业性、团队性、核心优势、发展规划等。可分为线上路演和线下路演,路演答辩时团队分工较明确,思路较清晰,逻辑较顺畅。能借助网络资源、文献资料、所学知识,结合亲身实践和社会需求,构思创业项目,但构思不完整。能在讲台上陈述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商业性、团队性、核心优势、发展规划等,但陈述不完整。可分为线上路演和线下路演,路演答辩时团队分工尚算明确,思路尚算清晰,逻辑尚算顺畅。不能借助网络资源、文献资料、所学知识,结合亲身实践和社会需求,构思创业项目。不能在讲台上清晰陈述创业项目的创新性、商业性、团队性、核心优势、发展规划等。可分为线上路演和线下路演,路演答辩时团队分工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创业基础与实践》,李俊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版。2.《创新思维与创业设计》,章剑锋、陈乃启,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年2月版。(二)参考资料1.《创业管理》,吕爽,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年7月版。2.《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张香兰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版。
《中外经典导读》教学大纲(师范类)课程编号:01220001英文名称:AGuidetoChineseandforeignClassics学分:1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先修课程: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授课对象:师范类本科生教学单位:人文学院修读学期:第3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本课程是一门介绍人类思想经典的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思想观念发展脉络,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博雅品位。本课程选择了10种中外经典作为导读材料,其中中国经典为儒家经典、道家经典、史学经典、文学经典,包括《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传习录》《新青年》等中的节选;外国经典选择古希腊思想、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等方面的经典文本,如《理想国》《论法的精神》《共产党宣言》《人类的由来》等,搭建《中外经典导读》的阅读平台,开展小班研讨的方式开展教学。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目标1:在知识体系方面,能够掌握人类经典的基本含义,熟悉对人类影响最为深远的经典,了解这些经典形成的历史语境。课程教学目标2:在能力素质方面,能够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尤其是思辨论证的能力。课程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对人类经典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中外经典阅读中培养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1-3.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课程目标1H2-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课程目标2M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中国儒家经典导读:论语十章、孟子三章、王阳明与王宗羲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最有代表性的儒家典籍篇章。重点:儒家的“仁爱”思想德育要求:社会责任感、自强不息2阅读与讨论课程目标1、2、32中国道家经典导读:老子十章、庄子三章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最有代表性的道家典籍篇章。重点:道家的生命意识、自由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德育要求:热爱生命、热爱生活2阅读与讨论课程目标1、2、33中国历史经典导读:《左传》《史记》《资治通鉴》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典籍篇章。重点:历史经验、唯物史观德育要求:家国情怀2阅读与讨论课程目标1、2、34中国文学经典:抒情传统与叙事演义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篇章。重点:文学的抒情传统和道德教化功能德育要求:温柔敦厚的诗教功能2阅读与讨论课程目标1、2、35古希腊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最有代表性的古希腊思想篇章。重点:苏格拉底对话录德育要求:热爱思考、追求智慧2阅读与讨论课程目标1、2、36启蒙思想:法与公正、美与自由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最有代表性的启蒙思想篇章。重点:社会契约论、审美教育、自由精神德育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阅读与讨论课程目标1、2、37科学思想:从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到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思想篇章。重点:达尔文的社会进化理论、合作原则德育要求:进步思想、合作精神2阅读与讨论课程目标1、2、38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改造我们的学习》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最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重要篇章。重点:共产主义基本原则德育要求:政治信念、自我革命2阅读与讨论课程目标1、2、3合计16四、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校移动图书馆的中外经典导读平台,倡导自由自愿的阅读,辅以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课后自主学习形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阅读方法引导、经典阅读分析、小组研讨等教学模式。课后学习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课程目标3(分值)合计1平时作业2010302经典阅读202010503期末报告202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403030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2.经典阅读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经典阅读能主动阅读相关文献,整理篇章的内容摘要,做好读书笔记和随文批注。能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能撰写读书报告。能和经典展开对话,反思自己的不足并有明确的阅读计划。能主动阅读相关文献,较好整理篇章的内容摘要,有较好的读书笔记。能参与课堂讨论,表达清晰,有较强的沟通意愿。有一定的经典阅读兴趣,能从经典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并有明确的阅读计划。阅读了一定篇目相关文献,有一定量的读书笔记。能参与课堂讨论,有阅读计划。不能主动阅读相关文献,没有读书笔记,也不愿在课堂上参与读书报告,没有读书报告。4.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人文社科经典导引》,李建忠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二)参考资料1.《论语》《孟子》《周易》《老子》《庄子》《传习录》《明夷待访录》2.《左传》《史记》《资治通鉴》3.《新青年文选》,陈平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版4.《理想国》,柏拉图,商务印书馆,2003年6月版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美)罗尔斯《正义论》、(英)达尔文《人类的由来》、马克思《共产党宣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大学英语B1》教学大纲(师范类)课程编号:02101902英文名称:CollegeEnglishB1学分:4学时: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先修课程:无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授课对象:师范专业学生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修读学期:第1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大学英语B1》是面向艺术、体育、中职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实现沟通,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和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词汇方面,在中学已掌握的约700个单词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词汇量扩充至1500个,并对其中的500个重点词汇能正确拼写,掌握主要词义和用法。语法方面,巩固和加深基本语法知识,提高在语篇水平上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特别注重了解和掌握与教育专业相关的内容。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1)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英语授课及听力课文的英语日常会话,要求能听懂语速为每分钟70词的短文,抓住中心大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作者观点和态度,能听懂与教育主题相关的对话、讲座的主旨要点。能对所学课文的单词或词组进行听写。(2)阅读理解能力:能以每分钟40词的速度基本看懂较为简单的题材文章、科普读物及与教育专业有关的资料;能掌握所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意思,基本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较为简单的应用文体的材料;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低的材料时,速度达到每分钟60个词;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3)口语表达能力:能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能较熟练地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经过准备,能简单而连贯地复述课文大意;能在学习过程中,以结对、团队合作或小组讨论的形式用简单的英语交流。学会用掌握的口语表达和交流技巧进行国际沟通。(4)书面表达能力:了解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难度较低的句子进行英汉互译,译文基本达意。能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所学生词或词组进行书面复述或总结;对简单的图片内容能用英语进行书面描述;能以恰当的格式和文体撰写商务信函、简讯、备忘录等进行国际沟通;学会使用常用的关联词。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文化自信。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利用各种语言载体,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课程目标3M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课程目标1、2H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绪论基本要求:课程介绍与要求。重点:①使新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②使新生了解大学学习规范、特点和方法。难点:①新生在新的参照系中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清醒的认识;②外语学习目标。德育元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讲授课程目标32Unit1基本要求:①理解课文A和B的文章大意;②了解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及其思想。重点:①理解和正确运用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真实条件句、否定句、疑问句)等;②掌握长元音/i:/和短元音/ɪ/的不同发音;③学会正确使用不同的词性。难点:①了解大学新生的心态和入校后的事宜;②掌握记叙文中通过语言体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德育元素:梦想与拼搏。8讲授与讨论课程目标1、2、33视听说1基本要求:①熟悉国籍、身份职业相关的词汇与短语;②熟悉语篇中地点词和介词、方位词相结合的地方。重点:①掌握记录专门数字的技巧;②掌握含义推断题。难点:①专有地名;②走访调查。德育元素:合作共赢。2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目标1、2、34Unit2基本要求:①理解课文A和B的文章大意;②了解乐曲《高山流水》的由来,学习古人珍惜友谊的高尚情操。重点:①理解和正确运用重点词汇、短语和主谓宾补句型、被动语态和疑问句;②掌握两个易混淆元音/e/和/æ/的不同发音;③学会正确使用名词。难点:①理解惯用语的用法和作用;②动词词组在描写人物中的作用。德育元素:勤奋探索、乐观上进。8讲授与讨论课程目标1、2、35Unit3基本要求:①理解课文A和B的文章大意,学习服装、发型等时尚元素;②了解中国旗袍的发展历史。重点:①理解和正确运用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Itis...that...,in+衣服/鞋/帽/颜色等,祈使句和反义疑问句;②掌握元音/e/和/eɪ/的不同发音;③学会正确使用动词(I)。难点:①掌握童话故事的写法;②修辞格:暗喻、夸张法。德育元素:明辨是非、发扬传统。8讲授与讨论课程目标1、2、36视听说2基本要求:①熟悉日常活动衣、食的相关的词汇与短语;②熟悉对话和短文中出现的时间和数字计算题。重点:①掌握记录时间的技巧;②掌握态度表述题。难点:听清细节,抓住关键点。德育元素:勤奋好学。2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目标1、2、37Unit5基本要求:①理解课文A和B的文章大意;②了解中国武术的起源及其发展历史。重点:①理解和正确运用重点词汇、短语、条件句、并列句等;②掌握元音/ɔ:/和/əʊ/的不同发音;③学会正确使用themore...,themore...句式结构。难点:①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五要素;②修辞格。德育元素:身心健康、坚持梦想8讲授与讨论课程目标1、2、38Unit8基本要求:①理解课文A和B的文章大意;②了解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尝试欣赏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重点:①理解和正确运用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so...that...,sothat...、ifonly...等;②掌握清辅音/f/和浊辅音/v/的不同发音;③学会正确使用连词。难点:①自传的语法特征;②自传的写作方法。德育元素:善于发现、水滴石穿。8讲授与讨论课程目标1、2、39视听说3基本要求:熟悉有关日常活动住、行的相关的词汇与短语。重点:①不完全爆破;②熟悉特色词,听清问题。难点:近音词。德育元素:专心致志。2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目标1、2、310三级解题策略-听力1基本要求:通过不同主题,展开针对性的听力策略训练。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不同听力内容的练习,了解相关文化信息。难点:掌握一般听力技巧及策略。德育元素:坚持梦想。4讲授课程目标1、2、311三级解题策略-阅读与完型填空1基本要求:通过三级阅读材料和线上阅读材料,掌握常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重点: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文体,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学会划分层次,归纳各部分的中心思想。难点:能阅读一般的英语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40-60个单词,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情节或主要事实。德育元素:大局意识。4讲授课程目标1、2、312三级解题策略-翻译与写作1/视听说4基本要求:掌握三级写作技巧与半句翻译技巧。重点:使学生能在3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100-120个单词的短文,内容切题,条理清楚,语言基本正确。难点:①能改写或缩写一般长度的文章;②能掌握各种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的格式。德育元素:顽强拼搏。6讲授课程目标1、2、313期末总结与测试基本要求:复习知识要点。重点:巩固听、说、读、写、译技能。难点: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反思改进。德育元素:勤奋自律、责任意识。2/课程目标1、2、3合计64四、课程教学方法集中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其它方面(包含课内外表现、自主学习等)、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占50%、各项平时作业成绩占40%、其它方面10%。作业形式包括线上和线下。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课程目标3(分值)合计1听力作业10102口语作业10103翻译作业10104写作作业10105其它方面55106期末考试17.5257.55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22.56512.5100备注: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任教班级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个性化考核项目,如学生参与竞赛获奖、文献翻译、课程汇报、英文音视频制作等,这些考核项目将纳入“其它”一栏。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对各项语言技能的运用非常熟练。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对各项语言技能的运用比较熟练。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能基本运用各项语言技能,但不够熟练。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熟练地运用各项语言技能。翻译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贴切,行文流畅,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译文基本上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文字通顺、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译文勉强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欠准确,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些是严重语言错误。译文仅表达了一小部分原文的意思,用词不准确,有相当多的严重语言错误;译文支离破碎,除个别词语或句子,绝大部分文字没有表达原文意思;未作答,或只有几个孤立的词,或译文与原文毫不相关。写作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较好。基本无语言错误。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基本切题。表达思想比较清楚,文字尚连贯;但语言错误较多,其中有少量的严重错误。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够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大部分句子均有错误,且多数为严重错误。其它方面学习态度端正,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考勤制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好地完成小组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强,能出色完成各种课堂测验。积极参加各类比赛竞赛。学习态度较端正,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考勤制度。能较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主动完成小组任务。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能较好完成各种课堂测验。学习态度总体端正,总体遵守课堂纪律和考勤制度。能参与课堂活动,能参与团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能完成大多数课堂测验。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考勤制度。经常不参与课堂活动,团队合作意识差,分配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不能完成各种课堂测验。2.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张伯香,张文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版;2.《视听说教程1》,朱晓映,NancyDouglas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版。(二)参考资料1.《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1》,张伯香,张文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版;2.《视听说教程教师用书1》,朱晓映,NancyDouglas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版;3.《浙江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大学英语B2》教学大纲(师范类)课程编号:02102902英文名称:CollegeEnglishB2学分:4学时: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先修课程:大学英语B1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授课对象:师范专业学生教学单位:外国语学院修读学期:第2学期一、课程描述和目标《大学英语B2》是面向艺术、体育、中职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使学生能借助英语这一交流工具,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专业信息,加深对国外社会、文化及教育领域相关信息的理解,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够进行基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实现沟通,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词汇方面,在第一学期已掌握的1500个单词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词汇量扩充至2300个,并对其中的800个重点词汇能正确拼写,掌握主要词义和用法。语法方面,在掌握和巩固原有语法知识的同时,能比较熟练地将主要语法规则运用于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够较好地熟悉和掌握与教育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或基本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简单的对话;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8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能就所学课文句子或与课文内容难度相当的句子进行听写。能基本听懂较简单的与教育话题相关的英语讲座、演讲、会谈等。(2)阅读理解能力:能以每分钟50词的速度基本看懂较为简单的题材文章、科普读物及与教育专业有关的资料;能掌握所读材料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意思,基本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较为简单的应用文体的材料,以及与教育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和资料。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较低的材料时,速度达到每分钟65个词;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具备一定的篇章词汇理解能力,从所给定的备选词中为难度较易的短文(bankedcloze)选择正确的词汇填空。(3)口语表达能力:能较熟练地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回答;经过准备,能简单而连贯地复述课文大意;能就生活话题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谈;能通过团队合作并经过一定时间准备能就简单的话题进行演讲;能灵活地运用已掌握的口语表达和交流技巧进行国际沟通。(4)书面表达能力:基本能独立完成课程中的各种翻译练习。译文基本达意,能在翻译中运用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能借助词典翻译简单的与教育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能利用所学词汇对所熟悉的题材进行英语写作,字数不低于80词;思想表达基本准确,意义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基本能以恰当的格式和文体撰写商务信函、简讯、备忘录等进行国际沟通。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文化自信。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利用各种语言载体,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课程目标3M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课程目标1、2、3H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绪论基本要求:课程介绍与要求。重点:①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②了解大学学习规范、特点和方法。难点:①对照前学期的学习进行反思;②发挥学习主动性。德育元素:梦想与拼搏。2讲授课程目标32Unit1基本要求:①理解课文A和B的文章大意;②了解中国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来源和意义。重点:①理解和正确运用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宾语从句、表语从句等);②掌握清辅音/t/和浊辅音/d/的发音;③学会正确使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难点:①修辞格:反复;②了解音乐的影响和作用。德育元素:敬老爱幼、追求进步。8讲授与讨论课程目标1、2、33视听说1基本要求:①熟悉教育相关的词汇与句型;②了解世界各国的教导文化。重点:掌握篇章的主旨。难点:抓住主题句和关键词。德育元素:努力奋斗。2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目标1、2、34Unit3基本要求:①理解课文A和B的文章大意,了解舞蹈的意义;②了解中国傣族的传统舞蹈——孔雀舞。重点:①理解和正确运用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②掌握/θ/和/s/的不同发音;③学会正确使用一般将来时。难点:掌握运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及短句描写人物的方法。德育元素:乐观上进、身残志坚。8讲授与讨论课程目标1、2、35Unit4基本要求:①理解课文A和B的文章大意,了解旅游的目的和意义;②了解中国长城的建造历史和意义。重点:①理解和正确运用重点词汇、短语、同位语从句、because引导的状语从句等;②掌握辅音/ʃ/和/tʃ/的发音;③学会正确使用动词时态。难点:①掌握记叙文按照时间顺序的写法;②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德育元素:团结友爱、创造精神。8讲授与讨论课程目标1、2、36视听说2基本要求:①熟悉食品相关的词汇与句型;②了解世界各国的饮食文化。重点:掌握多位数、分数和小数,货币名称和价格及其他与数字有关的词。难点:对关键词做适当简要的笔记。德育元素:不断追求。2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目标1、2、37Unit6基本要求:①理解课文A和B的文章大意,了解体育精神的真正含义;②了解中国传统的“赛龙舟”活动。重点:①理解和正确运用重点词汇、短语和倒装句型nosooner...than...等;②掌握前鼻音/n/和/ŋ/的不同发音;③掌握时态呼应的规则。难点:平行结构。德育元素:努力拼搏、坚持梦想8讲授与讨论课程目标1、2、38Unit7基本要求:①理解课文A和B的文章大意,了解著名画家的成功经历和绘画风格;②了解中国的传统年画。重点:①理解和正确运用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woulddo...ratherthando...等;②掌握边音/l/和浊辅音/r/的不同发音;③学会正确使用get型和be型被动态。难点:说明文写作要素。德育元素:艺术大师的遗产、顽强奋斗。8讲授与讨论课程目标1、2、39视听说3基本要求:①熟悉城市相关的词汇与短语;②了解世界各国的城市文化。重点:复合式听写。难点:掌握预测说话人意图的技巧。德育元素:坚持梦想。2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目标1、2、310三级解题策略-听力2基本要求:通过不同主题,展开针对性的听力策略训练。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难度较深听力内容的练习,了解相关文化信息。难点:掌握较高听力技巧及策略。德育元素:坚持梦想。4讲授课程目标1、2、311三级解题策略-阅读与完型填空2基本要求:通过三级阅读材料和线上阅读材料,掌握常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重点: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文体,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学会划分层次,归纳各部分的中心思想。难点:能阅读较深难度的英语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65个单词,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情节或主要事实。德育元素:大局意识。4讲授课程目标1、2、312三级解题策略-翻译与写作2/视听说4基本要求:掌握三级和更高级别的写作技巧与整段翻译技巧。重点:使学生能在3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120-150个单词的短文,内容切题,条理清楚,语言基本正确。难点:①能改写或缩写中等长度的文章;②能掌握各种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的格式。德育元素:顽强拼搏。6讲授课程目标1、2、313期末总结与测试基本要求:复习知识要点。重点:巩固听、说、读、写、译技能。难点: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反思改进。德育元素:勤奋自律、责任意识。2/课程目标1、2、3合计64四、课程教学方法集中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其它方面(包含课内外表现、自主学习等)、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期末考核成绩占50%、各项平时作业成绩占40%、其它方面10%。作业形式包括线上和线下。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课程目标3(分值)合计1听力作业0100102口语作业0100103翻译作业0100104写作作业0100105其它方面505106期末考试17.5257.55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22.56512.5100备注: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任教班级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个性化考核项目,如学生参与竞赛获奖、文献翻译、课程汇报、英文音视频制作等,这些考核项目将纳入“其它”一栏。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作业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对各项语言技能的运用非常熟练。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对各项语言技能的运用比较熟练。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能基本运用各项语言技能,但不够熟练。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熟练地运用各项语言技能。翻译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贴切,行文流畅,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译文基本上表达了原文的意思。文字通顺、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译文勉强表达了原文的意思。用词欠准确,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些是严重语言错误。译文仅表达了一小部分原文的意思,用词不准确,有相当多的严重语言错误;译文支离破碎,除个别词语或句子,绝大部分文字没有表达原文意思;未作答,或只有几个孤立的词,或译文与原文毫不相关。写作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通顺,连贯性较好。基本无语言错误。切题。表达思想清楚,文字连贯,但有少量语言错误。基本切题。表达思想比较清楚,文字尚连贯;但语言错误较多,其中有少量的严重错误。基本切题。表达思想不够清楚,连贯性差。有较多的严重语言错误;条理不清,思路紊乱,语言支离破碎或大部分句子均有错误,且多数为严重错误。其它方面学习态度端正,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考勤制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好地完成小组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强,能出色完成各种课堂测验。积极参加各类比赛竞赛。学习态度较端正,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考勤制度。能较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主动完成小组任务。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能较好完成各种课堂测验。学习态度总体端正,总体遵守课堂纪律和考勤制度。能参与课堂活动,能参与团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能完成大多数课堂测验。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考勤制度。经常不参与课堂活动,团队合作意识差,分配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不能完成各种课堂测验。2.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张伯香,张文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版;2.《视听说教程2》,朱晓映,NancyDougla,PamelaHartmanns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版。(二)参考资料1.《新起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师用书2》,张伯香,张文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版;2.《视听说教程教师用书2》,朱晓映,NancyDougla,PamelaHartmanns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4月版;3.《浙江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大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师范类)课程编号:17220001英文名称:DevelopmentalandEducationalPsychology学分:3学时: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0学时先修课程:无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授课对象:全校师范类专业本科生教学单位:教师教育学院修读学期:大文类1、大理类及音体美2一、课程描述和目标本课程帮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中小学生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从而使中小学生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将师范生培养成为一名能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整合、能进行课程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阐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明确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及素质发展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课程目标1:识记和理解中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理解和掌握学习心理、学习动机、知识建构、学习策略等概念及核心理论。课程目标2:能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中小学学科教学和中小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并在学科教学和教育实践中自觉应用。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可以综合运用发展和教育心理学整合知识,学会如何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组织教学,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能力。课程目标3:通过掌握中小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规律,在今后的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人格,端正教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权重2-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课程目标3L4-1.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课程目标2H6-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课程目标1M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学时教学方式对应课程目标1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明确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6课堂讲授12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及核心观点,并能应用这些流派的观点解释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现象。6课堂讲授、提问、课堂讨论1,33学习心理的理论流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心理的主要理论流派及核心观点,并能应用这些流派的观点解释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现象。4课堂讲授、提问、课堂讨论1,2,34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小学生感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引导其今后在教学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4课堂讲授、提问、课堂讨论1,2,35知识学习与迁移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迁移的基本概念,理解学习迁移的机制,能将学习迁移和知识整合的内容和方法,应用的实际教学之中。4课堂讲授、提问、课堂讨论1,2,36学习策略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概念和类型,明确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的主要类型,并能利用这些策略管理自己的学习。4课堂讲授、提问、课堂讨论1,2,37学习动机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办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4课堂讲授、提问、课堂讨论1,2,38智力开发与创造力培养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智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此基础上掌握智力开发与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4课堂讲授、提问、课堂讨论1,2,39个性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等个性发展规律,引导其在今后的教学中遵循学生个性发展规律。4课堂讲授、提问、课堂讨论1,2,310社会性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小学生人际交往、同伴关系、社会认知等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其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4课堂讲授、提问、课堂讨论1,2,311性别角色与性心理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小学生性别角色和性心理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引导其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性教育。2讲授、自学、小组讨论1,312品德发展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征,掌握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中小学生德育当中。2讲授、自学、小组讨论1,2,3合计48四、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作业练习等途径实现,辅以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课后学习主要采用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期末成绩(闭卷考试)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课堂表现成绩占10%,平时作业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60%。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序号教学环节课程目标1(分值)课程目标2(分值)课程目标3(分值)合计1课堂表现1000102平时作业02010303期末考试15182760课程目标对应分值253837100(二)考核与评价标准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分值观测点90-100分70-89分60-69分0-59分课堂表现能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能较为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参与课堂讨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回答课堂提问,理解不够准确深入。从事与课堂无关的活动,不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平时作业按时完成,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能够利用课堂理论知识识别、分析中小学生发展与学习等问题。按时完成,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能够较好利用课堂理论知识识别、分析中小学生发展与学习等问题。延时完成,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利用课堂理论知识对中小学生发展与学习问题有一定的识别、分析。不交和补交,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利用课堂理论知识对中小学生发展与学习问题进行识别、分析。2.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根据考试题目设计相应评分标准。六、教材与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2版)》,何先友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版;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王大顺,张彦军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二)参考资料1.《发展心理学(第3版)》,林崇德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版;2.《当代教育心理学(第3版)》,陈琦,刘儒德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版。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师范类)课程代码17180001课程中英文名称教育概论IntroductiontoEducation开课学期大文类2大理类及音体美3学分/学时3/48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全校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先修/后修课程无/无开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一、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教育概论》是面向全校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史,教育的内涵、结构与基本要素,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内容。在教师培养中具有基础性、理论性特征,是教师教育的主干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师范生的教育基本知识、专业精神、专业理解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培养出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坚定政治信念和高尚师德,掌握育人基本技能的,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的中小学教师。课程目标:1.正确认识教育学的理论构架、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教育学的思想体系及其发展趋势。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牢固掌握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现代教育和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及我国教育实践中的主要经验教训。了解当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2.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能够在具体问题探究中,养成观察教育教学问题的多种视角,构建分析问题的理性框架。能够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特殊方式。3.通过教师讲解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具备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可以养成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与社会、与人发展的历史逻辑。并且在马克思唯物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下,学生具备科学看待教育问题,正确理解教育发展的价值观。本课程重点支撑以下4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其中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2-1形成强支撑H,对毕业要求指标点4-3、7-2形成中支撑M,对毕业要求指标点1-1形成弱支撑L。毕业要求指标点2-1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毕业要求指标点4-3运用学科教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毕业要求指标点7-2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毕业要求指标点1-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和达成途径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达成途径毕业要求指标点2-1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课程目标3H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期末考核4.课后自学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4-3运用学科教学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M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期末考核4.课后自学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7-2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M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期末考核4.课后自学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1-2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L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期末考核4.课后自学内容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对应课程目标(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学内容(1)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4)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2.教学重点把握教育学的发展脉络,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3.教学难点清楚明确教育学的价值通过讲授与课堂讨论,学生了解教育的发展演变过程,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二)教育及其本质1.教学内容(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的基本内涵(3)教育的要素与形态2.教学重点理解教育的内涵、产生与发展,及其基本知识结构。3.教学难点对教育的本质把握通过课堂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学生理解教育的内涵、产生与发展,及其基本知识结构。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三)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学内容(1)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2)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3)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2.教学重点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社会功能3.教学难点教育社会功能的形成和释放过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学生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四)教育与人的发展1.教学内容(1)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2)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3)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2.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及条件3.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并能够用其解释教育现象与问题通过教师讲授、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学习、小组合作,学生能正确理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五)教育目的1.教学内容(1)教育目的概述(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3)我国的教育目的2.教学重点把握小学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3.教学难点理解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通过教师讲授、小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掌握小学教育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六)学校教育制度1.教学内容(1)学校的形成与发展(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2.教学重点掌握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演进3.教学难点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及作业,学生理解学校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七)课程1.教学内容(1)课程概述(2)课程开发(3)课程改革2.教学重点了解课程的内涵、课程内容及其相关理论;熟知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内容。3.教学难点课程开发的理论及路径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学习了解课程的内涵、课程内容及其相关理论,并对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内容有充分了解。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八)教学1.教学内容(1)教学概述(2)教学理论与规律(3)教学实施(4)小学教学改革2.教学重点准确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原理;掌握教学过程及原则3.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通过课堂陈述与讨论、案例学习、小组合作,学生理解教学的内涵,掌握相关教学理论,及加深对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的理解。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九)教师与学生1.教学内容(1)教师(2)班主任(3)学生2.教学重点教师个体发展的过程与途径;学生发展的规律和时代特点3.教学难点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构建的基本策略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学习了解教师、班主任、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掌握小学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的基本能力。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注:打*的为重点支撑的课程目标。三、学时分配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建议自主学习14小时。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教育学及其发展44教育及其本质44教育与社会发展55教育与人的发展55教育目的66学校教育制度66课程66教学88教师与学生44合计4848自主学习内容建议时间(小时)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2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2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4教育科学研究6合计14四、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讲授、课堂讨论、作业练习、案例学习等途径实现,辅以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课后学习主要采用学生自主练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课程考核和达成度评价(一)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学业评价内容考核环节考核/评价细则对应课程目标平时作业3次(40%)采用课堂表现、小论文、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方式评价,任课教师也可自行选择适恰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提交的小论文、案例分析报告、调查报告等作业情况打分。成绩按40%计入综合成绩作业1=课程目标1作业2=课程目标2作业3=课程目标3期末考试成绩(60%)期末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教育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运用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成绩按60%计入综合成绩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综合成绩100%平时作业+缺勤情况+期末考试(平时成绩×40%)+(缺勤1节课扣1分)+(期末考试×60%)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本课程评价在强调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统一的基础上,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评价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实践操作,结合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及全实践等,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程度以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能力;能真正掌握教育原理的若干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教育原理对教育问题与现象进行反思。其中课堂表现的评分标准,见下表。课堂表现评分标准序号评价要点权重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1知识掌握回答问题学习态度出勤情况0.6有创见、逻辑清晰、理论基础扎实,课堂活跃,能与教师和同学积极互动理论基础扎,逻辑性强、课堂较为活跃,能与同学较为积极的互动,认真勤学理论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课堂活跃程度一般,师生课堂互动较少。理论基础基本过关,课堂参与较为被动,学习态度一般。基础不扎实,基本不参与课堂互动,态度不认真、不端正。2小组合作沟通意识0.4展现领导力,小组合作意识强,热心帮助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合作,能进行分享并有意识地帮助其他同学。比较积极地参与合作,对于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能够予以帮助。能参与小组合作。参与合作热情不高,有逃避责任现象、合作意识较为欠缺。(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得分之和/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分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100分)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课程目标支撑环节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分达成度计算课程目标1平时作业1A1*平时权重A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1达成度=(A2*平时权重+B2*期末权重)/(A1*平时权重+B1*期末权重)期末考核B1*期末权重B2*期末权重课程目标2平时作业2C1*平时权重C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2达成度=(C2*平时权重+B2*平时权重)/(C1*平时权重+B1*平时权重重)课堂表现F1*平时权重F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3平时作业3G1*平时权重G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3达成度=(G2*平时权重+B2*期末权重)/(G1*平时权重+B1*期末权重)期末考核B1*期末权重B2*期末权重课程总体目标总评成绩100以上学生平均得分之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学生平均得分之和/100注:目标分值指在课程考核办法中该项目的分值,学生平均得分指该项目学生得分的平均值,目标达成度在0.7以上表示目标达成。六、持续改进1.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反思教学,不断改进不足之处。2.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尤其是要注重作业的批改和及时反馈,对于作业质量不佳的学生,要求其修改或重做作业。3.结合期末闭卷考试情况进行教与学的评估,并把反思情况通过QQ或其他方式传递给学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确保教育概论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4.吸收教学测评、教学督导、听课教师等反馈意见和建议,对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学业评价标准、体系等进行完善。七、教学资源资源类型资源教材《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参考书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第三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4.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柳海民.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主要教学网站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edoas2/website7/index.jsp3.中国教育学会:/4.《教育概论》建课平台(学习通)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师范类)课程代码17220002课程中英文名称教师职业道德ProfessionalEthicsofTeachers开课学期第3/4学期学分/学时1/16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全校师范类专业本科生先修/后修课程无开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一、课程性质、教程目标和毕业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课程面向全校师范类本科生,目的是提升学生从教素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教育情怀与教育信念,强化职业责任感与道德自律性,掌握德育原理方法和人际礼仪的基本技巧,具备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课程为打造德艺双馨的未来中学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并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掌握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原理与方法;明确中学教师职业礼仪及行为规范,了解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鉴别教师职业道德的水平与层次,具备开展中学班级德育工作的能力;较好展现中学教师职业礼仪并规范教学言行,学会依法执教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学生能够形成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全身心从事育人工作的教育情怀,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自觉践行中小学职业道德及礼仪行为规范要求,立志成为“四有”好教师。本课程重点支撑以下4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其中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1-3形成高支撑H,对毕业要求指标点2-2、5-1形成中支撑M。毕业要求指标点1-3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毕业要求指标点2-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毕业要求指标点5-1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和达成途径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达成途径毕业要求指标点1-3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H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学习表现4.期末考核毕业要求指标点2-2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课程目标3M1.课堂教学2.学习表现3.期末考核毕业要求指标点5-1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小)学德育原理与方法。课程目标2M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共16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对应课程目标(一)师德规范模块1.教学内容(1)道德与师德(2)爱岗敬业(3)师生关系(4)为人师表(5)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2.教学重点(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师生关系3.教学难点(1)鉴别职业道德的水平与层次(2)德育原理及方法(1)理解道德、品德、师德、职业道德、教师职业修养等相关概念;(2)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与规范;(3)逐渐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修养。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一)礼仪行为模块1.教学内容(1)仪容仪表规范(2)工作着装规范(3)教学语言规范(4)教学动作规范2.教学重点(1)礼仪行为规范的要求3.教学难点(1)得体地展现教师礼仪和行为(1)了解教师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与职业行为规范;(2)在教学中自觉、得体展现教师礼仪并规范言行;(3)逐渐将教师职业礼仪和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人修养。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三)法律法规模块1.教学内容(1)教育法规基础(2)教育法律关系中的学校、教师与学生2.教学重点(1)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解读3.教学难点(1)教育法律的归责原则(1)了解教育领域、有关教师职业的基本法律规范与要求;(2)理解学校、教师、学生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3)明确依法执教的要求,能够利用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三、学时分配总学时16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0学时。建议自主学习12小时。学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道德与师德44爱岗敬业22师生关系33为人师表22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11教师礼仪与职业行为规范22教育法规基础11教育法律关系中的学校、教师与学生11合计1616自主学习学时分配自主学习内容建议时间(小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道德故事与师德修养》10四、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学习表现、作业练习、期末考核等途径实现,辅以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课后学习主要采用学生自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课程考核和达成度评价(一)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课程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考勤和期末考察四个方面组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成绩组成考核/评价环节分值考核/评价细则对应的课程目标平时作业40%案例分析报告,小论文等100完成一篇案例分析论文。主要考核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和德育工作开展途径的认识,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教学和育人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办法。对学生提交的作业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散延迟性肺炎病因介绍
- 2025年高考英语3500词汇第61天 soldier-square(学生版)
- 开题报告:指向创业胜任力发展的大学生创业学习机制研究
- 预制方桩与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
-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 开题报告: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国家战略、推进策略与社会支持研究
- 《财务分析长虹康佳》课件
- 2024年度个人仓储业务合作承包协议样本一
- 2024年专业轮胎安装服务协议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 影像测量仪作业指导书
- 国开2023法律职业伦理-形考册答案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德州学院
- 空调负荷自动计算表
- 个人房屋租赁缴纳税委托书范本
- 商业模式画布模板
- 泪道冲洗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 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 医院氧气泄漏的应急预案脚本
-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 老年抑郁量表(G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