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12月份)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12月份)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12月份)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12月份)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12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12月份)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花冠病毒》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小说描写人在面临危难的时刻表现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这部小说不再是单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更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书中描写了凶猛疫情突然袭击大城市燕市,千万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科研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并给这种寄生的古老生物赋予一个温暖的名字——花冠病毒。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被推荐为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罗纬芝深入了解了危机情况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罗纬芝身染瘟疫,却成为花冠病毒“刀”下唯一的幸存者。《花冠病毒》封面有一句话,“20NN年,人和病毒必有一战……”。在小说的结尾处,毕淑敏指出,病毒其实才是这个地球的真正主人,因为它们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在这里存活,而且病毒也不是人类的敌人。它们侵入人体并让人体生病乃至死亡只是它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往往有些病毒和人类完全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是人类打扰了它们宁静的生活,自己招惹它们上身,才让它们成为人类的一场灾难。小说里作家虚构的这种病毒来自冰川,是人类的不恰当行为唤醒了它们。小说的最后,作者还是以人类战胜了病毒为结尾。对于社会,人类是抱有责任感的强者,当困难来临时,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用现有知识去探索灾难的成因,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帮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困境。(摘编自《<花冠病毒>:毕淑敏笔下的病毒与人性》,《凤凰资讯》)材料二:一部好的抗疫文学作品,模糊了人们的身份界限、空间界限,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类处境的深邃思考,促使读者反思自我的行为与观念。不少抗疫文学作品记述了人间的美好情感,记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生与死的搏斗。贺拉斯曾说:“无论风暴把我带到什么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这种豪迈气度,作为生命意志的反抗,着实让我们感到目前与疾病激烈的对峙,维护了生命的价值,是一种清醒的反抗意识。不少文学作品突出以向上的姿态与疾病搏斗,有激情,有担当,书写着胜利的希望,闪耀着勇敢的光芒。抗疫文学作品是命运主体书写,也聚焦书写命运群体,更是对社会文化、现实疫情的体验。因此,抗疫文学不仅是对真实疫情的记录与再现,还要将个体命运放置在群体命运中书写。中国人历来有很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民族危急时刻,绝不向命运低头。抗疫文学通过灾难叙事,激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进而深化国家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抗疫文学只有将个体、群体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才能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才能摸准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脉搏,才能提升为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才能强化文艺的思想引领功能,才能体现出“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本色担当。反映抗疫的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武汉主战场,但各地的写作也有不少值得关注。何建明的《上海表情》《第一时间》等作品,其价值既在抗疫之中,也在题材之外。作品以一个作家的观察与体验,叙写面对重大疫情,上海人民抗疫的灵敏度、精准度和从中显示的人性的温度,同时又是一份真实生动地展示疫情大考中上海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成就的现场报告。(摘编自李雪《用文学凝聚抗疫精神力量》)材料三: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时间因为某种原因而宅着。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有的人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加紧学习,刻苦锻炼,弥补亲情……而有的人过得颓废而无聊:睡懒觉,打游戏,追网剧。劝他做点有意义的事,他还振振有词:“难得闲着,还不让人歇几天?”宅家时选择忙还是闲,干还是躺,属于个人选择,但哪个更有意义,答案不言自明。宅着的时候,让平日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无可厚非,但需要警惕的是,一旦怠惰懒散成为习惯,人很容易落入舒适的陷阱,从而丧失进取的斗志。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一位学者说得好:读书会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辽阔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原因也正在于此。放在更宽广的人生视角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气质和品格。阅读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气质的变化,塑造我们的品格?原因或许有二:一是阅读能给人以知识,二是阅读还能给人以智慧。如今,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但信息芜杂,人声鼎沸。是书籍,而不是碎片化的资讯,能给人以系统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思考。同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阅读让人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坐标,更好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是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阅读给人带来的,不是消极和虚无,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摘编自陈凌《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冠病毒》描写了人类在面临危难时刻表现出的悲悯和无奈,病毒虽让人类生命陷入危机,但最终还是被打败。B.教授于增风为了搞清楚被他赋予“花冠病毒”之名的古老生物的类别及其毒性的轻重,以身试毒,最终不幸牺牲。C.一部好的抗疫文学作品,虽身份界限、空间界限模糊,但不妨碍作品对人类处境展开深邃思考,促使读者反思。D.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如能用读书来充实日常生活,那我们就将会拥有强健的精神筋骨和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花冠病毒》意在指出人类的不恰当行为唤醒了病毒,才招致其攻击,造成灾难,目的是告诫人类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B.病毒肆虐,面对恐慌和毁灭,普通人难免会陷入心理困境。唯有那些具备勇气和责任感的强者,才能帮助人类走出困境。C.2020年疫情重灾区在武汉,抗疫的主战场也在武汉。所以说抗疫文学的创作者除了散见于其它地方外,主要集中于武汉。D.疫情期间,宅家时的选择纯属个人问题。宅在家中睡懒觉,打游戏,追网剧,只要适度,没有任何问题,是不能指责的。(3)下列各项中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西汉匡衡凿壁偷光,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B.三国时期吕蒙用心读书后,鲁肃再次和他交谈,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C.北宋范仲淹断齑划粥,却毫无怨言,专心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政治家。D.南宋吕祖谦性情急躁、易怒。通过读书,磨炼品性,心中忿气“涣然冰释”。(4)请从“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角度概括材料二中“抗疫文学”应具备的两个特点。(5)钟南山院士在接受CGTN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会和人类长期共存。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将如何应对这一情况。(二)现代文阅读II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熟藕汪曾祺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酱菜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白嘴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荸荠,再就是百合、山药。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家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这家卖的东西真杂。红蜡烛。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蘸”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一个师傅用木槌凿子在一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明矾。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矾澄清了;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矾。碱块。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什么别的事。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里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绒线店还带卖一种极细的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爱吃零嘴,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她最爱吃的是熟藕。正对刘家绒线店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个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不吃,摇头。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尖了,妈妈非常心疼。一天,她忽然叫妈:“妈!我饿了,想吃东西。”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面?”小红摇头。“冲一碗焦屑?”小红摇头。“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小红摇头。“那你想吃什么?”“熟藕。”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小红吃了热藕,躺下来,睡着了。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小红红着脸说:“有了。”“一定是个白胖小子!”“托您的福。”王老死了。早上来买熟藕的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看看,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股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文本二:汪曾祺的小说耐读、耐品、耐人寻味。可是,当我们读完后却难以复述这篇小说到底写了什么。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一种对生活的印象。他的大多数小说有一种“漫不经心的随意”。读他的《熟藕》,有一种随笔似的自由和亲切,有时竟被他绕进去了,感觉不到是在读小说,颇似真实的生活。“近似生活”的小说带来了小说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阅读趣味。(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描写了女孩子刘小红和卖藕的王老之间忘年之交的深厚情谊,“熟藕”是联系二人关系的纽带。B.街道两旁的店铺,作者重点介绍了周家南货店,突出卖的东西“杂”,意在说明当地生活贫穷落后。C.刘小红婚后回娘家,小红和老王的对白看似不合情理,却展示了老王对小红如父爱般的深切关心。D.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表面写熟藕的香味,实则赞美王老淳朴的品质,彰显人与人美好真挚的情感。(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即用简洁的文笔,正侧面描写了刘小红的美,人物形象突出。寥寥几笔便又不再介绍刘小红,用笔新奇,颇具特色。B.街坊们在得知小红感染伤寒都来看望她,这一描写照应了开头的“一街的人都喜欢她”,展示了淳朴的民风和友好的邻里关系。C.文章对白简洁真实,如小红与妈妈的对白。再加上小红的动作配合,层层递进,最后说想吃“熟藕”,可见其对熟藕的喜爱之情。D.文章以华丽的语言描写风土人情,具有浓浓的烟火气息。人物出场前也做好了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是一种别致的铺垫。(3)文章题为《熟藕》,作者却为何在文中饶有兴致地一家一家介绍卖其它东西的酱园、果子摊、杨家香店、周家南货店和刘小红家的绒线店。(4)文本二评论汪曾祺的小说“近似生活”。请结合小说《熟藕》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着《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昭因上疏曰:“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妾昭得以愚朽,身当盛明,敢不披露肝胆,以效万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述美,神祇降福。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邠,孔子称为三让。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世者也。《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缘见逮及,故敢昧死竭其愚情。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马融善之,令妻女习焉。昭女妹曹丰生,亦有才惠,为书以难之,辞有可观。昭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所着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子妇丁氏为撰集之,又作《大家赞》焉。(选自范晔《后汉书•列女传》)(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B.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C.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D.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由东汉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录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B.“乞身”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乞骸骨”“致仕”“挂冠”“下车”“移病”“告老”等。C.“典坟”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相传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之坟;“典坟”指从三坟中出土的上古的五部典籍,现已亡佚。D.“举哀”指办丧事时高声号哭,表示哀悼;也指办理丧事。文中邓太后穿着素服表示哀悼,体现她对班昭的重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昭在她的兄长班固去世后,奉汉和帝之命继续写作《汉书》并最终完成了此书,她的儿子也因此被皇帝封为关内侯,并官至齐国的宰相。B.《汉书》才出来,许多人读不懂,同郡马融虚心向班昭学习《汉书》。后来皇帝又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着班昭把书写完。C.班昭丈夫是扶风郡曹世叔,曹世叔的妹妹曹丰生,也有才学,对《女诫》观点表示不认同,曾写书反驳,文辞也很可观。D.班昭编纂《女诫》,用于对女子的教化。班昭去世后,她的儿媳将她的十六篇文章编成集子,并写作《大家赞》称颂班昭。(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5)在大将军邓骘丁忧这件事上,班昭如何成功劝说邓太后?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注】①本诗写作于宋神宗去世后,此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午后梦醒有感而作此诗,首句“春梦”既指诗人午后小憩,梦中所历似有百年;又喻指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B.诗歌运用萧史弄玉的典故,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在梦境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留恋。用典入诗,贴切自然,增加诗歌的意蕴。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生机勃勃之景。D.本诗主要通过诗人午后梦醒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结句中的“兴废”两字实为一篇之纲。(2)前人对王安石诗作有“擅说理,善用典”的评论。请结合中间两联简要赏析“擅说理”。(三)名篇名句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适的《燕歌行》中运用对比手法,揭露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的句子是:“,!”(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3)“船”和“马”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陆游《书愤》中“,”两句,借此追忆了早年的征战生活。一、2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①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你已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穿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②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像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③,你本来已习惯的清净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节选自王剑冰《绝版的周庄》)(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巧夺天工大胆猝不及防B.自然朴实大胆惊惶失措C.巧夺天工大方惊惶失措D.自然朴实大方猝不及防(2)第一段用“你”称呼周庄,第二段又反复说“我来晚了”,请分别写出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文中画线的句子标点符号有两处错误,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二)语言文字运用II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心情不好就想买东西,这并不是偶然。相关科学研究发现,①,更容易通过“买买买”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关研究人员曾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随机邀请100人观看描述男孩幼年丧父的一个视频。随后,研究人员将这群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告知拥有100美金可以购买旅行必备用品,他们可以从12件商品中挑选出4件放入购物车。而在对照组,研究人员只是告诉他们可以从12件物品中挑选出4件旅行中最必不可少的物品。在完成上述任务后,研究人员用情绪量表分别测量了两组人的悲伤程度。②,实验组的悲伤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购物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负面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③,“买买买”还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著名消费心理学家亚雷认为,人们在购物时是无需动脑的,因此很多人会在完成一项复杂工作的间隙迅速掏出手机,打开购物软件,这相当于一场短暂的精神逃离,能够让大脑得到休整以提升状态应付后续的复杂工作。相比起需要收拾行囊、计划路程的现实外出旅行,这种便捷和及时的放松方式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的需要。(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指出病因并加以修改。四、作文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卡塔尔世界杯首场小组赛中,继世界排名仅仅51名的沙特阿拉伯队2:1战胜了夺冠热门阿根廷队后,日本队也以2:1战胜了另一支夺冠热门德国队,双双爆出冷门。赛前,外界把沙特看作是最弱小的球队,夺冠概率只有1.0%,主帅勒纳尔也曾诚实地说:“我不认为我们能晋级到下一轮,但我们也不会就此放弃,再困难我们也要做好自己,世界杯上有时也会有惊喜,这就是我们目前的心态。”赛前,外界也不看好日本球队,日本主帅森保一说“日本队的目标依然是闯入八强、改写历史”,但球员堂安律表示“如果从一开始就想着会输或者球队只能走到哪一步的话,未来的比赛就不好踢了。夺冠目标虽然看起来像是无稽之谈,但日本队不该以八强为目标,而是剑指冠军”。以上材料对我们认识自己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花冠病毒》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小说描写人在面临危难的时刻表现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这部小说不再是单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更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书中描写了凶猛疫情突然袭击大城市燕市,千万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科研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并给这种寄生的古老生物赋予一个温暖的名字——花冠病毒。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被推荐为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罗纬芝深入了解了危机情况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罗纬芝身染瘟疫,却成为花冠病毒“刀”下唯一的幸存者。《花冠病毒》封面有一句话,“20NN年,人和病毒必有一战……”。在小说的结尾处,毕淑敏指出,病毒其实才是这个地球的真正主人,因为它们在人类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在这里存活,而且病毒也不是人类的敌人。它们侵入人体并让人体生病乃至死亡只是它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往往有些病毒和人类完全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是人类打扰了它们宁静的生活,自己招惹它们上身,才让它们成为人类的一场灾难。小说里作家虚构的这种病毒来自冰川,是人类的不恰当行为唤醒了它们。小说的最后,作者还是以人类战胜了病毒为结尾。对于社会,人类是抱有责任感的强者,当困难来临时,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用现有知识去探索灾难的成因,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帮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困境。(摘编自《<花冠病毒>:毕淑敏笔下的病毒与人性》,《凤凰资讯》)材料二:一部好的抗疫文学作品,模糊了人们的身份界限、空间界限,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类处境的深邃思考,促使读者反思自我的行为与观念。不少抗疫文学作品记述了人间的美好情感,记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生与死的搏斗。贺拉斯曾说:“无论风暴把我带到什么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这种豪迈气度,作为生命意志的反抗,着实让我们感到目前与疾病激烈的对峙,维护了生命的价值,是一种清醒的反抗意识。不少文学作品突出以向上的姿态与疾病搏斗,有激情,有担当,书写着胜利的希望,闪耀着勇敢的光芒。抗疫文学作品是命运主体书写,也聚焦书写命运群体,更是对社会文化、现实疫情的体验。因此,抗疫文学不仅是对真实疫情的记录与再现,还要将个体命运放置在群体命运中书写。中国人历来有很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民族危急时刻,绝不向命运低头。抗疫文学通过灾难叙事,激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进而深化国家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抗疫文学只有将个体、群体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才能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才能摸准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脉搏,才能提升为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才能强化文艺的思想引领功能,才能体现出“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本色担当。反映抗疫的作品,题材主要集中在武汉主战场,但各地的写作也有不少值得关注。何建明的《上海表情》《第一时间》等作品,其价值既在抗疫之中,也在题材之外。作品以一个作家的观察与体验,叙写面对重大疫情,上海人民抗疫的灵敏度、精准度和从中显示的人性的温度,同时又是一份真实生动地展示疫情大考中上海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成就的现场报告。(摘编自李雪《用文学凝聚抗疫精神力量》)材料三: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时间因为某种原因而宅着。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有的人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加紧学习,刻苦锻炼,弥补亲情……而有的人过得颓废而无聊:睡懒觉,打游戏,追网剧。劝他做点有意义的事,他还振振有词:“难得闲着,还不让人歇几天?”宅家时选择忙还是闲,干还是躺,属于个人选择,但哪个更有意义,答案不言自明。宅着的时候,让平日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无可厚非,但需要警惕的是,一旦怠惰懒散成为习惯,人很容易落入舒适的陷阱,从而丧失进取的斗志。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一位学者说得好:读书会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辽阔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原因也正在于此。放在更宽广的人生视角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气质和品格。阅读为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气质的变化,塑造我们的品格?原因或许有二:一是阅读能给人以知识,二是阅读还能给人以智慧。如今,信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变低了,但信息芜杂,人声鼎沸。是书籍,而不是碎片化的资讯,能给人以系统化的知识、整体性的思考。同时,面对各种不确定性,阅读让人们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中,获得人生的坐标,更好地审视自己和外在的环境,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因为有知识,我们才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因为有智慧,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对抗不确定性,在风浪面前有定力,有眼光,不焦虑。可以说,阅读培育的,是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是气象万千的精神品格。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方式。我们常说,文以化人,这既是指在古圣先贤的熏陶下,延展精神世界的疆土,也是指以阅读修身养性,用读书淬炼意志品质。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必有“诗和远方”,也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阅读从来不是要让人双脚离开大地,从来不是鼓励人们远离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让人即便遭遇困难,依然能够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总有坎坷,依然能够笑迎挑战。阅读给人带来的,不是消极和虚无,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摘编自陈凌《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花冠病毒》描写了人类在面临危难时刻表现出的悲悯和无奈,病毒虽让人类生命陷入危机,但最终还是被打败。B.教授于增风为了搞清楚被他赋予“花冠病毒”之名的古老生物的类别及其毒性的轻重,以身试毒,最终不幸牺牲。C.一部好的抗疫文学作品,虽身份界限、空间界限模糊,但不妨碍作品对人类处境展开深邃思考,促使读者反思。D.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如能用读书来充实日常生活,那我们就将会拥有强健的精神筋骨和丰盈充实的灵魂世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花冠病毒》意在指出人类的不恰当行为唤醒了病毒,才招致其攻击,造成灾难,目的是告诫人类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B.病毒肆虐,面对恐慌和毁灭,普通人难免会陷入心理困境。唯有那些具备勇气和责任感的强者,才能帮助人类走出困境。C.2020年疫情重灾区在武汉,抗疫的主战场也在武汉。所以说抗疫文学的创作者除了散见于其它地方外,主要集中于武汉。D.疫情期间,宅家时的选择纯属个人问题。宅在家中睡懒觉,打游戏,追网剧,只要适度,没有任何问题,是不能指责的。(3)下列各项中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BA.西汉匡衡凿壁偷光,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B.三国时期吕蒙用心读书后,鲁肃再次和他交谈,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C.北宋范仲淹断齑划粥,却毫无怨言,专心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政治家。D.南宋吕祖谦性情急躁、易怒。通过读书,磨炼品性,心中忿气“涣然冰释”。(4)请从“文章合为时而著”的角度概括材料二中“抗疫文学”应具备的两个特点。(5)钟南山院士在接受CGTN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会和人类长期共存。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将如何应对这一情况。【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对象特点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相关内容,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如能用读书来充实日常生活,那我们就将会拥有……”过于绝对,材料三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一位学者说得好:读书会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辽阔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原因也正在于此”,可知原文中没有说“只要……就能”的关系。故选:D。(2)A.“目的是告诫人类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错误,从材料一种可知“《花冠病毒》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探索当代社会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故选项保护自然环境不符合小说的主题。B.“唯有那些具备勇气和责任感的强者”错误,材料一“对于社会,人类是抱有责任感的强者,当困难来临时,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用现有知识去探索灾难的成因,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帮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困境”,可知并非“那些具备勇气和责任感的强者”,而是人类自己就是抱有责任感的强者。C.正确。D.“是不能指责的”错误,不是指责与否的问题,而是“哪个更有意义”的问题。故选:C。(3)材料三的观点是:疫情居家期间,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A.“凿壁偷光”的故事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不能作为证据证明材料三观点。B.“吕蒙用心读书”的故事吴王孙权曾劝吕蒙要好好地读书,可是吕蒙说:“军队里的事情太多了,每天忙都忙不过来,哪有什么时间读书呢?”“我难道要你去研究经书、去当博士吗?但是普通知识总得具备啊!你说事情多,比起我来如何?你为什么偏偏不能抓紧时间自学呢?”孙权说。接着,孙权谈了自己读书的收益。又举了汉光武帝即使在兵荒马乱中,也不忘学习,经常手不释卷来启发吕蒙。吕蒙听了孙权这一番话,很受感动,从此立志读书,孜孜不倦。不久,他读的书甚至超过了一般的读书人。可以作为证据证明材料三观点。C.“断齑划粥”的故事讲范仲淹年轻时,父母早死,生活艰苦,但很好学,据说曾寄住长白山僧舍勤奋读书。他每天煮二升小米的粥,凉过一夜,粥在钵子里凝结了,第二天,就用刀把粥划成四块,早晚两餐,各取两块;也没有什么下饭的菜,只是切些咸菜,切得长长的,一回切几十根,每顿就吃这个,后来人们就以“断齑划粥”形容节俭刻苦的生活。不能作为证据证明材料三观点。D.“南宋吕祖谦”的故事讲吕祖谦年少时,性情急躁,遇事不顺便满心怨气,经常与他人发生争执。后来,他喜欢上读书,读到古贤的处世之道时,总会掩卷自思,最后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不能作为证据证明材料三观点。故选:B。(4)就“反映时事”来说,抗疫文学作品记述了人间的美好情感,“是对真实疫情的记录与再现”,据此可概括出“记录和再现真实的疫情”;就“为现实而作”来看,抗疫文学“通过灾难叙事,激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进而深化国家和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个体、群体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据此可概括出“将个体、群体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的特点。(5)材料一中“小说描写人在面临危难的时刻表现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小说的最后,作者还是以人类战胜了病毒为结尾。对于社会,人类是抱有责任感的强者,当困难来临时,会冷静思考、积极应对,用现有知识去探索灾难的成因,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帮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困境”,总结选文首先应该具备强大和坚韧的心理,面临危难,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帮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困境。材料二中“不少抗疫文学作品记述了人间的美好情感,记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生与死的搏斗”“这种豪迈气度,作为生命意志的反抗,着实让我们感到目前与疾病激烈的对峙,维护了生命的价值,是一种清醒的反抗意识”“向上的姿态与疾病搏斗”“书写着胜利的希望”,其次应该在行动上抵制和反抗,与疾病激烈对峙,维护生命的价值,有清醒的反抗意识。材料三中“不少人纷纷选择回归阅读,用读书充实生活,从书籍中汲取力量”“读书会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辽阔和宽广,坚韧而顽强,也使我们获得温馨、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对抗外部世界的喧哗和浮躁。困难时刻,阅读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原因或许有二:一是阅读能给人以知识,二是阅读还能给人以智慧”“阅读给人带来的,不是消极和虚无,而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从书籍中汲取力量,阅读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阅读让我们拥有雄健的精神状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1)D(2)C(3)B(4)①记录和再现真实的疫情;②将个体、群体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5)①首先在心理强大和坚韧,面临危难,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帮助自己和他人走出困境。②其次在行动上抵制和反抗,与疾病激烈对峙,维护生命的价值,有清醒的反抗意识。③最后从书籍中汲取力量,阅读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阅读让我们拥有雄健的精神状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现代文阅读II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熟藕汪曾祺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酱菜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白嘴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荸荠,再就是百合、山药。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家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这家卖的东西真杂。红蜡烛。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蘸”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一个师傅用木槌凿子在一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明矾。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矾澄清了;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矾。碱块。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什么别的事。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里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绒线店还带卖一种极细的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爱吃零嘴,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她最爱吃的是熟藕。正对刘家绒线店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个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不吃,摇头。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尖了,妈妈非常心疼。一天,她忽然叫妈:“妈!我饿了,想吃东西。”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面?”小红摇头。“冲一碗焦屑?”小红摇头。“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小红摇头。“那你想吃什么?”“熟藕。”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小红吃了热藕,躺下来,睡着了。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小红红着脸说:“有了。”“一定是个白胖小子!”“托您的福。”王老死了。早上来买熟藕的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看看,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股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文本二:汪曾祺的小说耐读、耐品、耐人寻味。可是,当我们读完后却难以复述这篇小说到底写了什么。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一种对生活的印象。他的大多数小说有一种“漫不经心的随意”。读他的《熟藕》,有一种随笔似的自由和亲切,有时竟被他绕进去了,感觉不到是在读小说,颇似真实的生活。“近似生活”的小说带来了小说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阅读趣味。(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描写了女孩子刘小红和卖藕的王老之间忘年之交的深厚情谊,“熟藕”是联系二人关系的纽带。B.街道两旁的店铺,作者重点介绍了周家南货店,突出卖的东西“杂”,意在说明当地生活贫穷落后。C.刘小红婚后回娘家,小红和老王的对白看似不合情理,却展示了老王对小红如父爱般的深切关心。D.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表面写熟藕的香味,实则赞美王老淳朴的品质,彰显人与人美好真挚的情感。(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开篇即用简洁的文笔,正侧面描写了刘小红的美,人物形象突出。寥寥几笔便又不再介绍刘小红,用笔新奇,颇具特色。B.街坊们在得知小红感染伤寒都来看望她,这一描写照应了开头的“一街的人都喜欢她”,展示了淳朴的民风和友好的邻里关系。C.文章对白简洁真实,如小红与妈妈的对白。再加上小红的动作配合,层层递进,最后说想吃“熟藕”,可见其对熟藕的喜爱之情。D.文章以华丽的语言描写风土人情,具有浓浓的烟火气息。人物出场前也做好了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是一种别致的铺垫。(3)文章题为《熟藕》,作者却为何在文中饶有兴致地一家一家介绍卖其它东西的酱园、果子摊、杨家香店、周家南货店和刘小红家的绒线店。(4)文本二评论汪曾祺的小说“近似生活”。请结合小说《熟藕》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指定的某种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其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作者重点介绍了周家南货店,突出卖的东西“杂”,意在说明当地生活贫穷落后”错。文本一第5段写周家南货店的货物,“红蜡烛。……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明矾。……碱块。……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从日常洗衣的用品到死人用的纸钱,品类众多,是为了体现杂货店货物的丰富,散发出自然的生活气息,具有浓厚的烟火气。并非说生活的贫穷落后。故选:B。(2)D.“文章以华丽的语言描写风土人情”错。文中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来写世态风情,如第二段“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酱菜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白嘴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其中像“店铺和人家都少了”“不贵”“不很咸,白嘴就可以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语言口语化,贴近生活,真实自然,朴实无华。故选:D。(3)作者在文中饶有兴致地一家一家地介绍了酱果、果子摊、杨家香店、周家南货店和刘小红家的绒线店,看似闲笔,实则不闲。闲笔不闲,它不是文学作品中可有可无之物,而是不可或缺之笔墨,无则文章显得生硬不真实,缺乏生命力,有则生机勃勃,活力四射。作者用淡雅之笔描摹了生活用品、饮食特点、风土人情、礼仪风俗等突出了鲜明的地域特点,展示了一幅质朴、祥和、美好的民情风俗画,为刘小红和王老的出场做足了功课。第一,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生活背景,写多家店铺,层层铺垫,如介绍了酱果、果子摊、杨家香店、周家南货店、刘小红家的绒线店及王老的土地祠厢房,重点写了周家南货店的“白水窦章”、土地祠厢房的王老及绒线店的刘小红,写出了东街店铺的丰富和特色,以及相关的主要人物,体现出当地的民俗风情,渲染出出场人物朴素自然的生活背景;第二,烘托人物形象,作者以调侃的笔调写周家南货店老板,“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什么别的事。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里放青回来的骡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幽默风趣地展示了他不近人情、枯燥无味、毫无生趣的性格特点,与后文王老形单影只、孑然一身却充满了温煦人情味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个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突出王老善良、勤勉、敦厚的品质;第三,暗示小说的主题。写众多的店铺,营造了平实温和的生活氛围,其中重点写王老卖熟藕的土地祠厢房,铺面不起眼,在众多的铺面中却显得尤为突出,王老的熟藕良心制作,精良味美,同时他又关爱邻里,与人为善,透露出诚信质朴的优良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敦厚淳朴民风的怀念和呼唤。(4)文本二提到,读《熟藕》,有一种随笔似的自由和亲切,感觉不到是在读小说,颇似真实的生活。“近似生活”的小说带来了小说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阅读趣味。在原文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语言方面:语言淡雅、朴素、自然、洁净,却又生活韵味十足。像“店铺和人家都少了”“不贵”“不很咸,白嘴就可以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语言口语化,贴近生活,生动自然。第二,情节结构从容舒缓,没有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体现生活的本真特质。写街上的各家店铺,果子摊、周家南货店、刘家绒线店等,各具特色,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浓厚的烟火气息,体现质朴自然、祥和美好的民情风俗。第三,在塑造人物方面,人物着色浅淡,绝少铅华,不作故意的褒贬和抑扬。如作者以调侃的口气写到“白水窦章”,说他是有点不近人情的守财奴,但也绝非大奸大恶之人。答案:(1)B(2)D(3)①为小说中的人物提供生活背景,写各家店铺,渲染出出场人物朴素自然的生活背景;②烘托人物形象,作者以调侃的笔调写周家南货店老板,与王老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王老善良、勤勉、敦厚的品质;③暗示小说的主题。写众多的店铺,营造了平实温和的生活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敦厚淳朴民风的怀念和呼唤。(4)①语言:淡雅、朴素、自然、洁净,却又生活韵味十足。②情节结构:从容舒缓,没有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体现生活的本真特质。③在塑造人物方面,人物着色浅淡,绝少铅华,非脸谱化,而是客观自然生活化,不作故意的褒贬和抑扬。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着《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后不欲许,以问昭。昭因上疏曰:“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妾昭得以愚朽,身当盛明,敢不披露肝胆,以效万一!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述美,神祇降福。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邠,孔子称为三让。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世者也。《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从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缘见逮及,故敢昧死竭其愚情。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等各还里第焉。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马融善之,令妻女习焉。昭女妹曹丰生,亦有才惠,为书以难之,辞有可观。昭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所着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子妇丁氏为撰集之,又作《大家赞》焉。(选自范晔《后汉书•列女传》)(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B.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C.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D.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隆唐虞之/政辟四门而开四聪/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汉书》由东汉班固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录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B.“乞身”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乞骸骨”“致仕”“挂冠”“下车”“移病”“告老”等。C.“典坟”是三坟五典的简称,“三坟”相传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之坟;“典坟”指从三坟中出土的上古的五部典籍,现已亡佚。D.“举哀”指办丧事时高声号哭,表示哀悼;也指办理丧事。文中邓太后穿着素服表示哀悼,体现她对班昭的重视。(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班昭在她的兄长班固去世后,奉汉和帝之命继续写作《汉书》并最终完成了此书,她的儿子也因此被皇帝封为关内侯,并官至齐国的宰相。B.《汉书》才出来,许多人读不懂,同郡马融虚心向班昭学习《汉书》。后来皇帝又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着班昭把书写完。C.班昭丈夫是扶风郡曹世叔,曹世叔的妹妹曹丰生,也有才学,对《女诫》观点表示不认同,曾写书反驳,文辞也很可观。D.班昭编纂《女诫》,用于对女子的教化。班昭去世后,她的儿媳将她的十六篇文章编成集子,并写作《大家赞》称颂班昭。(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5)在大将军邓骘丁忧这件事上,班昭如何成功劝说邓太后?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皇太后陛下自身具有完备的美德,扩大了唐虞的政治影响,广开言路,广泛听取意见。采集狂妄的人不达事理的言论,采纳地位低微的樵夫的主意。“盛德之美”,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D;“采狂夫之瞽言”“纳刍荛之谋虑”结构一致,而且“瞽言”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故选:C。(2)B.“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下车’”错误,“下车”指官员到任。故选:B。(3)A.“……她的儿子也因此被皇帝封为关内侯,并官至齐国的宰相”错误。从“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可知,班昭的儿子被封为关内侯,是褒奖班昭勤勉,而不是因为完成《汉书》。故选:A。(4)①“数”,多次;“帝数召(昭)入宫”,省略句;“师事”,以师礼事之;“辄”,就;“大家”,“大家”,即“曹大家”班昭。译文:皇帝多次召班昭进宫,让皇后诸贵人拜班昭为老师,称呼她为“大家”。每逢各地贡献奇异物品,就叫“曹大家”(班昭)写赋赞扬。②“今”,现在;“自效”,宾语前置,“效自”,献出自己的生命;“虽”,即使;“蒙斧钺汤镬”,被杀;“诚”,确实;“甘乐”,心甘情愿。译文:现在能有机会献出自己的生命,即使被杀,也确实心甘情愿。(5)从“伏惟皇太后陛下,躬盛德之美……妾昭得以愚朽,身当盛明,敢不披露肝胆,以效万一”“缘见逮及,故敢昧死竭其愚情。自知言不足采,以示虫蚁之赤心”可知,班昭盛赞邓太后,表达自己的忠诚之心,消除太后的疑虑。从“妾闻谦让之风,德莫大焉,故典坟述美,神祇降福。昔夷、齐去国……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可知,班昭引经据典,强调“谦让之风”意义深远。从“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可知,班昭指出了不引身自退的危害。答案:(1)C(2)B(3)A(4)①皇帝多次召班昭进宫,让皇后诸贵人拜班昭为老师,称呼她为“大家”。每逢各地贡献奇异物品,就叫“曹大家”(班昭)写赋赞扬。②现在能有机会献出自己的生命,即使被杀,也确实心甘情愿。(5)①盛赞邓太后,表达自己的忠诚之心,消除太后的疑虑。②引经据典,强调“谦让之风”意义深远。③指出了不引身自退的危害。参考译文:扶风曹世叔妻子,是同郡班彪的女儿,名叫昭,字惠班,又名姬,班昭学识广博,才华很高。曹世叔死得早,班昭洁身自爱,符合当时社会对妇女的要求。她的哥哥班固撰写《汉书》,其中的八表及《天文志》还没写完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承班固的事业完成《汉书》的编撰。皇帝还常常把班昭诏进皇宫去,要皇后和众贵人把她当作老师,称她为“大家”。每当有人贡献稀奇的东西来,皇帝就下诏命班昭作赋写颂。到邓太后临朝时,班昭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由于班昭对国事勤勉,朝廷特封她的儿子曹成为关内侯,曹成后来官至齐王相。当时《汉书》刚问世,有很多人不大读得懂,班昭的同乡马融就住在藏书阁下,向她学习《汉书》。后来,朝廷又下诏叫马融的哥哥马续在班昭之后继续完善《汉书》。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因为母亲去世,上书朝廷,请求退职。太后不想准许,问班昭对这件事的看法。班昭于是上书说:“皇太后陛下自身具有完备的美德,扩大了唐虞的政治影响,广开言路,广泛听取意见。采集狂妄的人不达事理的言论,采纳地位低微的樵夫的主意。我班昭能够凭愚笨的能力,遇上圣明的皇太后,哪能不忠心耿耿,来报效朝廷万分之一的恩德!我听说谦让的作风是最大的高尚的品德,所以古代的典籍都称赞它,神灵也会降福给谦让的人。从前伯夷、叔齐互让国君之位,一起离开了本国,天下的人都佩服他们的廉洁高尚;太伯为了让君位给弟弟而离开国家,孔子称赞他三让天下,是用来光大彰显美德在后世扬名的举措。《论语》说:‘能够用礼仪谦让来治理国家的人,对于处理国家事务还有什么困难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让的真诚,它(的效果)是极深远的。现在四位国舅能坚守忠孝的节操,主动辞职归家,如果用边地的不安定为理由,不同意他们辞职,今后若有小小的过失掩盖今日谦让的美德,我实在担心他们推让的美名第二次就得不到了。根据我的见识所能达到的地步,因此冒着死罪竭陈我愚昧的想法,我自己知道我的话不值得太后采纳,只是以此来表示我小小的诚心。”太后听从了班昭的建议,同意了邓骘等人的请求,于是邓骘等人各自归家。班昭写了《女诫》七篇,它对妇女进行教育很有帮助。马融认为《女诫》很好,叫妻子女儿学习这部书。班昭丈夫的妹妹曹丰生,也很有才华,不同意班昭在《女诫》中的观点,写文章反驳,文辞也有可观。班昭七十岁去世,皇太后也穿上素服表示哀悼,还派使者监督料理她的丧事。班昭写的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共有十六篇。她的儿媳丁氏把班昭的文章编纂成集,在集子中还写了一篇《大家赞》的文章。(二)古代诗歌阅读4.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注】①本诗写作于宋神宗去世后,此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人午后梦醒有感而作此诗,首句“春梦”既指诗人午后小憩,梦中所历似有百年;又喻指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B.诗歌运用萧史弄玉的典故,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在梦境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留恋。用典入诗,贴切自然,增加诗歌的意蕴。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生机勃勃之景。D.本诗主要通过诗人午后梦醒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结句中的“兴废”两字实为一篇之纲。(2)前人对王安石诗作有“擅说理,善用典”的评论。请结合中间两联简要赏析“擅说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性格特点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留恋”错误。“不复吹箫向此留”,只可惜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本句直接表现了对梦境的留恋,侧面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故选:B。(2)颔联写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颇具深意。自然界之所以能出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主要是因为它能够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诗人从中汲取了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颈联由自然界转到人类社会。“旧蹊埋没开新径”,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朱户欹斜见画楼”,通过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答案:(1)B(2)颔联写花开花落、鸣鸠相乳相酬,颈联写旧路掩盖又另辟新径,朱门坍塌、画楼崛起,中间两联揭示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富贵荣利不足慕的道理。译文:一觉睡醒虽短暂梦中却仿佛已过百年,只可惜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野草花开花落,鸣鸠仍相乳相酬。旧时的小路已被杂草掩盖只能另辟小径,朱红色大门歪歪斜斜隐约可见其后的雕廊画楼。想要痛饮一杯只憾无人对饮,只能看着眼前的颓败景象感叹物是人非,心中一时愁绪难平。(三)名篇名句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适的《燕歌行》中运用对比手法,揭露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的句子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3)“船”和“马”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借此追忆了早年的征战生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重点字:帐)(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重点字:怛)(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洲、渡)一、2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①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你已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穿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②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像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③,你本来已习惯的清净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节选自王剑冰《绝版的周庄》)(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A.巧夺天工大胆猝不及防B.自然朴实大胆惊惶失措C.巧夺天工大方惊惶失措D.自然朴实大方猝不及防(2)第一段用“你”称呼周庄,第二段又反复说“我来晚了”,请分别写出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3)文中画线的句子标点符号有两处错误,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语句写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内容,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找出错误,正确修改。【解答】(1)第一处,自然朴实:随性,不过度的修饰,接近生活,不做作,真实。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根据后文“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此处运用拟人手法,把“周庄”当成人来写,再结合前文的“你可以说不算太美”,此处应用“自然朴实”。第二处,大胆:(形)胆子大,有勇气。大方:(形)(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此处语境是“不再含羞”,应用“大方”。第三处,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惊惶失措:形容因惊慌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怎么办才好。也作“惊慌失措”。根据后文语境“你本来已习惯的清净与孤寂被打破了”,说明事情来得太突然,有点来不及防备,用“惊慌失措”语意太重,不合语境,故应用“猝不及防”。故选:D。(2)第一段用“你”称呼周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原本不是人的“周庄”变得人格化,给读者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作者好像在与周庄对话,让写作变得真实,增强情感,读起来更为亲切,便于直接抒发对周庄的热爱之情。第二段反复说“我来晚了”,运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在文中给人以一种与周庄相见恨晚的遗憾之情,借以表达作者对周庄的喜爱与仰慕。“你已这样沧桑”“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点出了周庄的自然景观已有被人们破坏的地方,从而表达了“我”因见不到它的本来面貌而感到遗憾与痛惜。(3)“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是一个陈述句,后边的“?”应改成“,”;“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是两个并列的句子,中间的“、”应改为“,”。答案:(1)D(2)①以“你”称周庄,用拟人手法,作者像在与周庄对话,更便于直接抒发对周庄的热爱;②反复说“我来晚了”,含相见恨晚的遗憾,以表达对周庄的仰慕。又点出了周庄的景观已有被破坏的地方,表达出“我”见不到它的原始面貌的痛惜。(3)画线的句子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画线的句子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二)语言文字运用II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心情不好就想买东西,这并不是偶然。相关科学研究发现,①,更容易通过“买买买”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关研究人员曾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随机邀请100人观看描述男孩幼年丧父的一个视频。随后,研究人员将这群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告知拥有100美金可以购买旅行必备用品,他们可以从12件商品中挑选出4件放入购物车。而在对照组,研究人员只是告诉他们可以从12件物品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