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加工》校级课程改革申报表_第1页
《机械零件加工》校级课程改革申报表_第2页
《机械零件加工》校级课程改革申报表_第3页
《机械零件加工》校级课程改革申报表_第4页
《机械零件加工》校级课程改革申报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附件二编号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改革申报表课程名称机械零件加工课程负责人 陈成所属院系部 中德机电学院申报日期 2011年9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制填写要求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五、首页编号栏由学校统一填写。PAGE7-1.课程改革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陈成性别男出生年月1979、01最终学历本科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电位硕士职业资格证书数控技师传真85343365所在部门中德机电学院E-mailChencheng6134@126.com通信地址(邮编)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中德机电学院制造系214028教学与技术专长数控编程与加工工作简历(含在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当时从事工作的专业领域及所负责任)2001年8月—2008年2月海门电大、江苏省海门职业教育中心校数控、机械专业教师;校团委书记、机械工程系副主任2008年2月—至今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数控专业教师;机电学院制造系支部书记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一、近五年承担的主要课程:1、理论课:(1)液压与气压传动专业基础课周81届11人(2)数控自动编程CAD/CAM专业课周42届120人(3)数控原理与数控系统专业课周41届80人(4)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专业课周41届45人(5)数控编程与加工(含企业上课)专业课周61届25人(6)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专业课周41届90人(7)机械零件加工专业课周301届40人2、实训课:(1)数控编程与加工实训专业实训课4周4届600人(2)机械加工实训专业实训课4周2届400人(3)企业带班顶岗实习专业实习14周1届25人(4)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10周3届45人二、教学研究课题:1、打孔机的设计及制作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0年主持人2、《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改革校级教学改革课题2008-2010参与3、省级教学改革课题2009.3-现在参与4、《数控编程与加工》精品课程无锡市级精品课程建设2010.7-2010.12参与三、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车工技术在教学中的改革与探索2005年《教师园地》2、高速数控加工的研究2006年《装备制造技术》3、高速数控加工中电主轴技术的研究2006年《机械工程与自动化》4、寓德育教育于心理辅导中2006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5、FANUCOi系统数控车床的宏程序编制2009年《广西轻工业》6、高职教育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宽基础活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2009年《科苑学谭》7、MasterCAM在数控铣削编程中的应用 2009年《科苑学谭》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2007年度海门电大校级公开评优课一等奖(第一名)2、2008年度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技能展示二等奖3、2009年度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第二届“科苑杯”高职教育学术论文评比二等奖4、2009年度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5、2010年度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优秀毕业设计指导一等奖1-3技术服务近五年来承担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及效果(含项目/培训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表彰/奖励或获得的专利(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一、技术开发或技术服务1、无锡市劳动局车工中级考工培训辅导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院48人。2、南京CAD培训中心数控自动编程MasterCAM中级考工培训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院50人。3、培训成人业余机电大专班学员,培训课程:《液压与气压传动》11人。4、苏州博世公司(RBAC)双元制学徒培训中心(TGA)培训员工,培训课程:《数控编程与加工》85人。二、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相关专业技术论文1、高速数控加工的研究2006年《装备制造技术》2、高速数控加工中电主轴技术的研究2006年《机械工程与自动化》3、FANUCOi系统数控车床的宏程序编制2009年《广西轻工业》4、MasterCAM在数控铣削编程中的应用 2009年《科苑学谭》三、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2007年度海门电大校级公开评优课一等奖(第一名)2、2008年度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技能展示二等奖3、2009年度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第二届“科苑杯”高职教育学术论文评比二等奖4、2009年度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5、2010年度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优秀毕业设计指导一等奖

2.教学队伍情况2-1人员构成(含兼职教师)序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专业领域在课程改革中承担的任务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1陈成男1979、01讲师数控技师数控课程改革负责人理论、实践课教材主编2崔业军男1979、5工程师数控技师数控理论、实践课教材副主编3王国敏男1965、8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车工理论、实践课教材副主编4何永华男1968、8副教授/工程师工程师数控理论、实践课5袁小江男1977、9讲师/工程师工程师模具理论、实践课教材参编6过建新男1960、4高级技师高级技师钳工理论、实践课7吴卫东男1969、6高级工高级工车工实践课辅助教学8张国新男1971、5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模具辅助教材参编2-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全部为双师型教师,全部为专职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职业资格结构分布合理,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2-3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培训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主持或参与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1、《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改革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已结题2、《数控编程与加工》精品课程无锡市级精品课程建设已完成获无锡市级精品课程3、省级教学改革课题打孔机的设计及制作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2年5月结题2-4师资培养近五年师资培养情况(包括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教学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等)1、2008、7-2008、8陈成老师在无锡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做访问工程师2、2008、8-2008、9陈成老师、何永华老师、王国敏老师在南通纵横国际机床厂培训数控。3、2009、2-2009、6王国敏老师在无锡技师学院培训车工高级技师。4、2010、2-2010、7崔业军老师在无锡技师学院培训数控铣床工高级技师。5、2010、10-2010、12陈成老师在博世(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做访问工程师。

3.课程描述3-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续课程内容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课程目标《机械零件加工》课程是中德机电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双元制试点)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机械零件加工》课程讲授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模式,由学校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中德机电学院和企业方—博世(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TGA(双元制学徒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共同参与完成。前期在学校完成任务1—小模具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后期在企业(或学校)完成任务2—压力机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在学校,学校安排)或其他任务(在企业,企业安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须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使模具设计与制造(双元制试点)专业学生初步具备从事机械零件加工技术人才所必需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和应用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本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培养成为企业市场需求的双元制“零距离”上岗的双元制应用型技能人才。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常用工程材料;金属切削原理基础与刀具;机床夹具上工件的定位和夹紧,普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普通车床加工、普通铣床加工、普通磨床加工、钳工、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等的加工工艺;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等的数控编程能力;课程的知识点与内容面广、量大,专业性强,对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连接与贯通的能力,实际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和数控程序的能力。它需要以《工程制图》、《工程制图实践》、《机械基础及钳工操作》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机械传动机构》、《机械传动机构制造实践》、《机械部件制造》、《机械部件制造实践》、《机械机构装配》及双元制德商会的AHK中期和结业考试等课程的基础。中德机电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双元制试点)专业创办于2010年,2011年开始招收第二届。基于能力培养的《机械零件加工》双元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将实践操作训练贯穿一体,满足德资企业对双元制“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教学改革中,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我院实训中心现有的相关设备、实验室等条件,在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现场教学,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采用“需要什么,用到什么讲什么”的原则,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巩固并提高理论,课程项目中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实践操作全部在实际机床上完成,切实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摈弃传统教室上课时教师口头讲述一大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学生听着乏味,效果相对也不明显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三大部分六模块”分组同时进行的教学方法;即第一部分普通机械加工部分(含普通车床加工和普通铣床磨床加工两个模块)、第二部分数控机械加工部分(含数控车床加工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两个模块)、第三部分特种电加工部分(含数控线切割和数控电火花两个模块),按照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同时由不同专业老师进行分组上课。“三大部分六个模块”按照所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1、小模具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2、压力机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进行对应项目中所需加工零部件的工艺流程和机床上完成相应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制作,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能力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能力培养,贴近工厂、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培养出市场需求的双元制“零距离”上岗的双元制应用型技能人才。3-2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节奏加快,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双元制”教育模式作为为德国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成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之一。虽然我国目前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在此形势下,根据市场的发展,2009年12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系和德商会合作,成立了中德机电学院和双元制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专注于双元制学徒式专业技术工人的人才培养。在中德机电学院此大环境下,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双元制培训教学模式的需要,鉴于此历史发展原因,产生了中德机电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双元制试点)专业的双元制核心教学改革课程—《机械零件加工》。基于能力培养的《机械零件加工》双元制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将实践操作训练贯穿一体,满足德资企业对双元制“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教学改革中,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我院实训中心现有的相关设备、实验室等条件,在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现场教学,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采用“需要什么,用到什么讲什么”的原则,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巩固并提高理论,课程项目中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实践操作全部在实际机床上完成,摈弃传统教室上课时教师口头讲述一大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学生听着乏味,效果相对也不明显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课程的教学模式上,《机械零件加工》课程讲授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模式,由学校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中德机电学院和企业方—博世(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TGA(双元制学徒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共同参与完成。前期在学校完成任务1—小模具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后期在企业(或学校)完成任务2—压力机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在学校,学校安排)或其他任务(在企业,企业安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须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使模具设计与制造(双元制试点)专业学生初步具备从事机械零件加工技术人才所必需机械加工基础知识和应用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本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目前《机械零件加工》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根据教学安排,模具设计与制造(双元制试点)专业班级模具1003已经根据“三大部分六个模块”进行了分组,按照模具1003全班总数40人分成4组每组10人进行分组小班化教学,每组由各自专门双元制专业教师分别带领各自团队小组同学,4组同时进行分组课程教学,收到了课程教学改革的预期良好的效果,学生反馈信息良好。

4.课程改革规划4-1课程改革的目标《机械零件加工》课程讲授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改革模式,由学校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中德机电学院和企业方—博世(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TGA(双元制学徒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共同参与完成。前期在学校完成任务1—小模具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后期在企业(或学校)完成任务2—压力机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在学校,学校安排)或其他任务(在企业,企业安排)。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我院实训中心现有的相关设备、实验室等条件,在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现场教学,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采用“需要什么,用到什么讲什么”的原则,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巩固并提高理论,课程项目中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实践操作全部在实际机床上完成,摈弃传统教室上课时教师口头讲述一大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学生听着乏味,效果相对也不明显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三大部分六模块”分组同时进行的教学方法;即第一部分普通机械加工部分(含普通车床加工和普通铣床磨床加工两个模块)、第二部分数控机械加工部分(含数控车床加工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两个模块)、第三部分特种电加工部分(含数控线切割和数控电火花两个模块),按照模具1003全班总数40人分成4组每组10人进行分组小班化教学,每组由各自专门双元制专业教师分别带领各自团队小组同学,4组同时进行分组课程教学。“三大部分六个模块”按照所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1、小模具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2、压力机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进行对应工艺流程和机床上完成相应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制作,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能力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能力培养,贴近工厂、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培养出市场需求的双元制“零距离”上岗的应用型技能人才。4-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基于工作过程或模块化设计)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三大部分六模块”分组同时进行的教学方法;即第一部分普通机械加工部分(含普通车床加工和普通铣床磨床加工两个模块)、第二部分数控机械加工部分(含数控车床加工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两个模块)、第三部分特种电加工部分(含数控线切割和数控电火花两个模块),按照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同时由不同专业老师进行分组上课。“三大部分六个模块”按照所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1、小模具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2、压力机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进行对应工艺流程和机床上完成相应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制作,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能力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能力培养,贴近工厂、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培养出市场需求的双元制“零距离”上岗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以任务和项目为驱动,一体化教学为基点,具体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点:1)培养学生根据任务1、2中不同的零部件图纸,安排不同的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并能运用不同的机床进行加工直至最后的装配的实际应用能力。2)在任务1、2中须运用到普通机床加工的零部件加工项目中,掌握普通车床、普通铣床和普通磨床的熟练操作机床的能力和针对具体、实际的零件编制加工工艺的应用能力。3)在任务1、2中须运用到数控机床加工的零部件加工项目中,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熟练操作机床的能力和针对具体、实际的零件编制加工工艺和数控程序的编程应用能力。4)在任务1、2中须运用到特种加工设备加工的零部件加工项目中,掌握数控线切割和数控电火花的熟练操作机床的能力和针对具体、实际的零件编制加工工艺和数控程序的编程的应用能力。5)培养学生具有现场编制基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的能力,具有处理生产现场常见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6)在任务1、2中各个零部件项目分别加工完成后,掌握进行机械机构的合理拆装和装配的能力。4-3内容模块安排及对应的学时,课程内容选取依据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进行任务和项目驱动,一体化现场教学形式,把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有机的结合为一体,理论知识“用到哪里讲到哪里”,“需要什么,用到什么讲什么”的原则,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巩固并提高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见下表。项目序号项目名称教学内容(分组)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分组)学时分配项目1模具导套普通车床、磨床加工6数控车床加工6项目2模具导柱普通车床、磨床加工6数控车床加工6项目3模具垫板普通铣床、磨床加工6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6项目4模具垫块普通铣床、磨床加工6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6项目5模具顶板普通铣床、磨床加工6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6项目6定模套板普通铣床、磨床加工6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6项目7定模座板普通铣床、磨床加工6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6项目8动模套板普通铣床、磨床加工6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6项目9动模座板普通铣床、磨床加工6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6项目10推杆固定杆普通铣床、磨床加工6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6项目11线切割零件数控线切割机床的加工4项目12电火花零件数控电火花机床的加工4学时合计:1284-4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主线,将专业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训练贯穿一体,满足企业市场需求的“零距离”上岗的双元制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如下:1、重点、难点1)掌握普通机械加工设备(车、铣、磨等)、数控机械加工设备(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特种加工设备(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等先进加工设备的熟练操作能力及针对具体、实际的零部件加工工艺编制的应用能力。2)能运用各种加工设备编制出合理的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并根据编制的工艺卡能制造出合格的、高质量的模具零部件。3)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机床加工机械零部件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制造的尺寸控制、表面粗糙度等的方法,提高对机械加工零部件的质量控制的能力。4)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机械零部件的图纸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编制出正确合理的数控程序的能力。5)培养学生具有现场编制基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的能力,具有处理生产现场常见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6)拆装装配简单典型的机械机构的钳工动手能力。2、解决方法1)改革以往专业课程的①重理论、轻实践,②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思考模具设计与制造(双元制试点)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2)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我院实训中心现有的相关设备、实验室等条件,在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组织进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采用“需要什么,用到什么讲什么”的原则,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巩固并提高理论,课程项目中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实践操作全部在实际机床上完成,切实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摈弃传统教室上课时教师口头讲述一大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学生听着乏味,效果相对也不明显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提高我院设备、实验室的利用率。3)课程内容的具体组织和教学方法贴近工厂、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对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机械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制、机械结构的装配进行实际现场的编制教学,要求学生根据企业实际进行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进行实兵演练,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4)专业教师需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认真做好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示范,加强和其他平行小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及时采取跟进措施解决问题。4-5教材使用与建设课程的课程标准、大纲、日历按照模具设计与制造(双元制试点)专业2010级双元制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进行编写,以陈成老师担任主编,崔业军老师和王国敏老师担任副主编,张国新老师和袁小江老师参编的校本教材《机械零件加工》作为教材,在上课试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进行教学资料的整合和修改,试用一段时间修改成最终稿后将争取出版发行。4-6教学方法与手段(1)一体化教学:使用任务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车间一体化,学生-双元制学徒身份一体化,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项目中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实践操作全部在实际机床上完成,切实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开放性小组讨论教学:学生按照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组成小组,集体研究、讨论、实施完成技能训练任务,教师针对性讲解、集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引导教学。(3)基于典型零件的项目驱动教学: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应用任务1、2中的零部件图纸为项目进行教学,以项目为基础,从零件图纸的工艺分析开始直至零件最终合格的加工制造出来,进行完整的零件加工工艺链条的过程学习,真实的体现企业零件加工生产的全过程。(4)企业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在课程后期的企业方—苏州博世TGA培训中心通过双元制学徒技术工人培训的办法,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环境、真实工作任务和技术专家资源,在企业现场进行教学。现场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通过企业安排的任务的递进训练,不断熟练。(5)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课件等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解决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内容的学习;通过视频,很好地解决学习中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及行业新的动态信息。5.课程特色与创新5-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和创新1、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2、模拟企业机械零件加工制造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教学,以小模具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和压力机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两大任务为主线。3、根据我院实训中心现有的相关设备、实验室等条件,在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现场教学,最大程度的发挥我院实训中心和双元制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相关实训机床和设备,将加工环节的普通机械加工设备(车、铣、磨、钻等)、数控机械加工设备(车、铣、加工中心)、特种电加工设备(线切割、电火花)等先进加工设备合理的组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采用“需要什么,用到什么讲什么”的原则,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巩固并提高理论,课程项目中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实践操作全部在实际机床上完成,切实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摈弃传统教室上课时教师口头讲述一大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学生听着乏味,效果相对也不明显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4、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三大部分六模块”分组同时进行的教学方法;即第一部分普通机械加工部分(含普通车床加工和普通铣床磨床加工两个模块)、第二部分数控机械加工部分(含数控车床加工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两个模块)、第三部分特种电加工部分(含数控线切割和数控电火花两个模块),按照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同时由不同专业老师进行分组上课。“三大部分六个模块”按照所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小模具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和压力机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进行对应项目中所需加工零部件的工艺流程和机床上完成相应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制作,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能力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能力培养,贴近工厂、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5、以博世(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TGA(双元制学徒技术工人培训中心)企业资源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引入企业一起参与课程改革与建设,借助企业的设备一同参与实际课程的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效果。6、学生自己组织完成两个任务中对应项目中所需加工零部件的工艺流程和在机床上完成相应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制作,课程项目中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实践操作全部在实际机床上完成,并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置身于各个实际加工教学环节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由三部分组成:平时考勤、作业,成绩占总成绩30%;平时生产实践中现场5S管理成绩,占10%。学生完成任务1、2中对应的每一个项目零部件后,教师根据零部件尺寸和质量控制进行评分,占60%。5-2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众多高校及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的专业之一。《机械零件加工》课程又是该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目前还是以在教室进行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一些实验课时的安排(主要是进行机械零件的直观认识,没有实际零件的工艺编制和实际加工内容),但是由于学生数量大、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和培养基本没有什么用处。针对以往普通班级毕业生进行市场调研,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三种偏向:第一种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知识,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高分低能型;第二种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系统性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缺乏,仅是简单操作型,一旦产品更改,就不能融会贯通;第三种则在理论与实际方面都较差,还需要企业进行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以往三种学生都不能满足企业对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另外从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上来看,学生不能根据图纸,进行基本独立编制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无法将图纸转化为实际的零件,基本不能满足企业现实加工生产的需要,或者还不能将零件加工制造链的各个环节很好的组织联结起来,不能实现工艺性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与工厂、企业的实际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我院现有的机床设备条件还不是很全面,有的机床数量相对较落后和较少(如数控机床),对于高技术、高精密的机械零件加工制造工艺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6.课程改革预期成果从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双元制试点)专业的毕业生面向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实现学校与工厂、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使学生热爱本专业、热爱本行业,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竞争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本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最大程度的发挥我院实训中心、双元制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相关机床设备,进行更多现场教学,进行校企合作、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应用任务1、2中的零部件图纸为项目进行教学,以项目为基础,从零件图纸的工艺分析开始直至零件最终合格的加工制造出来,进行完整的零件加工工艺链条的过程学习,培养学生根据不同任务中不同的零部件图纸,能够安排不同的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并能运用不同的机床进行熟练的操作,直至加工出尺寸合格的产品,最终进行正确的产品装配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置身于各个实际加工教学环节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与实用价值,也拓宽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增加了就业率;同时也深受企业与用人单位的满意。课程改革的预期成果及其形式:1、至少发表相关内容教学改革论文一篇;总结报告一份。2、增强模具设计与制造(双元制试点)专业学生进行机械零件加工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用人企业对本院双元制学员的进一步认可度。3、通过两到三年时间的双元制《机械零件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经过一、两年时间的实际教学使用,修改完善校本教材争取出版,并进一步将该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申报市、省级的精品课程。7.课程改革进度表1、根据工厂、企业用人情况和一些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情况进行调研,掌握市场对双元制人才的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培训模式,探索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尝试建立第一个双元制教学改革试点班—机电0903。已于2009年9月组建并开始具体实施。2、研究企业对双元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及我院机电0903双元制试点班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企业用人的反馈意见作为起点,讨论模具专业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建设。已于2010年6月完成。3、《机械零件加工》校本教材已经由陈成老师担任主编,崔业军老师和王国敏老师担任副主编,张国新老师和袁小江老师参编,于2011年9月出版校本教材。4、《机械零件加工》双元制教学改革课程的课程标准、日历已于2011年9月完成。5、《机械零件加工》双元制教学改革课程的教案、讲稿也已于2011年9月基本完成。6、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培养双元制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满足企业对双元制“零距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对机械零件加工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改革实施。结合我院实训中心的设备,对机械零件加工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进行强化。结合我院现有的设备和实验室条件,对普通机械加工设备(车、铣、磨、钻等);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模具特种加工设备(线切割、电火花)等先进加工设备进行现场教学,课程项目中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实践操作全部在实际机床上完成,切实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完成。学期结束,对学生进行分步、分批考核:平时考勤、作业,成绩占总成绩30%;平时生产实践中现场5S管理成绩,占10%。学生完成任务1、2中对应的每一个项目零部件后,教师根据零部件尺寸和质量控制进行评分,占60%。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完成。通过两到三年时间的双元制《机械零件加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通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