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_第1页
五、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_第2页
五、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_第3页
五、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_第4页
五、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鸦片战争前)

(公元1368-1840年)第五章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明清文明发展概况1.文学与哲学文学——“八股文”制度、“文字狱”,古典小说(明清·《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哲学——唯心(理学)与唯物斗争2.科学技术与文化郑和七下“西洋”西方传教士利马窦、汤若望、南怀仁等先后来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医学、机械等知识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对农业科技贡献突出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总结手工业技术专著大型类书的出版

《永乐大典》:古代中国最大类书,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现存古代规模最大、用处最广的类书

《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明清时期医学发展的特点医学人才素质提高,医学知识进一步普及整理医学典籍,医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中医八纲辨证进一步发展完善医学活动空间扩大,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产生多项医学创造和发明——如创“戾气”说和温病学说、人痘接种术等。第一节传统医学的成熟与昌盛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橚:sù(一)《普济方》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朱橚濠州钟离人(今安徽风阳)。约元至正21年(1361年)生;明洪熙元年(1425年)卒于河南开封。方剂学家、植物学家。橚:sù朱橚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少年好学,抱负远大。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发放种子。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由朱橚、滕硕、刘醇等完成。在编撰形式上采取每论下即有疾病的论述,又有相应的方剂和治法,“是书于一证之下,备列诸方,使学者依类推求,于异同出入之间,得以窥见古人之用意,因而折衷参伍,不至为成法所拘”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收方61739首。全书大致分为12部分,卷1~5为方脉,卷6~12为运气,卷13~43为脏腑,卷44~86为五官,卷87~250为内科杂病,卷251~267为杂治,卷268~272为杂录和符禁,卷271~315为外伤科,卷316~357为妇科,卷358~408为儿科,卷409~424为针灸,卷425~426为本草。编次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自古经方,本书最为完备。资料除取之历代方书外,还兼收史传、杂说、道藏、佛典中的有关内容。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橚:sù(一)《普济方》(二)《古今图书集.医部全录》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1741)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本书编辑历时28年,分6编32典。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橚:sù(一)《普济方》(二)《古今图书集.医部全录》成书过程康熙37年其侍奉皇三子诚亲王胤祉读书,编纂《图书汇编》一书;康熙45年完成初稿,康熙御览後认为尚需修订增益,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1723)下令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编校《古今图书集成》蒋廷锡把陈梦雷的名字涂掉,写上自己的名字,他重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共收医书520卷,采集历代名医著作,分门别类,为中医学类书之冠,於雍正六年完成。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中外学者誉其为康熙百科全书,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字数的5倍左右。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橚:sù(一)《普济方》(二)《古今图书集.医部全录》(二)《医宗金鉴》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这个名字也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医宗金鉴》被《四库全书》收入,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医宗金鉴》有很高的评价。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吴谦字六吉,清代著名医家,生活于康乾时期,安徽歙县人氏,与张璐、喻昌并称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清朝乾隆年间,吴谦为宫廷御医,1736年以后任太医院判(太医院副院长、官阶正五品)。乾隆帝曾经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吴谦品学兼优,非同凡医,尔等皆当亲敬之”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吴谦奉旨后征集全国各种新旧医书,并挑选了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70多位官员编修。历时3年时间编辑完成。《医宗金鉴》全书共分90卷,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图、说、方、论俱备,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尤其切合临床实用。乾隆看后十分满意,正式确定该书名为《御纂医宗金鉴》于1742年,以武英殿聚珍本与尊经阁刻本印行,在全国推广,影响巨大。1749年即被定为太医院医学教育的教科书。为弟子者必由是而学使为师者必由是而教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吴医汇讲》唐大烈,清代医家。字立三,号笠山,长州人(今江苏苏州)曾任典狱官,并为狱中犯人诊病清

·唐大烈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仿效康熙年间过绎之所辑《吴中医案》一书,将江浙地区40余名医家的文章约百篇汇集起来,其内容包括有医学论述、专题评论、验方、考证,笔记等,名为《吴医汇讲》(1792-1801刊),为具有医学刊物性质的早期文献。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明·徐春甫(1520~1596),字汝元,号东皋。祁门人(今安徽歙县)出身于诗书之家,父、祖俱业儒。早年攻举业,因苦学失养,体弱多疾,遂改攻医。

著有《古今医统大全》100卷,

《医学入门捷径六书》6卷。医药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和医学团体医会提出22项会款作为对会员的具体要求。具体款项为:诚意、明理、格致、审证、规鉴、恒德、力学、讲学、辨脉、处方、存心、体仁、忘利、自重、法天、医学之大、戒贪鄙、恤贫、自得、知人、医箴、避晦疾。徐氏居京师,任职太医院,治病以救人为先。徐氏是我国民间医药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发起人和创办者,对推动医学发展,开展学术交流起着一定作用。二、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一)内科学温补派寒凉派二、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一)内科学温补派①学术主张:反对以寒凉药攻伐肾阳,强调温补肾阳的重要性②代表医家明·薛已《内科摘要》——强调真阴、真阳不足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主张温补肾阴肾阳,慎用寒凉与攻伐药,创许多补肾方明·赵献可《医贯》——更强调“命门之火”之重要(一)内科学1.薛己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家为世医,其父薛铠亦为当时名医。薛己年幼时继承家学,从其父学医业。于内、外、妇、儿、口齿、骨伤诸科,无不擅长,且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1506~1521年)被选为御医,选拔南京院判。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又任太医院使。当时丹溪之学盛行,医家多重视寒凉降火,克伐生气,产生流弊。针对这种情况,薛氏根据前人的经验及自己的潜心研究,自立一家之言,融东垣脾胃之说及王冰、钱乙肾命水火之说于一炉,重视先后二天的辨证,治疗用药倡导温补,对后世温补学派的产生与形成颇有启发。著作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疠疡机要》《女科撮要》《口齿类要》《本草约言》《保婴金镜录》《外科经验方》《正体类要》二、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一)内科学薛己张介宾医家传记---张景岳明·张景岳(1563—1640),名介宾,字会卿(一作惠卿),号景岳,因其室名“通一斋”,故又别号通一子。原籍四川,明初祖上以军功世授绍兴卫指挥,遂迁居会稽。景岳14岁时随父游北京,从名医金英(梦石)学医。中年投笔从戎,随军“出榆关,履碣石,经风城,渡鸭绿”,经数年而无所成就,放弃其他杂好,专攻岐黄之术。其间曾旅居长安,58岁南返故里,而后“医日进,名日彰,时人比之仲景、东垣”,一时求诊者“辐辏于门”,权贵显要“持金币争相延请”。因其治病好用熟地,故有“张熟地”之称。一生著作宏富《类经》及其羽翼之作《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是其毕生研究《内经》的结晶。《景岳全书》64卷,是又一巨著。后人称其

仲景以后千古一人二、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一)内科学薛己张介宾李中梓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明末一大医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伤寒括要》、《删补颐生微论》、《诊家正眼》、《病机沙篆》等。

其临床多从脾肾入手,重视先后二天的调理。其治疗内伤杂病,诸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附子理中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均为习用之剂。二、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一)内科学薛己张介宾李中梓赵献可赵献可,生活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上半期。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善易而精医;好学淹贯,医德高尚,往来民间,人称逸士、游仙。赵献可在医学上又遵从李东垣、薛己,属于温补学派。提出命门为人一身之主,而不是心,命门的水火即人的阴阳。代表著作有《医贯》6卷,对后世影响很大。二、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一)内科学寒凉派①

学术主张:反对温补派倡用峻补辛热药剂的主张②代表医家:清·徐大椿(灵胎)·《医贯砭》——述赵献可温补之弊清·陈修园·《景岳新书砭》——对张景岳所载方剂及理论持有异见二、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一)内科学薛己张介宾李中梓赵献可徐大椿徐大椿(1693~1771),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松陵镇人自幼习儒,旁及百家。年近三十,因家人多病而学医。洞明药性,虽至重之疾每能手到病除。先生生有异禀,聪强过人。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以至舞刀夺槊、勾卒赢越之法,靡不宣究,而尤长於医。每视人疾,穿穴膏盲,能呼肺腑与之作语。其用药也,神施鬼设,斩关夺隘,如周亚夫之军从天而下。诸岐黄家,目瞠心骇,帖帖詟服,而卒莫测其所以然。周亚夫: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以治军严谨、用兵出奇著称。袁枚清代著名文学家,乾隆四年进士(二)外伤科学明清时期外伤科学发展的主要成就1.形成了不同的外科理论2.发明了一些外科手术医疗器具3.关于麻风病和梅毒病的认识、防治不断提高外科三派(二)外伤科学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二)外伤科学正宗派(二)外伤科学全生派(二)外伤科学心得派(二)妇产科学

1.《傅青主女科》医家传记---傅山

生平简介傅山,(1607-1684),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阳曲人(今山西太原)。出身士大夫家庭,自幼习儒14岁补博士弟子员后认为科举无济于国计民生,绝意仕途,立志学医博通经史佛道,工于诗文书画金石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字写得好,但字不如其诗,诗不如其画,画不如其医,医不如其人”一代侠医傅青主

政治情结:

明亡。傅山闻讯写下“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为表反对清廷,剃发出家为道,道号“真山”。因身着红色道袍,遂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朱衣者,朱姓之衣,暗含对亡明的怀念;石道者,如石之坚,意示决不向清朝屈服。政治情结:

清初,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康熙十七年(1678)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联将亲试录用”。傅山被举荐,但称病推辞,阳曲知县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至北京后,傅山继续称病,卧床不起。他既以病而拒绝参加考试,康熙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并“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

学术成就存世著作:

《霜红龛集》《荀子评注》《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血崩血崩昏暗第六年老血崩第七少妇血崩第八交感出血第九郁结血崩第十闪跌血崩第十一血海太热血崩第十二

调经经水先期第十五经水后期第十六经水先后无定期第十七经水数月一行第十八年老经水复行第十九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第二十种子身瘦不孕第二十九胸满不思食不孕第三十下部冰冷不孕第三十一胸满少食不孕第三十二

其方专为女科而设,其证则为妇女所同。带下血崩,调经种子,以及胎前产后,人虽有虚实、寒热之分,而方则极平易、精详之至,故用之当时而效,传之后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