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认识区域(期末知识大串讲)-【知识精研】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_第1页
第一章 认识区域(期末知识大串讲)-【知识精研】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_第2页
第一章 认识区域(期末知识大串讲)-【知识精研】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_第3页
第一章 认识区域(期末知识大串讲)-【知识精研】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_第4页
第一章 认识区域(期末知识大串讲)-【知识精研】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认识区域湘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单元复习/知识串讲/核心考点/思维拓展认识区域——总体框架

区域及其类型01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02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03(一)区域及其类型1.区域的基本概况基础梳理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划分基础: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划分目的: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区域的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特别提醒:区域内部的一致性是相对的,其内部相似度高,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内部也存在差异性,即区域内部特征是“大同小异”。(一)区域及其类型1.区域的基本概况基础梳理边界类型:①明确的边界:如行政界限、分水岭、流域的边界;

②过渡的边界:如气候区、干湿区等自然区的边界和语言区等。行政区气候区(一)区域及其类型2.区域的基本特征基础梳理图解: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图解: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图解: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图解:

两个区域的大小、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而调整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动态性(1)区域整体性: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2)区域差异性:指区域之间的差异。(3)区域开放性: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4)区域动态性:指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一)区域及其类型3.区域的类型基础梳理区域类型含义范围或影响因素自然区域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包括各种综合自然区和部门自然地理的各种分区行政区域指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主要受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区域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劳动地域分工、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水平等。经济区域既有综合经济区,也有部门经济区文化区域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中,主要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实战演练读“我国四大自然分区图”,据此,完成下列题目。1.图中的箭头反映出区域之间具有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动态性2.导致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输出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环境不同 B.人口多少不同C.文化习惯不同 D.经济水平不同CD方法技巧一:区域特征描述重点突破(一)区域及其类型方法技巧一:区域特征描述重点突破(一)区域及其类型地理位置特征方法技巧一:区域特征描述重点突破(一)区域及其类型自然/人文要素特征实战演练3.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图中乙地对应的气候资料图。材料二

甲城市既有“月亮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又有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名称。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该地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特征。(4分)四周高,中间低;中部为盆地,西部以高原为主,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北部以山地为主。

区域及其类型01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02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03(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1.区域发展阶段基础梳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1.区域发展阶段基础梳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少有所提高较高达到较高的水平产业构成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很少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以第三产业为主,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主导劳动力分布以农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工业、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工业化状态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新型工业化以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区域内部经济差异差异不大,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工业基地出现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交通便利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提高扩大对外联系大幅度增长发展状态低水平均衡状态不均衡状态趋向均衡状态高水平均衡状态实战演练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题目。4.甲是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5.四大地区中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地区全国甲乙丙丁人口增长率(%)3.4-1.74.52.64.2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7.213.24.68.211.0第二产业39.134.438.941.837.9第三产业53.752.456.550.051.1BD(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2.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基础梳理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区域类型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方法技巧二: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重点突破(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从时间上看从空间上看从产业结构看从人地关系看(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3.区域间的差异性基础梳理①气候差异②地貌差异纬度位置差异地势高低差异气温差异大气环流差异海陆位置差异降水差异气候差异内力作用地势起伏外力作用地势平坦地貌差异(1)自然要素差异(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3.区域间的差异性基础梳理(1)自然要素差异③水文、水系差异气候差异河流径流量结冰期地形差异落差、流速水系特征植被差异含沙量河流水文、水系差异④土壤差异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3.区域间的差异性基础梳理(2)人文要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机械化水平、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差异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便捷程度等差异题目信息选择比较对象选取比较项目图文信息解释比较内容必备知识得出比较结论分析解决问题方法技巧三: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重点突破(二)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实战演练6.比较南泥湾所在地区与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材料一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材料二

图11为“南泥湾俯瞰景观图”。步骤方法分析内容选择比较对象南泥湾与江南选取比较项目农业生产特点得出比较结论①南泥湾是旱田,江南是水田;②南泥湾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江南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③南泥湾以小麦、谷子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③南泥湾放牧业,江南地区家庭饲养为主。分析解决问题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实战演练6.比较南泥湾所在地区与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①农田的差异:南泥湾是旱田,江南是水田;②耕作制度的差异(作物熟制差异):南泥湾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江南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③作物种类差异:南泥湾以小麦、谷子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③畜牧业差异:南泥湾放牧业,江南地区家庭饲养为主。材料一

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材料二

图11为“南泥湾俯瞰景观图”。

区域及其类型01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02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03(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区域间的联系基础梳理要素种类强度及变化改变生产方式影响发展方向方向及变化改变生活方式区域差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水平文化习俗差异区域间要素流动(如人口流动)区域关联影响(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区域间的联系

形式与影响基础梳理交通通讯资源调配产业转移区域经济联系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资金、技术自然资源开发、供应产业转移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础梳理(1)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2)国家三大战略: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三是“一带一路”倡议。(3)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4)推进新型城镇化。(5)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础梳理(1)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2)国家三大战略: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三是“一带一路”倡议。(3)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4)推进新型城镇化。(5)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重化工业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趋于枯竭承东启西,人力资源丰富城镇化率偏低,产业层次较低经济发达,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矿产资源、能源缺乏(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础梳理(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础梳理加大开放、交通建设、特色产业东北振兴:国企改革转型升级中部崛起:特色产业城市群创新高地、新兴产业、全方位开放(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2.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的成果基础梳理成果内容帮扶成效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收入明显增长。合作项目政策支持、投资力度,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快,合作项目增数多。科技信息东部地区人才支援内地,支持建设发展。相互发展东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管理,西部地区提供自然资源,互利共赢。

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推动陆海内外联动,加强东西双向互济,提升区域的互联互通和整体开放水平。方法技巧四: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分析方法重点突破(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步骤方法分析内容定性区域发展水平相联系区域分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明确经济要素的流动明确经济要素种类:资源、产业、人口、物流等,明确其特征和流动方向调用推拉力原理解释从推力、拉力、迁移障碍等方面分析明确区域联系的影响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方法技巧四: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分析方法重点突破(三)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差异比较原因分析主体:资源、产业等方式:交通、通信、商业、贸易。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产业分工与合作,调整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就业收入生态社会经济利弊影响(区域内)可持续发展;(区域间)协调发展区域A区域B实战演练材料一

江苏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以平原为主,可以概括为“一山二水七分田”。广东除珠江三角洲外,其余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图为“江苏地形图”。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