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3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3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3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3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模拟卷3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天河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传统中国人非常讲究社会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他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中国社会中个人可能拥有三大类人际关系,即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情感性关系通常都是一种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像家庭、密友等主要社会团体中的人际关系,都是情感性关系之例。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可以说是对个人最重要的主要社会团体。典型的传统中国家庭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多重功能,能够满足个人各种不同的需要。在未分家之前,中国式家庭中主要的社会交易和资源分配法则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依照此一法则,每一成员都应当为家庭尽力,家庭也应当供给他生活所需的资源。和情感性关系相对者是工具性关系。个人在生活中与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成他所希冀的某些物质目标。更具体地说,个人和他人维持情感关系时,维持关系本身便是最终目的;可是,个人和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时,不过是以这种关系作为达成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因此,这种关系基本上是短暂而不稳定的。譬如:店员和顾客、公共汽车司机和乘客,双方都以和对方交往作为达到自身目标的手段、双方交往时,彼此可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其间纵然带有情感成分,亦属十分有限。在中国社会中,混合性关系是个人最可能以人情和面子来影响他人的人际关系范畴。这类人际关系的特色是:交往双方彼此认识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但其情感关系又不像主要社会团体那样,深厚到可以随意表现出真诚的行为。一般而言,这类关系可能包含亲戚、邻居、师生、同学、同事、同乡等不同的角色关系。在这类角色关系中,交往双方通常都会共同认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三者,这些彼此认识的一群人,构成了一张张复杂程度不同的关系网。这种人际关系网络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由于关系网内的人彼此认识,混合性关系的另一个特色是它在时间上的延续性。混合性的人际关系大多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它不像情感性关系那样绵延不断,长久存在。它的延续必须借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加以维系。在混合性关系中,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特殊性和个人化的,交往双方预期将来他们可能再次进行情感性的交往。因为关系网具有这些特性,如果个人需要某种生活资源,而要求其关系网内的某一资源支配者给予协助时,资源支配者往往会陷入所谓的人情困境中。假如资源支配者坚持公平交易的法则,拒绝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则势必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破坏其人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资源支配者不得不遵循人情法则,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尤其对方掌握有权力时,更是如此。(节选自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材料二《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程。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型塑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成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节选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是中国社会中每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受到“差序格局”的影响。B.相比其他两种关系来说,情感性关系可以满足个人诸多情感方面的需要,更加长久和稳定,故这一关系最为重要。C.个人在生活中与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如外卖员与顾客、老师与学生,这是一种短暂而不稳定的关系。D.混合性关系介于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之间,这一关系既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又需通过礼尚往来加以维系。(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对中国社会中的三大人际关系的内涵、表现及交往法则一一展开论述,语言严谨,逻辑严密。B.材料二在分析“差序格局”的伸缩性时,引用了多句俚语来说明“差序格局”广泛意义上的扩展性。C.两则材料分别从人际关系和社会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资源配置的问题,丰富了“差序格局”的内涵。D.两则材料都印证了费孝通提出的“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一说法。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A.“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善推其所为而已矣。”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夫妇皆齐斋而宗敬焉,终事而后敢私祭。”(3)两则材料在论证上都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请以《红楼梦》相关情节为例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差序格局”的三个特点。2.(2023秋•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鱼的正剧宗璞它是一只绿毛龟,出自楚地云梦泽①,族谱无可考。绿毛龟的家在泽地边缘一处洞穴中,上有巨石和林莽。它在这里或游泳,或散步,或伸颈而食,或缩头而眠,生活自由自在。若它只在出生地附近游荡,大概不会出什么乱子,也就没有这篇小说了。但它是一只浪漫的龟。它想到云梦大泽的深处,看看那里的水和天,听说那里的水和天是无边无涯的。可是一只龟没有什么方向,盲目地爬呀爬呀,居然爬到一条路边。“一只乌龟!长着绿毛呢!”它还没有来得及四处张望,几个孩子便扑上来,将它捉住了。孩子们把它卖给一个路人。路人把它送给一个朋友。几经周转,它到了老老先生手中。“老老先生”这称呼有点特别,破译出来就是“姓老的老先生”,尊称为“老老”也可。老老到楚地考察水利,历经三月,如今要回京。楚人想不出什么东西可送,众多脑筋一齐开动后,决定送上这只绿毛龟。龟可以算和水利有关,而且此龟形态特殊,有观赏意义。绿毛龟被放在一个白瓷深盆里端上来。老老果然高兴,说:“我正想要一个活物,不管是什么,只要活的就好。”因为都知道老人鳏居多年,儿女都在海外。人们自作多情地想表露同情,却被随同的年轻人岔开了。年轻人姓贾,人称“小贾”,又称“贾秘书”。小贾用一支筷子挑衅,绿毛龟伸出头来,一口咬住筷子,两个小绿豆眼骨碌乱转。老人伸手拍拍龟的头。人们一起惊呼。倒也没有发生咬伤手指的事。绿毛龟放开筷子,伸长脖子对老人望着。它的小眼睛里装满人形,它很闷气,它想看敞亮的天空,茫茫水天相接的天空。如果它会说话,它要向老人提出要求,放它回云梦泽。“这龟有些灵气,”老老说,“是从云梦泽来的罢。”这么关心云梦泽,一只龟也想到云梦泽。①几个人同情地笑了,几个人很感动,还有几个人绷着脸。绿毛龟随着老人和小贾上了火车。它的居处是一个厚纸盒,盒盖上扎了几个小洞。火车鸣笛,开动了。火车“哐当哐当”飞跑,车身摇摆,绿毛龟如坐摇篮。它听见上面两层的人在讨论什么。“云梦泽说什么也得搬家。”这是那小的声音。“改造自然要有分寸。得罪了大自然,那是给子孙造孽啊!”这是老的声音。“您再说也没有用了。”小的声音。“没用也得说!”老的声音。后来他们睡了。他们太累了。火车还在起劲地向前开。“云梦泽!云梦泽!”忽然一声喊叫,声音又尖锐,又嘶哑。这是老人在睡梦中发出的。小小绿毛龟全身都震动了。“云梦泽”三字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它心神不定。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把它和老人联系在一起。绿毛龟随老人下了火车,上汽车;下汽车,上电梯;下电梯,进房门。家中只有老老和它。它的住所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盆;后来在盆里兴造假山、洞穴、水池、泥地,成为小小的王国。不时有客人来访,总要把它夸上两句,说它真好看,说它伴着老人,是有功之臣。这样的生活,龟复何求!而且它渐渐懂得老老了。有时老老出外回来,气鼓鼓地大声叹气;有时人们在家里面红耳赤地争论,它都觉得老老需要它的支持,可是它无法表示,只能用小绿豆眼看看老老。它渐渐习惯了,习惯于和老人一起过日子。如果它来生仍是一只龟,它还愿意在这小王国里生活。美丽神秘的云梦泽消失了,如天空上的那片云,飘过天空的那缕烟。然而老老没有忘。他接连在睡梦中惊呼:“云梦泽!云梦泽!”使得正在入静的绿毛龟颤栗不已。一天,小贾来了,说要去给云梦泽搬家。他打开提包拿出些资料,要和老老做最后的核对。老老双手扶头不说话。绿毛龟在屋里巡行,好奇地爬进提包,觉得很舒适。材料核对完成。小贾很高兴,说云梦泽会听话的。他要老老好好休息,不要想不相干的事,还殷勤地为老老倒了一杯水,拎起提包走了。他乘车驶往机场,一路打瞌睡。忽然有什么东西碰了他一下,他随即看到提包一凸一凸的。他沉住气,吩咐停车,小心地把提包拎出车外,然后万分警惕地拉开拉链,迅速向后跳开,好像里面装着定时炸弹。小小绿毛龟伸出头来,小眼睛滴溜溜转。“是你!”小贾又好气又好笑,恨不得打它一顿。“等从机场回来,我给老老送去吧。”司机建议。“拿什么装它呀?”小贾说。这时龟已经伸开四脚,爬出提包。“这样吧。”他撕下一张纸,写了字,贴在龟背上。“要是路人捡了去,它就回不了家了。”司机提醒。甲鱼的价格涨得太快!一只龟被称作“甲鱼”时,它的命运就注定了。“活该让它去做药材吧。”小贾要去搬动千千万万包括人在内的生灵,一只龟真算不了什么。他们上车走了,留下一阵汽油味。绿毛龟在路边发愣。它背上的白纸在阳光下很耀眼,上面几个大字:此龟属于老老先生。下端小字写着地址,很详细。它渐渐明白,终于到了最宽广的天空下。它那如烟逝去的梦凝聚了起来,成为眼前现实的天空。没有云,没有烟,一片蔚蓝的高爽。绿毛龟在路边数十丈内来回爬了三遭,又观赏了星空和月色。忽然想起了老老和云梦泽,两者在它是一回事。它还没有见到云梦泽的大水面,也许老老会带它去。在它盼着见老老时,一个好心人捡起了它,把它送还老老。屋子里气氛很不对。好几个陌生人在忙着什么。一个漠然地说:“又送甲鱼来了。”接着问:“多少钱?”陌生人指指龟背上已经破损的纸条,默然离开了。那人把它放在水管下,哗哗地冲掉它身上的泥垢,包括那纸条,丝毫不注意它并不是普通的龟。它本能地缩着头。后来人不管它了。它悄悄伸出头颈,想看看老老。②老人在另一间房里,双颊通红,还在低声呻吟,不时吐出几个字。人们不懂他在说什么,而绿毛龟是懂的。老人不可能送它回家,因为老老和云梦泽都正在消失,像那一片云,像那一缕烟。绿毛龟用力把头颈伸得长长,身上的绿毛都竖起来。它再一次看看老老,想大声叫出来:“你们留住!”“这一只伸出头了!好药材!”那人说。手起刀落,把绿毛龟的头砍下了。一九九四年五月中旬(有删改)【注】①云梦泽:湖北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绿毛龟想看看云梦大泽无边无涯的水和天,但不仅没有实现这个目标,还断送了性命。小说以此告诫人们不要追求不切合实际的目标。B.人们知道老老鳏居多年,儿女都在海外,孤身一人难免孤独,于是把绿毛龟送给了老老;老老欣然接受,表示自己“正想要一个活物”。C.小贾说“云梦泽说什么也得搬家”,老老则坚决反对,主张“改造自然要有分寸”,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种观点的激烈交锋。D.小贾是个处事圆滑、不择手段的人,他为了让老老完成对搬迁云梦泽材料的最后核对工作,又是劝慰老老好好休息,又是殷勤地为老老倒水。(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发生地之一是楚地,故事情节围绕云梦泽的搬迁展开,部分人物以“楚人”指代,小说以此拉开了和现实的距离,含蓄蕴藉。B.小说多次写老老在睡梦中惊呼“云梦泽!云梦泽!”,体现了老老对云梦泽搬迁的反对和不能释怀,使老老的形象更加鲜明感人。C.“有时老老出外回来,气鼓鼓地大声叹气”,有时连绿毛龟都觉得“老老需要它的支持”,小说以此写出老老遇到的阻力之大。D.云梦泽、老老、绿毛龟,三者命运相连,小说以此构成了主要矛盾冲突,推动情节逐步发展,最后以悲剧结局,给人强烈震撼。(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中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①几个人同情地笑了,几个人很感动,还有几个人绷着脸。②老人在另一间房里,双颊通红,还在低声呻吟,不时吐出几个字。(4)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请分析这种讽刺效果是如何达成的。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广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长陵唐•唐彦谦①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②累累尽列侯。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耳闻明主提三尺③,眼见愚民盗一抔④。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注:①唐彦谦:晚唐诗人,威通年间应进士举,十余年不第,乾符末年,避乱居汉南。②祔葬:合葬。③三尺:三尺剑,出自《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④一抔:一抔土、指汉高祖的陵墓长陵。(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高祖陵园景象,长安城畔;长陵高耸,陵墓旁边,衬葬累累,景象恢弘,气势磅礴,境界莽苍。B.颔联表现高祖故里情景,丰上旧居已不复存在,沛县原庙尽破败荒凉,诗人睹物伤怀,含物是人非之感。C.颈联对仗工整,“耳闻”与“眼见”虚实相对,“三尺”与“一抔”在数字对中化入典故,为后人称道。D.尾联中“腐儒”一词点明诗人读书人的身份,自嘲的同时暗含自负,与杜甫“乾坤一腐儒”表达类似。(2)尾联“重回头”三字蕴藉深远,后人评价其中“有无限议论”,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海珠区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劝学》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等生活中的例子,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的结论。②杜甫《登高》中“”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又继之以“”一句,境界旷远,意象宏阔。③小勇临摹了一幅曹操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以突显其求贤若渴的形象特点。李老师提醒他不妨直接在曹操写的诗句中选取,小勇立刻想到了《短歌行》里的“,”。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天河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齐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可也。”五往而得见也。天下诸侯闻之,谓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六》)材料二国家悟乱而良臣见。鲁国大乱,季友之贤见。僖公即位而任季友,鲁国安宁,外内无忧,行政二十一年。季友之卒后,郝击其南,齐伐其北,鲁不胜其患,乞师于楚以取全耳。倍公之性,非前二十一年常贤,而后乃渐变为不肖也,此季友存之所益,亡之所损也、夫得贤失贤,其损益之验如此,而人主忽于所用,甚可疾痛也。夫智不足以见贤,无可奈何矣;若智能见之,而犹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乱倾,此甚可悲哀也。宋殇公、鲁庄公知能见贤而皆不能用,故宋殇公以杀死,鲁庄公以贼嗣。使宋殇蚤任孔父①,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任而不信,害霸。”桓公:“善。”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节选自刘向《说苑•尊贤》)【注】①孔父:人名,宋国贤才。(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孔子曰A管仲之贤B不得C此D三权者E亦不能使F其君G南面H而霸矣。(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夫子何哂由也”的“夫子”意思相同。B.见,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的“见”意思相同。C.亡,与贾谊《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亡”意思不同。D.以为,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以为”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没有听从身边大臣的劝阻,前往五次终于见到了想见的小臣。齐植公的这种行为受到天下诸侯的赞赏,他们纷纷前来朝拜齐桓公。B.鲁僖公任用季友时,鲁国内外无患;季友去世后,鲁国国内动荡,外患严重,不得不向楚国求援。由此可知,贤才对于国家是极其重要的。C.酒在酒器中放坏,肉在砧板上放烂,这样奢侈的生活会不会对称霸造成危害?齐植公对此有所担心;管仲认为,这不会对称霸造成危害。D.宋殇公、鲁庄公在使用贤才的问题上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而齐桓公满足了管仲的三个要求,任用管仲,使得齐国大治,并由此称霸天下。(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②使宋殇蚤任孔父,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5)国君应该如何对待贤才?请根据两则材料进行概括。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番禺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物流——即为“物的流通”。中国古代为农耕社会,商品意识淡薄,谈不上全面的“物的流通”。A,但并非没有物流的工具。从古诗词中大抵能看到它的影子,最出名的一首“物流诗”应是杜牧的《过华清宫》,其中几句读者(①):“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的“骑”,B。那时最快的是马。官方的快递小哥骑着快马,从南方出发,一路向长安(今西安)疾驰。按彼时的运输条件,纵然“八百里加急”,杨贵妃想吃到原汁原味的“鲜活食品”,是不容易的。而普通百姓,想第一时间尝到南方的新鲜果蔬,纵是垂涎三尺,也(②)。“胃口”无法满足,“情义”又何尝不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诗,读者仍然熟悉,其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家书”自然指亲人之间互报平安的信件。一封信,何以能值“万金”?有文学夸张的成分,更因为战争,驿路不畅,信送不出去,也送不过来,望眼欲穿,听不到亲人的消息,(③)。其实,C,百姓之间的书信往来也走不了官方的“快递渠道”。邮驿属于官方机构,传递官服文书、军事情报,民间书信,搭不上车。(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C.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D.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7.(2023秋•番禺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十里堡是都市里的乡村。黄昏降临时,印染厂门前那条本不清澈的河流便被夕阳的余晖给涂抹得一片灿然。这时,简朴陈旧的桥两侧就已经被郊区的菜农给占据了。这些菜农面若枣色,穿布衣,有的妇女在冬季时还包着土里土气的头巾,他们的吆喝声和他们提秤的手一样粗糙。有时他们还赶着马车或驴车来,车上载着水灵灵的蔬菜。他们有板有眼地走在黄昏里,没有比这种情景更感人的了。听完了这种来自乡间的声音,你沿着十里堡那条庸碌、闭塞的长街再走上一刻吧。卖白鲢鱼的人将期望的目光投在你身上,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胡同口的矮板凳上沐浴夕阳。如果你走路稍不留神,会被四处支起的小摊撞着。卖驴打滚的人戴着鲜亮的白帽子;卖煎饼果子的摊前总是那么热匀腾腾:炸饼在油锅里发出知了一般的叫声;卖各种腌菜的老婆婆,将那一盆盆五颜六色的腌菜陈列在玻璃柜里,玻璃锃亮锃亮的,里面的每样腌菜都是老婆婆的一个通话。走在这样的街上,你会感觉到生活的气息阵阵拂来,给人的精神以一种慰藉。(1)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文学作品的语言除了准确生动,更要新颖独创。在原文划横线的语句中找出一个你认为运用得最精妙的词语,并对其进行赏析。(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总是热气腾腾的是卖煎饼的摊前”,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六.作文(共1小题)8.(2023秋•番禺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完成《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任务后,语文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尝试写诗填词。对此,有同学兴趣浓厚,创作踊跃。但也有同学认为写诗填词这种创作方式已经过时了,而且高考也不考。为此,语文老师在班级组织了一次演讲交流活动。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全班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尝试写诗填词”,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广州高中语文高一期末典型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1.(2023秋•天河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传统中国人非常讲究社会关系中的“差序格局”,他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中国社会中个人可能拥有三大类人际关系,即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情感性关系通常都是一种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像家庭、密友等主要社会团体中的人际关系,都是情感性关系之例。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可以说是对个人最重要的主要社会团体。典型的传统中国家庭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多重功能,能够满足个人各种不同的需要。在未分家之前,中国式家庭中主要的社会交易和资源分配法则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依照此一法则,每一成员都应当为家庭尽力,家庭也应当供给他生活所需的资源。和情感性关系相对者是工具性关系。个人在生活中与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达成他所希冀的某些物质目标。更具体地说,个人和他人维持情感关系时,维持关系本身便是最终目的;可是,个人和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时,不过是以这种关系作为达成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因此,这种关系基本上是短暂而不稳定的。譬如:店员和顾客、公共汽车司机和乘客,双方都以和对方交往作为达到自身目标的手段、双方交往时,彼此可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其间纵然带有情感成分,亦属十分有限。在中国社会中,混合性关系是个人最可能以人情和面子来影响他人的人际关系范畴。这类人际关系的特色是:交往双方彼此认识而且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但其情感关系又不像主要社会团体那样,深厚到可以随意表现出真诚的行为。一般而言,这类关系可能包含亲戚、邻居、师生、同学、同事、同乡等不同的角色关系。在这类角色关系中,交往双方通常都会共同认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三者,这些彼此认识的一群人,构成了一张张复杂程度不同的关系网。这种人际关系网络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由于关系网内的人彼此认识,混合性关系的另一个特色是它在时间上的延续性。混合性的人际关系大多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它不像情感性关系那样绵延不断,长久存在。它的延续必须借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加以维系。在混合性关系中,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特殊性和个人化的,交往双方预期将来他们可能再次进行情感性的交往。因为关系网具有这些特性,如果个人需要某种生活资源,而要求其关系网内的某一资源支配者给予协助时,资源支配者往往会陷入所谓的人情困境中。假如资源支配者坚持公平交易的法则,拒绝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则势必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甚至破坏其人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资源支配者不得不遵循人情法则,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尤其对方掌握有权力时,更是如此。(节选自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材料二《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程。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型塑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成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节选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A.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是中国社会中每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受到“差序格局”的影响。B.相比其他两种关系来说,情感性关系可以满足个人诸多情感方面的需要,更加长久和稳定,故这一关系最为重要。C.个人在生活中与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如外卖员与顾客、老师与学生,这是一种短暂而不稳定的关系。D.混合性关系介于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之间,这一关系既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又需通过礼尚往来加以维系。(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材料一对中国社会中的三大人际关系的内涵、表现及交往法则一一展开论述,语言严谨,逻辑严密。B.材料二在分析“差序格局”的伸缩性时,引用了多句俚语来说明“差序格局”广泛意义上的扩展性。C.两则材料分别从人际关系和社会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资源配置的问题,丰富了“差序格局”的内涵。D.两则材料都印证了费孝通提出的“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一说法。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DA.“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善推其所为而已矣。”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夫妇皆齐斋而宗敬焉,终事而后敢私祭。”(3)两则材料在论证上都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请以《红楼梦》相关情节为例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差序格局”的三个特点。【答案】(1)D(2)A(3)D(4)①都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②都采用举例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5)①等级性:元妃在结束省亲回宫前,根据皇家规矩、贾府辈分,通过礼物分配把贾府上下人等分成若干等级,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等级性。②伸缩性:贾府鼎盛时秦可卿出殡,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皆有祭奠。而贾府被抄家后,贾母去世,葬礼冷清寒酸,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③壁垒性:薛蟠意欲进京,担心京中房舍被看守之人偷偷租赁出去,便和母亲商议,打算提前安排人去打理,体现了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文名句及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材料内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诗文名句,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两篇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筛选概括“差序格局”的三个特点,再结合《红楼梦》相关情节分析相关特点。【解答】(1)A.“每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说法错误,原文是“可能拥有”,范围扩大。B.“故这一关系最为重要”错误,文中分别阐述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没有对三者进行比较,选项于文无据。C.“工具性关系,如……老师与学生”错误,“老师与学生”不属于工具性关系,而是混合性关系。D.正确。故选D。(2)A.“交往法则”错误,材料一并未论述工具性关系的交往法则,选项无中生有。故选A。(3)A.“推其所为”己以己为中心,推己及人。B.“众星拱之”展现以“己”为中心。C.是“推己及人”思想的表现。D.强调先公后私的祭祀权。故选D。(4)材料一,第一段总说中国社会中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等三大类人际关系,后三段分别进行论述;材料二,第一段点明“差序格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后三段分别论述三大特征。可见结构上两则材料都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材料一,“譬如:店员和顾客、公共汽车司机和乘客,双方都以和对方交往作为达到自身目标的手段。双方交往时,彼此可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其间纵然带有情感成分,亦属十分有限”,举例论证工具性关系。材料二,“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举例论证差序格局的伸缩性。都采用举例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5)①等级性:元妃在结束省亲回宫前,根据皇家规矩、贾府辈分,通过礼物分配把贾府上下人等分成若干等级,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对凤姐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刘姥姥行礼问安,说明其身份地位远低于贾府的管理者凤姐,该做法是上下尊卑等级分明的观念的体现,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等级性。②伸缩性:《红楼梦》中,“四大家族”自己的差序格局是有等级性的,构成的权力结构也是由内到外一层层递减,内圈紧密的四大家族一荣俱荣。贾雨村和贾家本不沾亲,但他还是想极力讨好贾家,想借此与他们攀上关系,这充分体现了差序格局圈子可伸缩的特点。贾府鼎盛时秦可卿出殡,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皆有祭奠。而贾府被抄家后,贾母去世,葬礼冷清寒酸,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③壁垒性:《红楼梦》中有“薛蟠因和母亲商议道:‘咱们京中虽有几处房舍,只是这十来年没人进京居住,那看守的人未免偷着租赁与人,须得先着几个人去打扫收拾才好’”,薛蟠打死冯渊意欲进京,担心京中房舍被看守之人偷偷租赁出去,便和母亲商议,打算提前安排人去打理,体现了差序格局的壁垒性。答案:(1)D(2)A(3)D(4)①都采用总分结构,思路清晰,层次分明。②都采用举例论证,观点明确,论证有力。(5)①等级性:元妃在结束省亲回宫前,根据皇家规矩、贾府辈分,通过礼物分配把贾府上下人等分成若干等级,体现了差序格局的等级性。②伸缩性:贾府鼎盛时秦可卿出殡,王公贵族、文武百官皆有祭奠。而贾府被抄家后,贾母去世,葬礼冷清寒酸,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③壁垒性:薛蟠意欲进京,担心京中房舍被看守之人偷偷租赁出去,便和母亲商议,打算提前安排人去打理,体现了差序格局的壁垒性。2.(2023秋•广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鱼的正剧宗璞它是一只绿毛龟,出自楚地云梦泽①,族谱无可考。绿毛龟的家在泽地边缘一处洞穴中,上有巨石和林莽。它在这里或游泳,或散步,或伸颈而食,或缩头而眠,生活自由自在。若它只在出生地附近游荡,大概不会出什么乱子,也就没有这篇小说了。但它是一只浪漫的龟。它想到云梦大泽的深处,看看那里的水和天,听说那里的水和天是无边无涯的。可是一只龟没有什么方向,盲目地爬呀爬呀,居然爬到一条路边。“一只乌龟!长着绿毛呢!”它还没有来得及四处张望,几个孩子便扑上来,将它捉住了。孩子们把它卖给一个路人。路人把它送给一个朋友。几经周转,它到了老老先生手中。“老老先生”这称呼有点特别,破译出来就是“姓老的老先生”,尊称为“老老”也可。老老到楚地考察水利,历经三月,如今要回京。楚人想不出什么东西可送,众多脑筋一齐开动后,决定送上这只绿毛龟。龟可以算和水利有关,而且此龟形态特殊,有观赏意义。绿毛龟被放在一个白瓷深盆里端上来。老老果然高兴,说:“我正想要一个活物,不管是什么,只要活的就好。”因为都知道老人鳏居多年,儿女都在海外。人们自作多情地想表露同情,却被随同的年轻人岔开了。年轻人姓贾,人称“小贾”,又称“贾秘书”。小贾用一支筷子挑衅,绿毛龟伸出头来,一口咬住筷子,两个小绿豆眼骨碌乱转。老人伸手拍拍龟的头。人们一起惊呼。倒也没有发生咬伤手指的事。绿毛龟放开筷子,伸长脖子对老人望着。它的小眼睛里装满人形,它很闷气,它想看敞亮的天空,茫茫水天相接的天空。如果它会说话,它要向老人提出要求,放它回云梦泽。“这龟有些灵气,”老老说,“是从云梦泽来的罢。”这么关心云梦泽,一只龟也想到云梦泽。①几个人同情地笑了,几个人很感动,还有几个人绷着脸。绿毛龟随着老人和小贾上了火车。它的居处是一个厚纸盒,盒盖上扎了几个小洞。火车鸣笛,开动了。火车“哐当哐当”飞跑,车身摇摆,绿毛龟如坐摇篮。它听见上面两层的人在讨论什么。“云梦泽说什么也得搬家。”这是那小的声音。“改造自然要有分寸。得罪了大自然,那是给子孙造孽啊!”这是老的声音。“您再说也没有用了。”小的声音。“没用也得说!”老的声音。后来他们睡了。他们太累了。火车还在起劲地向前开。“云梦泽!云梦泽!”忽然一声喊叫,声音又尖锐,又嘶哑。这是老人在睡梦中发出的。小小绿毛龟全身都震动了。“云梦泽”三字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它心神不定。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把它和老人联系在一起。绿毛龟随老人下了火车,上汽车;下汽车,上电梯;下电梯,进房门。家中只有老老和它。它的住所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盆;后来在盆里兴造假山、洞穴、水池、泥地,成为小小的王国。不时有客人来访,总要把它夸上两句,说它真好看,说它伴着老人,是有功之臣。这样的生活,龟复何求!而且它渐渐懂得老老了。有时老老出外回来,气鼓鼓地大声叹气;有时人们在家里面红耳赤地争论,它都觉得老老需要它的支持,可是它无法表示,只能用小绿豆眼看看老老。它渐渐习惯了,习惯于和老人一起过日子。如果它来生仍是一只龟,它还愿意在这小王国里生活。美丽神秘的云梦泽消失了,如天空上的那片云,飘过天空的那缕烟。然而老老没有忘。他接连在睡梦中惊呼:“云梦泽!云梦泽!”使得正在入静的绿毛龟颤栗不已。一天,小贾来了,说要去给云梦泽搬家。他打开提包拿出些资料,要和老老做最后的核对。老老双手扶头不说话。绿毛龟在屋里巡行,好奇地爬进提包,觉得很舒适。材料核对完成。小贾很高兴,说云梦泽会听话的。他要老老好好休息,不要想不相干的事,还殷勤地为老老倒了一杯水,拎起提包走了。他乘车驶往机场,一路打瞌睡。忽然有什么东西碰了他一下,他随即看到提包一凸一凸的。他沉住气,吩咐停车,小心地把提包拎出车外,然后万分警惕地拉开拉链,迅速向后跳开,好像里面装着定时炸弹。小小绿毛龟伸出头来,小眼睛滴溜溜转。“是你!”小贾又好气又好笑,恨不得打它一顿。“等从机场回来,我给老老送去吧。”司机建议。“拿什么装它呀?”小贾说。这时龟已经伸开四脚,爬出提包。“这样吧。”他撕下一张纸,写了字,贴在龟背上。“要是路人捡了去,它就回不了家了。”司机提醒。甲鱼的价格涨得太快!一只龟被称作“甲鱼”时,它的命运就注定了。“活该让它去做药材吧。”小贾要去搬动千千万万包括人在内的生灵,一只龟真算不了什么。他们上车走了,留下一阵汽油味。绿毛龟在路边发愣。它背上的白纸在阳光下很耀眼,上面几个大字:此龟属于老老先生。下端小字写着地址,很详细。它渐渐明白,终于到了最宽广的天空下。它那如烟逝去的梦凝聚了起来,成为眼前现实的天空。没有云,没有烟,一片蔚蓝的高爽。绿毛龟在路边数十丈内来回爬了三遭,又观赏了星空和月色。忽然想起了老老和云梦泽,两者在它是一回事。它还没有见到云梦泽的大水面,也许老老会带它去。在它盼着见老老时,一个好心人捡起了它,把它送还老老。屋子里气氛很不对。好几个陌生人在忙着什么。一个漠然地说:“又送甲鱼来了。”接着问:“多少钱?”陌生人指指龟背上已经破损的纸条,默然离开了。那人把它放在水管下,哗哗地冲掉它身上的泥垢,包括那纸条,丝毫不注意它并不是普通的龟。它本能地缩着头。后来人不管它了。它悄悄伸出头颈,想看看老老。②老人在另一间房里,双颊通红,还在低声呻吟,不时吐出几个字。人们不懂他在说什么,而绿毛龟是懂的。老人不可能送它回家,因为老老和云梦泽都正在消失,像那一片云,像那一缕烟。绿毛龟用力把头颈伸得长长,身上的绿毛都竖起来。它再一次看看老老,想大声叫出来:“你们留住!”“这一只伸出头了!好药材!”那人说。手起刀落,把绿毛龟的头砍下了。一九九四年五月中旬(有删改)【注】①云梦泽:湖北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绿毛龟想看看云梦大泽无边无涯的水和天,但不仅没有实现这个目标,还断送了性命。小说以此告诫人们不要追求不切合实际的目标。B.人们知道老老鳏居多年,儿女都在海外,孤身一人难免孤独,于是把绿毛龟送给了老老;老老欣然接受,表示自己“正想要一个活物”。C.小贾说“云梦泽说什么也得搬家”,老老则坚决反对,主张“改造自然要有分寸”,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种观点的激烈交锋。D.小贾是个处事圆滑、不择手段的人,他为了让老老完成对搬迁云梦泽材料的最后核对工作,又是劝慰老老好好休息,又是殷勤地为老老倒水。(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故事发生地之一是楚地,故事情节围绕云梦泽的搬迁展开,部分人物以“楚人”指代,小说以此拉开了和现实的距离,含蓄蕴藉。B.小说多次写老老在睡梦中惊呼“云梦泽!云梦泽!”,体现了老老对云梦泽搬迁的反对和不能释怀,使老老的形象更加鲜明感人。C.“有时老老出外回来,气鼓鼓地大声叹气”,有时连绿毛龟都觉得“老老需要它的支持”,小说以此写出老老遇到的阻力之大。D.云梦泽、老老、绿毛龟,三者命运相连,小说以此构成了主要矛盾冲突,推动情节逐步发展,最后以悲剧结局,给人强烈震撼。(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中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进行分析。①几个人同情地笑了,几个人很感动,还有几个人绷着脸。②老人在另一间房里,双颊通红,还在低声呻吟,不时吐出几个字。(4)小说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请分析这种讽刺效果是如何达成的。【答案】(1)C(2)D(3)①运用排比,写出了人们对老老关心云梦泽的不同态度。有人知道老老的努力并不能改变云梦泽将被搬家的命运,因而“同情地笑了”;也有人被老老关心云梦泽的精神感动;还有人对老老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因而“绷着脸”。②运用神态描写等手法,写出了老老临终之际还在关心着云梦泽的形象特点。(4)①以一只龟的经历来反映人类对自然的野蛮改造,小中见大,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②以绿毛龟对云梦泽的向往和人类对云梦泽的破坏构成对比,批判了人类的野蛮、无知,讽刺意味深长。③漫画式的夸张带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如对在去机场路上的小贾的描写。④语言亦谐亦庄,如对绿毛龟的描写大多轻松活泼,而对人的描写大多冷峻,如“手起刀落,把绿毛龟的头砍下了”等,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讽刺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读懂画线句子,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小说以此告诫人们不要追求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理解错误,偏离小说“批判人类野蛮、无知”主题。B.“人们知道老老鳏居多年,儿女都在海外,孤身一人难免孤独,于是把绿毛龟送给了老老”对人们把绿毛龟送给老老的原因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人们把绿毛龟送给老老,是因为“龟可以算和水利有关,而且此龟形态特殊,有观赏意义”。C.正确。D.“不择手段”言之过重;同时,时间先后顺序颠倒,原文是材料核对完成之后,小贾“劝慰老老好好休息,又是殷勤地为老老倒水”。故选C。(2)D.“小说以此构成了主要矛盾冲突”错误,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是反对云梦泽搬迁的老老和主张云梦泽搬迁的小贾等人之间的冲突。故选D。(3)①画线句子“几个人……”运用排比,写出了人们对老老关心云梦泽的不同表情,“同情地笑了”“很感动”“绷着脸”这几个不同的表情也表现出了人们对老老关心云梦泽的不同态度。“同情地笑了”的几个人是因为他们知道老老的努力并不能改变云梦泽将被搬家的命运,因而只能“同情地笑了”;“很感动”的几个人是被老老关心云梦泽的精神感动;“绷着脸”的几个人是对老老反对云梦泽被搬家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因而“绷着脸”。这几个对人物表情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②这句话是对老老这位老人临终前的细节描写,“双颊通红”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老人病危的面部,结合小说前文内容可知,老人“低声呻吟”“不时吐出几个字”这些内容都与云梦泽有关,老人一直关心着云梦泽搬家一事,小说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等手法,写出了老老临终之际还在关心着云梦泽的形象特点。(4)①“孩子们把它卖给一个路人。路人把它送给一个朋友。几经周转,它到了老老先生手中”“而且它渐渐懂得老老了。有时老老出外回来,气鼓鼓地大声叹气;有时人们在家里面红耳赤地争论,它都觉得老老需要它的支持,可是它无法表示,只能用小绿豆眼看看老老”“它再一次看看老老,想大声叫出来:‘你们留住!’”从这些内容可知,小说以一只龟的经历来写人们对云梦泽搬家一事,反映人类对自然的野蛮改造,从云梦泽搬家这一小事中可见人类对自然的不当的大的改造,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②小说“它想到云梦大泽的深处,看看那里的水和天,听说那里的水和天是无边无涯的”“它还没有见到云梦泽的大水面,也许老老会带它去”写出了绿毛龟对云梦泽的向往;“一天,小贾来了,说要去给云梦泽搬家”“老人不可能送它回家,因为老老和云梦泽都正在消失,像那一片云,像那一缕烟”写出了人类对云梦泽的破坏,小说将这两者构成对比,用绿毛龟反衬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破坏,批判了人类的野蛮、无知,讽刺意味深长。③对在去机场路上的小贾发现提包里有动的东西,但他不知是绿毛龟时“他沉住气,吩咐停车,小心地把提包拎出车外,然后万分警惕地拉开拉链,迅速向后跳开”的漫画式的夸张描写,带有强烈的讽刺效果。④小说语言亦谐亦庄,如对绿毛龟的描写“它想到云梦大泽的深处,看看那里的水和天,听说那里的水和天是无边无涯的。可是一只龟没有什么方向,盲目地爬呀爬呀,居然爬到一条路边”“它渐渐习惯了,习惯于和老人一起过日子。如果它来生仍是一只龟,它还愿意在这小王国里生活。美丽神秘的云梦泽消失了,如天空上的那片云,飘过天空的那缕烟”等内容大多轻松活泼,而对人的描写“那人把它放在水管下,哗哗地冲掉它身上的泥垢,包括那纸条,丝毫不注意它并不是普通的龟”“手起刀落,把绿毛龟的头砍下了”等内容大多冷峻,小说对绿毛龟和人类两者的描写语言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讽刺效果。答案:(1)C(2)D(3)①运用排比,写出了人们对老老关心云梦泽的不同态度。有人知道老老的努力并不能改变云梦泽将被搬家的命运,因而“同情地笑了”;也有人被老老关心云梦泽的精神感动;还有人对老老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因而“绷着脸”。②运用神态描写等手法,写出了老老临终之际还在关心着云梦泽的形象特点。(4)①以一只龟的经历来反映人类对自然的野蛮改造,小中见大,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②以绿毛龟对云梦泽的向往和人类对云梦泽的破坏构成对比,批判了人类的野蛮、无知,讽刺意味深长。③漫画式的夸张带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如对在去机场路上的小贾的描写。④语言亦谐亦庄,如对绿毛龟的描写大多轻松活泼,而对人的描写大多冷峻,如“手起刀落,把绿毛龟的头砍下了”等,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具有讽刺效果。二.诗歌阅读(共1小题)3.(2023秋•广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长陵唐•唐彦谦①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②累累尽列侯。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耳闻明主提三尺③,眼见愚民盗一抔④。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注:①唐彦谦:晚唐诗人,威通年间应进士举,十余年不第,乾符末年,避乱居汉南。②祔葬:合葬。③三尺:三尺剑,出自《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④一抔:一抔土、指汉高祖的陵墓长陵。(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描绘高祖陵园景象,长安城畔;长陵高耸,陵墓旁边,衬葬累累,景象恢弘,气势磅礴,境界莽苍。B.颔联表现高祖故里情景,丰上旧居已不复存在,沛县原庙尽破败荒凉,诗人睹物伤怀,含物是人非之感。C.颈联对仗工整,“耳闻”与“眼见”虚实相对,“三尺”与“一抔”在数字对中化入典故,为后人称道。D.尾联中“腐儒”一词点明诗人读书人的身份,自嘲的同时暗含自负,与杜甫“乾坤一腐儒”表达类似。(2)尾联“重回头”三字蕴藉深远,后人评价其中“有无限议论”,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案】(1)B(2)①回望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汉朝曾经的辉煌历史的深切缅怀。眼前的巍巍高阙,墓中的累累列侯,无不昭示着刘汉王朝曾经的辉煌。②关照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昏聩无能的无情嘲讽。提剑的明主,只耳闻于史书,当朝治下,盗墓的愚民,却亲见于眼前。③忧切未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与自身前途的深切担忧。腐儒骑着瘦马,览千载历史,忧国运兴衰,行万里乾坤,叹人生起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B.“睹物伤怀,含物是人非之感”错,颔联是虚写,并非睹物伤怀,也并未抒发物是人非之感。故选B。(2)这是一首怀古诗,“重回头”三字蕴藉深远,应该是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当下的思考。①回望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汉朝曾经的辉煌历史的深切缅怀。诗歌写“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描写长安城外陵墓高高的城阙,墓中埋葬的都是当年汉王朝的列侯。从眼前这建筑的恢弘,可以想见当年大汉王朝的气派和辉煌。②关照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昏聩无能的无情嘲讽。“耳闻明主捉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汉书》记载,刘邦说自己“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青史留名,何等荣耀;诗中称其为“明主”,是表达对刘邦的崇敬之情。但是这明主的故事只耳闻于史书,眼前看到的却是“愚民盗一抔”,当朝治下,看到的只有盗墓的愚民。两相对比,语含讽刺,又带着无尽的悲凉。③忧切未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与自身前途的深切担忧。“千载腐儒骑瘦马”,“腐儒”既是千载以来的读书人,也包括诗人自己,饱读诗书,览尽历史,却无用武之地,只能骑着瘦马行走乾坤,忧国运兴衰,叹人生起伏。答案:(1)B(2)①回望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汉朝曾经的辉煌历史的深切缅怀。眼前的巍巍高阙,墓中的累累列侯,无不昭示着刘汉王朝曾经的辉煌。②关照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昏聩无能的无情嘲讽。提剑的明主,只耳闻于史书,当朝治下,盗墓的愚民,却亲见于眼前。③忧切未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与自身前途的深切担忧。腐儒骑着瘦马,览千载历史,忧国运兴衰,行万里乾坤,叹人生起伏。三.默写(共1小题)4.(2023秋•海珠区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劝学》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等生活中的例子,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结论。②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又继之以“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境界旷远,意象宏阔。③小勇临摹了一幅曹操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以突显其求贤若渴的形象特点。李老师提醒他不妨直接在曹操写的诗句中选取,小勇立刻想到了《短歌行》里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解答】故答案为:(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点字:萧)(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重点字:衿)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5.(2023秋•天河区校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齐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可也。”五往而得见也。天下诸侯闻之,谓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六》)材料二国家悟乱而良臣见。鲁国大乱,季友之贤见。僖公即位而任季友,鲁国安宁,外内无忧,行政二十一年。季友之卒后,郝击其南,齐伐其北,鲁不胜其患,乞师于楚以取全耳。倍公之性,非前二十一年常贤,而后乃渐变为不肖也,此季友存之所益,亡之所损也、夫得贤失贤,其损益之验如此,而人主忽于所用,甚可疾痛也。夫智不足以见贤,无可奈何矣;若智能见之,而犹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乱倾,此甚可悲哀也。宋殇公、鲁庄公知能见贤而皆不能用,故宋殇公以杀死,鲁庄公以贼嗣。使宋殇蚤任孔父①,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仲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任而不信,害霸。”桓公:“善。”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节选自刘向《说苑•尊贤》)【注】①孔父:人名,宋国贤才。(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孔子曰A管仲之贤B不得C此D三权者E亦不能使F其君G南面H而霸矣。(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夫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夫子何哂由也”的“夫子”意思相同。B.见,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的“见”意思相同。C.亡,与贾谊《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亡”意思不同。D.以为,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以为”意思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齐桓公没有听从身边大臣的劝阻,前往五次终于见到了想见的小臣。齐植公的这种行为受到天下诸侯的赞赏,他们纷纷前来朝拜齐桓公。B.鲁僖公任用季友时,鲁国内外无患;季友去世后,鲁国国内动荡,外患严重,不得不向楚国求援。由此可知,贤才对于国家是极其重要的。C.酒在酒器中放坏,肉在砧板上放烂,这样奢侈的生活会不会对称霸造成危害?齐植公对此有所担心;管仲认为,这不会对称霸造成危害。D.宋殇公、鲁庄公在使用贤才的问题上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而齐桓公满足了管仲的三个要求,任用管仲,使得齐国大治,并由此称霸天下。(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②使宋殇蚤任孔父,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5)国君应该如何对待贤才?请根据两则材料进行概括。【答案】(1)ABE(2)A(3)B(4)①这是什么话!我听说:平民百姓不想要富贵,所以在大国之君面前不会放低身份。②如果宋殇公早就任用孔父,鲁庄公向来重用季友,这样就将能够平定邻国,更何况保全自身呢。(5)①礼敬贤才(礼贤下士);②任用并且信任贤才;③给贤才以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和词语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句意:孔子说:管仲这样的贤才,如果不能得到这三种权力,也不能使他的君主面朝南称霸。“孔子曰”中“曰”表示后文是孔子说的话,在A处断开;“不得此三权者”是动宾结构,构成完整句子,在B处断开,“者”是句中停顿,其后断开,在E处断开。故选:ABE。(2)A.意思不同:第一个“夫子”是“那个人”的意思,第二个“夫子”是对年长而有学问之人的尊称、“老师”等意思。B.都通“现”,“显现”“显露”的意思。C.第一个“亡”是“死亡”“去世”的意思,第二个“亡”是“败亡的士兵”“逃跑的士兵”的意思。D.第一个“以为”是“让……担任”“把……任命为”的意思,第二个“以为”是“认为”的意思。故选:A。(3)B“鲁国国内动荡”错误,材料二首段没有涉及“鲁国国内动荡”,只是说“邾击其南,齐伐其北”,即外患严重。故选:B。(4)①重点词语:是,这;布衣之士,平民百姓、没有做官的士人;轻身,放低身份;万乘之君,大国之君。句意:这是什么话!我听说:平民百姓不想要富贵,所以在大国之君面前不会放低身份。②重点词语:使,如果;蚤,早;素,向来;靖,平定。句意:如果宋殇公早就任用孔父,鲁庄公向来重用季友,这样就将能够平定邻国,更何况保全自身呢!(5)根据材料一齐桓公对待小臣的态度,以及材料二中管仲对桓公的回答,可以看出齐桓公是一个重视贤才,能够虚心接受贤才意见的君主,他不仅三次拜访小臣,还在听到左右对小臣身份的质疑时,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这体现出他对贤才的尊重和重视。在材料二中,管仲在回答桓公如何才能害霸时,说“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任而不信,害霸”,这里管仲从反面列举了不知贤、知而不用、任而不信三种情况会导致害霸,其实这三种情况都是不应该出现的,这也是在告诉国君应该如何对待贤才:要了解贤才,任用贤才,信任贤才。根据材料二齐桓公给予管仲齐国一年的市场税收,并尊他为仲父,可知要给贤才以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答案:(1)ABE(2)A(3)B(4)①这是什么话!我听说:平民百姓不想要富贵,所以在大国之君面前不会放低身份。②如果宋殇公早就任用孔父,鲁庄公向来重用季友,这样就将能够平定邻国,更何况保全自身呢。(5)①礼敬贤才(礼贤下士);②任用并且信任贤才;③给贤才以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桓公见一个小臣,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身边的人说:“小臣,是国中地位低贱的臣子,您去了三次而没有见到,大概可以不去了!”齐桓公说:“嘻!这是什么话!我听说:平民百姓不想要富贵,所以在大国之君面前不会放低身份;大国之君不喜欢仁义,所以在平民百姓面前也不会放低身份。纵使那个人不想富贵,这是可以的;但我不喜好仁义,这是不可以的。”最终去了五次而得以见到那位小臣。天下诸侯听说了这件事,认为齐桓公尚且能够礼遇平民百姓,何况是对一国之君呢!于是一个接一个地前来朝拜,几乎没有不来的。材料二:国家昏暗混乱时,贤良之臣就显现出来。鲁国大乱,季友的贤能就显现出来。鲁僖公继位后任用季友,鲁国安宁,国内外没有忧患,推行政令二十一年。季友去世后,邾国攻击它的南边,齐国侵犯它的北边,鲁国经不起这样的祸患,向楚国请求救兵来保全国家。鲁僖公的本性,并非前二十一年总是贤明,然后才渐渐变为不贤良的,这是季友活着带来的好处,也是季友去世带来的损害。得到贤才或失去贤才,所带来的好处或坏处就是像这样得到验证,而国君却忽视任用贤才,真是非常令人痛心。如果国君的智慧不足以发现贤才,这是没有办法的;如果国君的智慧能够发现贤才,却迟疑不能任用,这样所造成的大的危害就是身死国灭,小的危害就是国家动荡,这是非常令人悲哀的。宋殇公、鲁庄公凭智慧能够发现人才但都不能任用,所以宋殇公因此被杀死,鲁庄公因此害了他的后代。如果宋殇公早就任用孔父,鲁庄公向来重用季友,这样就将能够平定邻国,更何况保全自身呢!齐桓公问管仲:“我想让酒在酒器中放坏,肉在砧板上放烂,这样奢侈该不会对称霸有妨害吧?”管仲说:“这些是远非值得重视的事,这样做对称霸也无妨害。”齐桓公问:“那么什么会妨害称霸呢?”管仲说:“不知道贤才,妨害称霸;知道贤才却不能任用,妨害称霸;任用了却不信任,妨害称霸。”齐桓公说:“说得好。”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管仲回答说:“地位低的人不能统治地位高的人。”齐桓公就把他任命为上卿,但国家却没有治理好。齐桓公问:“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贫穷的人不能差遣富有的人。”齐桓公便将齐国一年的市场税收赐给他,但国家还是没有治理好。齐桓公又问:“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跟君主关系疏远的人不能控制跟君主关系亲近的人。”桓公就尊他为仲父。于是齐国治理得很好,并终于称霸天下。孔子说:“管仲这样的贤才,如果不能得到这三种权力,也不能使他的君主面朝南称霸。”五.语言文字应用(共2小题)6.(2023秋•番禺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物流——即为“物的流通”。中国古代为农耕社会,商品意识淡薄,谈不上全面的“物的流通”。A,但并非没有物流的工具。从古诗词中大抵能看到它的影子,最出名的一首“物流诗”应是杜牧的《过华清宫》,其中几句读者(①):“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的“骑”,B。那时最快的是马。官方的快递小哥骑着快马,从南方出发,一路向长安(今西安)疾驰。按彼时的运输条件,纵然“八百里加急”,杨贵妃想吃到原汁原味的“鲜活食品”,是不容易的。而普通百姓,想第一时间尝到南方的新鲜果蔬,纵是垂涎三尺,也(②)。“胃口”无法满足,“情义”又何尝不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诗,读者仍然熟悉,其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家书”自然指亲人之间互报平安的信件。一封信,何以能值“万金”?有文学夸张的成分,更因为战争,驿路不畅,信送不出去,也送不过来,望眼欲穿,听不到亲人的消息,(③)。其实,C,百姓之间的书信往来也走不了官方的“快递渠道”。邮驿属于官方机构,传递官服文书、军事情报,民间书信,搭不上车。(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C.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D.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1)①耳熟能详②无计可施③心急如焚(2)C(3)A中国古代虽没有物流的概念B便是物流运输的工具C即便没有战争【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的是辨析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基本常用的标点符号,明确基本的用法。(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解答】(1)①语境说的是读者对诗句很熟悉,可用“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②根据“普通百姓,想第一时间尝到南方的新鲜果蔬,纵是垂涎三尺”,说的是没有办法做到,可用“无计可施”,无计可施:没有办法可用。③根据“因为战争,驿路不畅,信送不出去,也送不过来,望眼欲穿,听不到亲人的消息”,说的是人们着急的状态,可用“心急如焚”,心急如焚:形容非常着急。(2)文中表示特殊称号。A.表示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殊称号。D.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3)A“中国古代为农耕社会,商品意识淡薄,谈不上全面的‘物的流通’”“但并非没有物流的工具”,说明古代没有这种说法,可填:中国古代虽没有物流的概念。B语境是对“骑”的解释,可填:便是物流运输的工具。C根据“因为战争,驿路不畅,信送不出去,也送不过来,望眼欲穿,听不到亲人的消息”“百姓之间的书信往来也走不了官方的‘快递渠道’”,语境说的是没有战争的情况下的状况,可填:即便没有战争。答案:(1)①耳熟能详②无计可施③心急如焚(2)C(3)A中国古代虽没有物流的概念B便是物流运输的工具C即便没有战争7.(2023秋•番禺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十里堡是都市里的乡村。黄昏降临时,印染厂门前那条本不清澈的河流便被夕阳的余晖给涂抹得一片灿然。这时,简朴陈旧的桥两侧就已经被郊区的菜农给占据了。这些菜农面若枣色,穿布衣,有的妇女在冬季时还包着土里土气的头巾,他们的吆喝声和他们提秤的手一样粗糙。有时他们还赶着马车或驴车来,车上载着水灵灵的蔬菜。他们有板有眼地走在黄昏里,没有比这种情景更感人的了。听完了这种来自乡间的声音,你沿着十里堡那条庸碌、闭塞的长街再走上一刻吧。卖白鲢鱼的人将期望的目光投在你身上,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胡同口的矮板凳上沐浴夕阳。如果你走路稍不留神,会被四处支起的小摊撞着。卖驴打滚的人戴着鲜亮的白帽子;卖煎饼果子的摊前总是那么热匀腾腾:炸饼在油锅里发出知了一般的叫声;卖各种腌菜的老婆婆,将那一盆盆五颜六色的腌菜陈列在玻璃柜里,玻璃锃亮锃亮的,里面的每样腌菜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