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潍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周易•文言传》:“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忠信,是增进美德的方法;“修辞”出于诚信,是修行功业的方法。“修辞立其诚”被历代文人学者阐释与发挥,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阐发了“修辞立其诚”,他要求创作者从自身出发挖掘自己的创作才能和创作潜力,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其著作《文心雕龙》的宗旨就在“用心”二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心”,从其书名“文心雕龙”就可以看出来。刘勰又说“立诚在肃,修辞必甘”,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态度是诚心诚意、端正严肃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甘美”的。这又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阐发“修辞立其诚”了。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是否是作者的用心之作,读者是可以透过其中的“修辞”看出来并欣赏到的。滋味甘与不甘,全在修辞者诚与不诚。如果一个人怀有天下至诚之心,则可以尽天地万物之性,学究天人,与天地共参。但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只要一个人诚心诚意未必一定是至诚——也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毕竟各人资质不一,才气不同,心性各异,不能强求,能否达于至诚是个人的造化使然。既然大家都是中人,只要付出一点诚心,无论是中人、中人以上者,还是中人以下者都能感同身受。相反,如果是无情无义不诚之作,必然不能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会暴露出创作者的不用心。言不由衷,华而不实,读者也可以透过文本读出来。东汉学者王充把文比作是一棵树,叶之荣华、亮之虚实与根之实诚是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纵然树上花枝招展,果实累累,如果没有根之实诚,也是摇摇欲坠、壳内空空的。所以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若不然就会“有文无实”。由此延伸出“修辞立其诚”文如其人的观点。文如其人,是人们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和鉴赏中得出的一致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贤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修养,也担心后学因作者的个人品德问题而受到不良影响。由此进一步挖掘出“修辞立其诚”的文论内涵。“修辞立其诚”首先强调创作者要拥有高尚的品德。“修辞立其诚”本义是叫我们“谨言”,究其本质是要我们“修身”。欧阳修在《送徐无党南归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之所以为圣贤而不朽,是可以从其言行举止看出来的。反之,一个人不贤,也可以从其言行举止看出来。此处之“言”扩展为文章也是一理,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作者的内心,读者观之,一目了然。因此一个人的为人,读者通过其文章是可以看出来的,所以人们才特别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修辞立其诚”还强调创作者要有忠实的创作态度。忠实的创作态度,就是强调创作者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主体感情的真诚,也就是投入真实的感情,这样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辞达而已矣”的境界,也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中国古代文论家往往以是否言之有物来评判作品的好坏。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不要有文无质,不知所云。此“物”不仅仅是指文章内容,也是指文章的情感。这是第二个内涵的扩展延伸。(摘编自雷光高《论“修辞立其诚”》)材料二:重温哲学家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所谓“修辞立其诚”,诚者,实也,真也,“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文章由这句话展开论述,提出发言著论都应坚持“立其诚”的原则,告诫人们要“说真话、讲实话”,做真人。“立其诚”应从“修辞”始。发言著论都须注重诚伪问题,讲究真实性,坚持名与实(言辞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现实社会,“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当主角”。然而,有人却为了博眼球、获关注、赚流量而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或夸大其词,或凭空臆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假作真时真亦假”,当一个社会被各种假言谬论充斥,其真实表述也不会为人们所相信了。我们做人做事、立身处世也应该坚持“立其诚”原则,向“真”靠拢。人们应当注重言行、心口的一致性。孔子教导我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貌,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如果不讲真诚、信实,则将失去立身之基,寸步难行。现实社会中,一次次不讲诚伪的“翻车现场”不断证明:抱有侥章心理的弄虚作假行不通,必将遭到社会公众的抵制与唾弃;唯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做真人方是正道。新时代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身处社会的洪流中而不被左右,处于时代的漩涡中而不会迷失,始终保持本真,发扬“修辞立其诚”精神,说真话,做真人。(摘编自黄俊尧《也谈“修辞立其诚”》)(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辞立其诚”,原指君子修行功业的方法,后被历代文人学者阐发,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刘勰首次从创作者的角度对“修辞立其诚”进行阐发,他认为要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就必须“用心”。C.王充认为作者的文章笔墨与其胸中的实诚应是一致的,否则就会“有文无实”,并由此提出了文如其人的观点。D.张岱年在《修辞立其诚》中提出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仍值得提倡,崇真、尚真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创作出“甘美”的文学作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有诚心诚意、端正严肃的态度。B.有些人即使不能达于至诚,但只要付出了诚心,也同样能够创作出让读者感同身受的作。C.先贤特别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是因为担心后学们会因作者个人品德问题受到不良影。D.当今社会,发言著论必须注重真实性,否则各种假言谬论就易充斥社会,让人真假难辩。(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文如其人”观点的一项是A.扬雄《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B.刘知几《史通叙事》:“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C.钱锺书《谈艺录》:“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D.崔学古《少学》:“造意要超卓,立格要正大,题旨要明透,笔气要清顺,此行文要务。”(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修辞立其诚”,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根据材料一,分析下面这首诗所体现的“修辞立其诚”的内涵。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2023秋•济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女军医的梦杨晓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采访手记。当部队医院宣布驻扎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她刚20岁。她是当年扛着背包一路翻山越岭来到西藏的。现在的人们把这些人称为十八军老战士【注】。那年我去采访的时候,仍在西藏部队服役的十八军老战士已屈指可数。然而就在那所高海拔的野战医院,我竟意外地遇见这位即将离藏的十八军老战士。女军医两鬓染白。她告诉我,她已经办好了离休手续,明天就“下山”了。我暗自庆幸。或许是一种很微妙复杂的原因吧,女军医对我要采访的那些问题,总是有意岔开话头,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说,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几十年待在这里是因为工作需要;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治病的,算不上什么奉献,所干的都是分内的事,仅此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在报上给予宣传。正当我琢磨怎样让她打开话匣子时,她想了想说:“你陪我在营区转转吧。”医院的建筑整齐划一,铁皮房子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病房的左侧有一大片林卡(林卡是藏语,意为园林)。白杨树拔地而起,笔直高大,白亮的躯干在冬日灼射下,丝毫没有呈现出被寒风肃杀的景象,依旧挺精神的。它们酷似一大群身着白大褂的俊俏轩昂的女护士。我们在林中漫步,脚下是发出嚓嚓脆响的叶子。野鸽子静卧在光秃秃的枝条上,气氛极是和谐。女军医沉吟片刻,说:“给你讲这林卡的来历吧。”“医院刚搬来那年,这里蒿草遍地,乱石成堆。对于这个只有野狗出没的不毛之地,我心里实在产生不出愉快的感觉。我们匆忙地架起帐篷,边防上的病号便陆续来住院了。记得第一次上夜班时,我惴惴不安地举着马灯走出帐篷,就撞见一只狐狸从我脚下窜过,吓得我连马灯都扔了。”“后来工作基本转入正常,医院考虑修建房子。我们几个年轻人憧憬起未来,觉得生活太单调枯燥了,应该有点别的什么。我心想,这里能出现一大片林卡该多好,阳光下的叶子洒满金黄,林中铺着厚实的草坪,我们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甚至和恋人待在某一处密匝匝的树荫里……”“我们开始栽树了。刨开乱石,填进泥土,小心翼翼地栽下了幼苗。你瞧,这些高大粗壮的树便是当年我们最早的劳动成果。高原确实不易栽树,浇下一桶水,吱溜几下就让干涸的乱石滩吸干了。没有自来水,浇树全凭我们到前面的雅鲁藏布江去挑。肩头磨出茧了,腰杆也由S形变成水桶状了。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死去三分之二,只有一少部分绽出新芽,长出绿叶。我们正处在富于幻想的青春年华,那年秋天兴高采烈,极小的林卡成为我们娱乐的好去处。风儿一吹,叶片像小风车一般旋转不停,我们翩翩起舞,忘记了一切烦恼疲劳。”“次年春天,我们提心吊胆,生怕高原严寒的冬季会扼杀掉已经成活的幼苗。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担心解除了,白杨树熬风斗雪,又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其实在西藏高原上栽下的树,一旦成活,生命力是异常旺盛的。于是我们产生出这样一个心愿,一定要栽培出一大片的林卡,让它们与我们高原军人的青春同步。直至今天,营区内栽树活动仍是医院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年复一年地创坑栽树,挑水浇灌,林卡不断扩大。我们也陶醉在劳动创造的甘甜之中,一度忘却了当初关于在林中谈恋爱的憧憬。闲暇无聊时,大家只偶尔在林中散散步。”“八十年代后的情况则不同了。那些年年从内地军医学校分来的年轻人,叹息之余,终于发现了这大片林卡的价值。每当夏秋两季,夕阳倚射,林卡里弥漫着欢歌笑语。她们怀抱吉他,甩动长发,旋转起高跟鞋,在林中草坪上不停地唱呀,跳呀。节假日时,月上枝头尚不肯罢休,似乎她们本来就是林卡的主人翁。我们早已过了唱歌跳舞的年龄,这时候哪敢插足其中?但林卡是我们栽的,对此仍然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一个明月清风的夜晚,我悄然走进林卡。”“斑驳的月辉从叶子的缝隙中透进来,踩着酥软蒇蕤的草地,令人心旷神怡,沉浸在一段久违的惬意的暖流之中,我恍觉第一次领悟到林卡的魅力所在。可当我四处张望时,顿觉面红耳赤,不合时宜。树干粗大的阴影里,几对情侣隐绰地依偎着,正在呢喃细语。我的出现,似乎干扰了这静谧、恬淡的氛围……我茫然后立即清醒,这时刻的林卡是属于年轻人的,而我老了。”“其实我的心并不老,但我不能赌这种气,否则姑娘们会笑话我呢。当年栽树,不就是为了让年轻的自己有个栖身的休闲娱乐场所吗?树都长大了,也说明我们在西藏几十年是值得的嘛。”“前些天宣布我离休时,组织上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想了半天,说那就把欢送会放在林卡里开吧。开欢送会的头天晚上,我失眠得厉害,心想要离开西藏了,明天能在自己亲手栽培的林卡里度过,一定要玩个痛快,和年轻人捉迷藏,击鼓传花,还要跳舞,重温自己青春的梦幻。总之,那天晚上想了许多……”“我至今都认为,那天是我最倒霉的一天。连日来都是晴朗无风的天气,却从那天清晨呼呼地刮起风来,搅得天地昏黄一团。我临窗眺望,禁不住珠泪涟涟。院领导把欢送会的工作都准备好了,我不能要求更改日期,再说情绪已经如此,下次未必就能调动起来。欢送会改在会议室进行。我沮丧极了,在欢送会上,同志们还以为我只是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西藏高原恋恋不舍呢。”“欢送会开完后,我裹进大风里,信步走进这片林卡。我恍惚觉得世界静止了,天地明净,只顾贪婪地抚摸着蓬勃的白杨树,就像抚摸着我的孩子们一样。心想,今生今世,恐怕再也忘不掉它们了。”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选自2022年11月22日《解放军报》,有删改)【注】1950年初,十八军奉命进军西藏,战士们克服高原高寒、缺氧缺粮等困难,为解放和建设西藏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被称为“老西藏精神”。(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女军医的梦”为题,既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特征,又以“梦”表现了她心怀浪漫、热爱生活的精神特点。B.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女军医面对自己栽种的林卡,虽然沉醉其中,但又怕打扰年轻人恋爱氛围的复杂心理。C.医院为女军医举办欢送会,并将地点定在林卡,最终却在会议室举行,表明了女军医的梦始终没有实现。D.文章不仅写在西藏恶劣生存环境下茁壮成长的白杨树,也写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此生活工作,突出了主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采访手记的形式,通过女军医的自述,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B.作者看到的病房周围和谐的环境与女军医初来西藏时的荒凉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一代代军医的贡献之大。C.本文以新闻素材的形式呈现,用多个片段性的故事展示女军医的一生,使人物形象更加多元、立体。D.本文以插叙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交织,赞扬了一代代战士的优秀品质,丰富文章内容,富有历史纵深感。(3)女军医从初来到离开西藏野战医院,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梳理。(4)文章中,女军医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几乎不谈,而谈了很多关于林卡的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崂山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和答元明①黔南赠别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③?急雪脊令④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语出韦应物《示全真元长》“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④脊令:鸟名,即鹡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掀起情感的波澜,兄弟相对,情深意长,似乎忘记了是谪居异乡,暂寓逆旅,动物的哀啼悲鸣让他陡然清醒,泪洒酒杯。B.颔联写诗人抱负落空,与长兄以退隐相约,表达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悲观厌世,希望逃离官场,隐居田园。C.尾联将诗人的满腔深情倾注在声声叮嘱中,使离别时的哀伤之情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触发了层层联想,令人回味无穷。D.黄庭坚的诗以瘦劲挺拔著称,他的诗作拗峭中不失深婉之致,此篇赠别之作,更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2)本诗是如何抒发作者对兄长的深厚情感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菏泽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两句和唐太宗“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表达的道理基本一致。(2)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有一场景:在风雪交加的边塞驿站,高适挥笔书写自己的诗作《燕歌行》。诗中“”一句表达了男儿当奔赴沙场为国杀敌的壮志,“”一句写出了决心不为功名、死节报国的高尚情怀。(3)在一片宁静的湖畔,芙蓉花开得正盛。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飘落,如同仙子的舞姿。你站在湖边,凝望着这美丽的景象,含有“芙蓉”二字的诗句脱口而出:“,。”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即墨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十一月,大学士万安罢。先是,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至是,于内中得一箧,皆密术也,悉署曰“臣安进”。上遣怀恩持至阁下,曰:“是大臣所为乎?”安惭汗,不能出一语。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安在道犹夜望三台星,冀复进用。寻卒。礼部右侍郎丘瀋进所著《大学衍义补》,擢礼部尚书。先是,溶以真西山《大学衍义》有资治道,而治国平天下之事缺焉。乃采经、传、子、史有关治国平天下者,分类汇集,附以己意,名曰《大学衍义补》。至是书成,进之。上览之,甚喜,批答曰:“卿所纂书,考据精详,论述该博,有辅政治,朕甚嘉之。”赐金币,遂进尚书。仍命礼部刊行。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时山陵未毕,而中官郭镛请选妃以广储。谢迁力言不可,文升主之。御史以纠仪下狱,文升谓“即位之初,不宜辙罪言官”。于是得释,时论伟之。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左右之人,与大臣相见者不多,亦岂能尽识大臣贤否?或得之毁誉之言,或出于好恶之私。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割切。上嘉纳之,悉施行。(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B.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C.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D.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的意思是“第二年”,与《屈原列传》的“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的“明年”词义相同。B.“进”的意思是“进献”,与《庖丁解牛》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的“进”词义不同。C.“教坊”指的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与《琵琶行》的“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词义不同。D.“条”的意思是“分条陈述”,与《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的用法均属词类活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孝宗在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大学士万安时,了解了万安的恶行,下令罢免了他的官职,并将其逐出京城。B.孝宗即位之初,让礼部刊行右侍郎邱溶进献的《大学衍义补》,任用尽心辅佐的王恕和敢于直谏的马文升。C.吏部尚书王恕劝谏孝宗每天要勤于朝政,这样便于熟识大臣而能够随材任使,孝宗虚心接受了他的建议。D.马文升提出皇室应该节省用度,让利百姓,他言辞恳切,孝宗赞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并遵照施行。(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上遣怀恩持至阁下,曰:“是大臣所为乎?”安惭汗,不能出一语。②文升谓“即位之初,不宜辙罪言官”。于是得释,时论伟之。(5)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祯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结合文本相关内容,概括明孝宗的贤明之处。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即墨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古代文人墨客们一有空闲,①______,到绿郊山野,烹泉煮茗,吟诗作对。这种以文会友的聚会在古代称之为“雅集”。古代雅集有点像现在的学术讨论会,但学术讨论会一般比较正式,属于工类。②______,气氛更加轻松。他们重视娱乐性灵,在推杯换盏中产生创作的欲望,一旦有感而发,便挥毫泼墨,落笔如风,()。历史上最出名的雅集,应属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雅集”。三月三日上已节,正是()的时节。当时身为会稽内史的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一大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办了一次聚会,参与者有鼎鼎大名的谢安、谢万、王献之等。在这次聚会上,他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一个人的风雅多少有些寂寞,一群人的风雅便是一种崇善自然、闲逸致趣的文化风气,也是一种文化品位的提升。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中国古人们以玩会友的宴游之乐表现了逍遥乐天、旷达率性的精神气韵。文人雅集中产生了大量()的文艺佳作,承载着世代文人的价值、理论和追求。于今人而言,(),古代风雅的盛世难以复制,但我们不应失去对文化品位生活的追求。(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气势恢宏春意盎然名垂青史时过境迁B.气贯长虹春意阑珊洛阳纸贵时移俗易C.气贯长虹春意盎然洛阳纸贵时过境迁D.气势恢宏春意阑珊名垂青史时移俗易(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7.(2023秋•即墨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近日,有科幻界诺奖之称的“雨果奖”在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来自深圳的“90后”科幻作家海灌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雨果奖”是世界科幻领域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2016年,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现在又一名中国作家摘得雨果奖,他就是海漄。①《时空画师》将历史、推理、科幻相结合,②虚构出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创作与当时朝野权力斗争的故事图景,③历史的神秘叠加科幻的释读,④令其呈现出既厚重又空灵。⑤因为很多人不知道,⑥作家只是海灌的跨界身份,⑦金融工作才是他的本职工作。⑧在高强度的日常工作之余,⑨海灌利用碎片化时间描绘出波谲云诡的科幻世界成为公众好奇的问题。⑩答案或许并不复杂:永恒的热爱。海灌在科幻写作领域或许天赋异禀,他的才思横溢、运笔如椽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但他不让梦想褪色和仰望星空的追逐精神激励我们点燃生活的热情,追寻人生的真义。(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序号:,修改为:序号:,修改为:序号:,修改为:(3)唐女士婚前在父母的资助下买了一套房子,婚后她搬入婆家为其购置的新房。唐女士在其弟弟大学毕业后想要将空置的婚前房产赠予他,遭到了婆婆和丈夫的反对。请你结合《乡土中国》的有关内容对双方产生分歧的根源进行简要分析。六.作文(共1小题)8.(2021秋•德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体育比赛,只有战胜对手才能获得冠军。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山东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潍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周易•文言传》:“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忠信,是增进美德的方法;“修辞”出于诚信,是修行功业的方法。“修辞立其诚”被历代文人学者阐释与发挥,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阐发了“修辞立其诚”,他要求创作者从自身出发挖掘自己的创作才能和创作潜力,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其著作《文心雕龙》的宗旨就在“用心”二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心”,从其书名“文心雕龙”就可以看出来。刘勰又说“立诚在肃,修辞必甘”,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态度是诚心诚意、端正严肃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甘美”的。这又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阐发“修辞立其诚”了。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是否是作者的用心之作,读者是可以透过其中的“修辞”看出来并欣赏到的。滋味甘与不甘,全在修辞者诚与不诚。如果一个人怀有天下至诚之心,则可以尽天地万物之性,学究天人,与天地共参。但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只要一个人诚心诚意未必一定是至诚——也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毕竟各人资质不一,才气不同,心性各异,不能强求,能否达于至诚是个人的造化使然。既然大家都是中人,只要付出一点诚心,无论是中人、中人以上者,还是中人以下者都能感同身受。相反,如果是无情无义不诚之作,必然不能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会暴露出创作者的不用心。言不由衷,华而不实,读者也可以透过文本读出来。东汉学者王充把文比作是一棵树,叶之荣华、亮之虚实与根之实诚是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纵然树上花枝招展,果实累累,如果没有根之实诚,也是摇摇欲坠、壳内空空的。所以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若不然就会“有文无实”。由此延伸出“修辞立其诚”文如其人的观点。文如其人,是人们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和鉴赏中得出的一致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贤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修养,也担心后学因作者的个人品德问题而受到不良影响。由此进一步挖掘出“修辞立其诚”的文论内涵。“修辞立其诚”首先强调创作者要拥有高尚的品德。“修辞立其诚”本义是叫我们“谨言”,究其本质是要我们“修身”。欧阳修在《送徐无党南归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之所以为圣贤而不朽,是可以从其言行举止看出来的。反之,一个人不贤,也可以从其言行举止看出来。此处之“言”扩展为文章也是一理,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作者的内心,读者观之,一目了然。因此一个人的为人,读者通过其文章是可以看出来的,所以人们才特别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修辞立其诚”还强调创作者要有忠实的创作态度。忠实的创作态度,就是强调创作者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主体感情的真诚,也就是投入真实的感情,这样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辞达而已矣”的境界,也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中国古代文论家往往以是否言之有物来评判作品的好坏。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不要有文无质,不知所云。此“物”不仅仅是指文章内容,也是指文章的情感。这是第二个内涵的扩展延伸。(摘编自雷光高《论“修辞立其诚”》)材料二:重温哲学家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所谓“修辞立其诚”,诚者,实也,真也,“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文章由这句话展开论述,提出发言著论都应坚持“立其诚”的原则,告诫人们要“说真话、讲实话”,做真人。“立其诚”应从“修辞”始。发言著论都须注重诚伪问题,讲究真实性,坚持名与实(言辞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现实社会,“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当主角”。然而,有人却为了博眼球、获关注、赚流量而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或夸大其词,或凭空臆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假作真时真亦假”,当一个社会被各种假言谬论充斥,其真实表述也不会为人们所相信了。我们做人做事、立身处世也应该坚持“立其诚”原则,向“真”靠拢。人们应当注重言行、心口的一致性。孔子教导我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貌,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如果不讲真诚、信实,则将失去立身之基,寸步难行。现实社会中,一次次不讲诚伪的“翻车现场”不断证明:抱有侥章心理的弄虚作假行不通,必将遭到社会公众的抵制与唾弃;唯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做真人方是正道。新时代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身处社会的洪流中而不被左右,处于时代的漩涡中而不会迷失,始终保持本真,发扬“修辞立其诚”精神,说真话,做真人。(摘编自黄俊尧《也谈“修辞立其诚”》)(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修辞立其诚”,原指君子修行功业的方法,后被历代文人学者阐发,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刘勰首次从创作者的角度对“修辞立其诚”进行阐发,他认为要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就必须“用心”。C.王充认为作者的文章笔墨与其胸中的实诚应是一致的,否则就会“有文无实”,并由此提出了文如其人的观点。D.张岱年在《修辞立其诚》中提出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仍值得提倡,崇真、尚真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要想创作出“甘美”的文学作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有诚心诚意、端正严肃的态度。B.有些人即使不能达于至诚,但只要付出了诚心,也同样能够创作出让读者感同身受的作。C.先贤特别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是因为担心后学们会因作者个人品德问题受到不良影。D.当今社会,发言著论必须注重真实性,否则各种假言谬论就易充斥社会,让人真假难辩。(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文如其人”观点的一项是AA.扬雄《法言•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B.刘知几《史通叙事》:“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C.钱锺书《谈艺录》:“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D.崔学古《少学》:“造意要超卓,立格要正大,题旨要明透,笔气要清顺,此行文要务。”(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修辞立其诚”,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根据材料一,分析下面这首诗所体现的“修辞立其诚”的内涵。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解答】(1)C.“并由此提出了文如其人的观点”错误,张冠李戴。结合“由此延伸出‘修辞立其诚’文如其人的观点”可知。故选C。(2)C.“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结合“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贤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修养,也担心后学因作者的个人品德问题而受到不良影响”可知。故选C。(3)A.本项符合。B.文章要含义隽永。C.文不一定如其人。D.如何写文章。故选A。(4)①结合“‘修辞立其诚’被历代文人学者阐释与发挥,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修辞立其诚’首先强调创作者要拥有高尚的品德”“‘修辞立其诚’还强调创作者要有忠实的创作态度”可知,材料一通过梳理“修辞立其诚”对古代文论的影响,明确了文学创作者应遵循的创作要求。②结合“文章由这句话展开论述,提出发言著论都应坚持‘立其诚’的原则,告诫人们要‘说真话、讲实话’,做真人”可知,材料二从发言论著和为人做事两个角度,论述了“修辞立其诚”的现实意义。(5)①结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可知,诗人心忧社稷,心系家国,渴望收复中原,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②结合“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可知,诗歌表达了作者自我期许的落空、失地收复的无望,情感沉郁真诚,体现了忠实的创作态度。③结合“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可知,诗歌既有对夜雪战船、秋风铁马的回忆,也有对国土沦陷、白发满鬓的感叹,不空发议论,言之有物。答案:(1)C(2)C(3)A(4)①材料一通过梳理“修辞立其诚”对古代文论的影响,明确了文学创作者应遵循的创作要求。②材料二从发言论著和为人做事两个角度,论述了“修辞立其诚”的现实意义。(5)①诗人心忧社稷,心系家国,渴望收复中原,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②诗歌表达了作者自我期许的落空、失地收复的无望,情感沉郁真诚,体现了忠实的创作态度。③诗歌既有对夜雪战船、秋风铁马的回忆,也有对国土沦陷、白发满鬓的感叹,不空发议论,言之有物。2.(2023秋•济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女军医的梦杨晓敏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采访手记。当部队医院宣布驻扎在这个地方的时候,她刚20岁。她是当年扛着背包一路翻山越岭来到西藏的。现在的人们把这些人称为十八军老战士【注】。那年我去采访的时候,仍在西藏部队服役的十八军老战士已屈指可数。然而就在那所高海拔的野战医院,我竟意外地遇见这位即将离藏的十八军老战士。女军医两鬓染白。她告诉我,她已经办好了离休手续,明天就“下山”了。我暗自庆幸。或许是一种很微妙复杂的原因吧,女军医对我要采访的那些问题,总是有意岔开话头,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说,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几十年待在这里是因为工作需要;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治病的,算不上什么奉献,所干的都是分内的事,仅此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在报上给予宣传。正当我琢磨怎样让她打开话匣子时,她想了想说:“你陪我在营区转转吧。”医院的建筑整齐划一,铁皮房子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病房的左侧有一大片林卡(林卡是藏语,意为园林)。白杨树拔地而起,笔直高大,白亮的躯干在冬日灼射下,丝毫没有呈现出被寒风肃杀的景象,依旧挺精神的。它们酷似一大群身着白大褂的俊俏轩昂的女护士。我们在林中漫步,脚下是发出嚓嚓脆响的叶子。野鸽子静卧在光秃秃的枝条上,气氛极是和谐。女军医沉吟片刻,说:“给你讲这林卡的来历吧。”“医院刚搬来那年,这里蒿草遍地,乱石成堆。对于这个只有野狗出没的不毛之地,我心里实在产生不出愉快的感觉。我们匆忙地架起帐篷,边防上的病号便陆续来住院了。记得第一次上夜班时,我惴惴不安地举着马灯走出帐篷,就撞见一只狐狸从我脚下窜过,吓得我连马灯都扔了。”“后来工作基本转入正常,医院考虑修建房子。我们几个年轻人憧憬起未来,觉得生活太单调枯燥了,应该有点别的什么。我心想,这里能出现一大片林卡该多好,阳光下的叶子洒满金黄,林中铺着厚实的草坪,我们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甚至和恋人待在某一处密匝匝的树荫里……”“我们开始栽树了。刨开乱石,填进泥土,小心翼翼地栽下了幼苗。你瞧,这些高大粗壮的树便是当年我们最早的劳动成果。高原确实不易栽树,浇下一桶水,吱溜几下就让干涸的乱石滩吸干了。没有自来水,浇树全凭我们到前面的雅鲁藏布江去挑。肩头磨出茧了,腰杆也由S形变成水桶状了。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死去三分之二,只有一少部分绽出新芽,长出绿叶。我们正处在富于幻想的青春年华,那年秋天兴高采烈,极小的林卡成为我们娱乐的好去处。风儿一吹,叶片像小风车一般旋转不停,我们翩翩起舞,忘记了一切烦恼疲劳。”“次年春天,我们提心吊胆,生怕高原严寒的冬季会扼杀掉已经成活的幼苗。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担心解除了,白杨树熬风斗雪,又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其实在西藏高原上栽下的树,一旦成活,生命力是异常旺盛的。于是我们产生出这样一个心愿,一定要栽培出一大片的林卡,让它们与我们高原军人的青春同步。直至今天,营区内栽树活动仍是医院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年复一年地创坑栽树,挑水浇灌,林卡不断扩大。我们也陶醉在劳动创造的甘甜之中,一度忘却了当初关于在林中谈恋爱的憧憬。闲暇无聊时,大家只偶尔在林中散散步。”“八十年代后的情况则不同了。那些年年从内地军医学校分来的年轻人,叹息之余,终于发现了这大片林卡的价值。每当夏秋两季,夕阳倚射,林卡里弥漫着欢歌笑语。她们怀抱吉他,甩动长发,旋转起高跟鞋,在林中草坪上不停地唱呀,跳呀。节假日时,月上枝头尚不肯罢休,似乎她们本来就是林卡的主人翁。我们早已过了唱歌跳舞的年龄,这时候哪敢插足其中?但林卡是我们栽的,对此仍然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一个明月清风的夜晚,我悄然走进林卡。”“斑驳的月辉从叶子的缝隙中透进来,踩着酥软蒇蕤的草地,令人心旷神怡,沉浸在一段久违的惬意的暖流之中,我恍觉第一次领悟到林卡的魅力所在。可当我四处张望时,顿觉面红耳赤,不合时宜。树干粗大的阴影里,几对情侣隐绰地依偎着,正在呢喃细语。我的出现,似乎干扰了这静谧、恬淡的氛围……我茫然后立即清醒,这时刻的林卡是属于年轻人的,而我老了。”“其实我的心并不老,但我不能赌这种气,否则姑娘们会笑话我呢。当年栽树,不就是为了让年轻的自己有个栖身的休闲娱乐场所吗?树都长大了,也说明我们在西藏几十年是值得的嘛。”“前些天宣布我离休时,组织上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想了半天,说那就把欢送会放在林卡里开吧。开欢送会的头天晚上,我失眠得厉害,心想要离开西藏了,明天能在自己亲手栽培的林卡里度过,一定要玩个痛快,和年轻人捉迷藏,击鼓传花,还要跳舞,重温自己青春的梦幻。总之,那天晚上想了许多……”“我至今都认为,那天是我最倒霉的一天。连日来都是晴朗无风的天气,却从那天清晨呼呼地刮起风来,搅得天地昏黄一团。我临窗眺望,禁不住珠泪涟涟。院领导把欢送会的工作都准备好了,我不能要求更改日期,再说情绪已经如此,下次未必就能调动起来。欢送会改在会议室进行。我沮丧极了,在欢送会上,同志们还以为我只是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西藏高原恋恋不舍呢。”“欢送会开完后,我裹进大风里,信步走进这片林卡。我恍惚觉得世界静止了,天地明净,只顾贪婪地抚摸着蓬勃的白杨树,就像抚摸着我的孩子们一样。心想,今生今世,恐怕再也忘不掉它们了。”我把女军医的话,全部记在采访本上。(选自2022年11月22日《解放军报》,有删改)【注】1950年初,十八军奉命进军西藏,战士们克服高原高寒、缺氧缺粮等困难,为解放和建设西藏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被称为“老西藏精神”。(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文以“女军医的梦”为题,既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特征,又以“梦”表现了她心怀浪漫、热爱生活的精神特点。B.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女军医面对自己栽种的林卡,虽然沉醉其中,但又怕打扰年轻人恋爱氛围的复杂心理。C.医院为女军医举办欢送会,并将地点定在林卡,最终却在会议室举行,表明了女军医的梦始终没有实现。D.文章不仅写在西藏恶劣生存环境下茁壮成长的白杨树,也写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此生活工作,突出了主题。(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以采访手记的形式,通过女军医的自述,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B.作者看到的病房周围和谐的环境与女军医初来西藏时的荒凉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一代代军医的贡献之大。C.本文以新闻素材的形式呈现,用多个片段性的故事展示女军医的一生,使人物形象更加多元、立体。D.本文以插叙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交织,赞扬了一代代战士的优秀品质,丰富文章内容,富有历史纵深感。(3)女军医从初来到离开西藏野战医院,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梳理。(4)文章中,女军医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几乎不谈,而谈了很多关于林卡的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找到人物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反应,结合语境分析心理变化。(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内容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内容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解答】(1)C.“表明了女军医的梦始终没有实现”理解错误,最初的梦想是“我们几个年轻人憧憬起未来,觉得生活太单调枯燥了,应该有点别的什么。我心想,这里能出现一大片林卡该多好,阳光下的叶子洒满金黄,林中铺着厚实的草坪,我们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甚至和恋人待在某一处密匝匝的树荫里……”,后来的结果是“斑驳的月辉从叶子的缝隙中透进来,踩着酥软蒇蕤的草地,令人心旷神怡,沉浸在一段久违的惬意的暖流之中,我恍觉第一次领悟到林卡的魅力所在。可当我四处张望时,顿觉面红耳赤,不合时宜。树干粗大的阴影里,几对情侣隐绰地依偎着,正在呢喃细语”“当年栽树,不就是为了让年轻的自己有个栖身的休闲娱乐场所吗?树都长大了,也说明我们在西藏几十年是值得的嘛”,可见女军医的梦最终实现了。故选C。(2)D.“本文以插叙的方式将历史与现实交织”错误,本文整体上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主体内容以女军医讲述当年的故事方式呈现,不是插叙。故选D。(3)①由“医院刚搬来那年,这里蒿草遍地,乱石成堆。对于这个只有野狗出没的不毛之地,我心里实在产生不出愉快的感觉。我们匆忙地架起帐篷,边防上的病号便陆续来住院了。记得第一次上夜班时,我惴惴不安地举着马灯走出帐篷,就撞见一只狐狸从我脚下窜过,吓得我连马灯都扔了”可知,初来时,对这里的环境,女军医感到不愉快甚至害怕。②由“我们开始栽树了。刨开乱石,填进泥土,小心翼翼地栽下了幼苗”“我们年复一年地刨坑栽树,挑水浇灌,林卡不断扩大。我们也陶醉在劳动创造的甘甜之中,一度忘却了当初关于在林中谈恋爱的憧憬。闲暇无聊时,大家只偶尔在林中散散步”可知,工作稳定下来后,栽种白杨树,林卡不断壮大,女军医充满劳动的成就感。③到了八十年代,夜晚在林卡散步时,女军医碰到了谈恋爱的年轻人,感到尴尬,感慨自己衰老,决定不再轻易前往林卡。④由“前些天宣布我离休时,组织上问我有什么要求,我想了半天,说那就把欢送会放在林卡里开吧”“我临窗眺望,禁不住珠泪涟涟。院领导把欢送会的工作都准备好了,我不能要求更改日期,再说情绪已经如此,下次未必就能调动起来。欢送会改在会议室进行。我沮丧极了”“欢送会开完后,我裹进大风里,信步走进这片林卡。我恍惚觉得世界静止了,天地明净,只顾贪婪地抚摸着蓬蓬勃勃的白杨树,就像抚摸着我的孩子们一样。心想,今生今世,恐怕再也忘不掉它们了”可知,即将离休,女军医希望在林卡举行欢送会,但未能如愿,她内心沮丧,对林卡依依不舍。(4)①首先从女军医的职业来分析,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说,军人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几十年待在这里是因为工作需要;医生本来就是为病人治病的,算不上什么奉献,所干的都是分内的事,仅此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在报上给予宣传”,她是个军人,需要服从命令,可能因为工作性质,女军医不便多谈工作,且女军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奉献为本职,所以她几乎不谈工作。②文章主体内容都是女军医回忆的关于林卡的内容,栽种白杨“我们开始栽树了。刨开乱石,填进泥土,小心翼翼地栽下了幼苗”,建设林卡“我们产生出这样一个心愿,一定要栽培出一大片的林卡,让它们与我们高原军人的青春同步。直至今天,营区内栽树活动仍是医院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年复一年地刨坑栽树,挑水浇灌,林卡不断扩大。我们也陶醉在劳动创造的甘甜之中,一度忘却了当初关于在林中谈恋爱的憧憬。闲暇无聊时,大家只偶尔在林中散散步”,贯穿了女军医在西藏工作的岁月,凝结了女军医和战友们在高原上奋斗的汗水“高原确实不易栽树,浇下一桶水,吱溜几下就让干涸的乱石滩吸干了。没有自来水,浇树全凭我们到前面的雅鲁藏布江去挑。肩头磨出茧了,腰杆也由S形变成水桶状了”,融入了他们的青春和梦想“我心想,这里能出现一大片林卡该多好,阳光下的叶子洒满金黄,林中铺着厚实的草坪,我们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甚至和恋人待在某一处密匝匝的树荫里……”“于是我们产生出这样一个心愿,一定要栽培出一大片的林卡,让它们与我们高原军人的青春同步”。林卡是他们艰苦奋斗的人生见证,女军医对林卡有着深厚的感情。③“八十年代后的情况则不同了。那些年年从内地军医学校分来的年轻人,叹息之余,终于发现了这大片林卡的价值。每当夏秋两季,夕阳倚射,林卡里弥漫着欢歌笑语。她们怀抱吉他,甩动长发,旋转起高跟鞋,在林中草坪上不停地唱呀,跳呀。节假日时,月上枝头尚不肯罢休,似乎她们本来就是林卡的主人翁”,后代年轻人在林卡中歌舞玩乐,享受青春岁月,女军医对林卡能为后人造福感到欣慰和愉悦。答案:(1)C(2)D(3)①初来时,对这里的环境,女军医感到不愉快甚至害怕。②工作稳定下来后,栽种白杨树,林卡不断壮大,女军医充满劳动的成就感。③到了八十年代,夜晚在林卡散步时,女军医碰到了谈恋爱的年轻人,感到尴尬,感慨自己衰老,决定不再轻易前往林卡。④即将离休,女军医希望在林卡举行欢送会,但未能如愿,她内心沮丧,对林卡依依不舍。(4)①可能因为工作性质,女军医不便多谈工作,且女军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奉献为本职,所以她几乎不谈工作。②栽种白杨,建设林卡,贯穿了女军医在西藏工作的岁月,凝结了女军医和战友们在高原上奋斗的汗水,融入了他们的青春和梦想,林卡是他们艰苦奋斗的人生见证,女军医对林卡有着深厚的感情。③后代年轻人在林卡中歌舞玩乐,享受青春岁月,女军医对林卡能为后人造福感到欣慰和愉悦。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崂山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和答元明①黔南赠别黄庭坚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朝云②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③?急雪脊令④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长兄,字元明。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长兄万里相送,二人分别后黄庭坚作此赠别诗。②朝云:化用楚襄王梦见神女的故事,隐寓自己往日的抱负只如登天之梦,已经破灭。③语出韦应物《示全真元长》“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④脊令:鸟名,即鹡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即掀起情感的波澜,兄弟相对,情深意长,似乎忘记了是谪居异乡,暂寓逆旅,动物的哀啼悲鸣让他陡然清醒,泪洒酒杯。B.颔联写诗人抱负落空,与长兄以退隐相约,表达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悲观厌世,希望逃离官场,隐居田园。C.尾联将诗人的满腔深情倾注在声声叮嘱中,使离别时的哀伤之情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触发了层层联想,令人回味无穷。D.黄庭坚的诗以瘦劲挺拔著称,他的诗作拗峭中不失深婉之致,此篇赠别之作,更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2)本诗是如何抒发作者对兄长的深厚情感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悲观厌世”错,诗人并没有悲观厌世,只是想要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故选B。(2)诗歌首联“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即正面写离别的衷痛,掀起感情的波澜。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无情的现实却是离别在即,归途迢递,兄弟将天各一方。野猿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于是点点清泪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中。诗歌颔联“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结合注释③可知,作者化用韦应物的典故,表达将来能与兄弟长聚相伴,对塌话旧的心愿。诗歌颈联“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意思是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地离散失群,飞不成行。这里看似是描写自己所见的景象,实则是借景抒情,进一步抒发兄弟俩依依难分的衷情。“脊令”,结合诗歌注释《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可见,这种鸟常令人联想起兄弟情感。由此可见,这两句诗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黄庭坚与兄长患难与共的真切感情。尾联“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意思是想必兄长你一定会在归去的船只上,常常回首我们离别的方向,从今以后你还会频繁地寄来书信,以安慰在天涯断肠的我。这里,诗人借鉴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对方落笔,反写兄弟思念自己,但实际上表达的则是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情。由此可见,这里是运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手法,表现自己的情感。答案:(1)B(2)①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首联正面写离别的哀痛,用泪洒酒杯,表达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②借典抒情(用典\化用)。化用韦应物的典故,表达将来能与兄弟长聚相伴,对塌话旧的心愿。③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看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大雁离散失群,感叹自己与兄长手足情深、患难与共却即将离散的哀伤。④想象(虚写/对写/对面落笔)。从对方落笔,反写兄长在天际回首、频寄书信的情形,巧妙地表达对自身思念之痛的慰藉和自己对兄长的不舍,更富有情致。译文:兄弟俩在离家万里的黔州边远之地,依依惜别似乎忘记了身在逆境的羁旅生涯,野猿的悲鸣使我们从离别之情中清醒,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之中。回忆起楚怀王梦见神女朝云暮雪之事,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梦破灭。夜雨淅淅沥沥,何时可以和兄长对床而卧,长聚相伴。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的离散失群,飞不成行。想必兄长你会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边,频频回首离别的方向,从今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天涯断肠的我。赏析: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正面写离别的衷痛,掀起感情的波澜。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无情的现实却是离别在即,归途迢递,兄弟将天各一方。野猿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于是点点清泪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中。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作者被贬当日与兄长黄元明同过巫峡时,回忆起楚王梦见神女的故事。同时也隐寓诗人往日的抱负,好似登天之梦,已经破灭。邪佞当道,仕途阻力重重,如《代书》:“屈指推日星,许身上云霞。安知九天关,虎豹守夜叉。”《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欲攀天关守九虎,但有笔力回万牛。”这一比喻又是来自屈原的“楚辞”,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闾阖而望予。”《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夜雨”句则是用韦应物与苏轼的诗意,感叹什么时候兄弟能长聚相伴,对榻话旧。韦应物《示全真元长》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经白居易沿用,“风雪”又化为“风雨”,其《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说:“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兄弟极喜此句,他们早年同读韦应物此诗,“侧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苏辙《逍遥堂会宿诗序》),所以他们的诗中常常咏及“对床夜语”,用以指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后,兄弟之间亲切温馨、自由自在的生活,如苏轼“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此句即为黄庭坚诗句的出处。“凉”又是暗用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意思(《与子俨等疏》),形容归隐后的逍遥自得。黄庭坚在这里与长兄以退隐相约,表达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想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的思想。颈联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进一步申足兄弟之情。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黄庭坚化用此诗,而在写法上则吸取前人的艺术经验,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来得更深婉蕴藉,更富有情致。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句从对方落笔,反写兄弟思念自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写“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都是同一手法。结句作临别时的珍重叮咛之语:从今后可要多多来信,以慰我这天涯断肠人。诗人的满腔深情都倾注在这声声嘱咐中了。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成语上的深厚功力。他用典繁富,但经过锻炼熔铸,却显得浑成无迹;正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由于善用典故、点化成语,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所以这首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黄庭坚的诗以瘦劲挺拔著称,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由于他宅心忠厚,感情诚挚,所以他的诗作,拗峭中仍不失深婉之致,尤其是为师友、兄弟赠答之作,更是情真意切,颇为感人,此诗即是一例。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菏泽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里仁》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句和唐太宗“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表达的道理基本一致。(2)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有一场景:在风雪交加的边塞驿站,高适挥笔书写自己的诗作《燕歌行》。诗中“男儿本自重横行”一句表达了男儿当奔赴沙场为国杀敌的壮志,“死节从来岂顾勋”一句写出了决心不为功名、死节报国的高尚情怀。(3)在一片宁静的湖畔,芙蓉花开得正盛。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飘落,如同仙子的舞姿。你站在湖边,凝望着这美丽的景象,含有“芙蓉”二字的诗句脱口而出:“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男儿本自重横行死节从来岂顾勋(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点字:焉)(2)男儿本自重横行死节从来岂顾勋(重点字:勋)(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重点字:涉)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即墨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十一月,大学士万安罢。先是,安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上在东宫,稔闻其恶。至是,于内中得一箧,皆密术也,悉署曰“臣安进”。上遣怀恩持至阁下,曰:“是大臣所为乎?”安惭汗,不能出一语。已而科道交章论之,遂命罢去。安在道犹夜望三台星,冀复进用。寻卒。礼部右侍郎丘瀋进所著《大学衍义补》,擢礼部尚书。先是,溶以真西山《大学衍义》有资治道,而治国平天下之事缺焉。乃采经、传、子、史有关治国平天下者,分类汇集,附以己意,名曰《大学衍义补》。至是书成,进之。上览之,甚喜,批答曰:“卿所纂书,考据精详,论述该博,有辅政治,朕甚嘉之。”赐金币,遂进尚书。仍命礼部刊行。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时山陵未毕,而中官郭镛请选妃以广储。谢迁力言不可,文升主之。御史以纠仪下狱,文升谓“即位之初,不宜辙罪言官”。于是得释,时论伟之。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左右之人,与大臣相见者不多,亦岂能尽识大臣贤否?或得之毁誉之言,或出于好恶之私。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如此非惟可以识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马文升条时政十五事,于内节用一条,云:“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言尤割切。上嘉纳之,悉施行。(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B.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C.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D.欲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明年”的意思是“第二年”,与《屈原列传》的“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的“明年”词义相同。B.“进”的意思是“进献”,与《庖丁解牛》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的“进”词义不同。C.“教坊”指的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与《琵琶行》的“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教坊”词义不同。D.“条”的意思是“分条陈述”,与《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的用法均属词类活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明孝宗在科道衙门纷纷上奏章弹劾大学士万安时,了解了万安的恶行,下令罢免了他的官职,并将其逐出京城。B.孝宗即位之初,让礼部刊行右侍郎邱溶进献的《大学衍义补》,任用尽心辅佐的王恕和敢于直谏的马文升。C.吏部尚书王恕劝谏孝宗每天要勤于朝政,这样便于熟识大臣而能够随材任使,孝宗虚心接受了他的建议。D.马文升提出皇室应该节省用度,让利百姓,他言辞恳切,孝宗赞许,采纳了他的建议,并遵照施行。(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上遣怀恩持至阁下,曰:“是大臣所为乎?”安惭汗,不能出一语。②文升谓“即位之初,不宜辙罪言官”。于是得释,时论伟之。(5)明代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祯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结合文本相关内容,概括明孝宗的贤明之处。【答案】(1)D(2)C(3)A(4)①皇上命太监怀恩拿着它到内阁,说:“这是大臣所应该做的吗?”万安羞愧流汗,不能说出一句话。②马文升认为“皇帝刚刚即位,不应该动不动就治罪言官”。于是,郭镛得以被免罪,当时议论的人都推崇马文升。(5)亲贤臣,远小人;善于纳谏;勤政爱民。【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相关文化常识的知识及词语含义,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把握文言句子翻译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信息点,再对其进行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概括分析。【解答】(1)句意:如果皇帝想要事事明察和鉴别真伪,必须每天坐在便殿,召见各位大臣,详细地讨论治国之道,谋划商议政事,或让他们单独应对皇帝的询问,或仔细审阅他们的奏章。“御便殿”是动词短语,和后面的动词短语“宣召诸大臣”中间应该断开,故排除AB。“谋议政事”是动宾短语,不能断开,故排除C。故选D。(2)C.错误。“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也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的官署。句意: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故选C。(3)A.“……时,了解了万安的恶行”错误,由原文第一段“上在东宫,稔闻其恶。……已而科道交章论之”可知,皇帝是先了解万安罪行,之后才发生弹劾万安事件。故选A。(4)①“遣”,派;“是”,这;“所为”,所应该做的。译文:皇上命太监怀恩拿着它到内阁,说:“这是大臣所应该做的吗?”万安羞愧流汗,不能说出一句话。②“谓”,认为;“辙”,动不动;“罪”,治罪;“伟”,推崇。译文:马文升认为“皇帝刚刚即位,不应该动不动就治罪言官”。于是,郭镛得以被免罪,当时议论的人都推崇马文升。(5)孝宗即位之初,让礼部刊行右侍郎邱濬进献的《大学衍义补》,任用尽心辅佐的王恕和敢于直谏的马文升,斥退“结万贵妃兄弟,进奸僧继晓以固其宠”的大学士万安。这体现了他是亲贤臣、远小人的贤明之君。吏部尚书王恕上疏和马文升的“条时政十五事”,都被孝宗“嘉纳之,悉施行”,可见他是一个善于纳谏、乐于听取大臣建议的贤明之君。吏部尚书王恕上疏提到的“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奏”,需要皇帝勤于政务。马文升上疏的“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需要皇帝勤俭、体恤百姓。皇帝都采纳了,可见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贤明之君。答案:(1)D(2)C(3)A(4)①皇上命太监怀恩拿着它到内阁,说:“这是大臣所应该做的吗?”万安羞愧流汗,不能说出一句话。②马文升认为“皇帝刚刚即位,不应该动不动就治罪言官”。于是,郭镛得以被免罪,当时议论的人都推崇马文升。(5)亲贤臣,远小人;善于纳谏;勤政爱民。参考译文: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日,皇太子登上皇位,下诏大赦天下,将第二年改为弘治元年。十一月,大学士万安被罢免。在此之前,大学士万安结交万贵妃的兄弟,推荐奸僧继晓来巩固自己受宠的地位。皇帝在做太子时,熟知他的恶行。到这时,皇帝在宫中得到一个小箱子,发现里面都是密术,都署名是“臣安进”。皇上命太监怀恩拿着它到内阁,说:“这是大臣所应该做的吗?”万安羞愧流汗,不能说出一句话。不久科道衙门交互(纷纷)向皇帝上奏弹劾他,皇帝于是下令罢免他让他离去。万安在路上还在晚上望三台星,希事例望能得复用。不久去世。礼部右侍郎丘濬进献他所著的《大学衍义补》,皇帝提拔他为礼部尚书。在这之前,丘濬认为真德秀的《大学衍义》有助于治理之道,但是治国平天下的事例缺乏。于是采集经、传、子、史有关治国平天下的,分类汇集,把自己的意旨附加在里面,取名为《大学衍义补》。到这时书编成,进献给皇帝。皇帝读后,非常高兴,批复到:“你所写的这本书,考据精准详尽,论述广博,对治理有帮助,我很看重它。”赐给他金币,于是进升为尚书。还下令礼部刊印发行。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皇帝召见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让他担任左都御史。二月,皇帝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教坊用杂伎表演侍奉,有人说出污秽的语言。文升表情严肃地说:“新天子应当知晓耕种收获(农业劳动)的艰难,怎么可以用这些话亵渎迷惑皇帝的耳朵呢!”立即斥退他们。这时,为皇帝修造的坟墓尚未完工,而中官郭镛提请选妃,以广后宫。谢迁极力陈述不可这么做的道理,马文升也坚决支持他。御史以违犯仪礼论罪,要求把郭镛下狱治罪,马文升认为“皇帝刚刚即位,不应该动不动就治罪言官(即谏议官员)”。于是,郭镛才免于被治罪,朝臣们议论此事时,都很推崇马文升。吏部尚书王恕上奏章说:“正统年间以来,皇帝每天只上朝一次,群臣见皇帝的面,不过片刻的时间,这样,即使皇帝聪敏过人,哪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明察秋毫?不过是把要办的事情托付身边的人去办。可是,身边的人同大臣们见面的时间也不多,这又怎么能够全都识别大臣们的贤愚呢。有的得到的是诋毁或赞誉的话,有的是出于喜欢或憎恶的私心。所以,如果皇帝想要事事明察和鉴别真伪,必须每天坐在便殿,召见各位大臣,详细地讨论治国之道,谋划商议政事,或让他们单独应对皇帝的询问,或仔细审阅他们的奏章。像这样做,不仅可以认识和熟悉大臣,而且能够根据他们的天资和才干任用他们,还可以使皇帝的圣心受到启发,处理事情会更加聪敏和英明。”马文升分条陈述十五件政事,在宫内节省费用一条,说:“一切供应的物品,陛下减少一分,那么百姓就能享受一分的恩赐。”言辞尤为切中事理。皇帝高兴地采纳了这些建议,全部实施推行。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即墨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古代文人墨客们一有空闲,①______,到绿郊山野,烹泉煮茗,吟诗作对。这种以文会友的聚会在古代称之为“雅集”。古代雅集有点像现在的学术讨论会,但学术讨论会一般比较正式,属于工类。②______,气氛更加轻松。他们重视娱乐性灵,在推杯换盏中产生创作的欲望,一旦有感而发,便挥毫泼墨,落笔如风,()。历史上最出名的雅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