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京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3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材料一: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其中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其中有两句话似乎正是阐释“天命”与“性”的关系。郭店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一个命题,应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如孔子所说,仁作为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样发抒人性才使人有资格成为“仁人君子”?仁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种子。由《论语》来看,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触及群体的仁,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有许多个别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那样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论语•宪问》篇里记载孔子论到自己时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己力之所及,而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命”字通常译作“命数”“命运”或“天意”。就孔子来说,这个字的含义是“天命”或“天意”;换句话说,这是朝着一定目标前去的一股力量。到了后期儒家,“命”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按照孔子的看法,“知命”是做君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这就是说,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当时的知识分子难以接受周国灭亡了商王国这一事实,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还没有“天命”的概念,还未将“天命”与道德联系起来。B.人类不能盲从命运,而要通过种种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周人的这个观念伴随其强大的统治被当时的中国广泛接受。C.尽管孔子认为“仁”是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人所具有的人性,但成为“仁人君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D.孔子所说的“知命”就是指人们既然无法控制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外部条件,那就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所做的种种抉择有道德因素的参与,这会改变命运的走向,由此可以看出《易经》对命运的理解不完全是盲目的。B.后期儒家认为“命”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这和孔子对“命”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C.冯友兰认为,“知命”的人当仁不让地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表象上的成功,这样行事就永远不会失败。D.不同时代对天命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人们在对人与宇宙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由宇宙自然转为人类自身。(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自古穷通皆有定。(曹雪芹《红楼梦》)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C.我命在我不在天。(葛洪《抱朴子内篇》)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周人对天命理解的不同之处。(5)学校准备举行以“学习和人生的态度”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如果你将登台演讲,请根据两则材料列出几条发言要点。2.(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买农药徐光慧风是小风,小到几乎感觉不到。要是骑上电动车,小风就变成大风了。①老刘觉得骑上自己的车,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三十多里,其实也没多远,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老李却说受罪。老李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给他搬了椅子,又倒了一大茶缸子水,还给他拿来一把扇子。这还不行,老李打电话叫来他老婆。他老婆怀里抱着一个西瓜,一进门就说,什么事啊,家里来人儿了?老李说,老刘来了,你快去把西瓜切了。老李的老婆把西瓜切成了一牙儿一牙儿的,把最大的那一牙儿拿给了坐在柜台前面的老刘。老刘举着红艳艳的西瓜,不忍心咬。阳光从门口照进来,照到柜台上,照到老刘的身上,也照到西瓜上。那块西瓜,像是一面小红旗,在老刘的手里闪闪地发着光。②看到老李老婆,老刘的心像是被什么撕扯了一下。老李的二儿子几年前骑摩托车被人撞了。才二十几岁,还没有娶媳妇,说没就没了。三十年前老刘第一次来老李的店里时,老李的二小才三岁。小家伙像个鹦鹉一样,不叫大人张嘴。大人一张嘴,他就紧跟着来一句。再一张嘴,再来一句。你说一百句,他就把你的话重复一百遍,弄得一屋子人大笑不止。③老李的二小没了后,老李的老婆眼泪就跟坏了的水管子一样,整天滋滋地往外喷。大伙儿都难过,来店里后,都想念叨念叨。老李不叫念叨,尤其是他老婆在的时候。老李不断地给大伙儿使眼色。兄弟,别说了,别提了。千万,千万别再把这事给拎出来。越是不叫提,越想提,一见到老李,一见到老李的老婆,老刘就想起了他家二小。尽管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他还是忘不了那个孩子。老李家的二小跟他家的二小同岁,他家的二小现在都有俩孩子了。也不知是外面太热了,还是西瓜的甜味惹的,一眨眼工夫,老李的店里就来了好几个人。屋不大,也就不到十平米,站着的,坐着的,蹲着的,有七八个人。有老的,有少的,有吃西瓜的,有没吃西瓜的。也没用老李的老婆动手,案板上的西瓜说没就没啦。有人说起了地里的收成,重点讨论了麦子。说庄稼老刘在行。老刘能说出一亩地用多少麦种,能说出一亩麦子出多少个麦穗,能说出一个麦穗上有多少麦粒儿。麦种的好坏决定着收成的大小。老刘说,有一年,他种错了麦种,一亩地就收了三百来斤。第二年换了好种子,好家伙,一亩地收了一千一。大伙儿就问他用的什么麦种,有没有选一些当种子留下。老刘说,留着哩,选的都是粒大籽圆的,个个都跟小肥猪一样。大伙儿就问能不能用自己的麦子去他家换一些。老刘说,多了不好说,你们七八家想换种子,管够。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人就一个个都走了。老李的老婆来喊老李吃饭,老刘这才想起来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老刘皱皱眉头,想说什么似乎又不知从何说起。老李给老刘的茶缸子添了点儿水,说,咋啦伙计,是什么把你愁成这个啦?老刘说咋能不愁,棉花桃子刚露头,就被棉铃虫给吃了。家里有灭多威,你再给我拿一瓶棉铃宝,老长时候没来啦,也不知你这儿有没有。老李说有,顿了顿又说,你最好再来瓶灭铃净。知道怎么配呗,20%的灭多威,50%的棉铃宝,再兑20%的灭灵净,1000—1500倍喷雾……老李转身看向身后货架子上一瓶瓶花花绿绿的农药,看了一会儿,突然把悬在空中的手拍到了柜台上。老刘吓了一跳,说,咋着哩,兄弟?老李伸手拍打着自己的额头,微笑着说,看我这记性,伙计,我忘了告诉你了,这一段时间虫卵不要紧了,我觉得你现在主要还得治蛾子。现在有一个好办法,我听说效果不赖。老刘瞪着眼,说,有什么好法儿?老李说,当然了,这个法儿好得很。接着老李就把自己新近听说的一个好办法告诉了老刘。老李说的是用杨树枝诱蛾。老李说,用一米长带叶杨树枝条十根捆在一起,上面喷一些醋,倒插在地里,一亩十把,每天早上抖动树把捕杀蛾子管用得很。老李说高压汞灯诱蛾效果也不赖。你试试这个,不行了就再试试用高压汞灯。老刘站起身,说,咋着,不用拿药了?老李说,先别拿了,你回去试试这个法儿。这个还环保,实在不行了咱再说。④老李老婆端来了大锅菜,死拉活拽要留老刘吃饭,把老刘吓得赶紧从屋里蹿了出来。老刘说,也不是亲家,也不是邻人,就是来买个药儿,咋能在你这儿吃饭呢。没这个理儿。咋着,老伙计,咱俩在一块儿都多少年了,你还跟我生分?老李撵出来,仰着脖子看看天,眉头搐搐到了一块儿。太阳还正毒哩,这么远的路,你这样走我也不放心呀。老刘用眼睛指了指自己的电动车,说,我这“宝马”是管什么的呀,俩腿往踏板上一搁,油门一拧,呜——,一下就到家了。老李还在皱着眉头。老李说,伙计,你都七十多啦,可得悠着点。别跟个小青年儿一样,说什么都不听。话音还没落,嘿,没影儿了。老李看着老刘消失的路口,又站了老长时候才进屋。(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刘在大热天骑电动车三十多里到老李家去买农药,老李说“受罪”,这一语言描写体现了老李、老刘二人熟络的交情。B.三十年前老李的二儿子像个鹦鹉一样惹得大伙大笑与下文老李的二儿子死后大伙的难过形成对比,读来令人心酸。C.老李的店里来了七八个人,不用主人动手,很快案板上的西瓜就被吃完了,这体现了老李与这些人的关系处得很好。D.老刘擅长种庄稼,在庄稼遭遇病虫害时,他来老李这里买农药,老李提供的环保治虫法体现了老李在种庄稼方面技高一筹。(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句子①中“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老刘骑电动车速度很快。B.句子②中“像是被什么撕扯了一下”既表现了老刘的心情,又引出了下文的回忆。C.句子③中的“喷”字体现了二儿子因为意外去世之后老李老婆内心的痛苦与难过。D.句子④中的“蹿”字在于表现老刘虽然年纪大,但是动作像年轻人一样非常轻松矫健。(3)“咋着,老伙计,咱俩在一块儿都多少年了,你还跟我生分?”这一段分别表现了老李和老刘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痛苦•体贴•善良;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友情。请任选一个小组,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②。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③。【注】①翻:通“反”。②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掠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③“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开头以“沙漠”“塞垣”等特有景物勾勒了一幅塞外图画,又用白描手法刻画了“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之景。B.“边城何萧条”一句中的“何”字和形容词“萧条”,强烈地暗示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与忧愁之重,为下文议论抒情做了铺垫。C.“一到”由前四句的叙事写景过渡到后面的议论抒情,又巧妙指出了“边城何萧条”的具体原因:“胡虏”的反叛。D.诗的前半部分叙事写景,虚实结合,境界浑朴;后半部分议论抒情,深刻精警;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字字含情,情感浓烈。(2)本诗所表达的情感丰富复杂,请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南京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体现了《离骚》“言小旨大、言浅意深”的写作特点。(2)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述秦始皇在继承前代功业后,用武力和刑罚征服天下的句子分别是“”“”。(3)《书愤》中“,”回顾了宋军两次抗金经历,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面的诗句。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庄宗军朝城,段凝军临河。闻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庄宗患之,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即日下令军中归其家属于魏夜渡杨刘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三年夏,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可谓有志矣!(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即日下令A军中B归C其家属D于魏E夜渡F杨刘G从郓州H入袭汴。(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甚见亲信”与“终必不蒙见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B.“崇韬素廉”与“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C.“艰难逸豫”与“逸豫可以亡身”(《五代史2伶官传序》)两句中的“逸豫”含义相同。D.“当崇韬用事”与“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用事”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面临梁计划对唐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之际,庄宗采纳了郭崇韬的建议,从郓州长驱直入,最后取得了胜利。B.郭崇韬在洛阳开始接受各方的贿赂,在听取朋友子弟的意见后,才在第二年天子祭天时贡献出所收藏的财物。C.庄宗打算修建宫殿避暑,听了宦官的话之后就派人征求郭崇韬的意见,郭崇韬劝谏君王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D.郭崇韬权倾朝野的时候,有些钻营小人千方百计地巴结他,因为他姓郭,就说他是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认为确实如此。(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郭崇韬“有大略”的表现。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玄武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认知,在时代更替中发生过多次转变。在西方早期的传说与游记作品里,中国是如梦如幻的神秘之地。中国被描绘为“遍地是黄金”的天堂。神秘、遥远、富裕、广阔是彼时西方对中国最深的印象。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①_____。1662年出版的《中国智慧》是第一部中拉双语对照的儒家经典译著。“四书”“五经”之后,中国其他文学作品也()地进入欧洲人的视野,其中包含了四大名著。目前所知()的四大名著翻译是《三国演义》。英国人汤姆斯将该小说的第八回与第九回译成英文,题为《丞相董卓之死》。一本由英国人裘里翻译的英文版《红楼梦》,出版于1892年到1893年之间。这本百年老书尽管封面已残缺不全,而古典中国煌煌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全豹。②_____,“东学西传”相对应的则是“西学东渐”。其中,《几何原本》的引进翻译倾注了学界()的心血,它的传译过程足足跨越了两百多年的时光。利玛窦和徐光启协作翻译了十五卷《几何原本》前六卷,刊行于1605年。两百多年后,同样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两位学者——李善兰、伟烈亚力在徐光启的故乡上海相遇了,两个人(),决心完成利、徐二人未竟的事业,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1858年刊印了《几何原本》后九卷。《几何原本》的故事,到这里才算画上了一个句号。(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川流不息首当其冲经年累月一见如故B.川流不息首开先河旷日持久一见如故C.连续不断首开先河经年累月一拍即合D.连续不断首当其冲旷日持久一拍即合(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但古典中国煌煌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全豹。B.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但煌煌中国古典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全豹。C.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而古典中国煌煌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一二。D.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但煌煌中国古典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一二。(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波浪线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唉,天可真凉了——”(《故都的秋》)B.后来,后来,——你知道吗?(《雷雨》)C.她们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大战中的插曲》)D.“噢呜——”有人回答他。(《牲畜林》)(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7.(2020秋•六合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新闻,请简要概括“九章”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字数不超过30个字。2020年12月3日《科学》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中国团队研发的量子计算机“九章”实现了对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速度比谷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悬铃木”快100亿倍。在中科大,记者见到了“九章”:3平方米左右的实验桌上摆满了部件,另一张桌子上摆放着接收器。传统计算机由于晶体管和芯片材料的限制,其体积的减小是有限的。而每个量子元件尺寸都在原子尺度,构成的量子计算机自然也没有那般庞大。“九章”使用光量子计算,和原子、离子、超导电路等类型的量子计算机相比,它可以在室温下运行,但在量子比特增加上要比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更难。六.作文(共1小题)8.(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马克思的女儿劳拉问马克思:“您最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马克思回答:“怀疑一切。”材料二:2012年,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她在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南京高中语文高二期末典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材料一: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际,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这个观念与天命具有道德意义是相互配合的。等到西周覆灭,周人的封建系统在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不再有过去那样的自信,也不再有过去那样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义必须要有新的解释。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时代人的迫害时,他曾经说:“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有了这样的任务,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汉代编辑成书的《礼记》,其中的《中庸》篇曾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过去,我们对《中庸》这段话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荆门市郭店出土的战国文书,其中有两句话似乎正是阐释“天命”与“性”的关系。郭店文书《性自命出》说:“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这里的“天”,不一定是一个有意识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间各种力量的总和;在这个宇宙力量的总和之中,每一个人有天生的禀赋,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词。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书所说,那么人类全体具有一种特别的使命,而每一个个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禀赋。只有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这一个命题,应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假设。如孔子所说,仁作为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样发抒人性才使人有资格成为“仁人君子”?仁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性格成长的种子。由《论语》来看,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触及群体的仁,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有许多个别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会。(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孔子自己的一生就是这种主张的例证,他出生在一个社会政治动乱的时代,竭尽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苏格拉底那样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他从不气馁,明知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论语•宪问》篇里记载孔子论到自己时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他尽了己力之所及,而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命”字通常译作“命数”“命运”或“天意”。就孔子来说,这个字的含义是“天命”或“天意”;换句话说,这是朝着一定目标前去的一股力量。到了后期儒家,“命”的含义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按照孔子的看法,“知命”是做君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这就是说,要认识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这就是“知命”,就是个人对外在的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当时的知识分子难以接受周国灭亡了商王国这一事实,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还没有“天命”的概念,还未将“天命”与道德联系起来。B.人类不能盲从命运,而要通过种种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周人的这个观念伴随其强大的统治被当时的中国广泛接受。C.尽管孔子认为“仁”是个人的禀赋,可以表现每人所具有的人性,但成为“仁人君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D.孔子所说的“知命”就是指人们既然无法控制自己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外部条件,那就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人类所做的种种抉择有道德因素的参与,这会改变命运的走向,由此可以看出《易经》对命运的理解不完全是盲目的。B.后期儒家认为“命”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在运动的力量,这和孔子对“命”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样。C.冯友兰认为,“知命”的人当仁不让地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表象上的成功,这样行事就永远不会失败。D.不同时代对天命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人们在对人与宇宙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由宇宙自然转为人类自身。(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BA.自古穷通皆有定。(曹雪芹《红楼梦》)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C.我命在我不在天。(葛洪《抱朴子内篇》)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4)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周人对天命理解的不同之处。(5)学校准备举行以“学习和人生的态度”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如果你将登台演讲,请根据两则材料列出几条发言要点。【答案】(1)C(2)C(3)B(4)①周人认为天命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是人类群体的命运。②孔子认为天命是个人使命,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5)①提高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仁人君子。②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③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补充:写出“明知不可为而为”或“永不气馁,坚持不懈”亦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5)本题考查拟写发言要点的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概括。【解答】(1)A.错误,结合“一个文明较高的商朝,被文明较低的周朝所取代,这件事情本身必会使当时的知识分子有一种反省。他们还免不了会问自己,究竟是什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可知。B.“周人的这个观念伴随其强大的统治被当时的中国广泛接受”错误,无中生有,结合“《易经》中所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掌握,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可知。D.“那就把事情的成败交付给命”错误,结合“我们从事各种活动,其外表成功,都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可知。故选C。(2)C.“这本身就意味着在表象上的成功,这样行事就永远不会失败”错误,结合“如果这样行事为人,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永不失败。这是说,如果我们做所当做的,遵行了自己的义务,这义务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从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可知。故选C。(3)材料二的观点是: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B.本项符合。其它三项都不符合。故选B。(4)①结合“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亲’。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可知,周人认为天命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是人类群体的命运。②结合“在《论语》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而不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孔子赋予它一个新的意义,‘仁’这个字相当于整个的人性”可知,孔子认为天命是个人使命,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5)①结合“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可知,提高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仁人君子。②结合“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为每人都有应当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这些事情时,并不是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个人做所当做的事情,其价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达到什么外在的结果”可知,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③结合“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可知,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补充:写出“明知不可为而为”或“永不气馁,坚持不懈”亦可)答案:(1)C(2)C(3)B(4)①周人认为天命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是人类群体的命运。②孔子认为天命是个人使命,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5)①提高道德修养,努力成为仁人君子。②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③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补充:写出“明知不可为而为”或“永不气馁,坚持不懈”亦可)2.(2023秋•江宁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买农药徐光慧风是小风,小到几乎感觉不到。要是骑上电动车,小风就变成大风了。①老刘觉得骑上自己的车,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三十多里,其实也没多远,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老李却说受罪。老李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给他搬了椅子,又倒了一大茶缸子水,还给他拿来一把扇子。这还不行,老李打电话叫来他老婆。他老婆怀里抱着一个西瓜,一进门就说,什么事啊,家里来人儿了?老李说,老刘来了,你快去把西瓜切了。老李的老婆把西瓜切成了一牙儿一牙儿的,把最大的那一牙儿拿给了坐在柜台前面的老刘。老刘举着红艳艳的西瓜,不忍心咬。阳光从门口照进来,照到柜台上,照到老刘的身上,也照到西瓜上。那块西瓜,像是一面小红旗,在老刘的手里闪闪地发着光。②看到老李老婆,老刘的心像是被什么撕扯了一下。老李的二儿子几年前骑摩托车被人撞了。才二十几岁,还没有娶媳妇,说没就没了。三十年前老刘第一次来老李的店里时,老李的二小才三岁。小家伙像个鹦鹉一样,不叫大人张嘴。大人一张嘴,他就紧跟着来一句。再一张嘴,再来一句。你说一百句,他就把你的话重复一百遍,弄得一屋子人大笑不止。③老李的二小没了后,老李的老婆眼泪就跟坏了的水管子一样,整天滋滋地往外喷。大伙儿都难过,来店里后,都想念叨念叨。老李不叫念叨,尤其是他老婆在的时候。老李不断地给大伙儿使眼色。兄弟,别说了,别提了。千万,千万别再把这事给拎出来。越是不叫提,越想提,一见到老李,一见到老李的老婆,老刘就想起了他家二小。尽管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他还是忘不了那个孩子。老李家的二小跟他家的二小同岁,他家的二小现在都有俩孩子了。也不知是外面太热了,还是西瓜的甜味惹的,一眨眼工夫,老李的店里就来了好几个人。屋不大,也就不到十平米,站着的,坐着的,蹲着的,有七八个人。有老的,有少的,有吃西瓜的,有没吃西瓜的。也没用老李的老婆动手,案板上的西瓜说没就没啦。有人说起了地里的收成,重点讨论了麦子。说庄稼老刘在行。老刘能说出一亩地用多少麦种,能说出一亩麦子出多少个麦穗,能说出一个麦穗上有多少麦粒儿。麦种的好坏决定着收成的大小。老刘说,有一年,他种错了麦种,一亩地就收了三百来斤。第二年换了好种子,好家伙,一亩地收了一千一。大伙儿就问他用的什么麦种,有没有选一些当种子留下。老刘说,留着哩,选的都是粒大籽圆的,个个都跟小肥猪一样。大伙儿就问能不能用自己的麦子去他家换一些。老刘说,多了不好说,你们七八家想换种子,管够。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人就一个个都走了。老李的老婆来喊老李吃饭,老刘这才想起来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老刘皱皱眉头,想说什么似乎又不知从何说起。老李给老刘的茶缸子添了点儿水,说,咋啦伙计,是什么把你愁成这个啦?老刘说咋能不愁,棉花桃子刚露头,就被棉铃虫给吃了。家里有灭多威,你再给我拿一瓶棉铃宝,老长时候没来啦,也不知你这儿有没有。老李说有,顿了顿又说,你最好再来瓶灭铃净。知道怎么配呗,20%的灭多威,50%的棉铃宝,再兑20%的灭灵净,1000—1500倍喷雾……老李转身看向身后货架子上一瓶瓶花花绿绿的农药,看了一会儿,突然把悬在空中的手拍到了柜台上。老刘吓了一跳,说,咋着哩,兄弟?老李伸手拍打着自己的额头,微笑着说,看我这记性,伙计,我忘了告诉你了,这一段时间虫卵不要紧了,我觉得你现在主要还得治蛾子。现在有一个好办法,我听说效果不赖。老刘瞪着眼,说,有什么好法儿?老李说,当然了,这个法儿好得很。接着老李就把自己新近听说的一个好办法告诉了老刘。老李说的是用杨树枝诱蛾。老李说,用一米长带叶杨树枝条十根捆在一起,上面喷一些醋,倒插在地里,一亩十把,每天早上抖动树把捕杀蛾子管用得很。老李说高压汞灯诱蛾效果也不赖。你试试这个,不行了就再试试用高压汞灯。老刘站起身,说,咋着,不用拿药了?老李说,先别拿了,你回去试试这个法儿。这个还环保,实在不行了咱再说。④老李老婆端来了大锅菜,死拉活拽要留老刘吃饭,把老刘吓得赶紧从屋里蹿了出来。老刘说,也不是亲家,也不是邻人,就是来买个药儿,咋能在你这儿吃饭呢。没这个理儿。咋着,老伙计,咱俩在一块儿都多少年了,你还跟我生分?老李撵出来,仰着脖子看看天,眉头搐搐到了一块儿。太阳还正毒哩,这么远的路,你这样走我也不放心呀。老刘用眼睛指了指自己的电动车,说,我这“宝马”是管什么的呀,俩腿往踏板上一搁,油门一拧,呜——,一下就到家了。老李还在皱着眉头。老李说,伙计,你都七十多啦,可得悠着点。别跟个小青年儿一样,说什么都不听。话音还没落,嘿,没影儿了。老李看着老刘消失的路口,又站了老长时候才进屋。(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老刘在大热天骑电动车三十多里到老李家去买农药,老李说“受罪”,这一语言描写体现了老李、老刘二人熟络的交情。B.三十年前老李的二儿子像个鹦鹉一样惹得大伙大笑与下文老李的二儿子死后大伙的难过形成对比,读来令人心酸。C.老李的店里来了七八个人,不用主人动手,很快案板上的西瓜就被吃完了,这体现了老李与这些人的关系处得很好。D.老刘擅长种庄稼,在庄稼遭遇病虫害时,他来老李这里买农药,老李提供的环保治虫法体现了老李在种庄稼方面技高一筹。(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A.句子①中“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老刘骑电动车速度很快。B.句子②中“像是被什么撕扯了一下”既表现了老刘的心情,又引出了下文的回忆。C.句子③中的“喷”字体现了二儿子因为意外去世之后老李老婆内心的痛苦与难过。D.句子④中的“蹿”字在于表现老刘虽然年纪大,但是动作像年轻人一样非常轻松矫健。(3)“咋着,老伙计,咱俩在一块儿都多少年了,你还跟我生分?”这一段分别表现了老李和老刘什么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痛苦•体贴•善良;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友情。请任选一个小组,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答案】(1)D(2)D(3)①老李:热情好客,关心他人。挽留老刘吃饭体现了他热情好客;说太阳毒、路远、不放心,体现了他关心他人。②老刘:心怀感恩,本分幽默。老刘充满感激地眼神体现了他心怀感恩;拒绝留下来吃饭,说明他本分老实,戏称自己的电动车为“宝马”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4)【示例1】甲组:①老李二儿子因为车祸去世,老李夫妇多年来都忍受思念儿子的痛苦;②老李不让大家在妻子面前谈儿子去世的事情,老刘和众人克制着不谈此事,体现了老李对妻子的体贴,以及众人对老李夫妇的体贴,也表现了人们的善良;③老李让众人吃瓜、老李夫妇挽留老刘吃饭、老李提出环保治虫法而不让老刘买农药,体现了人性的朴实与善良。【示例2】乙组:①老刘在大热天骑电动车来买农药,老李说他“受罪”,体现了二人之间的友情;②众人在老李的店铺里聊天,老刘和众人聊种庄稼的经验,并答应跟众人换种子,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③老李夫妇挽留老刘吃饭,老李提出环保治虫法而不让老刘买农药,体现了老李为朋友着想的珍贵友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效果。(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基本能力。可以借助人物身份、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作者议论和文中评价来分析。(4)本题考查围绕关键词拟写短评思路的能力。结合具体内容方向概括。【解答】(1)D.“体现了老李在中庄稼方面技高一筹”错,得不出这个结论。故选D。(2)D.“但是动作像年轻人一样非常轻松矫健”错误,过度解读。故选D。(3)①老李:热情好客,关心他人。结合“咋着,老伙计,咱俩在一块儿都多少年了,你还跟我生分?老李撵出来,仰着脖子看看天,眉头搐搐到了一块儿”可知,挽留老刘吃饭体现了他热情好客;结合“太阳还正毒哩,这么远的路,你这样走我也不放心呀”可知,说太阳毒、路远、不放心,体现了他关心他人。②老刘:心怀感恩,本分幽默。结合“老刘瞪着眼,说,有什么好法儿?”可知,老刘充满感激地眼神体现了他心怀感恩;结合“把老刘吓得赶紧从屋里蹿了出来。老刘说,也不是亲家,也不是邻人,就是来买个药儿,咋能在你这儿吃饭呢。没这个理儿”可知,拒绝留下来吃饭,说明他本分老实,结合“老刘用眼睛指了指自己的电动车,说,我这‘宝马’是管什么的呀,俩腿往踏板上一搁,油门一拧,呜——,一下就到家了”可知,戏称自己的电动车为“宝马”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4)【示例1】甲组:①结合“老李的二小没了后,老李的老婆眼泪就跟坏了的水管子一样,整天滋滋地往外喷”可知,老李二儿子因为车祸去世,老李夫妇多年来都忍受思念儿子的痛苦;②结合“老李不叫念叨,尤其是他老婆在的时候。老李不断地给大伙儿使眼色。兄弟,别说了,别提了。千万,千万别再把这事给拎出来”可知,老李不让大家在妻子面前谈儿子去世的事情,老刘和众人克制着不谈此事,体现了老李对妻子的体贴,以及众人对老李夫妇的体贴,也表现了人们的善良;③结合“也不知是外面太热了,还是西瓜的甜味惹的,一眨眼工夫,老李的店里就来了好几个人。屋不大,也就不到十平米,站着的,坐着的,蹲着的,有七八个人。有老的,有少的,有吃西瓜的,有没吃西瓜的。也没用老李的老婆动手,案板上的西瓜说没就没啦”“老李说,先别拿了,你回去试试这个法儿。这个还环保,实在不行了咱再说”“老李老婆端来了大锅菜,死拉活拽要留老刘吃饭,把老刘吓得赶紧从屋里蹿了出来”可知,老李让众人吃瓜、老李夫妇挽留老刘吃饭、老李提出环保治虫法而不让老刘买农药,体现了人性的朴实与善良。【示例2】乙组:①结合“老刘觉得骑上自己的车,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三十多里,其实也没多远,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老李却说受罪”可知,老刘在大热天骑电动车来买农药,老李说他“受罪”,体现了二人之间的友情;②结合“大伙儿就问他用的什么麦种,有没有选一些当种子留下。老刘说,留着哩,选的都是粒大籽圆的,个个都跟小肥猪一样。大伙儿就问能不能用自己的麦子去他家换一些。老刘说,多了不好说,你们七八家想换种子,管够”可知,众人在老李的店铺里聊天,老刘和众人聊种庄稼的经验,并答应跟众人换种子,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③结合“老李说,先别拿了,你回去试试这个法儿。这个还环保,实在不行了咱再说”“老李老婆端来了大锅菜,死拉活拽要留老刘吃饭,把老刘吓得赶紧从屋里蹿了出来”可知,老李夫妇挽留老刘吃饭,老李提出环保治虫法而不让老刘买农药,体现了老李为朋友着想的珍贵友情。答案:(1)D(2)D(3)①老李:热情好客,关心他人。挽留老刘吃饭体现了他热情好客;说太阳毒、路远、不放心,体现了他关心他人。②老刘:心怀感恩,本分幽默。老刘充满感激地眼神体现了他心怀感恩;拒绝留下来吃饭,说明他本分老实,戏称自己的电动车为“宝马”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4)【示例1】甲组:①老李二儿子因为车祸去世,老李夫妇多年来都忍受思念儿子的痛苦;②老李不让大家在妻子面前谈儿子去世的事情,老刘和众人克制着不谈此事,体现了老李对妻子的体贴,以及众人对老李夫妇的体贴,也表现了人们的善良;③老李让众人吃瓜、老李夫妇挽留老刘吃饭、老李提出环保治虫法而不让老刘买农药,体现了人性的朴实与善良。【示例2】乙组:①老刘在大热天骑电动车来买农药,老李说他“受罪”,体现了二人之间的友情;②众人在老李的店铺里聊天,老刘和众人聊种庄稼的经验,并答应跟众人换种子,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③老李夫妇挽留老刘吃饭,老李提出环保治虫法而不让老刘买农药,体现了老李为朋友着想的珍贵友情。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鼓楼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②。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③。【注】①翻:通“反”。②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掠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③“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开头以“沙漠”“塞垣”等特有景物勾勒了一幅塞外图画,又用白描手法刻画了“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之景。B.“边城何萧条”一句中的“何”字和形容词“萧条”,强烈地暗示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与忧愁之重,为下文议论抒情做了铺垫。C.“一到”由前四句的叙事写景过渡到后面的议论抒情,又巧妙指出了“边城何萧条”的具体原因:“胡虏”的反叛。D.诗的前半部分叙事写景,虚实结合,境界浑朴;后半部分议论抒情,深刻精警;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字字含情,情感浓烈。(2)本诗所表达的情感丰富复杂,请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答案】(1)D(2)①第一、二句以“策马”“长驱”和“登”三个连续急促的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②第五、六、七、八句写出对安禄山发起不义战争的反感与否定,也含有对贤者沉沦、奸邪之人得志的现实的憎恨;③最后两句借用典故透射出具有孙吴之才的诗人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懑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虚实结合”错,诗歌前四句的写景是实写。故选D。(2)此诗为高适出塞到蓟北的代表作之一,为天宝末年边境状况的形象写照。诗中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诗开篇以塞外特有景物,展示了浩瀚苍茫的典型环境。三、四句写诗人登上塞垣所见: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白日昏暗、寒云苍茫。接下来四句议论抒情,表达了对安禄山引起战端的深刻讽刺,也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强烈抗议。最后两句借用典故刻画了一个不满现实但又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答案:(1)D(2)①第一、二句以“策马”“长驱”和“登”三个连续急促的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②第五、六、七、八句写出对安禄山发起不义战争的反感与否定,也含有对贤者沉沦、奸邪之人得志的现实的憎恨;③最后两句借用典故透射出具有孙吴之才的诗人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懑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译文:打马驱驰越过沙漠,长途跋涉来到边疆。边城一带如此萧条,日光惨淡白云昏黄。身临沙场争战之处,常为胡虏的反复侵扰而忧伤。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才如孙吴却无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自惆怅。赏析: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开始四句叙事写景,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境界阔大,人物虽尚未出场,但通过“策马”“长驱”的壮烈之举,落日黄云的苍茫之色,特别是“落日何萧条”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据《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可见天宝时期东北边境的“边患”,主要是安禄山进行不义战争造成的。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史言高适“喜言王霸大略”,“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旧唐书•高适传》)。对给国家、人民带来苦难的不义战争,高适坚决反对。但现实却是贤者沉沦,奸邪得志。“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见《后汉书•陈寔传》)。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衷的。正如钟惺所评:“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成恩’,归咎于臣。”“‘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唐诗归》卷十二)。艺术上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出言深睿精警,意绪起伏捭阖,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全诗语言看似平淡质朴,但由于“感赏之情,殆出常表”(徐献忠《唐诗品》)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南京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传》中“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体现了《离骚》“言小旨大、言浅意深”的写作特点。(2)贾谊在《过秦论》中,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述秦始皇在继承前代功业后,用武力和刑罚征服天下的句子分别是“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回顾了宋军两次抗金经历,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面的诗句。【答案】(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平时要加以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重点字:迩)(2)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重点字:笞)(3)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洲)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南京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庄宗军朝城,段凝军临河。闻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庄宗患之,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即日下令军中归其家属于魏夜渡杨刘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三年夏,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坐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可谓有志矣!(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即日下令A军中B归C其家属D于魏E夜渡F杨刘G从郓州H入袭汴。(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甚见亲信”与“终必不蒙见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B.“崇韬素廉”与“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两句中的“素”字含义相同。C.“艰难逸豫”与“逸豫可以亡身”(《五代史2伶官传序》)两句中的“逸豫”含义相同。D.“当崇韬用事”与“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用事”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面临梁计划对唐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之际,庄宗采纳了郭崇韬的建议,从郓州长驱直入,最后取得了胜利。B.郭崇韬在洛阳开始接受各方的贿赂,在听取朋友子弟的意见后,才在第二年天子祭天时贡献出所收藏的财物。C.庄宗打算修建宫殿避暑,听了宦官的话之后就派人征求郭崇韬的意见,郭崇韬劝谏君王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D.郭崇韬权倾朝野的时候,有些钻营小人千方百计地巴结他,因为他姓郭,就说他是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认为确实如此。(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昔吾与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郭崇韬“有大略”的表现。【答案】(1)BEG(2)A(3)B(4)①过去我和梁军在黄河边对峙,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铠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②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5)①面对梁王大举进攻,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郭崇韬给庄宗献计献策。②郭崇韬进入洛阳之后,为了防止那些藩镇诸侯叛乱,接受他们的贿赂。③郭崇韬劝谏庄宗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能只为自己一人作打算。【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译文:唐庄宗当天就向军队发布命令,把家属送回到魏州,晚上渡过杨刘,从郓州出发袭击汴州。“归其家属于魏”大意是“把家属送回到魏州”,这是发布命令的具体内容,要与前面分开,且其后断开,应在B与E两处断开;“从郓州入袭汴”意思是“从郓州出发袭击汴州”,表意完整,在“从”前即G处断开。综上需要断句的三处为:BEG。(2)A.“含义相同”错,“终必不蒙见察”大意是“最终也一定不会被您理解”,“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所以含义不同。故选:A。(3)B.“在听取朋友子弟的意见后”错,从原文“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来看,不是因为朋友子弟的建议,而是他早就有这种想法。故选:B。(4)①对垒于河上:状语后置句,应是“于河上对垒”;被:穿着;劳:劳苦。译文:过去我和梁军在黄河边对峙,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铠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②兵:武器;揭:举起;云、响: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赢:背着;景:通“影”,像影子一样。译文: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5)根据原文“陛下兴兵仗义,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耶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为陛下守之?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郭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八日而灭梁”可见,他向庄宗献伐梁大计取得胜利。根据“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祛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帮?’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可见,他为了安抚梁朝旧将,收受他们的贿赂以使他们安心,并最终全部上交给天子。根据“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崇韬对曰:‘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可见,他谏言皇帝不要大兴土木,勿忘创业艰辛。劝谏庄宗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能只为自己一人作打算。答案:(1)BEG(2)A(3)B(4)①过去我和梁军在黄河边对峙,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铠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②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5)①面对梁王大举进攻,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郭崇韬给庄宗献计献策。②郭崇韬进入洛阳之后,为了防止那些藩镇诸侯叛乱,接受他们的贿赂。③郭崇韬劝谏庄宗要以天下为己任,不能只为自己一人作打算。参考译文: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聪明机敏,能够应对自如,因富有才干受到称颂。唐庄宗为晋王时,郭崇韬任中门使,很受信赖。唐庄宗驻扎在朝城,段凝驻扎在临河。听说梁正在召聚各镇的兵力打算对唐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唐庄宗担忧这件事,召见郭崇韬询问计策,郭崇韬说:“陛下依仗正义起兵打仗,已经十多年了。何况如今国号已经树立,从黄河以北,人人都抬头盼望功成业就而想休养生息。现在得到一个郓州,却不能坚守而放弃它,即使想划定黄河为界,谁肯替陛下把守呢?希望陛下派出一部分军队把守魏州,固守杨刘,而从郓州长驱直入捣毁梁的老巢,不超过半个月,天下就安定了!”唐庄宗十分高兴地说:“这是大丈夫的事业啊!”唐庄宗当天就向军队发布命令,把家属送回到魏州,晚上渡过杨刘,从郓州出发袭击汴州,八天后就消灭了梁。唐庄宗和将领们用武力夺取天下,而郭崇韬不曾亲临战场,只是因谋划议论取得辅助帝王创业的第一大功。郭崇韬向来廉洁奉公,自从到洛阳后,开始接受四面八方的贿赂,老朋友子弟有的提出意见,郭崇韬说:“我官居将相,俸禄和赏赐的财物价值上万,难道缺少这些东西吗?如今的藩镇诸侯,很多是梁过去的将领,现在如果拒绝接受他们所有的礼物,难道不会产生怨恨吗?况且收藏在自己家里,和公家的仓库有什么不同?”第二年,天子在南郊祭天,于是全部贡献出他所收藏的财物,以便协助赏赐。同光三年夏,大水毁坏老百姓的土地,很多老百姓流亡而死。唐庄宗担心宫中热湿不能居住,想修建高楼避暑,于是派遣宫苑使王允平办理此事。宦官说:“郭崇韬皱着眉头不高兴,常常因租赋重而吝惜财物,陛下即使想建一座楼,那能办成吗?”唐庄宗于是派人询问郭崇韬说:“过去我和梁军在黄河边对峙,即使是寒冬盛夏,穿着铠甲骑在马上,都不觉得劳苦。现在住在幽深的宫廷之中,有宽广高大的房屋遮荫,却承受不了天热,为什么呢?”郭崇韬回答说:“陛下过去以天下为己任,现在为自己一人作打算,艰难困苦和安逸快活,忧虑的事情不一样,情势自然这样。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常常像在黄河边一样,那么就能使大热天因此变得凉快。”唐庄宗默默不语。最后还是派遣王允平建楼,郭崇韬果然直言劝阻。宦官说:“郭崇韬的家,跟皇帝的住处没有什么不同,哪里知道陛下多热呢!”从此挑拨离间的话就越来越多地传到宫里。当郭崇韬当权时,从宰相豆卢革、韦悦等人都依附他。因为他姓郭,于是把他当成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就自认为是这样。郭崇韬伐蜀时,经过郭子仪的墓地,下马悲号痛哭而离去,听见的人很以为可笑。但郭崇韬对国家竭尽忠诚,有雄才大略,堪称胸有大志啊!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玄武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西方文明对中国文明的认知,在时代更替中发生过多次转变。在西方早期的传说与游记作品里,中国是如梦如幻的神秘之地。中国被描绘为“遍地是黄金”的天堂。神秘、遥远、富裕、广阔是彼时西方对中国最深的印象。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①_____。1662年出版的《中国智慧》是第一部中拉双语对照的儒家经典译著。“四书”“五经”之后,中国其他文学作品也()地进入欧洲人的视野,其中包含了四大名著。目前所知()的四大名著翻译是《三国演义》。英国人汤姆斯将该小说的第八回与第九回译成英文,题为《丞相董卓之死》。一本由英国人裘里翻译的英文版《红楼梦》,出版于1892年到1893年之间。这本百年老书尽管封面已残缺不全,而古典中国煌煌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全豹。②_____,“东学西传”相对应的则是“西学东渐”。其中,《几何原本》的引进翻译倾注了学界()的心血,它的传译过程足足跨越了两百多年的时光。利玛窦和徐光启协作翻译了十五卷《几何原本》前六卷,刊行于1605年。两百多年后,同样是来自两个世界的两位学者——李善兰、伟烈亚力在徐光启的故乡上海相遇了,两个人(),决心完成利、徐二人未竟的事业,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1858年刊印了《几何原本》后九卷。《几何原本》的故事,到这里才算画上了一个句号。(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A.川流不息首当其冲经年累月一见如故B.川流不息首开先河旷日持久一见如故C.连续不断首开先河经年累月一拍即合D.连续不断首当其冲旷日持久一拍即合(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A.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但古典中国煌煌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全豹。B.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但煌煌中国古典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全豹。C.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而古典中国煌煌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一二。D.尽管这本百年老书封面已残缺不全,但煌煌中国古典名著的厚重还是能从中窥知一二。(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波浪线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CA.“唉,天可真凉了——”(《故都的秋》)B.后来,后来,——你知道吗?(《雷雨》)C.她们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殒命。(《大战中的插曲》)D.“噢呜——”有人回答他。(《牲畜林》)(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答案】(1)C(2)D(3)C(4)①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探究真实的中国②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修改,正确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给文段补写恰当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语段,结合语境进行补写,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并注意字数限制。【解答】(1)第一空,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连续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这里形容文学作品的传播,故用“连续不断”。第二空,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首开先河:后人称起倡导作用的事物为先河,称首次出现的事物,此处强调四大名著的首译作品,故用“首开先河”。第三空,经年累月: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很长。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此处语境强调《几何原本》的引进翻译倾注了学界很长时间的心血,故用“经年累月”。第四空,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这里表明两人有共同的意愿,所以应该选“一拍即合”。故选C。(2)画线句子语病有四:一是语序不当,关联词语引导的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所以“尽管”在分句中置于主语后错误,应放在句首;二是语序不当,应把“古典中国煌煌名著”改为“煌煌中国古典名著”,据此排除AC;三是搭配不当,应把“尽管……而……”改为“尽管……但……”;四是不合逻辑,“残缺不全”与“窥知全豹”前后矛盾,可把“窥知全豹”改为“窥知一二”,据此排除B。故选D。(3)文中破折号作用为解释说明。A.表示声音延长。B.表示话题转换。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声音延长。故选C。(4)①处,所要补写的文句是第二段的段首句,故句意应为中心句。依据后面的文字内容可知,此段内容主要讲中国经典名著在欧洲各国传播和翻译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了解到真实的中国。故可填“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探究真实的中国”。②处,所填文句在第三段的段首,依据后文的“‘东学西传’相对应的则是‘西学东渐’”提示可知,此段段意是说文化交流是相互的,不是单向的。故可填“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答案:(1)C(2)D(3)C(4)①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探究真实的中国②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7.(2020秋•六合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新闻,请简要概括“九章”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字数不超过30个字。2020年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余学院《计算机网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摄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现代绘画创作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培训感悟与收获
- 西华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培训岗位实习生转正述职
- 西昌学院《中国古典舞》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十单元实验活动8+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创伤急救技术》课件
- 墙柱面工程教学课件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调研分析报告
- 吉祥物设计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4年律师协会工作计划样本(三篇)
- 《小儿白血病》课件
- 【MOOC】融合新闻:通往未来新闻之路-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课件
- 2024年-2025年电梯检验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及技术交付
- 有趣的雪花片
- 2024年广东省广州二中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 西方思想经典导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